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琴心月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工作计划的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一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1、 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 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1、我会读

(1) 同学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 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 听课件朗读

2、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 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 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 配乐齐读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二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二:整体感知古诗。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3.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同学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同学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和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同学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哀、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只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达。

(8)在次读诗,读出自身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身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和他写的诗句。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三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的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高兴。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过门窗,看见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上,竟还有千年没化的积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兴地写下了这首《绝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流利;边读边用笔划出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3、现在,谁来试着把古诗读一读?小朋友听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教师随机评价)。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古诗你们都会读了,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赶快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因为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谁呢?(课件出示生字鹭柳窗鸣)。

四、再读古诗。

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3、老师读。

4、齐读。

五、感悟古诗。

小朋友,刚才我们反复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家仔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嬉戏,多开心呀!它们可是春天的小使者,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着这句诗,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来了,树儿、鸟儿都焕发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繁忙起来,你能从诗中哪一句看出人们忙起来了?这船只停在江边,他们在等待什么呢?虽然,远处的山上还有终年没融化的积雪,可山下,已经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小结:

同学们,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绿的柳、蓝的天、白的雪,还有那欢乐的黄鹂,自在的白鹭,江边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还可以配上你的动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他还有一首写春天的诗呢!(课件出示《绝句》)。

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春天。(课件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欢春天呀!你们呢?课后,(课件出示作业选选选)大家也可以用你们的笔,象杜甫这样,写写身边的春天,画一画春天,还可以翻翻课外书籍,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人写了春天。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四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图文结合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

“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五

1、学习李清照高尚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同学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同学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同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和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同学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严酷的战争局面给同学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同学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同学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保守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同学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和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安排同学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同学理解全诗大有协助,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浸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同学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同学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同学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同学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考虑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酷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身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同学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同学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考虑题让同学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同学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只能促进同学理解诗意,更能协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六

三、教师出示挂图,范读古诗《绝句》。

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绝句》。

(一)学习第一诗句。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五、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

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让学生画词。

六、体会背诵。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七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一课时。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 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八

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基本点。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学习课文之文本,而且学习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因而从课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进行现代文——文艺评论的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而学习课文所展示的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一)导入

1. 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

牧童遥指杏化村。

2.老师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纷纷”;比较法

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界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行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比较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习: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联想法。

(八)复习: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别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

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须有触媒。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阐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十)作者对《清明》一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明确: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十一)我们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总体特点?

明确:(1)语言简练;(2)生动形象;(3)音韵和谐;(4)想象独特;(5)情感丰富;(6)境界优美。

明确:(1)品味涵咏语言,抓住诗眼。

(2)分析把握修辞,明辨手法

(3)探究作者思路,分析结构

(4)分析情景关系,体味意境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有关练习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九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3、默写古诗。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十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二、

教学。

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四、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3、默写古诗。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十一

2.加深幼儿对春天季节特征的认识。

3.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大书、电脑。

2、准备字卡:融鸳鸯。

3、复习字卡:山春花草燕子。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春”。

(3)提问:“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色?春天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它的美体现在哪里?”鼓励幼儿大担发言。

2、教师出示字卡“燕子”,请幼儿学燕子飞到指定位置拿书。

3、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2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画。

(1)提示:请小朋友由远到近观察画面。

(2)提问:“近处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花草燕子鸳鸯。

(3)提问:“远处有什么?“山”幼儿回答。

(4)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这幅图以后的感觉吗?

4、放电脑。请幼儿来听古诗,并回答问题。

(1)教师:“春天万物苏醒,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唐朝诗人杜甫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2)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欣赏古诗。

(3)幼儿独立欣赏古诗,教师来回指导,注意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态。

(4)提问:诗名是什么?幼儿在自己的书上指出题目,并读出。

(5)提问:“这古诗中都有谁?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回答问题,教师适时出示字卡。

(6)请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5、教师出示字卡:燕子请幼儿学燕子飞,

6、游戏。

(1)准备:需认读的大小字卡,2漂亮的小筐一个,将大小字卡放入筐中。

(2)激发兴趣:“春姑娘来啦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3)玩法:

步骤3:说儿歌,做游戏,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春姑娘来啦!春姑娘来啦她给我们带来礼物,她的礼物是什么?教师出示大字卡“融”,说:“我的礼物是融。手拿”“融字宝宝的幼儿围到教师。集体认读,教师出示其他大字卡,游戏进行。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十二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 涟漪 炫耀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胸臆 帐惘 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什么乐趣?

4.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5.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十三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二、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涟漪炫耀喧嚣天籁。

聆听攫走胸臆帐惘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什么乐趣?

4.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5.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四、寻读课文,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五、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之韵。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十四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3、默写古诗。

七、总结。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十五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只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括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迸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以和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同学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1、多媒体课件。

2、同学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同学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习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同学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身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按古诗学习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同学自学为主,独立学习古诗,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协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2023年绝句的教案(精选16篇)篇十六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收集爱国的诗歌。

一、咀嚼诗句——温情

1、(投影出示)《静夜思》

学生齐读

2、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4、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

5、板书: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明白古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初读寻疑——酿情

1、(出示《夏日绝句》)学生齐读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归纳并出示

1、为什么诗命名为《夏日绝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4、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细读品味——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3、4句

a.提问: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b.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

c.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学生回答

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

d.冥想:(播放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

点拨: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a.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

b.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c.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面对浩瀚的江水我们一起来吧!(师生齐读)

指名读,并请学生相互评价。引导“亦”应重读。

e.点拨:孩子们,我们的女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生答)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涵泳、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释情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生答)

3、总结:是呀!爱国热情是不会受空间限制,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的。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保育员安全总结(精选17篇)

    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

    最新修路的协议书(实用17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社会的基石,它建立了商业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法律的更新,合同协议的范文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经甲乙双方协商,就花

    论语下读后感(通用20篇)

    读后感是对自己思考和感悟的一种呈现和展示,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沉淀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最新挑战自我高三(热门14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他是一名飞机试飞员。他出生于1978年,从

    2023年让爱心中永驻演讲稿(汇总17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言辞来传达思想观点和表达情感的文体,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与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2023年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专业15篇)

    为了更新,我们在20xx年1月4日公司标准化建设会议上,要求各分公司调查实施和发放使用情况。根据各分公司反馈回来的信息,结合现在的发放标准,经过20xx年3月2

    最新方向与位置教案(实用23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过程需要充分调研、精心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放在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上,开展相关的

    看假文盲有感(优质23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精准的词语选择和准确的语法运用,给读者留下良好的语言印象。读优秀作文范文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作文表达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火车站里。一群衣冠楚楚的

    婚礼司仪婚礼主持词(优质17篇)

    在座各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请允许我开始今天的活动。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主持人的表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1司仪出场,开场白,请出新郎,新郎上场后向大

    通信班秋查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提升空间。以下是一些优秀员工的月工作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或许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借鉴。20xx年即将过去,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