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XY字客

教学计划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教师编写教学计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 (花多)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姹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2.感受民族奇特。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生举例)。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目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五课的教学内容。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的亲身体验;并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自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的感慨;最后讲述了当自己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景像的情景,表达了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话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本文位于教材第8组课文,这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因此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我将本课设计为两个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上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我们的学生没有走出过国门经历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作者写景状物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不仅体会到德国奇丽的风景之美,更感觉到德国人的心灵美。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让学生看图观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含义,谈话法、讨论法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受到启发自主学习、从文中自己的品读感受文章,用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引领学生理解课文,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引发学生对异域国土的兴趣播放德国景色的录像片,通过录像回到文章,提出问题:当季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踏上德国土地时他是如何评价德国的,引出本文线索词语:美丽。进而再引发学生思考“美丽”是否只指景色美,作为引导深入学习课文的出发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找季先生整体评价德国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让学生说明“奇丽”的含义,锻炼学生概括词语能力,启发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解释词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语后,提出要求:让学生用线画出文中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通过动手圈划,使他们手脑结合理解课文感受文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根据学生画出的句子,深入课文学习文中的重难点。当找到“德国人让花朝外开,自己只能看见脊梁。”这一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德国人的品质。

当找到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一句时利用图片的出示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语,使学生通过欣赏图片的有效途径直接理解本课重点,体会德国街头的美。在“应接不暇”一词处先让学生说词义,再提出问题“你在什么时候应接不暇,给大家举个例子。”

让学生以此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并拓展思维将阅读课程带入生活。

(四)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这一环节让学生想象与感受相结合,配合优美的音乐学生闭眼倾听,老师诵读第三自然段描写德国美景的句子。倾听中想象,再让学生抒发自己听后的感受,想象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组织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结合一组德国街头花团锦簇的图片,让学生再感美丽。

启发学生感受“美丽”,让他们把看到想到的都读出来,进行自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利用填空的形式,空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试着背诵,最后在课上理解感受美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完成背诵。

(五)揭示中心,三感“美丽”。

通过问题:“除了景色美,作者还是感受到了德国哪些地方美?”引出本课难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句话。

通过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加上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选择,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交流,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德育渗透,说明做人的真谛。

再让学生通过讲述生活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进行口语交际,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从事例中让他们自主感悟课文中的品德内涵。

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用生动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情动于中,最后让他们用“感恩”的语气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深刻理解文章的难点,体悟文章内涵。

(六)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最后回到本课第一个问题:作者说的美丽是不是只指景色之美。深化主题,揭示中心。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读并释义。(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板书课题、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好词,好句用得多。(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过渡句。(“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人人为我。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季先生写的一篇隽永的短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今天这节课邱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风情、人文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感染,回顾一下这节课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一、巧妙、高效的教学设计。

邱老师在课堂设计上打破常规,以朋友的问、季先生的回答引领全文教学,进而引出写花美的句子、写人美的句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自然而然悟出,情感得以升华。语言学科人文性得以体现,层次清晰,这样有层次地一次次提升,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全面提高了学生语言素养。

二、朴实、扎实的词句教学。

语言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语言文字。《课标》中指出“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字词句段篇是一个体系,只有将词语理解透彻了,才能了解文本的内涵,落实语文学习的任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句”,教学中,老师努力体现将理解词语与阅读紧密联系起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字义理解上,先是让学生去发现这组词的特点,理解词语,再通过举例,加深理解,为下文教学作铺垫,然后再把它们送进句子当中。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教学词语,由表及里、由词到文,使词语教学与课文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建议:如果能给学生更多时间、空间去朗读就更好。

纵观一节课,学生朗读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悟,如能在“读中悟”,可能会让学生自悟自得。比如在感受“花美”的部分,可以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再展开想象,在想象基础上再读,这样读的层次出来,学生感悟应会更具体、更深刻。

其实不仅“读”是这样,其他语言素养的培养也应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实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想说说今天听课后的一点感性认识:这是一节有着浓厚语文学习氛围的课堂,我感动于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感动于他们读书时的那份投入;我感动于邱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感动于她能在开学以来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把学生训练得这么有素,使我似乎来到了二小的语文课堂。这不是一日之功,这是长期的积累和努力进取使然。

还有,这是一节体现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使用而准备的一节课。课其实已经很好了,但是为了体现白板的功能,还得作大量的改动。为了用白板而设计课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并不十分认同。我喜欢朴实的教学,我不赞成用大量的声光电等多媒体,因为这些会分散孩子们对语文学科本身的注意力和兴趣,电子科技的运用,其本质还是为教学服务,只能锦上添花,不能舍本逐末。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五

知识与技能:认识“莞”“嫣”“颇”等生字,正确读写“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作者对于两次去德国的感受的分析,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并运用在生活小事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把握文章大意。

难点:体会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们家里的花都是养在哪里的啊?(家里)可是呢,有这样一个国度,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家里,而是养在外面的,今天呢,就让我们跟着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的脚步一起来学习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和同桌讨论的形式解决生字词。(强调莞”“嫣”“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

2.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到德国,感受分别是什么?

(两次,第一次:吃惊第二次: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深入研读。

1.第一次作者在德国为什么感到吃惊?(使作者吃惊的原因有两个,一: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体现的多和爱花之切让作者吃惊;二:花是养在外面的让作者吃惊)。

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体现在第三段,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了花的海洋,使人应接不暇,正是家家户户养花,才构成这样一幅美的画面。

养在外面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变的是事物和景物,不变的是德国所具有的花的海洋的美景,更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精神没有改变)。

四.拓展延伸。

再次朗读第三段,感受德国那姹紫嫣红的花海的美丽,以及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以及请学生分享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根据板书来总结今天所得到的收获。

作业:把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六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更多教学设计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著名,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1. 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花多)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姹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1. 感受民族奇特。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 ?(生举例)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18、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读并释义。(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板书课题、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好词,好句用得多。(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过渡句。(“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八

知识: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4、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能力: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情感:

从课文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思路:

由景到人再到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上节课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一节课,就让朱老师带领你们跟随季老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感受一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深化理解,品读、赏读。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他们爱花之真切让人惊叹,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感受一下德国的民族风情。

(指名接读课文)。

(这一环节,既是对上节课的巩固,又为本节课的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质疑关键句。

同学们读得真好,“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是作者故地重游时发出的赞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读着这句花,你的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教师归纳提炼重点问题)。

(学贵有疑,此环节既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

3、品“奇丽”

师:走在德国的街上,我们的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指名读。

(2)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名读,并让同学说画面。

(4)范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5)指名说画面,再读。

(6)引导学生用一个词(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形容看到的画面,体会奇丽。

(7)饱含欣赏与赞美之情齐读句子。

(此环节,我让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想像画面,朗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文章中心,感受景色的奇丽)。

4、赏“奇特”

师:作者在德国看到的仅仅是这奇丽的景色吗?还看到了什么?

(屏幕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指名读句子,体会“奇特”。

思考:这奇丽的景象是怎么出现的?

师:德国人都是把自己的花去让别人看,自己走在街上再去看别人的花,这是作者的内心深处不由得发出了一种感叹,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大屏幕出示图片感受奇特)。

5、品中心句。

师生对话“奇丽”引出中心句。

(屏幕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的。)。

指名读。

理解中心句。

(1)抓住关键词将中心句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研读问题。

(3)归纳理解方法。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中心句。

齐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本环节,是对中心句的理解、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一直是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一个难点。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先把句子分解成几个问题,然后,研究问题,问题解决了,句子也就理解了。接着我又让学生归纳理解的方法,以便今后使用。)。

6、回归课题。

结合板书,是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课题体现的正是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三、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赞叹之情。

2、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四、拓展延伸。

可惜,老师今天满足不了你们的愿望,但是,我们可以把这样奇丽的景色写下来,记在心间。行吗?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积累本,将自然段中描写花美的语句抄下来。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再美的梦也要醒来,如果你们还是对德国那奇丽的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念念不忘,可以利用课下读读季羡林老先生写的《留德十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六、板书。

奇丽奇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九

本课在教学中我的闪光点有以下几点:

1、整体感悟,抓住单元主题直奔重点,层层突破。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读中激情。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感情朗读训练,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让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3、延伸梦的内容,再次感受德国人无私的境界。

课文的结尾季羡林爷爷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我抓住梦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明白这不仅是季老仿佛进入梦乡,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更是寄托着季老想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德国人民的这种境界,希望祖国人民也相处得这样和谐。让他们明白在美丽的鲜花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还隐藏着作者的一种殷切希望,难怪三十五年后季老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会感慨万千。

在教学中我认为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指导朗读上,自己只注重齐读,没有给好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也没有给差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有的学生在“滥竽充数”,应该多给优秀学生和潜能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对于朗读的指导,自己做得还不到位,体现德国奇异景色的那一部分,我虽有范读,但我在让学生齐读时,学生把我标出的重点词读得声音非常大,以示重读。但我们知道重读不只是只有大声读,只要能体现出这几个词语,体会到景色的美,轻声也可以。这与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以后应多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2、自己的语言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有时甚至有些罗嗦。有些过渡的语言还不是很自然,有些牵强。对学生说的话,我的评价性语言不够准,不够活,有时干脆什么也不说,没有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唤起,适时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我想我应该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学习、读书,积累自己的语言。还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和博爱去引导学生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我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比较亲切、和蔼。学生积极性也较高,发言也还不错。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自己和学生,条理清晰,能抓住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分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也在感受语言、品读语言、感悟内涵,在朗读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写作特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与文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

名家名篇,短小而精悍,博大而精深。名篇课文的教学,历来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解读过多过细,小学生难以接受;草率了事,又有亵渎之嫌。近日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感受颇多。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澹,于天然本色中见“繁定绚丽之美”,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难记忘、发人兴思的艺术境界”。他的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大气磅礴,意味隽永。《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短文选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美文,语言朴素而洗练,含蓄而蕴籍,既有娓娓动听的故事,又有色彩瑰丽的描写,既有淡远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议论,既充满着异国他乡的奇情异彩,又渗透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悟与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在文章的结构上,季先生首先从人类爱美的天性写起,从宇宙间堪为美之典范的鲜花,写到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大气磅礴,自然晓畅,浮想联翩,而又结构绵密,紧扣主线。接下来,季先生带我们来到一个奇异的国度――德国,把我们引入德国的普通民居中,把德国人奇特的养花方式展示给我们看,“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的确,从德国居民的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凌乱的花枝,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么做似乎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习惯了孤芳自赏,习惯了关起门来欣赏自己的花。但是,随着镜头逐渐伸展,季先生带我们来到大街上,抬头仰望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在这片花的海洋中,人们不禁感慨万端,很自然地体验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最后,作者又回到故事中,用总结和回味的语言,再次让读着陷入深深的思考。

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我揣摩再三,总觉得难以入手。文章的语言之美,意蕴之丰富,让我不敢轻易触及,唯恐亵渎了这道美丽的风景。

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在教学时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

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各组交流资料。一是有关德国民俗风情的资料,对德意志这个“奇特的民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查阅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了解季先生在德国留学的历史,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微妙心理。

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小组交流评改,再全班展示。

下课后,总觉得意犹未尽。短短一节课,很难把文章的全部魅力展示给学生,由于朗读指导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名篇的教学总是带着缺憾。也许,缺憾也是一种美。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和想像。

就我个人而言,在教学方法上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也许大家集思广益,才能真正把名篇教学做得更好。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7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2、3自然段,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及奇特的民族风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引出课题。

2、是的,季羡林先生就是那棵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树。他被称为“中国的语言大师”会说12个国家的语言,还是北大的教授呢,在的7月份,季老先生走完了他98岁的人生历程,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节课,我们要来走进他的课文。(齐读课题)。

3、品读课题—默读课题,一边读一边想,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没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读中赏景,感受“奇丽”

师:这就是给作者留下这样一个印象的德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

句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指名读,齐读句子。

2、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理解“任何”(每一条街都是这样)。

4、书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5、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呢?

是啊,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

(2)花的海洋,说明了说明?(花的数量多)。

(3)理解“应接不暇”

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一条街是(),两条街是(),条条街是()。

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读吧。

6、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

如:五颜六色、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7、出示山阴道图片,指名读。

8、师总结:这是个比喻,把马路比作山阴道,我们漫步在德国任何一条马路上,都好像走进的了山阴道,两边的楼房成了陡峭的山壁,陡峭的山壁上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让我们感觉仿佛像是徜徉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竟然忘了这里是马路,是街道。所以身处异乡的季老情不自禁地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9、欣赏奇丽的景色。

10、一起来把这段读一遍,读出花之美(板书:花美)。

过渡:前一段写的是景色的奇丽,那德国奇特的民族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句2: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指名读、齐读。

2.这段话中你觉得奇在哪里?

3.指名理解“家家户户”

4.书写“脊梁”,齐读三遍。

我们是把花都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我们在屋子看着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他们是-------------。

也就是说,德国人在屋子里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只能看到。只能看到(),只能看到()。

过渡:文中还有一处看似平常,但是也让人感觉到奇。

句3: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

1、“又是”什么意思?(再一次)。

知道这是季羡林时隔多少年再次来到德国吗?四五十年,也就是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德国依然和四五十年前那样,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而是几十年,我们可以断定德国会继续这样下去,这不能不让人称奇。

2、齐读。

句4:每一家都是这样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齐读。

(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四、升华主题,总结全文。

1、出示《给予》,配乐朗诵,回顾全文。

2、让我们把这份美丽记在心间,更要记在心间的是,这份美丽缘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心灵。让我们永远记住——人世间美丽的东西,往往缘自人的心灵。

板书设计:

奇丽的景色(花美)。

奇特的民族(心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三

一、交流沟通,激发兴趣。

1、想认识我的请举手!在本节课认为能表现自己的请举手!想看我的礼物的请举手!

2、看大屏幕,领同学们游览一下欧洲德国(出示课件)。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介绍哥廷根大学和系羡林。在德国的哥廷根大学里,孕育了30多名诺贝尔奖的获奖者。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到德国留学10年。四五十年以后但他再次来到德国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分段读文,整体感知。

找同学来分段读文章。1、德国给季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3、汇报。在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针对谈的话进行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4、从哪感受景色的奇丽?(第3自然段)怎样感受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1)、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能结合自己的词来分析景色的奇丽吗?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色呢?

3)、多美的景色呀,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迷人的景色。

4)、从哪几个词看出花多?(“应接不暇”、“花的海洋”、“人在街上逛似在花海中”)。

5、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吗?

好!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音乐)。

6、汇报(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7、(出示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到花香,听到鸟语,望着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的花,真是美的享受。你们来用朗读把老师带入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吧!美美的读一读(齐读)。

8、此时你是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9、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你能背下来吗?

三、感受民族的奇特。

我们感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呢?

汇报:第二自然段,从中读懂了……。

1)、养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喜欢呢?从哪里看出来的?(第1和第2自然段)。

2)、养花的目的是什么?季先生看到德国养的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让给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带着作者的心情来读一读。

3)、他们这样做,我们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4)、你从文章中那里看出他们为别人着想?

5)、分析:“每一家……,人人为我。”

6)、结合上下文,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7)、因为德国人们把美丽奉献给别人,在奉献时,他们也看到别人赋予自己最美的东西,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呢?读“这样的境界……”

8)、正是有这样一种境界,使我们见到这样奇特的民族。

四、在德国我们能看到花海,闻到清香,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一切深深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1)这样的“境界”,这样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

2)、当季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怎样的感受?

3)、读第4自然段,从中读懂了什么?

4)、作者的梦是怎样的一个梦呀?(企盼我们祖国也有这样美的境界。学习德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早日回国,让自己的祖国也这样和谐。)。

5)年迈沧桑的老人见到阔别四五十年的德国,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语言简练)。

六、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有收获,我想说:人生如花,花开花落;给人美丽,给人芬芳;开出绚烂,开出精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四

李静,女,1994年毕业于龙溪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1994年8月~7月在天宝中心小学任教,199月调入芗城实小,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担任《小初衔接课题研究》研究员,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撰写的论文再各级比赛中优获奖;撰写《点燃预习习惯的火焰》获省级《快乐语文》论文大赛三等奖。并参加区进修学校小初衔接课题讲座交流。撰写《小学语文教学中高级思维的培养》参加市普师室论文汇编。多次参加区级公开课观摩活动,执教《鸟的天堂》参加区级小初衔接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活动,执教《画鸡》参加区级教学观摩活动,执教《不上当受骗》参加省小学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获一等奖。组织班队主题活动《古城新韵》参加团市委举办“庆祝六一”班队主题观摩活动,均获好评。曾被评为区师德标兵,区级优秀辅导员,校优秀教师。所教班级的小队获省级“特色小队”称号。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25课,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思,与自己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更好的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山阴道”等词语。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跟着季爷爷再次走进德国,去寻找他眼中不变的美丽。(板书课题)。

二、巧导精读,感受“美丽”

1、(课件出示德国风光图片)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到的画面;

2、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第三段,看看季爷爷是怎么描写他所见到的这一幅幅美景。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应的句子。

3、组织交流:谈自己的理解。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习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山阴道”等词语。从中感受德国普通街道的奇丽景色,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4、指导朗读:

6、组织学生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身边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吗?

7齐读第三段。

三、研读体会,感受作者情感。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季爷爷看到了什么,这儿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3、体会:眼前这一切没有改变的“美丽”,让季爷爷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

4、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由衷的赞美来齐读这两句话。

5、小结:德国人人养花,让别人欣赏,走在街上,又欣赏别人的花,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多么奇丽,多么奇特,这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板书花)。

6、此时,季爷爷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猜猜是什么?(花的梦,思乡的梦)。

7、齐读最后一段话,再次感受一下季爷爷对这番美景,对这个民族的由衷赞美,,再次感受一下季爷爷那一片赤忱的爱国心。

四、总结全文,再现“美丽”

2、课件出示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在阅读教学中,本着语文的工具性特点,重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阅读的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引导学生读中体验、读后交流。屏弃花俏的课堂教学形式,做到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从而感悟课文主旨,确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五

第三单元(爱的阳光)。

授课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

课  型。

阅读。

课时。

1课时。

授课日期

2008年10月。

课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于一个国家的认识或者说对一个民族的认识绝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讲清楚的,但是作者却巧妙地以每家每户窗前的鲜花作为独特视角,让我们透过一扇扇花团锦簇的窗户真切地感受到德国人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触摸到这个民族鲜明的人格特点。作者通过写德国人爱花、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让花朵朝外开放,一方面使每一个过路的人都能享受到美丽的鲜花带来的愉悦,另一方面种花人自己也享受了别人带给自己的同样的快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揭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还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班孩子由于条件所限,信息的获取渠道较少,对于异国风情了解甚少,因此,学习本篇课文应该有很大的兴趣,再加上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通俗易懂,课文中又有精彩插图,所以理解文章内容不是很难。但他们语言比较单调,词汇量比较贫乏,所以在表达内心感受方面会显得比较困难。

课标。

中对。

应的。

年段。

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学会8个字,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从而对作者的感受有所。

体会,对作者阐明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有所感悟。

教学具。

准备。

1、教学挂图。

2、学生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3、对德国这个国家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效果与反思。

一、直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

2分钟。

8分钟。

29分钟。

1、板书:  花  (看到老师黑板上写上这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说到德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深受感动,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

3、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请注意读好。

4、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1、请再读读课文,说说德国的街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神奇)。

2、是的,小镇不但美得鲜艳,

学生发言。

一齐再读课题。

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

用书中的语言来回答。

由反义词、质疑引入课文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初读课文,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阅读课文时,要从整体入手,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展开教学,注重各个部分之间的练习。

主要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效果与反思。

而且美得神奇。请大家再读课文,再一次走进小镇去看一看吧!

3、课文中的哪一节是描述这幅图片的?

7、是的,同学们,这莞尔一笑中蕴含着这个小镇的人得怎样的情怀呀!

8、请再带着你现在的理解来读读课文的这一节吧!

9、孩子们,假如此刻你就是小镇上的主人,当你走过这条花团锦簇的街道时,你的心里是源于什么感觉呢?(板书:美丽。)。

读后请学生指出课文的第二节。

指名读。

学生读:“正是这样!”

学生读:“正是这样!”

学生读:“正是这样!”

学生齐读。

这种美丽来自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种充实来自于——我为人人,人认为我……。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可以边读边展开想象,也可以转换角色体验。第2自然段的教学课紧扣作者看见德国人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而感到“吃惊”这一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德国人爱花方式的不解,为后文明白这种做法展现了美好的做人境界作好铺垫。

主要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效果与反思。

四、教师总结。

1分钟。

感受呢?

(板书:尊重 )。

12、请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一节吧!

13、是的同学们,这个普通的小镇,用他们奇特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美所包含着的内涵。这就是一种境界(板书)。

15、在此情此景中老人不由地感叹——。

16、是的,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色,它的神奇就在于——。

是的,这是多么神奇的民族,它的神奇就在于——。

这种尊重来自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读: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指名读课文第四节。

请学生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同时还要和重点句子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谐相处是那么美好,感受到作者对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到没有改变的“美丽”是指什么。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团(     )簇    姹(     )嫣(    )。

(     )接(     )暇    花(     )招(     )。

(     )人(     )味    情不(     )(     )。

二、联系课文,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                   )。

2、似乎、好像的意思。            (                   )。

3、真诚、恳切、真挚。            (                   )。

4、非常美妙。                    (                   )。

5、风景优美,看不过来。          (                   )。

6、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                   )。

三、请按原文填空。

的。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六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文章,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情),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察加想象去写景体现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文章的构篇很独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篇十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结合语境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前准备:德国风光课件。

鲜花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问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写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经熟读了课文,也自学了生字词,在读课文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吗?现在可以提出来。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经过认真思考,提得有价值。(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预设探究问题:

(2)第三自然段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指得是什么?

(4)“这是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

二、依据单元目标,提炼中心问题。

(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从表达上,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问题。)。

3、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自主合作探究“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

四、披文入境赏“奇丽”。

1、我们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1)从“家家户户“这个词可以体会出德国的所有人都是把花摆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两家把花摆放在窗前的。可以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丽。

(2)从“任何”这个词看出那里的每一条街都盛开着鲜花。不是只有一条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都自主的把花让别人看。走在那条街道都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花。

(3)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出花太多了,花多得成团,一簇连着一簇,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颜色有各种各样的,非常鲜艳,特别美丽。

(4)从“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

3、同学们理解得真好。下面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4、师放配乐磁带,生闭眼想像后谈自己想像的画面,师简要评析。

5、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翅膀,飞到德国,一起来欣赏这一幅幅奇丽的美景!

(多媒体播放图片。)。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7、大家描述得可真美!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幅奇丽的景色,看看哪位同学能让我们听出他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感受,能把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带到那奇丽的异国风光。

8、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你能背下来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谁背下来就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9、学生背诵。

五、披文入境悟“奇特”。

1、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2、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分析奇特之处。

(重点出示实物鲜花,帮助学生理解花的脊梁。)。

4、创设情境,老师扮演季羡林,手拿鲜花依次采访不同学生扮演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小学生、的士司机。

采访的主要问题:欧朴尔太太,您为什么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

这位先生,您好,为什么在德国大街上可以看到这么多的花?

5、小结:哦,原来是这样!只有每个人都把花种给别人看,才能够在大街上欣赏到无数人种的花。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师停顿,引导学生答出“我为人人”,并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假如每个人都把花藏在屋子里不给别人看,那么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小结:这就是我不为人人,人人也不会为我了。)。

7、从种花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品质。这的确是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多媒体出示句子)。

(学生汇报)。

8、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读最后一段。)。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

10、“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汇报)。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

(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全文。

附整体板书:

奇丽花美、多人人为我。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青铜葵花读后感大全(21篇)

    读后感是一种思考和审视读书过程的方式,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

    我成长的烦恼我成长的(模板21篇)

    优秀作文是展现作者才华和思维深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来自优秀作文选辑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烦恼于人,并不是一

    很标准的个人简历(专业20篇)

    通过个人简历,雇主可以了解到求职者的背景、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关于个人简历的范文供参考,不妨阅读以下内容,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性别:女。出生年月:

    难忘的公开课六年级(精选14篇)

    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用心去写,总有一天会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写作的启示。1、品味文章的精彩

    中华门城堡游记范文(22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言语抒发情感,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细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看书,

    四年级实验(热门13篇)

    优秀作文具备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今天在邓老师快乐作文班,王老师就给我

    临近高考致辞(精选24篇)

    致辞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具有思想深度,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如果您对致辞写作有兴趣,可以参考以下推荐的致辞写作指南和技巧。

    镜花缘读后感(专业21篇)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主题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发表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

    中班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教案(精选20篇)

    教案还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参考,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整理的中班教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1.了解什么是新冠状病毒及其危害。2.大胆学

    高中感谢老师(热门16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价值,更是作者才情和思考能力的体现。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尊敬的王老师:您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