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琴心月

读书心得是读者在阅读书籍后对书中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悟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观点和素材的参考。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一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的改变。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了,他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当前社会给与老师的要求。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有天我正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在课堂上经常捣蛋的学生头靠在课桌上,一只手按着肚子,面露出痛苦状,一问才知道,早上起床晚了,为了能赶上上课连早餐也没有吃,下课后,在我的强制要求下这个学生来到大队部我给了他一块蛋糕吃,课堂上的常规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不捣蛋了!

另外一个学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他有点紧张就更说不清楚了。问题终于回答完之后班上的同学早就笑翻了天。看着旁边的同学这样他哭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我拿出一张面纸帮他擦干眼泪后让他坐下,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然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并带头鼓掌,其他学生或许是被我的行为感染到也开始鼓掌。从那以后我总是有意识的常常叫那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从笑他慢慢开始替他紧张,当他回答完之后总是在我之前给他掌声。每次坐下的时候总是望着我笑了。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二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也让我受益匪浅。于老师在这本书中第八章“把课上得有意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我的教学课堂有很大的启发。

于永正老师是如何把作文课上得有意思的呢?

一、为学生选择、提供他们喜欢的、容易写的素材。

老师们在备作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老师们选材尚且为难,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而于永正老师从来没有为写作素材发愁过。为什么?因为他有素材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为自己、为学生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素材意识来自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感,就留神了,心就细了,心眼儿也就多了,目光也就敏锐了。素材意识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有爱才能有发现,才能有赏识;发现了,赏识了,才能有表达的欲望。素材意识来自学习。人一定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素材意识来自动笔习惯。要想为小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写作素材,老师还得有一颗童心。有了一颗童心,才能理解学生,知道他们喜欢写什么,不喜欢写什么,他们应该写什么,不写什么。

二、把说、写训练寓于活动(游戏)之中。

三、“题好文一半”,讲究命题的艺术。

命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要有趣味性,命题要让学生学生“情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命题要“命”到学生心眼里去。

四、师生共写,当好“对话教学”的“首席”。

在作文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一般情况下,他也写,有时可能写两篇,甚至三篇。一“下水”,便知“水”的深浅,便取得了指导学生的发言权。

五、当堂面批学生作文。

“作前指导”,只是提提要求,并不细说。作前指导越细,要求越具体,对学生的束缚越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等学生都写好了,通过点评三五位学生的习作,以及听老师读“下水文”,学生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发现自己的不足,领悟到应该怎样改——删掉什么,增添什么。

六、让学生的习作“上墙”。

“作文上墙”具有巨大的激励性。所有学生都渴望老师讲评作文时朗读他的作文,至于“作文上墙”更是梦寐以求的事儿。作文上墙,既有激励作用,也有交流作用。

七、适当开展“作文比赛”。

研究和实践表明,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社会性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竞赛过程中,威信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解决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当然,比赛不可频繁,要恪守“中庸之道”。

八、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读书呢?

一是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兴趣是在尝到甜头的前提下,慢慢激发出来的;习惯则是在长期实践中慢慢养成的。到后来,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

第二,告诉学生,要抱着学习写作文的目的读书。读书的目的固然很多,但不要忘了“书是最好的作文辅导老师”,不要忘记从书中学习写作文。首先,要学语言;其次,学习表达方法。

一位老师能善待学生,又有较好的语文素养,他怎么都能把课上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三

跟随叙事者十月份共读于永正老师的这本经典之作,受益终生。读完这本书,我被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深深震撼。

于老师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是啊,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成人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对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于老师总结了学生之所以喜欢原因。首先是“温性”,遇到问题能够“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是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惶恐和胆怯,想逃避,但是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后,正好说明了他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如果抱着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清自己的错误,并知道自己如何去改正错误,我想要比狠狠批评他一顿效果更好。起码,我相信孩子的心里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最后就是调和,在我们执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屡犯错误的孩子,这时候我们会严厉的批评他,这时候他们对我们肯定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揉一揉”,也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适当再表扬一下他,让他们明白,其实我们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而不是他的敌人。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喜欢班上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常常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因为他们的潜能很大,认为他们就是班级的希望和骄傲,这样往往也会造就部分学生产生高傲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出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只有老师自己非常喜欢玩,在课堂上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才能常常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在人们的印象中,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会“玩”的老师的的课堂并非如此,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因为一个人只有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才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而每一个精彩的活动都会留给孩子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穿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能太像老师。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教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学生只有认同教师,信服教师了,才会效仿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我只知道甘草可以止咳,怎么和于永正老师联系起来了呢,仔细阅读这个章节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于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所以他与同事相处得好,学生也喜欢他,这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到的吗。

首先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是一个温厚的人,在他的回忆中写到他儿时的几位老师都是温厚的典范,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想想于老师的经历,在我们大动肝火时,多想想对学生的影响,让我们用一份冷静别样的心境来处理事情,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吗。

其次,甘草包容,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形容到老师身上,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人是易怒的动物,尤其是面对那些个别学生的时候,又如何能忍得住。但想一想我们从事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是有句话形容我们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第三,甘草能调和。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还必须严,什么时候都要有度,不可执于一端,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老话说还打一巴掌揉三揉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即使我们不能保证喜欢每一个学生,那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读了这个章节,让我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甘草的品格。

于老师就是愿意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温和的人,做宽容的人,做善解人意的人,做善待学生的人。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带着思考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学校向老师们推荐读过,当时就有反思,很好读,不是理论,案例居多,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这个月,新学期开始,再拿出来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让知识“活”起来。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育教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跳绳的行列……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四、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做老师真好!”这是教了五十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孩子的于永正老师的由衷感叹。于老说:“想念你们,我教过的每一位学生。”我想:每一位于老教过的学生也会想念他。一定是这样,于老风趣幽默的课堂、关心体贴的话语、身教重于言传的榜样······怎能不让学生们想念!

想念源于喜欢。课堂上朗读时通过表情、语气、动作,把天真、活泼、羞涩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更好的走入人物内心,理解文本;课下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学生出现问题时的体谅和理解;能发现每位同学的长处和闪光点,从不吝啬表扬······这样的老师哪位学生会不喜欢。

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像于老一样,做一棵“甘草”性温、包容、懂调和。要有温而厉的教育智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做到“不过”也“无不及”。

于老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喜欢他。其实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听到老师的表扬。在灵活多样,有指向的激励下,学生的“闪光点”会越来越多,“亮点”会越来越亮。于老在书中写道:“你真棒”“你真好”这类的话可以说,但总这么说就空了,“棒”在哪里?“好”在何处?这样就有“实指性”了。我班小李同学,之前字的书写不尽人意,每次看作业我都会提醒他要认真写,可并没有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看作业时在他的本上画出或指出工整的字迹,会告诉他这个字之所以漂亮是因为他能准确把握字的结构,每笔书写到位,还会提出期望,相信下次作业中漂亮的字会更多。就这样,慢慢的小李同学作业本上漂亮的字越来越多,最后每次作业都能做到书写认真工整,多次评为优秀作业。

在和孩子接触交流时一定要发在内心的表现出喜欢他的样子,不讽刺、不挖苦,不冷落、不漠视。一句简单话语,一个抚摸脑袋的动作,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大大的拥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用心。“喜欢”是互相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喜欢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四

我们说,老师是园丁,是春蚕,是指引的灯塔,但更多时候,学生能体会到的是——老师是一个陪伴者。

我们始终都要相信学生是一个丰富完整的个体,他们对事物有着他们的看法,我们首先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随意否定,不无故责备,他们才回感受到我们友好的陪伴。尊重、空间是孩子们乐意与我们同行的基础。

我们始终要要相信学生的可塑性。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理解能力也有差别,所以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苛责或者放弃都无形中让孩子疏远了我们,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要做有播种有汗水有期待的教育,时光会给我们答案,有时候,我们和孩子一样,都要慢慢来。

我们始终要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教育工作是很磨人的.工作,因为我们往往努力的付出了,但是不能及时收到效果。尤其有的时候顽皮的孩子更是不理解家长与老师的付出,我们的付出只有时间会让它们慢慢发光,所以老师要相信孩子会有一刻感恩的心,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突然想起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五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

一、不背手;

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四、到学生家里走走;

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

六、幽默;

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

八、做值日;

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六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书中的第五章《行无言之教》部分对我的触动颇深,受益颇多。

这一章的开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身教”无痕,而且于老师认为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因此于老师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

接着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的“无言之教”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字。“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于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的老师和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写字的意义太大了,小学生要写好字。”于老师强调练字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自己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不会善罢甘休。

二是朗读。于老师说自己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而且练朗读花的工夫比练字多得多。“朗读受朗读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制约,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如能达到“见文生情”的朗读水平,即便不讲朗读技巧,只是一遍一遍地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时间久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提高。

三是作文。这本书,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好几个夜晚,最享受的事就是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拜读这本书,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小学生作文教学,平时,经常听到有语文老师说,语文教学,最难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总是不肯动笔写文章,或者是没有素材,或者是语句不通顺,或者是字数写不多,各种各样的原因遏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我想,如果要做到像于老师那样亲自带着学生去校外体验生活,带学生去博物馆,去山上,去划船,去采花,这或许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那么,他的另外几点做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每次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自己都会写“下水文”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所以,一直以来,于老师都坚持写“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今,我们的孩子或许已经会写记叙文,但如果要求写说明文,写报道,写海报,写转述,写照片说明这些生活中比较实用的文章,或许很多孩子都无法表达清楚,我想,我们依然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让学生画海报,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在展示课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最后,写作命题也有一些小小的学问,第一,命题宜小不宜大。学校开完运动会,如不假思索地出一个《记我校春季运动会》,就大了。学生会不知从何写起。我们可以出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写,如《记男子200米决赛》 《女子跳高趣事》 《开幕式》等等。第二,题目要有趣味性。写我和我的同桌,可以这样命题。《远亲不如近邻——我和我的同桌》 近朱者赤——我和我的同桌》 《井水不犯河水——我和我的同桌》等。第三,命题要让学生动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即将毕业的学生写自己的母校。可以这样命题。《老师,请记住我》 《请原谅我——写给我曾经的同桌》 《把母校看个够》 《母校的曲艺社》等。第四,命题要命到学生的心眼里去。写读书收获可以命题 《书——谢谢你》 《书——你是我的好知己》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七

今年是我成为教师的第十年。十年间,我褪去了初为人师的青涩和稚嫩,收获了作为教师的欣喜和幸福。我自认为,为了学生和教学我付出了热情、努力和心血。可是,仅仅只有热情和努力就能够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吗?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带着这些思考,我走进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读着读着心中的疑问渐渐明朗,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样子也渐渐清晰。

“善待学生”就要尊重、理解、包容学生。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评价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批评学生,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面对生气,于老师是总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以包容的心智慧地处理问题。这份包容不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更是为师者的一种涵养,一种情怀。于老师能赢得学生的喜欢、信赖和尊重,还在于他的“真诚恻怛”。时刻以“真诚恻怛”要求自己,这不仅仅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修为。这种对学生怀有的恻隐之心,既让学生不与老师形成对立面,同时也对老师更加敬佩。于老师不仅在教我们为师之道,还在教我们为人之道。于老师大发雷霆时说的愤怒的话不会超过三句,往往第三句还没开口,就会被“恻怛”制止住了。想想自己,在盛怒之下愤怒的话何止三句,哪句不是直插人心窝的狠话、气话,与于老师相比真是惭愧啊。今后一定要改!

“善待学生”就是要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于老师的眼里、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对于优秀学生,于老师采用激励的方法,在让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同时,还通过“近比”“远比”让优秀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当然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总能给与学生真诚的期待,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点。当学生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时,于老师又会引导学生肯定别人的优点。当学生落选时,于老师爱的天平在一段时间内会倾斜到这些学生身上。于老师还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可及”之处,做最好的自己。是啊,教育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要悦纳学生的不同,教育的魅力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一个老师的心中可以装着所有学生,并能用不同的方式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这种情怀、这种境界怎能不令人敬佩!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喜欢他”这是一种智慧。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做呢?于老师说即便对不喜欢的`学生,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的喜欢,教育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说实话,要让老师喜欢每一个学生,这有些不现实。对于有些学生,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能不尊重。不喜欢并不等于不尊重。“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是啊,即便我们内心里的确不喜欢他,我们做出喜欢他的样子来,这会让他多么开心,这会给他带去多大的精神鼓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这不是欺骗,恰恰是老师的智慧所在。记得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教我数学的孙老师是我姑姑的好朋友,那时的我乖巧、伶俐,本想着姑姑的好朋友一定会喜欢我的,事实却恰恰相反,每次在班里我都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评,如:作业本的名字写的太小了,戴的头花太时髦了,就连姑姑在我额头上点个红点也能让孙老师罚我站讲台……那时的我不敢跟家人说,总觉得是自己犯错了,要不老师怎么会批评呢。我明显的感觉到老师的不喜欢,可令我不解的是,孙老师每次去奶奶家找姑姑时怎么就不挑我的错误呢?老师的不喜欢,让我对数学课也很排斥,成绩自然也越来越差,有次竟然只考了20分。只到现在我的数学依然不好,这或许就是那时所留下的阴影吧。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太重要了,教育一定要以尊重打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欢,学生就会加倍地喜欢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这是一种智慧。庄重盛严,凛然可畏,仿佛就是教师永恒的形象,教师端居圣坛之上,学生匍匐在讲台之下,这样的教育没有了民主、平等,失去了亲近、自由,缺少了和谐、欢愉。老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置身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于老师引领我们:走进学生,就是要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走进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做值日、给学生讲故事和笑话,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走进学生,就是公开承认错误,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于老师给自己规定“约法三章”,这份规定无不彰显着一位老师的智慧和对学生的尊重。于老师窥到了教育的纯真,用自己对课堂的坚守力求让课堂变得情趣、活泼、自主。你看,《翠鸟》这一课中他变身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一员,《狐狸和乌鸦》一课中他又成了狡猾的狐狸,《草》一课他又化身为妈妈、哥哥、奶奶……课堂上的于老师是多变的、智慧的,这都源于他对课堂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这是一种大智慧。

从“童心不泯”中体会到于老师的用情、用心。于老师说,他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童心不泯,让他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引领学生发现、体会生活、大自然中的美;童心不泯,让他更加理解体谅学生,把“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牢记心间;童心不泯,让他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带领学生钓鱼钓虾、认识苹果、峄山探幽、游皇藏峪……于老师之所以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因为他不曾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于老师用情、用心给学生留下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情!

从“无言之教”中体会到于老师的用情、用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人们的共识。大德无形,大教无痕。于老师用情、用心地书写着这本“无字之书”,于无形中无痕中影响着学生。这本无字书中有“较真”的练字:不琢磨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于老师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这本无字书中有绘声绘色地朗读:朗读不读得“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也不会善罢甘休。这本无字书中有别有用心的“下水文”:于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作为,他几乎都先“下水”,这样走进课堂才有底气。于老师说如果没写“下水文”,感觉就是一种“失职”。这是何等的严谨。这本无字之书中还有坦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同样也会犯错误,可是犯错误后,你是逃避、不直接面对,还是真诚地向学生认错、道歉?于老师选择真诚地认错、道歉,并把错误变成了教育资源。学生从于老师的身上不仅仅学到的是本领,还学到了于老师可贵的品格。于老师的这本“无字之书”一定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中,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本“无字之书”中,我也找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行无言之教。

从“激励唤醒”中体会到于老师的用情、用心。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激励的巨大作用。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但是激励也大有讲究,于老师归纳出五条“原则”,既:针对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鼓动性原则。只有了掌握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激励才能做到“实指性”。激励着眼于教育,激励才有“引领性”。表扬、赞美、真诚、动情,激励才能做到有“鼓动性”。除了五条激励“原则”,于老师的激励手段更是灵活多样:“语言激励”、给家长写纸条、巧立各种名目发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书)等。只有把学生放在心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心中有大爱的老师,才能用情、用心的表达爱的激励。因为爱,爱课堂、爱学生,所以更加用情、用心。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只有把课上好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什么样的课才是学生所说的好课呢?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有意思”。这个标准是于老师毕生的追求,从他的课上,我们能感受到这份坚守。是啊,课上的有意思,学生才会学的有意思。这样的课堂想想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有意思的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把课上得有意思呢?于老师用了很多的课例给我们做了详细的注解。

有意思的课能让学生学出“恍然大悟”来。阅读教学,我们大多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但课文中的有些东西学生能够感悟出来,有些东西是很难感悟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怎么引导,怎么点拨,怎么讲解,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还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技巧,既不能一味的“放”,也不能一味的“讲”。我们来看看于老师是怎样把课讲得“恍然大悟”的。在教《在仙台》这篇课文时,于老师抓住一个往往被大家忽略的“星期六”一词,引导、点拨学生体会藤野先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鲁迅批改讲义的认真和负责。这种点拨、引导让学生有种“拨云见雾”的感觉,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可感,学生的感悟也更加深刻。《林冲帮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引领学生概括出林冲的为人、人品——“让”,又分别从“躬身施礼”、“不敢不敢”“只好、请教了”“扫”等词语中凝练出“礼让、忍让、谦让、宽让”等品质。这时林冲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具体可感,对人物的理解也更加具体。把课教出“恍然大悟”,这样的课不仅多了些内涵和味道,还多了些活泼和情趣。这样的课让学生走进语文、爱上语文,并对语文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有意思的课是让学生学得轻松的课。这里的“轻松”并不等于简单。学得轻松是指: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身心状态是愉悦的。要把课上得轻松,课下就要多下功夫。于老师在备课时把课文钻的很深,想的很多,充分考虑学生的“解读先结构”,既从学生的实际年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出发,把课上得轻松、有情趣。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的寓意是不能听奉承话。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即便“心里有”,也难以表达出来。于老师就采取“续说故事”的办法,让学生去体悟。这样的教没有“说教”之嫌,更没有“灌输”之嫌。再来看看于老师如果指导学生感悟“母爱是什么?”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感人至深,主旨是怀念母亲、赞美母亲。于老师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读出“母爱是一堆细节”:“躲”“挡”“笑”。学生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母爱就是理解,母爱就是呵护,母爱就宽容。这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概括了母亲伟大、无私的品格。试问这样的语文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有意思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的仅仅是难忘的记忆吗?不,语文能力、语文习惯已悄然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印记对他们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读到这,我不仅对于老师的解读文本的功底佩服之极,为什么我就抓不住这些词语,就想不到这样的点拨方法?这跟于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于老师一辈子都在研究的课题,他也用自己对课堂、对学生的尊重,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和爱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感叹:做于老师的学生可真幸福啊!我要努力让我的学生也为能做我的学生而感到幸福!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八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书中的第五章《行无言之教》部分对我的触动颇深,受益颇多。

这一章的开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身教”无痕,而且于老师认为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因此于老师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

接着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无言之教”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字。“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于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的老师和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写字的意义太大了,小学生要写好字。”于老师强调练字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自己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不会善罢甘休。

二是朗读。于老师说自己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而且练朗读花的工夫比练字多得多。“朗读受朗读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制约,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如能达到“见文生情”的朗读水平,即便不讲朗读技巧,只是一遍一遍地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时间久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提高。

三是作文。这本书,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好几个夜晚,最享受的事就是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拜读这本书,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小学生作文教学,平时,经常听到有语文老师说,语文教学,最难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总是不肯动笔写文章,或者是没有素材,或者是语句不通顺,或者是字数写不多,各种各样的原因遏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我想,如果要做到像于老师那样亲自带着学生去校外体验生活,带学生去博物馆,去山上,去划船,去采花,这或许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那么,他的另外几点做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每次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自己都会写“下水文”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所以,一直以来,于老师都坚持写“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今,我们的孩子或许已经会写记叙文,但如果要求写说明文,写报道,写海报,写转述,写照片说明这些生活中比较实用的文章,或许很多孩子都无法表达清楚,我想,我们依然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让学生画海报,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在展示课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最后,写作命题也有一些小小的学问,第一,命题宜小不宜大。学校开完运动会,如不假思索地出一个《记我校春季运动会》,就大了。学生会不知从何写起。我们可以出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写,如《记男子200米决赛》《女子跳高趣事》《开幕式》等等。第二,题目要有趣味性。写我和我的同桌,可以这样命题。《远亲不如近邻——我和我的同桌》近朱者赤——我和我的同桌》《井水不犯河水——我和我的同桌》等。第三,命题要让学生动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即将毕业的学生写自己的母校。可以这样命题。《老师,请记住我》《请原谅我——写给我曾经的同桌》《把母校看个够》《母校的曲艺社》等。第四,命题要命到学生的心眼里去。写读书收获可以命题《书——谢谢你》《书——你是我的好知己》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九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在此分享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也许自己曾经当过短短的三年小学语文教师的缘故吧,对于老师的经历特别感兴趣,对他的文笔,舒缓有致的叙述方法,对他讲述点点滴滴的,充满至真至纯的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教育活动中的偶得颇有感悟。以至于用近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罗列一、二与大家分享分享:

于老师智慧小语:读和写是我的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过程中,让自己的实践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正,越来越直了。

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多学生温和宽厚。微笑是他的名片。宽厚是他的品格。在于老师语言中,一个被男生洒上墨水的女孩的脸蛋是“锦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语言,让女孩子破涕为笑。化干戈为玉帛。

于老师智慧小语:他的做人原则: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于老师智慧小语: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于老师智慧故事:于老师在书中介绍一个经典故事:《摘缨会》,一次楚庄王打了一场胜仗,宴请群臣于渐台之上,命爱妾许姬为大臣敬酒。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灯烛。有人趁机牵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扯下他的帽缨,此人惊慌放手。许姬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要求掌灯,查出帽子上无帽缨之人。谁知楚庄王不但不掌灯,反而下令所有人把帽缨取下来,而后掌灯,继续痛饮。楚庄王对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后来,一位叫唐狡的人在与吴国交战的时候,作战勇猛,奋力拼杀,楚庄王慨然,问到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唐狡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于老师智慧小语: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此,教育会真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么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智慧故事:一位大官喜欢吃鸭子,厨师每餐都为他准备一只鸭子,但是都少一只腿。大官纳闷,问厨师是否吃了一条腿,厨师说:“没有啊!您到后院看看,我们养的鸭子都是一条腿。”大官到后院一看鸭子都一条腿站着。大官知道这是鸭子睡觉的习性,于是拍拍手,鸭子放下另外一条腿。大官指责道:“你骗了我!你看鸭子不是两条腿吗?”厨师道:“我上菜的时候,请您鼓鼓掌,鸭子就两条腿了。”

于老师智慧小语:鼓掌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大德无形,大教无痕;教育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没有差异,教育的价值大概是失去了大半;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最根本的力量——“情”字。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第斯多惠语录: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于老师智慧小语: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他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记住: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夸美纽斯);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周弘);不是因为美才可爱,是因为可爱才美(罗丹);尊重是民主对话的基础;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

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创造性使用朗读,让孩子们在朗读声中体悟,体会,经历,品味文章中人物心理、人物外貌、人物动作、人物形象。于老师运用朗读感悟词汇意思。他运用语文教学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品味林冲人物性格和品格时,引出林冲“宽让”的品格,进而引入《论语》中介绍孔子的五大美德:夫子温、良、恭、俭、让。即孔子:温和,善良,做事认真,生活简朴,襟怀宽广。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于老师说,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

这本书的最后,于老师给我们这些教育行业的小字辈们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应该要有文化,要成为文化人。他引用陶继新老师的话,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

于老师向我们推荐:《论语》、《学记》、《道德经》、《。

弟子规。

》、《。

三字经。

》、《给教师的建议》等。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东西没有最好,只用更好。下面以一首陈琴老师的六年级学生经典诵读之后给他喝醉酒归来写一首词:

常记天河北路,

爸爸饮酒过度。

醉眼闯红灯,

却被警察捉住。

呕吐,呕吐,

引来野狗无数。

以前听于老师讲课,被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喜欢上他的教学,喜欢看他的教学实录。读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再一次给我思想的触动,同时又愈感亲切。读着读着,就如同和一个慈祥和蔼的人在对话,从中获取他历经风霜的智慧。我愈发喜欢上这位白发苍苍、久经风雨、充满智慧的老者。

我像于老师一样,也有这样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有时问自己,我的学生喜欢我吗?记得教的上一届学生,调皮的小男孩很多,只要犯了错误,我有时对他们会很严厉的批评,有的家长对我说,孩子对我是又怕又喜欢。我就暗暗想,等下一届,我从一年级就管好他们,温柔一些,尽量不发脾气,只讲道理!我现在教一个新的一年级了,的确是做到了温柔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孩子们好像比较喜欢我!记得放寒假的那天,有两个小女孩放学了还不走,我问她们为什么,孩子说“老师,我不想放假!”“老师,假期不见,我好想你!”还有一个小女孩在。

日记。

中写道:“到初中徐老师还教我们吗?要是徐老师一直教我们多好啊!”想得还挺长远,我看了心里甜丝丝的,看来温柔一些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我,我并不确定,因为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而且是真正的喜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时刻谨记于老师的话,用真心宽容对待每一个孩子。周三那天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一张纸条的故事,满是不文明的语言,却没有人承认,我说:大家原谅他吗?老师不想知道是谁?知道是为什么吗?我相信我这样做这个孩子一定能明白老师的意思,我觉得他以后一定不会再做这样的事。同学们也对纷纷表达自己想对他说的话,虽然不知道纸条到底是谁写的,但是相信这个孩子一定知道怎么做了。礼仪课上,有个孩子在课上说自己的小鸭子的转笔刀丢了,样子很着急,于是对孩子们说谁见了?下课都帮他找,这时有三只小手举起来,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见过,一个黄色的,我说下课再说。可那小手却不肯放下,非要说什么的样子,一个女孩说老师,我知道是谁拿的,她在托管里玩过……这时,那个女孩脸色有些不对,不敢抬头,我心想这样怎么办呢?我没有问,也没有处理。后来下课,转笔刀顺利回归。来到办公室,心想:这个孩子能承认并还给别人,于是顿时有了教育的策略。下午,看她一直心不在焉的写字,别人都快写完了,她同位突然告诉我,老师她还没写。我批评了她,但又使劲夸奖了她,因为她上午主动把转笔刀还给了别人,知错能改是老师最欣赏的品质,我一定会原谅你。可是这次老师又要批评你了,浪费时间……但是她心里的石头应该放下了,她用心写起字来......没想到最后她又超过别人提前写完课堂作业。后来我悄悄和她谈话,告诉她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希望她记住老师的忠告,变得优秀,让大家真正喜欢她。后来,班里这样的事没有再发生,我很庆幸,宽容让每一个孩子明是非,更能让班级越来越有安全感,!

于老师的为师之道,在字里行间让我找到使每个学生喜欢的秘诀!我也暗暗下决心:要有甘草一样的性格,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你喜欢他,要用真心宽容对待每个学生。

最近就段时间我总是在读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一直在小范围内不无自负、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我看来,现在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我觉得不论是小学老师还是幼儿园老师,不论是语文老师还是艺术老师,他们都是相通的,只有你真心的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学生才会爱你,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一

以前听于老师讲课,被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喜欢上他的教学,喜欢看他的教学实录。读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再一次给我思想的触动,同时又愈感亲切。读着读着,就如同和一个慈祥和蔼的人在对话,从中获取他历经风霜的智慧。我愈发喜欢上这位白发苍苍、久经风雨、充满智慧的老者。

我像于老师一样,也有这样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有时问自己,我的学生喜欢我吗?记得教的上一届学生,调皮的小男孩很多,只要犯了错误,我有时对他们会很严厉的批评,有的家长对我说,孩子对我是又怕又喜欢。我就暗暗想,等下一届,我从一年级就管好他们,温柔一些,尽量不发脾气,只讲道理!我现在教一个新的一年级了,的确是做到了温柔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孩子们好像比较喜欢我!记得放寒假的那天,有两个小女孩放学了还不走,我问她们为什么,孩子说老师,我不想放假!老师,假期不见,我好想你!还有一个小女孩在日记中写道:到初中徐老师还教我们吗?要是徐老师一直教我们多好啊!想得还挺长远,我看了心里甜丝丝的,看来温柔一些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我,我并不确定,因为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而且是真正的喜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时刻谨记于老师的话,用真心宽容对待每一个孩子。周三那天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一张纸条的故事,满是不文明的语言,却没有人承认,我说:大家原谅他吗?老师不想知道是谁?知道是为什么吗?我相信我这样做这个孩子一定能明白老师的意思,我觉得他以后一定不会再做这样的事。同学们也对纷纷表达自己想对他说的话,虽然不知道纸条到底是谁写的,但是相信这个孩子一定知道怎么做了。礼仪课上,有个孩子在课上说自己的小鸭子的转笔刀丢了,样子很着急,于是对孩子们说谁见了?下课都帮他找,这时有三只小手举起来,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见过,一个黄色的,我说下课再说。可那小手却不肯放下,非要说什么的样子,一个女孩说老师,我知道是谁拿的,她在托管里玩过这时,那个女孩脸色有些不对,不敢抬头,我心想这样怎么办呢?我没有问,也没有处理。后来下课,转笔刀顺利回归。来到办公室,心想:这个孩子能承认并还给别人,于是顿时有了教育的.策略。下午,看她一直心不在焉的写字,别人都快写完了,她同位突然告诉我,老师她还没写。我批评了她,但又使劲夸奖了她,因为她上午主动把转笔刀还给了别人,知错能改是老师最欣赏的品质,我一定会原谅你。可是这次老师又要批评你了,浪费时间但是她心里的石头应该放下了,她用心写起字来。。。。。。没想到最后她又超过别人提前写完课堂作业。后来我悄悄和她谈话,告诉她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希望她记住老师的忠告,变得优秀,让大家真正喜欢她。后来,班里这样的事没有再发生,我很庆幸,宽容让每一个孩子明是非,更能让班级越来越有安全感,!

于老师的为师之道,在字里行间让我找到使每个学生喜欢的秘诀!我也暗暗下决心:要有甘草一样的性格,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你喜欢他,要用真心宽容对待每个学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看到这样的诗句,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教师。自古以来,教师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各行各业人士都喜欢用圣人的道德标准绑架教师,认为高尚是教师的座右铭,假如哪个教师表现出不如意之处,立马会受到大众的强烈谴责,好像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大事一样。

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件事,一次,一位一年级老师去上厕所,与其一所教学生相遇,该生瞪大眼睛,一脸好奇。离开厕所后,该生嘀咕了一句:“原来老师也会上厕所。”殊不知,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

以上只是一件琐事,许是因为学生家长在家里过分美化教师的结果,做为老师,一笑置之即可,等学生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后,自然会适应老师的种种平凡之处。然而,教师的平凡又不能和社会上的庸俗一概而论。教师毕竟负有教育的责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所以在学生面前还是要有高尚的情操的。

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更不会互相矛盾。小学生是一群纯洁的天使,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浸染,没有那么深的城府,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高尚也不用太高,比如不说不文明用语,不穿奇装异服等,尤其不在学生面前做一些要求学生做,自己却从不做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不玩手机,自己一有空就刷抖音,玩手游;比如要求学生看书,自己从不看书等。也许你会问,我一天上班这么累,难道稍微放松一下也不行吗?不是的,这些事情都可以做,但有个前提条件,不在在校时间,尤其不在有学生在场的时候做。因为我们毕竟是教师,我们得对得起我们这个职业,我们培养的是“人”,一个合格的公民。别担心,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人无完人,我们只希望他们的童年更加阳光。

“假装”的时间久了,也许就变成“真装”了,如果我们能“假装”一辈子,那我们就真的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了。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三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

一、不背手;

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四、到学生家里走走;

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

六、幽默;

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

八、做值日;

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四

放假前借的这本书,它像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深深的陶醉、回味无穷,欣赏于永正老师的睿智!此书总共有十章,讲述回顾了于老师毕生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读了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教师做好示范。老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关注学生的眼睛,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这些细微之处会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你的,老师是在关注你的。尽量让每个学生不会受冷落和歧视,平等的和每个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最让我感动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他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这种“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不但是于老师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毕生追求。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们,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于老师的书如一缕春光,舒适的敞亮的照在我的心上!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五

我只知道甘草可以止咳,怎么和于永正老师联系起来了呢,仔细阅读这个章节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于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所以他与同事相处得好,学生也喜欢他,这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到的吗。

首先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是一个温厚的人,在他的回忆中写到他儿时的几位老师都是温厚的典范,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想想于老师的经历,在我们大动肝火时,多想想对学生的影响,让我们用一份冷静别样的心境来处理事情,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吗。

其次,甘草包容,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形容到老师身上,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人是易怒的动物,尤其是面对那些个别学生的时候,又如何能忍得住。但想一想我们从事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是有句话形容我们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第三,甘草能调和。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还必须严,什么时候都要有度,不可执于一端,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老话说还打一巴掌揉三揉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即使我们不能保证喜欢每一个学生,那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读了这个章节,让我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甘草的品格。

于老师就是愿意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温和的人,做宽容的人,做善解人意的人,做善待学生的人。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带着思考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六

首先,要感谢xx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细细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经典之作,并受益终生。读完这本书,我被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深深震撼着,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于老师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是啊,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富有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对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于老师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对比。首先是“温性”,遇到问题能够“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是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惶恐和胆怯,想逃避,但是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后,正好说明了他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如果抱着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清自己的错误,并知道自己如何去改正错误,我想要比狠狠批评他一顿效果更好。起码,我相信孩子的心里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最后就是调和,在我们执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屡犯错误的孩子,这时候我们会严厉的批评他,这时候他们对我们肯定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揉一揉”,也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适当再表扬一下他,让他们明白,其实我们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而不是他的敌人。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喜欢班上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常常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因为他们的潜能很大,认为他们就是班级的希望和骄傲,这样往往也会造就部分学生产生高傲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亲其师而信其道”,希望我们都能继续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七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涓涓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感触颇深,受益颇多。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正在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并立即采纳吸收,付之今后教学中,仔细想想于老师能做到如此,应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八

从教多年的我,依然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觉得为师者应博学多才,又或幽默风趣,更要公__公正,还要和蔼可亲?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于老师在总结为师之道时,有两点是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他用中药中的甘草来归纳。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温和是好人的首要标志。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____,学会要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光温还不行,还要懂得调和。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调和。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这也让我再次想到,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先育人,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有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如何____。更何谈成才?而这一点也是日常工作中,一线教师最容易失控的部分,也是需要日久去磨练的一项专业素养。

第二,于老师谈到的关键词是:修养。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于老师的阅读面之广是我们无比敬佩的,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方法显得犹为可贵。如果我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翻翻书籍,闻闻书中散发出的墨香,体验不同作家笔下的风格,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二是以人为镜。也就是以优秀品质的伟人为榜样。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敬佩之人,我们以这些人之豪杰为镜,会让我们更加优秀。三是不断反思。这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小小教学感悟、与学生之间的趣事等等,不在于多,只在于写。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表达没有最好,只用更好。身为教师,让我们与书为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这样我们距离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更近些。

教师亦被称为先生、园丁、春雨、孺子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那就用我们的方式去做好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用我们的爱心____暖学生,用我们的知识去改变学生,用我们的魅力去引领学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十九

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出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只有老师自己非常喜欢玩,在课堂上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才能常常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在人们的印象中,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会“玩”的老师的的课堂并非如此,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因为一个人只有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才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而每一个精彩的活动都会留给孩子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穿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能太像老师。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教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学生只有认同教师,信服教师了,才会效仿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二十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二十一

最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该书是对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

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读了于老师的作品,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丰:

教师需要调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为此我需要多读书,“读书同时读自己”。同时加强反思,和亲朋好友甚至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交流心得,自己也要学会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这份职业的最美好之处。

教师需要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把握好做事的度。“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和“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于老师的建议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方向。

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老师的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喜好。但是每个班可能存在个别让人头疼的学生,让老师喜欢每一位学生,也不太现实,那怎么办呢?于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做出喜欢他的样子,那就是微笑,让微笑成为我们老师的名片。老师脸上有了微笑,学生就敢亲近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当然,于老师还给出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鼓掌、给学生一句相信和期待的鼓励,等等,无论对学生做什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

张光鉴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老师教了半个世纪,最终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是老师,又不像老师;是上课,又不像是上课。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亲近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缩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主。这一系列的努力让老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于老师的很多经历证明老师越和学生相似,学生就越亲近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就是一种幸福,教育也就会真的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多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完全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与学生。

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每一位老师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每位老师都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虽然我们的任教科目不同,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虽然任教学科不一样,但在教学方法上是融会贯通的,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和于老师的课堂一样,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连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于老师为导向,争做一名温和、智慧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读书心得(汇总22篇)篇二十二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时常想着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我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受。

甘草,性温、味甘,意思就是对学生温和宽厚。我们班有一个“接话大王”,特别喜欢接话,关键是每次接话他都偏离教学主题,有时真是头疼。当时觉得只是学生的问题,往往还批评了他一顿,现在想来作为一位教育者,我需要以温和宽厚的心态更加智慧地处理这件事。

甘草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所以,甘草有很强的包容性。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包容”的前提是理解,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有一天早读课,乐乐迟到了,这是他第一次迟到,我询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只是说了睡过头,起晚了。我知道,他早饭肯定没来得及吃,于是,下课后让他到办公室去吃点饼干。起初,他坚持不吃,也是,他一惯不喜欢吃早饭。于是,我就跟他说了早饭的重要性,并说道:“如果你还想吃我的饼干,明天还可以晚来一会儿”,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甘草的第三大特性是调和,即做事需要把握好“度”,我们对学生不能一味地严厉,也不能一味地温柔,而是刚柔并济。同时,在处理班级学生的矛盾时,也需要对双方进行调和。事情的对错很容易判定,但是学生心理的调和必须及时跟上。所以,在处理班级学生矛盾时,我会当着学生的面将事情的对错分析清楚,接着,我会把学生分开,根据需要单独进行沟通,这是调和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心理达到调和必不可少的操作。最后,我会再将学生喊到一起,握手言和。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我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一步步成长的。现在,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也曾尝试过很多激励学生的方法,后来发现,激励有着无限魅力。

激励是大有讲究的,首先,激励需要有针对性。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事情。小雨在书写上一直表现平平,甚至是有些落后。可是,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她的书写有了进步,书写整洁度提高了,甚至有些笔画出现了笔锋。于是,我找来了小雨后得知,最近她一直在练书法。我首先在班级对小雨进行一番郑重表扬,然后单独又找来小雨进行了表扬,接着,我又把小雨的进步通报给家长。结果发现,小雨的书法进步得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多学期后,小雨的书法已经能在竞赛中获奖了。

接着,激励需要有引领性。我们针对一件事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激励时,千万别忘记了适当提出一些具有导向作用的激励。比如,小雨的书法在书写整洁度和一些笔画笔锋上有了进步,那我除了表扬已经进步的方面以外,我还在后面特意强调了如果能把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的话,那就会更完美了!

然后,激励需要注意及时性和重复性。及时激励,我们一般能做到,但是,重复激励往往会被我们忽略。但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适时、及时地进行激励。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课堂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很难。

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周夜书所见》。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古诗的意境容易感受,所以,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有意让学生自己感受重点字词的意思。“孤光一点萤”,“萤”一般我们认为是萤火虫,但是这句诗已经提到了“孤光”,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明白,这里的“萤”不是真的萤火虫的光,而是像萤火虫的灯光。什么像萤火虫的光?原来就是诗中提到的“孤光”,即孤零零的灯光。

把课上的有意思,我们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小游戏,这特别适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喜欢借助多媒体。比如在教学《小毛虫》时,我在课前播放了一段小毛虫化茧成蝶的变化视频。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在我教学时,相对来说,也就容易了。而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发言似乎更积极,都有话可说。

把课上得有意思,也可以来自老师的“有意思”。每位老师身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没有哪种气质是最好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所以,上课,我们不必一板一眼,我们可以放松自己,活跃课堂,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必太注重互动的结果,但是,我们需要看中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将课堂上得“有意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刻苦磨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一定是一个让学生们人人都喜欢的老师。

相关范文推荐

    简易的门面房合同范文(17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往中常见的一种文件,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交易,也适用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在编写合同协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总结报告大全(21篇)

    年度总结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衡量自己的发展进度。如果你正苦恼于如何写好年度总结,不妨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也许能够给你一些思路和方

    幼儿园小班数学经典教案下学期(通用16篇)

    幼儿园小班要注重家园合作,与家长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的整理,希望能给需要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设计意图:学期末,园里

    简单的辞职信抄写(精选19篇)

    辞职信是表达辞职意向和提供离职通知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维护个人形象和职业发展。辞职信的写作对于每一个离职者来说都是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辞职信范

    青岛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16篇)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这里提供了一些针对四年级教学的优秀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和借鉴。两点之间的连线,

    街道办事处年终工作总结汇报(通用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月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下面是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竞选通讯部干事演讲稿(精选13篇)

    写通讯稿可以培养人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提高沟通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最后,请大家在阅读通讯稿范文时,一定要保持批判的思维,发现其中的美好和不足之处,从而不

    二年级周记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或工作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高。接下来是一些普通人的心得体会,可能并不出名,但由衷地分享自己的成长心得。在人类的印象中,狼,

    仓储合同主要条款(实用14篇)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协议是保护各方利益,维护交易公平的重要工具。为了方便大家起草合同协议,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合同模板,供您下载使用。租箱人应按时支付合同中规

    精华个人年终工作总结(通用15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希望通过总结能够找到更好的突破口。借着以下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月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作业室是一个作业十分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