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灵魂曲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希望大家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教学服务。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一

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中去吧。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之一,《归圆田居》。

﹙板书课题、作者﹚。

﹙请学生填空,师生交流﹚。

1、生师赛读。

学生代表朗读。教师朗读。学生,强调字音:晨兴、荷锄。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3、读出节奏。

读诗要读慢些,字句凝练,给人以思考的空间。读出节奏。

方法指导:五言诗句的节奏221或212,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朗读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划分节奏后,范读首句。﹙学生练读后,击掌齐读,读出节奏。﹚。

4、读出意境。

﹙1﹚结合注释,散读诗歌,疏通大意。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二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1、导入新课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2、写作背景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作者介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4、题目解说

明确:“归”

5、层次结构

第一层(第1—8句)

写诗人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第二层(第9—16句)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景——生活简朴、安静祥和,富有乡村气息。

第三层(第17—20句)

对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对新生活的愉悦之情,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6、全文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1、背诵《归园田居》。

2、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欣赏音乐: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

这首歌曲正是田园乡谣风格,它仿佛是一泓清泉静静流淌在我们心头,正契合了我们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想法。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三

【导语】本站的会员“yxnnxy123”为你整理了“归园田居其一课文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教学。

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教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作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

析题: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学生将书翻到103页。

四、读。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他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六、诗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他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七、探究: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作业:

课文有四句经典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希望同学们能够背出来。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四

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拟打算通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达到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幻灯1)

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初中时我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幻灯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

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幻灯3)又名:潜 字:元亮

籍贯:浔阳柴桑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后世称誉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幻灯4)教师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

2、(幻灯5)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一同学来朗读。

三、整体感知:(幻灯6)

1、请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二/三拍)

2、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听老师配乐朗诵,小声跟读。觉得还行就给点掌声。老师也需要鼓励吗。

4、请同学自主学习诗文句意,互相质疑,师释疑。强调学生注意注释。

补充注释:(幻灯6)(1)适:适应,迎合。(2)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3)故渊:鱼儿原来生活的深水潭。(4)拙:愚拙。(5)方:旁之意。 (6)荫:遮盖。(7)罗:排列。(8)尘杂:尘俗杂事,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的琐事。(9)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比喻没有人事滋扰明净洞澈的心境。(10)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四、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

讨论交流后明确:

(1)、(幻灯8)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思考: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

思考:还有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幻灯9)为何归来?

明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思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明确: 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3)、(幻灯10)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幻灯11)归去如何?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3、(幻灯12)明确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自然。

五、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1、(幻灯13)请大家边联想、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学生分成8个小组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

老师参考点评:从写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即白描,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纯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幻灯14)师小结: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3、(幻灯15)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六、理解情感,把握形象:

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读全诗并思考:

1、(幻灯16)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七、课堂小结:

(幻灯18)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他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

前些天,去参观学习尚卿乡“尤俊农耕文化园”,我又更深刻地体会了陶渊明的高洁情操,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八、布置作业:(幻灯19)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下一堂课检查。

2、课外合作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400字左右。

要结合归园田居组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在周记本上。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潜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论语教学:【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二、问题导入:

从这个单元开始,我就进入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殿堂,前面我们刚学过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对中国古典的诗词有所接触,那么你们明白中国的诗歌在表现资料上能够划分了哪些种类吗?譬如说赠别友人的称之为送别诗;写边境军旅生活的称之为边塞诗;而写山水自然风光的我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你们明白我国山水田园诗的鼻祖是谁吗?(学生回答:陶渊明)是的,是陶渊明,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诗歌。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耕读,这首诗描述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构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述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四、析题: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赏读。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六、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2.为何而归?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取离开,选取归隐。)。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此刻,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持续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提问:找出描述田园的诗句?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提问:作者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生活?

明确:闲适、宁静和幽美的田园生活。

提问:在描述这些语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以动衬静、白描、融情于景。

延展:所谓白描,在描述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给我们什么做人的启示?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明白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所以同学们要学会取舍。

八、全班诵读,小结。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情绪。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九、作业:

2.比较阅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思考:

该诗在写景、抒情方面与课文相比有何异同?

附:板书。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教学反思。

说起要开《归园田居》的课,最初是让我有些忐忑不安的,因为诗人陶渊明的遭遇及生活的处境是此刻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学生自身阅历、情感体验的不足,造成了学生情感与课文资料的隔阂。如何去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隔阂,我想自己是比较迷茫,在如何处理本次公开课教学的问题上,我请教了高一集备组长跃辉师和我的指导老师明珠师,她们给我很多的推荐,在最初的教学设计当中,我的设计是显得比较平庸,重点不突出,幸而得到她们的指导,让我重新整理了自己思路。

既然是教师以问题来点拨学生,那么这看似简单的一两个问题就成为了设计的关键。我的教学思路完全是根据我设计的四个问题展开的,除了着眼于课文的分析之后我还根据高考的要求,对于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涉及:你认为本诗在描述景物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以此带出对“白描”这一重要的知识点的巩固,并进一步体会古诗“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在陶诗中的运用。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给我们什么做人的启示?透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验。这首诗这样处理下来,教师觉得很简单,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因为他们感觉到是自己透过思索和讨论解读出了一向较为畏惧的古诗,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这首诗的学习。

讲完这堂公开课之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理解作者情感方面的技巧还远远不够;二在诗歌诵读上还做得不好,既然是诗歌教学,那么务必要让学生多读,在诵读中体会情感;三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没有给他们留太多时间,只是我在一味的讲授,就应要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独立思考。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六

《归园田居其三》表明了诗人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30课诗四首。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陶渊明,上个单元里我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41岁时,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诗人陶渊明共写了五首《归园田居》,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转身写板书: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二、整体感知。

带学生朗读诗文。

三、诗歌译文(上课时省略)。

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狭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以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四、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

明确: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4、诗的前四句只记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是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就是“早早地起来”;“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肮脏,丑恶解)。第四句说回家已是晚上了。“荷”,担、扛(“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5、第五句中“道”指什么?(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明确: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借夕露沾衣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拟打算通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达到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1)。

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幻灯2)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

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幻灯3)又名:潜字:元亮。

籍贯:浔阳柴桑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幻灯4)教师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

2、(幻灯5)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一同学来朗读。

三、整体感知:(幻灯6)。

1、请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二/三拍)。

2、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听老师配乐朗诵,小声跟读。觉得还行就给点掌声。老师也需要鼓励吗。

4、请同学自主学习诗文句意,互相质疑,师释疑。强调学生注意注释。

补充注释:(幻灯6)(1)适:适应,迎合。(2)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3)故渊:鱼儿原来生活的深水潭。(4)拙:愚拙。(5)方:旁之意。(6)荫:遮盖。(7)罗:排列。(8)尘杂:尘俗杂事,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的琐事。(9)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比喻没有人事滋扰明净洞澈的心境。(10)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四、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

讨论交流后明确:

(1)、(幻灯8)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思考: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思考:还有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幻灯9)为何归来?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思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3)、(幻灯10)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幻灯11)归去如何?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3、(幻灯12)明确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自然。

五、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1、(幻灯13)请大家边联想、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学生分成8个小组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

老师参考点评:从写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即白描,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纯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幻灯14)师小结: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3、(幻灯15)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

六、理解情感,把握形象:

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读全诗并思考:

1、(幻灯16)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2、(幻灯17)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七、课堂小结:

(幻灯18)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他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

前些天,去参观学习尚卿乡“尤俊农耕文化园”,我又更深刻地体会了陶渊明的高洁情操,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八、布置作业:(幻灯19)。

2、课外合作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400字左右。

要结合归园田居组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在周记本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八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九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回顾旧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这首诗歌。

三、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老师巡视。

2、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

3、老师指导朗读断句。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学生齐读。

陶渊明。

四、作者简介。

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教师可补充五斗米的故事: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五、析题: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从何处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六:重点探究。

1从何而归?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原诗中有“尘网”和“樊笼”等词语。

2为何而归?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每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学生读完,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再次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读诗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上,体味诗歌的情感,自然而然的理解作者“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让学生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笔下田园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写景的顺序和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个练笔,要求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也可结合陶其他的诗句。学生写的过程中,多媒体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展示几个学生的练笔,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这一步骤,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一个重要的方法——想象。读诗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就像是做菜加入了各种调味料。有了想象读诗才会有滋有味。)。

4归去如何?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四句诗,体味作者归隐后那种闲适、自由、如释重负的感受。

七:朗读比赛。

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后,找几个学生配乐赛读,教师进行评价。

八、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板书:

尘网。

羁鸟。

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归园田。

小结:《归园田居》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处世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九:布置作业:

背诵《归园田居》,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一

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吠,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4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7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5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归园田居·其一概括叙述了诗人自己从出仕到归园田的缘起。

接下来“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极端厌恶的心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表达身在宦海心系园田的心情。

“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返自然”照应开头“爱丘山”,表示自己长久的愿望到今天才真正成为现实,即使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神往。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三

《归园田居其三》中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30课诗四首。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陶渊明,上个单元里我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41岁时,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诗人陶渊明共写了五首《归园田居》,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转身写板书: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二、整体感知。

带学生朗读诗文。

三、诗歌译文(上课时省略)。

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狭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以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四、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

明确: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4、诗的前四句只记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是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就是“早早地起来”;“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肮脏,丑恶解)。第四句说回家已是晚上了。“荷”,担、扛(“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5、第五句中“道”指什么?(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明确: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借夕露沾衣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五、朗诵诗文。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六、板书。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四

1教学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及《归园田居(其三)》,虽然对陶渊明的作品有必须的了解,但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地欣赏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一时恐怕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老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诵读诗文,疏通诗句,走入诗境,欣赏优美的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构建。

3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

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师:我们先一齐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这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齐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教师一齐朗读)。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作者简介。

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之后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又名:潜字:元亮。

籍贯:浔阳柴桑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教师补充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

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参考资料:

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构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之后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构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持续着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超多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个性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期望。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大家听一遍配乐朗诵,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2、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

3、学生再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

五、解题,把握思路。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桌能够互相讨论:

讨论后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3、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4、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5、为何归来?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追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个性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十分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7、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8、归去如何?

明确: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情绪的是哪一句?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板书:

六、品味田园风光。

1、请大家看这幅画面,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明确: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参考点评: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此刻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那里,不仅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构成鲜明的比较。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证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七、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附]板书: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八、陶诗风格探究。

静淡远、宁静闲适。想听听古今学者对陶诗风格的评价吗?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朱熹:“陶诗语平淡,出于自然。”

苏者聪《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真实新颖,恬静淡远,朴素自然最能体现陶诗的艺术风格”。

朱家驰《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指出陶诗艺术特色是“言约旨远,意味隽永,常以精粹的文字包蕴无限丰实的内涵”。

九、自主探究:

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带给专家的看法:

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带给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取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持续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取。因为当时的陶渊明应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必须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十、课外拓展:名句欣赏。

师:陶渊明还写了很多诗歌,其中的一些名句,我们一齐来朗读一下:学生齐读。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十一、课堂小结。

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敝屣,怀着“抱朴守静”,“洁己清操”的想法躬耕田园,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

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1、背诵《归园田居》,默写在语文作业纸上。

2、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陶渊明的评价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做在语文作业纸上,明天课堂上交流。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五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特点,我作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能力目标:学习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教学重点: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我所任教的班是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一般,但是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羽泉《归园田居》,学生立即对悦耳的歌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跟着音乐的弦律而调动他们的感官,引起视觉听觉的兴奋,这时让学生找出歌中所写到的景物,找到一个古代诗人,引出诗人陶渊明。

步骤二讲评尝试练习,进一步认识陶渊明。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演练,老师检查,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步骤三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之美。

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此环节设计首先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再经过师生共同欣赏配乐朗诵《归园田居(其一)》,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步骤四师生课堂互动,分析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点拨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手法。我教本文的总的方法是:学生先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之后,可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老师作最后的补充小结。这样由师问生及生问生,形成生与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所以,我打算从下面三步着手讲解:

第一步:分析诗歌思路,理清诗歌结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找到关键字眼,抓住提纲挈领的字,条分缕析地理解诗歌思路,理清诗歌结构。为此,我设计的问题是:

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题眼?(学生回答:归。)从这个字你可以看出文章分哪四部分呢?即文章回答了四个问题: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同学们围绕这四个问题划分文章层次。

第二步:揣摩艺术手法,感悟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通过朴素的语言,比喻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学生能容易地看出诗歌的艺术手法,而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则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然后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归纳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朗读“归向何处”一层,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归去如何”一层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第三步:总结全文特点,探究讨论归隐。

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这些艺术风格学生不易看出,老师一边展示板书一边与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真”,突出陶渊明直率朴素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而对于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则需要辩证地看待,需要老师指导点拨。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

2、陶渊明的这种隐居思想对我们有何启发?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步骤五布置巩固练习。

1、阅读迁移。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结合题目《归园田居》将板书设计成圆形,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真情直率的情操,引导学生辩证理解归隐思想,突破圆的束缚。

邓永红。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六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退隐,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

三、朗读课文。

四、文本分析。

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围绕“归”我们思考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为何归来?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提问:怎样理解“守拙这个词”

(拓展:“羁绊”、“池鱼”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八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释:

(1)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诗中表现出对纯朴的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仕宦生活的鄙弃。

(2)野外:郊野,指乡居。罕:少。人事:指世俗交往。穷巷:“僻巷。寡:少。轮秧(yang央):代指车马。轮指车轮,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住在郊野,很少与世俗交游往来;偏僻的巷子里,很少有车马来往。

(3)掩:关闭。荆扉:柴门。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

(4)时复:常常。墟曲:偏僻的村落。犹“墟里”。曲:隐僻的角落。披:拨开。共来往:指和村里人相互来往。

(5)杂言:世俗尘杂的言谈。但道:只说。

(6)日:一天天地。我土:指自己开垦的土地。

(7)霰(xian线):小雪珠。草莽:草丛。

赏析:

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悦和宁静。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

相关范文推荐

    心得体会正能量(精选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激发我们对于经验和感悟的深刻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个人参加初中班主任培训总结(精选17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认识、行为和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将展示一些个人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今年暑期,我接到学校通

    低碳生活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4篇)

    调查报告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问题解决提供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些范例和参考。这些范文

    做家务的心得体验大全(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深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度过了紧张而又繁忙的半个学期,

    曹文轩短篇小说读后感(优质14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对所读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进行回顾和总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写得特别好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写读后感有所启发。现代著名作家曹文轩

    幼儿园月份工作月计划(通用18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种对工作任务、计划和目标进行详细描述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计划书范文,通过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更好

    幼儿园工会工作计划表(模板21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幼儿的成长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为让孩子们愿意并喜欢上幼儿园,能充分感受到爱和自

    六一联欢会主持词小学(模板18篇)

    现在,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这个重要的议题中,共同分享和交流我们的见解。此刻,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备受欢迎的主持人演讲片段,让我们一起观赏。一场好的联欢会活动,主持人的

    酒店部门年度总结及计划(实用16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收获和感悟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二、给员工灌输

    小学新学期新起点国旗下讲话稿大全(19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在国旗下进行的讲话活动中所使用的一种演讲稿,它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发展的期盼以及对国家栋梁精神的弘扬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鲜红的国旗,我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