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BW笔侠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

元宵节的灯笼是这个节日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形状和颜色各异,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期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和习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一

元宵节这天,我起的很早,因为我要学习包汤圆。

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一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着在汤圆面团中揪出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馅放进窝里,再包起来。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露出来了,我再轻轻地把馅拿走一些,再把面皮补上。妈妈说:你真粗心,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来。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经验了,我把汤圆面团搓成一个圆形,再按个窝,把芝麻,花生和糖放进窝里,这次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这个汤圆比上一个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

汤圆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妈妈说:汤圆浮上水面来就熟了。我心里一直想,做汤圆并不是一件小事,认真做才能做得成功。过了几分钟后,汤圆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两碗给爸爸妈妈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感觉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心里也美滋滋的。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元宵节小学生。

作文。

:元宵历险记,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倒进面粉,放上水,和成面团分成小团,捏成碗形,裹进豆沙馅,捏紧口,搓圆。“哇——”我这个豆沙小元宵“诞生”了。...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元宵节英语作文:元宵节,望给大家带来帮助!festivaloflanterns.ispentthefestivaloflanternswithmygrandparentsthisfamilywenttomygrandparents‘homeandhaddinnerwiththem....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过元宵节的作文:元宵节见闻,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晚饭后,外公带着我到白鹭洲公园看灯展。公园门口的一座圆柱形灯塔远远就吸引着我,它高约12米,有四层楼那么高,灯塔两边的金鼠不停地...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元宵节的作文:正月十五看花灯,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南通舅舅家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赶回海安一起来到安达步行街广场看花灯。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元宵节的作文:东方朔与元宵姑娘,望给大家带来帮助!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今天,就是一年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元宵节。元宵节这天要吃元宵、放烟火、舞狮子,非常有趣。学校为了庆祝元宵节,决定在放学后组织我们观看舞狮子。一放学我们就冲向操场,只听见锣鼓喧天,一只黄毛皮、绿脑袋的狮子出场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二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

元宵节。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0—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制作的。

方法。

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

文化。

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粘高梁面、黄米面、江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素的有芥、韭、蒜、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长久、勤劳、向上的意思。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豆沙、什锦、芝麻、山楂白糖、花生,象征甜甜美美的幸福生活。此外汤圆还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一碗汤圆中国人吃了几百上千年,吃到现在更是花样繁多。市面上有紫色紫薯外皮的、有黄色玉米外皮的,还有双色、三色汤圆。

汤圆本身就属于精粮,再加上糯米和馅料的原因,很多人吃汤圆往往会感到不易消化,所以吃汤圆时更需要注意搭配。营养专家表示,汤圆的皮和馅都含有很高的热量,其给人体提供的能量不亚于主食,所以在吃汤圆时应有所节制。正月十五吃元宵乃传承已久的民风民俗,享受美味自然顺理成章,但切不可过度食用,让幸福的冲动损伤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

相关。

文章。

1.

2.

元宵节习俗及由来。

3.

为什么要过元宵节。

4.

十五闹元宵。

5.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三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又一大重要节日,也是一年当中首个月圆之日。元宵节的习俗很多,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天虽然下着小雨,但不减我们去刀剪剑博物馆的兴致。我们乘车来到刀剪剑博物馆参加猜灯谜活动。

场馆内人还真多,都是小学生,各个都兴致勃勃,信心满满的。我们乘电梯来到二楼,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灯谜纸。四周的灯谜纸环绕着中间一条龙灯。这是一条五颜六色的龙灯,可漂亮了!长长的身躯蜿蜒盘绕着,五彩的灯光照亮着龙的每一部分,栩栩如生,活龙活现,美不胜收。我们奔到一墙的灯谜纸前猜起谜语来。爸爸像个地理学家,什么谜语,只要打的是地名,他统统都答得出来。妈妈像个动植物学家,什么谜语,只要打的是动植物,她就能不假思索的说出。我就像个普通学生,什么类型的题都能答一点点。弟弟是个小小秘书,在爸爸妈妈和我的.身旁转来转去,这儿帮帮忙,那儿帮帮忙。

大概半小时下来,我们就打出了31道题,爸爸妈妈说差不多了,我们就急急忙忙的跑下一楼换礼品。答得不错,29道题答对了,换礼品喽!可真应了一句话: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29道题才换来两张明信片,不大值,但是半个小时却换来了一家人一起猜灯谜的喜悦,值!

元宵的习俗少不了,家人团圆才是真的好!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四

这篇叙事文章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元宵节学做汤圆这件事。全文语言流畅,运用动作描写,把包元宵的画面描绘出来,具有真实性。文章叙事条理,详略得当,富有生活气息。

今天是元宵节。很多人都说元宵节比春节更热闹,更温暖。因为春节之时,每家每户都要去拜年,街上就显得很冷清。而元宵却恰恰相反,在那天,有很多活动举行,街上异常热闹。

早上起床,就清晰地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这忙那的。仔细一看,才知道奶奶正在做汤圆。我就好奇了,脸上布满疑惑地问奶奶:“为什么要做汤圆啊?平时都没什么做的。”奶奶一脸平静地说:“你忘了,昨天你才要说元宵节要好好吃上一大碗热呼呼的'汤圆呢?那么快就忘了。我的乖孙女真没记性呀!”我的问号又变胖了:有吗?不管了。反正只要有汤圆吃就好了。

我最喜爱吃汤圆了,耶!然后,我的脑子里又浮起一个问号。问奶奶:“那直接去商场买汤圆就行了。干嘛要自己做呀?又浪费人力与时间。”奶奶又意味深长地对我解释道:“自己做的汤圆吃上去肯定会比商场那些美味多了。你也赶快来做呀。不会奶奶教你。”我顿时产生了兴趣。

奶奶叫我先把面粉洒在大盆子里,我就照做了,奶奶夸我做得好。我的兴趣越来越大了。然后加一点水在面粉里,奶奶对我说:“水一定要适当,非多非少。”接着,奶奶叫我要搓一会儿,搓完后按下去,每搓几下就加一点点水。

就这样,反复做,当把它搓成一大团粉时,要有点软性,就可以包了。我垂头丧气地说:“哎。咋那么麻烦呀?”因为我的没精神,所以这步做的不是很好。不过也挺好的,毕竟新手上路,还需要多多指教呢。

接着,奶奶说可以包馅了。我就犹豫了:包什么馅好呢?红糖、花生、桂花还是芝麻好呢?最后决定还是包芝麻馅。我从那一大堆的面粉里捏出一小块,结果包不住那馅。奶奶看见了,示范了一次给我看。我立刻就会了。

我也捏出一块,搓成一个圆溜溜的小球,然后看着奶奶用手指把中间给掏空了,我也照做,把中间掏空了,接着就看见奶奶用勺子套了一小部分的芝麻,就放下去,用手轻轻把皮给捏在一块,最后搓成圆形就行了。我还是照做了,结果做了两次才做好。第一次是因为馅太饱满了,把皮都撞开了。时针悄悄指向了十一点,该煮饭了,恰好汤圆也做完了,时间刚刚好。

晚上,我们的汤圆都煮熟了。我悄悄掏了一小碗,尝了尝,味道刚刚好,非淡非甜,而且馅很饱满,好像只要用手指轻轻触碰汤圆皮,它就会露出来似的。一不小心,被那热呼呼的馅给烫着了。吃完后,嘴里还蕴含着那芝麻香,时不时绕过喉咙,时不时跑到鼻子前,真是让人吃过都流连忘返啊!

奶奶说的真没错!自己的劳动成果才是最美味的,让人充满幸福美好。

这次做汤圆真是获益匪浅啊!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五

今天,在老师和爸爸、妈妈们的安排下,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搓元宵义卖活动。

首先,老师先让我们排好队去洗手,当我们洗过手以后,来到教室里,爸爸妈妈们已经摆好了桌子,铺好了桌布,还有桌子上和好的面团。闻着香一喷喷的面团,还没等活动开始,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抠一块。

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四个人一组,搓元宵开始了,我们每人抓了一块,放在手里搓,我们搓出来的元宵不是个子大,就是不圆。妈妈看到了就指导我们:“面团不要拿得太多,少拿一点,放在手心上轻轻地搓……”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再次拿起面团,放在手心上搓,还真管用。不一会儿,我们就熟练了,我一下子能搓出来两个,妈妈看到我们搓得又圆又好,表扬了我们。

下课的音乐声渐渐地响起来了,开开心心地搓元宵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六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0—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粘高梁面、黄米面、江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素的有芥、韭、蒜、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长久、勤劳、向上的意思。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豆沙、什锦、芝麻、山楂白糖、花生,象征甜甜美美的幸福生活。此外汤圆还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一碗汤圆中国人吃了几百上千年,吃到现在更是花样繁多。市面上有紫色紫薯外皮的、有黄色玉米外皮的,还有双色、三色汤圆。

汤圆本身就属于精粮,再加上糯米和馅料的原因,很多人吃汤圆往往会感到不易消化,所以吃汤圆时更需要注意搭配。营养专家表示,汤圆的皮和馅都含有很高的热量,其给人体提供的能量不亚于主食,所以在吃汤圆时应有所节制。正月十五吃元宵乃传承已久的民风民俗,享受美味自然顺理成章,但切不可过度食用,让幸福的冲动损伤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七

专家指出,元宵、汤圆虽然味道好,但也不能多吃。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都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这样的食品首先是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汤圆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除了早餐不适合吃元宵、汤圆外,究竟该什么时候吃元宵、汤圆还有很多讲究。于康建议,最好也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儿元宵还可以,但每次吃个一二两(50~100克)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汤圆的同时,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或汤圆就要减去半两(25克)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汤圆,前面说过了,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些胃肠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饱,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其实元宵、汤圆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就溶解在煮汤圆、元宵的汤里。因此吃了元宵、汤圆最好再喝汤,这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无论是吃元宵还是喝汤还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食物灼伤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关疾病。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了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习惯危害更大。

面对热滚滚、香喷喷的汤圆,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小孩和老人一定要特别注意,吃汤圆切记缓慢、小口,避免汤圆哽住喉头或气管。由于汤圆含高量“糖分”,加上花生、芝麻、鲜肉馅含“高油脂”及“高热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除了煮元宵外,有人还喜欢把吃不完的元宵油炸了吃。虽然油炸的元宵比较香脆,但油炸会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而且能量增加,成了更不健康的食品。因此油炸元宵从营养角度来看是不可取的,少量吃一些则另当别论。但是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油炸的元宵、汤圆很可能会使这类疾病复发,故不能食用。

每年北京市的卫生监督部门都会对元宵节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市民,购买元宵和汤圆一定要看好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正规厂家的品牌产品。购买后要严格按照储存标准存放。对于如今市场上出现的彩色元宵,专家提醒,为了健康要学会鉴别其中是否有色素:一是从色彩上判断,含有色素的产品颜色较重;色彩可能不够均匀,呈颗粒状。如果煮出的汤圆退色,最好别吃。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八

元宵节那天,弟弟感冒发烧了,妈妈和奶奶带弟弟去看病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已经到了早上九点钟了,我的肚子叽哩咕噜唱起了“空城计”。吃什么呢?我把冰箱翻了个遍,最后决定煮汤圆。

首先,我把锅洗干净,再掺一瓢水进去,放到炉灶上面。打开火,蓝色的火苗贪婪地舔着锅底。接着我从冰箱里拿出汤圆,冰冻过的'汤圆像一颗颗冰球,硬硬的,冰冰的,浑身沾满了小冰粒。

水烧开了,小汤圆像乒乓球一样迫不急待地跟进锅里,溅起美丽的水花。刚开始,汤圆们乖乖地呆在锅底,过了一会儿,它们的身上冒起了气泡,像螃蟹吐泡泡。时间长了,汤圆们活跃起来,有的你挤我碰,有的在沸水中打滚:先来两个前滚翻,再来几个后滚翻,它们身上好像有磁力,我用勺子把它们分开后,它们又聚在了一起,小汤圆们真是太调皮了,一番运动后,汤圆就煮好了。

先前圆鼓鼓的汤圆胖了好大一圈,躺在碗里软软的。我轻轻地咬了一口,糯糯的。那香香的芝麻花生馅,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九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点彩灯、放烟火,乐此不疲,当然最不能少的就是做汤圆和吃汤圆,因为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

今年和往年一样,我都是和奶奶做汤圆。做汤圆之前要揉面,面粉细细的,滑滑的,白如雪,滑如绸,摸上去可舒服了。接着我和奶奶从一大坨面团中分出了一个小面团,搓了搓,一只手拖着面团,一只手的大拇指插进去形成一个小洞,然后一边捏一边转,渐渐地往底部捏,不一会儿,一个均匀的“面壳子”诞生了。然后,我拿起筷子从芝麻馅里挖了一些填补到“面壳子”里,一手托着底部,一手成“o”字形,慢慢地往上收紧,另一只手不停地转着。最后,把汤圆放进糯米干粉中,滚上几次,让干粉均匀地粘在汤圆上。

做汤圆的工作完成了,哇!我和奶奶竟做了一大窝汤圆,一眼望去,就像数十个胖娃娃蹲坐在那里,可爱极了,真让人想去捏一捏。

我迫不及待的.把这数十个胖娃娃纷纷倒进滚烫的热水里,约十多分钟,汤圆煮好了,一个个飘浮在沸腾的热水中,发出“吱吱”的呼声。它们各姿各态:有的在“游泳池”里休息,有的围成一圈跳着“水上芭蕾”,有的在“窃窃私语”……有趣极了!捞出一个汤圆,光滑圆润,咬一口,里面的芝麻顿时溢满了口腔,伴随着糯米的米香味,融入其中,真是美味无穷。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做的汤圆,味道就是不一样!”元宵节里,自己做的汤圆真是让一家人回味无穷啊!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十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得吃汤圆。这汤圆以前叫元宵,正因为它的名字,这个节日才叫元宵节。汤圆好吃,做法还挺复杂,首先得把和好的面粉在手里揉成一个球,再压扁,把上好的馅放在中间,将它用面团裹实,再揉紧一些,不能让面皮破开。这样,一个完美的汤圆就做好了。

汤圆滚进锅里,汤汁是加了红糖的'。红糖那独特的成分,穿透面皮,直渗进馅料里边,触发了馅料平常吃不出来的独特甜味。就像是棉花糖混了淀粉再加上豆沙莲蓉。面皮在锅中翻腾的时候有了弹性,把馅料的香甜全都死死地锁在里边。咬开一口,劲道柔软的皮和馅料和红糖水的香甜在嘴里翻腾,一会就化开。咽下去之后,那香味还在嘴里久久回荡。

煮汤圆讲的是技术。没煮熟容易粘牙,煮过头会破开,煮正了味道才好。面皮的含水量也要把握好,否则汤圆还没煮就会裂开或黏在锅底。做汤圆的每道工序都至关重要,有的人嫌包汤圆麻烦,还来了个“逆向思维”:把面和馅反过来包,馅包在面皮外面!也可能是馅比较有弹性,有的人直接把馅揉成团,不用皮,直接扔进锅里让它自己煮去了。汤圆一出锅,嗬!啥形状的都有。有全是皮,不装馅料的,有用馅料捏成各种形状的,有馅和面皮混在一起的“艺术砖纹汤圆”的,还有超大型的“什锦馅”汤圆。大家连嚼带吞,狼吞虎咽,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往自己碗里盛,大半锅汤圆一会就只剩一滩水了。就连那摆在桌上的两大袋子雪饼,现在是谁都奈何不来了。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十一

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美味的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奶奶“权力下放”,把煮美味的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美味的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奶奶说的煮美味的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美味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美味的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美味的汤圆,“美食家”奶奶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三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美味的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美味的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美味的汤圆给大家品尝。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十二

我的家乡是宁波。汤圆,就是宁波的特产小吃。宁波人都称其为宁波汤圆,就这样口口相传,宁波汤圆于是出了名。

我去外地旅游时,当有人问起我从哪儿来,等我们告诉他后,他就恍然大悟般:哦!宁波汤圆嘛,知道知道!在宁波大大小小的超市里都会有卖汤圆,外面的包装必会标明宁波汤圆。虽然其他各地也都有各色各样的`汤圆,但根本比不上宁波汤圆。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也就是现在的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用芝麻,猪油做馅,加少许的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真可谓是人间美味。而别处的汤圆根本吃不出这种味道。要不就是皮太厚,要不就是煮的时候馅料都爆出来,弄得一团糟。这和我家乡宁波的完全不能想比!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十三

微风吹吹,柳絮飞飞。小柳絮们乘着风力大飞机来到了天空中。它们整齐地排着队,向那穿着蓝布衫的天哥哥和穿着白色长裙的云姐姐问好。几朵淘气的小白云飘过来,一齐说:小柳絮,真调皮。瞧你们的'黑斑点(种子)!你们不是小白云,却学我们扮样子!小柳絮们说:小白云,真淘气。成天东转西看,不一会儿就跑没影,白云姐姐很生气!大家哈哈大笑。

微风吹吹,柳絮飞飞。小柳絮们告别了天哥哥和白云姐姐,不知不觉飞到了a市的居民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来人往。小柳絮们的突然来访,使人们兴奋不已。孩子们可高兴了,用小手抓呀抓,想要抓住这大团大团的小雪花、小云朵。小柳絮们一时兴起,竟和孩子们玩起了抓柳絮的游戏:孩子们即将抓住它们的时候,它们东跑西跳,怎么也抓不着;孩子们不抓它们的时候,它们反而从空中徐徐落下,还冲孩子们做鬼脸!它们玩得可真开心!

微风吹吹,柳絮飞飞。一天,一个小柳絮发现有一个男孩晚上总也睡不着。原来他喜欢下雪,但是现在是春天,要再过很久才会下雪。他因此一直闷闷不乐。于是,小柳絮和它的兄弟姐妹在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飘进了他的梦中。那一晚,他睡得很香、很甜。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十四

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每一年的那一天,我们家都过得非常高兴。

在我们那个地方,在元宵节的习俗就是吃汤圆,寓意就是让每家都团团圆圆,今晚奶奶的“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当然也不能过少,要是少了会没有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奶奶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三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此时此刻的我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这些元宵汤圆,总是觉得特别好吃,心里也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汤圆给大家品尝。

元宵节吃汤圆(模板15篇)篇十五

其中我最喜欢元宵节,由于元宵节可以吃到厚味的汤圆。我就来讲汤圆的做法吧!

首先预备糯米粉,水和炒熟的花生,白砂糖、黑芝麻合在一起的馅,再把糯米粉放进盆子里,加上适量的水,然后交糯米粉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接着把糯米团扯下一小搓,做成一个凹坑,把馅放入凹坑中包起来,再揉成圆球。这样一个汤圆就做好了。上面这些步骤,看似简朴,可我做起来的时候笨手笨脚的,糯米团一会儿成了“稀饭”,一会儿成了“干饭”,等一包糯米粉全部用完的时候,不软不硬,不干不湿的`糯米团才做好。而我的裤子早已经变成了白大裤,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全家都乐了。接着把糯米团掰开成一小块,一小块,并把它搓成一颗颗“珍珠”,然后我把它们放在“白玉盘”上。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盘“珍珠”端进厨房里开煮了。不一会儿,“珍珠”出锅了。

我把汤圆端给奶奶,爸爸妈妈吃,他们连连夸好说“这汤圆很q,很好吃。”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怎么样!这样的元宵节很有意思吧!心动不如马上步履,你也来尝尝吧!

相关范文推荐

    参加劳动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认知和思考过程的一个记录和整理。【示例文本十】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发现自己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一些改进计划和措施。近年来,下乡参

    面试被骗方案(模板23篇)

    面试是一个让应聘者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通过与面试官的互动交流,展示自己的长处。面试是求职过程中的一道关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面试技巧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家庭幸福的演讲稿(通用21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为演讲者提供一些演讲技巧和表达方法,例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处理好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等。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它们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希望能

    酒店开业典礼致辞(实用15篇)

    典礼的筹备和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其仪式性和庄重性。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典礼案例,相信对于你们的典礼筹备会有所帮助。金秋时节,清风送爽,丹桂飘香。今天

    总监面谈心得体会范文(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别人写的精彩的心得体会吧。第一段:引言,介绍面谈的重要性和背景(200字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热门16篇)

    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和技巧,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下调查报告范文展示了调查和分析的全过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写作技巧。

    表达拜师心得体会(实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拜师学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重

    满月酒致辞主持人讲话(精选15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主持词范文,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灵感和提升自己的写

    银行信贷员年终工作总结个人(通用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想做一名优秀的银行信贷员并不容易,但

    酒店客房辞职信(优质17篇)

    辞职信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决定,避免罗嗦和冗长。以下是精选的辞职信范文,从中你可以汲取一些写作技巧和借鉴一些优秀的表达方式。忙忙碌碌中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