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简案 石头城高一语文教案(汇总7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纸韵高一语文教案简案 石头城高一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一语文教案简案篇一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背景知识了解

1、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2、王维与《山居秋暝》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三、听录音朗读课文 (略)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本诗节奏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六、品位鉴赏

1、学生思考: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可适度展开)

明确:诗人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

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 以物芳而明志洁 归

山居之人:浣女、渔人 以人和而望政通 隐

2、学生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明确: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其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这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

3、学生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风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七、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高一语文教案简案篇二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_______________ _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

今义:指书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

相如引车避匿()

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引赵使者蔺相如()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2.是

是日也,天朗气清()

敢不唯命是听()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觉今是而昨非()

3.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期而遇()

良马期乎千里()

5.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4.足以极视听之娱()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其欣于所遇。()

3.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

兰亭集序

一、“悟”通“晤”。

二、1.它旁边,是两个词;2.指自然界的万物;

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

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

三、1.导引/拉开/退却/引用/延请/率领;2.这,此/宾语前置的标志/判断动词“是”/正确;3.相同,一样/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一点,少量;4.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5.思想情趣/达到/招纳/得到;6.旁边/次序,按照次序/驻扎。

四、1.大,形容词做名词,大事;2.一、齐,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3.贤、少长,形容词做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和年纪大的人;4.形容词做动词,穷尽。

五、1.省略主语(名士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2.状语后置句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3.状语后置句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高一语文教案简案篇三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普希金的激进思想和他那崭露头角的声望,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原想把他流放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的说情,后让他去南方当差(其实是变相流放)。由于他性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

南高加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起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尤其是那壮阔浩渺的大海,更使诗人流连忘返。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人们到处忍受着同样的命运,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怨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诗人热爱大海: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诗人也羡慕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诗人更依恋大海: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在荒凉的海波上安息;普希金最钦佩的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雄心勃勃,渡海远征,但终为他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普希金空有抱负不得施展,拿破仑和拜伦的不幸结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这首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是诗人作品中广为传诵的名篇。一位前苏联诗人曾说过:

“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

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

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

普希金诗句像金屑那样散撒……”

高一语文教案简案篇四

去年,什么都是他一手担当,/喉咙里,痰呼呼的响,/应和着手里的风箱,/ 她坐在门槛上守着安祥,/小儿在怀里,大儿在腿上,/ 她眼睛里笑出了感谢的灵光。

今年,是她亲手拉风箱,/ 白绒线拖在散乱的发上,/大儿捧住水瓢蹀躞着分忙,/小儿在地上打转哭的发了狂,/ 她眼盯住他,手脚不停放,/ 果敢咬住牙根:“什么都由我承当!”

1932.8

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生活诗,诗人不借助直接的抒情和说理,却把自己的感受直接灌注在两幅生活画面中。两幅生动而具体画面彼此形成强烈的对比,含而不露地表达了逆境常常能激发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的生活哲理。在第二幅画面中,诗人对妇人的艰难困苦的深切同情,饱含对她毅然勇敢地承担了全部生活重担的所表现出的坚忍精神赞美之情。

“喉咙里的痰响”、“白绒线”以及两儿的两种状态本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诗人细心捕捉来的生动情节,这就使整首诗鲜活起来,给人以诗在生活中之感。

高一语文教案简案篇五

情感需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呢?用诗。词人呢?用词。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 ;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

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为何喝酒?借酒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联系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散步。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给词人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旧相识”: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一剪梅》,而现在大雁虽在,而人已去。

岁月依然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常,而后来世事变化,国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大。“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细雨:你的感受?傍晚、细雨打在梧桐树上。

不是滴在树上,是滴在词人的心理啊。

小结:真是“句句皆现愁”啊。

四、体会意境。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在南宋,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秋风冷雨里,一位寡居的老人,无依无靠。她寻觅着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寻不着,反而更添惆怅难耐。想凭借两盏淡酒浇去心中浓浓孤寂之愁,无奈敌不过冷冷秋风秋雨。看过去所见之景:是满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听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声声滴在心里啊。

这样画面,怎一个“冷清”可以形容;这样的浓愁。又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的!

(朗读体会)

加深了理解后,再次自由朗读,根据我们刚刚对词的分析和理解来处理。(要求:提高)

提示:除了语速舒缓外,也许我们还应该在个别字上面,加以重音、语调的处理,情感投入。

表扬。

五、写作方法指导练习

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词人李清照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化作了南飞的大雁,化作了满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细雨……把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具体的意象。

历史: 其实不仅是李清照,古往今来,很多词人都是如此传达他们的愁绪的。(投影)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问题:体会;回答分别是通过那些意象写愁的?写出了愁的量、形、重。

现实:联系我们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也有万般情感,何不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通过具体的意象去勾勒,去表达呢?也许一不小心,一个大文豪就诞生了。(练笔)

练笔展示。

教师展示。老师也有愁绪,面对时间。共赏析。

高一语文教案简案篇六

一、导语:

“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节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缠绵悱恻地流传千年,永无休止。民间传说:牛郎因父母早逝与兄嫂共处,经常遭受虐待,后来兄弟分家,牛郎仅得一头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一日老牛开口告知牛郎,黄昏时将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时可趁机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无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计行事,果然取得织女为妻,后来育有一对儿女。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将其押回。牛郎发现织女被缉,乃依老牛临终嘱咐,披上牛皮,用箩筐挑起儿女飞奔天庭追寻织女。王母为阻绝两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划,霎时化成波浪滚滚的天河,从此牛郎织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却不得相聚。后来玉帝感其至诚,乃特准他们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鹊搭成鹊桥在天河相会。七夕夜经常会下雨,称之为七夕雨,相传就是牛郎织女倾诉相思的泪水。如这晚不下雨,天空的云彩会特别好看,因为织女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在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一美丽神话,引起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咏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鹊桥仙》也是以这一神话为题材的传诵不衰的绝唱。

二、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三、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

明确: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两片的结构相似,都可以分为两小层: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全词四小节又类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读时须有与此相应的语气,有鲜明的层次感。最后一小层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速度,声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韵——这虽是誓言,却当视为两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成山盟海誓的语气,就没有余味可寻了。

2全班齐读。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四、品味意境,鉴赏要点。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片片云彩变幻着花巧,银河两岸,牵牛织女星光闪耀,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烦恼。只有这个七夕之夜,才能渡过辽阔的银河。)写的是这对情侣在奔赴见面地点的路上,的确是语浅而淡,但仔细想想,却又很有情味。词中先写出人物形象:织女是纺织能手,善织云锦,所以用“纤云弄巧”写她,可想象她是穿着自织的锦衣去会见她丈夫的。再写处在银河两边的牵牛织女两星闪烁不停,似乎流露出终年不得相见的无限怅恨,只有七夕才得相聚倾诉衷肠。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长途跋涉,终得一见,匆匆复匆匆,怎不令人愁绪万千。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金风玉露时节的一刻相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见)这是情节的发展,写鹊桥相逢。如果是好作艳词的作家,在这个地方定会不惜笔墨大肆渲染;而本词只有这么简单的两句:一句说相逢的时令,一句说这样的秋夜一见,已胜过了人间普通男女的日夜厮守。值得品味的是“金风玉露”一语,它不单是指秋天的风露,我们尽可放开去想——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4“两情若是长久时,又且在朝朝暮暮!”这是词的结句,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就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至此,词的主旨已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提问:这两句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与上阕的哪两句相呼应?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是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它与上片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议论遥相呼应,使得全词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联绵起伏的情致。同时,升华了词的主旨,使词的命意超绝。

5 《鹊桥仙》一词情意之洁、格调之高,达到了爱情词的顶峰。情之所钟,虽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愿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鬓厮磨,须臾不可分离?这种境界是修养高尚的反映, 秦观能写出这样的一种爱情名句,有他自身的才情,但客观上也是有一个时代的原因。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上实行父母包办、一夫多妻,再由于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以及封建的礼教、男尊女卑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老妻置异县\'和\'重婚姻、少爱情\'的情形。中国古代士人虽以家庭为基础,但又崇尚兼善主义,他们更多的把光阴用于仕官羁旅,所以日常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不是女子,而是他们的同僚、朋友。中国文人写友情的作品绝对多于爱情,写婚后的也要多于爱情。

高一语文教案简案篇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双桅船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3.诗中有哪些意象?试择其一二略谈体会。

双桅船阅读答案:

1.作者曾亲历“”十年非人道暴行及人与人之间的仇视与隔膜,是朦胧诗人的代表之一。舒婷用诗捍卫了“爱”的纯洁与执著。《祖》诗中洋溢着深沉而真挚的祖国之爱,《双》诗则充分展示着普通人的自爱和爱人。有人称,“爱”是舒婷情感和意识中供养的神明。她自己则用诗歌去直面特定年代人们共同的匮乏,去唤醒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爱心,她分外珍惜生活中的感情和友谊。有人形象地描述她的诗作:对于忧愁的心,它是温柔亲切的笑容;对于痛苦多于欢乐的生活,这是扶助人们进取和追求的手。舒婷说:“当做一个正直的普通人都很不容易的时候,我不奢望当英雄。”正是那不故作英雄和骑士的爱,才使得“爱”有了分量,多了一份思索,也添了一丝回味。对爱的咏赞和歌唱构成了舒婷诗作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诗魂!

2.诗作在第一节中用“昨天”“今天”“明天”形象地展示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那里有昨天的失落,今天的思索,更有明天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写,正凝练而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索:她不是无可奈何地唱一个失血时代的挽歌,凭吊受伤的心灵,而是用理想观照现实,希望人们能够按我们所向往的那样生活。她把视线的焦点投向人,关心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不满人的现实处境,把人放在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中进行思考。

3.如被雾打湿双翼的“双桅船”“心爱的岸”“一场风暴、一盏灯”“航程”“视线”“纬度”等。诗中的“雾”“船”“风暴”“灯”已远远超出了其实在意义,而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雾”可象征一代人成长的不利的环境,让人迷惘、困惑,前途渺茫。“打湿”自然暗指一代人心灵上的创伤、阴影一时无法消除。不容“我”迟疑的“风”则可看作是飞逝的人生、不再的光阴,生命的使命是如“风”一般不断鼓动“我”的“双翼”,即便是“打湿了”的,不断提醒我要启航。善用意象,加强了诗的跳跃性,拓宽了诗的想像空间,也增多了品味的乐趣。

相关范文推荐

    学期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实用9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心得体会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实用5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

    2023年三只小熊教案中班音乐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

    2023年矿山五一表彰领导讲话稿 五一表彰会领导讲话稿(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最新幼儿园青团活动总结(实用6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

    农村低保申请书(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护士长护理工作计划内容及措施(大全9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

    2023年北京市入户申请书(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最新硕士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2023年幼儿老师学期末工作总结(优质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