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紫薇儿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篇一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走近人物识变化,对比质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语如“文静”“忧郁”“微笑着面对生活”等进行概括。)

2.出示词语“忧郁”,问:“忧郁”是什么意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英子很“忧郁”?

3.出示句子,交流体会。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哪几个词语给你印象最深?(相机在“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等词语下加着重号。)

(2)“轮到英子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此刻,英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4.指导朗读。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5.省略

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篇四

《春的消息》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一课时

一、走进春天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3、指名反馈。

4、小结:是呀,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枝条里,在小燕子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春天。躲在大地妈妈怀抱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慢慢地苏醒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快去分享这份喜悦吧!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金波,他也特别喜欢春天,还为春天作了一首优美的小诗,想去读一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选读课文第一课《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5、听范读,学生模仿。

6、学生初读诗歌,读通诗句。想一想: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呢?

7、学生交流反馈。

二、感受春天

(一)学习第一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3、指导朗读三四句。

(1)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好吗?如果春姑娘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齐读。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

(2)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学生读出快乐之情。

(三)学习第三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2)做一做:“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3)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这时候,它会想说什么呢?

(4)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       (齐读第三小节)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雏菊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

(3)与小花朵对话。  练习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  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雏菊?(出示: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4)模仿诗句,让我们也来写首诗:  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第一朵梨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 “绿苞”是什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感受: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设想: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三、回味春天

1、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课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四、再找春天

2、可以用笔来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春天。

引语: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在下课以后,动笔写一写,模仿诗歌写写春天。

3、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

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联想和想象体会父亲对“我”的无私关爱及“我”的懂事和对父亲的体贴,感受父子情深。

2、通过自读,会认12个字;通过观察、描摹、抄写,会写“笼、级、吵、继、续、盖、按、碰”等8个字,积累多音字“答、应、笼”,提高独立识字能力;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走街串巷、享受”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子情深。

教学难点

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导猜想,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读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学生猜想。(预设:课文可能会介绍冰灯的样子和制作方法;可能是写冰灯的来历等。)

3、师:课文内容会跟你猜想的一致吗?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验证自己的猜想。

2、出示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 俗 菱 适 炕 棉 爹 扭 废 袄 悔 融

(2)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走街串巷、答应、适应、菱形、称赞、融化、继续、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并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第二组:废玻璃-浪费;腊月-蜡烛;后悔-教诲;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3、指名展示朗读课文,进行激励性评价。

4、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1)提问:课文内容是不是跟你猜想的一致?那写的是什么呢?

(2)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冰灯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讲清时间、人物、事情。可进一步通过填空帮助学生概括:

有一年          ,“我”希望父亲                   。              的早上,父亲                                 。“我”觉得,这一年的春节,“我”的冰灯是                        。

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2、 激发学生去用心感受自己父母的爱,从而用实际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实录:

一、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作者看到大军有漂亮的玻璃灯,也让他爸给他做一个。

生2:我知道爸爸很爱他。给他做了一个最漂亮的冰灯。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我看到爸爸给我做冰灯的时候和爸爸的对话部分,我最感动。

师:能把这部分最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生:能

师:请你自己找同学说说听了你的朗读有什么感受。

生:选付贵彬

生:谢谢你付贵彬

生: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没说出来。

师:张帆,那请你再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说说,还有哪个部分让你最感动。

生:我最感动的是第10自然段。“我的鼻子发酸”我觉得小作者后悔得都要哭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要哭的感觉吗?

生:我试试吧。(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的不错。你们选择这部分,我也很受感动,我也想读读,行吗?

生:行!

师:听老师朗读8——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读)

生:老师我想给你评一评。

师:可以

生:老师你读得真好。第一句“我再也睡不着了”。“再”字重读得很好。

生:老师,你读的“我鼻子发酸”这一句听得我都要哭了,非常感人。

(生交流问题,并解答)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最感兴趣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生: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到父亲做冰灯,小作者为什么后悔了?”

师:大家想听听他们小组的回答吗?

生:想

生1:因为他看到父亲暖手,知道冰很凉,心疼爸爸了。所以后悔了。

生2:爸爸“用力磨”做冰灯很费劲,所以后悔了。

生3:作者后悔的是我要是不要透亮的灯,爸爸就不用挨冻给我做冰灯了。

师:你们回答的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爸爸那么早就起来,我还睡着呢,所以后悔不应该让爸爸早起。

生:爸爸那么冻手,还不到我的被里暖手,我更后悔了。

生1:作者要灯,他爸就答应了,是因为爸爸爱他。

生2:他爸爸明知没钱给儿子买灯,却答应了儿子。还给他做了个透亮的冰灯。

生3:爸爸起来了,却让儿子再睡一会儿。

生4:爸爸把棉被按下去也是爱儿子。

生5:“冰灯融化了,却留在我的心里”其实留下的就是爸爸对他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了解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在小组中深情的读读这一部分。

二、 拓展延伸

师:谁和大家说说你感到的父爱。

生:小作者也爱爸爸。

师:从哪能看出来呢?

生1:他让爸爸到被里暖手。

生2:他后悔就是爱爸爸。

生3:他说把冰灯留在心里,也是记住爸爸的爱。

师:大家看得真明白,说得也很清楚。那么你想怎么对待爸爸妈妈呢?

生1: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爸爸妈妈。

师:不错,可有点远,现在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生1: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洗碗、擦桌子,扫地。

生:到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礼物。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洗过脚吗?

生:洗过。

师:今天,让你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能洗吗?

生:能。

三、 结束

执教反思

实录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上讲:“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听完张老师执教的《冰灯》这一课,我深深地被感动着。我被这篇优美的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深所感动。被张老师为孩子搭建的平台所感动,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激励的作用。引导着孩子和书本一次次地对话,在充分的对话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张老师趁热打铁,又将话题引入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感人的事,这也是张老师把学语文延伸到家里,延伸到学生的情感中的一种巧妙的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爱自己的父母,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冰灯是北方的孩子非常熟悉的事物,在熟悉的事物中,孩子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得到了净化。同时,张老师还特别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