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效性论文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分析论文简述(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QJ墨客德育实效性论文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分析论文简述(大全8篇)

决议是在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它代表了我们对困境的坚定态度。制定一个完善的决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和步骤?参考一些优秀的决议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决策。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一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学校德育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意味着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道德选择能力,使学生更好的以认识、体验和实践道德生活为目标和出发点。这就要求道德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品德心理发展的水平、实际的道德状况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思维和培养自主的道德选择能力,力戒道德教育的成人化、模式化,力戒像传统教育那样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或强调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机械记忆。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道德问题,并从中体验到道德之于人的意义所在,更好地实践道德生活。

二、确立面向现代化的德育目标。

作为21世纪的受教育者,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有着强烈的自身发展需要,德育目标应该及时反映教育对象的这种需要,把“至善”的追求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统一起来。不能把上级领导检查的内容作为学校德育的目标。同时,反映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致的目标要求,像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等目标,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始终如一地予以执行,予以一以贯之;具体目标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形成德育目标层次网络系统。

三、施教生活化的德育内容。

所谓“生活化”德育是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游戏、谈天等日常生活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学生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而教”。这就要求德育内容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尽量小一些,使他们能看得见、摸得着,以便于理解、掌握和执行。德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讲究一个“近”字。让学生明确我们周围既有真善美,以有假恶丑,看问题既要看主流,也要知道支流,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辨别能力。德育内容要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学习呆板、枯燥的德育内容如同嚼蜡,当然谈不上德育的实效了。只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材才具有可读性,才能吸引学生。

四、尝试对话式的德育方式。

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过去那种说服、灌输的德育方式不仅难以取得实效,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就是通过对话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这种对话既可以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行为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是以道德认识为目标的师生观点性讨论,还可以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环境的反映。这种“对话”式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即由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转变为学生的朋友,由单纯的道德信息的输出者转变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发起者和领航者,由道德观念的灌输者转变为探索者。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来探索和选择合理的道德观念。

五、倡导主体性的德育活动。

主体性教育活动,就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道德认识冲突中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选择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比如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教育,比如参加社会劳动,开展军训、野炊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耐挫力,培养他们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社会信息,防止和抵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

六、营造以美育人的德育环境。

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浓厚的文化氛围下、舒畅的人际关系里生活,无形中就是对学生的一种陶冶。比如,优美的校园环境,包括布局合理的建筑群体,新颖别致的雕塑景观,四季常青的林木,四季有花的苗圃,形成一草一木能达意,面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能育人的校园育人氛围。通过“主体参与,探究体验、品德内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积极主动、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悦人气氛,形成师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是知心朋友的关系使学生如同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廷中,相互启迪、相互影响。

此外,德育实效性还有赖于教师的德育素质。它要求教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自己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感化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以身作则。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德育教学就一定会闯出一条新路。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二

关键词:德育;中小学德育;学生

摘要: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重视德育。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梯,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要求学生必先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学知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可见,德育的地位显而易见。

德育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育德”,即培养和发展人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及作用,对社会对历史起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或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人的本质中的积极因素体现并发挥出来,与才、学、识相结合而形成合力,推动其为人类、为社会和为历史的发展,贡献出其应有能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意义。德育的途径,以直接、渗透和结合三种手段为主,兼而各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特色方法。但无论何种途径,总是围绕“育德”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我国独特的德育方式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观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然后在这样的观点和理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最后才要求学生应具有哪些为人的品质、做人的道理。先教主义,后育做人,这是我国德育中无形的“指南针”。正如国家教委青少年品德教育丛书主编宗介华说的:“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可笑的颠倒:小学讲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学讲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讲集体主义教育,而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的评比。”这种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其实,从个体成长发展来看,一个人的政治观点、党派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的出现大约在青年时期。而道德教育包含的讲究卫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诚实守信、敬老爱幼、文明礼貌等等属于公德的范围。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从幼儿期就开始了,中小学阶段应该仍是重点。

学校德育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便是对榜样人物的“圣化”。榜华人物的人格和行为、信念和情操无疑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但是,榜样、模范人物也有不足及缺陷,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十全十美的人间“圣人”。在过去的学校德育中,我们对此是忽略或者说是回避了。这样做的最大的不良后果在于,一旦青少年学生发现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人生乃至所有的榜样产生怀疑。

我们认为,几十年来,

第一、应该品质教育

应该品质,包括正直、诚实、信用、谦虚、团结、友爱、自信、上进、无私、助人、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救死扶伤、匡扶正义等。它是做人基本特征,是人的一种义务的责任,具有共同性、一致性和人类性的特点。应该品质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或延伸至幼儿园教育)。

第二、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和平、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利益规范、人际规范、各种原则等。它是国家公民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社会化品质,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和人为性的特点。

第三、信念信仰教育

信念信仰,这里主要是指共产主义。它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天地境界”(即最高境界),是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它具有排他性、稳定性和阶级性的特点。

信念信仰教育,是高中更是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三

截止到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88亿人,人们已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生活、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中,电子商务管理对象也表现出了新的特征。文章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管理对象的问题进行分析。

互联网的普及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贸易活动开创了更便捷、更灵活的渠道。所谓电子商务,指的是基于互联网提供的远程交流平台进行交易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管理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组织、管理等职能对企业的资源、生产、人力、财务、营销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控制,使企业获得更有序的管理和产出更高的效益。

一、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

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即为电子商务的管理内容。电子商务管理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总体来说,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分为横向内容和纵向内容,纵向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形成和电子商务的管理职能;横向内容包括以企业为主体,在企业之间进行电子交易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business,即b2b)、以企业和消费者为主体,通过产品通过企业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customer,即b2c)、以企业和政府为主体,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进行电子交易活动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government,即b2g)以及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形成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成熟发展起来的,美国是因特网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最早的国家。电子商务基于edi(无纸化交易)发展起来的,最初的edi具备传输原始文件、处理原始文件等功能,后来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随着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各个国家开始开拓电子交易市场、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与实体经济运营模式远不相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冲击很大,但却使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发生很大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职能和运营模式以及管理对象,明确电子商务的优劣势将会给我国电子商务和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管理对象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只要拥有手机,人们就可以开展扫码支付、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收发红包、刷卡支付等一系列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传统的网络支付模式,也促使网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革,网络经济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88亿人,网购注册用户接近4亿大关,手机网络购物组规模越来越庞大,在网络购物的大环境下,网络营销已经渗透到了企事业单位之中。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进行订货、开制电子发票、以及收款付款的过程,通过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采购企业更低价优质的资源、销售方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开拓市场、提高交易效率、简化交易程序等。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越来越受各大企业的欢迎。目前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平台主要由阿里巴巴、慧聪网等,这些b2b平台的出现为企业之间的发展提供了交易保障,也促进了我国电子交易的迅猛发展。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是指商品生产厂家直接将产品销售至消费者手中,不需要店铺平台、跨越地域的线上交易行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交易使消费者购物更加便捷、商品价格更加透明,相较于线下交易,消费者不需要为中间代理差价、运费、以及零售商的销售环境成本和销售人力资本买单。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能够为企业节约销售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挣脱地域限制进行跨区域销售。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产品价格较为透明,这也使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加大,但也促进了产品的优化升级。此外,人们可以利用电子信息的传递克服交往中的空间与时间障碍,如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可以采用网上交易、网上会议、网上购物等形式来进行沟通,在互联万背景下,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摆脱了距离束缚,电子商务管理效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效提升了电子商务的整体管理水平。

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线上平台为企业公示商业公告、开具商业发票等,同样也包括政府单位发布采购订单等交易行为,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指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对企业和市场的引导,降低企业风险,保持市场稳定;另外,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能够协助企业进行国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外来资金,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外向度。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内部网络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流、管理的过程。目前,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系统包括进销存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更加有序,程序化的管理系统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简单便捷,节省人力资源并能够准确的统计数据,便于进行市场分析和企业内部管理。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将会从企业与企业、企业对消费者、政府机构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等拓展到更多的领域,管理职能将会更加丰富,同时也会给我国的企业运营、消费者消费模式以及政府的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四

在新世纪,我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另外,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发生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能够满足当前新形势背景下的需求,就需要加强创新,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从传统的德育实践经验能够发现,是否足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方面。传统开展德育工作,主要是以目标和相关的任务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这样在实际的开展中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这样德育工作的目标就不明确,这也使得传统的德育工作成效均布显著[1]。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具有个人主体意识,因此,德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理解、尊重、关心人作为德育活动的准则和要求。与此同时,要丰富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使其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德育工作者要对在高科技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情景化的学校德育模式

1.优化外部环境良好的德育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学校的草木、精心设计的板报、辅优教育和意义的图片和资料等,都能够在无形中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教化作用。因此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大力的优化,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积极进取、团结有爱的学校风气,这一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2.积极推行体验教育体验教育,简单来说就算是开展德育实践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青少年将做人和做事的基本道德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一个人不去承担责任是难以具有责任感的,而没有实际生活体验的人也难以培养成具有现代道德观念的.人才。只有实际体验才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道德意识,才能够让德育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2]。传统中仅仅将道德观念进行说教,不关注青少年道德发展观念的内化,德育教育难以起到实效。

三、强化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

对大部分青少年来说,教师本身就等同于教育。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师生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长久的。因此,学校的管理中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得到建设,提升教师团体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班主任的素质,从而保证德育活动的内容、目标都能够得以实现。

四、拓宽德育渠道,搭建德育网络

德育工作具有多层次、多渠道,但是,学校建立的德育组织系统通常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大体上为“校—团队—班”的形式,这种系统指导下的德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其安排的主体和开展的活动的概念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教育效应难以实现。基于此,学校对于德育组织的这一弊端,应该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立体的德育网络。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来加强合作,齐心协力加以引导,学生的健康与这三者是否能够良好合作有重要的联系。学生如果在学校接受了正能量的教育,在家庭中又接受到了负能量,这种矛盾和冲击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会让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产生质疑和否定,这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学校要大力的推动德育的社会化,让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能够共同发挥作用,构建立体式的德育网络,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的德育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学校可以不定期的开展家长会,收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意见,对于家长在家庭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加以科学的引导,让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学校达成共识,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活动。可以邀请派出所领导来学校进行法制报告,或者请部队官兵来进行军事报告,从而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亲身实践和感受,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能力的培养。结束语综上所述,对21世纪的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对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以及联系,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如平,林轶虹.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成才之路,,(4):8-10.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但大学生的道德观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的冲击,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以及一些我们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学生处于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时期,这个时期是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道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1.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价值取向多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利益需求的结合显得十分迫切。作为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已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三年高中教育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基本是非判断力、可以理性思考与行动的群体,对于社会所倡导、执行的道德观念、公序良俗以及善恶美丑标准等他们知道也大多表示认可,但是,在具体行动中,生活里,却往往自然、习惯的忽略道德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虽然能够知道道德的重要性,理想上也十分注重道德品质,然而平常生活中,学生对道德品质的培养表现出更多的冷漠,甚至心中没有道德的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集体的观念逐渐淡薄,所遵守的行为准则更具有功利性,有些学生在与己有利的情况下,道德二字重如泰山,反之则轻如鸿毛;有些学生则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冠冕堂皇的在道德准则的掩饰下做一些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应地必然带来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由于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淡化了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引起了他们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

2.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单一

学生不注重道德的培养与学习,高校德育不能与时俱进也是主要原因,还在重复中学,甚至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手段单一,数十年不变,导致高校德育幼儿化,导致大学生十分片面地看待道德教育,以至不能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方式增多,学籍管理向开放型转变,德育工作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很难跟上并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因此,如何区分对象、区分层次、因人施教,卓有成效地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工作,已经摆到了高校的面前。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人们的思想交流、相互影响在瞬间即可完成。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上网,但是在网上学习的大学生为数不多。这对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上网的原因基本都是使自己得到休息,得到消遣,基本不用网络来学习,这就表明:在互联网上,大学生道德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有所作为。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也是摆在高校和全社会面前值得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原因浅析

1.德育现状与社会变化息息相关

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逐步转型、政治生活的日趋完善、文化环境的快速变化对当代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治判断能力,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2.大学生自身对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具有选择性接受的特点

个人品德的形成,在于把客观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与稳定的行为表现。从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学校德育的过程看,外界的灌输和教育是必要的。但对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却不是灌输,被教育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接受社会道德的要求。大学生基本都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在心理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觉醒期提前,独立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感知能力增强,随之而来是分析理解能力的增强。但是大学生的意志力却普遍在下降,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的道德都表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显著特点。思想道德教育就要针对大学生的自身实际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积极得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3.就业压力大,导致大学生忽视基本道德观念

随着现在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非常迷茫,没有目标,甚至没有理想,那么道德在此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大学生往往更强调个人奋斗,忽视社会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许多大学生认为,在当代社会要取得竞争的胜利,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靠自身的拼搏奋斗。他们不相信权贵而相信自己,不甘做好人,要争做能人,他们敢于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的意识逐步取代了以往害怕“枪打出头鸟”的传统心理。然而面对如此之大的就业压力时,学生们往往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面对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此时,大学生就非常容易把道德抛之脑后,为了减小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许多大学生就不再注意道德了。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奋斗,把自己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个人奋斗的精神十足,但缺乏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对策

1.抓好校风建设,发展校园文化

校风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宏观环境,它对广大青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洁静优雅、健康文明、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人向善、存真、求美。一所学校培养什么素质的人,取决于学校的文化氛围。如何营造这一浓厚氛围呢?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苏霍姆林斯基说,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们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当代大学生参与感极强,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2.抓好教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教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突出表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育有德之人,需要有德之师。教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在全社会作公民道德建设的典范。加里宁说:“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教育者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

3.丰富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内容以及注重方法途径的创新

(1)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要认真总结以往教育中的经验教训,着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深入进行“两课”改革,对“两课”进行课程与教材的全面改进。德育内容陈旧老化,缺乏及时更新与调整是我国高校德育有效性差的原因之一。德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始终把握社会与人发展的联结点,把握所处的时代脉搏。知识社会的到来、全球化浪潮的遍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加入wto,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应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全球观念,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

(2)利用网络等现代的、大学生容易接受的途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渴求知识的一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以互联网教育为媒体的新的教育方式已为大学生所青睐,必须借助互联网,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正面引导。

参考文献:

[1]葛喜平.新形势下加强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4):2-3.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六

摘要:如何提高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是新时代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要加强探索和研究,使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最新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动作操作技能。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成绩普遍不太好,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不少同学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去,深入了解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实际学情。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时代的中职各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必须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让学生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让学生的发展潜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flash动画制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由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动态的聊天表情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动画表情?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这些动画表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的`动画表情来进行“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这样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有关flash动画制作的内容。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画,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并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给予积极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快乐,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中职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最好的老师。由于升入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普遍不够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比较差。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往往会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学习单调、枯燥,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反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中职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去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勇于探究,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不对学生讲解过多的有关理论知识,而是注重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指导学生能够实际操作来进行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教师指导每一个学生首先在网上注册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邮箱账号,然后让学生学会自己写一封邮件,然后同学之间互相发送和接收邮件,学生对收发邮件都感到很新奇,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在中职信息技术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恰当采用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在指导学生指法练习时,教师首先向学生示范、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练习时的要点,然后学生要通过不断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一味地让中职学生进行单调的字符和功能键输入练习,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厌烦,甚至失去进行指法练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射击”“小青蛙过河”等小游戏来进行指法训练,这样通过把游戏与指法训练相结合,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字符的录入速度,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一些功能键的功能和用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七

摘要: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我们看到,其中所包含的价值,更多在于成熟的心态和价值规范,所以,合理发挥茶文化体系的精神价值,将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改革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与中国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体系之间紧密融合,本文拟从当前学生思想教育改革的具体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从而研究融入茶文化,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思路。

关键词:茶文化背景;学生思想教育;改革思路;文化底蕴;内涵理念

面对学生思想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我们认为,应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合理文化基因。尤其是选择那些充满乐趣,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热情的元素,通过合理改造,其必然能实现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最佳效果。结合我国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以及其中对学生思想理念的引导价值看,如果我们能够发挥茶文化中极具优势、充满内涵的思想理念,其必然能够在满足教育改革诉求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完善。

1当前学生思想教育改革的具体背景认知

客观地看,当前学生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多数教学者仍然站在传统、固化的教学视角中,其关注的重点依旧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忽略了学生思想理念的有效关注和认知。但是,就目前学生成长的实际状况看,良好的思想理念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提供重要支撑。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如果想要具体适应这一时代诉求,就必须对思想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化更新与及时改革和调整。因此,改革思想教育机制,优化教育机制,并且寻找合适的教学内容融入和应用其中,就极其必要。教育活动始终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内生动力,良好的教育体系,其所能实现的价值,不仅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优化,同时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构建持续化、立体化和人文化的教育体系,其能够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在当前学生培养时,思想教育机制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所在,尤其是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其主体。结合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容,我们应该看到,其中所具体传递和表达的是,完善的精神思维以及独立的.人文观念。

2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

事实上,在茶文化的传承与价值认知过程中,必要的文化创新,独立的文化意识,实际上都是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我们树立独立文化观的关键所在。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认为,千百年来,整个文化体系,通过不断传播、交流、融合,从而在今天实现了成熟而全面发展,因此,完善而独立的茶文化,将是当前我们认知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所在。不过,但凡一种成熟的文化观,其在发展与传播过程中,其始终不会脱离具体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素材,比如绘画艺术、文学作品等等,其都是整个茶文化体系展示其价值和内涵的重要外延。文化本质上就是情感上的认同,以及价值理念的一致性,在了解人文精神,感知传统文化时,茶文化以其真实的情感理念,让我们体会到该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良好而完善的精神思维,是当前我们认知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重点。就茶文化机制的价值内涵说,我们可以看到,其关键在于其中包含了成熟的思维体系,所以,理性认知茶文化能够为当前我们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关键支撑。早在先秦时期,茶就被我国所认知和使用,当然,此时其范围主要局限于文人雅士和贵族生活之中,尚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体系,在唐朝时期,随着茶叶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整个茶叶生产活动日趋成熟,无论是具体的饮茶环境,还是社会大众的具体认知,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而这正是茶文化在该时期实现成熟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对整个茶文化体系,进行具体认知和理解时,我们应该从三个视角来予以理解。通过形成物质先导、文化驱动、精神引导的认知格局,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的最佳应用体系。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于物质先导,物质元素是具体的基础,更是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基础,从“神农尝百草”到红茶、绿茶、花茶等多种茶叶生产体系,其都是茶产业物质元素,不断发展、推动所形成的重要结果。当然,这些复杂的物质元素,构成了整个茶文化发展和前进的基础,同时,也让茶文化的竞争力大大加强。

3融入茶文化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思路

思想教育活动是一项基于价值理念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在该活动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念上的合理引导,同时,其更是真正融入学生内心的教学机制。当前,思想教育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大胆革新,尤其是要理解学生自身的内心变化,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结合教学理念的充分融入,从而实现教育改革的最佳效果。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思想教育改革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重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尤其是要立足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选择学生关注且与学生就业活动、兴趣爱好相匹配的思想教育机制,从而实现整个思想教育改革发展的理想效果。而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及价值所在看,其无疑是思想教育改革的重要元素。实际上,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才能启迪学生树立多元、立体的思想理念。当然,茶文化的趣味和多样,也吸引着学生的关注度。在茶文化体系发展时,其中也融入了系统化的文化艺术元素,这些内容的具体存在,也让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实现了本质化提升。我们应该认识到,整个茶文化机制在具有融入应用背景下,实现了内涵上的全面丰富,在当前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整个茶文化的应用优势和价值内涵日益突出。与茶相关的文学著作和艺术形式,将茶文化以更为直观的形式,让社会大众予以理解和认知。当然,独有的审美意境和情感内涵是茶文化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将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元素和价值理念,实现了丰富塑造和全面提升。不仅如此,在当前茶文化应用体系中,我们看到其核心在于该文化内融入和诠释了,丰富独特的精神理念,在茶文化体系中,首先倡导的就是生态理念和人文内涵,所谓生态理念,其主要指的是在整个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其始终坚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尤其是在整个采茶活动中,倡导正确采摘茶叶,比如在相应的季节,才去采摘嫩芽等等,这些实际上都让整个茶叶产业在长期的历史中得以延续。而在茶叶生长的环境中,其往往有着优美的山水风光,想要维护这一片山水,就必须注重生态绿色,而这恰恰是当前生态绿色观的重要诠释,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绿色生态理念的重要素材。当然,从茶文化的形成背景中,我们看到,其恰恰是社会大众共同认知背景下所形成的,因此,我们在利用和传递茶文化时,必须立足该文化体系的应用状况,通过细致化分析,具体的精神思维和价值引导,从而更好的应用茶文化。尤其是要充分注重选择那些极具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等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化元素。通过合理筛选和系统化改造,进而确保文化元素与思想教育体系之间能够形成深度融合。当然,在融入多种元素,具体实施学生思想教育改革活动时,其中所包含及诠释的不仅仅是思想教育资源上的丰富与完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改革理念,并且要注重从整个思想教育机制课堂外,寻找新的思想教育资源来具体丰富整个思想教学活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立足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基础特点等诸多元素之上,通过丰富思想教育内涵,从而实现学生思想理念的合理引导与教育。

4结语

实际上,就当前思想教育改革活动的内容和实施价值看,整个思想教育改革机制中,缺乏必要的创新与完善,加上文化内涵融入不够等等都大大影响了思想教育改革活动的发展进程。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及应用其中就极为必要。结合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及价值特性看,如果我们能够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改革活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满足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德胜;王建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111-112.

德育实效性论文篇八

信息化背景下,“三网”不断融合,这虽然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但是,如今的电视台数量不断增加,一些专业的购物频道、生活类广播、地方电视台逐渐兴起,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选择面越来越广,观众的喜好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广播电视监测工作必须保证每个电视台的信号质量,这就导致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的增加。同时,保障并维持几十个电视台的信号质量,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如今,一些地方电视台的播放质量比较低、信号不稳定,虽然这一部分电视台并不普及,但是深受地区观众的喜爱,因此,保证这一部分电视台的播放质量非常重要[2]。

1.2干扰问题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以信号为传输介质,因此,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受到如今的技术阻碍,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比较容易受到干扰,例如,风力、雷电、其他媒体信号等,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质量难以保障,就会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如很多人在观看电视节目或是收听广播节目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移动手机有电话或信息进入时,电视节目画面会出现波动,并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信号受到干扰的重要表现。此外,在雷雨天气,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也不是非常高,同样是因为受到了信号干扰。

1.3安全问题

广告、新闻等是各大电视台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电视台在审查节目时,没有考察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视平台肆意行骗,不真实的报道更是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大大降低电视节目的社会形象,还给一部分电视观众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相比网络媒体而言,广播电视媒体更具真实性和权威性,但也正是这样的信任和观念被不法分子所利用[3]。在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必须努力把控安全问题,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借助广播电视平台散播不良信息,或者利用现在的网络渠道,通过植入病毒和木马,窃取个人信息和财产,这些都是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人员需要管理和监督的内容。

1.4来自于新媒体的'挑战

信息化背景下,各类新型媒体不断兴起,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平台,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因此,很多直播平台不断发展。在网络媒体方面,形式多样的媒体客户端都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年轻媒体观众数量的增多,使得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新一代的媒体市场、新一代的媒体方式和新一代的媒体受众,这些都是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需要考虑到的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全面迎合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媒体受众的观看或收听需求。

2开展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建议

2.1建立健全监控系统

有线广播电视依靠广播电视网络播放各类节目,但如今,有许多非法组织随意占用卫星信号,影响了广播电视网络的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广播电视监测站必须要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必须能够自动识别合法和非法的网络信号,将合法的网络信息传输到广播电视用户家庭中,对于非法的网络信号,需要通过开展合作,与相关监督部门共同打击类似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还可建立广播电视网络防御系统,对于违法网络信息,可以做到禁止接入用户。通过网络监控和防御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保障合法网络信息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抵御非法信号的接入[4]。在信息化背景下,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研发自动或智能监控系统,这样无需人力操作,通过监控系统自动识别、判断和智能启动防御就可以很好保障合法网络信号的接入,有效降低了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强度,提升了监测工作的效率。

2.2不断提升网络技术的安全性

在传输网络信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设编程语言、唯一通道等方法来提升网络技术的安全性,数据库技术也是数据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该项技术在很多平台和行业中都得到应用。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说,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们所接收到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是否安全可靠、信号源是否安全、是否存在病毒或是木马,这不但关系着家庭安全,同样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数据库技术,可以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数据监测系统,可以一一审核、过滤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还可以进行分类和储存处理。当网络接收到信号时,数据库技术首先会储存数据,而后利用强大的后台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这样避免了重复的信号传播,且能够保障信息的质量和安全性,节目的播放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3实现网络的同步

当广播电视设备中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与图像编码器设备连接之后,就可以将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到电视上,也就是说,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和内容是依靠广播电视设备的传输实现的,最后在经由数字化设备处理之后,成为高速率的信号码,通过网络信道进行传播[5]。这一传播过程较为复杂,监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任何传输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波动,但通过实现网络同步,便可以简化信号的传播过程,使用光纤技术和数字微波技术进行同步传播,将大大提高传输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此外,同步数字体系具有一定的自我防御能力,能够抵御一些外界的信号干扰,保证了传输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未来发展展望

如今的信息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着,未来的信息技术还将进一步发展,并深入各大行业当中,这将严重挤压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而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和工作模式的劣势也会逐渐凸显出来,要想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就必须实现优势联合,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也可以比较全面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如在信号传输、信号转化、信息监测、储存、检索、提取等方面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如今,网络几乎已覆盖了各个地区,依靠网络传输广播电视信号,速度更快、传输容量更大,与传统的电视信号相比,网络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也更强,几乎不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所以,未来完全可以尝试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广播电视信号和播放节目。但是,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应用时,需要全力确保安全性。此外,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也可全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代的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已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未来的十几年当中,这些新兴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到家庭生活当中,烦琐的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也能变得更加简单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系统,全面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网络的安全性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4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虽然广播电视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增加,但是这一行业不断发展。挑战更多,其所面临的机遇也就更多,当前一些新的科学技术都可以成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利器。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更多的技术将得到应用,要保障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生存,就必须走科技化道路,建立统一的监控系统,提升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效率、质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强锐.信息化背景下论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j].科学与信息化,(27):12,15.

[2]王春雨,关健,叶建超,等.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j].中国新通信,,17(21):28.

[3]刘扬耸.广播电视监测的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5(9):129,133.

[5]吕静.电视媒体大数据平台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