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集书(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JQ文豪纳兰性德诗词集书(大全8篇)

发言稿应该突出重点,避免内容过多,以免让听众感到疲惫和厌倦。在写发言稿之前,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资料搜集和调研工作,以增加发言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发言稿的写作是我们锻炼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一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爱情真是使人欢喜使人愁。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怎奈分隔两地,暗自神伤。容若一向讴歌爱情,字字句句都是爱情的悲唱。由困顿到渴望,从爆发到解脱,这期间的情绪波动,便是这首《画堂春》。

隔着茫茫人世和滚滚红尘,我与你已经错过。失去的痛,让纳兰的呼喊显得这么苍白,却有着呼天抢地的悲恸。这种悲歌,不仅是委屈、遗憾、感伤,它是喃喃的絮语,是卑微的抗争。

就像“浆向蓝桥易乞”,就像“药成碧海难奔”,爱人远去,如若相会,只能在天河里相亲相望了。就像是他的爱,注定了漂泊,再也没有归期。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二

风雨消磨生死别

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

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纳兰容若《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春明外史》中,张恨水写到过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叹只叹,他心已死灰,也是上天不忍看他痛苦,便早早带走了他。

夜晚一个人守在似曾相识的孤灯下,怀念往昔,真想沉浸在过往的美梦中长睡不醒。可惜梦总有做完的时候,等醒来时,更发现了现实的冰冷与残酷,就好像凋零的花朵,淅淅沥沥的雨声,怎么看都是寂寞。

想来,是容若福薄,无法消受上天馈赠给他的美好礼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独自叹息,这才有了“薄福荐倾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三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

是重阳、何处堪愁。

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

怪凉蝉、空满衾裯。

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

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

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

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

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

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

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四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容若《蝶恋花》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子,与妻子十分恩爱。有一年寒冬腊月,妻子患病,浑身发热,于是他就到院子里让风雪吹打自己的身体,然后再回到屋中,用身体为妻子降温。

可怜的是,苍天无眼。妻子还是去世了,他也因为受风寒而病重,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这个男人叫荀奉倩。这篇故事也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中。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容若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这份爱的深情,对于这位敏感而多情的才子,又怎会例外。只愿,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一次,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五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容若《蝶恋花》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子,与妻子十分恩爱。有一年寒冬腊月,妻子患病,浑身发热,于是他就到院子里让风雪吹打自己的身体,然后再回到屋中,用身体为妻子降温。

可怜的是,苍天无眼。妻子还是去世了,他也因为受风寒而病重,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这个男人叫荀奉倩。这篇故事也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中。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容若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这份爱的深情,对于这位敏感而多情的才子,又怎会例外。只愿,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一次,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六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 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 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 纳兰性德《踏莎行·月华如水》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 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钗钿约,竟抛弃。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风淅淅,雨纤纤。 —— 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待结个、他生知已。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泪尽,纸灰起。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 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 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摘花销恨旧风流。 ——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 纳兰性德《忆秦娥·山重叠》

风声雷动鸣金铁。 —— 纳兰性德《忆秦娥·山重叠》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 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 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 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 纳兰性德《踏莎行·月华如水》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 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 纳兰性德《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 纳兰性德《洞仙歌·咏黄葵》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 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 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 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 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南雁归时更寂寥。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 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 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桂花时节约重还。 —— 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 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六曲屏山和梦遥。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 纳兰性德《谒金门·风丝袅》

难怪春愁细细添。 —— 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 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 纳兰性德《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 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无言暗将红泪弹。 —— 纳兰性德《河传·春浅》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 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 纳兰性德《咏笼莺》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 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 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七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纳兰是张见阳的异姓昆弟,此诗作于康熙十八年张见阳就任江华时,容若曾赋多首诗词相送。作于同时的还有词《送张见阳令江华》,《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这是一首抒写离恨之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天的离别从来最伤情,多愁善感的容若更是敏感而细腻,通过“清笳”“杵”“刀尺”、“蒹葭浦”等这些意象勾勒出了一副寒意沉沉、萧瑟清冷的晚秋暮色图,表达了词人内心凄苦的离情别绪。

那一日散花楼前,纳兰为张见阳设宴饯行。城上闻笳声,城下听砧杵。凄凄复凄凄,声音起伏叠合又夹击,真是好个寒凉还生悲切。秋天逢离别,是怎样的心意苦楚呢,更哪堪这秋已暮,天又暮,刀尺催寒衣,冷风吹蒹葭。

清笳,是指凄清的胡笳声。南朝谢朓《从戎曲》中“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的凄戾寒萧,陆游也写有“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的魂梦离索,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写的更是静寂孤寒,秋声四起:“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笳,这种来自异域的乐器,它的声音悲怆辽远像大漠的.彻骨荒芜,又好似幽幽无底深井荡起的寒意,不可捉摸。这些,通常都与秋寒,离愁,羁旅等冷色意象相关相连,故古人填写一纸凄凉意,清笳历来就是座上宾。杵,即捣衣的棒槌,容若在词中多次用到,这个意境亦是很受文人青睐。那种一下一下颇有节奏的“笃笃”捣衣之声,多为妇人进行在黄昏暮色里,一如催归的切切呼唤,喊疼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此情此景,怎不令送客的容若黯然伤神而“心偏苦”呢。

关于刀尺,乃缝制衣服的工具,刀尺又催,应为赶制寒衣之意。秋天将尽,严冬欲临,正是赶制御寒衣物的时候。蒹葭浦,即生长有芦荻的水湄。蒹葭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但凡沾染上一星半点儿,就足够能让人想到飞絮照水的霜霜苍苍茫茫了。

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过一组相望长安的《秋兴》诗,诗风苍健磅礴,以秋景秋愁贯穿,而感叹国家兴衰,身世蹉跎。其中就不乏“刀尺”、“暮砧”、“悲笳”、“荻花”之类的意象,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是时张见阳赴任之处,才经历战火还尚未恢复,于此,容若的离别情意,依依不舍之余更添了几分身世的蹉跎飘零之感。

容若他写,把酒留君君不住。李太白说,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那样的豪情天纵,是可以将离愁别意斟入杯中,一饮而尽后而相视长笑的。此时京师江华,所隔又岂止千里呢。心偏苦,留不住。距离,隔断了目光,牵念却愈加绵长。秋瑟瑟,寒云遮。君行处,暮霭沉沉,烟波远。自此后,自此后,千山万水访君难。

黄茅山店,指的是荒村野店。北宋苏庠有一首《鹧鸪天》,写的就是客途别恨与怀人之情。荒野岑岑,秋愁叶叶,层层复叠叠,不等闲。“行宿黄茅山店路”与“夕阳村社迎神鼓”这两句,是容若由眼前的饯别之情而想象张见阳在路途之景。关于村社。古时每年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日,一般在秋分前后的农家秋收完毕之时,村村寨寨会立社设坛祭祀土地诸神。相传这样的日子在乡村非常隆重,杀猪宰羊,锣鼓喧天。神鼓,应是村社祭祀时的一种民俗鼓乐。

容若处处为好友设想,心念如此细腻纯真。最后的两句虚拟是将孤凉岑寂的行程与扑面而来的淳朴民风相比照,才之卓绝更是彰显他的情之卓绝。

纳兰性德诗词集书篇八

张见阳赴任湖南江华那年,容若曾赋多首诗词相送。据张见阳于康熙三十年所刻《饮水诗词集》而考,此篇题有副题《送见阳南行》。由此便可推断,散花楼所送之客,正是容若好友张见阳,此词所作时间即为康熙十八年(1679年)。

那一日散花楼前,他为他设宴饯行。城上闻笳声,城下听砧杵。凄凄复凄凄,声音起伏叠合又夹击,真是好个寒凉还生悲切。秋天逢离别,是怎样的心意苦楚呢,更哪堪这秋已暮,天又暮,刀尺催寒衣,冷风吹蒹葭。

清笳,是指凄清的胡笳声。南朝谢朓《从戎曲》中“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的凄戾寒萧,陆游也写有“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的魂梦离索,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写的更是静寂孤寒,秋声四起:“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笳,这种来自异域的乐器,它的声音悲怆辽远像大漠的彻骨荒芜,又好似幽幽无底深井荡起的寒意,不可捉摸。这些,通常都与秋寒,离愁,羁旅等冷色意象相关相连,故古人填写一纸凄凉意,清笳历来就是座上宾。杵,即捣衣的棒槌,容若在词中多次用到,这个意境亦是很受文人青睐。那种一下一下颇有节奏的“笃笃”捣衣之声,多为妇人进行在黄昏暮色里,一如催归的切切呼唤,喊疼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此情此景,怎不令送客的容若黯然伤神而“心偏苦”呢。

关于刀尺,乃缝制衣服的工具,刀尺又催,应为赶制寒衣之意。秋天将尽,严冬欲临,正是赶制御寒衣物的时候。蒹葭浦,即生长有芦荻的水湄。蒹葭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但凡沾染上一星半点儿,就足够能让人想到飞絮照水的霜霜苍苍茫茫了。

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过一组相望长安的《秋兴》诗,诗风苍健磅礴,以秋景秋愁贯穿,而感叹国家兴衰,身世蹉跎。其中就不乏“刀尺”、“暮砧”、“悲笳”、“荻花”之类的意象,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是时张见阳赴任之处,才经历战火还尚未恢复,于此,容若的离别情意,依依不舍之余更添了几分身世的蹉跎飘零之感。

容若他写,把酒留君君不住。李太白说,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那样的豪情天纵,是可以将离愁别意斟入杯中,一饮而尽后而相视长笑的。此时京师江华,所隔又岂止千里呢。心偏苦,留不住。距离,隔断了目光,牵念却愈加绵长。秋瑟瑟,寒云遮。君行处,暮霭沉沉,烟波远。自此后,自此后,千山万水访君难。

黄茅山店,指的是荒村野店。北宋苏庠有一首《鹧鸪天》,写的就是客途别恨与怀人之情。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荒野岑岑,秋愁叶叶,层层复叠叠,不等闲。“行宿黄茅山店路”与“夕阳村社迎神鼓”这两句,是容若由眼前的饯别之情而想象张见阳在路途之景。关于村社。古时每年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日,一般在秋分前后的农家秋收完毕之时,村村寨寨会立社设坛祭祀土地诸神。相传这样的日子在乡村非常隆重,杀猪宰羊,锣鼓喧天。神鼓,应是村社祭祀时的一种民俗鼓乐。

容若处处为好友设想,心念如此细腻纯真。最后的两句虚拟是将孤凉岑寂的行程与扑面而来的淳朴民风相比照,才之卓绝更是彰显他的情之卓绝。那样的惆怅与温暖,闪着铜质的光,千古不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