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陋室铭教案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翰墨2023年陋室铭教案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一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4.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5.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6.提问:苔痕 相对?

7.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9.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0.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12.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3.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14.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二

知识和能力:

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课文。

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发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积累文言知识,训练并提高学生熟读成诵的能力。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的特点。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结合课文注释背诵重点解词。

朗读教学法,自学点拨法,引导学习法。

1课时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自己的书房居室都会搜肠刮肚的起一个响亮而别有深意的名字。例如:“老学庵”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著名戏剧家梅兰芳室名“缀玉轩”,寓意为博采众家之长。鲁迅先生在北京时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文人骂为“学匪”。鉴于此,诙谐的鲁迅把自己寓所的书房起名“绿林书屋”。“绿林”者,强盗也,“绿林书屋”乃“学匪”之寓所也,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另一位高人居室----刘禹锡的“陋室”,看看这“陋室”背后的故事。

)

1、给加粗字注音

惟吾德馨( ) 鸿儒( ) 调素琴 ( )

案牍( ) 西蜀子云亭 ( ) 苔痕( )

屏幕展示,学生自测,教师展示答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强调易错的读音,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2、解词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 斯是陋室( ) (4)何陋之有( )

(5)苔痕上阶绿( ) (6)草色入帘青( )

(7)谈笑有鸿儒( )(8)往来无白丁( )

(9)可以调素琴( )(10)无案牍之劳形( )

(11)惟吾德馨( )( )

屏幕展示,学生一起来回答,因为都是课后的注释,没有难度,只是检查预习的结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

3、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学生朗读,教师注意在读音上的辅导,积极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以同桌为自然单位,两人合作,借助手中的资料查找本文作者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对重要信息进行圈点勾画,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查找情况。最后教师总结,屏幕展示作者简介,以及相关背景,接着讲述陋室由来的一个小故事,然后讲解“铭”这种文体,并把握文体的特点,最后听朗读,品押韵,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准备资料如下:

1、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求异心理很强,如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确实脍炙人口。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诗作先后两度被贬。刘禹锡写此文时,正被贬为和州刺史,其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

2、陋室由来: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花争艳,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此精妙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刘禹锡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了解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4、听朗读,学生齐读,品味押韵。

屏幕显示全文及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翻译课文,了解文意。课件展示对重点词语和句子总结。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加入自己对作者的理解,再读课文。

重点词语:馨、名、劳、乱、之

重点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教师抛砖引玉: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的句子,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本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采取小组讨论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降低难度。把个别的小问题放在下面解决,共性的问题,一起解决。教师的资料准备如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斯是陋堂,惟吾德馨。”点明全篇主题。《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

(1)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 交往人物的贤良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5、托物言志,小结主题。“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再如,我们学过的《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鼓起生命的风帆,并将这种个人的努力,融入千万人的群体奋斗中,才能组成 “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5、再读课文,抒发作者情怀。

开篇运用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从三个角度具体阐明,即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后总结全文,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三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多媒体

二课时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四

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

(二)师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生朗读课文

(四)介绍作者及铭(见课文)

在(在乎) 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

斯(这) 惟(只) 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劳累)

行(形体,身体) 云(说) 何(什么)

倒装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七)背诵课文(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1、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突出作者不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累,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见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语句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周围景色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虽然居住的屋子简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仙,龙是为山,水增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安贫乐道)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九)归纳艺术手法,课内外相结合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五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目标1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 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 3'

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三、 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 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 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 请学生自渎领会。

5、 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 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 背诵全文。

c、 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六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住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现实的讽刺。文章表现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值得现代人学习效仿。

a、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文体。

2、欣赏图片,进行诵读训练。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掌握文言实词。

4、研讨探究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b、过程与方法:诵读、启发引导点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诵读教学,熟读成诵。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领会,从文章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意识波动很大,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学生要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下,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获得新知和情感体验。

7.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文体

1、欣赏图片,营造氛围

2、背景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名文是被“气”出来的。

作者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照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觉得他是被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又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以,刘禹锡仍然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他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了他一间只能够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觉得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就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刘禹锡的《陋室铭》(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和文体“铭”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请学生朗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多次。他的散文清新活泼,富有韵味,著有《刘梦得文集》。这篇文章是他被贬官和州时所作。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了一种文体。一般要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活动2【讲授】二、进行诵读训练

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学生听清字音和停顿)

2、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教师:认真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4、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大约4分钟)

活动3【讲授】三、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掌握文言实词,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点拨,掌握重点实词含义

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2、学生圈点试着译文

3、小组互动译文,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4、整体感知,畅谈感受

活动4【活动】四、合作探究,研读揣摩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读完后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概括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

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深刻含义是:由于人品的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居室环境清幽宁静。

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3.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不但说明了“陋室”不“陋”,而且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达到了不陋的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活动5【活动】五、走进古人,升华思想

1.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表达,教师做适当点拨。)

歌颂:如有人生目标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批评:消极避世,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少了无私奉献精神……

活动6【练习】六、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1、文中揭示主题的语句是:,。

2、描写陋室环境之雅的语句是:,。

3、写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活动7【活动】七、课文小结欣赏乐曲

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刘禹锡的美文《陋室铭》,我们领略到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能有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人格。

活动8【作业】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且背诵全文。

2.请同学们为你的家取个名字,学习刘禹锡,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吧。

《铭》

活动9【作业】九、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仙————名

水————龙————灵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环境往来客人主人情趣

(幽美)(高雅)(优雅)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七

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目标1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 样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

3、范读(听课文录音)。

4、齐读。

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

3、指名翻译。

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课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问题。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1、称颂:人品高尚。

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

八、小结:

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九、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案教案篇八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字词助译

课内作业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何陋之有

无案牍之劳形        往来无白丁       

(3)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1)仿《陋室铭》的文体,练习写一篇《    铭》的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还可以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阅读古文的看法和体会等。

(2)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

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正其衣冠,尊其观视,明明德心,惟我与尔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之徒,其如斯耶!"

直尺铭文:

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

中华世纪坛铭文               魏明伦/撰

灿彪炳千秋。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百万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遥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此幽州台,倍增使命感。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