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单元设计方案3篇(模板)

时间:2023-04-12 作者:储xy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单元实施方案设计篇一

;

xx县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实施方案

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实施切实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02号)和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酒政办发(2017)29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新理念,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整合提升、集团发展、联体办医、一体化管理等措施,促进城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效应,突出“综合医院集团发展、专科医院特色发展、基层医疗保障基本”的特色,整体提升卫生计生综合服务水平,努力办好“群众满意、政府放心、职工受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系健康瓜州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健康瓜州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

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县级医院为核心,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建立县域内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共享网络等(以下统称“医联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科学合理的就医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

2017年,实现医联体基层全覆盖,县域内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100%参加医联体;医联体内县级医院通过给予家庭医生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为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和住院服务;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服务队伍;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科学运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居民“儿分钟就医圈”和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达到科学合理。

二、组建模式

(一)一个县级医联体

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医院联合14个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组建医联体。2017年内县医院选择4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先行开展医联体试点,2018年全面推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经评估具备相应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可作为医联体牵头医院。

(二)两个专科联盟

以县级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中医、女]幼特色,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可包括民营医院及社区卫生机构),组建区域专科联盟。

1.以县医院中医针灸科等市级重点专科为主,选择中医基础较好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县域中医专科联盟,带动全县中医药发展。

2.以县医院妇产科、儿科为主,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择四个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县域妇产科和新生/l专科联盟,带动全县夕]产科和新生儿科发展。

(三)两个共享网络

1.以县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建设影像、心电、检验、消毒等共享诊断(供应)中心,建成县乡远程会诊诊断共享网络平台。

2、以居民健康卡(或医保卡)为载体,整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院就诊信息等健康服务信息,建成患者随时查阅、医生随时调阅、健康管理机构随时共享的预约挂号、预约住院、预约检查、诊间结算、健康咨询、送医送药等便民服务一卡通信息网络平台。

三、重点工作

(一)创新医联体服务模式

1、完善医联体管理和协作制度。通过制定医联体章程、建立理事会等方式,完善组织管理构架和协作机制,促进协作关系的建立,医联体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的隶与投入渠道保持不变,双方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导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的方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赋予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定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按照就近及属地原则,开展松散型和紧密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托管行、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通过联合发展、专科共建、对口帮扶、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县医院主要负责“250+n”病种以及重症患者收治,对基层提供技术帮扶,对县外实行集中转诊。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50+n”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并继续做好公共卫生、管理村卫生室等工作。凡乡镇卫生院能够收治的病种,县医院应严格控制收治数量。村卫生室主要负责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村医导诊作用,引导群众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诊”的习惯。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连续性服务。

3.有序实施双向转诊机制。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中心,实现就诊转诊的无缝衔接,形成医院与基层结合、医疗与医保结合、医疗与预防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在医联体推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县医院要预留不少于10%的专家号和床位。乡镇卫生院确需转诊的患者,由县医院为其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患者在县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乡镇卫生院,由县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工作。县医院要根据本县住院病人主要流向及县外医院对口支援情况,选择若干家县外专科医院或三级医院作为转诊合作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指导帮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具备在县医院诊疗条件的患者,合作医院应及时转回,并通过医生跟踪等方式继续治疗。

(二)提升医联体服务能力

4.加强县医院重点专科级薄弱专科建设。县医院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 (国卫体改发[2014)12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4)48号)的要求,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县医院以重症医学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呼吸科、消化科、儿科、妇产科等为重点,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和消毒供应中心的能力建设,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重点做好儿科、孕妇保健科室的建设。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 目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等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病例比例逐年提高。

5.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互联网+医疗’’等手段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建立覆盖全人口和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网络。以居民健康卡(或医保卡)为载体,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资源一体融合机制。县医院现有临检、心电、消毒供应中女等资源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放。探索县医院设置诊断远程会诊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检查中心、孕/妇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实现医联体内临检诊段结果和会诊共享,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内机构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提升突发公共事件中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推动“互联网+医疗’’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服务。2018年6月前,完成县医院设置诊断远程会诊中心的建12月底前县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互联互通。

6.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的网底,按照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强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基层医疗机构重点要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和健康卡的整合,方便市民就医查询,为县医院提供居民健康基础信息。医联体内重点要加强和完善远程会诊、业务指导、急诊急救、对9帮扶等工作。加强医联体内医师多地点备案制度的落实力度,除完成规定的医师下基层任务外,还要统筹考虑医、技、护人员的引上进修和下派指导工作。医联体内核心医院每年下派到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数要达到医院总人数的30%,帮助基层能力提升和专科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首诊能力,逐年提高疾病谱排序前五位疾病的诊疗能力,病种覆盖达到乡级规定病种的80%以上。加大基层全科医师培养力度,达到乡镇卫生院每万人拥有1—2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拥有2—3名全科医师。

7.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计生特殊家庭签约覆盖率达到100%。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开通患者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签约居民享受连续处方优待政策,对病情比较稳定、依从性比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由家庭医生根据上级医院医嘱开具延伸处方和长处方,一次性开具最长2个月的配药量。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慢性病药品代采制度,通过长处方、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8.促进中医药服务健康发展。持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县医院疼痛、针灸、康复、理疗、骨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25种以上适宜技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1 0种以上适宜技术,重点推广使用蜡疗、拔火罐、刮痧、艾灸、针刺、按摩、药膳等中医传统疗法。鼓励县医院设置养老床位,重点发展老年病、老年康复、安宁疗护等业务。强化中医人才建设,做好基层医疗机构老年病、康复、理疗、中医药保健等业务指导和培训。把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作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作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9.合理调配医联体内人才资源。切实落实县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县医院在人事管理、副职推荐、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限。建立健全医联体内医务人员有序流动机制,采用“沉下去带教、送上来培训”等方法,3年内将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建立学习激励机制,确保上派学习和下派支援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不降低。逐步探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县管院用”模式和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合理调整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做好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

(三)强化支撑保障机制建设

10.强化财政支撑保障作用。县政府承担办医主体的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将医联体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医联体建设,重点做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经费的保障,加大在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上下联动等方面的投入,解决好群众愿意在基层首诊和基层“接得住”等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㈠贝资金,用于支持县级医联体建设。

11.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分级诊疗制度要求,枝叫凋整完善医保政策,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切实推进适应分级诊八仙度建设需要的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卜休差异化支付政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实施连续㈠算起付线的政策。完善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政策,制定双㈠伯诊标准,对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降低医保支付比伊㈠则安规定不予支付。积极探索以医联体为对象的医保总额m刊·、考核管理和付费办法,建立医保基金总控结余激励机川…址一步完善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制度改革,逐步提高门诊统筹标准。

12.加快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激励引导患者按分级诊疗制度有序就诊。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等价格基础上,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方案,逐步理/顷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产生的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13.形成利益共享倾斜基层制度。医联体作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共同体,要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问的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在收治病人时“应治尽治、应转尽转”,引导上级医院积极下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采取病人下转、方案下随、医生下沉等综合方式,开展连续性治疗服务。上级医疗机构要创造条件促进优秀医务人员下沉服务,下沉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应高于原工作岗位,上级医疗机构在干部选拔任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学习进修等方面向下沉医务人员倾斜。上级医院下派医务人员每年达到120天的,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绩效i资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14.加强医联体内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医联体人才发展规划,通过盘活现有人才、培养奇缺人才、引进高端人才的机制,加强医联体内人才队伍建设。县级医联体每年内部培训进修医护人员不少于30人、派出进修专科人才不少于10人、引进高端人才不少于2人。设立县级医联体人才建设专项经费,按不低于业务收入的1—1.5%提取。医联体内应建立优秀医务人员奖励机制,对贡献大、业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医师、护理人员设立优秀业绩奖,通过奖励,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医联体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工作/顷利开展。各相关单位要参照本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医联体建设目标及时间进度,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二)明确部门职责。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牵头制定医联体组织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文件;发改部门要积极督促已纳入相关规划的重点卫生计生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协调国家、省、市、县做好相关的重点卫生计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资金争取、投资计划安排等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各项卫生计生投入政策,保障基层人才培养引进、设施设备配备、特色专科建设、家庭医师签约、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等医联体建设工作所需经费;人社部门要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物价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定价措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出台配套政策,保障医联体建设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其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按照部门职责,及时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医联体建设。

(三)强化监督考核。县政府将医联体建设纳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县医改办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医联体建设考核标准,实行动态监测,不断健全推动医联体建设的工作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县政府将加大对县直相关政府部门、县乡医疗机构的考核力度,县卫计局作为医联体建设牵头部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靠实职责,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推进时间,及时督导跟进,确保医联体建设落地生效。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相关部门要站在“健康瓜州”建设高度,加强“大健康’’理念的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疾病防控知识,提高科学防病能力。要加强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工作的创造性、积极性,提高引导公众参加分级诊疗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社会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相关热词搜索:;

单元实施方案设计篇二

一、主题班团队活动课题研究的现状

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迫切要求必须重视班团队主题活动。班团队活动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班团队活动为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条件,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加强组织纪律性,并靠实践来运用、检验和巩固,使之完成从之到行的过渡。残疾孩子的父母为补偿孩子的缺陷,使其在家中拥有优越的地位,使得他们常常唯我独尊,怕苦怕累。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劳动技能都没有学会,不会握扫把,不会拧抹布,甚至不会扣书包带。通过班团队活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基本生活劳动技能,逐步实现了生活自理,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二、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主题班会从形式与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中小学主题班会的开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大多数主题班会不同程度存在着“无主题、无计划、无教育、欠科学”。当前的主题班会可以用“大杂烩、群英会、歌舞会”来加以形容。当前教师观念落后,教师德育观、学生观存在问题,过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主题班会德育目标的设置上过于空泛,内容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方法上形式单一。教师的个人素质造成了主题班会的一系列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一堂好的班会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要有计划,每周一次的班会应列入该学期该班级德育计划之中,防止备课出现课前“突击备课”、语言“惊人相似”等现象;二要有侧重,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德育重点,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德育特点,每一周有每一周的教育重点,德育侧重点应班而异、应时而异;三要有主题,主题切口应小,小中见大;四要有素材,不仅时效性强,而且实用性高,能吸引学生眼球;五要有交流,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平等交流。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

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领导开展的一种自我教育的形式,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班会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平台,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对班会课的研究,宗旨在于寻找有效提高班会课质量,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有效指导学生基础文明和道德习惯的形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将德育分为几大重要版块,对班会课进行有效的设计与研究,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珍爱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第一手的材料,拿出典型的、有意义的个案,并最终形成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3、研究价值

(1)班级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识。经常的班级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课本以外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2)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要看、要听、要想,而且要说、要做,凡事都需要身体力行。即便是一次班级活动的发言,也要认真构思,精心准备。经过一次次班级活动的锻炼,学生们不断走向成熟。

(3)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生活应该多色彩。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一个班级,有书声、有笑声、有歌声,那该是多么生动活泼的局面啊!这样的学校生活,学生是终身难忘的,也是乐于回忆的。

价,学生们往往又能“迁移”到学习上,激发学习的潜能,从而相得益彰。

(5)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与其守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表明,教育应追求人的心灵和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班会课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擅长美术的同学可以在活动场所布置中大显身手,爱好文娱的同学可在联欢会上纵情歌舞,喜欢争辩的同学可在演讲、论辩活动中锻炼口才。班级活动是个导向,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的平台,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设机会,鼓励同学们各施其能,各展其才,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长才干,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合作式学习方式较之“单打独斗”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所在,及其在学生自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而为进一步推广此种学习模式作铺垫。

三、课题研究所达到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对班团队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实效性进行研究。班团队主题活动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班团队活动 使青少年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们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班团队活动对于每个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学生集体的组织建设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有目的的班团队活动,既实现了班集体的教育目标,又促进了学生集体的发展和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班团队活动的研究,并充分运用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和影响残疾孩子,使之成为残而不废、残而有为的人。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开展班团队活动,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班团队活动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想状态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班团队活动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机会增多,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3、班团队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其身心健康。

4、班团队活动有助于美育的实施,陶冶学生美的情趣。

5、班团队活动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班团队活动能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l、班团队活动能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

2、班团队活动有助于实现班队的教育目标,能促进学生集体的发展与完善。

(三)班团队活动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1、班团队活动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2、班团队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培养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班团队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使之发展得更快、更好。

五、课题研究的问题:

1、通过调查分析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现状,总结出合乎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而不是用已有的经验去验证。

2、自立能力不强,缺乏自信心。

3、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好。

4、缺乏爱心,为小事斤斤计较,不够宽容。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1、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我校不仅把班团队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作为研究项目,而且把它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特色,实施课程整合的突破口。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以四年级组为单位的课题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负责协调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其他课题组成员,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研发,实施过程的指导,调控,检查,评价等等。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介于要突破以往的班队会陈旧落于俗套的形式。我们课题小组首先利用班主任例会对教师进行有关于班团队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实效性的理论培训。

3、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各项活动。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班队会计划。首先,由以前的每周一次的小型班队会,改为每月一次的主题班队会,班队会的主题有班主任在每学期伊始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进行制定。在试行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的特殊性,或者是班级里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其次,在主题班队会的基础上,我们有在学校中推行了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特殊学生住宿生较多,知识面较为狭窄,社会经验较少的问题。社会实践活动,同样是每月举行一次,主要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感知周围的环境与社会。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我们又将学校制定的德育工作推进表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个别生转化工作和班主任特色工作的体现。作为班队会辅助手段的每周一次的到的早餐活动,也增设了,学期末的回报活动,使主任工作更好地落在实处,体现其实效性。

七、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发现法:即在研究中,通过调查分析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现状,总结出合乎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而不是用已有的经验去验证。

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八、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1、“红领巾监督岗”----让学生自我管理。

2、.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规范学生行为。

育,通过这种方式规范了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板报、墙壁文化、宣传标语等媒介,大力宣传各类先进人物和事迹,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健康成长。

为增强区队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使员工调整姿态,能以一种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道路上来。我队拟组织开展一场以“注入正能量、激发新活力”为主题的团队竞赛活动。为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5年3月2日

二、活动主要内容

(一)你指我走

游戏方法:两人一组(如a和b),a先闭上眼将手交给b,b按照工作人员制定的路线,口述注意事项指引a坐在制定位置的椅子上。

两次加以对比,让参加人员讲述一下两次走路时不同的感受。尽可能的让区队管理人员也能参与到本游戏中来。

游戏目的:

1.通过体验,让队员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

2.作为被牵引的一方,应全身信赖对方,大胆遵照对方的指引行事;而作为牵引者应对伙伴的安全负起全部责任,对一举一动的指令均应保证正确、清楚。另外一方万一指令有错,信任很难重建。

(二)勇于承担

(三)数字传递

游戏规则:游戏开始后 1.不能讲话. 2.不能回头

4.当信息传到最前面伙伴手中时,这位伙伴要迅速举手示意,并把信息交到主持人手中,计时会以举手那一刻为截止时间。

5.不能传递纸条和扔纸条 .

(四)为你负责

3、输方轮换位置,即站着的人蹲下,蹲着的人站起来;继续开始下一局;

(五)无敌风火轮

游戏玩法:6-7人一组利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团队成员的封闭式大圆环,将圆环立起来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走边滚动大圆环。

游戏目的:游戏主要为培养员工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三、激励办法及奖品设置

一份。整个活动结束后,由裁判员评选出游戏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再给与特别奖励。

申 请

矿领导、相关科室:

请矿领导及相关科室协调解决。

生产准备队 2015年2月23日

单元实施方案设计篇三

;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本”课堂逐步转向“学本”课堂,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趋势。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展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三个概念是当下比较“热”的概念,也是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 下实施大单元教学,从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是 我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核心素养”指学 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 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内部逻辑上讲,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有可能成 长为拔尖创新人才。以往的知识传授型课堂中,教师 过度注重知识讲授,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于 是有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新版课标强调“大 单元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高水准、高质量地培养学 生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 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赋能。通俗 地讲,通过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适应未来社会的 “大”的学习能力、“大”的分析问题解决能力、“大”的思维创新能力“、大”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等。

本研究将超越“教”的大单元课堂教学视域,走向“学”的大单元整体学习范畴,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聚焦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目前,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有多种,笔者赞同房涛教授的界定,他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强调大单元是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二是学科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三是基于多种课型,围绕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六个要素进行结构化设计。这对于“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本”课堂逐步转向“学本”课堂,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趋势。在此,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拔尖创新人才”是在“教”的课堂中培养,还是在“学”的课堂中培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 教”的课堂教学中“ 听出来”的,还是在 “学”的课堂学习中“说出来”和“做出来”的?笔者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在“做中学”中培育出来的。从新课程改革角度来看,实施大单元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延伸、创新和发展,我们所要建构的大单元课堂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要求的新课程课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素养型课堂。绝不是摒弃新课程改革而追求新的“教改时髦”,更不能退到 20 年前的单纯性知识讲授型课堂视野下研究大单元教学。

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利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忽视了学生潜能挖掘;二是忽视了学生智力开发;三是忽视了学生兴趣培养;四是忽视了学生情感发展;五是忽视了学生素质发展。这种课堂主要培养了复制型、听话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不会自主学习、不会合作学习、不会自主创业的“啃老族”。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教”的课堂中难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更不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当下我们追求和探索大单元教学,是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新高考改革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让新课标落地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是新时代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要立足于 30 年素质教育实践和 20 年新课程改革成果基础之上,将研究视野聚焦于“学”的课堂,在以学习为本的课堂视野下研究和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在以“学”为本的课堂视野下,我们提倡“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是基于培养学生新学习能力,以大主题或大单元为学习任务,以问题导向学习为主线,以多种问题导学课型为支持,以团队学习为平台,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系统规划和科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大单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高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大单元教学内容有两个大类:一是自然单元(指教材单元、章节),二是重组单元。开始阶段,主要以自然单元为主探索和实施大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此设计大单元学习活动。若忽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能力,大单元学习活动就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相违背,易导致大单元教学质量急速下降。大单元教学并不意味着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讲完”,而是意味着“学生学会”,从而培养学生单元整体学习能力,提高单元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都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大单元学习活动不是教师简单地将教学内容整合后快速、单向讲授大单元知识的 “教”的活动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的师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涉及到教学思维、教学内涵、组织形式、学情研究、教学行为等多方面的变化和重构,如教学思维将由“教—学—评”转向“学—教—评”;教学内涵将由“知识传递”转向“问题解决”;教学组织形式将由“舞台式一对多教学”转向“小组合作为基础的团队学习”;学情研究将由“忽视预习”转向“高质量预习”;教学行 为将由“教师讲授”转向“智慧导学”等。通俗地讲,大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设计是一个“组合拳”,是一个 系统化工程,绝不是简单的内容整合、重组和浓缩 型讲授。从“单节单课”到单元,不是简单的设计单 位由小变大的问题,而是标志着教师设计的站位从 “知识点”到了“素养点”。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我们实施大单元教学探索和研究 ,必 须拓宽视野、提高研究起点,在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视野下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 设计”,在真正意义上让核心素养落地。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呢?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单元设计的放 大镜思维”;二是要树立“元帅式”备课、“将军式”备课、“连长式”备课和“士兵式”备课意识;三是要 学会使用“编剧 + 导演 + 演员”三位一体设计法进 行设计。从“编剧”的角度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细 化、分析、整合,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学习活动,比如 编剧写剧本,分章节与时间安排、计划流程来实现 大单元整体学习。这里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 后三个阶段,课中学习过程又分基本流程、时间、情 境、教师导学行为和期望学生行为(如小组讨论、展 讲对话、活动探究、工具训练、思维训练等)。具体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什么环节中将产生什么教与学的行为,并期望得到什么结果。从“导演”的角度,充分 利用问题工具和学生的能动性,编排有效的学习方 式,组织有效的学习过程,让教师以“导演”的身份 来组织和主持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使学习小组发挥 团队作用,追求团队学习效果,让每位学生个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取得理想效果。从“演员”角度来 看,教师作为主角之一,要逐步退出,走向智慧型 “懒”教师,让学生不断进步,更加勤奋主动,积极参与,踊跃展示,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生成智慧,从而 解决全部问题,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确定单元类型、学习主题、学习范围与学习容量。学科教师结合学科内容和教材编写特点,确定大单元类型是自然单元还是重组单元,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主题、学习容量和页数等。

第二步:组织学生开展结构化预习,深度自学文本,生成共性问题。学科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大单元整体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走进文本,实现“三次对话”,整体把握和理解大单元学习内容,按照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知识”的要求进行高质量预习,尽可能让学生完成课后题。在此基础上,采用“三步生成法”引导学生将自己不会的内容转化和生成个体问题,继而小组生成本组问题,最后生成全班共性问题。要求全班课代表将全部共性问题交给教师,教师将全班共性问题作为大单元学习方案设计的重要素材。

第三步:教师研读并预设问题,整合师生问题,开发问题工具。学科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时要认真研读整合后的大单元学习内容,做到全面系统深刻理解,精准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系列问题,形成问题链。预测学生在结构化预习中不能够解决哪些问题,预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解哪些问题。梳理、预设“教师问题”后,要吸收、整合全班学生共性问题,并设计全班所使用的《问题解决单》。

第四步:教师确定课型、课时,计划使用多少课时学完大单元。学科教师要针对大单元学习内容、难易程度、问题数量,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课型,确定几个课时每节课解决多少问题,做好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课时,计划设计。大单元学习活动的课时数量服从质量,课时长度可以体现多元化、灵活性。

第五步:教师根据课标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学科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结构化预习情况和全班学生共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来研究本大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和分课时学习目标。每一个班大单元整体学习目标的确定要超越本内容的教学目标,参考和借鉴教学目标,在吸收和借鉴全班共性问题基础上整合、创新大单元教学目标,最后生成本班的具有个性化的大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第六步:教师按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模板进行系统化、结构化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是一个系统化、全程化、结构化的设计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活动,具体设计学生在三个阶段中怎么学,教师在三个阶段及每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中怎么导。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主要有八个模块:(1)学习目标;(2)重点难点;(3)关键问题;(4)学习方法;(5)学习准备;(6)学习过程;(7)参考文献;(8)附件。这个方案设计与教案、导学案有本质差异,是全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的科学设计。

1.搭建平台:建立缩小差异、团队提质的新机制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舞台式教学管理,体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我对你”进行讲授、指导,师生关系是单向的或双向的、“上对下”的封闭关系。这种教学逐步走向专制、大一统的授受关系,变成 “官本位”课堂,教师相当于“领导”,学生是听众。在这种机械、单一、封闭的教学关系中,难以培育学生 核心素养,而且极易拉大学生差异,更不利于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创建团队机制是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平台。以小组合 作为途径的团队学习机制建设是建构一个学习共 同体,建立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多元的、开放的、民 主的、平等的、自由的、真实的学习场。建立多元双 向的对话关系、开放民主的人文关系、和谐促进的 合作关系,实现平等互助的团队学习。创新学生学 习角色,每组设置各个学科的学科长(相当于组内 课代表),做到人人堪当学科长、科科都有领头雁、课课都有领头雁。建立负责“学不学”和“会不会”的 行政管理体系和学科学术体系,定期召开行政团 队、学科团队、教师教育团队三个“团会”,实现个体 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和 全班学习最优化。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必须依靠 各个小组的团队学习机制,在课前、课中、课后阶段 都有组内学科长、小组长负责,落实检查课前合作 预习效果、课中合作对话学习效果、课后合作拓展 学习效果。建立全班团队学习机制,相当于组装和 管理“高铁动车组”,学科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健全 “两个体系”和落实“三个团会”。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缩小同学之间的差异,保证大单元整体学习质量。

2.培育学力:掌握大单元整体学习的“金钥匙”

在传统教学视野下,一般而言,学科教师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是听讲能力、记录能力和师问 生答能力,这些能力从根本上不能满足大单元教学 需要和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所谓“新型学力”是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或 “21 世纪型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培 育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学生 适应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的新学习能力。这是实 施大单元整体学习的“重中之重”,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如果不能培养出学生新学习能力,那么大单 元教学就成为“空谈”。

新学习力即适应学习型社会、信息化社会、知识建构型社会而能够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能力,发轫于学本课堂,指向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实现大单元整体学习,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培养结构化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觉主动阅读大单元学习内容,做到前置学习、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生成个体和全班共性问题,为教师预设高质量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上好 “问题解决课”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培养小组讨论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在组内解决问题,做到组内成员“都会”,缩小学生之间理解差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再次,培养展示对话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通过展示对话解决全班共性问题,实现交流互动,促进思维发展,培育全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总之,培养新学习力是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是每位教师成功操作大单元整体学习活动的“金钥匙”,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把金钥匙”。

3.创新课型:构建问题对话为主的新课型体系

课型是指课堂的类型,代表着教师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智慧。对学生而言,不同课堂给学生成长搭建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和成长平台。随着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单一化的新授课也将走向多元化的课型体系,为学生学习搭建多元、宽广、厚重的成长平台。在教本课堂视野下,我们把课型主要分为自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而最关注的是新授课这个单一化的主课型,这对学生核心素养、多元思维、多元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终身教育角度来看,制约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中,我们将新授课创新为以问题导学为特征的新课型,认为学习 活动是以问题学习为主线,以评价学习为手段,沿 着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的脉络 来开展大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这种新课型主要包括 “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生成评价课”“问题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评价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等。课型决定设计,每一节课的设计包涵结构、流程、内 容和方法等。在操作时要根据课时计划进行选择和 匹配,如 1 课时可选择“问题综合解决课”;2 课时可 选择“问题发现评价课”和“问题解决评价课”(经过 一段时间后,可选择“问题生成评价课”和“问题解 决评价课”);3 课时可选择“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 解决评价课”和“问题拓展评价课”。教师也可以灵 活掌握课型编排,如设计两节“问题解决评价课”或 三节“问题解决课”。

每种课型都有个性化的基本流程,以“问题解决课”为例,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规范评价”“问题训练、合作指导”“总结归纳、意义提升”。这个课型是大单元学习活动最常见的主课型,开始阶段,学科教师要掌握好这一主课型,然后逐步掌握其他课型。希望各位学科教师要挑战自我,超越现实,告别新授课,走向新课型,充分认识到创新“新授课”是实施大单元学习的关键环节,是重构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胚胎”。

4.探寻“ 抓手”:研发和使用问题学习工具单

在教本课堂视野下,我们学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编写教案或学案,为自己顺利讲解知识做好预案,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 “一言堂”或者是“满堂灌”。这种课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智力、兴趣和思维发展,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中,学科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备好“问题”,而设置高质量的“问题”是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关键环节。“核心问题”呈现的载体称为“问题导学工具单”,也称为“问题学习工具单”。在“问题解决课”中,师生将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对话,发展核心素养。为此,学科教师要在课前研发学生所使用的问题学习工具单。

如何研发问题学习工具单呢?首先,学科教师研究大单元学习内容,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列出 “问题”清单,按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分类;其次,预设实现本大单元学习活动的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再将这些问题分为基础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和提高性问题;再次,按课型和课时数来设计《问题导读单》(放置基础性问题)、《问题解决单》(放置发展性问题)和《问题训练单》(放置提高性问题),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在不同课时的工具单上。

学生如何使用问题学习工具单呢?第一步:学科教师要在学生开展结构化预习时下发《问题导读单》;第二步:当学生结构化预习结束后,在问题解决课之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单》;第三步:师生上问题解决课时,学生围绕《问题解决单》上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继而师生围绕“问题”开展进行展示对话、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其中,《问题训练单》是根据需要而在当堂下发、届时训练使用。

问题学习工具单的质量是提高大单元学习质量的生命线,决定着学生学业成就和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低优劣,也是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活动、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5.智慧导学:培养发展核心素养的导学能力

在教本课堂视野中,学科教师主要职责是讲授知识,大多数教师都是十分敬业、精心“讲授”,许多人认为只有勤奋讲授知识才是好教师,只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至于学生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几乎没有考虑。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 1946 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主张“多用讨论、实践、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从一般的听讲、阅读等被动的学习方式切实转化为实践体验的主动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产生学习效能”。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中,我们要落实新版课标理念和要求,挑战自我,超越现实,告别单纯讲授知识的习惯做法,要学会智慧导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合作对话学习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沟通来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努力让核心素养在每个环节都落地。由“系统讲授”和“精讲点拨”转变为“ 因材施导”和“ 智慧导学”,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自我行为习惯的过程,为了培育下一代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教师要担负起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学会与学生建立问题对话解决系统,尽可能开启学生的嘴巴,尽可能管住教师自己的嘴巴,尽可能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解决问题,发展核心素养。在问题对话解决系统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对话学习的需要采用“ 煽风点火”“小纸条”“二次讨论”“诱思引导”等智慧导学策略,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导学能力。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品质的“灵魂”,而课堂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平台和主要途径,相当于学生核心素养发育的“胚胎”,有了学科教师智慧导学课堂,就能保证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灵魂”。

6.智慧拓展:开展提升素养品质的多元能力

在教本课堂视野下,课后拓展就是把提前在教案中预设的背诵、默写、习题练习、家庭作业等内容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如期完成,然后就是教师“例行公事”般的检查与批改。这种单一、封闭、重复、机械、专制的课后拓展模式对教师教学工作而言相对简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下任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布置给学生主要任务是做“卷子”。许多人认为只有在课后大量做题,才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提高成绩。至于学生的课后多元拓展能力、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几乎被忽略。

新课标对课后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课后拓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活动中,学科教师要把 45 分钟的课堂教学“舞台”搭建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从时间、空间、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拓展,目的是把大单元整体学习内容引向深入,把“问题”解决引向实践素养,使“问题”进一步得到拓展研究和质量提升。学科教师指导学生的智慧拓展方法和步骤有四:一是指导学生学会多元归纳复习方法,组织学生画“大单元知识建构图”,梳理大单元知识体系,实现大单元知识迁移;二是指导学生撰写《大单元学习总结报告》,总结大单元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分析大单元整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指导学生掌握“单元回归复习法”,组织学生以单元为序,开展多次回到原点的涵盖式回归复习;四是制定学生进行个性化回归拓展学习计划,按计划进行指导、评价和管理,促进学生在课后发展核心素养和个性化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单元实施方案五篇(通用)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

    班级建设计划书通用(5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

    2023年文体部计划书精选(7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

    文体部计划书(六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

    最新国防教育活动方案级通用(8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

    2023年生态文明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实施方案的内容6篇(模板)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

    教研课题实施方案(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

    最新教研课题实施方案设计(六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

    最新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优质(8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

    2023年医院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七篇(优质)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