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QJ墨客

范文是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精品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方向。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一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做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强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心理情况会对身体情况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其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会有比较高的效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并且和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锻炼;素质。

1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体育锻炼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心理健康。

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出,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增加积极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出现这一结果的机制有两方面:第一,体育锻炼能有效转移不良情绪,将集中力放在体育锻炼中。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的作用与反馈,而人类的左脑是沮丧、伤心等不良情绪的发出地,愉快的心情产自右脑。人们运动时,左脑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右脑控制人们的思维,这样积极的情绪就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运动可以增加血液流通的速度,从而释放内啡呔,让人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正是这两种作用机制,使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影响的理论得以成立,成为加强大学生体育教学,提升其心理素质的理论基础。

1.2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学生心态,振奋精神。

大学生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在期末或是面临一些重要抉择的时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将一些不利的情绪变得积极,就涉及到心理素质问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锻炼过程中,消极情绪会受到抑制,也会暂时告别烦恼的困扰,而且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想法,对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再者体育锻炼是一个宣泄的途径,释放出来之后,更是会感觉到心里的轻松。调节心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选择的途径,而体育锻炼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小的烦恼和困扰都可以尝试通过运动锻炼的方法发泄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变心境。

1.3促进学生个体心理调节作用分析。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消极情绪,只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消极情绪调节技巧,及时进行排解就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依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约有5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每一种体育运动都有其参与目标,例如跑步运动是为了更快、篮球是为了得分等,这些目标虽然片面,但是当运动者集中注意参与到运动中时,就可以忘记心理的消极情绪,并在运动过程中,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评价和重新认识,在发泄消极情绪的同时,促使大学生增强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认识。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可进一步控制自己的实际需要,促进自我个性成熟发展。

1.4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交际能力,收获友情。

交际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泄”的过程,能够传播好的情绪,消散坏的情绪,而且对于生活来讲,友情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体育锻炼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玩闹都能成为他们的点滴记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一起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体育锻炼中也会出现各种冲突,如时间冲突、责任冲突等,如何协调这些更是学生“情商”的锻炼过程。通过这些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健康心理的必备素质之一。

2高校实现体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实际措施分析。

2.1更新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当代高校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修整传统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重点发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关注和重视,仅能挂靠在学校德育部门进行,多由兼职教师负责,部分高校相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但普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际效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各高校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内涵,才能有效落实各项心理教育措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2明确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调整教育重点,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2)提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校园和谐关系;3)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强化学生心理适应能力;4)锻炼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5)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心理调节习惯,提高学生自控力;6)挖掘学生终身体育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体育应积极调整自身教育内容组成,适当提高心理教育内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学生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联系性,使学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以满足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因素关注较多,对于心理、情感、态度等内容关注较少,因此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为紧密的内在联系,2者的教育主体和教育目标相近,促进2者的有效融合,可有效扩展高校心理教育渠道、提高高校心理教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二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1、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在促进社会民主和文明法治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接受法律教育,树立法治观念,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法律精神,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三

社会实践意义编辑语音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800字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1、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在促进社会民主和文明法治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接受法律教育,树立法治观念,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法律精神,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

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有益于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全球化趋势显著加快,国家文化、科技、信息、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能够使其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忧患和责任意识,勇于阻止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自发保护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安全。

有益于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自发保护我国安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能使学生们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引领学生重视国家和民族尊严,增强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之心转变成报国之行,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有益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的快速发展,需要大学生具备杰出的综合素质,用正确的知识和思想引导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培育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有益于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有益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的中国是经济、文化日益腾飞,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泱泱大国。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敌对势力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不断寻找可乘之机对中国进行信息、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资料盗取,作为中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前,我一直认为国家的安全是身外事,身为孩子的我能泄漏什么秘密呀?现在我才知道,虽然我们还小,但是国家与我们息息相关,国家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

中国人向来是坦诚待人。老祖宗曾一度告诉我们的道理使我们也失去了不少应有的东西,国家秘密的多次外泄皆因我方防范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讲座之后,我们应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可能又是我们会想:“和平年代,哪来那么多阴暗的东西?”孰不知,即使是和平年代国家的安全仍旧不可忽视,我们更应积极努力维护国家安全。我国某药品被日本华侨带回日本使用,不久后,该国发现此种药物可治疗另一种疾病,于是对此药物进行重新包装,销售后取得巨额利润,是我国经济受到损失。

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观念也应深入人心。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迅猛发展。这使不少不法分子企图分裂中国的邪念更加加深,活动频繁。这使我们更应重视一些分裂组织对国家的破坏,对于这些人,这些组织我们要坚决反对,决不允许分裂中国的事情发生。中国只有一个。

作为大学生,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爱国意识更应深深印在心间。决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国家,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国家安全就是我们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

只有更加注重国家信息安全,中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的腾飞与辉煌!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四

摘要:目前独生子女已构成现在校学生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受家庭优越条件的娇惯,体育课进程中嫌脏、怕苦,嫌累、怕难已经严重困扰体育课的顺利教学。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体育训练的失败与碰撞在所难免。这成为有针对性地克服娇惯思想、拓展挫折教育的可贵的教育资源。体育课中的挫折教育将大有作为。

关键词:教师研究;体育教学;挫折教育;教法实践。

从素质教育出发,坚韧不拔的意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志的坚韧在于对挫折的消解能力与转化力。良好优秀的品质在于将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中小学生正处于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操练中的失败与碰撞,优化为珍贵的挫折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痛苦的磨炼、接受挫折与失败的体验、品尝转败为胜的胜利喜悦,对于培养其坚韧意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挫折教育的`迫切性。

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2+1结构。两个大人呵护着一个小公主或者小皇帝。加之奶奶爷爷的娇宠,导致学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性格心理缺陷,诸如骄横而又脆弱、放肆而又压抑、自狂而又自卑,对于失败与挫折没有消解能力,往往表现为逃避、放弃或者求助,甚至自暴自弃。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3000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对象中,有40%的学生基本没有体育锻炼,原因是没有体育场所或者没有时间或者外在天气原因等,其实质原因是无法克服挫折与困难。同时学校教育观念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品质培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导致学生意志薄弱、心胸狭窄、求大而不能容小,面对挫折的消解与耐受力几乎是零,零忍耐、零消化,挫折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基于“公子”与“公主”视角下体育教学的挫折教育。

体育操练中的失败与困难,是难得的挫折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现挫折,让学生在竞技中承受挫折,并积极疏导学生消解竞技中的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发展动力。

1.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增强学生的意志。或者害怕挫折或者不畏艰难,这些品质往往具有互相的感染性。教师的率先垂范对于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挫折的优良品质具有最直接的意义。

比如最简单的俯卧撑,或者比较复杂的体操动作,教师首先要做,反复去做。如果教师不怕脏、学生就会不怕脏,教师不怕累,学生就会不怕累。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跟着教师哪怕是挥汗如雨。这对于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直接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勤奋、体育教师更需要勤奋,一个勤奋的率先垂范的体育教师是磨练学生挫折意志的前题。

2.珍惜体育课的户外特点,培养学生的顽强品质。户外教学,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经历风雨、哪里能见彩虹。这些困难最能锻炼人的意志。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户外的困难,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尝试并克服困难,感受战胜困难的喜悦。某校的一次长跑比赛,刚刚开始,恰逢天降大雨。是取消比赛、还是坚持比赛。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体育教师率先跟跑,虽然不符合规范,但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迅速感染了学生。一场既有下雨还有刮风的比赛完了,学生们在这场汗水与雨水的比赛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跑到最后一名的同学也成了“雨中英雄”。这种“雨境”下的“比赛”使得这场比赛不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速度比赛,更成为一种耐力、意志、顽强精神的磨砺,这种磨砺会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财富。

3.拓展训练外延,开发挫折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困难无处不在。教师要努力创设多种困难情景,让学生去感受困难、品尝困难、克服困难。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科目的外延,增加练习中的宽度和难度,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习惯,如最简单的绑腿赛跑、或者多人跳绳比赛等,教师要适当提高比赛的难度与要求,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底力,并积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克服畏难心里,使学生养成一种敢于挑战、勇于挑战、直面困难、承受失败的勇气,能够承受失败,便必然能品尝胜利。

4.用生活体育,使学生品尝体育生活的挑战。体育在学校是一门课程,在生活中,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教师要积极努力把生活体育的多采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上来,并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生活体育的难度与苛求,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困难的认识。教师可以把广场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民俗体育等内容引入课堂。这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而且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在生活体育中感受生活的不易,体会困难的磨砺,困难是一种学习推动力,困难会使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与品质。

三、结语。

挫折教育是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的独特优势是挫折教育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体育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品质训练,使学生拥有更加美好的性格与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靳淑玫.试论体育教育与学生个性培养[j].价值工。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五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人们的一切活动均是以思想为主导的,当学生对一项体育运动兴趣欠缺时,就不会主动表现这方面的能力。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塑造体形,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更是学生自我展示,培养自信心、自尊心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同时,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健康体质与气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展示自身运动才能和天赋,获得师长同学认同,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长,反过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手段和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当代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王子公主,没吃过苦,所以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常选择逃避,培养和磨练其意志品质十分必要。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其实就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格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精神魅力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心态积极地看待面临的问题或困境,形成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健康精神和完美意志品格,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均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活动单人无法完成,必须要学会与他人配合来解决问题。如,学生们常常需要针对不同项目与不同同学进行配合或竞争,在竞争、配合过程中自然需要进行感情交流。这个过程可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与相互评价意识,这既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健康人格的养成。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六

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有益于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全球化趋势显著加快,国家文化、科技、信息、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能够使其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忧患和责任意识,勇于阻止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自发保护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安全。

有益于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自发保护我国安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能使学生们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引领学生重视国家和民族尊严,增强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之心转变成报国之行,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有益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的快速发展,需要大学生具备杰出的综合素质,用正确的知识和思想引导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培育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有益于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有益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七

摘要: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品质,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关系;途径。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体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运动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由此引发了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所以,必须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知识的渗透,提升大学生的德育素质。体育课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除了能够教给大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体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

体育是德育活动进行的载体,不管是进行文化课程学习还是进行实践锻炼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保障。因此,学生要锻炼出一副良好的体能,才能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体育教学活动虽然需要良好的体能做保障,但是技能和思想(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是不同的,比如,田径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耐力,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再比如,一些集体性的球类运动,需要团队成员不仅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有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团体功效;对于体操等一些技能性较强的运用项目,能够培养大学生谨慎、沉着等方面的特性。因此,我们说体育是德育教育渗透的载体。

首先,体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体育是一项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目的之一是锻炼身体,另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其次,加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上进心和集体主义感,实现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发展。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的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遵守体育规则的.习惯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能够长久传承下来,主要是由于体育规则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一个团队能够成功也是由于团队成员能够遵守团队规章制度,在进行一切行动之前将团队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不私自脱离团队进行锻炼,且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场地进行锻炼;另外,课程结束之后还要按照规则将体育器材随时借还,方便下次使用。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为高校大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实现。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另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一些耐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在练习障碍跑步教学中将栏架看成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锻炼学生的自我挑战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渗透过程中加入一些集体性的游戏项目,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德育教学渗透方式方面,高校教师要将一些最新的方法引入进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要拧成一股绳,为集体争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奖励政策,对于在竞赛中胜出的一方可以给予精神上的激励,让他们尝到胜利的果实;对于失败的一方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战胜困难。

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学会同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得到发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使得团队的成员能够积极发挥个人的优势,并且对成员不足的地方进行互补,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默契的台作方式,推动整个团队的成功以及团队创造性过程的发展。可以安排一些团队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集体性的体育竟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长此以住,学生通过融入集体来感受团队,感受团队的成败带给自己的快乐和难过,从而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高效的团队,全体成员必须要紧密配台,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才能成功,个人与团队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四)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发挥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作为高校体育德育渗透的主体,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水平,另外还有具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体育教师也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强的需求,才能够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才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使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三、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艺雄.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科教导刊(下旬),,(01).

[2]宋振宇.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原则及实现[j].亚太教育,2015,(18).

[4]吕金月.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6,(31).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八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新要求。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艺术教育,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高等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艺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其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几种素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这几种素质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作为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当我们跳出就艺术教育谈艺术教育这个狭小的圈子,把艺术教育放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范畴中来考察时,就会发现艺术教育在德育上有着独特的作用。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已指出的,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因为艺术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因为艺术是美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启迪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艺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艺术教育能够避免思想政治课式的正面说教,它通过审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发生作用,起到正面教育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弥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因此,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艺术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以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屈原的《橘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艺术作品,鼓舞着无数青年为民族的存亡浴血奋战。学生在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道德情感的熏染和陶冶,从而培养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的爱心及爱憎分明的正义感,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情感上自觉自愿地实践正确的道德原则。

第二,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培养大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即专业知识是全面发展中“智”的要求。而艺术教育对“智”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艺术教育具有“益智性”,能促进智力的开发,这早已为许许多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且被世人所公认。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充分地开发右脑功能对于人的智力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发掘学生的巨大潜能从而在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十分珍惜时间,但练琴、听唱片有时长达几十分钟、几个小时都毫不可惜。他说“音乐不会影响研究工作……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慰藉也互为补充。”他还曾经强调“我的许多科学成就,都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了新的发现”。“清华音乐教研室陆以循教授以生动的事实和经验提出了‘8-18’的学说,即在八小时的学习中拿出一小时学音乐,结果大于八小时的学习成效。他任教的一个班中,有九名学生经过这门课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水平,参加研究生考试七人被录取。”我国已有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选修课,大部分反映:经常参与艺术活动的学生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接受力快、记忆力强,各科成绩比较突出。在一项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与美国国家教育部提供资金,历时两年完成的一项“艺术教育合作组织报告”中,肯定了接触戏剧、视觉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的学生在阅读、写作和数学等方面会比那些一心扑在课业上的学生做得更出色。这就说明,艺术活动不仅不会妨碍专业学习,而且能有所促进。“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更要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即更多地激发那种对专业的悟性和灵性。而这种‘激发’在很多情况下是靠艺术思维来实现的。”从艺术中获得灵感以探索自然的奥秘,即以美求真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三,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最突出的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众所周知,人类思维通常分为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在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中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二者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生作用。当代科学大家们诚恳真挚地宣讲“艺术与科学”在根本上是相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我们把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艺术思维是通过艺术教育获得的,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直觉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造力。也就是说,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艺术教育不但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常常直接导致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因为“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有赖于敏锐的知觉和丰富的想象,而要培养敏锐的知觉和丰富的想象就必须加强审美教育,这是开发人类创造潜能的先导。”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对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人才是极为有益的。

第四,艺术教育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以情感性为重要特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困惑、心理失落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因此,心理学家认为/‘艺术是心灵的体操”,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可以在艺术的感染、熏陶下得到矫正。因为艺术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保持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心理医疗的实践也证明,艺术对于治疗某些心理性疾病如精神分裂、抑郁等有特殊疗效。通过一定的艺术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普遍的情况下,艺术教育更显重要。另外,高校艺术教育应按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训练大学生美的形体,让大学生的精神美、行为美充分展现出来,向着内在美的和谐均衡方向发展,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

我国的大学艺术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与非专业艺术教育,而如何发展非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关资料表明,全国一千所全日制高校中有近六百所院校相继开展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高校艺术教育在法规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教师队伍、设备器材、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其中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艺术教学和多种艺术课外活动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总的来看,高校艺术教育目前还处于重视不足、水平偏低、相对薄弱的地位。说起来重要,用起来必要,而做起来又次要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艺术教育大多作为一种活动来开展,即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丰富校园生活这一层面上。因此,有必要对目前高校的艺术教育进行加强和改革,以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艺术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艺术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本,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尊重和实现大学生的价值,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新理念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把艺术教育作为整个学校素质教育工程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赋予艺术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活动中以重要地位。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规划之中加以确定,将艺术类选修课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克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其二,构建主体性艺术教育模式,尊重、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以现代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指导,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主体与主体”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关系,真正把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和创新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他们在艺术教育中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改变传统“艺术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机械模仿唱歌、绘画为主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妨碍了他们创新精神的发扬,学生养成了在艺术教育中循章办事、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其三,重视个性差异。艺术教育应当逐渐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大学生的个性获得自我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通过艺术教育不仅促使社会发展和进步,而且使大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个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个体获得自我实现和满足。要把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健康的个性,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规范高校艺术教育内容。

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把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同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课区别开来。首先,要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其次,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全面修订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大纲,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规范化指导性教材,并通过教材审查和评选推出若干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艺术课教材,供各地学校选用。再次,改革课堂艺术教育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在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情趣、高尚道德和创新能力作为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

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状况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一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自己也应加强自我教育。二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造诣,要有较高的艺术理论水平和感情表达力,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了解新信息的能力。三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要认真探讨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合理解决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四是学校要把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除健全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外,还要在政策导向、经费投入、培养提高等方面适度倾斜,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四,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营造校园艺术教育文化氛围。

校园艺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校园艺术文化的构建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艺术活动。课外艺术活动既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又要体现多样性,能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活动舞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二是加强校园艺术环境建设。可通过在教学楼、公寓、体育场馆、食堂等学生公共场所建立艺术走廊、竖立格言牌、美化校园自然景观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还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尽量建设一定的文化艺术设施,如音乐厅、展览馆、美术馆、健身房等,为大学生提供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九

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着力养成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道德教育,简言之就是对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教育。只有加强道德养成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的主观意识、道德认知见之于客观行为,潜在的品质变为显性品质,才能根据具体表现加以检验,同时,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施教者施教与大学生品质形成相统一的过程。可以说,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过程就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离不开理论的传授教育,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实践的磨练。而养成教育作为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逐步形成对事物的情感、意志的最佳、最直接、最不易改变的教育形式,则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中情感、意志进行培养的根本途径之一。

(二)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断递进的过程,要获得真正的认识,只有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不懈的实践。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的认识过程。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生活这一载体的作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培养人的外因条件,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着塑造。它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陶冶大学生的美好情操,塑造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日臻完善,思想得到升华,道德修养得到加强。

(三)激励大学生道德行为自律。

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是其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有着丰富的道德修养理论,可为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值得借鉴的方法。

首先,学思结合。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一切最优秀和最合乎德性的活动,总是与知识、理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道德修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学习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予以思考、反省和默虑,从而选择好的道德行为,最终成为有道德的人;其次,内省。内省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对此做了充分的阐述。孔子“内省”的实质是提倡自省察实的道德修养,“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是说内心不断自我省察,就不会感到愧疚,也就不会有什么忧愁和恐惧。这种“内省”的方法,是对自己行为以及所表现出的品德是否合乎道德标准的自我检查过程,也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以及自身道德认识和道德价值的自我评价;最后,慎独。慎独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即在他人和社会监督不到、法律和道德舆论管不到的地方独自行事。“慎独”作为道德修养方法,就是不因为无人监督而为所欲为,时刻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每一个具有道德觉悟的人,都应该努力做到“慎独”,坚决纠正和克服表里不一和双重人格现象。

建立有效的道德评价考核体系是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必要保障。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道德评价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使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一是道德知识考核和道德行为考核相结合;二是加强对大学生行为的考核;三是加强综合考核,由教师、学生、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四是建立大学生道德行为档案。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十

1.提供真实岗位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workshop”提供给学生与社会中的艺术设计工作岗位基本一致的.场景,指导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工学结合情境,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和感受实际设计项目的运作过程,直接与企业、业主对话解决问题,使学习过程更加真实直观。

2.确定项目解决问题。

专业教师选择由企业提供的与当前教学内容目标契合的项目作为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内容,通过“workshop”行为场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激活知识点与技能点,解决项目当前技术问题,达到构建知识、掌握技术的目的。

3.按需组合,协调合作。

学生在“workshop”组中依据自己的优势劣态进行组合,并由一组长做负责人,进行项目整体管理与计划安排。

例如,现场勘查、资料收集、方案成图、文案说明、排版演示、模型制作等。

学生在小组配合中学会向他人取长补短,与他人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专业素质在实际项目中的渗透和贯穿。

4.创新学习,协作学习。

专业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解决设计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通过“workshop”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之间通过“workshop”小组对项目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5.效果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生“workshop”项目作品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答辩、作品展示以及业主是否采用等方式,来完成对该设计项目方案的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价。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workshop”项目主动学习能力的评价。

这两方面的评价形成一个重要的评价体系:社会、企业、学校综合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评价。

二、艺术设计教育“workshop”模式的创新特色与价值。

(一)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艺术设计教育“workshop”模式以工学结合搭建产学研平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充分利用行业与学校的资源,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支撑,应用“工学结合”;在教学组织上,以实践教学为课程主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教学方法创新针对艺术设计职业“行动领域”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方式为导向,系统改革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workshop”小组模式利于学生进行艺术设计职业角色的定位,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一)“workshop”模式促进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workshop”模式是让理论密切结合实践,通过小组集合式教学频繁训练实践操作,让艺术设计学生在充分掌握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并实现应用和创新,达到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利用工作小组的合作方式对实际的方案进行构思讨论,对项目考察成果进行演示,对实际项目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项目中直接体验参与设计项目执行过程,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应用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地区区域优势为背景,充分运用学院和社会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的平台,结合企业大量的针对性的实际项目与案例,进一步,强化了与地方产业的科研合作,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与研究服务并行的教学改革模式。

(四)“workshop”模式改革明确了以就业为指导方向,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社会声誉的提高艺术设计“workshop”项目模式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用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学生在项目的运作工程中表现的高度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达到了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办学质量、水平提高的目标。

四、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workshop”重视就业技能和能力的发展,重视专业领域的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注重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教室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工学结合。

就业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的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漫漫前路中,“workshop”模式将是非常有远景和价值的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江芳郑燕宁。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十一

我们在国防教育学校参加了军训,因为是在国防教育学校,我们都认为这便是国家给我们进行的国防教育,可这七天只是国防教育中小小的一部分,一个开头而已。

军训中有一天,教官带我们练习正步走,烈日当头,我们被累的一身汗,我舔了舔干裂起皮的双唇,心里暗暗希望教官给我们休息一下,可教官仍起劲地喊着口号,没有停的意思。过了好久——我都觉得腿都快累断了,教官说:“立正,原地,坐!”于是大家欣然席地而坐,再没有军训前对所坐之地卫生条件的要求。刚坐一会,我的注意力就被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女孩吸引了,她正面对我左边的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堆东西:防晒霜、润肤露、唇油、梳子。然后不慌不忙的打扮起来,最后,还对镜子照了一下,说:“哟,我都成了包公了!”我转过头,暗自发笑,看见教官走过来,瞟了那女生一眼,说:“你们这些小姐,这点苦都受不了,还要学吃苦啊,干脆,边疆上站岗的人都边站边涂香好了。”听了教官的话,她似乎是说,军训是来教我们吃苦的,可我们在这之前从未想过我们为何军训,国家为何要我们军训。

于是,我豁然开朗:军训的目的不是把我们练成可以上战场打仗的士兵,而是培养我们的国防意识,让我们天天进行各种训练,不在于要我们身体强健,而是要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日常的必修课中,也有培养我们的篇章:政治书中常提到台独问题,这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而美国却迟迟不给中国一个明确态度,带有纵容心理,可使我们意识到,为了祖国领土完整,要搞好国防。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十二

摘要:文章指出了大学生的一些不良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基础文明行为欠缺;道德行为自律性较差;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认为道德养成教育缺失是大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深层根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重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实践;激励大学生道德行为自律;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着力养成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根本着力点。

一大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道德行为从整体上说与社会道德规范是相适应的,但是,部分大学生道德行为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分辨是非能力,但是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却又往往缺乏自我约束,为人处事常常只顾及自身利益。大学生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往往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大学生思维开阔,文化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宽,对社会提倡的公德规范认知程度也较高。但是他们对道德规范的遵从却让人担忧,表现在道德素养较差,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二)基础文明行为欠缺。

在高等院校内以及在社会上,大学生的文明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受不良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社会适应性不强。当前大学生中基础文明行为比较欠缺,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主要表现在:诚信意识弱、社会公德意识差、行为举止失当、文明礼仪差、生态文明意识薄弱、法纪观念淡薄。

(三)道德行为自律性较差。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l8―22岁的青年,生理上日趋成熟,但心理还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外界的热点现象所吸引,表现出道德自制和行为自律的不足。如,有的学生本来不想去网吧,但在周边同学的怂恿下去了,最终沉迷于网吧,置学业于不顾;有的学生本来能以诚信待人处事,但看到周围的同学造假且能获得利益,也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等等。5月某高校作了一个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调查,针对其中一个调查题目“据你看,你周围的大学生在爱护公物、随手关灯、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方面做得怎么样”,学生认为四个方面做得很好的比例分别为14.4%、22.2%、20.4%、15.8%;认为不好的分别为12.5%、17.1%、9.5%、19.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也不甚满意。

(四)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

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价值、进行自我设计,甚至在自我奋斗中,因信奉个人主义而远离了自我的完善,凡事以是否对己“有利”作为评判标准,利己则干,不利己则不干,崇尚自我,事事以自己为轴心,强调自我在社会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企盼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满足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现实行为中,不少同学以自我为本位,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集体利益之上,与集体主义原则背道而驰。

中国青少年研究发展中心发表的《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中用“自我实现”来概括20世纪9o年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在该研究中,大学生回答了“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认为人生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占77.4%;“无私奉献”的占10.7%;“发大财”的占9.4%;“有权利”的占2.5%。与此相关的另一问题是“你努力学习与工作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结果有50.3%的人选择了“实现自我价值”。这些调查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从自我方面考虑的多,考虑社会需要方面较少,社会价值取向较低,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十三

2021年2月1日下午,习近平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迎佳节。习近平指出,中共中央决定,2021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摘要:为了加强军事院校的法制教育,文章阐述了加强军事院校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军事院校法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指出了提升军事院校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包括准确定位法治教育,扩大法制教育规模,更新法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军事院校;法治教育;法制化水平;。

随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一个新时代,强军兴军也将开创新局面。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院校在此次改革中从人员编制到教学定位都有重大调整。中央军委在《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在全军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训练”[1]。这表明,军队院校作为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主要基地,能否增强其法治教育实效性,引导广大官兵把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能否稳步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院校改革之后教学定位必然考虑的方面之一。

(一)保障军人职业发展。

法律作为当下主要的社会规范,时刻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也保障着人们的职业发展。军事院校要充分认识法治信仰的确立、法治思维的培养、法治精神的弘扬对每位军人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军人如果只有出色的业务能力,但缺乏基本的法治思维,不会用“规则意识”指导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则很容易无法正确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军队乃至国家发展的阻碍,也为自身的发展留下隐患[2]。

(二)指引院校“再出发”方向。

军事院校改革后“再出发”,要找准自我定位。军事院校主业是教学,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变的。全军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此时越是头绪繁杂,越应坚持依法办事。以增强军队法治教育实效性为“车头”,突出院校在法治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和突出作用。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文科类军事院校,应该增强法治教育实效性,这是其教学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改革之后更应得到强化,方能符合军队对此类院校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指挥类、技术类军事院校,也应当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以此提升全军各类人员的法治理念,防止“越守法越被边缘化”的不良现象。

(三)提升军队法治化水平。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这个社会“法治化”的水平。作为“穿着军服的公民”,军人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律素养增强了,才能做到将不法行为消灭的萌芽期,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提高我国军队的法治化水平。军事院校既培养未来的指挥官,又承担着当下军官短期培训的职责;既是依法治军理念最具体的教育者,又是最现实的传播者;教育对象既有基层主管,又有机关领导。他们的法治素养关乎部队的法治建设和战斗力生成,直接影响我国军队未来的法治化水平。因此,必须在提升军队院校法治教育实效性上下狠功夫、花大力气,为军队现代化、规模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为我国军事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许多院校纷纷提出了“搞好法治教育”的口号,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院校在法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3]。

(一)法治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

一是对“法治”的理解较为简单。有的军事院校思想僵化,将“法治”简单宣传为令行禁止,表现为重义务轻权利的现象,忽略了法律具有权利义务对等性,给学员留下了“法律只是用来限制自由”的片面印象,长此以往,学员不免产生抵触情绪。二是对“法治”的理解片面。有的军事院校甚至直接将“法治”等同于部队条令条例的遵守,认为只要作风建设搞好了,法治教育就搞好了。这显然过分缩小了“法治”的内涵,事实上它不仅包含背记军队的条令条例,更是指对国家法律的学习和理解。这种对法治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让学生在思想上无法对“依法治军”这一理念有全新的认识,行动上也就缺乏主观能动性。

(二)法治教育目标设定有偏。

一是理论深入不够。部分军事院校法治教育仍将教学目标停留在记背法条层面,课堂上教员们仅让学员知晓“是什么”而不讲明白“为什么”,对法律的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对条文背后的法理所蕴含的价值导向不做深入讲解。这种顾表失里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并不能对法条背后的立法理念进行深入领悟和学习。二是实践教学缺乏。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法治教育停留在课堂内依旧是多数院校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法治教育深入学员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与学的互动。缺少足够的案例研习和实践经验,难以形成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行为三者的联动促进。

(三)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教学安排偏少。《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部分军校本科教育中开设的唯一涉及法律知识的课程,而这门课程法律部分的教学课时往往又被思想政治教育占用,这样的状况无法保证法治教育的质量。教员们只好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导致许多重要的法律条文无暇顾及,更别提讲解条文背后的法理价值了。二是教育机构设置缺位。部分文科类院校并未设置法学教研室,指挥类、技术类院校没有专业的法学教员,法治教育被当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讲授。这样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置无法保证法治教育的开展。

古人云:“法立于上,教弘于下。”所以,军事院校在推进军队法治教育的进程中,起着导航和助推的作用。因此,军事院校应多方面齐头并进,切实提升军事院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准确定位军事院校法治教育。

一是准确定位新形势下法治教育的目标。“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牢不可破的法治。”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准确定位了法治教育的目标。在新形势下,院校不应该再把法治教育当成简单的普法教育,而应该将重点放在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养成上。因此,院校要加强理论教育,增加案例研讨,补充实践教学,培养学员“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能力。院校必须意识到,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养成,不可以仅了解条文规定是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做,还必须了解主要法律条文背后的法理依据,从而认识到法律所倡导和保护的价值观。二是找准新形势下法治教育的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选择。在此背景下,法治教育不再是军队院校闲则授之、忙则弃之的一项任务。各院校应提升法治教育的地位,增设法学课程,强大师资力量,将法治教育作为教学成绩考核的重要评判标准。同时,针对法治教育可有可无的观点要进行清理整顿,彻底改变法治教育地位低下的陈旧格局。

(二)扩大军事院校法治教育规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官兵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把法律知识学习列为军队院校学员必修课。”为此,院校应该合理制定培养计划,系统化地推进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的规模应该扩大至每个军事院校,而军事法学学科建设也应走在院校改革前列。院校着力培养军事法学专业人才,及时为我军输送既熟悉部队生活,又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律程序的军事法人才。一是初级院校着重解决学生法治观念淡薄问题。此类院校应加强法学基础教育,让学生步入军营之初就接受法学理论教育,让法治的种子在学员“兵之初”就扎根于心。就课程设置而言,重点讲授宪法学、法理学、国防法等基础学科,并将《物权法》《婚姻法》等与官兵个人利益密不可分的法律和《武装冲突法》《国际法》中与军事任务息息相关的部分作为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在课程教学中,要仔细领会习主席关于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重要讲话精神,让学员意识到法治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二是中级院校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让法治教育与部队训练管理相结合。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教学对象一般都是有过部队经历的在职干部,所以应坚持问题导向,多采用军事训练和管理的实例教学。一方面,针对训练中命令与法律偶发的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上领导以权代法,规则意识不强的问题,强化正当程序的价值,提升师旅团主官的法治素养。三是高级院校重在解决“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决策实施过程中运行机制法治化的问题。就课程设置而言,应重点讲授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这四大体系的丰富内涵和逻辑关系,并由此探求在新的军队领导和指挥体系下建设法治军队的道路,在顶层设计中彰显法治决心。

(三)更新军事院校法治教育模式。

一是教学内容上更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国土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对海外的国家利益的维护,给我军提出了新要求。军事力量要想走出国门,必然会受到传统强国的干预和阻挠。此时正迫切需要国际军事法人才,因此,军事院校也应将此方向人才培养作为增强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教学上应当与国际军事法理论前沿对接,研究热门问题,关注世界时事,讨论现实问题,增加国际学者之间的交流,做到与时俱进,与世共思。二是教学形式上创新。法治教育应当突出参与性、互动性,从“想要学员知道什么”转为“学员想要知道什么”。一方面,突出军事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员的能动性,鼓励自主举办经典案例讲坛、时事热点辩论、模拟法庭竞赛、拍摄法治教育dv等新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思维活跃度,将创新思维带到法律学习中。另一方面,还应当重视法治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上指出,要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法治教育也应当构建网络化载体和形式,比如,依托全军政工网开展法治栏目电视、报刊、网站建设,采用网络微视频、网络微漫画等’90后学员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和形式,实现法治教育从抽象化到具体化、从形式枯燥到形式鲜活、从学员被动接受到官兵参与主办。

总之,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制度,又需要精神。良好的制度设计能让军人有法可依,行为违法必究;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则可以激发广大官兵崇法、敬法的动力。法治教育既是对于实然法律制度的讲授,又是对于应然法治精神的传播。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新形势下,增强军队院校法治教育实效性,无疑是对我军法治化水平的极大提高。因此,探索增强军校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对策,是为改革强军保驾护航,为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的提升加油助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db/ol].(2017-11-03)[2018-10-05].http:///2017/11/03/.

[3]单洪涛.增强军队法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新西部,2016(10):131.

摘要:红色对于中国人而言本身就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但是时代发展得很快,今天的美好对于老一辈人而言是来之不易的,而我们更多的新生一代小朋友们却不知道。把红色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让幼儿从日常游戏活动、节日活动,环境创设中领略红色文化的精髓,让红色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创造的辉映寰宇的伟大文化,其内核是包含着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伟大的革命精神、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4月在瞻仰安徽金寨县红军纪念堂时说:“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势必要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各个活动,贯穿始终,为孩子播撒爱国的种子,帮幼儿成长。

常言說“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红色精神应当一代一代被传承下去。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家长手中的金疙瘩,孩子们都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溺爱使得他们从小就娇生惯养,养成了怕苦怕累、过分依赖、自私自利、不愿分享等缺点,而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爱国主义等思想和精神正好可以弥补和修正这些缺点。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艰辛奋斗的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所谱写的一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所沉淀的革命传统精神,代表了无数中华儿女对于马列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念,是融于流淌在每一名中华儿女骨子里的血液,是应该被每一名中华儿女继承、弘扬、光大的珍贵遗存。在幼儿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从某种意义来说,对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对于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影响。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进行活动”是纲要提倡的精神,也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捕捉的学习契机。在幼儿园里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程度,因此更需要把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中去。随着红色文化的熏陶,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从红军故事、战争片段中孩子们了解到了红军在战争中的英勇顽强,他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用本土文化去熏陶。

(1)白河桥儿沟。白河桥儿沟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清时期,汉江水运发达,白河“上通川汉、下接郧襄”,是汉江水运的重要码头,被称之为“小汉口”,有着“水陆商贾往来辐辏,舟楫如麻,白帆如云”的盛景,也吸引了湖北、江西、四川、广东等地人士不惜山高坡陡,沿着官道,就着山势水流,凿山建房,置家兴业。

(2)白河天宝农业园。白河天宝农业园在环境恶劣的坡地上修田造地,将漫山遍野的石坎坎变成了种粮兴桑的“金碗碗”,并在不断的生产生活中,把“三苦”精神发扬光大。

(3)白河烈士陵园。白河烈士陵园,长眠着从1948年到1949年两次解放白河的42名烈士及1986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收复被越军侵占的某高地战斗中,牺牲的白河籍战士刘安林、刘伯富等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烈士们!

诸如此类本土的红色文化,白河还有很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作为白河新生代的孩子们,了解白河本土文化,继承白河的本土精神是不可懈怠的。

3.创设红色文化环境。

布置主题环境,利用红色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在园内创设红色主题教育环境,让儿童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例如在教室内悬挂中国地图,让儿童能够时时观察祖国的概貌;或在教室悬挂革命英雄肖像,配以英雄事迹介绍,尽可能把爱国主义的榜样生活化、具体化、艺术化,用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吸引、感染、说服儿童,让儿童通过了解典型爱国人物的事迹,从小就对英雄人物的行为有一种认同感,在心中矗立起一座座榜样人物的丰碑。红色文化教育不是一天而成的,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把红色文化融入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让红色的种子在幼儿的身上生根发芽,继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白河县志.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红色文化与传承.

(一)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教育必须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要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新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要求。(二)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不仅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所谓教育科学理论,是具有某种逻辑结构的并经过教育实践检验的教育观念系统。这一观念系统的核心是教育规律的认识,它是经验事实的本质概括。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一个逻辑的上升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

(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代未来教育的改革家。他们不仅有科学家、哲学家的理论思维头脑,而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际动手能力,会进行教育实验,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他们应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科学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十四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找准制约国防教育发展的因素,以高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抓住教育重点环节。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征集新兵等环节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一是要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国防教育穿插其中。如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要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告诉青年学生“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是要把开展大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在完成军事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请军事专家、英雄模范到学校开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军事理材的电影、录相、纪录片等等。多途径想办法上好国防知识教育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军营一日”参观活动,全景式地了解军人的一日生活制度,从中感受军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品质。并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三是要把高校征集新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征集前期、欢送新兵和跟踪培养等时机的宣传工作。要搞好征集新兵宣传,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支持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军,要做好应征入伍大学生的欢送工作。激励他们在军营建功立业,为母校和家乡争光,要注重对入伍学生的跟踪培养和宣传,发挥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第三,充分多种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要发挥好课堂教育的。教育主渠道”作用,选配优秀教师担负教育任务,紧跟国内国际形势,溶入国防新事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育的时事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要发挥好校园网络的“课外辅导员”作用,认真分析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喜好,丰富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吸引学生主动来学知识受教育。要开展好经常性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

加强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论文(实用15篇)篇十五

[摘要]大学生艺术修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流行文化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艺术审美倾向呈现出多元化、生活化、感官化等趋势。高雅艺术与草根文化、“神曲”等时尚文化一起挑战者传统艺术审美观。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特征,从而对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提出一些建议。以期通过有效艺术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审美价值观。

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构成大学生优秀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文艺思潮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审美倾向,我们应该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全面素质。

一、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美育通过引导大学生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高雅的情操,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艺术修养是美育的关键部分。

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人格魅力的提升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为世人所赞颂的不仅是他取得的崇高科学成就,还在于他淡泊名利、报效祖国的人格魅力。他超凡的人格魅力与他所具有的良好艺术修养不无关系,他学习音乐、绘画,并在这些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曾在一次授奖仪式上说:“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可见艺术教育能够以美怡情,以美启智。艺术美是美的典型形态,事实上,美学家们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大多是就艺术探讨审美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艺术审美倾向分析。

(一)艺术审美生活化。

在人们心目中,总是将艺术独立并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崇尚高于生活、甚至脱离真实生活的虚幻、缥缈的艺术作品。而如今的时代,艺术越来越走近生活并融入其中,艺术形式上的高雅与通俗不被严格地区分,“艺术更加生活化,生活也更加艺术化”。如今大学生中最流行的舞蹈莫过于街舞了,这种源于美国黑人的街头舞蹈,肢体动作自由随意,同时学习者不需要任何专业基础,相比芭蕾舞、民族舞要通俗易懂得多,实践起来容易得多。小说及同名电视剧《奋斗》《北京爱情故事》《北京青年》等等,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究其原因,在于当今高度自由的时代,大学生面对升学、择业、择偶等选择时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而这些影视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和他们同龄同时代的普通人,反映的都是他们这代人最迫切最真实的境遇,在一定程度上为困惑中的青年指引了一个前进方向,树立了一个理想目标。艺术的现实指导性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二)艺术审美多元化。

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使他们所获得的艺术审美感受、审美价值不断趋于多元化,同时“审美疲劳”的产生改变了传统审美观念,带动了审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中性美、神曲、草根等社会文化现象几年前还不被大多数青年人所认同,被认为是媚俗低俗,如今大学生们已抱着宽容、接纳的态度,审视这些表面现象下隐藏的内涵与本质。近年来,选秀歌手、电视选秀节目在大学校园颇为流行,各具风格特点的歌手、演员在大学生群体中虽然拥有各自阵营,但大学生们大多有着求同存异的成熟态度,不诋毁、不盲从,自认为可以接纳更多样的美。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技巧本就千姿百态,青年大学生们在这些复杂、隐蔽、曲折的艺术作品中探索、回味,渐渐确立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观。

(三)艺术审美感官化。

审美过程分为“感性直观的美”和“精神升华的美”,前者简单、直接,后者持续、久远。高尚的艺术审美趣味不应只停留于感官愉悦的层次,而应追求精神的愉悦,以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净化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正如德国哲学家、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说:“吾人一切知识始自感官进达悟性而终于理性,理性以外则无‘整理直观之质料而使之隶属于思维之最高统一’之更高能力矣。”而当代大学生因为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的压力,更倾向于选择简单快乐的文娱活动,强调直观感受。通俗性的艺术形式直观易懂,容易让人赏心悦目,使心灵很快得到放松,如听流行音乐、唱卡拉ok、看通俗小说等等。而如果在课余再听上一场严肃的音乐会,或是欣赏一场京剧,可能无法缓解他们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对艺术审美的感性化导致了审美趣味的通俗化,使许多大学生只关注于艺术的形式,而不在乎其精神内涵和艺术灵魂。

(四)艺术审美非主流化。

当代大学生艺术审美的另一大倾向是以独特为美,强调非主流化。他们将主流等同于俗套,将非主流等同于时尚,他们求新求异,希望自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在服饰打扮、自我形象和文化品位的定位上,他们力求自我个性,在艺术实践与创作上,他们追求别具一格、另辟蹊径,如越来越多的原创校园歌曲、原创校园话剧等等,大学生们用自己的旋律和文字表现青年人的思想。但同时也有一些创作作品,刻意将作品表现得扑朔迷离、似懂非懂,认为看不懂的就是高雅,比如一些所谓的先锋话剧、实验话剧等。如果一味地摒弃传统、逃离主流并不可取,但果能将这种自我意识强烈的艺术审美观转化为在艺术实践上的创新意识却是值得鼓励的。

(一)呼吁建设健康的大众传媒环境。

大众文化是大学生审美观形成的天然土壤,而媒介人好比是大学生审美观的塑造者。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介接触艺术作品,大众传媒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一些媒体为博人眼球,不惜扭曲现实、追捧绯闻,将各种奇人轶事不论真假是非一律推上风口浪尖。造诣颇高的作家默默无闻,经典的艺术作品难得一见,取而代之的是空洞浮夸、内容低俗的快餐文化。大众传媒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将导致大学生们接受“只有怪异、个性、突破传统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思想,进而思想流俗,审美趣味低下,离真善美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呼吁媒体各界以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艺术来引导和鼓舞年轻一代,以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占领文化市场。只有健康的传媒环境才能引领大学生们脱离低级庸俗的审美趣味,才能树立崇尚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格调高雅的审美理想,才能对优化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生态环境起到积极影响。

(二)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由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想象力组成,且这三方面的能力是由易到难、逐级上升形成的。我们应该遵循其中规律,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审美感知力是艺术审美素养的基础,它主要通过对大量艺术作品的看、听、读来获得。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引进优秀艺术作品,创造艺术赏析氛围,多引导学生们走进剧场、走进展览厅、走进音乐厅,将更多时间放在现实艺术作品中,多观察、多体验,积极体悟作品里蕴含的时代气息与思想情感,锻炼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理解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深厚的文化修养,这不可能仅靠一些艺术赏析活动来提高。黑格尔认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的景象。”可见,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作品背景、风格和象征意义。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多多涉猎相关学科,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深入感知艺术作品蕴含的深意,达到悦心悦意的效果。审美想象力使审美过程更加完整,艺术欣赏的过程同时是美的再创造的过程。而艺术教育对培养和发展人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独特的作用。爱因斯坦酷爱艺术,还是一个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曾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我们应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引导他们将这种理念和意识引入其本身的专业学科研究中。

(三)繁荣校园文化,弘扬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在指导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高尚的艺术氛围营造。大学校园尤其是工科院校需要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文化生活,同时也需要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营造人文气氛,引起他们对人文知识的关注和兴趣。虽然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广受欢迎,如校园歌手大赛、文艺会演,常常是观众爆满、热情高涨,但这类活动娱乐性有余、艺术性不足。我们应该认清高校文化的地位,通过经典艺术、古典艺术和民族传统艺术等来营造高尚的艺术氛围,用高尚的文化教育大学生,引领大众社会文化。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应该把握好俗与雅的适当比例和时机,自娱自乐不可多,高雅文化不可少。尤其在理工科院校,更加不能忽视这一方向的引导,不能以文娱活动替代艺术教育。2.强调健康内容与生动形式的统一。针对当代大学生艺术审美倾向功利性强、娱乐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开展艺术教育及其他素质教育活动时,应该十分强调活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一味地哗众取宠是只有形式或者形式与内容不统一的表现,而一味强调内容、思想却忽视形式同样不可取。品德教育乏味、刻板,甚至演讲比赛、大合唱比赛也死气沉沉,这必然失去素质教育的意义。

(四)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切实推进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了要在普通高校设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并且每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中选修l门并通过考核。高校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落实政策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培养计划将一部分基础的艺术鉴赏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程并辅以更多的艺术理论选修课程以必修课程启发大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进而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选修、自学更多美学、艺术和人文知识。高校要努力创造人力、财力、物力健全机构和体制以机制保障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独立运行。各级教育部门要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成效设立专门测评体系以有效政策引导高校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工作。

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不可能仅靠几堂课、几本书就能提高,它涉及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多门学科,也不是高校、中学或是家长某一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它起始于最初的认知学习,却没有结业的时间,它来源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却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形成各不相同的教育效果。在这里就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若干方面进行讨论是希望引起更多方面的重视与更进一步的思考,为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国忠.审美艺术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胡家祥.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范文推荐

    开学的烦恼的小学生(精选21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文学习中展现出的写作能力的高峰之作,它能够彰显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我的新学期愿望是:

    java简历表格大全(14篇)

    个人简历是求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向雇主展示你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特点。在撰写个人简历时,以下范文可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对你的简历写作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热门16篇)

    学习心得是对一段时间内学习经历与感悟的总结和反思,通过回顾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学习心得的例

    幼儿园毕业典礼园长讲话稿(专业15篇)

    毕业典礼是一个让学生们告别学校生活,迎接新阶段的仪式。读完这些毕业典礼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灵感,帮助你完成自己的总结。今天为你们召开毕业典礼,我们心情凝重

    积极的自我介绍(实用20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机会,让我们能够主动塑造自己的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自我鉴定。中总结过去,是为了提醒自己把握现在和

    初三刚开学国旗下讲话(热门20篇)

    国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它是国家的象征,我曾在国旗下深深感受到了家国情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旗下鲜花与掌声交织的场景,让人动容。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策划书(通用24篇)

    通过策划方案,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实现最佳的效益。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创新的策划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维和创意。忙碌的工作使我们疲惫与枯燥,

    师德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写作心得和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我想对于关心爱

    我和表弟小学(汇总20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需要有扎实的学识和广博的阅读背景。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感受其中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深度吧。过去我不知道象棋的奥

    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优质16篇)

    诚信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能够培养自我约束和守信守法的良好习惯。以下是一些关于诚信的相关课程和培训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提高诚信意识和素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