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高中(4篇)

时间:2023-03-27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高中(4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3年《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高中(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高中篇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相关录像。

课堂教学设计: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二、1、教师范读或放配乐录音带。2、指名学生朗读

三、整体构思与思路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教师板书:离别的对象特别)

继续启发: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板书:营造的气氛轻松)

再启发: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意象的选择新颖)

2、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欣赏点提示

①全诗节奏舒缓,但诗人的情感是起伏的,这起伏的深情你能体会吗?

②诗的构思很有特点,你能说出一二吗?

③从诗的构思和流淌的情感中,你能体会出诗人的个性特点吗?

鉴赏:正是因了作者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使得这篇作品更富艺术魅力。大家已经阅读过这篇诗歌多次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看法,你觉得这首诗打动你的是哪一点?诗歌中哪个地方你觉得写得最精彩?(学生自由谈论)

教师总结:

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明确: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 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五、练词以造  缘像而披诗

――释《再别康桥》之\"招摇\"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诗。其中,我又独独喜欢第三节,原因在于一个\"招摇\"。勿庸置疑,这个词是诗人精心锤炼的结果,它用得如此生动营造了美妙的诗境,与整首诗的情调合谐统一,对抒发诗人的感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看\"招摇\"之前的\"油油\"二字。何谓\"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见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之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明确:《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境象,全是为情驱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情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初到康桥,它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在其《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

给诗人留下如此印象,使诗人产生如此情绪的康桥,那桥下柔波中的水草怎会不\"招摇\"?诗人怎会不\"甘心做一条水草\"(逍遥的)?诗人又怎忍心打破这安闲自在,打破这康桥留给自己最深刻的东西?所以开始的\"轻轻\"和最后的\"悄悄\"才是最恰当的抒情之语,才觉得这样的语言在整首诗里是这样的和谐。

好一个\"招摇\",且是\"油油的\"\"招摇\",使《再到康桥》境显情出 。

六、学生诵读,并试着背诵。

七、迁移练习: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提示: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八、作业 :1.朗诵、背诵该诗;

2.谈谈你对该诗的独特体验。

附板书:

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高中篇二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3、品味语言,感悟徐诗的独特风格

1、教会学生诗歌阅读方法,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一课时

一、导语(1-2分)

问学生世界名校有哪些,学生会说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播放大学图片。让学生指出剑桥大学,引出徐志摩。

二、徐志摩个人资料(课件介绍)(5分)

三、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也可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5-10)

四、引导学生感受美(15-20分)

欣赏朗读后,让学生指出本诗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1、鉴赏情感美

明确: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或对康桥的恋之情等

本诗的感情脉络

让学生把七节诗分别用两字概括:

让学生感受感情的波澜: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高潮,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不可遏制的爱,是柔情,还是激情,还是深清,是一种热烈的柔情。

2、意境美

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作者融入人什么感情。

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3、语言美

让学生选出美的语言加以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五、总结徐志摩诗歌特点:

六、背诵全诗(配乐)(8分)

七、课后作业

1、每人写一首小诗,借景物抒发某种感情

2、选学徐的其它诗歌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高中篇三

一、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了解学生重回母校的情况,结合学生再次离开母校时的感受导入新课。(去年的这个季节,大家离开了伴随你六年的母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附中,(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家有没有从她的大门前经过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当你再次离开她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生交流感受…...师引入:诗人徐志摩在告别自己的大学母校康桥时,他的感情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再别康桥》,来了解他的内心,体会他的感情。)(板题)

(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含义?读注释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从注释中的哪句话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1、 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

2、 老师点拨,总结:

两次重返母校。

1、 生自读诗歌,画出重点词语。

2、 联系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交流,掌握其读音和含义。

3、 个别质疑,老师点拨,强调:

浮藻 沉淀? 长篙 ? 漫溯 斑斓 笙箫

4、 再读诗歌:1)自由读;2)个别读,其他同学点评,强调;3)齐读。

1、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感情?

2、 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请任选一节,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五个方面设计朗读脚本,并进行朗诵。

1) 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师点拨:依恋(眷恋)之情。

2) 老师示范设计一节朗读脚本,并进行范读。

3)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进行朗诵,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再读本节诗。

4) 老师示范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景物,感受诗人的感情。

1、老师任选词句进行赏析示范;

2、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赏析;

3、个别质疑,师生共同探究解惑。

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创造性的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母校的深情。

1、 学生动笔写作;

2、 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1、学生交流;

2、老师补充,并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高中篇四

:了解徐志摩及新月派的“三美”诗歌创作主张。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意境,学习新诗的欣赏方法。

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和依依惜别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诗情的领悟;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播放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1928年夏天,伦敦,康桥。一个风度翩翩又带着倦容的年轻人,在夕阳的余辉中踽踽而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80年后,伦敦,康河。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面,刻录下了这段诗句,也铭记下了这个年轻人的康桥情节。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徐志摩和他的的《再别康桥》。板书课题。

1、徐志摩:学生简介志摩。

2、康桥:学生读

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1、检测读、评价读

学案上的字音,学生读

2、示范读、自由读、感知美

播放朗读的《再别康桥》,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3,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序号 图画(标题) 意象 手法 情感

1小组交流

2交流反馈

3归律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再别康桥》教案,象征手法的运用 再别康桥教案详细教案(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

    最新再别康桥教学简案 中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

    再别康桥教案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

    2023年《再别康桥》读后感200字 再别康桥读后感100字(3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带来

    2023年再别康桥说课稿十分钟 再别康桥说课稿说学生(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最新《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方案表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九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

    最新再别康桥教案板书(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

    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一等奖 再别康桥教案详细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

    最新再别康桥教学简案(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再别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