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6 作者:FS文字使者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从以下月工作总结范文中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不断进步。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一

(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探索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投入老乡家园扶贫产业基地,增加搬迁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举办两期百香果等种植技术培训班,增加搬迁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加强“共享·微田园”的管理,杜绝荒芜现象。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扶持自主创业。充分宣传和提供指导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对有意愿创业的搬迁贫困劳动力实施创业培训帮扶。对入迁贫困劳动力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创办服务型、农林产品加工、旅游等企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经验收合格,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租赁老乡家园圩镇农贸市场铺面、摊位为贫困户提供创业平台,计划租赁10个摊位,租期3年。

(三)促进转移就业,增加务工收入。进一步摸清搬迁贫困劳动力数量、就业失业状况、就业创业意愿及培训需求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转移就业计划和培训工种。依托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探索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发展水果种植基地、农业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预计可全面覆盖290户搬迁贫困户,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或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设置村务协理员3名,优先安置入迁贫困户就业。激励就业脱贫,对连续就业达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按每人每年1000的标准发放就业交通补贴。

(四)继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拆除旧房工作,完善拆除旧房台账资料,将拆旧奖励补助资金尽快发放给已拆除旧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2020年计划拆除旧房70户。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二

2016-2019年,我县对居住在深山、高寒、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脱贫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还有部分散居在高山半高山的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较差和地方病严重,为使这部分人口共享发展成果,改善居住条件,乡镇对居住在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排,各乡镇组织专人进村入户进行核实最终确定15个乡镇共623户2992人:。

二、资金筹措。

我县多方面、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共计万元,其中2019年省级财政脱贫攻坚资金1246万元,易地搬迁结余资金万元。充分保证了我县623户2992人的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易地搬迁的落地生效。

三、住房建设情况。

截止9月底,我县623户2992人的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易地搬迁住房已全部建成并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四、下一步工作。

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易地搬迁的实施,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提高了人民的满意度,搬迁群众投工投劳、不等不要、主动参与、精气神高,“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xxx”,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由衷的传递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下一步工作,我县将聚焦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后续扶持,在产业、就业方面加大力度,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三

(一)xx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项目在2020年2月初已全部建成,290户搬迁户在2020年3月底前已全部安排入住,根据4月27日下发的桂移民组发〔2020〕28号文件要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面积就高不就低,原则上不低于人均20㎡。经自查,xx区共有53户安置住房的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0㎡,如果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20㎡的标准重新调整安置,需要再增加建设安置房,势必引起重复建设,又导致腾出的安置房屋空置浪费资源。

(二)xx区普遍存在搬迁户与其他农户合住现象,由于自治区尚未下达关于拆除旧房工作的详细指导意见,xx区在拆除旧房工作中也难以做出规范指导,许多存在合住现象的搬迁户旧房难以拆除。

(三)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增收途径不多,主要是通过外出务工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人员较少。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四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情况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xxx户,其中,符合政策可不予拆除户xxx户(无房户xxx户、连体房xxx户、文物保护xx户),应拆旧复垦(绿)户数xxxx户。截至2020年7月底,全县共计拆除xxxx户,拆旧率达100%、复垦复绿xxxx户,复垦(绿)率100%。拆旧复垦复绿全部实施完毕,全面完成了易迁拆旧、复垦(绿)双清零任务。

二、工作主要成效(一)积极主动谋划,项目申报顺利。紧紧抓住政策窗口期,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向上争取项目,全县增减挂钩项目共立项8个(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项目2个),规模万余亩,全部获得批准立项。

(二)严格组织实施,获得交易指标。各乡镇(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高质量组织项目施工,目前8个项目都通过上级验收,新增亩增减挂钩指标,其中2个易迁项目亩,已在省自然资源厅备案,并在全省交易平台生成交易指标。

现5次交易:2018年12月28日交易指标xxxx亩,实现交易收入xxxx亿元;2019年8月20日交易指标xxxx亩,实现交易收入xxxx亿元;州政府统筹(xxx亩)交易xxxx亩指标,实现收入xxx亿元;2019年12月26日交易指标xxx亩,实现交易收入xxx亿元;2021年11月23日交易指标xxx亩,实现交易收入xxx亿元。以上xx次交易,共获收益xxx亿元,全部用于扶贫资金还贷和扶贫项目。

(四)优先使用指标,保障扶贫项目用地。由于国家对土地计划指标从严管控,我县土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近几年来,全县的交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农业扶贫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先后使用增减挂钩指标xxx亩(按30万/亩交易价值计算,计xxx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和脱贫攻坚项目落地,有效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件规定,县政府明确了乡镇的实施主体责任、县易迁办牵头和责任主体责任(2019年省扶贫领导小组《2019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点》才将拆旧复垦牵头单位明确为自然资源部门,责任单位仍为各级易迁办)以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用地保障、增减挂钩项目立项验收、指标交易和督促指导的责任,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形成了政府主导、责任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拆旧复垦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二)主要领导重视,高位推进。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易迁工作开展以来,县政府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督办全县易迁工作;二是乡镇重视,各乡镇(区)将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列为各乡镇(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乡镇书记、镇长任组长,亲自抓,全员上阵,乡镇(区)成立易迁工作专班,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施工,采取非常规手段和工作方法,强力推进。

意见》、《xxx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xxx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xx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易迁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三是优化流程,分工明晰,县易迁办负责统筹协调,各乡镇(区)负责组织项目具体施工,快速推进;四是结合“百问百答”的政策解答,精准把握,分类处置。

(四)实行奖惩挂钩,整体推进。2018年易迁拆旧复垦列入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易迁拆旧复垦得到资金扶持,有力助推了易迁工作。同时将非易迁增减挂钩项目包干费用和奖励资金与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任务挂钩,严格易迁进度考核,对易迁推进迟缓的乡镇(区)暂停拨付非易迁增减挂钩工程资金,这些措施对推进易迁拆旧复垦效果立竿见影。

和规划局根据县易迁办汇总数据向省州报送进度数据,确保拆旧复垦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存在的问题(一)复垦地块管护难度大。易迁户拆旧地块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加之大多人员外出务工,复垦地块耕种困难易造成土地荒芜,乡镇后期管护难度大。

(二)节余指标交易难度大。受疫情和用地需求的影响,增减挂钩指标交易非常困难,脱贫攻坚后续资金缺口较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一)做好后续扶持。统筹使用易迁资金和相关扶持资金,利用好现有厂房和门面,与搬迁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杜绝出现闲置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招商引资办企促产业,确保每户有一个主业或有一个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做好兜底对象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确保脱贫不返弹。

(二)强化后续配套。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搬迁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五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包括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易地搬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搬迁(以下简称生态搬迁)、财政专项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

为认真实施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根据《奉节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实施办法(试行)》(奉节府发〔20**〕42号)文件精神,结合永乐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

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基础配套,有效组织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主动搬迁。

搬迁对象原有承包地、林地使用权不变,鼓励其自愿流转或参股专业合作组织。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高山生态扶贫安置区特色产业开发。

(二)坚持整户搬迁、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的原则。

整户搬迁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前提条件,对拆除后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优先安排复垦。

搬迁户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用地扣除新建房屋用地面积后,节约的面积可作为地票交易或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使用。

(三)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

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的生存环境、经济能力、劳动技能和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搬迁对象和安置方式。

(四)坚持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原则。

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相关站所室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协调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二、搬迁范围及对象。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贫困农户,列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象:

1.居住边远地区,生产生活不便、生存环境恶劣的。

2.居住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难以完善,扶贫成本高、就地脱贫难的。

3.建卡贫困户、低保户、转户进城集镇安置、纳入宅基地复垦的优先纳入搬迁。

4.原居住地房屋有房产证或宅基证,新建住房有房地产权证或建房、土地许可证,购房有房地产权证或购房合同、契税缴纳凭证等合法手续。

月1日以后实施整户搬迁的。

6.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应拆除。

其中转户进县内城集镇或县外购房,已签订拆房复垦协议但未拆房的;以及符合拆房复垦条件且搬迁户承诺拆房复垦的,经县国土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作为搬迁对象,其安置补助完善手续转为拆房履约保证金,待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后无息退还。

不符合拆房复垦条件的搬迁户必须自拆后才能兑现安置补助。

对梯度转移和其他自主建房搬迁的,必须拆除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后才能兑现安置补助。

(二)下列人员不得列入搬迁安置补助对象:

1.居住在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规划范围内的人口(按照三峡库区后续规划实施搬迁)。

2.已享受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农村d级危房改造补助的。

3.“空挂户”及搬迁户中非家庭成员的挂靠人员。

三、安置方式及补助标准。

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对不同安置方式的搬迁对象给予差异化补助。

安置方式分为自主分散安置和政府统建集中安置两种方式。

(一)自主分散安置方式包括转户进城镇、梯度转移及其它安置。

转户进城集镇安置的搬迁户,按8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

安置对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自行购买建筑面积低于90平方米、交易价格低于当地市场均价的首套住房的,凭镇政府出具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身份认定证明和购房手续免交房屋交易契税。

转户到县外安置的,按8000元/人的补助标准执行。

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户,包括在本镇、村内实行由高转低、由远转近、相对集中进行梯度转移安置的和其他分散自主安置的,均按7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含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梯度转移安置不得进入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城集镇除外)。

(二)政府统建集中安置是指迁入经县政府批准统一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进行的安置,按7000元/人的标准补助到搬迁户。

高山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对象为本镇范围内放弃原宅基地并实施复垦的农村居民,地灾避让搬迁、扶贫移民、退耕还林生态移民、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巴渝新居、库区居民点搬迁户、危旧房改建户、连体房户、无房户、户改退地的连心房等符合农村宅基地批准条件的农村居民。

本细则施行前各年度已下达尚未实施完毕的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d级危房改造的.补助资金仍按原标准执行。

四、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报批实施方案。

镇政府根据县搬迁办下达的年度搬迁计划,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初评、镇审核公示的程序确定年度安置对象,编制年度实施方案(附安置对象花名册)报县搬迁办审批。

(二)组织搬迁实施。

镇政府根据审批的实施方案,逐户签订搬迁协议,督促落实安置住房和原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拆除等工作。

(三)兑现补助资金。

项目实施完毕后,镇政府组织自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送县搬迁办,县搬迁办组织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综合验收。

待综合验收合格,县上拨付补助资金,镇政府按照规定标准与搬迁户结算。

(四)加强档案管理。

按照以下要求分类整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档案资料,并送县搬迁办、发改委、扶贫办、城乡建委备案。

1.文书档案。

包括实施项目的上报文件、实施方案及批复文件、计划下达文件、公示资料及图片证明等材料。

2.户档案。

包括农户信息卡、搬迁申请表、新旧房屋照片、户主身份证和家庭户口复印件、户口迁移手续、补助资金兑付证明、旧房拆除证明、建房审批及购房手续等原始资料。

3.项目档案。

包括规划方案、工程设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及竣工验收备案的相关资料。

五、工作措施。

坚持“统分结合、整合职责、分线落实”原则。

镇搬迁办:负责镇搬迁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编制全镇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年度搬迁计划,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度,收集、汇总、上报向县搬迁办的各种报表、信息,负责与县搬迁办的工作衔接,承办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方面的会议、年度绩效考核等工作。

经发办:负责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扶贫搬迁的年度搬迁计划编制、计划下达、对象资格审查、组织实施、资金申报、文书和户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具体工作,协助镇搬迁办工作。

规建办:负责d级危房改造的年度搬迁计划编制、计划下达、对象资格审查、组织实施、资金申报、文书和户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具体工作;负责集中安置点建设管理,协助指导按相关程序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等行政许可手续;优先落实搬迁户宅基地复垦。

财政办:负责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和兑现,协助资金拨付工作。

镇纪委加强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监督,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镇搬迁办、相关站所室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

对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推进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滥用职位权、徇私、弄虚作假、截留挪用、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要严肃查处。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六

后续扶持工作是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措施,xx区根据自治区、贵港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xx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对后续扶持工作的指导。

(一)成立“一部一会一社”平台。为解决xx区易地扶贫搬迁后出现的综合治理难、劳动就业保障难、脱贫难、易返贫等问题,xx区在老乡家园——xx区移民安置小区成立了“党支部+管委会+合作社”的“一部一会一社”平台,将根竹村综合服务中心迁移到老乡家园,构建起小区党支部领导、管委会主导、监委会监督、物业企业管服、产业合作社发展的“五位一体”治理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成立了老乡家园党支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老乡家园党支部班子,现有中共党员9名。为了推进老乡家园党建工作,xx区实施“红色一家”工程,设置了红色议事站、老乡家园服务中心、红色书屋、天乐好家园、健身活动室、博弈趣味室等功能室,不断丰富搬迁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二)开展就业创业扶持。搭建就业平台,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是2月8日在老乡家园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免费发放春风行动宣传资料、农民外出务工培训读本等资料1000份(本),有35家入场招聘企业,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涉及食品、电子、服装、机械、家政等行业。活动期间前来应聘和进行政策咨询800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210人。

定点培训机构在老乡家园开设初级美发师和美容师技能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人数69人,其中贫困人员59人,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创业技能。二是创建老乡家园扶贫车间,解决闲散劳动力问题。3月份老乡家园成功引入广西港雄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开办手套加工厂,为搬迁贫困户免费提供30台生产机器,以承揽计件的方式,引导搬迁户从事来料加工制造业或家里备料加工,拓展到“家庭车间”,目前为35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三)实施“共享·微田园”工程,解决“菜篮子”问题。2020年底区政府在老乡家园就近征下了15亩的土地,统一规划成小块,每块地约30平方米,分给搬迁贫困户无偿耕种3年,确保每户拥有自己的“菜园地”。“共享·微田园”统一规划,自行种植,分户管理,利益自得;提倡帮扶干部、社会人士参与种植管护或捐菜种、捐肥料,共享劳动乐趣和体验农耕生活,利益归贫困户所有。为了加强管理,还制定了《xx区老乡家园“共享·微田园”管理制度》,明确“微田园”不得荒芜、不得转让、不得改变用途,一旦有上述现象,老乡家园产业合作社理事会有权收回重新调配,充分发挥了“微田园”的作用。

“共享·微田园”每块菜地的牌子上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详细了解这户搬迁贫困户的户主信息、家庭信息、生产条件、致贫原因和脱贫年度等等,既方便管理,也方便爱心人士有对性地选择共享投入、共享劳动的对象。建立以来,已有广西深禾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港市富贵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赠菜苗2.5万株、菜种15000克和有机肥5吨。

(四)创建扶贫产业基地,解决“钱袋子”问题。xx区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的杠杆作用,在安置点附近流转1441亩土地创建老乡家园扶贫产业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探索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以入股的形式逐步发展水果种植基地、扶贫农旅产业、农家乐等项目,投资形成的分红折股量化给搬迁贫困户,增加搬迁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同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加搬迁贫困户工资性收入。目前,已经完成产业基地的规划和种植了300亩的百香果,长期聘用15个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每人务工月收入约2100元。

(五)扎实做好旧房拆除工作。xx区制定有《xx区易地扶贫搬迁拆除旧房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贵港市移民搬迁专责小组下达给我区的拆除旧房任务是70间,已拆除旧房193间,完成任务的276%。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七

全区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153户、512人。涉及大幕乡、汀泗桥镇、官埠桥镇、马桥镇、**奶牛场等5个乡镇(场)。集中安置点6个,分别是大幕乡广东畈集中安置点、大幕乡西山下集中安置点、汀泗桥镇大坪村西关集中安置点、八角邱集中安置点、官埠桥镇窑咀村集中安置点、**奶牛场杨排洲集中安置点。

一、基本情况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153户、512人。截止目前,全区6个安置点均已开工建设,5个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各乡镇(场)具体情况如下:

**奶牛场17户54人,其中集中安置16户50人,分散安置1户4人。主体工程已完工,附属工程基本完工。

汀泗桥镇22户66人,集中安置20户61人,分两处安置;分散安置2户5人,主体工程已完工。

大幕乡72户273人。集中安置点49户198人,广东畈安置点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西山下安置点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分散安置23户75人。分散安置23户主体工程已完工。

官埠桥镇安置19户45人,集中安置11户20人,分散安置8户25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

马桥镇安置23户74人,集中安置点已取消,分散安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进一步加快西山下安置点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其他安置点的附属工程建设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和负责人,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政治任务,也是民生工程。各乡、镇、场要将工程监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每个环节都要实施监管,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三、要充分考虑易迁户帮扶措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安居与乐业。各乡、镇、场要在易迁户精准帮扶和配套产业上下功夫,要根据易迁户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叠加、树立发展信心,解决搬迁的后顾之忧。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八

根据省扶贫办鄂政扶发【20xx】58号文件要求,我办对过去十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情况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国家搬迁扶贫政策和省、州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推动贫困地区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措施,完善搬迁机制,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从20xx至20xx年,我县累计实施扶贫搬迁2888户10987人,扶贫搬迁的形式从起初单纯的插花分散安置到后来的插花安置为主,在条件适宜的地区采取集中安置、依托城镇安置,并在近几年将异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捆绑发改、民宗等部门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县每年均提前完成省州下达的扶贫搬迁指标,并通过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各部门资金,超额完成任务。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具体工作由扶贫办、发改局、民宗局负责,20xx年起生态移民也纳入扶贫搬迁的业务范畴。每年根据上级下达的扶贫搬迁计划任务指标制定当年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扶贫搬迁规划和当年的扶贫工作任务将指标分解下达到乡镇。扶贫办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四个部门联合组织检查和验收。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扶贫搬迁纳入对于乡镇的综合考核指标并签订责任状,从而确保了扶贫搬迁有序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并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凝聚合力搬迁。为切实把搬迁工作做好,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一是每年制定当年的《来凤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有关领导及与搬迁工作相关单位的责任目标,并把有关工作列入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助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领导重视,帅先垂范。在搬迁建设项目中,各驻村县领导不仅召开专门会议听汇报,安排布置工作,还经常深入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项目所在镇、村也积极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三是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高度重视扶贫搬迁工作,自觉把扶贫搬迁工作放在本单位工作的重要位置,优先安排,优先实施。如县财政局千方百计筹措扶贫配套资金,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设、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主动搞好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扶贫部门从项目规划到实施,协调精干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严格把关;审计部门及时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保证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

2、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搬迁。在搬迁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原则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立足少花钱、多办事、高效益。在组织实施中始终坚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政府引导、扶持与群众自觉自愿、自力更生相结合;二是搬迁扶贫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搬迁扶贫作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三是扶贫搬迁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在集中搬迁的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产业化的养殖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四是扶贫搬迁与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将搬迁农户原有的田地退耕还林,使农户既享受了政策待遇,又起到保护天然林的作用。

3、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搬迁。在项目管理上完善监督监测机制,严格实行工程检查监督制、工程质量技术人员负责制、现场监测制等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按质、按量、按标准、按计划予以落实。在资金管理上,全面实行县级报账制,严格落实资金管理有关制度。工作中,由财政、扶贫办、发改局等部门,对资金和工程实行全程监督,严禁渎职、违纪、违法等行为,有效地防止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正常实施。

4、公开透明,做到“三公开”。即一是公开搬迁扶持对象标准。对纳入县级扶贫搬迁扶持对象的标准是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区,水库淹没区以及整村推进村,资源匮乏区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区,靠自身难以脱贫的贫困农户。对纳入省级扶贫搬迁户同我县实施的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界定对象是危房的,即房屋屋面严重腐朽不能遮风档雨的,墙体严重倾斜的,无安全感的贫困农户。二是公开扶贫搬迁政策。将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按照县级搬迁每户给予5000元的补助政策。三是项目资金公开。根据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的实施意见,对整村推进扶贫搬迁户通过入户核对、鉴定拍照、村民代表审议后在全县实施的村进行了公告公式,将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公告公式到户。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扶贫搬迁工作公开透明。

(二)工作成效。

在十年的异地扶贫搬迁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规范扶贫搬迁工作申报程序,夯实扶贫搬迁基础工作,以政策为引导,对扶贫搬迁工作阳光操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扶贫搬迁工作的极积性。

为将这一利民安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强化责任督办。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们多方筹资和整合资金以及农户自筹,十年来我县扶贫搬迁共投入资金4460。5万元,其中搬迁对象自筹资金2650万元,占59。4%;财政扶贫资金878。5万元,占19。7%;部门资金932万元占20。9%。十年间,全县共完成扶贫搬迁2888户10987人,其中新建安置点集中安置353户,依托城镇安置376户,插花分散安置1245户,就地改建等其他方式安置914户。同时还积极投入资金及协调其他部门资金,用于改善集中搬迁户的配套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三)存在问题。

我县十年易地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搬迁的形式有待优化。因为资金不足及受到土地、农户自身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县很大部分的搬迁户采取的是就近搬迁,与上级要求的易地扶贫搬迁思想有一定出入。另外,由于补贴标准较低的问题,一部分真正生活困难而又无力搬迁的贫困户,生活条件很难得到改善。

二是对于搬迁户的后续发展效果较差。一方面部分搬迁户的教育、水电方面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调整困难,而二三产业没有固定规模吸纳搬迁户稳定长期就业,导致部分搬迁户搬迁后无稳定收入来源。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

(一)优化搬迁形式,确保搬迁效果。提高新建集中安置搬迁户的比重,减少就近搬迁的比重,协调各部门对于集中安置的配套交通水利设施等予以改善,确保搬迁户的生活环境得到优化改善。对生活困难而又无力搬迁的贫困户,尽量协调相关部门资金,提高扶持标准,统筹进行搬迁。

(二)妥善安置搬迁户,确保农户安居乐业。对搬迁的农户,由教育、林业等相关部门做好支持,当地的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及时地解决好搬迁户子女入学、户籍、通讯、用电等方面问题。引导和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或从事第三产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使搬迁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现有扶贫政策,结合搬迁户实际情况,对搬迁的农户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于优先扶持。

四、意见和建议。

提高扶贫搬迁标准,保证实施效果。我县多年来主要是以5000元/户的标准进行补贴,这与现在的建房所需资金相比,补助标准过低,导致一部分居住环境很差的贫困户,无力实施扶贫搬迁,无法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另外,由我办实施的生态移民的补助标准为3000元/人,而现有的扶贫搬迁补助标准较低,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九

我叫,是。

组农民,全家现有。

口人,承包耕地。

亩,由于我村地处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条件低下,在最近乡上、村上和组上的干部到户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我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政策和很高的补助,实现了我们几辈人都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本人申请享受扶贫搬迁政策。

特此申请,请批准。

申请人:

易地扶贫搬迁学习目标: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学习内容:读与写搬迁自然水土地方村庄整体同步安置旧房新家协......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一】201x年,在省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全省以工代赈工......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一】201x年,在省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全省以工代赈工......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2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例一】201x年,在省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全省以工代赈工......

xx镇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重要决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搬得......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

按石发代赈[2015]19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认真组织了易地扶贫搬迁摸底工作。镇会同村干部走村串户,召开各种类型会议,宣传移民搬迁政策,了解移民户思想动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户为主、适当支持”的宣传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全镇共完成移民调查摸底对象154户611人,其中因交通不便移民129户513人,就近避灾移民21户81人,因景区规划移民4户17人。现就次摸底调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方山、新桥、排下三增和梅溪等村民组那些居住在村庄后面和离村庄较远的农户需要易地搬迁建房,共计65户。

高宝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21公里,现有人口1113人,山场面积58835亩,茶园面积800亩。高宝村有13个村民组,东山组地处贡溪河两岸,常受洪水优异侵袭,有6户需要搬迁。另外团结组2户因离中心村庄较远,交通不便,需要搬迁。高宝村共计移民搬迁8户。

缘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5公里,是慈云洞景区所在地,现有人口1479人,土地面积65000亩,茶园面积1200亩,山场面积47332亩。缘溪村有11个村民组,其中土塘、新塘两组地处500米的高山上,不通公路,共有23户需要搬迁,坑口组有2户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要搬迁,坑口组、岩下组共有6户地处低洼,遭受洪水侵袭,需要搬迁,渔塘组地处慈云景区中心,因规划需要,有4需要搬迁。共计35户需要搬迁。

贡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现有人口1023人,土地面积31200亩,茶园面积600亩。山场面积28784亩。贡溪村共有11个村民组,2015年,地处500米高东山上的高东组实施了移民搬迁只有,只有1户,因当时家庭条件原因,未能进行搬迁,现在需要搬迁,另外立新组有1户位于庆丰三级站水库旁,需要搬迁,上村组有2户因交通不便,需要搬迁。该村岩岭组地处海拔500米高山上,通组公路路况差,饮水困难,有15户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9户需要搬迁。

杜村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现有人口703人,土地面积31000亩,山场面积25111亩,茶园面积600亩。杜村村共有6个村民组。平顶组位于高山上,路况差,饮水困难,有7户需要搬迁,杜村组、塘湾组有7户因交通和洪水原因,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4户需要搬迁。

二、安臵宅基地的来源及亩数

按户均宅基地面积160平方米,共计宅基地37亩,对于 2

移民搬迁建房点,政府先行做出规划,按照节约耕地,方便生产,能够避灾的要求,划出移民建房点,由移民户与土地承包人进行协商,镇村做协调工作,采取土地臵换或有偿转让方式,让搬迁户取得宅基地。

三、生产用地来源及产亩数

因此次移民搬迁的农户大多数在本组内就近移民安臵,可以使用原有的生产资料,不需另外安排生产用地;对于跨组安臵的,需要菜地,按户均菜地0.3亩菜地计算,需要菜地47亩,对于安排菜地的,如果村有集体山场,可以直接划拨,如果没有,移民户只有与当地农户协商,采取有偿转让方式,镇村可以协调。

四、移民后主要生存模式及集中安臵地主要基础设施和资金量、来源

《村易地搬迁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对于本级内就近移民安臵的,可以使用原有生产资料;对于跨组安臵的,将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增强农民就业转型能力。一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实现转移就业。二是有组织的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为移民户取得土地。三是通过政府协调,让座落在本镇的企业优先招用移民户,实现他们就近就业。

全镇移民户为154户,每户除宅基地不计入移民成本外,包括土建工程,三通过工程,每户大约需要资金12万元,共计资金1848万元。这些资金通过个人筹资、政府补助、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完成资金筹措。

五、原有住房的处臵

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住房,将进行还地后,进行生态退耕。对于位于景区内的住房,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屋,进行保护,没有保护价值的,组织景区收购。

的生存,只有砍柴垦荒,甚至乱砍滥伐,以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林木逐年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实施搬迁,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非常有利。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些人居住状况,也有利于“绿色石台,皖南茶乡”战略的实施。二是改善生存条件,提高居住环境。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他们信息闭塞,阻挡了观念的更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步伐。遇到洪灾,就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淤积的危险,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交通不便,生产生活面临极大困难。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有利于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观念的解放,完成了精神脱贫、文化脱贫。三是提高了扶贫效果。实施移民搬迁的村大多是居住在高山区或离中心村较远的零散户,如实施就地扶持需要国家拿出大量投资为其解决通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成本高,且有些地方即使花钱也难改变现状。如果采取移民扶贫,进行异地扶持,则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且能在短期内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仁里镇易地扶贫搬迁摸底情况统计表

仁里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六日

自6月7日现场推进会后,朱田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扶贫攻坚试点区费县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发扬“四铁”精神、“六干”作风,全力做好崔家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当前工作进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方面。积极与县交通局进行对接,加快道路建设进度。截止到目前,36公里土路基工程已完工,一期8.9公里道路正在摊铺,梁由路(梁邱镇—由吾桥)正在进行清障施工,天勤路已进驻施工。镇驻地山河路及跨河桥梁建设等待开标。

2.水利方面。积极与县水利局进行对接,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进度。目前,由临沂水务总公司承建的小(一)型水库正在紧张施工,塘坝及崔家沟河道、四亩地河道已完成清淤清障,等待开标。

3.其它方面。在县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水库施工所需的变压器已投入使用;四亩地区域路杆迁移已完成,同时积极争取光缆项目,实现互联网连接全覆盖。其它相关配套正在紧张进行中。

(二)清障工作。进一步加快道路清障整治进度,目前,下湾、四亩地至崔家沟村的道路清障工作已完成;梁由路已完成征地245亩,进行果树赔偿7000多棵,砍伐杨树10000多棵,拆除房屋6000多平方米,完成整个清障任务的80%以上。

(三)产业开发工作。在县农业局、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的指导下,项目区内产业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项目区内共栽植30余万棵苗木,并完成补植。同时,为保证补植苗木的成活率,我们及时进行覆膜、喷药、施肥等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和病害的发生。

(四)招商引资工作。项目区内招商引资项目陆续落地,龙盛集团1号、2号、3号猪舍已完成地基建设,4号、5号正在放线挖槽;天翔置业、德寿农业已完成红色之爱苹果、富硒梨种植,黑山探宝旅游区正在规划。

(五)旅游开发工作。目前,下湾入口和沂蒙百花梯田的初步规划正在设计中;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已听取项目规划设计,正在进行“平改坡、立改貌”施工。

二、存在的困难

1、在产业开发过程中,我镇需要进行项目辐射区道路建设。截止目前,我们已完成下湾、四亩地至崔家沟村的道路清障工作,正在进行崔家沟村至由吾桥道路扩宽工程清障工作,由于工程量多,资金缺口大,两条道路资金缺口达1000余万元。

2、山东龙盛集团投资的天勤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手续受影响,跟不上企业施工进度,造成项目推进较慢。

《村易地搬迁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银行贷款与上级政策要求衔接不畅,造成部分项目资金困难,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县指挥部的领导下,继续做好“一点两区”费县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产业开发、道路清障、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等工作,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2、继续做好崔家沟村至由吾桥道路清障施工,争取在6月底全部完成。

3、做好镇驻地山河路和滨河桥梁建设的服务工作,完成土地流转和地上附属物清理,争取项目招标完成后尽快施工。

4、加快朱田镇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进度,近期将全面开工。

5、强化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在金融扶贫、光伏扶贫、产业扶贫、文化科技扶贫、党建扶贫、奶山羊养殖扶贫、就业扶贫和企业扶贫等方面制订出更加细致、更易操作的扶贫方案,做好全镇的精准扶贫工作。

按石发代赈[20xx]19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认真组织了易地扶贫搬迁摸底工作。镇会同村干部走村串户,召开各种类型会议,宣传移民搬迁政策,了解移民户思想动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户为主、适当支持”的宣传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全镇共完成移民调查摸底对象154户611人,其中因交通不便移民129户513人,就近避灾移民21户81人,因景区规划移民4户17人。现就次摸底调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方山、新桥、排下三增和梅溪等村民组那些居住在村庄后面和离村庄较远的农户需要易地搬迁建房,共计65户。

高宝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21公里,现有人口1113人,山场面积58835亩,茶园面积800亩。高宝村有13个村民组,东山组地处贡溪河两岸,常受洪水优异侵袭,有6户需要搬迁。另外团结组2户因离中心村庄较远,交通不便,需要搬迁。高宝村共计移民搬迁8户。

缘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5公里,是慈云洞景区所在地,现有人口1479人,土地面积65000亩,茶园面积1200亩,山场面积47332亩。缘溪村有11个村民组,其中土塘、新塘两组地处500米的高山上,不通公路,共有23户需要搬迁,坑口组有2户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要搬迁,坑口组、岩下组共有6户地处低洼,遭受洪水侵袭,需要搬迁,渔塘组地处慈云景区中心,因规划需要,有4需要搬迁。共计35户需要搬迁。

贡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现有人口1023人,土地面积31200亩,茶园面积600亩。山场面积28784亩。贡溪村共有11个村民组,20xx年,地处500米高东山上的高东组实施了移民搬迁只有,只有1户,因当时家庭条件原因,未能进行搬迁,现在需要搬迁,另外立新组有1户位于庆丰三级站水库旁,需要搬迁,上村组有2户因交通不便,需要搬迁。该村岩岭组地处海拔500米高山上,通组公路路况差,饮水困难,有15户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9户需要搬迁。

杜村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现有人口703人,土地面积31000亩,山场面积25111亩,茶园面积600亩。杜村村共有6个村民组。平顶组位于高山上,路况差,饮水困难,有7户需要搬迁,杜村组、塘湾组有7户因交通和洪水原因,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4户需要搬迁。

二、安舲宅基地的来源及亩数

按户均宅基地面积160平方米,共计宅基地37亩,对于移民搬迁建房点,政府先行做出规划,按照节约耕地,方便生产,能够避灾的要求,划出移民建房点,由移民户与土地承包人进行协商,镇村做协调工作,采取土地舲换或有偿转让方式,让搬迁户取得宅基地。

三、生产用地来源及产亩数

因此次移民搬迁的农户大多数在本组内就近移民安舲,可以使用原有的生产资料,不需另外安排生产用地;对于跨组安舲的,需要菜地,按户均菜地0.3亩菜地计算,需要菜地47亩,对于安排菜地的,如果村有集体山场,可以直接划拨,如果没有,移民户只有与当地农户协商,采取有偿转让方式,镇村可以协调。

四、移民后主要生存模式及集中安舲地主要基础设施和资金量、来源

对于本级内就近移民安舲的,可以使用原有生产资料;对于跨组安舲的,将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增强农民就业转型能力。一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实现转移就业。二是有组织的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为移民户取得土地。三是通过政府协调,让座落在本镇的企业优先招用移民户,实现他们就近就业。

全镇移民户为154户,每户除宅基地不计入移民成本外,包括土建工程,三通过工程,每户大约需要资金12万元,共计资金1848万元。这些资金通过个人筹资、政府补助、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完成资金筹措。

五、原有住房的处舲

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住房,将进行还地后,进行生态退耕。对于位于景区内的住房,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屋,进行保护,没有保护价值的,组织景区收购。

的生存,只有砍柴垦荒,甚至乱砍滥伐,以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林木逐年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实施搬迁,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非常有利。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些人居住状况,也有利于“绿色石台,皖南茶乡”战略的实施。二是改善生存条件,提高居住环境。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他们信息闭塞,阻挡了观念的更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步伐。遇到洪灾,就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淤积的危险,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交通不便,生产生活面临极大困难。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有利于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观念的解放,完成了精神脱贫、文化脱贫。三是提高了扶贫效果。实施移民搬迁的村大多是居住在高山区或离中心村较远的零散户,如实施就地扶持需要国家拿出大量投资为其解决通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成本高,且有些地方即使花钱也难改变现状。如果采取移民扶贫,进行异地扶持,则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且能在短期内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仁里镇易地扶贫搬迁摸底情况统计表

仁里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x月x日

1分页

2分页

3分页

4分页

5分页

洮坪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xx至20xx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xx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xx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x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xx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xx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坚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阴湿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深结构的帮扶,努力实现由帮资金、帮项目为主向帮科技、帮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张老埠乡结合自身实际,在桥头村朱圩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桥头、金堰和雨坛三村贫困户86户、300人,其中桥头村和金堰为重点贫困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行政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张老埠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二、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是基础,为此结合桥头村、金堰村交通较为闭塞、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危房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细致的走访、座谈和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规划将两村所有贫困户整体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

三、科学选址规划。按照交通便利、不占耕地、节约费用的原则,选择靠近南平路的桥头村朱圩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一期占地41亩,其中水塘24.8亩、宅基地和菜园地16.2亩,需拆除砖混房屋47.25平方米,砖瓦房屋63平方米,土木房屋77平方米,土墙草顶298平方米,征地和拆迁费用约195万元。

截止目前,已签订征地、拆迁合同,待资金到位后立即开展平整土地;可研报告、规划、土地预审、环评备案正在抓紧办理;项目规划平面图、房屋建设施工图、基础设施施工图、景观设计等已委托河南建筑设计院信阳分院进行设计。

张老埠乡人民政府

2016年8月1日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实际建成安置点10个,建成住房2061套万平方米,完成搬迁1999户815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40户7913人),超额完成搬迁任务。其中:2016年建设安置点6个,搬迁安置2662人,建成住房627套万平方米;2017年建设安置点4个,搬迁安置5489人,建成住房1434套万平方米。在资金使用管理上,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预算内投资万元,省级统筹项目资金万元,群众自筹资金万元,县级自筹资金万元。在使用上,实行专帐专户,严格收支两条线运行,全县无一例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管理的违法违纪案例发生。搬迁群众入住以来,通过政策帮扶、干部帮扶等措施,已实现了7913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二、采取主要做法。

(一)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安置点教育事业发展。成立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工作领导小组,保障搬迁户子女人人享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新建城关一小,改扩建花山幼儿园,实现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搬迁户子女“来一个、接收一个、安排一个”。目前,义务教育阶段1626名搬迁户子女已全部实现入学。二促进安置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各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中心建设覆盖率达100%,配备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室等配套设施。组建群众性文化队伍,配备文化工作人员,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确保了安置点活动有场地,建设有队伍,引导有载体。二是推进社区党的建设。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党工委1个,组建党支部6个,各安置点乡镇建有服务中心6个。三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采取新建和就近覆盖的方式,设置7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乡村医生,负责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医疗卫生室(站)对所有安置点的全覆盖。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综合治理体系。成立社区居委会5个,安排专职社区管理干部,推选楼长,精细“社区-安置点-楼栋长-搬迁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安置点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警务室、警务点,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落户安置地,推进安置点“天网工程”建设,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是深入推进后续发展措施。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人口143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20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口7570人,已办理城镇户籍1940户。实现了安置区质量安全规范率达100%,基础设施配套率达100%、教育卫生服务率达100%、社区管理服务率达100%,产业培育率达100%,劳动力就业率达%,基层党建覆盖率达100%。

(二)确保搬迁劳动充分就业。把保障搬迁劳动力就业工作放在首位,确保“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一是抓好搬迁劳动力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创建公共就业服务岗位、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通过各种措施,全县搬迁贫困劳动力1864户3750人中,已实现就业1864户3593人,劳动力就业率达%,户均实现近2人就业。二是抓安置点产业发展。组建季节采茶队、家政服务、保洁、物业管理公司,引进唯艺服装厂、青松服饰等加工企业,充分发挥10家就业扶贫车间优势,吸纳易地扶贫搬迁人员115人,新增挂牌5家就业扶贫车间、2家就业扶贫基地,共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143人就业。三是抓政策落实。落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场地租用补贴、稳定就业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严格按照***和省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要求,对政策范围内企业社会保险单位自缴费部分予以减免。

(三)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扫尾工作。全面完成拆旧复垦工作,应实施拆旧复垦及兑现资金1982户,已实施拆旧复垦及兑现资金1982户,拆旧复垦及资金兑现工作全面完成,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抓好督查巡视、大走访、大排查整改。开展住房质量安全排查,完善各类项目资料。规范档案管理,确保整治有序。完成大事记、国家“十三五”评估核查验收、十四五项目编制等工作。

一、总体思路:按照***、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到2025年底,全县5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共10个安置点实现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优质便利、群众就业持续稳定、精神文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秩序安定有序、群众自我管理显著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目标,把安置区建设成为和谐文明、包容团结、安定有序、共建共享的文明小区,全面提升8151名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项目资金测算。

2020年-2025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帮扶项目47个,概算总投资18875万元,其中补齐配套短板设施项目12525万元,配套后续产业和就业项目6100万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5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和政府专项资金、各级整合渠道资金及其他资金。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安置区与城镇一体化规划建设,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根据城镇一体化建设规划,完善各安置点学校、卫生室、智慧小区、文体活动场所配套基础设施的衔接,统筹协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安置区城镇融入,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

(二)制定安置区后续产业规划,建立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结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安置点特色产业优势,优化产业项目布局,规划实施一批食用菌、蔬菜种植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等配套产业项目,建立搬迁户稳固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以项目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有效防止搬迁群众返贫,巩固脱贫成效。

(三)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利用安置点现有商业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就业培训中心、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扶贫车间企业稳定发展,实施灵活有效的工作时间,优先解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充分调动县经开区、白泥产业园区和都市第三地生态园、乌杨田园企业积极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优先安置搬迁劳动力就业。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吸纳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

(四)加强安置点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按照“五个体系”建设要求,逐步完善各安置点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优质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强化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提升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感。强化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工作,着力发展扶贫产业和后续项目,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发展能力。

2021年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千方百计盘活迁出地资源,全面兑现奖励资金,开展复垦土地确权颁证,保障移民权益:继续配强教育资源,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有学上。加强搬迁移民就业培训,加大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建设,创造公益性岗位,促进搬迁移民就业增收;继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村)居民自治机制,社区治安防控机制,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机制,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迁入地。

二是扎实开展质量安全排查。严格按照“不漏一栋、不漏一户”的要求,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质量安全排查,并建立整改台账和整改措施等。继续完善安置点项目建设手续,各安置点要从项目立项、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和手续和资料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查漏补缺。

三是精准规范管理档案资料。扎实开展档案资料清理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搬迁农户的一户一档和工程建设档案资料进行全面自查,及时补充完善,并建档立卷和规范整理。要及时更新搬迁农户动态信息,对搬迁农户的就业培训、就业地点、就业收入,以及人员增减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做到准确及时、细致精准。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二

关于“叶城易地搬迁心得体会”的主题,我首先要感谢国家政府及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有机会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有感悟和体会。

第一段,是对易地搬迁前后的比较和思考。作为叶城这样一个高寒少民聚居区,原先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都比较匮乏。但是,在易地搬迁后,我们所居住的新社区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些条件让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此时我就想到了,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发展,必须有个整体性的规划,并且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人文关怀。

第二段,是对易地搬迁后的获益和收获。搬迁后,我们不仅享受到了更好更舒适的住宿条件,而且还有更丰富的社区活动和更便利的交通条件,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知识。现在的我已经接受了高中教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这对我的将来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认为在易地搬迁改善生活和提高教育水平方面,政府和社会团体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项计划。

第三段,是对易地搬迁期间的不适和困难的描述。尽管易地搬迁是一项短期痛苦但长期益处的计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不适。比如说,搬迁时的暂住环境条件不佳,交通不便,新居环境的适应等。但是,经过我们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磨合,这些难关都被逐渐克服了。所以,我觉得,在实施这样的改革计划时,应该准确把握改革的重点、突出利益的多元性,并且通过更好的沟通和宣传,让居民充分理解政府的作为与行动,增强对计划的信心和理解度。

第四段,是对搬迁后社区共建和发展的思考。在这里,我发现,在我们的社区里,许多居民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美观度,而且也有利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所以,我认为在易地搬迁后,促进社区共建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支持,鼓励居民参与,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和各种活动推动社区繁荣发展,使得居民们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第五段,是对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与使命的呼吁。经过易地搬迁后,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这让我们无比幸福和感激。在未来,我们必须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在提高自身发展素质的同时,注重服务和回馈社会,承担起为国家和地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责任和使命,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总之,易地搬迁带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更加坚定了我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奋斗的信念和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以自身的行动和努力为先,带领更多的人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我们肯定可以把生活和社会建设的更多梦想变为现实。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地方开始进行易地搬迁工作,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走访易地搬迁的活动,既见证了这项工程的成果,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走访易地搬迁的心得体会。

首先,易地搬迁是一个全方位的解决办法。在我们所走访的搬迁社区里,我惊喜地发现,不仅有新的住房、街道和公共设施,还有完善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扶持措施。这些综合服务的提供,使居民们从根本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易地搬迁也顺利地解决了原本居住在危险区域的人们的安全问题,确保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其次,易地搬迁侧重于生态环境保护。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满足城市化的需求,许多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而易地搬迁可以将人口从高度破坏的区域转移到更适宜生活的地方,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当我走进已经被搬迁的村庄,我看到了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再次,易地搬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我们走访的搬迁村庄里,我看到了许多居民家里开设的小店铺和工厂。这些小企业的兴起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税收和消费需求。由于新的村庄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更多的外来游客开始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此外,易地搬迁还注重社会稳定和文化保护。在我们的走访中,我看到许多当地居民坚守着传统文化,并且将其传承给下一代。他们建造了古老的庙宇、书院和纪念碑,以纪念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而易地搬迁并没有破坏这些文化遗产,相反,它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条件,并吸引了更多人前来学习和欣赏这些文化。

最后,我深刻地认识到易地搬迁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实施易地搬迁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建立起有效的制度机制来管理和调控。此外,还需要与当地居民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确保搬迁过程的公平公正。

通过走访易地搬迁社区,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这一工程的具体情况,也对城市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易地搬迁的综合解决方案、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以及需求合理的沟通和参与,是实施这一工程的关键所在。只有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易地搬迁工作越来越完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四

易地搬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调整与民生改善措施,在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十分常见。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易地搬迁项目,并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种种感受与体验。本文将从易地搬迁的目的与重要意义、易地搬迁的前期准备、易地搬迁的实施过程、易地搬迁的挑战与收获等方面展开叙述并进行思考。

易地搬迁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一些地方,人们居住的环境可能已经不宜居住,或者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此时,为了保证居民权益,易地搬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搬迁,人们可远离污染源,居住在更安全、更舒适的环境中;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能促进当地的发展,带动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易地搬迁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优先考虑人民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工程。

易地搬迁在实施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保居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通过宣传与培训,让居民了解搬迁的目的与好处,达成共识,增强主动合作意识。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搬迁方案,包括居民的安置与就业等问题。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此外,还要加强对搬迁对象的社会关系与心理状况的了解,做好考虑、沟通与安抚工作,尽量减少对居民的不利影响。

易地搬迁的实施过程需要注重细节与人文关怀。一方面,要保证居民的各项权益得到维护,如合理的补偿与安置、平稳的搬迁流程等。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居民的情感需求。因为搬迁涉及到居民对土地、房屋、亲情等的情感依恋,所以要合理安排搬迁的时间与流程,避免过于突然与仓促,增强居民的适应能力与满意度。同时,要加大社会心理疏导力度,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帮助居民尽快适应新环境与新生活,并激发居民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易地搬迁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其中,显著的挑战之一是资金问题。易地搬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又涉及到各种费用与补偿。因此,要在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合理利用资金资源,确保财务的可持续性。另一个挑战是居民的适应与融入问题。搬迁后,居民面临着从旧生活到新生活的转变,要适应新的环境、邻里关系与公共服务等。政府与社会能通过提供培训、就业机会、社区活动等形式帮助居民融入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总的说来,易地搬迁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居民的生活与环境,推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通过详细的准备工作与人文关怀,居民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与尊重。虽然搬迁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合理的规划与支持服务,搬迁对象能够顺利适应新生活。对于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易地搬迁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易地搬迁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更是一项体现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民生改善措施。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五

易地搬迁是指为了改善人们生活条件而将原有居住地的居民全部迁移至新的居住地的行为。易地搬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旨在为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笔者通过参与一次易地搬迁活动,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举措的意义和重要性。以下将从搬迁背景、前期准备工作、搬迁过程、入住后的生活改变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五个方面,分享我对易地搬迁的心得体会。

搬迁背景:易地搬迁通常发生在一些资源匮乏、环境恶劣、或者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在我所参与的易地搬迁项目中,这个地区是一个山区贫困县,由于地质原因,长期面临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扰。为了保护这些人民的生命安全,并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决定进行易地搬迁,将原有居民迁往更安全舒适的新家。

前期准备工作:一次成功的易地搬迁,离不开周密的前期筹备和准备工作。政府在开始搬迁之前,首先对需要搬迁人员进行全面的登记和调查,确保每一位搬迁户信息的准确性。接着,政府会组织力量进行选址工作,力求给搬迁户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此外,政府还会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搬迁过程:在搬迁的前一天,政府会派遣专业的搬迁团队帮助搬运家具和物品,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搬迁过程中,我看到了政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他们不仅帮助我们搬运家具,还在新居安装了燃气、电力以及上网等设施,确保我们能够顺利入住。整个搬迁过程虽然辛苦,但政府的细致周到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入住后的生活改变:入住新居后,我们发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常年深陷贫困的我们,如今居住在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新家中。新居附近还有公园、超市等配套设施,解决了我们买菜、购物的问题。最令人惊喜的是,政府还提供了培训机会,使我们有机会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对未来的期望:参与这次易地搬迁,我深感政府为我们做了很多,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我相信,在新的居住地,我们将能够过上更加安稳、富裕的生活。我希望借助政府提供的培训机会,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此同时,我也愿意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为大家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居住环境。

通过这次易地搬迁,我深刻地认识到易地搬迁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政府的关心与关爱,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和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未来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希望政府能够继续为需要搬迁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易地搬迁带来的福利。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易地搬迁工作,为搬迁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促进易地搬迁事业的健康发展。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六

3.14‰。

2015年,全村小组生产总值380万元。粮食种植面积1718亩(其中水田84亩,旱地1634亩),总产量33.57万公斤,人均口粮410公斤;橡胶5274亩(其中开割2344亩),年干胶产量286吨,;砂仁328亩,当年产量12吨,产值24万元;生猪存栏667头,家禽存笼2161只,人均纯收入2180元。

二、迁出区选择的依据及原则

选择依据: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承受能力超负荷、居住条件极差,农户居住十分拥挤,易发地质灾害,生产生活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来源少,基本丧失继续生存发展空间。

选择原则:自愿搬迁,分人不分地,分寨不分界,有劳动能力,遵纪守法,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愿意到易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三、贫困状况及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贫困状况:人地矛盾严重,耕地十分稀少,人均田地0.07亩;宅基地十分拥挤,户均0.20亩;粮食总产量33.57万公斤,人均占有粮410公斤;产业单调,群众经济来源少,人均纯收入只有2180元;村寨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承受日益发展的人口需求,特别是人畜饮水、电力照明等存在许多困难;人口众多,社会治安情况较差,特别是大龄单身青年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群众养殖不科学,效益不高。

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少,宅基地拥挤,群众人均占有耕地和宅基地十分少;二是村寨小组依山靠林定居,长期毁林开荒,森林破坏严重,水资源桔竭,使群众和牲畜饮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三是信息闭塞,群众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缺乏资金和技术,现人均纯收入还仅2180元,属全市极端贫困村寨之一。四是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四、搬迁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发生地质灾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安全保障。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水平低下。由于生产、生活都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热带经济作物难于开发,只能种一些谷物维持生存,经济来源稀少。

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现状。由于人口众多,现有的人畜饮水、道理交通、电力照明等社会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人口需求,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基础设施条件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生态日趋恶劣。乱砍乱伐现象经常发生,退耕还林还草无法正常进行,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五、搬迁规模

搬迁方式属部分搬迁。为改变拉沙村小组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结合实际,采取部分农户搬迁,以一组两寨、分家不分地、分寨不分界的原则,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村,迁出80户共400人。

六、效益评价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能有效改善迁入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恢复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解决人居安全隐患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生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按石发代赈[2015]19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认真组织了易地扶贫搬迁摸底工作。镇会同村干部走村串户,召开各种类型会议,宣传移民搬迁政策,了解移民户思想动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户为主、适当支持”的宣传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全镇共完成移民调查摸底对象154户611人,其中因交通不便移民129户513人,就近避灾移民21户81人,因景区规划移民4户17人。现就次摸底调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方山、新桥、排下三增和梅溪等村民组那些居住在村庄后面和离村庄较远的农户需要易地搬迁建房,共计65户。

高宝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21公里,现有人口1113人,山场面积58835亩,茶园面积800亩。高宝村有13个村民组,东山组地处贡溪河两岸,常受洪水优异侵袭,有6户需要搬迁。另外团结组2户因离中心村庄较远,交通不便,需要搬迁。高宝村共计移民搬迁8户。

缘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5公里,是慈云洞景区所在地,现有人口1479人,土地面积65000亩,茶园面积1200亩,山场面积47332亩。缘溪村有11个村民组,其中土塘、新塘两组地处500米的高山上,不通公路,共有23户需要搬迁,坑口组有2户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要搬迁,坑口组、岩下组共有6户地处低洼,遭受洪水侵袭,需要搬迁,渔塘组地处慈云景区中心,因规划需要,有4需要搬迁。共计35户需要搬迁。

贡溪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现有人口1023人,土地面积31200亩,茶园面积600亩。山场面积28784亩。贡溪村共有11个村民组,2015年,地处500米高东山上的高东组实施了移民搬迁只有,只有1户,因当时家庭条件原因,未能进行搬迁,现在需要搬迁,另外立新组有1户位于庆丰三级站水库旁,需要搬迁,上村组有2户因交通不便,需要搬迁。该村岩岭组地处海拔500米高山上,通组公路路况差,饮水困难,有15户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9户需要搬迁。

杜村村座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现有人口703人,土地面积31000亩,山场面积25111亩,茶园面积600亩。杜村村共有6个村民组。平顶组位于高山上,路况差,饮水困难,有7户需要搬迁,杜村组、塘湾组有7户因交通和洪水原因,需要搬迁。该村共有14户需要搬迁。

二、安臵宅基地的来源及亩数

按户均宅基地面积160平方米,共计宅基地37亩,对于 2

移民搬迁建房点,政府先行做出规划,按照节约耕地,方便生产,能够避灾的要求,划出移民建房点,由移民户与土地承包人进行协商,镇村做协调工作,采取土地臵换或有偿转让方式,让搬迁户取得宅基地。

三、生产用地来源及产亩数

因此次移民搬迁的农户大多数在本组内就近移民安臵,可以使用原有的生产资料,不需另外安排生产用地;对于跨组安臵的,需要菜地,按户均菜地0.3亩菜地计算,需要菜地47亩,对于安排菜地的,如果村有集体山场,可以直接划拨,如果没有,移民户只有与当地农户协商,采取有偿转让方式,镇村可以协调。

四、移民后主要生存模式及集中安臵地主要基础设施和资金量、来源

对于本级内就近移民安臵的,可以使用原有生产资料;对于跨组安臵的,将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增强农民就业转型能力。一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实现转移就业。二是有组织的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为移民户取得土地。三是通过政府协调,让座落在本镇的企业优先招用移民户,实现他们就近就业。

全镇移民户为154户,每户除宅基地不计入移民成本外,包括土建工程,三通过工程,每户大约需要资金12万元,共计资金1848万元。这些资金通过个人筹资、政府补助、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完成资金筹措。

五、原有住房的处臵

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住房,将进行还地后,进行生态退耕。对于位于景区内的住房,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屋,进行保护,没有保护价值的,组织景区收购。

的生存,只有砍柴垦荒,甚至乱砍滥伐,以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林木逐年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实施搬迁,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非常有利。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些人居住状况,也有利于“绿色石台,皖南茶乡”战略的实施。二是改善生存条件,提高居住环境。对于地处高山、低洼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他们信息闭塞,阻挡了观念的更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步伐。遇到洪灾,就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淤积的危险,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交通不便,生产生活面临极大困难。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有利于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观念的解放,完成了精神脱贫、文化脱贫。三是提高了扶贫效果。实施移民搬迁的村大多是居住在高山区或离中心村较远的零散户,如实施就地扶持需要国家拿出大量投资为其解决通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成本高,且有些地方即使花钱也难改变现状。如果采取移民扶贫,进行异地扶持,则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且能在短期内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仁里镇易地扶贫搬迁摸底情况统计表

仁里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六日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七

白霓镇全镇共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6.4万人,其中集镇人口3.2万人。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全镇各村(社区)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上门入户进行核查,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全镇共拟确定精准扶贫对象1233户,其中精准扶贫易地搬迁272户,目前在建92户,完成42户。

为了更好对接易地搬迁政策,灵活打造安居工程,结合村情实际,我镇探索出以下几种易地搬迁模式。

一是以石山村为代表的“农民下山”易地搬迁模式。石山移民新村项目是白霓镇积极对接雨山片区群众搬迁愿望,探索精准扶贫“农民下山”模式打造的安居工程。该项目位于石山村十三组(大市小学对面),规划总面积40亩,安置移民100户,分三年实施完成。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全面进入装修阶段,总投资600万元,户均建筑面积280㎡,平均售价18万元,可安置移民33户,已入住7户,其中石山村同步搬迁1户,另有易地搬迁贫困户2户计划入住。项目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移民自愿预订,政府招商代建,惠农项目配套”的`模式,不仅让雨山人民告别了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配套服务,而且结合村卫生室、茶园、大市小学等资源,实现了住户就近就医就业就学,在解决周边茶园用工难问题的同时,增加了住户收入,从根本上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二是以油市村为代表“拆旧建新”易地搬迁模式。油市村移民项目于10月立项,12月动工建设,总投资48万元占地面积30亩,规划集中安置移民11户,其中包括精准扶贫贫困户3户。截至到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将于6月投入使用。该项目。安置点按照“节约土地,拆旧建新”的理念,将村废弃的烂泥塘、闲置的老屋进行集中改造,按照“统一规划、招商代建”的模式建设。同时将村庄环境整治与安置点建设统筹起来,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卫生、供排设施综合治理;流转土地20亩,为贫困户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实现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既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状,又培植了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农户赖以生存的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村情实际的内涵发展路子。

三是以谭家村为代表的“盘活土地”易地搬迁模式。谭家村移民安置点位于谭家村七组落家井,项目总占地面积30亩。工程完工后预计可集中安置移民户70户,其中包括精准扶贫贫困户25户,同步搬迁户45户。安置点采取“科学选址、统一规划、群众自筹、招商代建、项目配套、保本销售”的模式,由村委会按照“五个统一”标准(统一三通一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代建、统一立面装饰、统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整个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60套,已投入资金348万元,新居配套建设农家超市、餐馆、群众娱乐广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每套按成本价18万元出售给本村农户。目前,已建成农民住宅新居4栋20套,在建2栋10套。同时,秉持村集体与贫困户“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由村集体带头,贫困户配合,将土地流转集中,合力发展高端蔬菜大棚种植产业,真正实现了政府不背债、村级有发展、群众得实惠、农村更文明的目标。

四是以浪口村为代表的“村企合作”易地搬迁模式。浪口陈家咀移民新村是采取“政府奖补、企业赞助、群众自筹”多元化投入建设的一个新型韩式农村社区,是白霓镇探索“村企合作”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模式的一项积极尝试。项目位于白霓镇浪口村八组陈家咀,总占地15亩,建筑面积3000㎡,总投资250万元,计划安置20户。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3户18人。该项目采取“企业规划控制,政府奖补引导,村民自主施工”的建设模式,目前主体一层己建设完成。浪口移民新村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景区环境和库区群众的居住条件,而且能够依托“三特浪口度假区”的旅游龙头带动作用,结合旅游扶贫,通过从事旅游服务业解决移民安置点内住户就业问题,与三特公司“互补双赢”发展,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步入小康。

以上四种模式是我镇在推进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中探索出的新举措,是我镇坚持科学、绿色、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是我镇举全镇之力攻扶贫之坚的新路子。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精选18篇)篇十八

易地搬迁是指为了解决人们生活环境差、资源匮乏等问题而将其从原居住地迁至新的安置点的行为。近年来,易地搬迁成为我国解决贫困地区人民住房安全和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举措。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次走访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工作,深深地感受到了易地搬迁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意义。以下将从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经济收入、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展望五个方面,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自然环境。

易地搬迁后,我看到了自然环境的极大改善。在原来的贫困山区,山高水短,土壤贫瘠,很难发展农业生产。而在新的安置点,我见到了连绵的丘陵,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河流,以及翠绿的植被。这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种植更多的作物,养殖更多的家禽家畜。自然环境的改善,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第三段:生活条件。

易地搬迁后,我们也看到了生活条件的显著提高。以前的住房往往是土坯房,简陋而不安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而在新的安置点,农民朋友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混楼房,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供电、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大幅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让他们不再为居住条件担忧,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第四段:经济收入。

易地搬迁后,我观察到了农民朋友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由于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开始积极发展农业、养殖和旅游业等产业。他们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种植高效、优质的农作物,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增加了收入。同时,新的安置点周边的旅游资源也被开发利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机会。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民朋友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来源,他们逐渐摆脱了贫困。

第五段: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展望。

易地搬迁后,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农民朋友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因为贫穷而灰心失望,开始拥有了梦想和希望。他们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展现了蓬勃的个人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力量。我相信,在未来,随着易地搬迁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朋友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总结:

通过这次走访易地搬迁安置点的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易地搬迁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意义。自然环境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提升、经济收入的增加、精神面貌的改观,都成为了农民朋友们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的里程碑。同时,也要看到易地搬迁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不足。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加大对易地搬迁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相关范文推荐

    二十年以后的同学聚会(热门15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瑰宝,是我们汲取营养和灵感的重要来源。优秀作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维,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其次,写一篇优秀作文要有清晰的思

    初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优选(模板21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我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总结我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与心得分享,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

    学前班保育员工作总结优选(模板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这个月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写一篇完美的月工作总结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人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

    学生会工作总结宣传部(优秀21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关乎我们学生会的成长和发展,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自我检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共同学习进步。一个部门的发展总是需要新

    在化妆品店工作总结(优质15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不断地努力工作,现在是时候写一篇月工作总结了。通过以下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职位的工作重点和策略。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地到了下半年。

    幼儿的中班户外活动方案(专业24篇)

    活动方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活动的目的、参与人群、预算等因素,只有做到全面具体,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幼儿园中班亲子户外活动方案·(精选20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推荐,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

    半年度工作总结文案(实用20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

    搞笑三行辞职信(模板15篇)

    当你确定要离职时,辞职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你正式向公司告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古语云:天要下雨,娘

    小学四年级写人我的同学(热门23篇)

    一篇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功底,体现作者的个性和风格。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观察角度,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的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