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念青松

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活动或项目等情况进行详细叙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随后是一些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迪。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发展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关于展开相关领域方面的调研工作安排,9月11日至14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唐震的带领下,深入沱江镇、白芒营镇、大圩镇、涛圩镇、桥市乡、界牌乡等乡镇,采取实地察看、走访交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布局滞后。

我县广大农村村落布局,都是历史的“产物”,是历代村民根据自身的条件按照自由自主的想法建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在各村空田、空地、空山上“围地”而建,甚至有部分占用水田耕地建房。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导致有的村庄房屋杂乱无序,通行专用相连巷道路径狭窄,给村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二)空置旧宅较多。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渠道的增加,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子,住所达到了较为理想状态,但是,很大部分村民都是“住上新居,空留旧宅”,空闲旧宅较多,且都未拆除。这些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又少有人居住,显得破旧不堪。我县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都倾向于靠近新修村道或开挖荒山荒地修建新房,原有这些旧宅往往占据村落中最佳的地理位置,有的占到了村庄面积近1/3,旧宅与新建住宅形成了强烈反差,大大影响了整个村庄的美观。

(三)卫生状况堪忧。

部分偏远分散农村居民对环境污染危害认识不足,加上一些地方农村居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尚未养成,乱倒垃圾、散养鸡鸭狗兔等禽畜现象比较普遍,此外,目前农村居民居住点的生活污水大都是通过化粪池沉淀后就直接排放或渗入地下,甚至有不少农户未建化粪池,生活污水未作处理便直接排放等等,导致农村卫生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四)绿化美化缺失。

我县多数农村村庄周边、住宅之间缺乏绿化,特别是岭西片农村,村庄人口多,村域面积广,不少村庄村前、村中、村后均没进行绿化美化改造,找不到村落的美感。

(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推动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开展好“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落实好“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工作机制,用好用活现有的各项政策。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与村庄整治有机对接起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抓好农村住宅建设的规划工作。

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对各村庄内建房用地作出整体、超前的规划,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固定村民建房地点,规范布局与风格。出台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引导村民清理空闲旧宅。开展农村集中建房试点,采取规划集中建房、新旧宅基地置换、村集体管理或“村集体+开发公司”的实施模式,先在条件较好的农村试点,然后扩大推广,实现村庄规划得到有效实施,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三)加大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力度。

全面清理村庄周边道路、村内巷道、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及其它卫生死角的各类积存垃圾,因地制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理体系,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科学、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和转运等设施。

改善农村生态条件,扩大村庄绿地面积,整体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村庄在主干道和村民聚居地安装路灯等夜间照明设施。

(五)着力做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进一步整治村庄畜禽污染,实行人居与畜禽圈养、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全面实行村庄内畜禽集中圈养和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村庄内外小溪小河,沟渠池塘,清除河塘淤泥、杂草飘浮物,力行净化洁化,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对整治效果差、“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予以曝光,对推进不力、问题整改不力的地方相关责任人,依据相关规定启动问责机制。

(六)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生态产业。

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开发特色生态农业,实施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模式。充分挖掘和发挥乡村的文化功能,发展地域文化、人文历史、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绿色食品等具有浓厚瑶族乡村特色的休闲旅游资源,形成宜居促宜业的农村发展新局面。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二

7月11日,河南省统计局公布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据了解,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在全省16个省辖市、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共收取2300份村民问卷和115份村干部问卷,调研时间截止到20xx年3月。

调研结果显示,在调研的115个村中,91.3%的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资金投入或项目;所有的村都有上级单位针对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督促检查。据了解,全省各地对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全方位宣传,主要方式有村广播播报、张贴明白纸、悬挂条幅等。

报告指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得到全面推进。在调研的村民中,使用卫生厕所的家庭达到94.0%,其中93.3%的家庭是自愿按标准改厕的。94.6%的村已没有较大面积的黑臭水体。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基本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在调研的115个村中,63.8%的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99.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99.0%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

报告中指出,村庄绿化、美化进程加快,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在调研的115个村中,113个村开展过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63个村有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定期驻村指导。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在调研的115个村中,92.7%的村有图书馆、文化站,99.1%的村有体育健身锻炼场所,91.8%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99.8%的村内主要道路是柏油或水泥路,98.3%的村民家庭安装光纤宽带或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

在调研的2300名村民中,91.3%的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8.5%的人基本满意;95.2%的人对本村“两委”班子的乡村振兴工作满意。村民认为开展环境整治以来变化最大的主要有生活垃圾治理变好,能够使用卫生厕所,以及生活污水治理变好。

调查结果显示,在环境整治中村民希望加强鼓励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设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设备有人管。

报告指出,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六个方面。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等方法,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鼓励人人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处理好生活污水,治理好河渠沟塘;根据农村生活生产特点合理规划,有序布局;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加大背街小巷的清洁力度,做到全面卫生。

报告分析,我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垃圾治理基本全面覆盖,粪污治理初见成效,污水治理稳步推进,村庄环境基本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民满意度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三

xxx。

实地考察,口头采访。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污染。

我们村之所以称为棠村,是因为村子里有很多的池塘,前身为“塘村”,池塘主要用来养鱼。在我小的时候,池塘里的水还是很干净的。但是这几年,池塘里的水质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池塘里已经无法再用于养鱼。池塘已经荒废,成为了一个个大型的垃圾场。水面经常发出一阵阵的恶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尤其是这几年,柑橘的价格非常不好,很多人都是直接将一车车的桔子直接倒在池塘里。现在一眼望去,池塘表面都是成堆的烂桔子。还有个原因就是村民们对于病死的家禽,小猪等处理办法不好,大多扔在池塘里。于是,路过池塘边的人经常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腐尸味。

建议:村里相关部门要及时给村民们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告诉他们环境污染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清理池塘里的各种垃圾,对往池塘里倾倒垃圾的村民进行罚款。争取早日使水质得到恢复。

二、白色污染。

在农村里,很多地方还没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随处可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袋子。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来装食物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一起进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仅如此,由于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如果它们散落在土壤里,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塑料品,还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建议:农村要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塑料袋的使用来源。提出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要统一回收处理。

三、空气污染。

在农村里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很多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而这些垃圾中通常包括很多塑料制品。因此,若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以及刺激性气味,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有毒物质。长期吸收这样的空气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建议: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要进行回收。对于塑料制品更不能直接焚烧,应当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四、农业污染。

这是一种农村特有的污染,它主要来源于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它们的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一起被带入水环境。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污水灌溉和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是其根本来源。一些不可分解的农药还会随蔬菜等进入人体,给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有一些未经处理的死家禽,牲畜等的尸体直接丢弃在土壤里,他们携带的病菌,病毒进入水中,土壤中则产生生物污染,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的健康。

尽量使用可以分解的农药,不要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对于病死的家禽,牲畜不要随意丢弃。应当统一进行合理的处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自己村子里的环境污染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我深受启发:我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该保护好它,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并且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四

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建设“五化”(即: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整合资源、强化举措,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提升全面铺开。一是建班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双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制度,制定了实施细则,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县、乡、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巍山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xx年》《巍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18—20xx年)》,明确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脱贫攻坚、“四城同创”“河长制”、特色小镇创建、“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县乡村分别召开环境提升工作动员会和推进会,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有人管。积极建立村民小组保洁员制度,确保村庄保洁常态化、制度化,全县有391个村民小组建立了保洁员制度,聘请保洁员574名。

(二)夯实基础,提升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全县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城乡结合部、“七十五座库十一条河一条江”源头沿岸、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景区景点、重点扶贫村等为重点,实施了一批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项目,通过一系列环境提升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环境设施。近年来,县财政投入村庄规划和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村庄规划建设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资金5031.64余万元,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5个,添置垃圾清运车13台,封闭式垃圾箱184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3318个,新建和维修垃圾转运场10个,年清运垃圾2.6万余吨。拆除农村危旧房4485栋,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公厕79座,新建改建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13101户。加大农村集中供水改造力度,全县完成集中供水行政村83个,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2%,为农村改厕提供了前提条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2015年至今完成农危房改造16179户、住房提升10031户。加强村内道路硬化,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新村道路通畅工程139.2公里。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新建和改造10千伏配电变压器102个、农村低压线路215.26千米,改造1户1表112户。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集中圈养、科学养殖”的要求,改造农村畜圈8.4986万平方米。加大推广节能改灶力度,共实施改灶1567户。三是加大美丽宜居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省级美丽宜居重点村23个、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个、“七改三清”示范村31个,突出村庄环境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认真落实河长制,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897.59万元,完成粪污治理设施配套建设规模养殖场41家。

(三)严格考核,提升责任不断增强。建立了督查检查考核验收工作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提升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乡镇进展情况及时通报,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年终奖励挂钩,有力促进了各项提升任务的落实。

(一)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三清洁”工作落实不够有力。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还不强,路边、沟渠、河岸及房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的现象,与当前垃圾分类处理、干湿分离的要求还任重道远。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仅停留在清除农业生产废弃物、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生物有机肥、低毒农药层面,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对土壤、水源、空气及农副产品产生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农村生产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

(二)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清运成本高,加之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难度较大。我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属超负荷运行,县城环卫市场化运作推动较慢。

(三)老房子、废旧杂房拆除难度很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进城购房、新址建新房的越来越多,加之“一户一宅”政策执行不够到位,目前农村老村子危旧废弃房屋、不用杂房、违建房、猪牛舍较多。大量危旧废弃房屋、不用的杂房、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建新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四)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提升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县级财政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目前,中和省州层面专项资金投入有限,县级财政投入不足,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五)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提升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提升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我县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在全州排位一直不理想,虽年度多次开展督查巡查,但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要强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就要象抓森林防火一样,既要从经济上进行处罚,更要问责执行不力的干部。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强化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行地区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提升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提升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确定提升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提升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提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提升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提升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州级、县级试点村和“美丽县城”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州标准的生态村,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提升工作。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内涵和文化传承,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坚持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部门,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要经常开展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提升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提升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提升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提升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庙街镇北桥村实施的“爱心超市”,把“五净两规范”、垃圾分类纳入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具有借鉴意义。

(三)坚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我们可以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市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市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其次建立垃圾收转运体系是关键。按照“五有”标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需要,统筹考虑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确保20xx年前全县所有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集中处理全覆盖,并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场。第三解决垃圾出口是根本。进入新时代,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垃圾山上不能填、河边不能倒、村庄不能堆、路边不能放的局面,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将无处可藏。解决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已成当务之急。全县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州统一要求,加强汇报衔接,科学选定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方式,早日促成项目落地,确保全县城乡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议有条件的`乡镇和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和集镇周边村庄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庄,应建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县农村住房分布较散,特别是一些山区,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大力实施以“三清除”(清除垃圾、清除淤泥、清除杂草)、“三拦截”(通过种植湿生树种,搭配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缓流设施,有效拦截氮磷养分、拦截漂浮物、拦截径流水土)为核心内容的生态化改造技术,与村庄内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形成一体化的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集成系统,达到恢复生态、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标。三是继续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尽快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等,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传统旱厕改造,全面完成重点区域农村废弃不用旱厕拆除工作。加大农村改水力度,为农村“厕所革命”创造条件,解决村民想改不能改的问题。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和专项资金补贴,严格考核奖补,提高广大村民改厕积极性,解决村民愿改不急改的问题。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四是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推进农村清洁生产,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降低农药使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四)坚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加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提升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创新补助方式,提高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提升。

(五)坚持健全机制,压实责任。一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村(社区)和村民小组的工作积极性,健全县、乡、村、组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按照履职必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门、乡镇,既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又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年度考核不得评先评优。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月督导、季排名、半年一小结、年度一总评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提升资金拨付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环境改善。二是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常态化开展。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农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完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和垃圾清运监督制度,明确保洁人员职责,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成果持续发挥作用。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五

按照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重点选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商州区实际,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安排业务人员,在与农业、财政、水利、环保、住建、自然资源、交通等区直部门交流对接的基础上,深入腰市镇江山、庙湾、黄川、大荆镇石桥、普陀等5个村,分别涵盖了美丽乡村、特色村、示范村、脱贫村和一般村,每村抽选了20名村民,其中村干部各2名,逐人认真填写了对应问卷,共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商州区位于秦岭南麓腹地,行政区域面积2672平方公里,辖18个镇办,240个村,46个社区,全区20xx年总人口55.69万人,生产总值151.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102元、12870元。近年来,商州区认真贯彻中、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全区上下围绕“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要求,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以“美化、绿化、净化”为整治重点,持续推进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商州区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科学设定目标任务,合理选择改厕模式。20xx年又启动了三岔河镇七星村、三星村、灯塔村整村推进户厕改造项目,新改建卫生户厕486座,全镇完成改厕1200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争光添彩。投资20xx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旱厕改造工程,新建55所、改建53所,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扎实开展了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二)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是积极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模式,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配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77辆、三轮车2923辆、垃圾箱3212个、垃圾桶 12万多个。二是强化村庄内日常保洁,加强保洁人员配备,全区新增保洁人员200余名,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户收集、村转运、镇(办)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全区18个镇办286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普遍得到有效治理。三是充分利用北宽坪镇垃圾碳化焚烧炉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三)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三岔河流域新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0处,已完成规划设计,夜村镇新铺设污水管网12.5公里并已接入主管网,20xx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环境保护部门为腰市镇江山村投资100万元,建成3公里污水管网,使其公路沿线4个组的群众直接受益。目前,全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达105个和195个。二是做好污水处理站的运管工作,引入第三方运营模式,全区完成69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勘查工作,将53处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移交区惠众供水公司负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得到有效维护。三是投资100万元对20xx年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保证了污水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四是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农村水环境整治纳入河长制日常管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四)纵深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的总体要求,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村内河塘沟渠、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清理对象,强化工作举措,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实现村庄内无柴草乱放、无粪污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畜禽乱跑、无墙体乱涂乱画的行为现象。重点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特别是抓好村镇结合部、村际联结处、渠河道岸边、高架路桥下等容易形成卫生死角和盲区、易造成监管缺位地区的清理整治,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五)奋力开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挺在最优先的位置。按照“整洁是基础、美丽是特色、和谐是根本、宜居是目的”的要求,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建设秦岭山水乡村为目标,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普及、河道治理、房屋院落洁净、民居特色提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线缆落地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社区广场整治、乡村绿化建设等方面,聚焦“六清”、实施“六治”、实现“六无”目标,以实施“四大工程”、推进两项行动、补齐一个短板为抓手,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大扫除、大整治。二是投资1000余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集中对农村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倒房屋进行拆除,全区累计摸排2867处,目前已拆除2681处,拆除率达93.5%。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三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两拆一提升”工作要求,对中心城区违法违规建(构)筑物进行集中拆除,累计拆除楼顶广告牌245块7680平方米,竖立灯箱广告牌2120块1345平方米,墙体广告178处3470平方米,独立柱广告6块,提升改造15处,拆除城区多余城市家具5448处(个/块/套),拆除道路中间隔离护栏12493米,建成口袋广场1处。投资1.2亿元实施城区四大门户改造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六)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一是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部门包抓镇办、镇办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保洁人员包片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实现村庄清洁由一时保洁向保持长效清洁转变。二是积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开展卫生示范户评比,颁发流动红旗,并与爱心超市积分挂钩,兑换爱心超市物资,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充分发挥卫生文明家庭、红黑榜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使得群众能够自发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并长期保持,形成良好习惯。

(七)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奖惩机制。一是制定了《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评办法(试行)》《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评细则(试行)》。二是成立了三个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分片区采取月轮换交叉检查的方式,深入各镇办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曝光村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反弹等不文明现象,按照“督导检查-反馈问题-落实整改-实地核查-整改销号”方式,实行问题闭环整改,倒逼促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八)积极开展“美丽田园”专项行动。商州区以“秦岭最美是商洛?生态卫士我先行”为主题,以户为单位、以村(社区)为单元,以镇办为片区,结合第33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发动群众和社会各行各业集中开展“商洛市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美丽田园专项行动,对农村道路、水沟渠道、田间地头、宅前院后、垃圾堆放点、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清洁整治,全面掀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新高潮,促进了村容村貌美化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九)下硬茬整治“十四运”赛道沿线环境。20xx年商州区承担有十四运自行车赛事项目,为了营造赛事沿线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我区采取“区级领导包路段、部门包镇办、镇办村组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下硬茬,出实招,抓重点、攻难点,对赛道沿线枯死的苗木进行了更换补栽,破损路面进行重新铺设,沿途破损的广告、路牌等进行了刷新更换,对赛道沿线三堆六乱进行了彻底整治,赛道沿线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为赛事进行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少数村特别是偏远村庄仍存在突击式治理现象,督导督查紧就抓得紧,缺少常态化管理,导致反弹情况时有发生。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高,导致部分村庄整治标准不高。三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目前还还存在着部分镇村宣传发动工作不够充分细致,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缺乏足够了解,个别地方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特别是部分农户家中常年无人在家,房前屋后三堆六乱整治难,影响了整体形象。四是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整体规划,建筑布局混乱,农房设计水平低,没有路灯,改厕进度缓慢,缺乏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不美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努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期盼。因此,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加快补齐短板,下功夫抓好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二)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要按照城乡一体融合发展要求,按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分类,通盘考虑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村住房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自然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做到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综合整治。

(三)进一步强化领导,持续夯实工作责任。要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夯实责任的工作格局,统筹解决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调度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四)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把宣传引导、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于全过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五)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要在巩固村庄清洁行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采取得力举措,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己动手打扫卫生,美化家园。要突出抓好农村的门口、路口、村口“三口”等关键地点,屋边、路边、水边、田边“四边”等重点区域,做到常打扫、常清理。要抓好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大扫除、大清洁,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2年4月7—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明柳带领专题调研组一行9人,深入码市镇、水口镇、大圩镇、河路口镇、白芒营镇、界牌乡等地,采取实地察看、现场询问、座谈汇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县级财政安排农村改厕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对改(新)建卫生厕所的农户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项目乡镇和村组动员改厕农户自筹部分资金积极参与。全县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4211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2%。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显。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转运率进一步提升。在乡镇推进垃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以自然村为单位,加设有害垃圾收集存放池,大部分村庄公共区域配有垃圾收集桶(箱),部分乡村振兴卫星村设有垃圾分类收集亭,16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建有8座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村级垃圾收集点1738个,配备垃圾分类桶24万个,配置垃圾收运车辆800台,实现村级环卫设施全覆盖,基本保障了垃圾的分类减量及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出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2021年河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坚定不移扛牢湘江源头保护政治责任。污水乱排乱倒现象明显减少。全县建有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2021年推进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建有村级污水处理站21个。今年,完成沱江镇山寨村一组和白芒营镇拔干蜜蜂山村生活污水治理两个村的阶段性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座农村生活污水站建设,总容量50m/d。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逐步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保证了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

(四)农村巷道建设成绩斐然。入户巷道硬化建设采取村民筹资投劳为主、财政奖补为辅的方式推进,建设资金由县财政奖补资金、村集体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奖励资金、乡贤捐助、后盾单位筹措等多方面解决。2018年以来,全县投入1.5亿元(其中县财政资金8000万元),完成农村“户户通”硬化工程950公里201.7万平方米。

(五)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全面创建清洁村庄。一是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在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按省市的要求完成了沱江镇山寨村等10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因地制宜推进了4个中国传统村落(大圩镇宝镜村、涔天河镇水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河路口镇牛路社区)、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圩镇宝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白芒营镇五庵岭村、大路铺镇毛栗井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沱江镇)保护。二是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所有行政村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重大节假日关键节点,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2022年1-3月,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650吨、清理村内塘沟740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30吨。三是有序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绿化。全县共建成246个绿色村庄(森林乡村)。全县集中居住型村庄土地面积1992.97公顷,林木绿化面积697.54公顷,林木绿化率为35%,超过了规定的30%的村庄绿化覆盖率5个百分点。今年调运樟树等29465株绿化苗木在48个村组种植。四是切实推进农村亮化。全县安装路灯22443盏,基本实现村庄主要出入口、主巷道、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路灯全覆盖。

(六)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加快。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总投资1.42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在大路铺镇邓家湾村计划投资9500万元实施江华恩泉环保科技公司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占地100亩。进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防治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36家,建成发酵床、沼气池、化粪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等20.65万余(立)平方米,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1.31%,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96.7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4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3%。

(一)出台一套制度。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江华县乡村振兴“1+x”政策体系。其中“1”是管总方案,即《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议》,x是配套制度,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任期目标及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体、村级实施的责任机制和长效保洁机制。

(二)强化两大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卫健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村镇文明办、县供销联社等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明确各工作组工作职责的通知》,成立“一室七组”,明确生态振兴工作组、乡村建设工作组等各单位职责。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1年,安排村级环境卫生专项138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080万元,支持全县所有农村围绕“一拆二改三规四化五到位”,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债券资金1523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安排590万元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三)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分类推进。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针对各个村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区位条件,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将全县312个村划分为乡村振兴卫星示范村、重点帮扶村、面上推进村,分年度、分阶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序提升。二是坚持因村施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俗民风、尊重新发展理念、尊重农村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专班、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规划、一村一联系”机制,通过“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突出瑶族文化特色、保留个性特色,又防止“千村一面”。三是坚持示范办点。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县20个乡村振兴卫星村,均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挂点联系,通过不定期召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流动现场会,县级领导联点村作表率,组织全县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现场观摩学习。在户与户、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竞赛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并探索建立“村为主、乡落实、县考核”的工作推进模式,实行“月督查、季考评、年底结总账”的考核评比制度,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效果。

(四)聚焦四个关键。一是聚焦垃圾清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处置模式,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模式。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并按要求配置了分类垃圾收集桶。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二是聚焦厕所革命。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组织改厕技术现场培训,杜绝了改厕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给每位改厕群众发放“改厕明白卡”,确保群众知情权。坚持建管并重,明确改厕施工队为管护主体,确保粪污满了能及时清掏、厕具坏了有人及时维修。通过完善湖南省农村厕所革命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台账,将全县所有改厕户纳入信息化管理。三是聚焦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了县级河长制年终绩效考核。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分流分类处理,积极探索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有效减少污水乱排乱倒现象。四是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本着“规划设计不搞一个样、旧村改造不搞一刀切、产业发展不搞一窝蜂、资金支持不搞一样多”的原则,严格落实“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开展省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绿色村庄创建,确保村容提升有效果、有特色、有亮点。

五是落实五种举措。“一拆”,拆得清清爽爽。按照“拆除应拆除的、保留应保留的、修缮应修缮的”原则,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处置农村违建房、空心房、老旧房、特色房等。至止拆除危旧空心房、乱搭乱建等18744栋,保留村民需存放生产资料的老旧房2100余间,修缮具有民族特色的旧民居1700余间,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改”,改得干干净净。即改造卫生厕所、改造农村巷道。实施改水改厕治污一体化,构建城乡全覆盖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结合。三归”,归得井井有条。即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让各家各户老百姓自己动起来,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做好的事。通过“三归”,鸡鸭不再满地跑、柴火不再到处堆、菜地不再随便种,农村群众生活环境从“将就”变得“讲究”,“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逐渐成为共识。“四化”,群众内生动力得以激发。即群众参与主动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垃圾清运有偿化、卫生评比制度化。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建立“一约四制”长效保洁机制,即村规民约、“庭院三包”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文明户卫生户评比制度和卫生缴费制度,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还形成了“每天早起十分钟,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行动自觉。“五到位”,齐抓共管局面得以形成。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村庄规划到位、奖励处罚到位。实行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和群众自筹投入相结合,县财政按农村人口3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奖补,群众自筹投入按不少于10元/人/年的标准筹集。配齐保洁员1058名,形成了“县级统筹、乡村为主、全民参与、群众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抓手,围绕突出“两条主线”、建设“五个瑶都”,全力实施“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绿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是落实好重点任务。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对照《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考评细则》等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3个以上,持续推进沱江镇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完成1400户卫生改厕任务,完成省市分配的污水治理示范任务。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组织乡村利用春节、清明、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常态化开展以“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活动,着力解决面上“脏乱差”问题。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设立30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拆除旱厕、危旧房、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的“空心房”和改造卫生厕所、巷道,以及“三归”设施等项目。项目申报按照自主申报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申报,每个自然村根据任务轻重,安排5至25万元。28个卫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沱涔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村庄主要围绕“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申报;55个重点帮扶村、示范村主要围绕“一拆”、改厕和归圈申报。未完成“一拆二改三归”要求的,资金不得用于亮化、美化等其他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按照“四议两公开”等要求,在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形成合力。

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大力推广以“一约四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建立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村庄保洁管理体系。要营造“每天早起十分种,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良好氛围。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时,群众签好承诺书,让村民主动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引导青少年、儿童参与爱卫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辐射到全县。持续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结合“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大力营造氛围,进一步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七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农户都觉得农村生活环境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卫生条件不能让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1、农村公厕少:农村有公厕的占15%,旱厕及简易厕所占80%以上。随着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大规模发展,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2、生活垃圾随处放:乡村有大小垃圾池的占75%,利用率不高。垃圾池有的种了菜,有的长着荒草。村民倒垃圾非常不方便,基本上在村头或某个空旷地方就成了农户堆放垃圾的地方,农村生活垃圾大部分都是露天堆放,村委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人清理,沟、渠、塘成为堆放场所,成为鼠类和家禽栖身场所,污染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户们表示,如果有专人每天收集垃圾,他们愿意把垃圾放在固定位置。

3、生活污水的危害程度: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洗衣、洗菜、冲厕等生活污水,60%的农村居民认为危害严重,30%的农村居民认为危害不大,10%的农村居民没概念。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排到河、塘、沟污染水源,威胁农民身体健康,影响环境保护。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没有排水管道,造成污水横流,生活垃圾随地乱倒,建议政府修排水沟,解决环境污秽问题。

5、饮用水质量较差。农村大多数采取一家一户解决吃、用水,条件好的自掘井水、有的直接用河水、雨水等,水的质量不高,特别是农民环保意识极差,河水废弃物增多,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6、住房外观不美,设施不配套。农村住宅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往往是由农民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某些住宅外观虽美,但实用性差。如没有绿地、没有自由活动空间、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等。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强是制约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提升饮用水水质。建立水源保护牌,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养殖废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

3、出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制定对现有垃圾和今后产生垃圾的处理措施,“户分类、村收集、乡集运、县处理”处置流程,户处建焚烧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烧的焚烧,有机垃圾田土中填埋转化有机肥,剩下不多的收集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快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形成垃圾清运处理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4、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要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5、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施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低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破除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乱写乱贴等顽症陋习,营造“洁、齐、美”的乡村环境。

7、加强领导,建立长效保洁队伍。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确保村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由专职保洁队员加强村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另一方面,推行基层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

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八

根据《x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xx—20xx)》《x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评估办法》(永振指发〔20xx〕2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照《x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指标表(县直部门)》开展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现农村“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民更富、村更好”为目标,认真履行单位责任,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动员干部职工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x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利用周一干部职工学习会传达相关会议精神,并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并召开动员会议,组织林草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认真按责任分工完成目标任务。为全面落实《x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xx—20xx)》精神,认真履行单位职责,我局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按要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扎实推进村庄绿化建设。20xx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20xx年预计可达%。

二是大力推进古树名木挂牌保护。我县一级古树共计13棵,分别位于金光寺自然保护区、博南镇、杉阳镇、龙门乡、水泄乡。县林草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于20xx年11月10日完成xxx县境内的一级古树名木挂牌工作,并建立了工作台账和相关档案资料。

(三)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两到位”。

一是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到位。除保洁员每天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外,每周一组织干部职工开展集体大扫除,确保单位内部及周边环境卫生达到“四不三净”(即:不见垃圾、不见杂物、不见渗漏液、不焚烧废弃物,地面净、墙面净、桌面净);派出专人负责单位绿化管理,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维护好单位形象。

二是责任区环境卫生整治到位。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卫生责任区开展卫生整治活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以来,每周五定为大扫除日,干部职工都积极参与卫生整治活动,责任区实现地面裸露白色垃圾、生活垃圾、浮石、浮沙等全面清除,街道整洁干净。

一是按照“重点突破、普遍提高”的工作思路,局党组书记、局长深入挂钩村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帮助挂钩村理清工作思路,下发制定了《xxx局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方案》,对挂钩村开展工作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帮助解决。

二是督促指导和协助做好挂钩村垃圾处理费的收取和使用工作,收支率达到了100%。

三是协助挂钩村开展“厕所革命”建设工作,20xx年新建或改造完成厕所41个(户)。

我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人民对追求良好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一是挂钩村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够深入、不够细致,认为环境整治影响了日常农业生产,导致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推进缓慢。

二是环境卫生仍存在前清后乱的现象,很多小组通过集中环境整治,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集中整治过后,保持工作不到位,有反弹的现象,长效保洁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三是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提升程度还不够大,文明卫生习惯自觉性还不够。

严格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部署,紧盯农户庄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新型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田间地头环境卫生整治、村庄道路环境整治,研究制定整治方案、推进计划,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切实把整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详细安排督促,系统谋划实施,按照分解下达指标、细化工作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一心、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教育引导群众科学的'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垃圾的污染。

三是盯紧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好垃圾收运清理、日常卫生清扫保洁等关键性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户改厕、拆违拆临等重点工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有重点、有目标、有计划的推进工作落实,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九

根据国家、省、州安排和《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方案》要求,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深刻剖析其中的重难点问题,舟曲县统计局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抽样调查,重点调研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以及提升村容村貌、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既看到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把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筑梦“藏乡江南”、绘就“诗画舟曲”建设作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努力营造“和谐、整洁、宜居、有序”的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全县上下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2022年舟曲县“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全域无垃圾工作任务清单》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

一是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

二是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

三是成立“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全域无垃圾工作督查办公室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三)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认真按照“九个一样”(即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地面立面一个样、山顶山脚一个样、农村城市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工作标准,在全县15个领域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农户、靓丽城区、和美校园、康养医院、文明机关、舒心小区、清净寺庙、多元市场(商户)、绿色企业、美域景区(景点)、生态河道、通畅道路、示范工地、特色文化”建设,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田园城马、英雄故里”城马村;“多彩石城、生态农庄”各皂坝村;“藏乡小江南、国学第一村”雅韵岭坝;“康养小镇、葡萄之乡”土桥子村等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让舟曲全域生态更加优美宜人、环境更加舒适宜居、城乡更加文明宜业、景区更加靓丽宜游、文化更加大放异彩。

本次人居环境调研随机抽查巴藏镇下巴藏村、立节镇北山村、大川镇石门坪村、插岗乡角桥村、武坪镇河那村等5乡镇5个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100张(其中村干部调查问卷5张,群众调查问卷95张),有效收回调查问卷100张,分别访问了5名村干部、95名群众。95张群众调查问卷访问男性对象58人,女性对象42人;群众问卷调查显示,有91人回答本村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有2人回答没有开展,2人回答不清楚;77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18人表示基本满意;在对“本村开展环境整治以来最大三处变化”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垃圾治理变好”、“村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道路路灯等设施完善”,分别占比91%、52%、38%;在对“您认为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垃圾不分类”、“没有生活污水管网”、“村民难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分别占比47%、45%、33%。在对“您是否愿意或主动参与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中,96%的人表示愿意参与。

自全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特别是“五无甘南·诗画舟曲”建设以来,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一是乡镇的河道较以往垃圾遍布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河道两岸、田地沟渠附近随处可见的陈年垃圾、废旧地膜、破旧衣服已被清理干净。二是群众生活垃圾不再随意丢弃。现在居民已基本养成将家中的垃圾集中收集,自觉放到固定的垃圾收集场所,定期由垃圾车清运。村内各个区域都有保洁员打扫,大多数村庄村道变得干净很多,夏天满天飞舞的蚊蝇也不见踪影。三是群众环境观念正在转变。大部分农村居民感受到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带来的益处,也在逐步提升爱护环境的理念。每个村委会都有一个干部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村里显眼处都有环境卫生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虽然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党员群众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重点整治,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部分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村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小部分自然村巷道没有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农村厕所革命未完全推开,旱厕仍占很大比重。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粗放管理,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部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理念淡薄,垃圾分类领域宣传力度不够大;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村道污水乱排现象屡见不鲜;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生态环境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境保护设施的长效运营管护、政府持续投入资金保障、高效的治理评估等机制还不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还不高;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相关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有待加快突破,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全民行动、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还需拓展和深化。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舟曲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理应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舟曲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民意愿参与、开展监督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村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

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另外微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也较为特色,相对于我们实施的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而言,环溪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特点是小,有的结合地势环境收集处理5—10户人的`污水,再通过管网汇集到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效提高入户收集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村内污水2级以上的生态处理。

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别是“鲁家两山学院”承担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固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gdp差距还要大得多。

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可。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2平方公里,仅有304户1079名村民,在1979年创建的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达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20xx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33.8亿元,利润9.1亿元,拥有职工1.2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6.5万元,从小学至大学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

自20xx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正实现了边开采、边恢复,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境优美,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澈,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一

近年来,彭阳县严格执行中央及区、市党委和政府有关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五土”共改(土窑、土房、土墙、土棚、土路)为抓手,以“三个结合”(结合彭阳县山花旅游节集中治理“脏乱差”,结合春耕生产全面清理畜禽粪污和农用残膜,结合“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庭院经济)为切入点,全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一)强化领导、保障资金,环境整治全面铺开。

县委和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和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形成了县级主抓、部门联动、乡村主体、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2亿多元,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源头管控、常态治理,垃圾整治成效显著。

12个乡镇农村环卫保洁全部实行市场化运行,建成乡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9个,乡镇垃圾填埋场和村庄垃圾收集点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垃圾整治率达9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率达到100%。因地制宜推广微生物发酵、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90%;全面推广运用“163”残膜回收利用模式,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5%以上;积极推广秸秆青贮、秸秆还田等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

(三)建管并举、分类实施,农村改厕安全有序。

坚持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8165户,建成公厕30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xx年的18.9%提高到41.1%。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与厕所改造农户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与改厕代建企业签订建设后续维修服务合同,确保安全建设、安全使用、长期运行。

(四)完善设施、强化监管,污水治理梯次推进。

借助美丽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在茹河、红河、蒲河等三河流域沿线乡镇、街道(中心村)、居民点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32座,配套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所有生活污水全部接管纳网集中处理。结合现有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和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加强对日处理能力20立方米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认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和执法频次,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五)点面结合、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更加宜居。

全力实施全域“五土”共改工程,集中力量对县内四条主干道沿线环境进行了整治,主干道沿线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五土”基本清零。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清理村庄、河道、道路两侧建筑垃圾和堆积的柴草杂物、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村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创建全区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韩柴公路被自治区文明办、交通运输厅命名为宁夏最美农村路,城阳乡刘河村(第四批)和古城镇任河村(第五届)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虽然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以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制度落实执行上还有差距。部门、乡镇对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还不够高,抓深入、抓长效不够;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二是精细化管理上还有差距。对社会化环卫公司管理主要以乡镇考核打分为主,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管理不够;对农户的管理多以村组为单位,缺乏具体的管理教育方式和有效的督促引导,农户庄前屋后乱堆乱倒现象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三是常态化机制上还有差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标准,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四是群众广泛参与上还有差距。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乱堆乱倒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情况依然存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结合县域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区位特点,找到自己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良方”,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前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土墙土棚拆除等多个方面,涉及点多,覆盖面广,必须着眼长远,注重长效,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一村一策,合理确定每个区域整治的重点,并提出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压差推进。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统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集中打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农民群众是乡村的主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网络、微信群、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选树表扬一批正面典型,通报惩治一批反面案例,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促进群众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二是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和“黑红榜”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小实惠”换“大文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三是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组织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农民教育管理,在主动搞好村部、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动员农民自觉动手改造美化家园,变“一头冷一头热”为“两头热”。

四是通过工青妇、志愿者、协会等群团组织组织开展一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一是坚持“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查”的工作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156个行政村为单元划分大网格,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小网格,网格长、网格员实行专兼结合的办法运行,大网格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小网格长由村民小组长或村监会主任担任,公共区域网格员由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组成,负责村组道路、村内沟渠、河道等公共区域卫生管护;农户以20-30户划为一小网格,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含村支书)、村监会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兼任,负责督促农户做好房前屋后及院内外卫生清理、并实行门前三包。

二是各乡镇成立环卫管理站,分管领导担任负责人,并将往年已签订的第三方保洁服务纳入管理,承担合同签订区域的保洁工作,由乡镇管理考核。

三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公开举报二维码,畅通举报方式,发现问题随时举报,行业部门督促乡镇环卫管理站、保洁公司整改落实,并计入平时考核。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核心。一要健全县、乡、村、组众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门、乡镇,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二要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县级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详细建立督查记录,针对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确保突出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三要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机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绩效考核的比重,坚持日常监督、月度督察、季度考核、半年小结、年度总评相结合,采取部门考核和乡镇交叉考核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考核排名在全县范围通报,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干部使用、评先选优挂钩,对工作力度大、成效好、认真履行职责的乡镇颁发“流动红旗”,并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考核靠后的乡镇、部门亮“警示黄牌”,并在全县通报;对年度总评处于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实落细抓出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进一步掌握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按照《自治区统计局农牧处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通知》的要求,呼市统计局于4月初,分别选取赛罕区和托县各5个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此次调研的10个村,均属平原地区,共涉及常住户5019户,人口9187人。累计发放200份问卷,以每个地区选取5个村,每个村填写调查问卷20份的形式,重点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委会成员和村民,按照每个村1个村干部、19个村民的比重组织填写,基本覆盖了农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和各从业人员。调查样本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村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10位村干部中,男性8人,女性2人;年龄在40岁以上9人,40岁以下1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人;年劳动报酬平均在53000元左右。此次调查的190位村民中,男性128人,女性62人;年龄在25-35岁的12人,6-50岁的56人,51-65岁的103人,65岁以上的19人;小学及以下文化34人,占17.9%;初中文化92人,占48.4%;高中或中专文化58人,占30.5%,大专及以上文化6人,占3.2%。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整体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政策知晓率方面,村干部100%知悉,159个村民表示了解相关政策,占比83.7%(获知渠道中,选择村镇干部宣传的占82.6%,选择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占83.73%);在问及所在村是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面,有182个村民选择“是”,占比高达95.8%;在参与度方面,有99.0%的村民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有74.7%的村民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大部分村民愿意支付较少金额的费用,每年50元以下的占84.7%,50-100元占13.7%,100-200元占0.5%、200元以上的仅占1.1%);在满意度上,100%的村民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99.5%的村民对所居住的村治安环境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96.3%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生活垃圾是集中治理的,95.3%的村民知道垃圾分类,其中68.9%的村民做到了家庭分类处理垃圾,64.2%的村民选择居住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在污水排放治理方面,有38.4%的村民对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选择“是”,有99.4%的村民对是否有较大面积黑臭水体选择“否”;在“厕所革命”方面,93.2%的村民家使用卫生厕所,98.4%的村民自愿按标准改厕;48.4%的村民选择厕所粪污是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在问及本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最大三处变化的是哪些,有69.5%村民选择了生活垃圾治理变好,不污染环境了,排名第一。其次47.4%的村民选择了生活污水治理变好;45.3%的村民选择村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了。

(三)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方面,95.8%的村民家里安装了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网络,100%的村民选择所在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36.0%的村民表示自己村有电子配送站点,收寄快递方便快捷;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图书馆、文化站,业余生活更加丰富;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卫生室,不出村就可以就诊;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健身锻炼场所,方便村民锻炼身体,增强体魄;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业余文化组织;44.0%的村民知道本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99%的村民确认本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81.0%的村民选择本村实施了“三清一改”工作;近55%的村民表示本村设立村庄清洁日、“门前三包”等制度。

以上数据充分证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村民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显著提升,村民们普遍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极大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村民主动参与意愿强烈,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

(一)坚持高起点谋划,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林则林的总原则,以展现地方特色、突出当地优势、避免千村一面的差异化建设为思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例如,黄合少镇在开展美丽村庄规划时,就做到了“多规合一”一体推进,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农村发展和村规民约中,目前全镇已完成24个村的村庄规划,未来村庄发展也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

(二)坚持高标准治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护机制。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长效作用,坚持“谁建设、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要求,全面建立村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明确了镇、村两级职责分工,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做到建管结合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三定”(定岗、定责、定人)和八小时工作制,做到垃圾及时清理、公厕专人管护。引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

(三)坚持全方位宣传,营造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氛围。注重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入户进行宣传”开展专题讲座,通过新媒体、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向村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搞好村庄清洁卫生,个人生活卫生,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政府、乡镇、村三级奖补措施,激励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四)坚持人性化理念,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综合考量乡村建设规划、村民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合理布局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力推进农民生活垃圾的规范化收集、专业化运输、制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厕所改造方面,按照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通过采用单户分散式水冲厕所、整村连排式水冲厕所、小型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式、接入污水处理厂管网式处理式、卫生厕所等模式,满足农村不同情况的多样化需求。

(一)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仍旧较大。村居集中居住点相对分散,厕所、垃圾、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巨大,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各级政府收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资金保障不足问题仍然突出。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10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和村集体资金,近一年投入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的村有8个、总资金496万元,主要用于自来水和污水改造。有90%的村支书表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最突出的困难是缺乏资金。

(二)统筹谋划和长效管护仍有待加强。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旗县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仍属摸索起步阶段,村庄整体规划水平不高、后续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仍旧普遍存在,还没有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还缺乏高效完善的运营管护计划、资金安排、人员配置和科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对户厕、公厕的后续管护方面考虑不足,还没有形成建设管护一体化综合体系,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方面仍然滞后。

(三)村民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仍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群众“等、靠、要”思想很难改变。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仍欠缺与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有效手段,还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工作中还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农村中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污水乱倒等不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群众沿袭的传统生活方式、卫生习惯、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根据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对“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要的资金规模进行科学核算,结合任务目标,做好财政预算,确保整治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探索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资金保障渠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建设。

(二)完善统筹谋划和长效建管机制。坚持高起点谋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和一体化推进,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垃圾处理基础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有序加快道路硬化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示范村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局面。

(三)全力激发村民参与整治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是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作用,做到有清单、有布置、有落实“三有”标准。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带动示范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农民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动员农民自觉动手改造和美化家园,变“上头冷下头热”为“两头热”,切实增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总之,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措施,加快补齐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各地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改善我镇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象山镇“美丽南昌·幸福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纵深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实力象山,提升活力象山,彰显魅力象山,构建幸福象山。

1.抓宣传,浓氛围。

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部署会,村两级干部共同发力,进村入户,精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群众支持拆,愿意拆。每个村和集镇最少喷刷二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和宣传条幅,共90余条,在街道主路口竖立大型宣传牌,努力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2.抓重点,明责任。

印发《象山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象发〔20xx〕27号),成立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由镇长闵尊庆任指挥长,各片区蹲点领导任副指挥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村蹲点干部为成员。各村(居)委会、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自上阵,做到机构、人员、措施、责任、经费“五到位”,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具体工作责任划分六个责任区域,挂点领导负责指挥督导挂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3.抓整治,见成效。

召开多次环境综合整治布置会,要求各村(居)委会立即部署、立刻行动,做好宣传,对“五类”建筑进行了重点摸排,共排查出“五类”建筑:空心危旧房574处,面积52131㎡,残垣断壁29处,面积1490㎡,棚屋栏舍461处,面积10307㎡,围墙旱厕150处,面积1531.5㎡。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拆、知名人士主动拆、人民群众跟风拆,村民积极主动地配合“五类”建筑拆除工作,“五类”建筑拆除进展顺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共拆除空心危旧房372处,面积34210㎡,残垣断壁20处,面积862㎡,棚屋栏舍302处,面积6978㎡,围墙旱厕107处,面积1140.5㎡。

4.加强督查,及时跟进。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期间,各村蹲点领导和干部全部下村监督所在村(居)委会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镇主要领导不定期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性、阶段性检查验收。三是镇政府每半个月组织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全镇范围人居环境整治和“五类”建筑拆除进行交叉检查,进行量化考核排名,并对前后三名进行奖惩,对进展速度缓慢的提出整改意见,全面推进“五类”建筑拆除工作。

1.常态治理有待加强。通过开展“五类”建筑拆除,全镇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讲条件,尚有未拆除“五类”建筑空心危旧房202处,面积17921㎡,残垣断壁9处,面积605㎡,棚屋栏舍159处,面积3329㎡,围墙旱厕43处,面积391㎡。

2.“五类”建筑拆除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我镇和各村、各单位财力有限。

3.部分人员担心危旧房拆除后,不能批复重建,存在观望态度。

1.深化舆论宣传。大力倡导讲文明、守秩序、重公德的良好风尚,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全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创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幸福美丽象山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2.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已拆除的“五类”建筑空间进行规划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继续加大财力、人力投入,对未拆除的“五类”建筑全部拆除到位。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四

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结合本人工作,对全办15行政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仍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办事处对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户清扫,村收集,办拉运。”的新思路,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农村改厕稳步推进。在市爱卫办大力支持下,大打了农村改厕攻坚战,改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环境卫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到位。有部分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快经济发展上,认为环境卫生工作微不足道,可有可无,更谈不上组织和发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大卫生观念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三是组织机构不全。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长效机制不完善。四是资金严重不足。比如农村改厕工作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而农户又不愿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等等。

从我办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初步确立了今后工作思路。即:健全一个机制,抓好四项工作,实现一个突破。

(一)健全一个机制。即: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户清扫,村收集,办拉运”的思路,逐步完善卫生管理体制。

(二)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改水改厕工作。旧村改造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要突出户厕建设,让办事处的改厕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卫生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和社区活动,力争到20xx年底,创建创建省级卫生村2个、渭南市级卫生村(社区)3个、5个村和社区达到市级卫生村标准。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力争到20xx年,农村开课率达到9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90%,公共场所禁烟率达到80%。

四是除害灭病工作。以疾病防控宣传为重点,全面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把四害密度控制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三)实现一个突破。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实现爱国卫生工作“全市闻名,全省领先,全国挂号”的新突破。

爱国卫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我县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农村改厕、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项目列入财政预算。

(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机制。爱国卫生工作,需要发动群众,需要集中整治,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把垃圾填埋场、垃圾池、煤池建设作为硬仗,坚持不懈地打好打胜。同时,农村改厕要把握重点,严格标准,明确分工,责任到村(户);卫生创建要乡村有目标,年年有创新,从而,全面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向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迈进。

(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爱国卫生工作。爱国卫生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新城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确定标准、分解任务、定期督查、严格考核、综合排队、及时通报,从而扎实推进我办的爱国卫生工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五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调研期间,我们实地察看了xx村、xx村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调研采取开展座谈、听取汇报、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听取了人居环境整治办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从总体情况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在看到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大行动"推进情况。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居民生活垃圾也不再是像以前随意丢弃,如今进行了妥善安置。现在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两个垃圾桶,放在各家门口,居民将家中的垃圾分类放在自家门前垃圾桶内,居民每天将生活垃圾倒到大的垃圾桶,保洁员再将大的垃圾桶垃圾倒到勾臂垃圾箱,最后定期把勾臂垃圾箱的垃圾托运至垃圾压缩站压缩送至xx集中处理。现在村民的家门口变得干净很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村村民居住分布不集中,污水收集难度大;其次,无基本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成本投入大;再次,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导致污水排放量较不稳定;最后,由于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污水水质波动较大,治理难度加大。

农村厕所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较以往垃圾遍布两岸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河道两岸、田地的沟渠附近不再到处是白色的塑料袋等垃圾,水塘里漂浮的白色垃圾也基本上看不见踪影。

村容村貌提升。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

乡风文明提质。本镇居民现都感受到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带来的益处,他们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爱护环境的理念。辖区内各村加大宣传力度,每个村委会都安排一个干部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村里各显眼处都张贴宣传标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情况。

我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已全面铺开,扎实开展了"三清一改"专项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等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农村环境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脏、乱、差、堵、污"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情况。

全面完成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

(四)财政资金统筹情况,工作推进机制和投入机制建设、实施情况。

明确了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一是确定了"三员两长"制度。二是建立了"看评议"机制。三是完善了"门前三包"机制。四是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五是完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机制。

(一)河底的垃圾打捞难度大。现在河两岸垃圾很难看到,但河底的废弃物却不少,虽有一定程度的打捞,但是打捞这些垃圾费时费力费财,难度很大。(二)居民的垃圾分类理念淡薄。虽然垃圾定点投放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但目前基本上未在垃圾分类领域进行宣传,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三)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是畜禽养殖户多达295户;二是养殖投入资金较大,退养难到位;三是职能部门本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实施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执法难以到位。对于污物的贮存、污水排放,粪污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偷排,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养殖场尤其明显。污物处置设施不完备,原有的粪污处理模式和设施已无法适用规模养殖排污的要求,导致养殖污物不能及时处理而成为污染源。

(一)强化领导,发挥行政推动优势。要实现快速推进、快速见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推动的力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应及时制定适宜方案、加强督查指导、注重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扶持、落实相关责任。

(二)以人为本,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群众是农村的主人,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要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因地制宜,切实把握整治整点。村与村之间特点不同,情况各异,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整治中注意引导各村立足村情、村貌、村需指定不同目标、推进力度和推进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要牢牢把握卫生、道路、河塘、民房、路灯、杆线、绿化、场所等八大要素。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也将得到长效管理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六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2021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并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与进展,摸清农民对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感受和满意程度,发现好经验好做法及存在的短板、问题和困难,按照省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制定的调查方案,我们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活动,现将这次调研活动的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在全市五个县(市)及殷都区和龙安区范围内开展。每个县(市、区)选取本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较好的2个村、中等的2个村、较差的1个村,合计5个行政村;每个村选取20名村民和1名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村干部进行调查访问。

这次调研,针对调查对象村民和村干部,我们分别设计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两张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卫生厕所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取得的效果及村民满意度等情况。

这次我们调查了7个县(市、区)内21个乡镇的35个行政村,共收到700份村民和35份村干部的调查问卷,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研结果如下:

自去年以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安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安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化建设办法(试行)》、《安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全市“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2021年底,按照河南省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即治理乱堆乱放、整治乱倒乱扔、整治乱搭乱建“六乱”,和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随着“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的开展和深入,农村环境中存在的许多顽疾和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得到提升。

调查显示:2021年,在35个行政村中,有34个村投入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项目,占97.1%;投入的资金总额2100多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429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是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和卫生厕所全覆盖三个方面。

在参加调查的700名村民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有681人,占97.3%;其中,厕所粪污实现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的有496人,占70.9%。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治理的有563人,占80.4%。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治理的有697人,占99.6%。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后,村民们感到村庄带来的三大变化分别是:

一是认为生活垃圾治理变好的有536人,占76.8%;

二是能够使用卫生厕所的有352人,占50.4%;

三是生活污水治理变好的有299人,占42.8%。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全市垃圾处理基本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污水处理稳步推进。2021年度的《行政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报表统计显示:在全市3008个行政村(涉农居委会)中,生活垃圾实现全部集中处理的有2949个,占98.0%;生活污水实现全部集中处理的有522个,占17.4%;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占到69.3%。

对于村民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表达愿意的有699人,占99.9%;其中,愿意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合理付费的有598人,占85.4%。

村民对于当前的人居环境治理的成果,满意的有674人,占96.6%;基本满意的有24人,占3.4%。

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些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完成,有的正在进行。调查显示:在35个行政村中,已经完成村庄整治的有15个,占42.9%;正在进行的有20个,占57.1%。

调查显示:对于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来自于村集体的有17个,占50%;来自于上级政府的有13个,占38.3%;来自于村民自筹的有3个,占8.8%;来自于其他途径的有1个,占2.9%。

3、“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活动效果明显。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今年2月份,我市聚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开展了“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行动,全市100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包了130个农村人居环境弱差村庄,每周五下午派人到分包村庄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村庄规划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市130个分包行政村已经全部完成村庄编制规划,并通过各县(市、区)评审,83个村庄已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局审核备案。

(2)村庄环境明显改善。百家市直单位帮助分包村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创建“四美乡村”和“五美庭院”。截至6月底,市直百家单位已进村开展整治次数70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1.5万多人,带动干部群众2万余名,整治乱搭乱建714处,清理乱堆乱放2131处,清理残垣断壁741处,整治空心院落382个,治理坑塘103个,整治弱电线路3385处,安装路灯9485个,美化墙面4446处,创建“五美庭院”2454个,修缮健身广场13个、公共停车场5个、文化讲堂4个、儿童游乐中心13个,130个村已开展背街小巷硬化2321条,累计绿化树木12.8万株。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反映最多的是缺少资金。

调查中我们看到,在乡镇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下辖的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得都不错,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乡镇财政的支持,其次是村集体的一部分投入。乡镇政府的财力是否雄厚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好坏的关键,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多少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必要补充。

部分农民由于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环境卫生的观念不强,仍然存在着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的现象。调查显示:村民们认为在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认为村民难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有229人,占32.7%;缺少长效管护机制的有111人,占15.8%;没有生活污水管网的有91人,占13.0%。

3、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需要持久推动的工作,由于村集体的财力有限,缺乏长效管护机制,“六乱”现象极易反弹,长期保持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和“美起来”的难度较大。

(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只有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才能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机制。做到有规划地持续地投入,保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

三是要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维护制度。我们要建立村民“门前三包”奖励责任制,包绿化,包卫生,包村容秩序,年终对符合标准的农户发放奖励;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做到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上级部门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常态化督促检查等。

四是要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改造,在充分保持村庄传统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型、一村一貌”特色化改造,使村庄增添新亮点、焕发新气息。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管理机制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打造农村环境新亮点,建设美好乡村。

全面清除农户房前屋后、沟渠池塘、河道及园地内各类垃圾,逐步建立“保洁区域划分合理、保洁设施配备齐全、保洁人员爱岗敬业、资金供给保障有力、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制,使我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1、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为xx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联村负责人负责联系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各村安排一名环卫专干。

2、各村支部书记为本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村级环卫专干,要制定“门前三包”、村规民约、保洁员工作制度,制定环卫实施布点规划,负责保洁人员的聘用和日常作业的监督、考核、管理。

3、建立联村组长和联村队员定点联系村、组制度。每个联村队员要联系到村民组,负责本村民组的保洁员搞好环境卫生,并定期深入到村民组进行督察、指导,特别是每季度的明查,每个联村队员要深入到村组,做好检查督促工作,确保责任保洁区的环境干净整洁。

(二)加强保洁队伍建设。

1、村级保洁员按照“村聘、村用、处村共同管理”的模式,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一年一签,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及时进行调整。保洁员队伍建立后,办事处负责对村级保洁员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

2、垃圾清运员由办事处负责配备,处、村共同管理。

(三)基础设施的维护。

1、垃圾房、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由各村负责日常维护,接受办事处管理,确保正常使用。

2、办事处每年根据各村的人口和设施的数量,安排一定的资金用来维护设施的更新和更换。

(四)保洁时间。

保洁员每天工作时间为4―10月上午6:30―10:30,下午14:30―17:00;11月―次年3月上午7:00―11:00,下午14:00―16:00。

(五)垃圾清运。

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集镇和s215沿线保证在每天上午8点以前清运完毕,其他区域保证上午9点钟以前清运完毕。清运效果以白天垃圾池积存垃圾不超过2/3为标准。

(六)落实环卫工作经费。

1、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全盘考虑公路保洁资金、村村通管护资金、垃圾清洁等资金的'整合,合理安排保洁费用。

2、根据各村辖区内的人口数,按照每人每月3元的保洁费用确定各村工资总额。各保洁员的工资待遇,根据服务人数和管理区域面积由各村自行制定,报办事处备案。保洁员工资按月拨付至村,由村发放。各村应制定操作性强的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在保洁员工资中扣出一部分作为考核工资,季度按考核结果兑现。

3、落实村级环卫工作经费。根据各村的考核实绩拔付环境卫生工作专项经费,由村掌握使用。

(七)考核奖惩。

1、实行月查和季度查制度。办事处组织人员对各村的月查和季度查工作,实施“一把尺子”量到底;月查采取暗查方式,范围为各村30%以上责任区;季度查以明查为主,检查范围为所有的责任区,月查和季度查情况将以通报方式反馈到各村。对在月查中得分低于80分的保洁员扣发一个月的绩效工资,并责令整改;对一个季度考核中平均成绩低于80分的,建议村调整该保洁员,同时扣发负责该保洁小区的联村队员年底奖金200元;保洁员平均得分低于80分的村,扣发联村队长奖金300元。

2、上级检查。上级检查不满意的、通报批评的或者检查结果位于全市后三位的扣发保洁员一个月50%的工资;扣发负责该保洁小区的联村队员年底奖金200元;扣发该村季度专项经费。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八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近一年来,我村认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实现"河道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四化目标,现将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袁大庄村位于沛县敬安镇镇区西部,南靠老徐丰路,东临沛敬路。下辖袁大庄、东南庄、金庄三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523户,社会总人口1980人,承包土地人口1740人,耕地面积2761亩。

(一)村民住房、生产用房整理。

1、按照我村旧村改造及中心村建设规划要求,暂停村内新房建设,待旧村改造完毕安排全体村民统一入住袁大庄中心村。

2、全面清理违章建筑,拆除危险、废弃房屋或构筑物和妨碍道路通畅的房屋。拆除面积200多平方米。

(二)村庄道路建设。

投资50万元,对进村道路和村内主干道及连组到户道路进行硬化,修铺主干道250米,铺设下水道400米,安装路灯10盏。

(三)村庄绿化工程建设。

投资5万元针对村域范围内主要道路、河道、庭院等进行绿化,绿化面积近1000㎡。

(四)村庄环境卫生建设。

1、完善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了5人专职环境卫生清洁员队伍,使垃圾等废弃物得到及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

2、投资15万元建成公共水冲厕所1座,并安排专人经常性地进行厕所内灭虫灭蝇等工作。

3、投资35万元购置垃圾车一辆,垃圾桶25个。

4、开展了村庄环境卫生的大整治活动,集中清理卫生死角和杂草、杂物,做到房前屋后杂物堆放整齐有序;墙壁干净整洁,无乱涂乱画现象。

5、积极推广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实行干湿分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自来水入户率已达到100%。

(一)领导重视,上下联动,确保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专门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刘洪敏任组长、村"两委"其他成员为组员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并积极与上级职能部门联系,要求经常性地开展协调与指导工作,形成了实施这项惠民工程的合力,有力地推进了村庄整治建设。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整治合民意出成效。

由于历史原因,我村的村庄原状存在村民建房随意性多、村庄落散等问题,给我村环境整治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们从现有村庄的特点出发,以方便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合理布局村内的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建设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百姓安居乐业的袁大庄中心村。

(三)强化宣传,营造环境。

依托广播、宣传栏、村级简报、标语、倡议书、会议等媒体大力宣传,在全村上下形成一种时不我待、真抓实干的工作和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村庄建设的主体,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赢得群众支持。

1、严格按照镇总体规划和袁大庄旧村改造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的要求进行村庄的建设,各农户的住房建造必须服从村、镇的规划建设要求。

2、强化土地集约利用,通过退建还耕、宅基地置换、土地整理等达到占补平衡,并力求新增土地。

3、在硬件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探索巩固整治成果的措施。要完善村庄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抓督查,随时抓检查。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卫生,更要重视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提高村民的卫生素质和文明意识,使村民能自觉遵守,真心爱护自己的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可研报告(汇总19篇)篇十九

根据省市县有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针对各村实际,从便民利民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保整治成效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以村为主、社会参与。村委会是整治工作的主体,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上下联动、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农村三大革命。

(一)启动实施、抓点带面、初见成效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实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努力实现制定方案切实可行、推动推动措施强而有力、群众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陈量垃圾全部清除、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整体推进、全面覆盖、成效显著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本阶段集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实行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改厕和污水处理三大革命顺利完成、长效治理和管理体系完全建立、群众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

(三)找差补缺、建章立制、迎查验收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组织人员自查自纠,实行补差补缺、完善资料、迎接检查。全力保证实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检查组满意。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xx成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xx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其余党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项目组、督查考核组、维稳组,以此来保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正常、有序、稳步推进。

(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宣传工作将贯穿整治工作始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资源节约、保护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多方筹措、保障投入。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动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

(四)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建立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治理、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沼气、河道等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是巩固整治成效的关键。各村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为导向,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发挥村民监督组、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行项目公开、合同公开、投资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五)奖惩并举、以奖代补。在第一阶段工作中,除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外,xx政府将坚持全xx一盘棋的工作思路,确保整体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明显实效。第二、第三两个阶段,xx政府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和上级安排,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xx政府将加大工作的检查和督查力度,对工作行动迟缓、开展不利或阳奉阴违、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予以追究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对于人为干扰、阻挠或破坏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的行为,将加大惩处和打击力度,确保胜利成果不被少数人践踏。

相关范文推荐

    雪乡旅游记小学(精选20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事物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而产生的,它既给人以启发,又能够表达作者独特的感悟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年初三下午,我

    村干部爱岗敬业演讲稿范文(18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思想观点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向他人传递信息。演讲稿是以口头形式向观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一种文体,它可以激发听众的思考和反思。撰写

    招生办主任自我鉴定该(精选18篇)

    范文范本的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写作功底,还需要对所写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接下来是一些范文范本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写作参考。

    海滨城市大连范文(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才华的展示,它不仅要有深入的思考,还要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连吗?我可去过,如果

    村民委员竞选演讲稿(通用21篇)

    参加竞选意味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也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竞选的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以下是一些竞选者的鼓励和励志言辞,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力量和勇气

    难忘暑假茶香(通用17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巧妙,能够引导读者按部就班地阅读,领略作文的美妙之处。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暑假到了,今年的暑假每天大部分时

    记一次挫折(专业18篇)

    优秀作文在表达人情世故和洞察社会现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蚕儿欲化蛾,先吐丝,再结茧,在茧内

    酒店经理年度总结汇编(实用17篇)

    年度总结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次盘点,是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有意义的总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20xx年是大厦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论文(优质16篇)

    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到存款、贷款、汇款、外汇交易等多个方面。下面是一些银行金融创新项目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金融行业

    捐赠爱心的活动倡议书(通用22篇)

    范本是写作的好帮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之用,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亲爱的各位同事们:你们好!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