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翰墨

通过调查报告可以了解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旨在获取真实可靠数据的一种学术写作。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调查报告?关键在于研究问题的深入、数据的真实可靠以及结论的科学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一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笔者走访了几个省市近百所学校,以及与全国其他多个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联系中,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存在的普遍现象总结列举如下:

学校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师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阴暗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二

摘要:1、根据民政部门调查显示,2009年,“经济适用男”“剩女”“宅男”“宅女”等与婚恋相关的词汇持续火热,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以此类词汇描述自己。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单身男女首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

1、根据民政部门调查显示,2009年,“经济适用男”“剩女”“宅男”“宅女”等与婚恋相关的词汇持续火热,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以此类词汇描述自己。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单身男女首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将形成一个高峰,每年适婚男女达到6000万左右,婚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

2、对于单身的原因,其中51%的被调查者表示缘分未到,在寻觅中;19%的'被调查者表示感情受过伤害,交友比较谨慎;11%的被调查者表示工作、学业繁忙,没有精力;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条件不够好;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条件出众,眼光比较高;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想太早失去自由,享受单身。

3、参与调查的单身男女通常会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婚恋对象,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寻偶现象日渐突出,成为70%以上受调查者的重要选择。

4、本次调查显示,92%的单身男女对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68%的单身男女对于适婚同居表示理解,85%的单身男女对于闪婚可以理解和接受。被调查者面对此类问题时,更强调以真爱为基础,看缘分,理性选择,而不拘泥于刻板的传统观念。这也反映了近年来与国家经济一起发展进步的社会观念。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三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张鑫)今天上午,《20xx》发布。报告显示,女性整体收入低于男性22%,主要是由于进阶管理层的不足。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这一客观因素仍然是女性区别于男性在晋升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而35.9%的被访女性将上下班方便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仅5%被访女性认为“嫁得好”是成功标志。

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女性一直致力于在职场中有所建树,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竭力平衡事业与家庭。

但是,现实是女性分秒必争的'与时间较量,无论是工作选择还是家庭投入;职场中行业和岗位被固化、同工不同酬、高层女性缺失;女性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等等。面对女性所经历的职场困惑,更需要社会、企业、个人同心协力,帮助女性跨越职场障碍,共同推动女性职业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四

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手机等移动设备兴起后,阅读更是变得无处不在。然而,对于盲人来说,他们的阅读却要通过“听”与“触摸”来实现。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接连走访中国盲人出版社、中国盲文图书馆等地,了解盲人的“阅读世界”。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沃淑萍表示,国家对盲文读物出版给予大力支持,但是“书荒仍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作成本高、印刷效率远低于普通出版物”。

提到中国盲文出版社,可能大多数人对其知之甚少。实际上,它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唯一为盲人提供文化服务的出版机构,也是全国盲人文化资源的一个中心。根据盲人读者群的不同阅读需求,其出版类别也与其他出版社有所不同。

“我们的盲文图书出版主要包括教材教辅、彩色明盲对照儿童读物、音乐曲谱、期刊等等。”沃淑萍介绍,其中教材教辅、医药保健方面的盲文书是重点出版方向,“目前,盲人从事按摩人数比较多,另外钢琴调律、心理咨询等也是他们的工作方向,为了满足他们学习、考级需求,我们相应加大了这方面盲文书的出版力度”。

如沃淑萍所说,,中国盲文出版社精准出版1540种47万册3380万页印张的盲文书刊,出版大字版图书558种(新书532种,重印书26种),总印数348200册;同时,还为视障儿童提供500多种彩色明盲对照的少儿优秀图书,制作方式则有盲文喷点、粘贴盲文胶片以及加订盲文书页等,丰富了盲童的阅读世界。

相较于其他出版物,盲文书的出版工序比较繁琐。编辑小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负责的是前期编辑工作,“把书中一些不适合做盲文的内容删掉或进行标注,之后就开始直接录入了”。

“如果盲文发稿时有电子文件,专业软件会将之转化为盲文;如果没有电子文件,技术编辑需要一字一字将盲文录入电脑。随后还有校对、印刷等一系列环节。”沃淑萍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盲文出版社平均一年出版约1200个盲文图书品种,“国内盲文书出版起步稍晚,我们这算是在弥补‘欠账’吧”。

盲人世界:靠“听”与触摸丰富阅读生活。

经过努力,虽然盲文读物的出版数量及质量均有较大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盲人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据中国盲协主席李伟洪介绍,目前中国盲人的概况如下:有单项视力残疾人1263万,另外还有468万兼有其他残疾的.视力残疾人,合计超过1731万人,“我们盲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盲文图书馆也有一些文化活动”。

李伟洪口中提到的“盲文图书馆”,其新馆于开馆运营。馆内设有典藏借阅区、教育培训区等不同空间。除了提供盲文图书借阅、放映无障碍电影之外,还会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文化活动。中国盲文图书馆工作人员小张说,盲人读者的阅读,就是通过“听”和“触摸”来实现的。

“盲人出行不便,平时过来看书的人不太多。如果图书馆组织一些文化沙龙之类的活动,盲人读者可能还会多一些。”盲文图书馆工作人员小孙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针对小孙提到的情况,沃淑萍说,为了尽量缩小盲人读者与明眼人之间在阅读量上的差距,中国盲文出版社开始研发信息化辅助阅读产品,自主录制一些满足盲人需求的有声读物,“除了加强有声读物制作外,我们还研发了各类辅助阅读设备,比如听书郎听书设备,可以将文档直接转化为声音文件,既便于存放,又满足盲人‘移动阅读’的需求”。

“经过协调,我们还在各省图书馆建立了分馆,地市级图书馆建立支馆,形成一个服务网络。同时与各分馆签订借阅协议,采取循环借阅的方式,让盲文读物‘流动’起来。”沃淑萍笑着说。

“书荒”仍存:盲文书制作成本高印刷效率低于普通出版物。

尽管中国盲文出版社做了很多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盲文“书荒”的情况,但这个现象仍然存在。沃淑萍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

“这都是无须论证的问题。”沃淑萍以《红楼梦》为例,“咱们通常说的32开全套《红楼梦》印刷出来一般是4本,但要做成盲文书的话就是25本,摞起来有半人多高”。

按照沃淑萍介绍,以普通排版方式来说,普通出版物一面约为七八百个汉字,但要制作成盲文书,在专用纸张上,一面也就能排310个字,“再加上印制盲文点等工艺的影响,一本五六十页的盲文书就非常厚重了”。

同时,盲文书的印制效率也远远低于普通出版物,原因在于印制工艺、校对过程的繁琐、耗时。沃淑萍说,为了保证盲文书质量,在后期编辑过程中,会采取“三校一通读”的方式,即在三次校对之后,再由专门的盲文专家通读书稿全文。

“由于盲文书的特殊性,每个校对环节都是由一位明眼人和一位盲人共同完成的,这样人工成本就增加了一倍。工作人员的人数就那么多,生产能力没办法无限制扩大”。”沃淑萍有些无奈地说,等到了印刷环节,同样因为盲文印刷的条件限制,即便采用速度较快的轮转印刷作业的方式,印刷速度仍然是较慢的。

“信息时代来了,盲文‘书荒’问题并没有解决。当然,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沃淑萍说,虽然盲文书出版不受版权限制,但相关有声读物和大字本印刷却需要考虑著作权问题,“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给视力障碍读者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五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6%,占老年人总数的15.39%;9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9%,占老年人总数的1.62%;百岁老人180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6.84岁。我市人口再生产从传统型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必然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团组织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不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使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逐步提高。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式。

为积极践行和谐老龄化战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服务理念,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需求,从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调查采取实名填写问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龄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对市区城镇户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区分布上,武进区2300人,新北区1155人,天宁区3218人,钟楼区2711人,戚墅堰区70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占49.53%,女性占50.47%;在年龄结构上,60-69岁的老人占35.99%,70-79岁的占51.74%,80岁以上的占12.27%。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间照料服务、精神关爱等方面需求情况。整个调查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汇总三个阶段,总共历时两个月的时间。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社区准入制要求,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由各区按抽样调查老年人数印发《常州市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由社区具体组织填写,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网上填报系统,由社区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社区干部认真负责,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间耐心调查,然后将调查问卷逐份上报,一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问卷回收率达到100%。这次调查的一个明显特征之处在于采用实名制填写的形式,防止出现虚报谎报的现象,也便于以后的抽查,确保了此次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居家养老、社区就餐和日托服务等方面需求,为我市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加大老年设施投入和发展老年服务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市区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调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占总数的11.57%和31.85%,初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占29.64%、8.42%、9.51%,而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征很明显。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从居住方式来看,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独居和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别占11.38%、52.49%,与子女同住或与孙子女同住的占35.17%,老年人“空巢”现象日趋严峻。

3、身体状况与生活自理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健康或一般的分别占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严重疾病的占27.60%、3.89%,说明我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处于较佳状态。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调查总数的87.98%,半自理的占10.26%,不能自理的占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

4、配偶与子女情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占总数的74.21%,配偶不在的占24.26%,没有配偶的为1.53%。再从老年人子女的数量来看,有1个、2个、3个子女的分别占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个和5个及以上子女的占12.22%、7.32%,无子女的占1.3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还占多数,但已明显呈现日趋减少趋势,独生子女老年人目前虽还居少数,但也明显呈现日趋增多趋势,家庭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

5、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

从被调查的老年人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来看,21.72%是干部、43.17%是工人、21.82%是农民、6.88%是科技人员、2.21%是自由职业者、0.90%是军人、2.97%是无业人员,还有0.33%是其他工作。

6、月经济收入情况。

从经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别占21.13%、12.88%、36.25%,月收入在1500-元、元以上的占18.11%、9.65%,1.98%的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

7、养老金来源。

选择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的有3050人,另外子女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老年人最迫切需求情况。

1.精神赡养是最需。

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是最强烈的,40.44%的人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精神赡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险面逐步扩大以及子女的经济扶养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基本有了保障。但是生活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享受。从这项调查显示,老人们更渴望情感上的关爱,企盼心灵上的充实。

2.家政服务市场大。

调查显示,29.97%的老年人最需要家政服务。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子女大都忙于工作,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比较多,没有时间料理老人的生活,所以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促使家政服务的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可以推测,今后家政市场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三)老年人助餐服务与日托服务需求情况。

1.目前老年人吃饭的提供方式。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20.73%的人认为吃饭是个问题,79.27%的'人认为吃饭不成问题。目前自己做饭的占总数的85.20%,由子女、钟点工、全职保姆做饭的分别占10.59%、1.32%、1.01%,到社区助餐点、与他人搭伙、叫快餐或去饭店吃饭的分别占0.63%、0.33%、0.11%,其它方式占0.81%。由此可见,目前老年人自己做饭的占绝大多数,这与68.51%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或一般,87.98%的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情况相符合。

2.对社区助餐点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7.8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社区助餐点,62.1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社区助餐点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社区助餐点的介绍后,选择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有4198人,占调查总数的41.63%,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仅占市区老年人总人数的5.04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326万名老年人乐意接受助餐服务,这说明助餐点在我市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助餐点是由政府资助建设,以社区为主导,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价格通常在5-15元:一顿中餐5-7元,一日三餐10-15元。目前,天宁街道斜桥巷社区、西新桥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天皇堂弄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等已经有了为老人提供就餐的服务。但从全市来讲,老年人助餐点的数量还很少。从总体而言,还有很多老人不愿意选择到助餐点吃饭,究其原因,主要是87.91%的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和85.20%的人平时是自己做饭的,所以不需要由助餐点提供吃饭。

在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省事方便的占62.04%,因为价廉物美的占15.20%,其它原因的占22.76%。在不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不喜欢的占23.69%,因为口味不适的占21.36%,其它原因的占54.95%。

3.对老人日托所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3.2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日托所,66.7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日托所也不熟悉。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日托所的介绍后,选择一定去日托所的有405人,占调查总数的4.0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033名老年人一定去日托所。此外,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046人会考虑去日托所,这说明日托所在我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日托所,即“老人之家”,像小孩入托那样,白天到日托所,晚上回家。老人在日托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弈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还可以就餐,日托所的优点在于收费低于养老机构,对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由于日托所对于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所以对于10.26%的生活半自理人群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愿意进日托所的老年人中,有47.66%的人是因为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24.30%的人是因为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2.80%的是因为身体欠佳,5.24%的是因为日托所收费低于养老机构。

4.志愿者服务。

在我们这次的调查中发现,18.09%的老人愿意帮助日托所做些志愿者服务,48.71%表示偶尔可以做一点,26.03%不愿意做志愿者服务,7.17%未选择。在宁波市海曙区,有一支专门为独居困难老人提供服务的义工队伍,他们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进行储蓄,等到自己年老时又可以提取储蓄,享受服务。群众将其称之为“义工银行”。而我们的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市开展“义工银行”存在一定的群众基础。

1.居家养老是首选。

调查显示,80.27%的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形式是居家养老,11.56%选择机构养老,6.34%选择老人日托所,1.83%未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区已建有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市、区两级财政共拨付养老服务补贴250万元。

2.选择养老机构的档次。

在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选择500-800元/月和800-1200元/月底分别占58.30%、31.52%,仅有6.49%、3.69%的人分别选择1200-1500元/月和1500元/月以上,这与当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五)子女对老人精神赡养情况。

1.大多数老人不感到孤独,九成以上子女愿意陪老人聊天。

调查发现,80.97%的老年人不感到孤独,19.03%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更愿意找亲人或朋友聊天。90.91%老人的子女愿意陪其聊天、听其诉说,只有9.09%老人的子女不愿陪他们聊天。对“给钱给物让老人衣食无忧就是孝顺,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这道题选择对、不完全对、不对的分别占15.01%、64.51%、20.48%。由此可见,我市的子女比较注重与父母的谈心,从精神上来关爱父母。

2.子女对老人的孝顺情况。

在这次被调查的老年人中,57.66%的老年人认为子女很孝顺,39.88%的认为子女比较孝顺,认为不孝顺的仅占0.83%。子女经常来看望的有82.68%,占大多数,偶尔来、生病时才来、节假日才来到分别占9.53%、0.66%、3.82%,只有0.35%的子女从不来看望老人。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常州子女对老人的孝顺状况令人可喜。而子女不常来看望的有81.57%是因为子女工作忙,6.20%是因为子女在外地,0.88%是因为有矛盾冲突,11.35%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子女关心老人的主要方式是上门看望和打电话。

3.老年人与孙子女的关系。

调查显示,在有孙子女的老年人中,有62.78%的老年人替子女照顾第三代,37.22%不照顾第三代,这说明我市的老年人对第三代很有爱心,所谓的“隔代亲”。而且调查还显示68.37%和29.51%的孙子女经常来或有时来看望老年人,2.12%不来看望,说明第三代也很关心老年人。

4.老年人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

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平时经常锻炼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的9791名老年人中,经常去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的分别占38.62%、21.91%,老年人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看电视、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打牌搓麻将等,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外出旅游的居少数。

三、满足市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关爱“空巢老人”,重视精神赡养。

全社会都要来重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家庭成员要负责,年轻人要多承担体力劳动,给足老人生活费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们精神慰藉。社会服务功能要强化,社区要为他们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要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

继续开展“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市民政局和市老龄办连续两年组织了“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这项活动给老人们送去了关怀和帮助。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扩大此项关爱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空巢老人。

抓好老年精神关爱示范点建设,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心理研究,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工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继续做好常州老年服务中心开展的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积极为基层做好示范作用。扎实抓好全国老年精神关爱江苏示范基地常州示范点建设,总结推广钟楼区老年心理关爱示范点心理咨询室和社区心理咨询室试点的经验,努力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

(二)提高养老金待遇。

尽管我市已连续几次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但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近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快,因此,要继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要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及时评估中介机构服务效能,确保服务落实到位;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上门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确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内容,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四)建立社区助餐点和老人日托所。

政府要出资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和日托所试点,并对助餐点和日托所的的性质、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都要有配套政策及相关规定,培训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建立后招标按市场化来运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助餐点和日托所日常运作予以相应支持,并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满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的老年群体一日三餐的需求以及生活照料的需求。

(五)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

尽管调查显示,只有11.56%即1166名老年人最愿意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但即使按照这个标准,市内养老机构床位也应达到2.31万张,而目前仅有1.28万张,尚有1.03万余张的缺口。因此,要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逐步改变目前较高收入人群大量占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现象,在合适的时机,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发放养老服务专项补贴,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

(六)大力扶持,多形式发展社区家政服务。

出台相关政策,培育家政服务业,吸引家政服务的相关企业加盟,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范围,完善送时服务机制和制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家政服务。

(七)加快各级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

加快市、区及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按照老年人口的分布和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形成档次不同、面积不等、配套事宜的梯次排列格局。增加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设施,方便老年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导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度过幸福的晚年。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物美价廉的旅游线路,开拓老年旅游市场,满足老年人出游需求。积极兴办老年大学、学校,发挥市和各区老年大学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街道(镇)和社区(村)老年学校建设工作,逐步完善老年教育4级办学网络,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满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六

11月底,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都受到限制,同样的待遇,女性往往付出更多。记者调查发现,女性在就业、晋升、工作稳定性、薪酬等方面都会遇到种种障碍,而“隐性歧视”已成为女性就业歧视的新趋势。

a现状。

同样的工作,女人比男人付出更多。

郑州的师女士今年38岁,2000年从大学毕业后和老公在单位相识并结婚,师女士说:“我和老公的起点是一致的,工作能力也不相上下,结婚后我要努力工作还要照顾孩子老人,辛苦不说,现在在单位的职务却比老公低两级。领导考察升职干部的时候,总是会优先考虑男性。我觉得作为女性在社会上奋斗,肯定会比男人碰到更多困难,女人要兼顾母亲、妻子等各种社会角色,承受的压力确实很大。其实,基因已经决定了女人要想出色,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一个父亲要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照顾自己的家小,周围的舆论不会指责,但女人要是这么做,一定会引来非议。”

有报告称,投递简历后,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的女性高约42%。《2016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和2015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比女性高约10个百分点。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女性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性别歧视问题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当下,有一些女大学生选择了当“研究生妈妈”,先结婚生子后求职,她们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受到限制。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不少职场女性及正在找工作的女大学生都在担忧,自己的生育问题会不会成为职场道路上的又一个“绊脚石”。来自郑州的李女士31岁时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她给记者说起了以前找工作的经历。

李女士称,两年前她刚刚结婚,应聘了当地一个大型房地产公司总裁助理的职位。经过两次面试和两次笔试以后,还是被淘汰了下来。面试的时候人家直接就问她:“29岁了?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啥时候生孩子?确定这两年不生吗?”最后,该公司决定录用一名年轻的男性担此职务。不甘心的李女士去找公司人事负责人理论,该负责人以职位工作繁忙为由推诿解释。

李女士现在依然很困惑,休完产假后的她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合适的职位了,老板的不满意显而易见,怀孕前大好的发展前途如今也看不到了。

“生一个孩子都成这样了,别提生二胎的事儿了!”李女士抱怨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生育歧视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生育、哺乳、养育儿女、照顾家庭等方面付出很大,大大削弱了她们在职场的竞争力,这也是现在大中城市职业女性对生育望而却步的原因。

b案例。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有案可循。

2016年秋季人才招聘渐入尾声。在招聘面试中,“是否已婚已育”的“拷问”、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男性的“潜规则”让很多女性大学生感到心寒。

法律与性别休戚相关,缺少性别平等视角的法律必然产生性别不平等问题。反之,具有性别平等视角的法律可以逐步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有案可循。

【案例一】。

2012年6月11日,曹某在求职网站上看到某辅导学校招聘行政助理的信息,便投了简历,但一直没有音信。2012年6月25日,她登录网站查看时,发现该辅导学校行政助理招聘启事中有“仅限男性”的条件。之后,对方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再次明确告知,该职位只招男性。曹某认为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于是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递交诉状起诉该辅导学校,但一直未被受理。2013年5月,一番波折后,法院最终对此案进行立案。

导学校承诺支付曹某3万元“关爱女性平等就业专项资金”,该案以和解告终。

【案例二】。

b2014年11月12日,法院作出判决,认为烹饪学校文案职位不属于法定女性禁忌劳动范围,烹饪学校未对郭某是否符合招聘条件进行审查,而仅以岗位限招男性为由拒绝录用郭某的事实成立。根据《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规定,认定烹饪学校行为属于就业性别歧视,侵犯了郭某的平等就业权,给郭某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损害,应向郭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c举措:

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看来,女性大学生业务能力等并不输于男性,但女性生育会耽误用工时间,生育后又偏重家庭,事业心有所降低;一些岗位工作条件艰苦,需要经常出差、应酬,不太适合女性;此外,传统的男女分工观念也仍在影响用人单位。

12月1日,省妇联的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介绍了就业性别歧视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只招男性不招女性,或者实行性别搭配。

劳动合同中的性别歧视:劳动合同中含性别歧视色彩的条款,包括禁婚、禁孕、禁育等条款。

职位待遇上的性别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

录用和提拔方面的性别歧视:如女性因性别而不被录用或提拔。

女职工特殊保护范畴中的性别歧视:如女性因结婚、怀孕、生育被解雇。

女性退休年龄限制:女性的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剥夺了女性5至10年的工作机会。

省妇联6年向39.7万名妇女发放贷款238.4亿元。

帮扶困难妇女再就业一直是省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年58岁的.杨金平是郏县白庙乡人。她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老师。高中毕业后,她毅然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从两间旧瓦房开始创业,至今已有35年。近年来,她想办一所幼儿园,就拿出多年积蓄,建造近4000平方米的新园。后续的桌椅床铺需要一笔钱,而她的资金所剩无几。这时,白庙乡妇联主席雷晓为她送来了一套妇女小额贷款表格,并为其全程争取,让新园如期开园,200多名幼儿在这里学习成长。

记者了解到,6年来我省共向39.7万名妇女发放贷款238.4亿元。

去年以来,河南全省实施“巧媳妇”行动计划,与省服装行业协会联手,在农村留守妇女集中地区依托小额担保政策,支持农村女能人建立服装、手工编织加工点,实行订单生产。目前,全省已建立加工点1万多个,吸纳创业就业妇女40多万人。

d立法。

现有法律对就业性别歧视画出法律底线。

法律规范是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后屏障。河南鸿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民介绍了目前严惩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同时,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同时,该规定第二十七条强调,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应尽快完善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相关法律。

“现行法律对歧视行为缺乏惩罚性规定,加之行政部门的执法手段十分有限,难以形成有力约束。”王艳民说。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招聘网站上存在的就业性别歧视信息也相当严重。王艳民说,根据我国《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规定》第五十八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招聘平台发布有性别歧视问题的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应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惩罚。

长期关注和研究就业歧视的律师许英表示,目前,我国对于职业中介机构的规范还远远不够,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杜绝发布含有性别歧视的招聘信息。有关部门也要推动规范就业性别歧视的政策、尽快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助力改变招聘市场女性就业受歧视乱象。另外,行政执法和女性本身的维权意识不够,因此,除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和增强有关部门对用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外,还应当增强女性依法维权意识,让其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自觉自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七

义务教育虽然已经推行了很久,但一些地方的教育情况仍然不理想,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笔者走访了几个省市近百所学校,以及与全国其他多个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联系中,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存在的普遍现象总结列举如下: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八

不是所有上了年纪的女性都叫“大妈”,是否有闲有钱、有购买力,是区分“大妈”与普通中老年女性的重要标准。

融360《维度》针对45岁至70岁的有投资经历的城镇女性做了最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除银行存款外,有超过半数(55.2%)的大妈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上,其中投资50万以上的占比22.4%。另有2.63%投资金额超过100万,这部分人最青睐房地产和黄金投资,投资品种覆盖了国债、基金、p2p、外汇等8个领域。

在国债、基金、p2p、线下理财等12种投资产品中,最受大妈欢迎的是股票(51.75%)、基金(50%)和p2p(32.5%)这三种中高风险产品。此外,也有大妈单独给出琥珀等收藏品投资的答案。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大妈”一般处于职业生涯收尾阶段或已退休,事业和家庭压力都比较小,掌握家庭财政大权,据融360《维度》另一份调查显示,在家庭中不管财政大权的大妈仅占16%。她们乐于尝试各种理财产品,敢于重仓投资和高风险投机。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中国大妈的崛起元年。实际上,大妈的发迹,几乎与祖国经济之崛起同步,要追溯到改革开放期间。

多数“大妈”依靠炒楼发迹。

投资房产的中国大妈背后,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借房地产红利崛起的,为特殊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所造就的一代土豪。但凡炒楼人,基本都听过“温州太太团”的名号。

然而,中国大妈简单粗暴、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崛起,难掩隐患。融360《维度》调查显示,有37.7%的大妈投资金额占总资产比例超过一半,显示出较强的激进性。融360理财分析师发现,占比4.39%的,将全部资产用于投资的大妈,其投资的多为房地产和现货,这种投资会套牢大量的资产,过于激进冒险,一旦大跌,非常难以脱身。

“大妈”有极强的赌徒心理。

大妈身上有众多明显的标签,其中一项就是:赌徒心理严重。初“狙击”华尔街重仓扫金,就是大妈投资行为情绪化的体现。雄厚的资金支撑着极强的赌徒心理,造就了大妈的激进本色。这种激进有时会带给她们丰厚的风险回报,可更多时候,却只是把她们变成了风险的牺牲品。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股市大震荡中,有55.84%的大妈赔了钱,其中27.9%损失惨重。另有6.49%资金至今仍套在股市中。

融360《维度》在与20不幸“割韭菜”的大妈们交谈时,发现她们对自己的遭遇各有总结,理由五花八门,涵盖人情、人脉、小道消息,天时、地利、宗教信仰,却唯独无人提及炒股常识和金融知识。

或许,正因她们缺乏扎实的金融功底,面对瞬息万变、涨跌如同过山车的股市时,只能求助于各种周边因素,以及类似玄学的心理力量。

盲从,抱团,贪小便宜。

大妈们不愿去研究投资知识,更愿意花精力去挖掘熟人资源,认为只要和精通投资理财的人搞好关系,就等于掌握了一切她们听都没听过的金融本领。如果身边实在没有金融从业人士,大妈们就从公众人物身上找机会。

要么信熟人,要么信权威。亲历过共和国历史上人与人最不能互信的时期的大妈,却比谁都更乐于奉行“以人为本”。

大妈们相信人,更信人多力量大。所以每有投资行动,必呼朋引伴,把个人决策上升至群体行为。酷爱抱团的中国大妈,吃过大锅饭,跳着广场舞,受过“严打私心一闪念”的时代教育,习惯了在群体之中寻找安全感。

在大妈逻辑中,不可思议之处还有很多。譬如大妈一出手能投资几百万,却会纠结几百元的赠品。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中国大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却随着时代巨变迅速拥有了大量财富。然而从没有人教过她们,应该怎样打理超出她们认知范围的一大笔钱。所以她们虽然成了土豪,还大多掌握家中财政大权,却对大额投资没有概念,只能求助于他人;相反,勤俭省下的几元钱、被赠送的几袋米、几桶油,则属于她们最熟悉的数额级别,承接了她们对于钱的全部热情。

骗子盯上“大妈”

极强的购买力、极差的财商,综合上述两点的部分中国大妈,成为骗子的.主攻人群、骗局的目标坑害者。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七成(71.05%)大妈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被“坑”过,她们被骗的原因多样,近年来新涌现的p2p、邮币卡、现货投资、线下理财等领域,都有大妈不幸跳坑的身影。其中p2p和现货投资是大妈最易踩坑的两大类产品,占比分别达35.73%和17.4%。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p2p于近年兴起,曾一度处于蛮荒状态,骗局丛生,大妈对新型理财产品不甚熟悉,难免频频中招。而现货投资的原理和风险情况长期以来都复杂且不够透明,骗子们往往隐藏投资现货的风险,捏造极富吸引力的“利润”,很多大妈都因此受骗。

某比特币网站统计显示,总交易额大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贵宾用户中,40%为女性,其中又以中老年为多数,可见中国大妈开始混迹比特币江湖。一叶知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很多连智能手机都不会操作的大妈们,卷入了真真假假的科技金融漩涡之中。骗子针对不少大妈“钱多人傻”的特征,为之量身定制骗局,卷钱无数,留下遍野哀鸿。

结语。

中国大妈的发迹、盈亏、受骗,都那么与时俱进,可她们身上总有一些东西,像活化石一样,永远提示着这个文明古国在西方金融面前的露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观念,沉积到她们身上,外化为包括激进、盲目、非理性等最不明智的部分——许多非中国大妈投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九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在审议的《就业促进法(草案)》,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主要是对反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鉴于此,立法部门已将原案中的几条反就业歧视规定扩充为专门的一章,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对民意的重视。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的这份。

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也有助于立法机构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为反就业歧视的立法与制度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就业歧视涉及公民的基本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为了更准确了解当前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为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推动在我国实行就业机会平等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于xx年5月和10月,就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在全国北京、广州、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郑州、银川、青岛等十大城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发放了3500份问卷,收回了3454份。

现将这次调查所获得的重要信息报告如下。

1.就业歧视范围相当广。调查表明,我国当前就业歧视的主要领域有民族、宗教、政治面貌、残疾人、户籍、性别、年龄、健康、外貌身高、性取向等十来种。

根据反歧视定义,在同样的情况下实行差别对待构成歧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差别对待都构成歧视,但差别对待是歧视的重要表现。根据这次问卷调查,我们选择了13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否有差别待遇进行调查。

雇主单位的要求并非都是歧视,但有相当一些是有歧视性的。所以此表能一定程度反映我国就业歧视的范围。如就业中提出学历、工作经验、资格证书的条件大部分可能是合理的,健康有部分可能是合理的;但是,户籍、性别、年龄、外貌身高等要求基本上没有合理性,大部分可认定为歧视;而民族、政治面貌、性取向虽然表中比例不高,但是属于国际标准严格禁止的歧视。还有残疾人和宗教歧视虽然没有列入,却也是法律明确禁止的歧视。所以认为以上十来种歧视为我国的主要歧视领域是合适的,其他学历、工作经验等为非主流歧视,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构成歧视。

2.就业歧视相当严重。在问到“目前就业领域存在就业歧视吗”时,认为存在的被访者,累计占85.5%,认为非常严重和较为严重的占50.8%,认为不存在的只占6.6%。

七成多的人认为在就业中受到歧视。在问到被访者“就业过程中受到过何种歧视”时,有30.8%的人认为曾经在薪酬或福利方面受到过歧视;22.7%的人认为在岗位或工种安排方面曾经受到过歧视;21.3%的人认为在升迁和职称评定方面受到过歧视;17.6%的人认为在应聘时受歧视(以上为多项选择)。在问到受歧视的程度时,有54.9%的人认为受过各种不同程度的歧视,15.6%的人认为受过严重歧视。共有71.1%的人在就业和工作中受到各种歧视。

在求职中受到拒绝的情况,比例最高的是因为残疾,有21.8%的残疾被访者认为自己因为残疾而遭到用人单位拒绝;其次是因低学历,达18.7%;第三是因为外地户籍,达18.5%;最低的是政治面貌,只有3.4%。

3.就业歧视相当公开。调查表明,就业歧视是相当公开直接的。如在问到“因为疾病而被辞退,是否会直接告知理由”时,有51.3%的雇主会直接告知理由。

二、国家机关在带头歧视。

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和职业中存在相当严重的歧视。有65.9%的被访者认为公务员招录和职业中存在差别对待。

1.公务员招聘中的三大歧视:户籍、残疾人和健康条件。在公务员招聘中,被调查者认为受排斥的情况:学历低占第一位45%,外地户口被排在第二位43%,这是最严重的歧视;残疾人(40.9%)和健康原因(40.7%)分别排在第三、四位。由于学历要求不都是歧视,只有有些情况才是,所以上述三种是最重要的歧视。

2.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也非常严重。公务员招聘时的年龄歧视非常突出。招聘公务员中,要求30岁以下的占42.0%,要求35岁以下的占58.0%。有32%的人遭到性别歧视。由于只有女性才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比例是很高的。

3.歧视主要发生在复试阶段。国家机关的歧视主要发生在哪些阶段?有66%的人认为复试阶段存在歧视;有35.8%的人认为升迁阶段存在歧视;有29.4%的人认为招录体检阶段存在歧视;有27%的人认为公务员招录笔试阶段存在歧视。说明多数人不相信公务员的复试。

4.被访者认为公务员招录对性别、户籍和身高长相的要求是最没有道理的。被访者认为,在招聘公务员中设置的最不合理的条件,第一是性别,占67.7%;第二是户籍,占66.3%;第三是身高,占59.8%;第四是长相,占47.4%;第五是政治面貌,占41.6%。对企事业单位招聘设置条件的看法与上述有所不同,认为企事业单位首先不应设置的条件是户籍,占67.2%,其次是性别,占63%,第三位是身高,占54.5%,政治面貌排第四,占53.4%。这说明公众认为,国家机关招聘中提出性别要求,企事业单位提出户口要求是最没有道理的。还有公众更反对企事业单位招聘设政治要求,这个比例高于对公务员提出此要求的近12%。

被访者认为,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可以提出的合理条件,排在第一位的是学历,占80.7%;排在第二位的是健康,占59.8%;排在第三位的是年龄,占47.9%。可见,公众比较认同在招聘中,通过学历来筛选应聘者。也有超半数的人认为健康条件是合理的,近半数的人认为年龄是合理的,说明很多的人对健康和年龄歧视缺少意识。

1.最受歧视的三大群体——残疾人、艾滋病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根据我们研究,从群体的广泛性和受众面等综合情况看,就业和工作中的歧视最严重的领域是身份歧视,其次是对女性的歧视,然后是对残疾人、年龄、健康和身体特征(身高、长相、体重等)等的歧视。

但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在问到“哪些群体容易受歧视”的问题时,回答后前四位的是:残疾人65.6%,艾滋病患者62.8%,肝炎病毒携带者54.2%,由于学历条件不高构成歧视,所以对农民工的歧视(占45%)排第四位。可见,残疾人、艾滋病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农民工是最受歧视的群体。

2.最严重的歧视观念是健康歧视。

调查发现,公众在观念上最严重的歧视是健康歧视。在问到“如果你是雇用者,您可能不会招收下列哪些人员”的问题时,63%的被访者表示不会招收艾滋病毒携带者,55.8%的人表示不会招收乙肝病毒携带者,52.5%的人表示不会招收性病患者。在问到“您是否会与爱滋病患者、性病患者、乙肝患者一同工作吗”的问题时,分别有52.5%、51.6%、49.3%的人表示不会。以上调查反映的是人们的歧视观念,艾滋病患者、性病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最容易受到歧视的群体,说明很多普通人都对这些人抱有歧视观念。

女性和户籍身份为什么没有列在前列?是因为许多人主观上并不对女性和农民身份抱有歧视。但是,由于艾滋病患者的群体人数不多,而且这部分人得知患病后去求职的更少,所以从整体上显示并不太严重。但从个体上讲肯定是最严重的,很可能有一个拒绝一个。中国的残疾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但去正常应聘就业的比例也不是太多。而肝炎病毒携带者有一定的隐藏性,不提体检要求的招聘不会产生这种歧视。所以,这两种在很多人观念中抱有的、可能是很严重的歧视反而没有身份和性别歧视在就业市场中显示得更为严重。身份歧视和性别歧视之所以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两种歧视,是因为这两个群体被歧视的人数量大,而且公开显示在招聘市场上。

3.公众最反对的歧视是性别和身份歧视。

调查还发现,公众最反对的歧视是性别和身份歧视。问到“对目前社会歧视现状有何评价”时,受访者认为“很不好”的歧视排序,第一位是性别歧视(占29.8%),其次是身份歧视,包括户籍歧视(26.4%)和籍贯歧视(26.2%),还有残疾歧视(26.2%)。被访者对健康歧视和同性恋歧视的反对度最低,认为健康歧视很不好的只有12.3%,认为同性恋很不好的只有14%,说明比较认同这种歧视。

四、关于性别歧视和农民工歧视。

性别歧视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女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在本课题社会问卷抽样调查中显示,在回答“就业时单位或雇主是否提出过性别要求”的问题时,明确要求是男性的占13.9%,明确要求是女性的占7.1%,男女都可以的占32.2%,而无明确说明的占46.7%。可见,有21%的招聘单位明确提出性别要求。而明确提出要求录用男性的高出女性的一倍。

在问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是:外貌气质、学历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0.1%、67.2%和60.7%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而女性认为学历是最重要的,排在前三位的是:学历、外貌气质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2.6%、70.3%和64.8%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在问到“获取工作时是否有相貌和气质要求”的问题时,要求长相端正、气质优雅的,女性比男性百分比高8.3%。可见,对女性就业不是以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貌取人的现象是存在的。

另外,有不少雇主对结婚和生育的女性存在歧视,有的要求不要已婚女性或要生过孩子的。调查表明在订。

劳动合同。

时,有15.4%的女性受到结婚或生育方面的限制。

在问到“工作单位已经落实的女性权益”问题时,有52.4%的被访者回答单位落实了怀孕的权益,72.8%的被访者回答单位落实了产假的权益,落实了哺乳期权益的为49.2%,特殊生理期为17.5%,劳动与安全保护为45.4%。换句话说,产假权利落实得较好,特殊生理期的保护最差,还有47.6%的单位没有落实女性怀孕的权益。

关于农民工歧视。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工受歧视的严重程度大概排在第四位,在残疾人歧视、艾滋病和病毒携带者之后。但农民工是受歧视的最大群体。由于农民工的歧视很多是法律化的,所以调查所显示的数字并不充分。

农民工在就业准入时就受到法律歧视性约束,无法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但农民工在就业工作中仍然受到各种歧视。

根据回答,第一是工作和居住条件差,占89.7%;第二是在工种安排(脏、重、粗)方面受到歧视,占84.9%;第三是在报酬方面受到歧视,占36.2%;第四是从业的行业限制占35.3%;第五是医疗和工伤保险占27.9%。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

根据中国教育部官方统计,2014年,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达45.98万人;其中,低龄留学生成为新力军,掀起了新一轮的留学浪潮。在这股浪潮中,被开除学生群体的数量激增,吸引了中美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此,美国厚仁教育研究中心以全美1,657名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为数据支持,制作了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分析被开除学生的背景信息和开除原因,总结出以下这些开除高危人群特征:

——80.55%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

——69.43%来美国不到2年。

——过半数(51.28%)的学生gpa低于2.0。

——79.04%本科或硕士学位在读。

——主要集中在加州-纽约州-宾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等州。

五大最容易被开除的美国高校。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美国厚仁所接触到的被开除学生中:

13.7%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12.1%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

10.0%来自亚利桑那大学。

7.4%来自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6.8%来自波士顿大学。

“开除学生地理分布、就读学科、在读学位等比例都和美国移民局以及美国开放报告(opendoorreport)2015最新发布的数字趋势相近。厚仁接触到的被开除学生数目,是业界最多的,也具有代表性。”白皮书统计,被开除中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加州、纽约州、宾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马萨诸塞州等州。据悉,如果学生被学校开除,学校有责任主动报告移民局,由学校发放的学生在美国居留身份(f-1)作废。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在美国的合法居留权。15天以内,学生必须离境。否则,学生可能会被拒绝入境三至五年不等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家人入境,也就是说,既丢了学籍,又成了非法居留黑户。

开除主因:超八成学术不达标主要体现为gpa低。

开除原因及各比例。

学术表现差(57.56%)主要体现为gpa低。

学术不诚实(22.98%)是中国留学生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最常见的例子是论文有意或无意地抄袭、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代考代课找人代写作业等。

行为失当问题(3.87%)包括了课堂表现差、打架、人身威胁等。

违反法律问题(1.93%)包括了性侵、违反交通规则、非法持枪、因涉及刑事案件被起诉而被开除、未成年人吸烟及饮酒、未成年人藏烟、因延迟毕业i-20出现问题、使用住家的社会安全号而触犯了个人隐私、盗窃。

心理问题(0.57%)主要指的是来到美国后患上了忧郁症等心理疾病,妨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被校方开除。

国际学生身份问题(2.96%)主要是指国际学生每学期一定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成为全职学生才能拥有f-1签证的有效性。

财务问题(0.23%)主要是指学生未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如数支付学费而面临被开除的困境。

申学材料遗留问题(0.23%)主要是指申请美国学校的材料中语言或标准化考试成绩、推荐信、个人经历等作假。

其中,gpa太低或作弊等学术问题是造成学生被开除的最主要原因。

每所学校对学生最低gpa的要求不同。一般情况下,本科生需要2.0的gpa、研究生需要3.0的gpa才能顺利注册下一个学期和完成学业。如果学生未达到规定的gpa学校会给出一次警告,通知学生gpa已处于被开除的高危区段,若下一个学期仍不能达到规定gpa则会被开除。

名校学生也不例外常青藤女生竟是高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表明,被开除的学生群体并不仅限于学术表现差的学生:除了一些gpa过低被开除的学生外,有不少成绩优异(gpa在3.0至3.5不等)却被开除的学生出自常春藤名校。

而且,该群体多为在读女硕士,开除原因主要为作弊、申请材料作假、诚信问题等。白皮书指出,女留学生成绩优异,却容易因为就读于名校而过分注重成绩,加上自身能力问题或无法适应美国校园激烈的竞争环境而选择学术不诚实,一经学校发现便受到了严厉处分。

不过,部分因抄袭被开除学生感到十分“冤枉”:很多学生是因为“文献引用不当”而被教授认为抄袭。此外,代考/代课、成绩造假、想改成绩被举报、保留往届考卷、对老师撒谎、伪造导师签名等短视行为,一经发现也往往被开除。2015年的白皮书增加了性别分析向度。在本次留美中国学生现状调查的样本人群中,被开除的男生占61.6%,女生占38.4%,即男女比例约为6:4。值得注意的是,高危人群中,25岁以上的女生明显比男生多,女生中学术不诚实的比例比男生高了近10%,相应的学术表现差的比例却低了近10%。

公立名校成重灾区,理工科和商科更易被开除。

名校的学生是否相对更安全?事实正相反。在调查的被开除学生中,有超过一半(62.89%)排名前100的学校。

具体来讲,超过三分之一的被开除研究生来自于全美排名前50的名校,经济商管的学生比例最高;超过三分之一被开除的.本科学生来自于全美排名51­-100的学校,近40%的学生在大一就面临开除的问题,理工科学生比例最高。其中,被开除的综合性大学学生中有72%来自于公立大学。

在专业方面,被开除的学生中,理工类专业学生和经济商管类专业学生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分别为35.02%和31.77%,被开除理由通常是学术表现差、学术不诚实。

为何top100的名校和热门专业成了被开除的重灾区?主要是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太重视排名,为了能进入一个所谓综合排名更高的学校,不惜更换专业,也不管学生真正的兴趣。等学生进入了美国“名校”的热门专业后,常常松懈或听不懂,心理调节能力又差,兴趣不高,自然难以达标。

低龄留学生忧患重重是遭受学术挫折的高危人群。

白皮书针对低龄留学生专门作了专题分析,报告中提到,18-21岁之间被学校开除的中国低龄学生共有795名,被开除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为失当和违反法律。

低龄留学生因年龄小,自理和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适应中美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容易引发诸多问题。打架闹事、在校外过夜等都是小留学生初来美国、不熟悉学校规范和人文常识而容易触犯的问题。

研究中心专家指出,低龄留学生是遭受学术挫折的高危人群。学生进入美国学校以后,接受正规的学术规划和引导至关重要。不仅是学业,包括解释校规、制度、文化,辅导心理、学习方式、弱科等各领域,都需要重点关注。厚仁教育首席发展官陈航建议,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每个学生都需要尽快适应美国新的教育模式和新文化环境,加上中西差异巨大,低龄留美学生存在内在风险,建议寻求基于美国的专业帮助,有效预防,避免学术挫折的发生。希望白皮书的调查内容能引起更多社会关注,让准备赴美留学、在美修读课程的学生引以为戒,防患未然。

被开除的学生中,超过87%的学生在美时间不超过3年,其中43.22%的学生在美不超过1年,26.21%的学生在美学习1-2年。另外,如图3.6.2显示,进入学校的第一学年的学生更有可能被开除。由此可见,对美国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很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

多位学者提到,对美国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很可能使初来乍到学生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例如,一些中国学生因为从小受到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影响,养成发言要举手的习惯。与此同时,美国学生从小被鼓励积极发言,发言不用举手。这样一来,当中国学生还在纠结要不要举手发言的时候,原本要讲的话可能就被美国学生讲了。长此以往,老师会产生一些偏见。而这些偏见很可能最终变成对中国留学生学习能力的歧视。类似的文化冲突(culturalshock)可能给新生留下长远的心理阴影,导致自闭、自卑、社交恐惧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留学新生来说,教育专业人士、心理辅导人士的帮助尤为重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一

中国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每年有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120万人死于癌症。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发病率。

globocan估计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21.6/10万女性。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城市地区的asr是农村地区的两倍(34.3/10万vs17.0/10万)(图1)。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广州报告的asr是46.6/10万女性。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要早。上海和北京的数据都显示两个高峰,45-55岁,70-74岁。

死亡率。

globocan报告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死于癌症的第6位死因asr为5.7/10万女性排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之后。城市地区的asr比农村地区高46.9%(7.2/10万vs4.9/10万)(图2)。

乳腺癌治疗。

手术。

乳腺癌手术方式在不同地区和医院间差别较大。自从1990s,保乳手术成为指南推荐的手术方法。但是,根据中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原发性乳腺癌手术中,乳房切除术仍占88.8%,而美国为36%。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保乳手术率只有12.1%,20上升到24.3%。

放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只有27%的乳腺癌病人将放疗作为主要治疗的一部分,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为40%,荷兰为58-68%,巴西为76%)。与保乳手术类似,放疗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系统治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中国比较普遍,约81.4%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会进行化疗,然而化疗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一项报告声称12.1%的治疗病人接受不到四个周期的化疗。一项北京研究的调查称,只有80.1%激素受体阳性女性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而9.2%的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也接受了内分泌治疗。

在中国,很多药物未纳入医保,经常造成病人高昂的自付费用。很多新药无法获得也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例如,只有40%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二线治疗,只有四分之一接受三线治疗。20.6%的北京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尽管曲妥珠单抗在已经在中国批准。但是该药未进入医保,导致病人自付费用较高。另外,一些高收入国家已经批准的新药(例如tdm1和帕妥珠单抗)目前仍不能获得,限制了系统治疗的方案。

目前,上注册,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表)。中国关于乳腺癌的论文发表在不断上升(图3)。在,总数已经超过了加拿大、英国、日本,居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表)。

表乳腺癌临床试验和发表论文数量。

图3不同国家的乳腺癌相关研究文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二

睡好觉成青年奢望,说说什么让你睡不好?,日前《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发布引关注!本次调查范围纳入了10岁至45岁的人群,共调查了近6万人。其中,能“一觉到天亮”的人堪称是上帝的宠儿,而这样“没心没肺”的青年人只有11%,其他受访者都表示会半夜醒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睡眠指数较5年前稳中上升,达到了74.2分,增长近10分。但创业人群的睡眠问题不容乐观,越年轻的创业者得分越低。

仅有1/4受访者睡得好。

本次调查范围纳入了10岁至45岁的人群,共调查了近6万人。从整体的睡眠状况来看,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其中,能“一觉到天亮”的人堪称是上帝的宠儿,而这样“没心没肺”的青年人只有11%,其他受访者都表示会半夜醒来。

中国青年人的睡眠质量不高,表示“睡醒后像充电一样”的受访者只有5.6%;而“睡不够,起不来”或者“睡了却依然疲惫”的受访者高达91%。不少受访者承认,睡眠好坏要看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时就睡不好觉。

当工作与睡眠发生冲突时,睡觉绝对不是首选。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会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更糟糕的是,即便加班完成了工作,他们依然不会选择睡觉,而是东翻西看,患有严重的“晚睡拖延症”,迟迟不愿意送走这一天。学历高的人更关注健康,自律性也强,因此对睡眠的掌控要好一些。但是,总体来看,生活作息非常规律的受访者只占5%。

电子产品是晚睡帮凶。

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三大星座的`人堪称生活作息一塌糊涂,他们更容易深夜兴奋。此外,睡眠问题跟收入、职业、社会地位没有直接关系,“各阶层睡不好的比例都差不多。可谓各有各的烦恼”。

中国睡眠研究会工作人员认为,压力、焦虑、情绪低落是中国青年睡不好觉的罪魁祸首。但是,电子产品也是偷走睡眠的帮凶,电子产品的蓝光效应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人的睡眠。93%的受访者睡前玩手机,追剧和购物消耗了大量睡觉时间。调查显示,一些平时很关注美容阅读内容的人群,凌晨2点时手机依然保持着非常活跃的状态,可谓是“贴着面膜刷屏”。调查者认为,中国青年作息时间随意性很大,不仅影响性欲,也造成了食欲不振、患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低下等负面影响。

创业人群普遍睡不好。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睡眠指数较5年前稳中上升,达到了74.2分,增长近10分。但创业人群的睡眠问题不容乐观,越年轻的创业者得分越低。

报告显示,20创业人群的睡眠指数得分是70.8分,比同期普通公众的得分低了近4分,而越年轻的创业者得分越低,30岁以下的人群甚至不足70分。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等各项具体睡眠指标上,创业者表现均低于普通公众,普遍存在睡得晚、睡得不规律和睡得少这三大问题。

报告显示,在最长一次连续不眠时间上,大部分创业者平均值约为29个小时,其中10%的创业人群更是高达48小时连续无眠,60.5%的人睡觉前还在计划明天的工作,52.6%的人早上起床就开始计划当天的工作,梦想者们睁眼闭眼都是工作。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超过40%的创业人群逐渐认识到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性,大多数创业者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睡眠观。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三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xx%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xx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四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近日在京发布《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提出,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2016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活动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

活动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教授发布《20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认为,我们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家长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

调查发现,中国亲子教育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的民主意识、科学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庭教育科学观念与方法的传播更加有效和多样化;家长更加注重儿童成长的全面性,特别是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的学**热情持续高涨;注重科学陪伴;关注亲子阅读;父亲参与度有所提高,等等。

调查也发现了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把**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育儿焦虑、教育过度现象依然存在;体现家族文化传承影响的“隧道效应”还比较明显,而家长对此往往没有清楚的意识等等。报告认为,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

教育过度主要表现在过早、过多、过快地灌输知识;为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过长占有孩子的玩耍时间;过密的'言语和讲道理等。教育过度会造成教育异化。因为教育过度所引发的亲子冲突与家庭焦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广大家庭深刻反省。

报告认为,在孩子进行玩耍、阅读、做功课、体育锻炼、交往、旅游、过生日或节假日等场合,家长的陪伴时间均有所增加,而妈妈的陪伴时间又明显高于爸爸;陪伴的功利性还比较明显。报告指出,68.37%的家长选择了“理解、信任和欣赏孩子”。这个现象令人欣喜,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并不能够真正懂得和做到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欣赏。他们的“爱”里面隐藏了较多的功利性。这样的“爱”很容易转变为“恨”,恨铁不成钢。

报告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家长要重新回到平常心,重新找回教育规律。焦虑的家长、过度的教育,都是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而没有唤醒孩子内在的“天然学校”,孩子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僵硬,失去了灵性,失去了他“自己”的天性。

调查表明,约有一半的家庭重视亲子阅读,这是很好的趋势,但还是不够的。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深入情感世界,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报告认为,每个家庭都具有一条象征家族文化心理结构代际传承的“隧道”,会极大地影响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与上一代人的关系,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模式和处事模式,进而成为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元素。家庭教育要警惕,不能把孩子的“自己”教没了、亲没了。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五

宗教旅游的含义到在学术讨论中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比较为广大学者所认同的宗教旅游的含义是指它不仅仅包括那种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一种旅游形式(gisbertrinschede,1992),也即朝觐旅行;还应该包括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点景区观光、修学以及游憩行为(方百寿,)。

根据国家宗教事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寺院1600余座。许多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为宗教名胜古迹,我国宗教文化遗迹约占全国现存主要名胜古迹的1/2(保继刚,)。至,我国已公布的六批共235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宗教名胜超过600处,约占26.7%。可见,宗教名胜古迹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宗教文化中的神像雕塑、绘画石刻等历史遗产,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佛教自东汉初年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近来,佛教在我国生根发芽,形成以寺庙、石窟、佛塔为主的佛教旅游资源。

(1)寺庙。

印度佛寺传人我国后,很快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成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佛教建筑。佛寺建筑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中国著名的佛寺有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登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开封大相国寺、北京卧佛寺、西宁塔尔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等。

(2)石窟。

石窟即是石窟寺,是佛寺的一种,为古代佛教徒就山崖开凿而成的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我国有100多座石窟,最著名的有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佛教石窟”。此外还有享誉世界的重庆大足石刻,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摩崖造像等。

(3)佛塔。

密檐式的登封嵩岳寺塔、大理千寻塔等;覆钵式的北海白塔、扬州瘦西湖的白塔等;以及金刚宝座式的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等。

(1)分布地域广。

佛教旅游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无论是东部沿海,中原地区,还是西北内陆,甚至干旱的荒漠戈壁都有大量的宗教遗存。在分布地形上,遍布于平原,丘陵,山地,甚至高原。

(2)数量众多。

佛教是我国各种宗教信仰中最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处于强势地位,而且多年以来的历史传承,使得如今佛教旅游资源数量十分可观,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宗教旅游资源的有629项,其中的佛教旅游资源到达了412项,大大高于其他宗教旅游资源。

(3)地区差异明显。

佛教旅游资源虽然分布广泛,但仍存在着地域差异,中原地区佛教资源分布最为密集,其中山西省佛教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是临近的河北、河南和陕西。浙江、江苏和四川也有数量可观的佛教旅游资源;东北地区和西南的广西贵州地区则相对贫乏。另一方面,佛教不同支系之间的分布也呈现明显差异,藏传佛教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高原及周边藏族聚集区和满族居民聚集区,主要有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四川和云南等省份,北京由于清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求也有不少藏传佛教的宗教古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六

尽管央行一再声明人民币没有贬值基础,但自英国脱欧事件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实在非常不乐观。高盛的研究员通过调查离岸与在案人民币资金流向得出外管局或许正在不断掩饰资本外流严峻程度的结论。

据高盛统计,最近几个月内的跨境人民币流动可能掩盖了中国真正的资金外流水平。高盛分析师mttang以及maggiewei的报告显示,根据他们的计算,自10月以来,总净资金流出已达5,000亿美元,比国家外汇管理局所提供的3300亿美元的在岸外汇结算高出50%。

以下是来自高盛分析师mktang的报告详情:

中国资金流更新——跨境人民币流动如何以不同渠道掩饰资金外流的压力:。

我们更新了对中国的资金以及外流渠道的预测。分析显示第一季度的净资金流出为1,230亿美元(去年第三季度结合第四季度的资金净流出为5,040亿美元)。

第一季度的净流出中,约70%是由中国居民积累外国资产所造成的;40%源自外汇负债的偿还;还有-10%来自外国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外国人乃第一季度净流入的来源之一)这个组成结构与我们早前对年下半年的预测大致相同。

另外,我们标示了自去年10月以来高达1,700亿美元的人民币由在岸流向离岸的净流量,这有助于减少外汇储备的下降,并且向离岸人民币远期点数施加了下行压力。在我们看来,这笔资金流并不能以市场因素作充分的解释,看来也没有导致外国人离岸人民币的持有量增加。

我认为中国真正的外汇外流资金压力可能被掩饰了,在最近几个月里每个月被缩小了约200亿美元(或50%)。

放眼未来,我们认为追踪跨境人民币的流动以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的基本资金流情况也很重要。

企业偿还外汇债务:根据我们的预测,在2015年下半年,由中国企业偿还外汇债务所带来的资金外流高达1,56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的则有约600亿美元。我们把中国企业的外汇债务分成4个主要部分,分别为贸易债务、境外银行对中国非银行机构的债权、中国企业发行的外币债券,及境内银行(例如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借给中国国内非银行行业的外汇贷款。

中国居民累积的外汇资产:根据我们的计算,在2015年下半年,由中国居民对海外资产的需求所带来的资金外流有约3,62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的则有1,080亿美元。中国居民累积的外汇资产包括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组合的资产,以及其他投资资产。这三个渠道在去年下半年有约2,68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在今年第一季度则有69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我们认为净误差与遗漏(neo)的负值可能是变相的资金外流,因此,我们也把neo包含在中国居民购买外汇资产所带来的资金外流的其中一部分内。

外国人出售的人民币资产: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在今年的'第一季度里,这个驱动因素有所减弱。在去年下半年,由外国人减持人民币资产所带来的资金外流有约74亿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按净额计算,外国人累积的人民币资产不降反增,有约196亿美元,主要是由入境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相对稳定的离岸人民币所导致的。

高盛如下:

今年第一季度的总资金净流出达1,230亿美元,在总结了不同渠道的资金外流后,中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占70%的资金外流,中国企业偿还外汇债务占40%。外国人增持人民币资产帮忙减少了约10%的资金外流。在去年下半年,根据我们基于实际数据的计算,中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占70%的资金外流,中国企业偿还外汇债务占29%,外国人减持人民币资产仅占1%的资金外流。

这与我们在1月份的分析大致相同,(我们的预测比例为:60%/30%/10%);尽管最终的官方数据显示,相比起我们基于国际收支(bop)及外汇债务数据的预测,外国人减持人民币资产是一个更为不重要的驱动因素,而中国居民购买外汇资产则是更为重要的驱动因素。

虽然据bop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资金外流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所减缓的程度未必有数据所显示的那般多。

确切地说,自去年10月以来,我们观察到一大笔在岸流向离岸的人民币净流量,主要是源自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即是中国进口商以人民币支付进口货物)。到五月为止,总计有1,700亿美元或平均每月有200亿美元。这笔资金流减少了中国所面对的整体资金外流压力,因为这意味着进口商不必购买同样多的外汇以支付进口货物(因为他们以人民币结算)。

这也有助于解释我们以下问题的看法:尽管市场预期的国家相关单位将执行大型稳定离岸人民币的操作,为何离岸人民币远期点数(或相等地,离岸人民币利率)仍然在过去几个月里普遍下降。

与之前的操作相比,这次有点不太寻常。在以前,跨境人民币净流量通常是由离岸人民币的市场情绪所驱动的。例如,当离岸人民币市场情绪强劲时,离岸人民币倾向对在岸人民币溢价(即美元/离岸人民币的汇率比美元/在岸人民币的汇率低),自然地把人民币净流量从在岸驱向离岸(例如用于贸易结算时)以满足对人民币的高需求;反之亦然。

当离岸人民币越便宜(相对在岸人民币),在岸流向离岸的人民币净流量则越大。

总之,我们无法识别出任何明显的能够解释人民币在过去几个月内的流动的市场力量;在我们看来,非商业驱动因素似乎是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途径。

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于,这一大笔人民币流向离岸市场的净流量看来并没有反映在外国人所持有的离岸人民币资产里。一般来说,如果国外非银行机构收取了人民币,这笔钱能很有可能会变成离岸人民币存款;如果被国外银行所收取,这笔钱将被反映在银行持有的离岸人民币资产的上升。然而,在两个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以及台湾,离岸人民币存款在过去的几个月一直呈下跌趋势;而香港的银行就“其他货币”的现货头寸也一直在下降。

更广泛来说,在最近,国外机构所持有的在岸人民币存款(包括境外银行安置在境内银行的离岸人民币)大幅偏离迄今为止与离岸人民币累计净流量的同步模式,更甚至在绝对数值上被后者所超越。

简单来说,中国正在掩盖大量的资金外流,远比今年头三个月所报道的1230亿美元多。

这些官方数据拼凑起来只能符合以下两种可能性的其中一种:

1.一些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在离岸市场买入人民币然后再于在岸外汇市场卖出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民币大多数被卖给中国央行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在岸外汇结算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数据与在岸外汇需求基本一致(即是这不代表中国央行动用了大部分的外汇储备以满足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对外汇的需求)。

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银行(或者其他非央行的在岸外汇市场参与者)动用了他们自己的外汇头寸以购买人民币。而这么做可能使银行遭受了损失,因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离岸人民币普遍走弱。在四月底,国家外汇管理局放宽了对在岸银行的外汇净敞口头寸的监管,进一步以1,000亿美元做空外汇。

2.一个能进入离岸及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中国机构(有可能是国家支持的),以外汇在离岸市场购买人民币然后把人民币投资在在岸资产。由于该机构是中国机构,它的人民币资产便不会被反映在外国人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中。

出口转内销”。当南下的港股通资金,巧遇正北上的沪股通资金,两边握手互道一声同志珍重,然后各奔南北.......这画面太美不敢想。

总的来说,现实是,自10月以来的外汇流出并非3,300亿美元,真正数目要高多50%,即是高达5,000亿美元,意味着中国的资金外流情况尽管已经很严峻,却仍在恶化中,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掩盖事实。

高盛写道:

基于以上的讨论,有可能实际的基本外汇流动情况(即是中国企业、居民及外国人对外汇/人民币的需求)比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在岸外汇结算数据所显示的更为不乐观。(例如,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五月份的外汇流出有约20亿美元),但在那个月里也有约240亿美元的人民币流向离岸市场——如果我们假设这笔流量并非由市场驱动的并且随后没有被外国人持有,那么五月份的基本外汇流出可能达260亿美元。自去年10月以来的8个月里,这种方法将显示总净外汇流出高达约5,000亿美元,或者是比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在岸外汇结算数据所意味的3300亿美元高50%。

你可能感兴趣: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7篇)篇十七

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日前发布了《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睡个好觉”成为青年人的奢望。有专家表示,中国青年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不规律的作息,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

本次调查范围纳入了10岁至45岁的人群,共调查了近6万人。从整体的睡眠状况来看,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其中,能“一觉到天亮”的人堪称是上帝的宠儿,而这样“没心没肺”的青年人只有11%,其他受访者都表示会半夜醒来。

中国青年人的睡眠质量不高,表示“睡醒后像充电一样”的受访者只有5.6%;而“睡不够,起不来”或者“睡了却依然疲惫”的受访者高达91%。不少受访者承认,睡眠好坏要看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时就睡不好觉。

当工作与睡眠发生冲突时,睡觉绝对不是首选。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会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更糟糕的是,即便加班完成了工作,他们依然不会选择睡觉,而是东翻西看,患有严重的“晚睡拖延症”,迟迟不愿意送走这一天。学历高的人更关注健康,自律性也强,因此对睡眠的掌控要好一些。但是,总体来看,生活作息非常规律的受访者只占5%。

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三大星座的人堪称生活作息一塌糊涂,他们更容易深夜兴奋。此外,睡眠问题跟收入、职业、社会地位没有直接关系,“各阶层睡不好的比例都差不多。可谓各有各的烦恼”。

中国睡眠研究会工作人员认为,压力、焦虑、情绪低落是中国青年睡不好觉的罪魁祸首。但是,电子产品也是偷走睡眠的帮凶,电子产品的蓝光效应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人的睡眠。93%的受访者睡前玩手机,追剧和购物消耗了大量睡觉时间。调查显示,一些平时很关注美容阅读内容的人群,凌晨2点时手机依然保持着非常活跃的状态,可谓是“贴着面膜刷屏”。调查者认为,中国青年作息时间随意性很大,不仅影响性欲,也造成了食欲不振、患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低下等负面影响。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运营年终工作总结(模板15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工具,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工作计划。下面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

    关爱环卫工人演讲稿(优质13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信息和观点的文本材料。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演讲稿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希望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

    田园风光美大全(16篇)

    优秀作文不仅在形式上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的启示和情感的共鸣。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开拓眼界,提升审美和思维的广度。

    幼儿毕业季园长讲话稿(热门15篇)

    讲话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使演讲更加有说服力。亲爱的朋友们,感谢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聚会。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花(模板17篇)

    幼儿园小班教育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以下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是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

    数学教研活动主持词开场白数学教研活动主持(优秀2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服务。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

    写故乡风景写故乡风景题目(热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经典优秀作文赏析,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思考。近日心情颇为烦躁

    企业月度总结会主持词(优秀14篇)

    主持词的结尾要有总结性的话语,表达对观众的感谢和期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主持人的表现,从中学习与借鉴。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__省__有限公司成

    秋季运动会加油词秋季运动会加油稿(优质20篇)

    我们的学校即将举办一场盛大的运动会,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运动会获奖者感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得体会。

    物流运输服务合同(专业19篇)

    运输合同通常包括运输服务的具体内容、运输费用、运输风险承担等条款。如果您对编写运输合同有困惑,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和范文,供您参考参考。承运单位:(以下简称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