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4-01-18 作者:储xy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一

高考后看了曾仕强教授的节目《易经的奥秘》之后就对易经开始感兴趣。本学期又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的学习了易经的入门,对易经已有自己大致的掌握和理解。本文就以自己的观点和从网上检索到的相关的资料,完成本学期修学易经之后的心得感受。

易经最早的雏形,是远古(距今七千年前)伏羲画出来的。后人称其为“伏羲八卦”,中央一个圆,圆内有一对阴阳鱼,称为太极,周围八个方向各有一个图案,分别由横满(阳)横缺(阴)二元素组成不同的结构,称为八卦。由于当时没有文字,此图就称为“无字天书”.殷商末年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演译出64卦,并做了注解,撰写了卦辞爻辞,共有4000多字,此称周易,也就是易经,为什么称其为易经呢?我们来看“易”字的含义:易代表包罗万象的宇宙有一个简单的模式,变化是永恒的,其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另外易字从外形来看,相当于上日下月,由此演变而成,有的古书称“上日下月为易”,“易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

经字原义是织布的纵线,与纬线相对应。

“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所以织布中的经线是最重要的,故有经络、经脉、经典、经文等等。

综上,所以称之为易经,是因为它描述了宇宙万物变化和变化规律的学问。伏羲的八卦图,只有八卦,他是用阴、阳二元素共计取三个构成一组(卦),在数字上就是2的3次方(23=8)。在这八组中,没有一组是阴阳平衡的(因为三个元素,不是阳多就是阴多),这标志着,宇宙是永远不平衡的,在变化中,用伏羲的八卦图来描述宇宙虽然简单,但有不足之处,就是没有阴阳平衡。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创造了64卦,用2的6次方等于64形成的,那么,为什么不用2的4次方等于16来描述呢?因为此时16个组成中有6个是阴阳平衡的,平衡的太多了,2的5次方等于32,又没有阴阳平衡的组合,故用2的6次方等于64,其中有20个阴阳平衡的组合,比较合适,到此为止,易经可以说是一部描述宇宙万物变化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到了近古春秋时代,孔子读了易经,非常赞赏,并写了十篇文章,加以注解,称为“十翼”,也称“易传”,从中加入了“人伦道德”,描述了人生变化和变化的规律。因此易经也就被称之为 “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易经不能当作一种占卜的书来读,因为其本身也不是一用于占卜用的书,原书的作者创作此书的初衷相信也不是简单出于占卜儿创作此书的。同时,易经也不能完全当作一种推断的技巧来学习,虽然它有这样的作用,但它带给我们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揭示了人生或事物的各种不同的发展规律,为我们画出了各种人生或事物发展过程的轨迹,也就是说,我们按照易所描绘的轨迹,按照易的选择而选择,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就可以把命运或事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随自己的想法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或事物。随着学习这么长时间的周易与中国文化,感受颇深。首先,对于现在日益变化的社会,要想保证自己不被社会的进步而淘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要主动地适变、应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能预测到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远大的前途,若前途渺茫,就要主动生变,减少损失的机会成本,要有打破既有时局的胆识与魄力,去营造另一番洞天!这样的,才有可能做到“一览众山小”。易经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如“亢龙有悔”,当一个人的成就发展到颠峰时,也就隐藏着晦气了,当一个人到了“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的地步,也只有一个人享受寂寞了。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到了绝对的地步,都不会长久的,都隐藏着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反映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坚持“执两用中”,即做事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做事情掌握适度原则,避免绝对化,要统筹兼顾,进退自如。于是我们就可以为自己保证足够的发展空间,适应自己的本身的发展。

同时,学习易经让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将来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关爱自己,善待他人。人是社会中的人,是被镶嵌在社会中的,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借力于社会环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与人为善,努力地帮助别人,因为没有人能独自一个人完成任何一项工程,这个社会讲求的就是合作团队精神。独立者,必定被人弃之。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厚德载物,要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别人的失误与不足。吹毛求疵只是给你自己找麻烦,多相信别人一点,人都是知恩的动物,以怨报德总是少数,怀着宽广的心去对待他人,你自然会受到别人的亲睐;要耐得住寂寞,“初九,潜龙勿用”。如果时机不到,好静以待时,修养学问,稍安勿躁,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其次,周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规律最通俗最本质地说就是生老病死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生有死,没有永恒的生,亦没有永恒的死。周易揭示和描述了这种规律,根据它就可以大体上对万事万物进行预测了,当一个人其身体或事业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要开始走向衰败,最后死亡,这是不可抗拒无法改变的规律,我们祖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因此古时候古人功成身退的人屡见不鲜。而团体、社会亦如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旦达到鼎盛时期,就要开始走向衰败。因此不要怕别人强大,越是强大越是接近了衰败的边缘,不要认为自己弱小,就觉得需要臣服于强者,其实正因为弱小,才有发展潜力,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强者,任何强势只能强势一时,不能永远强势。弱小总会强大的,这是宇宙的必然规律。

宇宙的原则之一就是均衡,均衡的原则之一就是“此消彼长”。人们对当前所处于的物质层次的一切越接近,那么离宇宙的其他层次就越疏离。我国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的西方科技最大的区别正在于此:以易经为代表的古代文明都是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组成,人要服从宇宙规则,要对照宇宙规则不断约束自己放逸的欲望、不断改进自身问题。而不是用不停地掠夺周围世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不断恶性膨胀的欲望。所以当中国被他国列强鱼肉的时候,国君才知道原来自己曾经是多么的仁慈与和善得对待临近国家与远洋国家。中国国民自古就深受儒家与道家思想的洗礼,人性中充满的大多是和谐与安详,这么多朝代中,除了元代有过大肆扩张土地领土权的貌似是侵略的行径,几乎再就没有过与侵略沾得上边的政策,我们总是忍,忍,忍。的确,我们不能说没有错,我们的错就错在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国君,我们民族以前的统治者们太过夜郎自大,盲目的认为自己的天朝圣国,即使与世界隔离也会走在时代的前列,民族的祖先们,错了。即使我们的民族有着让世界其他民族瞠目结舌的智慧结晶,历史产物,但是我们总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死守就能万世相传的。曾经仁慈与鼠目寸光是我们民族有着如此屈辱历史间接原因。即使我们曾被人近乎蹂躏的掠夺,但是我们总是正义的一方,最后新中国的完美成立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我们民族的文明是永远不朽的,不管国外的博物馆中陈列有多少非正当手段获得的中国国宝级文物宝藏真正伟大的文明都是崇尚和谐的、共存共荣的,这也是真正智慧的文明。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表面上看来是“唯物”的,而实质上却是“唯”自己!极端的自私自利带来的就是金钱之上和疯狂享受。强者掠夺弱者的资源,让弱者难于生存甚至无法生存。弱者无法生存的结果就是大系统失去平衡,最后毁灭的就是包括“强者”在内的所有人。所以这种文明是短视的、愚蠢的文明。

作为现代最受欢迎的国际性哲学书籍,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渊源文化的枢纽亦是中国文学上的珍贵宝藏,我们要对其继承与发扬,充分的吸收其中的精华,丰富自己文化素养,从内心的最深处认识到易得深刻含义,帮助自己养成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二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四部分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如果能够透彻理解和学习国学,不仅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所以,我前不久开始学习国学,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入门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心态

首先,我觉得在学习国学之前,需具备一颗谦虚、虚心好学的心态。因为国学涉及的内容颇具深度和广度,而我们一般人只能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理解,难免会有认知上的偏差,最后学无成果。所以,学习国学需要我们面对自己的不足,带着敬畏之心去学习、去理解。

第三段:方法

其次,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最好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比如,可以先从正史、经典中入手,获取到基本的知识及概念,并逐渐了解其内涵、历史演变等方面。同时,我们还可以找寻一些好的培训班、线上课程及传统书籍等资源,进行走近国学基础知识入门。但无论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国学,都不能忽视学习的效果,我个人认为,馆阁琐说或是填词书记等小常识和小故事,便是一个好的起点,从微观层面来出发,逐渐感受国学的魅力及学术含义。

第四段:兴趣

也许,有些人并不太愿意学习国学,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国学不太有吸引力,觉得太过陈旧或是比较晦涩难懂。但我却觉得,对于国学有兴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它。有兴趣,会让我们更加投入,那么学习国学便是一件非常有意思而且充满挑战性的事情:试图去领悟历史人物、理念和文化,去感受那些深邃而优美的思想,去沉浸在中华文明中。

第五段:收获

最后,学习国学固然艰辛,但也不是没有收获。通过学习、理解和领悟国学,我逐渐感受到了一些好的情感状态和人生观念,如敬畏、自制、谦虚、诚实,这些恰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并追求的品质。同时,国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和社会价值,使我们获得了深刻的感悟。

总之,学习国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花费时间精力和热情。但是,如果有着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且有心有兴趣,那么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我相信只有深刻理解并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三

而非要从中选出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不难看出钱穆先生的选择标准:最经典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流是儒释道,儒家正源自然是《论语》和《孟子》,道家正源自然是《老子》和《庄子》,佛家首选当然是中国佛教流派中最中国化、影响最大的禅宗第一经典《六祖坛经》;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曾在宋明时期崛起两大思想高峰,便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近思录》和《传习录》正是其各自的代表作。

七部之外还有三个名额,应该列给谁?下面这个答案我想很少有人会有异议:

中国文化一向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三流”就是儒释道,“一源”便是《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百家之源的《周易》,当然要占一席。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那么这最伟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名单自然就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个名单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是最为精简、最为概括、最低限度,所以完全称得上必读。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你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读《周易》,学会最高明的思考

《周易》这部书最伟大之处,就是完美解决了儒道合一的问题。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两根大梁,《周易》则以天道而明人事,致广大而尽精微,真正将中国文化引向了“天人合一”的大方向和终极高度。

《周易》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思维方式和思维高度、广度及深度的经典,阴阳圆转、循环往复、物极必反、共生互涉等高深的哲学观念,无不脱胎于此书。读《周易》,就是参悟掌握一种天地间最为高明的思维方式。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以往的人研究易,多将注意力放在其中的卦爻辞、象彖传、系辞传等文字的哲理和人事解读上,而忽略了那些符号,以为只有卜筮之用。其实周易最伟大的正是它的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

“道可道、非常道”,天道系统是难以用文字完善表述的,却可以用符号系统完美模拟,而易经卦爻符系统正是对天道系统的完美模拟,其中精义,究之不尽、用之不穷。中国文化中重视这个符号系统的流派也有,却多落于占卜、风水等术数,实在是把易用小了。

周易中那些文字,也不过是对这个符号系统限度十分有限的破解,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根本是舍本逐末。以这个认识为基础,通过研究卦爻符系统中的位置、关系、转换等去理解体悟其中的高明哲理和人事之道,才能真正体会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以及这部书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

读《诗经》,熏染最纯粹的诗意

中国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情和有着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而《诗经》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这正是诗情的本质。夫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经》,言语不能从粗鲁变得文雅,文化无法从粗野上升到文明,又说出了诗情对于人心的滋养、对人群的教化之用。

这两句话的反面,也正是这个时代的病。《诗经》中那些动人诗篇,则正是药方。

读《老子》,悟天之大道,明人之至德

《易经》是中华文化百家之源,道家则是其天道部分的最高代言。

有人说老子的学说不成系统,所以不够哲学、不够档次,这种想法才是真正的不上档次,这种人悟道也已没有指望——大道无极,如何系统?“系统”本就是一个设定范围的局限性概念,本就是不达于道的。所谓哲学,更多只是一种思维游戏,游离于大道之表而已。

老子五千言之所以能够言尽天道、成就出博大深邃的天道系统,其言说模式恰恰是不求系统,而只是字字句句不离于道,于是才能呈现出一种没有系统的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天道系统。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言道,下面言德,为我们标示出这个系统的唯一明确特征——天人和合、人道混一;天道显于人即是德,人德合乎天即是道。读《老子》,便是读那份道、德一体的天人合一之境。

读《论语》,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尽管这部书中含有无尽的人生智慧,我们也要承认这部书并不深——而其珍贵和伟大,也正在于此。

这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息息相关,更因为书中告诉我们的,多是基于人之常情之上的常识,而常识往往才是最为稀缺、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们最容易在人心和社会的混乱和复杂性之中,忘却大道至简、真实确正的常识所在,而从此失去了初心、迷失了方向。

这些常识所指向的最终一点,则不过是两个字——做人。知礼义廉耻,做谦谦君子;好好做人,做个好人;这就是孔子要教给我们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也正是读《论语》的最大价值所在。

读《庄子》,超然物外,安顿身心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并驾齐驱的两位大咖,区别到底在哪里?我的表述会是这样:老子告诉了我们天道至德是什么,庄子则告诉了我们,将这天道至德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之中,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会是怎样——有什么思想,是怎样境界。

这种思想,就是“齐物”——生死一如,万物一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境界,就是“逍遥”——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哲学大师冯友兰概括庄子思想:“游于逍遥,论于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开一切的钥匙。

如此,人之身心,才能最终得以安顿。

读《孟子》,成阳刚之骨,养浩然正气

孟子是孔子道统的最好继承人,其学说囊括和发展了儒家的思想精华。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孟子这个人的气质,准确说是气概。

他是先秦诸子中最为阳刚、最纯爷们儿的一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孟子这些话中,感受出那种舍我其谁的慷慨和无畏之气。这正是孟子最独特和最珍贵之处。

这种气,来自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便是浩大的正气,所谓浩然正气。读《孟子》,除了学习体悟儒家智慧,更是熏染存养孟子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难得一见的天地正气!

读《史记》,观天识人,察古知今

《史记》记录了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3000多年的历史,既是位居“二十四史之首”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在中国历史著作中有着开创和标杆式的伟大地位。

太史公司马迁自述《史记》的写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对《史记》的精神进行了最高的概括——“究天人之际”,这本书里塑造演绎的人物,无不鲜活生动、让人难忘,为我们揭示出的则是成败祸福的千古不易之至理;“通古今之变”,历代兴衰更替之道,在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的轮回循环里,也展现得清清楚楚;“成一家之言”,这不是单纯的自谦,更是在看尽兴衰成败后的一份对天道的敬畏和对命运的超然。

读《史记》,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参悟这蕴含在历史之中、超越于历史之上的深刻内蕴。

读《坛经》,修心合道,明心见性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行迹和说法记录,由弟子法海记录。禅宗是在六祖大师手中真正发扬光大的,他实际是禅宗真正意义上的祖师。这部书,在中国高僧著作中是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在佛教传统中,只有佛所说法能称为“经”,其他高僧大德的著作只能称为“论”。

《坛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喜爱和推崇的一点,是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禅宗一向被称为佛门的道家,《坛经》也和《老子》《庄子》一样,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

经中字字句句都妙意无穷,值得一再玩味,体悟不尽。而说到底,是落在三点真谛上——无念,无相,无住。无不是没有、拒绝、压抑,而是不执著在意,须超越跳出,以达到六祖所说“道须通流”、通流即道,一旦执著就会滞住自缚,违道是违在这里。无念是对自心,无相是对外物,无住是对行持;有内有外,有分有合,有知有行,而处处不离于空无之本体。

这既是一条路,也是一个方向;路的名字叫做修行,方向所指,叫做明心见性。读《坛经》,是一条修心之路,聆听着来自天地和内心最深处的谕旨。

读《近思录》,明天理,正道统

《近思录》囊括了五位顶级理学大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的思想精华,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书中得到了全面阐述,是学习研究理学最为经典和权威的著作。

很多人都对理学排斥,觉得“存天理、灭人欲”式的教条生硬可厌,实际上完全是一种门外汉的看法。理学和心学之所以成为先秦诸子之后的两大思想高峰,就是因为它们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虽然以儒家为主体,却是分别吸收了道家和佛家思想精华后的新儒家。理学的实质,就是融入道家之深度后的儒家面貌。

太极、理、气等概念,是理学经常论及的根本和核心范畴,其一切理论都是建基于这个高度之上而得出的。说白了,理学之所以让人觉得疏远和不亲切,不是因为它有问题,而是在于太高、太精英化。

譬如《近思录》的主线便是——从宇宙生成到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

读这本书,是啃硬骨头,对思维是极大砺炼,对认知是巨大提升。

读《传习录》,看顾内心,知行合一

《传习录》是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著名的王阳明心学“四句教”就是在下卷提出。

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要心学思想,都包含在《传习录》里。要了解千古心学的真谛和王阳明的大智慧,这本书是最佳选择,一本足矣。更为难得的是,王阳明虽是一个大学者,其书和思想却无论读书人还是非读书人,都可以读可以听、听得进听得懂,这也是心学比理学更为人喜爱的一大原因。

这本书对于现代人也有着更为紧迫切实的意义:在当下,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明白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和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此时,你就需要读读《传习录》,把灼灼目光收回来,投向自己那放逐已久的心灵,由知而行,步入知行合一之途。

这十部最伟大的中华经典,绝不只是十本书而已,而是中国文化的十个面向、十种高度,中国人的十种修行、十种境界。读这十部经典,也绝非读了十本书这么简单,而是在郑重接过先贤的十大衣钵,并对自我人生、家国天下予以十种大安顿。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四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国学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一种方式。为了入门学习国学,我查阅了一些资料,选择了几本国学经典进行阅读。通过这次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学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也体会到学习国学对于我们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选择了《论语》这本经典书籍进行阅读。《论语》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入了解到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孔子尊崇的道德伦理观念,他的为人处事态度,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他强调仁爱、谦虚、宽容和自律这些人生价值观,在我心中激起了对于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思考。

其次,我选择了《大学》这本经典书籍进行阅读。《大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修身养性的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大学》,我深刻认识到了个人修养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影响之大。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个人修养,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大学》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胸怀的人,也让我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本我选择阅读的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军事兵法著作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策略。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我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同时也了解到了军事智慧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明辨是非、善于变通等能力对于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些智慧和策略都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还选择了《诗经》进行阅读。《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通过阅读《诗经》,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本书中的诗歌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这些古代的诗歌也对我的写作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我选择阅读了《墨子》这本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书籍。《墨子》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思想哲学著作,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公平正义观念。通过阅读《墨子》,我知道了真理与追求公正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尤其需要我们继承和传承墨子的思想,倡导和践行兼爱、公平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阅读,我正在慢慢打开国学的大门。国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对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情感依托。学习国学,让我更加自信和自豪,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对于个人和国家的责任。国学的精神内核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我将继续学习国学,探索其中的智慧,用国学的智慧来指导我的行为和思考,为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五

国学社向我约稿,我诚惶诚恐。因为无论是文化修养、阅历感悟还是身体力行等方面,自己都很浅薄。可再一想,不妨说说自己学习国学的一点个人心得,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参与,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把研讨共修扩大化,想到这些,也就心安了。

自20xx年2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四个月了,自己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明德天下国学社之前,我就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况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四个月来,收获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

第一方面,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了一种要入门的感觉。

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其中的密码和玄机的。原来自学国学容易陷入文字层面,义理层面和人生层面很少引发,有了明师启发引导、同学共修就是最好了。而这使我开始发酵,这也会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远。

第二方面,是心态和情绪方面好了。

原来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态不定。而现在心静了,情绪平了。很享用现在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似乎冥冥之中到达了一种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觉。还记得《大学》中的那句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对这句话有了一种感性的领悟。学《大学》使得我对自己的“止于至善”、“至于何方”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这样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攘攘时,能够做到心静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够有所静,源自每次不同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来的直接,有些潜移默化。

比方说,当我听到“退一退海阔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阔天空”时,心头一震。实际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停一停”讲述的更多倾向于人面对自我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因为只有“停一停”,才会有时间选择自己的情绪。也似乎懂得了历史上许多大家能够面对小人时,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条那就是达到了运用情绪的高境界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情绪。

比方说,当我得知“所谓卦象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告诉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且应该注意什么”、“唯有一谦而四益”时,似乎豁然开朗。

每每回忆起课上的妙语连珠,心中非常愉悦。

“学问忘了就是会了”、“解决化解内心的所有对话”、“找到内心多个自我中的那个主我”、“完成内心纷杂世界的统一大业”、“不给钱还是愿意干的事就是最想干的事”、“遇境炼心”、“国学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灯”、“面对世路更要学会走心路”等等,总之要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我,挖掘自我,认识我是谁,明白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走世路的同时也要走心路。

类似情况,举不胜举。

第三方面,那就是促进了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含有两方面功能:一个是记者功能,一个是编导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驻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行业,从事了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意义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时代的引领。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写《史记》。当代电视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应该给自己定位是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文以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高级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和历史、引领时代。而这正是我乐于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学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手段和方法,我学国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中华文化的“核”,这也是所要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通过学国学使得自己对纪录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也许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当然,如果抽离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这个所谓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虑在矛盾的一个问题。这次就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疑释惑,共同来思考这样问题。

总之,明德天下国学社,对于我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注定了成为我成长成熟成业中的重要丰碑。

在这里发自内心的说说心中的感谢,感谢王鹏老师的引见和指导,感谢明德天下国学社的氛围和平台,感谢三位高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对中华文明承下启下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谢各位同学的良师益友式的各种贡献和一心向善,感谢所有学社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发起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和多方奔走,感谢汤传忠社长倡起组建和全心付出,感谢济南体恒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份天空和氛围,感谢历代先贤圣者、志士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的伟大的中华文明!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六

国学是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史籍、诗词、哲学等各个领域的学问。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瑰宝,国学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礼仪、美学等资源。因此,学习国学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入门国学,我选择了以下几本国学入门书目,通过阅读和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我个人的积极影响。

首先,我选择了《论语》作为国学的入门书目。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领悟到了“君子”的品行和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仅仅拥有知识还不足以造就一个好人,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喜欢知识并乐于分享才是真正的学者。读完《论语》后,我明白了要做一个真正的君子,需要不断追求知识,并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我选择了《资治通鉴》这本纪实性的历史著作。作为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集中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间的中国历史。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对中国历史的起伏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一篇历史记录都告诉我,我们的民族曾经历过兴盛、衰败、征战和和平。这让我明白,历史是经验的宝库,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为未来做出选择。

第三,我选择了《诗经》这本集中了300余篇中国最早的民歌、赋和祭文的诗歌集。《诗经》记载了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和民众的喜怒哀乐。通过阅读《诗经》,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民朴实而深情的生活方式。其中的《秦风·无衣》让我特别难忘:“凛凛其仪,言不文兮,行不远兮,就中庭而见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朴素和真诚,饱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诗歌不仅让我理解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情感世界,也启发我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刻。

另外,我还选择了《道德经》这本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向我们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德经》中最著名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宇宙万物的生成是源于一个无形的道,并通过演化、变化而生成不同的存在。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明白了“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即不强求、不操劳而达到自然的平衡。这让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以及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我选择了《老子今注今译》这本权威的老子注释书。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道德经》中深奥的意思和哲学思想。这本书通过对《道德经》的逐章解释和诠释,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老子的智慧和观点。例如,《道德经》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句话让我深思。它教导我们要知足常乐,不追逐无尽的欲望,避免贪婪和贪欲带来的祸害。这样的智慧思想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态和对物质的追求。

通过阅读这些国学入门书目,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也受益于国学智慧对于个人成长的启发和指引。这些书籍增加了我的文化底蕴,提高了我的修养。国学的入门是一条漫长而有意义的路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相信我会进一步领悟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也会将国学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高尚品质,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七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素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

二、学习国学,必须取其精华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

三、学习国学,结合中西方文化对照借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20xx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赡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近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励炼、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我认真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家立业了,也为人父母了,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国学入门心得体会篇八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

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

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相关范文推荐

    禁烟倡议书400字8篇(实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计划(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

    音乐老师个人研修计划书(模板9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2023年销售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 销售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优质3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

    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7篇(优质)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最新拆迁份额安置协议书(汇总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最新退房申请书格式(大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最新中学教师工作总结结尾(46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七年级年级组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

    最新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总结 农家书屋工作情况汇报(1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