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宫课堂第三课收获感悟(优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温柔雨最新天宫课堂第三课收获感悟(优质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收获感悟篇一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是“天空课堂”第三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收获感悟篇二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宫课堂”。

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第一个是生活场景展示。

航天员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他们住的太空小屋,那里有老师们睡觉的地方,还有许多相册,还有许多老师们喜欢的东西挂在上面。一直往前走,还会到达他们的卫生间。可惜,我们不能看到卫生间内部长什么样。除此以外,这里面还有航天员们喝水的地方——一个饮水机。还能看到老师们吃东西的地方,那里有加热箱、微波炉,甚至还有一个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细胞的认识

老师们给我们认识了太空细胞。

第一幅是一个绿色的细胞,它一直在跳动;第二幅是蓝细胞,也一直在跳动。看来,我们人类的细胞一直在跳动啊!

水球光学实验

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将它注射到了一个镜子上,镜子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水光球。接着,老师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将它注入了原来那个大水泡里。然后,老师将脸放上去,大水泡里看着是倒着的,小水泡里看着却是正着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后,我也想对航天员叔叔提问题——在太空中的时间,跟在地球上的时间是一样的吗?

天宫课堂第三课收获感悟篇三

数千年来,我们对宇宙星辰有着很浓烈的兴趣 , 从古代传说的嫦娥奔月 , 到如今真正实现载人飞船上天 , 我们中国人实现了从梦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

中国的太空探索早在公元前10世纪 , 中国人就摸索出了火箭的制作原理 。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 , 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前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 , 对天文现象就已经有很丰富的记载 。

我们的古人一直都对天宇、太空有着不凡的憧憬和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传说,敦煌壁画中的高飞入云的神女,无数星相学家凝望星辰的感悟笔录,都是古人飞天梦想的记录。

唐朝诗人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的跃跃欲试。宋朝的词人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

古代的君主十分重视与崇拜上天,认为天象的变化关系国家的兴衰,历朝历代都设立了观察天文的部门,如“钦天监”“司天台”“太史院”等机构衙署来观察天象变化,用来预测吉凶祸福,指导农业发展等。以至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这些故事与诗词反映了古人的对于飞行的渴望。据史书记载,明朝一位叫万户的人对飞天迈出了最初的一步。万户其人,是明代一位官员。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自行设计了一个绑有47支火箭的椅子,上接大飞鸟形态的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随后,他自己坐了上去,让亲随将自己绑实后点燃火箭。

只听见阵阵轰鸣,飞鸟冲上云霄,随后万户与他的飞天装置一同化作一团绚丽的火球状烟花,在空中渐渐消散。

万户的这一壮举让他为此献出了生命,但他的实验为人类探索太空与认识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为了纪念万户飞天的壮举,将月球背面一座大型撞击坑命名为“万户撞击坑”。

后来到了1970年4月24日,随着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如今的中国,有了领先世界之林的超然成就。“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将我国典籍上的神话传说悉数变为现实。

今天,中国的三位航天员,更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为全国学生开启了“天宫课堂”的第三课,开启了我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我们是见证祖国富强的一代,太空授课正印证着祖国的富强之路,永远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天宫课堂第三课收获感悟篇四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啦!对于一个有着太空梦的我来说,期待已久了。

无论是曾经的航天员老师王亚萍、叶光富和翟志刚,还是今天的神舟14号的航天员老师陈冬、刘洋、蔡旭哲,都是我最崇拜的偶像,精彩有趣的太空实验,深深地吸引了我。

太空的奇妙让我浮想联翩,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与航天员老师互动,甚至是飞向天空。

天宫课堂第三课收获感悟篇五

向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追逐星光,敲击原子,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有一种奇特的好奇心,它推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今天,神舟十四号发射,“梦启九州,星河灿烂,神舟飞腾,砥砺前行”,三位航天员踏上了探索与逐梦的旅途,代祖国,代人民,向宇宙、向未知,发起挑战。

发射过程中,三位航天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身上折射出了真实又显著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要满格信心、满血状态、满分表现”这是出征航天员陈冬在记者见面会上提到的,他是一位很有血性和干劲的航天员,但同时他也非常幽默,在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王亚萍是摘星的妈妈,而我是检查作业的爸爸”。家庭上,他是一对双胞胎的父亲,是对孩子报以热切期望的家长;工作上,他是和教员较劲,不断在自己原有训练计划上加练、有着超越教员这个坚定目标的航天员。

航天精神是对祖国最真诚的热爱的爱国精神。

“我会把对孩子们的祝福祝愿写进满天的星辰”这是我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在时隔十年再度飞上天的记者发布会上说的。爱思考、爱看书;肯吃苦、肯受累便是她的代名词。她在发布会上说到:“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在这种浪漫当中,也浸润了她对祖国的热爱,“我要把祖国的荣耀,写到太空上”这是她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航天精神是万人一杆枪的团队精神。

镜头前,出现的是策划大厅的工作人员,但还有更多更多的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在幕后忙碌着。航天是个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所以整个载人航天技术是由十几个庞大的系统经过严丝合缝的默契配合而成的。

同样出现在镜头前的英雄航天员们是身负祖国重负的“探险者”,但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他们就是普通的父母、儿女、妻子丈夫……他们既有非常硬核的英雄一面,同时也有他们的牵挂,也有他们的柔情。他们的家人对他们的支持是无私的,他们的事业和家庭就像一个无形的团队,缺一不可。

问天阁,立酒泉,庆神舟十四号顺利升空!

祝成功,盼凯旋,向航天员出征致敬!

浩瀚宇宙,我们又来拜访您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