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雨中梧

范本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提升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展示一些高水平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一

随着高考试题形式的改革,高考对英语听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由原来的无到现在的有,由过去的20分提高到现在的30分,占全卷总分的五分之一。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听力的教学和训练,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但目前,学生对听力测试总是感到畏惧和吃力,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听力的氛围。

环境--学习语言的天然条件。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这个条件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才有可能有英语的氛围。由于农村中学的师资相对比较薄弱,甚至在课堂上有的老师都不能坚持用英语教学,学生仅有的一点实践语言的机会也没有了。因此学生听起来就感到生疏和困难。

二.背景知识的缺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着不同于中文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语言、文化背景及特点。这些特点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语言材料的理解,尤其是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由于理解的时间有限,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而农村中学学生由于接触面窄,课外阅读量及课外活动少,对这方面知识了解甚少,给听力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三.语音障碍。

四.基础知识薄弱。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结合。因此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的语音、词义和基本语法就成了做好听力理解题的关键。而农村中学学生由于掌握的词汇有限,语法知识不扎实,不系统。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常遇到“卡壳”现象。

五.心理障碍。

由于上述几个原因,导致了学生对听力产生了恐惧心理。怕上听力课。课上注意力不能集中。

针对以上的原因,根据本人多年在高中任教的经验,现提供以下几种解决方法,以供各位参考。

一.消除心理障碍。

首先要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听的质量和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听力材料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篇幅适当、语速相宜的材料,使学生在听的开始阶段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对听力产生兴趣,感到放松,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二.巩固基础知识。

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深入、精确地理解不同的时态、语法、句型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三.拓宽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扩大知识视野,特别要对一些文化差异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表达,应予以高度重视。使学生达到能听出字句,就能听懂说者的意图,不受背景知识的阻碍。具体地说,平时阅读面要广,阅读材料要尽可能涉及英语国家的民族习惯、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四.抓日常交际用语的熟练运用。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听力材料应多选学生熟悉的题材、句子、会话及语段。在高考测试中就明显反映出凡是学生熟悉的交际情景或话题,如告别、就餐、表示抱歉、问路等,由于平时口头练得多,正确率就高。所以教师要正确对待教材中的对话课,让学生真正听懂会用教学大纲列出的日常交际用语,为今后的听力的发展打好铺垫。

五.重视听力技巧训练。

重视听力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的有效措施。听力的技巧主要是听连续性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教师应先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听力技巧,如捕捉文中关键词语,并根据关键词来判断对话场景;根据试题要求正确分配注意力,培养自己的短时记忆力。再比如说:听前一定要先读题,从题中尽可能多的获得文章的信息等。使学生胸有成竹。

如果解决了以上几个基本问题,再加上适当的训练方法,学生的听力定有长足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二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今后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体育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在环境设备、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新教学理念普及。

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切实行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1、背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从概念上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在多次讲话中将教育摆在战略高度上加以强调。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之基,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城市家长愿意孩子尽早入园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却在教育环境、方式、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俨然成为我国绚丽的腾飞协奏曲中颇为不和谐的音符。

2、农村学前教育现存问题农村一般较偏远,生活环境差,幼儿园常由自家院落或废旧房舍稍加粉刷改造而成,选址无合理考究,卫生处理粗略草率。

教学设备陈旧简陋,玩具品种单一,室外仅有简单松散的娱乐器械,缺乏防护装置。

卫生消毒工作不够完善,幼儿伙食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正规的培训,水平有限,因待遇较差,其责任心也大打折扣。

相应地,在教学方法上也问题百出,打骂似乎是家常便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授内容错误频出,更有盲目模仿小学教育模式之倾向。

1、调查目的`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笔者认为农村的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起到教育所应起到的效果。

因此,笔者走访了当地农村一些幼儿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以期揭示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改善的有效方法,呼吁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幼儿的生活。

2、调查对象和方法积极融入幼儿生活。

一、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孩子的课堂和游戏圈,关注他们在园活动及对幼儿园生活的情感态度。

(1)问卷调查幼儿家长,了解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的态度及对孩子今后发展的期望。

(2)对附近村民走访调查,询问幼儿园的运营情况,入园离园的状况等。

3、结果分析在接受调查的50多位家长中,42%左右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是因没空陪孩子;12%出现盲目跟风。

村民也表示,附近幼儿园条件简陋不说,更经常能听到孩子的哭声和老师的训斥声.....明显地,农村幼教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幼儿园简陋的环境对孩子的安全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其次,幼儿天真烂漫,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这些都和农村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及思想意识分不开。

1、提倡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政府应带头设立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体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还应制定相应政策,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考核地方人民教育工作的标准,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加大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此外,决策组织要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遵循法定程序,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社会各界应鼓励慈善捐助和经济投资,推动农村幼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整顿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她认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许多方面由环境决定,儿童需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需培养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高道德和文化水平等。

政府应鼓励幼师的专业教育,培养其专业特长和全新教学方法,加强园本培训工作,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倡导新型幼教理念及方式倡导寓教于乐,摒弃小学化成人化教育。

结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树立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创造丰富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探索富有特色的游戏和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家长会,使家长认识到挖掘孩子的潜力需适时适当的教育。

发放幼教知识资料,设置家长开放日,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本。

儿童是社会之希望,关注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希望和困难同在。

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使其顺应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高度的关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推新,必将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2.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35~42.

[3]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6.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四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五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至,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年至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六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女生,长大后会成为妻子或母亲,假如她们缺乏应有的文化科技知识和素养,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其子女的教育。而新一代能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据世界统计来看,如果母亲受过相当的教育而不是文盲,其子女不是文盲的比例远远大于母亲是文盲的子女的比例。应该强调的是,未来将生儿育女而成为母亲的女生的教育状况如何,肯定会制约着未来母亲素质的高低,可以说女生教育对于未来妇女、家庭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会更大。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发达国家,女性受教育的年限要高于男子。

我国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生入学已成为实现和巩固“两基”宏伟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女生未入学、失学、辍学的人数和比例已成为当前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和妇女发展十分突出的问题,不难看出,解决好女生入学及妇女扫盲问题,是全面完成和巩固“两基”成果的关键。

造成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女生失学究的主要原因有:生活的贫困、经济的落后;受传统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学校少,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女生上学;女童研究滞后,女童行动缺乏理论指导;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七,女大学生分配困难等。

很显然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尽管国家早就实施了有利于欠发达民族地区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但学生家长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重男轻女”现象较普遍,女生在接受教育上机会严重少于男生,处于受教育处境不利地位。

怎样加快发展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生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制订并切实落实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生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尽管在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比前瞻性战略)国家报告》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对妇女教育发展的目标、战略措施等,都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但为进一步加强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妇女教育的宏观管理,使其有计划地顺利发展,并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和教育进程相协调,应尽早制定和完善“十二五”计划中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妇女教育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为了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和要求,需要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妇女教育,特别是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子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做出符合我国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女生教育及妇女教育实际的规划和目标。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支持教育事业,并通过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使人们认识到女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信仰宗教的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调动宗教人士、德高望重的长者的积极性对改进女生教育有特殊的作用。女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则往往是决定性的。因为送不送女孩上学,决定权主要在家庭,这就要改变家庭对女生教育价值的看法,使女生家长认识到送女生上学的最终收益大于眼前的支出,从而调动和提高他们送女生上学的积极性。

妇女承担着人类自身生产的重任,她们的学习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因而需要充分和完善的制度、政策和环境加以保证。我国在法律和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性法规、条例、文件中,对于妇女在各方面的正当权益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多种法规、条例中对妇女的教育问题均有许多规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会议,政府领导发表广播、电视讲话等,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共同参与教育工作。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女教师对吸引女生入学有特殊的作用,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一名女教师就可以吸引一片女学生。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有:在当地招聘有一定文化水平并有一定声望的妇女作为教师,为女生树立角色榜样并消除家长对其女儿在学校中安全的担忧;地方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或教育学院)实行定向定额分配制,保证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边远地区对女教师的需求;制定巡回女教师培训计划,成立巡回培训小分队,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现有女教师进行巡回培训,使教师了解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制订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生教育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女生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围,也是政府职责所在。中央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惠及了广大欠发达民族地区,让更多的女童提供了走进课堂的条件和保证。地方政府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政府是否重视对农村女生教育的进展程度影响很大,也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对农村女生教育的重视包括:把女生教育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对女生教育给予倾斜政策;切实保障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开展各项宣传活动,消除重男轻女观念,加深对妇女在社会中作用的认识。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经济能力是影响女生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据调查,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大部分女生是直接或间接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妇女扫盲也因此存在阻力。所以,对妇女教育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农村女生教育和妇女扫盲,实行照顾和补助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发展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妇女教育的一项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给予生活补贴,由村资助所需学习用品用具、发助学金、开办免费的女子班或女子学校、对毕业的女青年优先安排工作、适当对女考生给予优惠、对积极送女生入学的家长和积极组织女生入学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四、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生教育应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大量事实表明,搞好智力开发,实行科技教育扶贫,是加速妇女脱贫致富的根本。如何尽快提高我国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知识体平,无疑是教育、妇女和扶贫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这也是妇女教育的一个难点。因此,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的教育事业,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地为女生入学、妇女扫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我国西部地区相对沿海地区而言,往往是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国外经验表明,在贫困地区,如果不与减贫联系起来,增加用于女生教育的资源和制定吸引她们上学的种种对策并不能保证女生进入学校。贫困地区的农村女生教育必须与减贫结合起来。在这方面,重要的是使农村女生学会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她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她们参与发展的信心,并重视女生,尤其是较高年级女生的劳动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今后挣钱、脱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部门的重点是抓紧女生教育,落实农村女生普及初等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并注重把学普通文化知识与学技术、技能结合起来,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培养人才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针对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实际情祝,在教育结构上应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其次,继续深化农科教统筹结合,在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开发同时促进女性文化科技知识的提高。对于农村女性,除了进行扫盲和职业、实用技术培训外,还要适当看重人口教育、普法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家庭理财及子女教育等等,并逐步使这些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改善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受教育的条件。随着农村电教事业的发展,将对广大女性学文化、学技术、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见识等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办学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女生教育的发展。

学校少,布局不合理,办学形式单一(特别是在我国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边远地区),教学内容不能结合当地实际需要等,都可能成为农村女生失学的原因。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改革教育内容,把办学、学文化与发展农业、科技、致富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促进女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比如学校按照社区的节奏而不是学年的节奏制定灵活的作息时间表,使女生既能履行其家务责任或季节性的劳动,同时又不影响她们上学。以半日制小学,耕读小学,早、午、晚班以及包括教学点,或女生班、女子学校等多种办学形式,增加农村女生受教育的机会,学习一两项实用技术。进而,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汪风雄:《女生教育实践与理论》,天地出版社,11月版。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七

一是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1]。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销售人员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深入到乡、镇、村甚至养殖户。但这些生物制品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养殖户不得而知。二是生物制品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或超低温的环境运输和保存。目前,许多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不符合要求,有人用保温箱运输,有人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生物制品的效力。在生物制品的保管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户保管意识相当淡薄,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销售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经营户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三是在免疫注射方面,有的防疫人员未能认真负责,未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2]。四是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疫的关键措施之一。五是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许多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规范操作。对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有的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个针头注多头动物。六是免疫注射的剂量不准,注射后不认真观察,也不作任何记录[3]。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有的随意加大注射剂量,有的怕反应而减少剂量,如注射口蹄疫生物制品,许多防疫人员就不根据动物的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剂量。生物制品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治疗,完全可以挽回损失。

1.2非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如果鸡舍环境因素或猪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就会聚集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造成畜群应激。应激反应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效果,增强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营养因素。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等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的缺乏特别强调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之一,能保护生物膜,防止膜中的脂肪酸氧化,使细胞免受损伤)。三是早期感染和患有传染病。接种时,畜禽已感染现场病原微生物,或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了现场的病原微生物,机体对现场病原微生物不产生反应,往往引起畜禽发病死亡,而且这时的发病情况有可能比不接种疫苗时还要严重。患病畜禽和病愈不久的畜禽自身免疫能力差,接种疫苗后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四是药物的使用。有许多药物能够干扰免疫应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消毒药等。抗生素、消毒药可使活疫苗的细菌或病毒灭活,改变活疫苗的抗原成分,破坏灭活疫苗的抗原性,使生物制品接种失败。五是免疫程序不科学合理。由于近年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化,必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它必须建立在当地疫情情况的了解,以及母源抗体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而现在很多养殖场和专业户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或借用多个免疫程序重组一个程序,或者不按任何免疫程序。

2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生物制品生产厂家规范认证,从源头上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合格。加大市场监管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不合格生物制品的行为,确保动物预防用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

在储运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生物制品的类别和性质,储放在低温或超低温环境下进行运输和保存。培养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加强对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加强抗体检测,对检测中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是很有必要的[4]。对发生传染病要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只要正确掌握动物防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发生。定期对畜禽栏舍消毒措施,随着畜禽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在畜禽养殖场门口设置消毒室和消毒池至关重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传染源。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科学配给营养,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3参考文献。

[1]甄春来,唐守营.动物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2):46.

[2]贾伍有,黄翠萍,赵如清,等.动物免疫接种挫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科学,,27(4):21.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八

政资金补助;农业信贷部门要为农机化发展提供适当的信贷额度和利率优惠;要广泛采取股份制、租赁制等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广大农民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2、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我们要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工作重点来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化规模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从而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达到兴机富民的目的。促进农机化的发展。3、扩大粮田规模经营,加快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机械化水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强农田规划,建设适合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搞好机耕路配套工程。此外,要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合,寻求农机和农艺的最佳结合方式,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4、强化农机行政执法,实现依法管机、治机、用机,确保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行政执法工作,加快农机化法规体系建设,把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推广、使用、管理等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加强农机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要求,完善农机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逐步实现农机行政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杜绝质量低劣,制造粗劣的农机具流入我区,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5、进一步加强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为农机化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农机部门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质适用、节本高效的新农机、新技术。目前,要大力推广适宜塑料大棚内作业的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和果蔬冷藏保鲜技术。同时要加强农机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队伍,全面提高整个农机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农机培训学校要面向农村市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开拓培训项目,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培养大批实用人才。6、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业机械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区政府要把农机化工作放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以利于形成规模,产生社会服务的规模效益,明确科研攻关方向,发展农机工业。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制定好相应的农机化发展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我区早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九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迅速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户口、住房、上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

瓯海区地处浙南沿海,是温州市重点产粮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的总体规划,积极出台扶农优惠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的刺激了我区农机化的进程。使农业机械在农村农业生产使用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抢季节保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促生产,夺高产,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在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以来更为明显。为此笔者就这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因素。

1、经济投入的影响资金是农机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前些年区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农机手购买农机具采取区农机推广站补助33%,乡镇补助33%,农户自筹34%的1:1:1方案,农户投入较少的资金就能拥有一台农机具,从而兴起了购机热潮。但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区政府大力抓工业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工业经济。大大缩减了发展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从我区农机推广站来看,财政拨款用于补助的资金,从前些年的几百万元减到去年的50万元,到今年只有30万元,而且补助的比例和范围也逐年缩小。而农机具的价格仍然走高,导致农户自身难以承受购买新机具的经济负担。另外,近些年的农药、化肥、种子价格一直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依然很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使的农户难以从中看到多少效益,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热情,影响到农机化发展速度。

2、领导对农机化认识的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机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农机化重要性的还不多,甚至个别领导对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范畴中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还不很清楚,认为农机部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在我区以前农机部门是一个副局级单位独立存在,到今年农机部门被并入区农林渔业局成为一个科室。其职能的大大缩小,间接的影响到我区的农机化发展。

3、城镇化进程对农机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区的娄桥、潘桥、茶山、梧田等几个重要的产粮乡镇,大批连片的农田被征用建设工业园区,使得我区可耕作农田只剩下泽雅等山区半山区的梯田和三、南白象等水网地区的零星水田。由于泽雅、三、南白象等地的田块均为小田块,规模经营的程度比较低,基础设施如机耕道路条件较差,以致农机具难以在此发挥其技术优势,导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的下降。

4、农机队伍素质的影响第一、近年来我区农村商品经济稳定发展,使农村劳动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锐减。使得农田操作人员大部分为“38、60”型,他们大多知识层次较低。农机具的效益好坏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的高低,如果不懂得如何使用,即使最好的机械也无法产生效益,而且还会挫伤农户对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声誉。第二、的“三定”工作把乡镇农机干部并入乡镇管理,使的乡镇农机干部都以乡镇的工作为主,轻视了线上的工作。另外在乡镇他们都身兼数职,也使的他们无暇顾及线上的工作。并且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年龄较大,年轻有专业特长的也不愿意在这条线上干,纷纷跳到其他线上,使得近些年我区乡镇一级的农机推广体系几近瘫痪。再有近些年一些乡镇领导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变为“养老院”,把一些村级年龄大退下来,不懂农机的干部安排到乡镇农机站从事农机推广和技术指导,导致我区农机推广干部的素质逐年下降。

5、农机具使用可靠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误了季节,种不下去,收不上来,就无法弥补。农机具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必须耐用可靠,如果农机具一用就坏,无法作业,就等于一堆废铁。随着前些年农机热的抬头,各生产厂家都盯着这块肉,他们大力扩展生产数量却放松了对质量的把关,使的一些机具的使用性能很差,虽然厂家在售后服务方面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农忙时都派来了几位“三包”服务人员。可近些年因机具损坏而不能使用的事件仍层出不穷,打乱了农户的整个计划安排,误了农时,农户怨恨。使农户对机具使用产生不信任,影响到农户的购机热情,影响了我区农机化的发展。

二、我区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一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间的差距也渐渐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民青壮年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来到城市打工,而把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随之而来,在广大农村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因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一些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调查,这个群体的人数在不断壮大,并且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孩子。”进一步细化为“年龄在6~16周岁,寄留时间累积超过6个月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近三成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以上。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79.7%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儿童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1.留守儿童一般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多产生于中西部地区贫困的农村,由于家中经济困难,在吃、穿方面条件较差。由于缺乏身体所必需的营养,生长发育较慢,个子小、常被同学欺负,因此,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易产生孤独感甚至是被遗弃感。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儿童的成长受父母双亲的直接影响,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都是从孩提时养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能保证学校教育的效果并且更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学校教育着眼于一个班级的全体,而对个体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家庭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到个体儿童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见面机会少,父母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照看,甚至有的儿童长期无人监护。由于父爱母爱缺失、与父母缺乏联系沟通、监护人素质低下且教育方式不良等原因,致使一些留守儿童产生了孤僻、内向、骄纵、霸道等不良心理问题。

3.学校教育缺乏关注。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战线。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他们大多寄宿在学校。如果学校和教师真正关注留守儿童,注重对留守儿童健康身心的引导和培养,就会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反之,若在活动中对他们表现出的勤奋和认真视而不见,则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学校和教师能否及时发现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困难,也成了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事实证明,很多教师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情况了解不够、关注不多,使儿童逐渐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教师那儿得不到表扬也就越来越不自信,再加上学习的压力,他们慢慢变得自卑、易焦虑,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并最终影响到自身的生活和学习。

4.儿童的阶段特征。

艾利克·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他提出了人格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个体的发展贯穿于人生过程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阶段性,而在不同阶段都有特定的环境、目标、任务和冲突,正确地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个体得到好的发展。埃里克森把人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而我们所界定的留守儿童是处于6~16周岁的儿童和少年,对应而言,就是其中的第四个阶段(从六岁到十一、十二岁),也称为学龄初期,和第五个阶段(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也称为青春期。第四阶段学龄初期的重要事件是入学,发展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在这个阶段初入学校,由在家庭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和游戏玩耍转为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如果他们的努力和学业成绩能受到教师的关注,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第五阶段青春期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生理方面快速发育,第二性征显现,但心理方面还不成熟,若不正确引导,自身的好奇心、无知和冲动会带来一些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如果这个阶段发展不健康,就容易产生抵抗社会的心理,甚至犯罪。由此可见学龄期和青春期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留守儿童在最重要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也没有有效的心理沟通,就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我们从新闻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关于留守儿童犯罪的案例,数据也显示,在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案件中,留守儿童的案件占到总数的四成。

二、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只是靠外出务工人员或留守儿童单方面就可以解决的,应该由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方面。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尽量能在本地就业或打工,能真正的富起来,这是最根本的方法。另外,要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体制,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上学;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成立专门机构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与学校联手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帮助系统,完善留守儿童的档案,明确监护人,时时加强关注;加强宣传力度,呼吁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与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2.学校、教师方面。

学校要建立专门的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工作室,发现并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排解他们的忧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积极给予帮助,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建立留守儿童帮助系统,完善留守儿童档案,教师要定期家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在外打工的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提高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辅导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对一些出现心理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进行个体辅导;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一些孤僻的儿童多发言、多锻炼,使他们融入集体,丰富他们的生活。

3.家长方面。

父母尽可能有一方留守照顾孩子。外出务工的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有效沟通,多打电话,多回家,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主动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给予子女来自父母的关怀;要加强与留守家中的监护人和学校、教师的联系,了解子女近况,共同配合解决问题。

留守的监护人同样要提高自身素质,多给予留守儿童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要经常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近况;加强与学校的配合,对儿童出现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早发现、早纠正;为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儿童能安心于学习。

4.留守儿童自身方面。

留守儿童首先要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有了困难要主动多与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寻求安慰和支持;加强与教师的联系和交流,多参加班内、校内活动,让自己多交朋友,融入集体。留守儿童要努力为自己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学、教师、亲戚、兄弟姐妹、邻居、亲戚等人以及班集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向他人寻求帮助。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才能保证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昆,丁海燕,孟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8).

[2]唐开聪。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学业拖延的关系[d].广州大学,.

[3]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二

1.1正月十五风俗活动中的体育文化及开展状况。

每逢正月十五,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最为丰富。在晋北大地,久传着一句民谚:“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耍红火”。白天有锣鼓、秧歌、舞狮、大头娃娃、踩高跷等,晚上有看灯、猜谜语、放焰火等,都是晋北地区普遍的民俗体育项目。节令体育发展具体到各市县,会带有当地的一些习俗,显得更具地方特色。其活动形式为走村串乡,或城镇、街头汇演,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乐意参与其中。

1.2清明节中的体育文化。

受季风气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影响,清明节前后晋北地区呈多风天气,在公园、广场可以见到放风筝的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休闲体育在不断发展,放风筝由原来的儿童玩具变成中青年人休闲娱乐的项目,放风筝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在市政工程的不断完善下,郊区的环境、交通状况在好转,为人们在节令期间提供了郊游、踏青的好去处,也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天然场所。

1.3端午节中的.体育文化。

端午节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在晋北地区还有逛庙会、窜城墙的传统,有条件的部分县市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如今,人们在节假期间则更多地是选择观赏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同时了解相应的节令体育文化。

1.4重阳节中的体育文化。

九九重阳节,在晋北地区不仅有登高、赏菊、看望老人的习俗,年轻人还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青,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2晋北节令体育活动的群众参与状况。

2.1参与者的年龄、性别。

在晋北节令体育活动参与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比例约为1∶4,受传统习俗以及当地气候的影响,平时大多数男性都在务农、务工,很少有时间从事节令体育活动;女性平时在务农、务工时间上相对少于男性,有较多的时间从事节令体育活动。

2.2参与原因。

节令期间工作任务较为繁忙,参加的这些活动中其表演动作舒缓,运动强度较低,适于中青年人,另外有较强的娱乐性,大多数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还可结交朋友、交流工作经验、拓展人脉。

3晋北地区节令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1气候、环境、时间因素。

晋北地区节令体育的发展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参与热情,阻碍节令体育文化的传播。冬季漫长寒冷、且多风,即使空气质量良好,也很少有人愿意出来参与,但在冬季节令中,处于农闲时期,还是有许多人出来参与体育活动;其他节令中,气温虽较为适宜,但因农忙等因素依旧制约着人们的参与。

3.2人文素养因素。

在节令中参与者还有祈福、敬神的人文主观意识,在节令体育活动中,大多是以肢体语言、动作模仿的方式来体现人们的主观思维。节令文化中的部分规约恰恰成为影响节令体育开展的绊脚石,制约着年轻人的参与热情,降低了人们通过参与活动获取运动乐趣以及强身健体的意愿。

3.3外来文化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来体育文化在不断地侵蚀着本土原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外来文化在媒体上不断的宣传,适时的放大其新颖性,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参与。原有的节令体育文化在传统节令上不敌外来文化节令,导致年轻人忽视本土的传统节令,盲目的喜欢外来方化节令,以及节令上的体育文化。

3.4传承方式因素。

节令体育文化,源于民俗体育,在其传承方式上制约因素大同小异,受传统的思维方式制约:“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思维是制约其发展、弘扬的根本因素;另外在传承者方面,学生是关键的一环,但是现在青少年学业繁忙,没有闲暇时间接触这些传统的节令体育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节令体育文化的发展。

4.1构建大众体育与节令体育互动平台。

促进节令体育文化的发展,应该与目前流行的文化、物质相结合,让传统的习俗继续流传。晋北的节令体育项目传承需要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相适应,伴随全民健身的热潮,让节令体育项目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且逐渐喜欢节令体育项目。把握社会大众体育文化内涵需求趋势,需要以优带弱,实现大众体育文化与节令体育文化互助互推。

4.2借助政府机关从政策、物质寻求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在晋北地区节令体育文化保护上出台相应的方案,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当地年轻人知道并且了解节令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及相应部门应该有效的引导,让晋北地区的节令体育文化得以开发、传承;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物质上予以支持,举办大型的文化庆典,既可以宣传本地区的节令体育文化,又可以扩大体育的外部影响,带来经济和相应产业上的繁荣。

4.3借助现代传媒建立多领域节令体育发展途径。

大众传媒具有拉近商品与大众距离的功能,可以把最具有视觉效果、感官效果的民俗体育风情展现给消费群体,引领民众构建民俗体育文化需求。统筹晋北地区的节令体育文化,不断加强开发该地区节令体育文化,应因地制宜,根据人文因素、旅游资源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形成以影像、图片、文字集一体系统的资料,尤其是对一些濒临失传的节令文化要加以保护。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三

农业保险作为补偿风险的重要保障,对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农村金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吉林省得到了初步发展,安华农业保险吉林省分公司作为吉林省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自6月在吉林省设立以来,其业务已覆盖全省9个地区,经营的农业保险产品几十种,累计承保种植作物1。57亿亩,承保养殖畜禽1。14亿多头(只),参保农户达到867。49万户,但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表2所示。虽然从绝对量上看,吉林省农业保费收入自实现突破性增长(20的农业保费收入约为20的14。5倍)以来,农业保费收入相对稳定,整体覆盖面有所扩大,但是就相对量而言,吉林省农业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年最高也未超过6%,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吉林省农业保险的实施力度还不够。

二、制约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环境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最近5年来,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在所有农业贷款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均在95%以上。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产权界定模糊不清、融资困难、信贷风险大等问题突出,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额很难实现突破性增长。另一方面,各大商业银行都不愿意面向农村地区放贷。吉林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不仅停止对农村发放贷款,还不断从县级以下地区吸收存款。邮政储蓄银行更因其只存不贷,像“抽水机”一样将农村资金不断输送到城市,造成了农村居民的存款资金只有很小一部分能转化为信贷资金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抑制新的金融产品在面向市场之前需要投入较大的研发成本,一般包括调查论证、设备购置、试点实践和总结推广等多个环节,而且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并非是由金融机构单方面所能决定的,还需要政府部门为创新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税费减免、贴息和行政配合等方面,这是降低金融机构前期投入成本的必要条件。但是受制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认识不到位,致使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缓慢或执行不利,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力。此外,对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够也导致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相对陈旧的农村居民对相关金融产品知之甚少,大部分农村居民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产品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困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三)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农业在短期内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这是农业生产的天然弱质性决定的,农民进行基本的农业生产要承受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欠收甚至绝收的风险。虽然安华农业保险吉林省分公司的迅速崛起使得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有所扩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安华公司始终没有改变只保成本、不保收益的做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风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如果爆发自然灾害,仅靠保险公司赔偿的生产成本费用,农民很可能连养家糊口的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偿还贷款。因此,如果保险公司不强化其理赔服务,扩大保险范围,农业保险将很难在农村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农业保险缺失的现状将很难得到改善。

(一)落实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积极配合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

(1)开发设计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2)逐步建立起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扩大农村地区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农户、涉农企业等的信用信息进行电子存档,并给予相应的资信打分和信用积分。

(3)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不守信用的贷款户和贷款企业进行惩戒和制裁。[3]。

(5)制定专门针对偏远及落后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的费用补贴办法,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在这类地区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与风险担保制度首先,大力倡导现有涉农保险公司扩大承保范围,积极鼓励其他保险公司开展涉农保险业务,并向其提供经营费用、保险费用、超额赔偿费用等方面的财政补贴;同时,鼓励政策性保险与商业化保险相融合,进而强化理赔服务。其次,为稳定农业保险经营,应设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并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以实现对基础农业生产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散与转移;同时,尽快出台反补农业的政策措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双保险。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可以选择对申请农业贷款的农村企业和农户实行贴息政策,或建立保险补贴金制度;另一方面,建立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用以补偿其因自然或市场风险所造成的信贷损失,从而解除农村居民和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四

摘要:我们在对我国的畜牧业进行分析的时候,发展我国的发多数畜牧业产区在农村,我们称之为基层畜牧业。基层的畜牧业养殖户大多数是农民,农民没有科学的养殖技术,也不能够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且大多数的养殖户,都是靠经验积累。养殖户的管理和养护技术,不足以确保畜牧产业的正常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养殖业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养殖人需要对自身的技术进行相应的提升,并且还应该加大相关技术的提升和研究。畜牧业在发展的时候离不开兽医的,那么基层畜牧业在发展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到兽医的作用,不断提升兽医的服务质量。基层的养殖对需要加对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提升,不断的融入新的技术。我们在对养殖户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其管理质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高速的提升。在经济发展中,农业的发展最为迅速,畜牧业是农业的一部分,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又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基层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相关政府的主要任务。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发现只有提升了基层畜牧兽医的技术以及其服务业水平,才能够提高基层畜牧业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是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一、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不重视。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由于我国人口密度较大,对相关畜牧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现象的发生,我国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规模的扩大就需要该行业较多的技术服务人才,在畜牧业兽医人才的培养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较低,在畜牧兽医技术的操作中,由于技术服务额认知能力较差,出现了严重的服务不到位现象,同时基层畜牧兽医相关技术操作规范性较差引起了许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差。

大规模畜牧业的发展必定需要数量巨大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我国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能力需大幅度提高,由此应对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在进行专业性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对该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为日后工作的实践环节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上,要着重对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实战演练,在心理承受力和一系列问题出现的应对能力上能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

3.对畜牧产品质量检测不严格。

从一定程度来讲,我国畜牧业规模较大,畜牧产品的生产量也为之巨大,但在畜牧产品的质量检测中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相应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不达标现象的出现,农村的许多畜牧养殖户只注重经济利润,在畜牧生厂过程中对禽类死亡的相关处理上缺乏重视,导致许多有害病菌的传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相关措施。

1.明确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

对养殖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职责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管理,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进行检测和审查,确保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如果技术人员的技术不过关,我们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直至技术合格为止。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审核,尽可能提升基层养殖厂的养殖技术。在对兽医进行审核的时候,不仅需要审核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其工作人员的职责等进行规范,确保兽医在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

2.制定职业的标准和规范。

畜牧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基层畜牧业的发展更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其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制定标准的职业标准,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兽医也属于畜牧业中的技术人员。管理者需要对兽医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熟悉,按照兽医工作的特点编制标准。在实施的时候,就方便对编制的标准开展工作。近几年,我国对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那么兽医就是保证我们畜牧产品质量的首要管关卡。兽医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相关的畜产品进行防疫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相关的药物,以此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3.严格管理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严格管理畜牧兽医服务人员是我国畜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畜牧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主要针对兽医服务人员,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应该有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当今时代对兽医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部门主要为兽医站,因此所有的兽医人员都需要兽医站的认可,同时兽医站作为相对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一方面兽医站能对该行业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对畜牧业发展各个阶段涉及的相关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管理,并且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对相应的技术服务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4.工作中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要求我国畜牧业产品的质量高质量达标,对畜牧产品高质量达标问题上,我们要进行强有力控制,不但对畜牧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职责明确规定,还要对我国畜牧业实力进一步提高。以法律条例为依靠,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对畜牧业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和相关的操作进行规范性管理,例如畜牧药物的使用量问题,要对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量进行严格用量管理,确保畜牧产品食用安全,在兽医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操作上,相关法律条例要对技术的精准性进行管理,并且对技术操作错误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相反要对技术服务人员中表现较好人员进行表彰,畜牧业法律条例的管理直接关乎到我国畜牧的实力,因此在畜牧业发展领域中要做到依法办事的原则。

5.提高服务能力,增加y金投入。

畜牧业在对服务能力进行替身给的时候,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兽医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市场上的最新的兽医设备。提高基层兽医的服务技术,确保我们兽医的整体工作能力,保证基层畜牧业的正常发展。高科技设备的采用,能促进一个行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样在我国畜牧业大规模发展中应用高科技设备能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进程。畜牧业服务设施装备能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方面能在畜牧管理上提供规范性管理,在畜牧业兽医服务领域的技术操作上更加准确迅速;另一方面降低了畜牧服务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劳动力强度,像一些半自动化和全自动畜牧设备的采用,技术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就变得简单容易,使畜牧兽医技术工作人员的收入也有所提高。

三、结语。

依照新时代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为了让人们吃上放心、安全的畜牧产品,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提高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应把我国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问题放在第一位,依照畜牧法律条例严格监管畜牧发展各个阶段的技术操作,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五

云南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15为云南的世居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534.92万人(“六普”时),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4%,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比较悠久,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在这这些少数民族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具有浓重的文化内涵,同样与人类体育发展的规律相一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底层发源,在民间流传广泛,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于一定的文化载体的产物,而这一文化载体就是这一区域的人。具体来讲,在一定的民族聚集区,由于地形、水文、气候、动植物等构成的自然环境不同,它给开展相应的体育运动提供的场地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运动项目,就好比,我国的北方开展滑冰、滑雪项目,而南方则开展游泳运动。此外,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们不同的体质,也会孕育出不同的运动项目,正如人文地理学家理查德哈特向所言“:研究一个地区的文化事象必须由文化特征入手。”本研究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出发,阐述云南省少数族传统体育的深层文化内涵,揭示出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形成的自然环境根源和社会人文环境根源。

体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民族的精神和生活面貌,是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重要体现。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考古学家在云南沧源的深山“帕典姆”崖壁上,发现了近千个原始土著人的图形,这些图形用褚红色颜料绘制而成,这些图形内容包括放牧、征战、狩猎、投掷、射箭等,这些内容反映的都是当时原始土著人的生活场景,描述了远古时期为了谋求发展与自然斗争的历史。该崖画制作时间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摔跤、射箭、牧牛、骑马以及舞蹈的某些动作和祭祀神灵的仪式,与云南省少数民族先民代代相传的传统体育活动十分相似[4]。根据各民族体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体育活动的产生受环境、生存条件、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使得同一地域环境的不同民族都可能进行相似的活动。由此可见,云南少数民族先民远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初表现形式。不同的地方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也是一样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地,这就决定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于山地文化。由于云南省少数民族的先民生活的地方山高水险,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必须要有相对性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所以云南的少数民族先民们就具有了很强的奔跑、攀爬、跳跃、射击和投掷的能力,这些能力也是人们在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也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省少数民族先民们就逐渐形成了摔跤、射弩、射箭、棍术、彝刀、追羊、赛马、赶牛、掷葫芦飞雷、飞石索、荡磨秋、绵羊拉绳、爬油杆、踩跷板、角力、顶头、舞狮、舞龙、高跷等等运动项目,这些项目的形成都与云南少数民族人民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山地行为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将源远流长,它的源起与传承和云南省少数民族人民所处的山地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一句话“:神是游戏的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游戏与神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娱乐神灵才出现的,这句非常准确地描述了体育与宗教的关系。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伴随着宗教活动而发展和形成的。在云南省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中,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都要举行相关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开始于少数民族先民,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够充分,对打雷、森林大火、洪涝灾害这些自然显现充满了畏惧,在人们的心中了神灵的存在。为了能让神灵保佑自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少数民族先民们就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活动,来娱乐神灵,求得神佑的庇护。在这一背景下,少数民族先民们创造了很多具有很大难度和观赏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荡磨秋、响铃舞、爬油杆、虎舞、摔跤、斗牛等活动,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人们在生活中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在云南少数民族中还有很多民间神话传说,也包括文物史料都表明,某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比较密切。例如云南黑彝他们居住在昆明西山区的谷律一带,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就举行祭祀仪式,这一祭祀仪式主要是祭星辰又称祭秋架,在这个时间,村里杀一头猪,然后给每家每户都分的一份,回家后煮熟了,要与酒一起,等月亮升起的时候,放到秋架下祭供,焚香磕头,感谢神灵。祭奠完成后,人们就要踏上秋千进行荡秋,这一活动与云南省彝族先民们对星辰的崇拜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更加的准确,对神灵的依附心理不见淡薄,现在很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已经拜托了宗教的神秘色彩,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现象。

云南少数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也难免要经历战争,彝文典籍《西南彝志》就是一部记载彝族分支部落间相互倾轧和抵御外族进犯的流满刀光剑影的血泪史。彝族自命为虎族,“强悍”“、武勇”“、善战”是彝族人共同的心理品质。云南彝族村寨多在茂密的森林的,在打仗之前,也会有一个相应的祭祀仪式,来保佑族人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打仗获得了胜利,战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来感谢神灵的庇护。在这祭祀仪式上的很多是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最后就形成了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此同时,战争需要必要的队列、布阵等手段,还必须经常的参加格斗,掌握技击的本领,在云南少数民族人们的积极创造下,通过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摔跤、马术、射箭、武术等项目,经过时间的发展,这些带有浓重军事色彩的项目,逐渐成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人民非常重视跟军事有关的技艺,并且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相关的训练与教育,这就使得云南少数民族人民对跟军事有关的运动项目得以传承,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的很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很多原本跟军事有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更多的体现的是它的表演功能,原本的军事功能已经退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来源于军事的事实是不可磨灭的。

云南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区多为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与外边的世界接触较少,特别是少数民族先民们,这一情况更加明显。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特别是闲暇之余,人们除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保障以外,同样需要文化娱乐来满足精神需要。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很多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彝族人常说:“三弦响,脚板痒”“,跳舞跳到太阳落,跳起的黄灰做得药”。在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歌舞活动虽然很多都是产生在祭祀的过程中,为了娱乐神灵,但这些项目更多的也是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此外,还有云南少数民族的斗牛比赛,它的娱乐性更强,它的产生就是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之余,人闲来无事,牛也不用下地干活,牛主人就将牛放到一起,进行角斗。人们通过观赏牛与牛的比赛,娱乐身心,打发时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充满了强身娱人的体育精神。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节庆、祭祀中的体育活动,都是村民无意识的集体活动,在“全民参与”中娱乐身心是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的诉求,同时也加强了族群内外的认同。诚如美国学者乔纳森弗里德曼教授所指出的:文化认同对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并不仅仅只是游戏,而是精神上和社会生存上生死攸关的严肃的策略问题。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云南少数民族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六

摘要:本文依据重庆市农村地区当前经济环境,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供给现状为出发点,浅析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农民贷款门槛较高和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等,同时借鉴我国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比如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明确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等,归纳提出了解决制约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需求;涉农金融机构。

一、重庆市农村金融的现状。

一是改革和重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原重庆农村信用社通过“三步重组”战略,于年底成功转制为重庆农商行,并于年底赴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期间,填充了资本金,提高了服务“三农”水平。二是改革和试点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农行重庆分行于1979年恢复成立,它是中国第一批“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试点单位,秉持“服务城乡、面向“三农”的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支持重庆城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力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期间,中国农行重庆分行通过健全事业部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积极落实“六个单独管理”制度,致使“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三是正式挂牌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于宣布成立,坚持服务“三农”、扶持社区和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并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业务形式多样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期间,积极执行市政府所下达的任务,如支持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推进“五个重庆”的构建和扶持“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这一系列工作为重庆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约为千亿元的资金支持,经过不断深化和改革,它已逐步成为服务重庆“三农”的主力军之一。四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建立起33家,其中村镇银行占有31家,基本覆盖了81.01%的区县。农村资金互助社占有2家,例如,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诚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它主要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提供存贷款和结算代理业务。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已成为重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一股茁壮成长的新兴力量。

二、发展重庆市农村金融的问题。

1.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分散的农村金融市场,较高的服务成本,不利的交通网络,使得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不愿意参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对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方式的积极性也不高,再加上区县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都属于非法人机构,它们没有贷款审批权和业务信贷产品创新自主权,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多样化的涉农服务方式。2.财政支农投入不足。政府缺乏对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的`激励机制,区县政府的激励机制只针对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总规模,而涉农贷款增量的财政奖励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导致金融支农的激励力度较弱,当前各家涉农金融机构的涉农信贷主要热衷于投放期限短、回收期限快且主要满足农户种植养殖业所需的信贷产品,而缺乏中长期限的信贷产品,如农村通信建设、抗洪抗灾、购置大型农用机器设备和大型农用机器设备保险等所需的3-5年的中长期涉农信贷。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重庆市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农行这三家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出于经营成本、风险防范和盈利情况等多方面的平衡,共撤并机构网点约为303家,这些涉农金融网点的退出使得农村金融发展缓慢,金融服务质量低下,金融服务环境变差,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乡镇仅有农商行或者邮政储蓄银行继续保持经营,有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区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庆市农村金融的对策。

1.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农商行巫山支行为例,该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打造惠民银行,例如,发放300万元支农资金,用于支持曲尺乡纽荷儿、李子等水果产业发展,发放1000余万元烤烟贷款,重点辅助官阳、笃坪、骡坪等乡镇烤烟种植户增产增收,同时,强化服务渠道创新,提高atm机覆盖面,仅20,大昌、官渡、骡坪等6个乡镇的分理处新增atm机13台,其次,加强推进农村便民自助服务终端建设并累计投放100余万元,这些都切实满足了当地农户的金融需求。2.加大对“三农”服务的财税政策支持。在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重庆市积极探索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截至年年底,重庆市累计争取到中央财政支农定向费用补贴资金7357万元,安排市级专项资金8000万元。其次,建立起“三权”抵押风险分担机制,主要用于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对于“三权”抵押贷款中的本息损失,运用市级专项资金万元,建立起涉农企业贷款贴息机制、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制、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机制等。3.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以农商行巫山支行为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服务环境上,新增饮水机、添置绿色盆景、放置报刊架等用具,从服务方式上,新增vip服务窗口、增设1万元以下存取款快速通道、添加多台atm机,合理功能分区,切实营造了一种氛围和谐、服务高效和设施齐全的人文环境,使每一位客户都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重庆市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出色成绩,表现在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信贷资产质量的不断增强,涉农贷款规模的稳步增长,金融抗风险能力的不断加强,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因此,在重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在农民的金融意识不断提高下,重庆农村金融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

参考文献:

[1]杨子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j].农村金融时报,(05)。

[2]卢兴城.重庆市农村金融储蓄机构发展现状分析[d]..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七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与经济因素与社会地位、学生、教师的责任意识、职业规划与发展、教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科研等因素有关.而在具体表现上,男、女教师也有所不同.如由于男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期望不同,因而导致高校男性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明显大于女性教师.

1.1经济因素与社会地位。

经济因素主要是指高校体育教师的收入情况,包括津贴福利等.体育课在高校教育中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但体育课的重要性上却远远比不上高校的其他基础课程.因而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实际上与其他高校教师存在一定差距,体育教师的实际收入也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差甚远.当然,体育教师不受重视的现象不只存在于高校之中,这种现象在初、高中的教育中更为严重,体育课甚至有时会被认为是“没有存在必要”的课程.据调查,高校体育教师普遍认为自身的的津贴福利低于高校中其他教师的津贴福利.长此以往,体育教师心中的不平衡感会导致高校体育教师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1.2学生因素。

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开展的直接对象,对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的配合程度,从而影响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而体育教师与高校其他科目的教师一样,同样面临着教学检查,因而在面对某些“不配合“学生时,高校体育教师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此外,由于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为主,直接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会有较大的担忧,一旦学生发生意外,教师自身就需要承担相应责任,这样一来势必会对教师产生压力.

1.3责任意识。

不得不承认,在当今教师队伍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参差不齐.责任感较强的教师将教授学生正确进行体育训练、正确开展某些项目看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会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因而这些教师的职业压力会更大些.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那么一些责任意识较弱的体育教师,他们以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那么对这部分教师来说,他们的职业压力就会远远低于那些责任感较强的教师.

1.4职业发展规划。

每一个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都不同,有的教师满足于在教育一线做一名普通教师,而有的教师则希望可以做到行政层.那些满足于做一名普通教师的高校体育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评测没有太多要求,因而可以平淡对待;而那些有明确职业规划,希望“向上爬”的高校体育教师就会对自己有较高要求,希望自己的教学评测的成绩突出,因而他们会给自己较大压力.而那些希望“向上爬”的教师,在面对缺少晋升机会等问题时,往往会面临更大压力.

1.5教学因素。

现今是一个改革频发的时代,教学改革更是如此.因而有的教师一时间会难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实际教学中的差距,在面对差距时,这部分教师往往会给予自身较大压力.在高校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全校某一类体育运动的教授依靠的是那么一两个体育教师.这些体育教师的工作时间是长于其他科目的教师,教授的学生基数也大于其他科目的教师,这样一来也易对教师产生较大压力.此外,有的体育教师难以适应学校行政部分的检查、评估机制.明明教师自身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得到的评价甚至还不如某些浑水摸鱼的教师,如此一来,心中自然会有难以排解郁气.

1.6专业技术因素。

部分教师自身存在专业技术单一的问题,只擅长某一些体育项目难以适应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因而会产生较大压力.而那些拥有较高体育素养,擅长较多体育项目,却在教学水平上存在问题的教师,同样会产生较大压力.

1.7科研压力。

高校体育教师与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存在的区别是,除进行日常教学任务外,他们还需完成着科研的任务.因而,部分难以完成自身科研任务又或是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而未能承担相应科研任务的体育教师就会存在较大压力.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论文(优秀18篇)篇十八

本文从新农村体育的概念和特点着手,论述了当前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因素,并着重论述了促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作者:唐宁昆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毕节学院体育系,5517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3)分类号:g806关键词:新农村体育经济因素分析发展对策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师年度个人考核总结(通用17篇)

    撰写个人总结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态度和情绪管理等方面。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个人总结范文,并从中获取写作的核心要点和技巧。

    幼儿中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优秀13篇)

    教师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浏览一些教师工作计划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

    语文教学经验发言稿(实用17篇)

    一篇好的发言稿应该具备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的特点,能够让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发言稿范文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对我们进行总结和借鉴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学活动策划(汇总13篇)

    活动策划需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确保活动的流程和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活动策划范文中的成功案例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策划和组织活动

    公共控烟管理制度(热门17篇)

    规章制度的出台旨在维护组织的正常秩序,促进成员的良好行为和工作效率。看看以下规章制度的范文,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组织的灵感和启示。为促进控烟活动深入开展,

    铅笔与钢笔(通用19篇)

    优秀作文是对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表达中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温州的元宵节风俗(通用15篇)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贵族社会的节日之一,以观灯为主要活动形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元宵节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

    旅游营销联谊会方案(专业15篇)

    一份有效的计划书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详细的执行计划和可衡量的成果指标。如果你对计划书不太了解,那么以下的范例将为你提供一些基本的写作思路。在旅游产品开发中,通过

    学校三八妇女节策划的活动方案(精选20篇)

    策划方案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时间、成本、风险等,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策划方案的要点和重点,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实际案例,可供参考学习。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雨沙沙(实用16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目标是全面发展幼儿的智力、体验、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的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