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温柔雨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促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和优化。如果你想取得教学工作的较好成效,不妨参考以下这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一

今天龚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节《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有以下特色:

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

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1)。

4、比较: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分别出示带子图,要求:先说说带子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问题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解答,最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报时要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你会解决吗?

提问:看着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互相提问并解答)3、独立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6题。

四、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三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从已知条件或问题开始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分步列式解决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谈话: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总共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花果山动物开运动会,请问什么动物没有来?(大象,大象呗。大象被装冰箱里头了。)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单要知道问题的答案,还要联系已有的经验,学会发现问题,设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情境收集,提出问题。

谈话:你们想去花果山看一看吗?

课件出示两只猴采桃的情境。大猴子说:“我采了3筐,每筐12个。”小猴子说:“我采了6个。”

提问:从对话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大猴采了多少个?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等等。)。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说明:以对话形式呈现生活原型,学生凭借已有经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充分体会到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探索解题的步骤与方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怎样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这个问题呢?请大家认真地想一想,并在四人小组中,轮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想法:

(1)从条件想起的:根据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可以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联系小猴采了6个,就能算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追问:怎样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用下加线画出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

(2)从问题想起的: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知道大猴和小猴分别采了多少个;由于小猴采了6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

引导:为什么要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大猴采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小猴采的个数已经知道。因此,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才能算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反馈后板书:

(1)大猴采了多少个。12×3=36(个)。

(2)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36+6=42(个)。

提问:“12×3”求出来的是什么?“36+6”求出来的是什么?

指出:解决问题后,就可以完整地回答问题了。(板书答语)以后在解决问题时都要注意写出完整的答语。

2.教学“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那么,怎样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师板书:

(1)大猴采了多少个。12×3=36(个)。

(2)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36-6=30(个)。

3.比较。

谈话:比较例题和“试一试”,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在解答过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明确:相同的是都要用两步计算,都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第一步都用乘法算。不同的是例题求大猴和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算;“试一试”中的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算。

说明:沈重予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单要算出问题的答案,还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发现问题,初步形成研究问题的思路,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应是教师展示预设的思路和算法,不应是学生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动态生成、反思体验的过程。为此,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反思、体验,这样,就在学生内部萌发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谈话:解决了猴子采桃的问题,我们该买票进花果山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买票情境。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解答?着重引导学生交流分几步解答的,先算什么,是利用哪两个条件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出示浇树情境。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根据这些条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发现,缺少小白兔每篮里拔了多少个萝卜)你认为每筐萝卜有多少个呢?学生补充条件并解答,教师提醒学生把答语写完整。

4.谈话:猴大王看到小朋友学习这么认真,还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水果套餐。

课件同步出示:苹果2盘,每盘6个;桔子1提篮24个;一把香蕉12个;3盘桃子,每盘16个。

学生编题后,组织交流,并有选择性地呈现实际问题,学生一起解答。

说明:再次以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拓宽生活原型呈现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收集、整理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从客观环境中提取数学结构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积淀经验。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四

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五

1、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吃了多少个桃?9×3=27(个)。

(2)还剩多少个桃?42—27=15(个)。

提问:9×3求得的是什么?42—27为什么会得到剩下的呢?

3.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毛毛猴说:“我一共摘了42个桃。”长尾猴说:“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用学生课始时提出的数据)。”大卡提出问题:“还剩下多少个?”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六

(设计这道题,目的是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全课小结。

最后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提问: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七

本节课教者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教者帮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画出线段,用线段图去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者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教会了学生画线段图。

本节课中的线段图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者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教会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了一套衣服的价钱后,教者一句“还有什么方法吗?”又激起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自主探索,教者适时点拨,根据线段图的直观性,很快地就用有关倍数和的知识解决了。

4、重视了学生的说理训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列式解答,还让学生说出解题的依据,使学生在解题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八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4题。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并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策略,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教学准备:投影,作业纸,挂图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目标学习活动教师提供的帮助与指导活动设计意图反思再设计激趣唤起旧知活动一:课前游戏拍手游戏要求学生拍的下数是老师的2倍、3倍……(让人清楚地听出)复习“倍”的概念,为新课学习探究作铺垫。开门见山,寻找条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活动二:情境导入1、学生反馈:裤子28元,上衣是裤子的3倍(随机贴出条件)2、一件上衣多少元?(师:会做吗?怎么列式?这是一步计算题)一套衣服一共多少钱?(板书贴出)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板书贴出)1、师:上周日,徐老师去逛商场,走到了这家店(挂图出示)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师:那你可以知道什么呢?3、这两个问题需要几步?(2步)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贴出)——揭题用例图的情景把学生带如学习场景,开门见山。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并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策略,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三:自主探索学生自己列式解,师巡视发现:1、28×3=84(元)2、28×3=84(元)84+28=112(元)3、28×4=112(元)4、1+3=428×4=112(元)学生各抒己见:1厘米,2厘米,1.5厘米……学生自己探索画线段图中几倍数的画法,师巡视发现资源。学生评作业纸得出初步的画图方法。(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表示求一套衣服多少钱?(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合起来多少钱)不能,交代4是从哪里来的?1+3=4先求上衣的价钱加上裤子的价钱条件没有变,问题变了。只要改问题就好了。生来指,老师改图。28×3=84(元)84-28=56(元)3-1=228×2=56(元)1、“一套衣服多少钱?”师:你会做吗?(自备本完成)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你想发表什么想法?(把认为错的排除掉)3、请你们认为对的三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追问:哪里有4个28?条件告诉我们没有?(没有)4、引入“线段图”(1)为了让们更清楚地理解题目,请小助手:线段图来帮忙,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28元。那这条线段画多长呢?追问:1厘米好还是1.5厘米好?为什么?(2)我们一般取整厘米数比较简单,这里取1厘米表示裤子28元。那上衣怎么画呢?完成在作业纸。(3)展示学生作品,你觉得他们画得怎么样?(可能端点不对齐,端点对齐,在每段上面标28……)(4)师示范画法。追问:为什么上衣要画这样的三份?(5)图中清楚地表达了这两个条件,问题求什么?注意看好老师如何表示。手指“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6)请学生对照老师的线段图对自己的稍作调整。5、看线段图理解解题方法师:28×4你能看懂了吗?能找到4个28了吗(同桌互相指一指)追问:能不能直接写28×4?再看28×3=84(元)84+28=112(元)先求什么?你能找到图上是哪段吗?(指一指)求一共还要?5、试一试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1)师:这题我们还是借助图来做,和上一题比较,条件变没?图要不要变?为什么?不同在哪里?(2)师:问题变了,在图上也只要改问题,怎么标呢?谁来指一指?(3)师:会做吗?你会几种呢?(4)交流怎么想?6、归纳解题方法同学们真厉害,学得真快,以后遇到这样的应用题,可以先审题,再画图,再分析,然后解答,最后检查。(板书)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蓝本,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增强其应用意识。抓住学生的资源,以资源带动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线段图的学习中体验其重要性,自发形成画图解决的内在需求。巩固中练习,水到渠成活动四:巩固练习蓝带子长5米,红带子的长度是蓝带子的大倍,求一共多少米?(1)周末我还买了些彩带准备装饰教室,看书第43页,你了解了什么?(2)你会求吗?有几种?(3)交流解题方法分层进一步体会这类问题的特征。活动五:总结课堂你收获了什么?板书设计:(贴纸形式)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那样学生学习兴趣更浓。所以我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难点借助线段图,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一种结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审题、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而我在处理这些环节的时候整节课的结果意识是有的,可每个环节处理都很仓促,指导都不到位,导致一半学生还是云里雾里的。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自我分析反思一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应变,及时捕捉,巧妙处理,合理引入上存在欠缺,这一方面是经验积累少,还有是理论知识的缺失。要多学习理论书籍,多向其他老师学习课堂经验,多积累。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大大体现了预习的必要性。以前学过列表整理的方法,所以学生对这种方法并不陌生。所以今天重点还是放在线段图的指导上,如何画得规范?其实这节课上解决问题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这种策略的应用上,实际还是操作能力薄弱。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还是耐心的教会他们这种解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问题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准备。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

今天这节课我针对学生预习作业上的问题重点进行画图指导。学生对于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课上我提了个问题:你们喜欢用列表法还是喜欢用画图法来解决问题呢?祝瑜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用列表法,因为列表法条件列得很清楚,便于比较。画图法比较烦。王新洛不甘示弱说:我喜欢用画图法,因为画图法把条件和问题表示得很清楚,画好图就知道怎么做了。季文协说:最好直接解答,既不画图,又不列表那该多好呀!确实有的题很简单对于优生来说完全能直接列式解答。一些行程类问题用画图法来解决数量关系很清晰。可惜学生似乎较难接受这个新事物。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一

本节课时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节课还多了项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课前我和同年级数学老师交流了下,这里的线段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方法吗?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有求会吗?结果我们就陷入误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线段图的画法,结果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本来能够理解的方法都晕了,更别说另一种方法的出来。教学内容也没完成。

后来我看了教师用书,上面写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画线段图,对画法不要作统一的规定,不要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这才知道我要求过高了,不适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另外对于本节课我和同年级老师还专门去请教了我们的师傅该如何上,下一篇会写上。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二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我能行”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来参加活动吧,看谁能胜利过关,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快乐老爷爷这儿有个问题,看谁能解答,老爷爷就能把快乐分享给他。

生自由发表意见。(小军比小明多拍3个;小军比小明少拍10个;小军拍的是小明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谈话: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好,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快乐老爷爷高兴极了,还列出了三个计划,给同学们提供找到快乐的途径,老爷爷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快乐老爷爷决定让大家上街购物,看谁计算最棒!

1、(出示课件)计划一:上街购物我真棒。

(1)出示:一条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a、一件上衣的价钱是多少元?

b、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c、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2)、谈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板书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那么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同桌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3)、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1+3”表示什么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并板书)。

(5)、解决第三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6)、比较:

师:这三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由回答。

揭示课题:像这样要通过两步计算求出最后问题的实际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在解答两步计算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认真审题,分析清楚必须先求哪一步,再求哪一步。

2、(出示课件)计划二:乐于助人真开心。

村里王奶奶养了许多鸡和鸭,星期天,小昕组织几个小伙伴帮助王奶奶放家禽。

(1)、练一练:鸭有18只,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说说第一步求出了什么,第二步求出了什么。谈话:帮助王奶奶赶完鸡鸭后,伙伴们决定放松一下,玩跳绳游戏。

(2)、练一练: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三题。

弄清数量关系,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说思考过程。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出示课件)计划三:智力大比拼:

出示:陈宇捐款2元。

四(3)班每星期买零食的钱数比四(1)班多30元。

四(1)班每星期买零食要花掉730元。

钱吴超捐的钱数是陈宇的5倍。

郭婷婷每分钟做的比他少4题。

陈涛每分钟做20道口算题。

四、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小结:今天,同学们过得非常有意义,出色地完成了快乐老爷爷的三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任何难题都难不倒我们的!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三

1.使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吃了多少个桃?93=27(个)。

3.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下面两种解法,指名板演:

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表述第一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提问:这样解答与例题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要先求已经吃了多少个)。

交流第二种方法。提问:这种解法先求什么?与第一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二、分层练习,逐步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叙述题意后,提问: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题,并组织反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解决,并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不同解法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每一种解法的思考过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个;长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个。

(1)毛毛猴与长尾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2)毛毛猴比长尾猴多摘了多少个桃?

学生独立解答后,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举例说一说。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四

教师在设计引入部分以表格形式出现,让学生来寻找“原有、卖出、剩下”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再以一步计算的问题来引出两步运算,但在此过程中,老师出示的两道题目“故事书每本8元,采购5本,求一共”和“工程队第一天修300米,第二天修350米,求一共”,求的问题都是一共,但是一道题目用乘法,一道题目用加法,进行比较,强调乘法和加法的不同,只有相同的几个数相加才能用乘法,强调了乘法的意义,为教学新课打好基础。

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老师也没有急于把例题展示,而是通过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看出有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只需要一步。那么再增加一个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两步。

最后老师给学生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补充条件来让题目变成一道两步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让学生讨论是否能这么加条件,为什么这么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弄清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教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师:裤子的价钱是多少?(28元)我们在线段上画一个大括号标上28元。

师:谁来说说这条线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师:谁来说说这幅线段图的意思,(指名说)(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题目,它还少什么?(问题)。

1、“一件上衣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的问号在图上该怎样标?标在哪儿?

(请人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线段图)。

师:这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28×3。

师:28是什么?(裤子的价钱)。

3是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价钱)。

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知道:用裤子的价钱乘以3得到上衣的价钱.

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了?(从图上观察)。

师:我们还可以从图上来观察:裤子的价钱是1小段代表28元,上衣的价钱是3小段,所以用28乘以3,算出3个28是多少。)。

师:28乘以3等于多少?

师:指名说,根据汇报板书28×3=84(元)。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师:“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裤子加上衣)。

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条件?(指名说)。

师:哪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先求出来?(上衣的价钱)。

师:所以这一题要几步计算(两步)。

师:自己试着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请两位同学板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师:方法一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方法二中3+1求的是什么,(上衣和裤子一共是几个28元)。

师:小组讨论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师:指名说(一种是先算上衣的价钱,另一种是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

师:你觉得这个问题用画线段图来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师:现在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指)。

师:比较一下两副图,你发现什么?(我们看到条件都没有变,只是问题变了,所以我们就改变了写问号的地方)。

师:根据线段图中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自己试着列式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

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1)。

师:谁来说说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第二种方法呢?

5、归纳小结。

利用线段图解决问题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在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再确定先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先让学生从图中了解相关信息,再分小组讨论问题怎样解决,然后算出结果。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

2、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提问:要求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什么?学生独立练习,指名两人板演。

集体计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肯定和鼓励。

3、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可以从问题开始进行思考,找出要求问题所需的条件,再算出结果。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 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 ,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

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1)。

4、比较: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分别出示带子图,要求:先说说带子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问题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解答,最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报时要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你会解决吗?(学生独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对)。

提问:看着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互相提问并解答)。

3、独立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6题。

四、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索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画线图表示和分析数量问题,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变式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班上谁平时最讲究卫生,衣着最整洁吗?(不提漂亮,避免学生盲目攀比),确实,衣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学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呢?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有关衣服的问题。(板书: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既自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芳芳买衣服的情景。

衣服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书上画。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钱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该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表示(师生边说边板演)。

(3)现在线段图画完了,你能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吗?

(1)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说说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根据题意,同桌进行讨论,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价钱该怎么表示,并将线段图补充完整。

(3)结合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教学试一试。

3、比较。

(4)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解决?你会解答吗?写在自己的随堂本上。(若有困难,可以与同桌讨论后再做。)。

(5)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吗?若有,则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说”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没有则不教学第二种解法。

(2)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呢?你能说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吗,师画线段图。

(3)在随堂本上独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5)有不同的解法吗?(没有别的解法则不讲另外的解法)。

上面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出完整课题。

(4)学生独立解答或讨论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学生交流自己的解答过程,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样解答芳芳的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3)独立解答。

(4)有序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过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三、应用拓展。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说说要求的问题,独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据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图意后,独立解答。

交流时,说说怎么想的(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独自填表,全班集体订正。

4、补合适的条件。

湖中黑天鹅有24只,,

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

5、根据情境图,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素材:雅典奥运会上,罗马尼亚获得金牌8枚,中国获得金牌32枚)。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1、先说出要求的问题,再独立解答、交流。

2、说图意后,独立解答交流。

3、交流题中的信息,填表后,集体订正。

4、同桌一人补合适的条件,另一人再说出算式。

学生交流感受,

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用线段图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

2、强调与他人合作交流,重视思维与表达的有序性。

3、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强求一题多解。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八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朱老师在本节课中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了画“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线段图,并且知道了画线段图来帮助解题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2、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3、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的线段图,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让学生说清题意,结合线段图,以此为中介说明题意。

教学过程:

今天,同学们发现老师穿在身上的上衣是多少元,裤子是多少元吗?(教师带上标签,要求是直观与清楚)。

学生回答:上衣48元,裤子28元。

教师评价: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一画。

上衣:|-----------48元--------------|。

裤子:|-------28元---------|。

教师评述:大家肯定奇怪画得是什么呀!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说“我用这段线段表示一件上衣的价48元,我用这条线段的长度来表示一条裤子28元。那同学们你们能从上面两个已知的信息,提出那些问题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题目说完整。

学生回答:1.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

2.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少多少元?……。

教师回复:大家提得问题真多,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画出括号,写上问号,让学生进行列式解答。

44+32=76(元)。

教师问:76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动表示。

教师问:20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为指示。

进行过程中让学生赞同的举手,积极参与。

你们觉得这种线段表达的意思怎么样?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把裤子的价钱看成一份数(一倍数),形成一倍数与三倍数的关系。

现在能画出来了吗?

让学生打开书本,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让学生上黑板上来演示。

让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a.大家看一看这里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齐读)。

让学生解释一下“一套衣服”什么意思?

教师:画出}?(元)让学生谈谈你们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自己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3*28=84(元)84+28=112(元)。

让学生进行说明,式子的意思表示什么?让学生说说题意。

你们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若有让学生提一提有没有不同算法?28*4=112(元)。

让学生说一说,4是哪里来的?1+3什么意思?

一个28元,3个28,总共4个28。

b.擦掉}?你们从图中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裤子比上衣少多少元?

大家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不同算法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二十

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能力;培养良好学习情绪以及乐于动脑,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幻灯片、两个盒子和动物玩具。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1、猜玩具个数。

2、验证。

1、出示情景图。

2、教学例题(1)。

3、教学例题(2)。

1、p49(1)。

2、p50(2)。

3、编题练习。

今天,李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些动物玩具。红盒子里装着2个动物玩具,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指名猜)。

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

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李老师相信接下来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两个条件)。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1)理解题意。

妈妈想考考玲玲,问道:“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你能理解“一套衣服”的意思吗?(指名说)。

(2)画线段图。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听过吗?

我们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画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长呢?(指名说,然后再画)。

为什么画3份这样长?(指名说)。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括号和问题)。

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老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比较,提示课题。

这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题要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5)第二种解法。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老师板书)。

4从哪里来?懂的小朋友先和同桌说说。(指名说)。

(1)理解题意。

妈妈还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谁来读读问题。(指名读)。

(2)线段图。

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分吗?

(3)解答。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指名板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二种解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说)。

2从哪里来?

(5)比较。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出示汽车图,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出示情景图。(本子2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8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应用题。可以用老师给你的条件,也可以根据平时买东西的经验,说个条件再编。

这是我参加98届-03届汇教的一份教案。现在上完课看这份教案还是偏重了老师的教,重点还是在学生怎样做这类题。顾老师指出,这类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感悟要求最后的问题有一个条件还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那个条件,才能求出最后的问题。可以增加补条件这类题。如小汽车12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多少辆?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二十一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二十二

本课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但基本思考方法是一致的,重点让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拓宽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说不出算式的含义,如张子文、徐宏鹏,需个别辅导,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结果直接口算,正确率不高,需强化要求。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专业23篇)篇二十三

完成想想做做3。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以及“合计”什么意思?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对教材把握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表达还有不足。首先没有对学生进行线段图的正确指导,没有进行题意与线段图的紧密结合。没有让学生完整的表达题意,特别是对问题的重视没有进行充分训练,以及问题在线段图的正确表达、表达方式的正确指导,因此出现了较多的画图问题这将影响学生以后对应用题线段图正确率。

交流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语言的正规性与正确性是我的最大毛病。

课堂作业处理不当,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两步计算是各有不同,没有对这种不同点进行充分的说明与比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成果的自我鉴定(实用13篇)

    通过模仿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借鉴。1、对英语单词构词法做了深层次的研究,揭

    迎中秋庆国庆的学校专项活动方案(通用19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安排各项活动内容。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方案的质量和可执行性。一、活动主题:“迎新生贺中秋庆国

    公司档案年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工作中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个月的计划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产品推广会策划方案(热门14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市场环境以及资源情况,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策划方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试用期工作总结锦集(精选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写得较为出色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进公司以来,本人尊

    Module第二单元的教案(汇总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认真执行和持续改进,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际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份经过多次修改和实践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教师们有

    财务管理假期实践报告(优秀13篇)

    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学习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实践报告的样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曾经试图放弃,却有千般理由选

    实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23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参考。

    工员个人工作总结(优质20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时光飞逝,我进公司已经一年了,这一

    难忘的下课间(汇总22篇)

    优秀作文是精心构思、用心书写、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的一篇篇佳作,它可以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文思灵感,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我想我们都希望写一篇优秀作文吧。以下是一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