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翰墨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和反思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一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平台,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信访工作条例》,彰显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要准确理解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站在了解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和总结执政得失的高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能力水平。

必须始终把强化政治担当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条例》,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必须始终把保障发展稳定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的稳定与否,又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实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都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不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信访与非诉讼纠纷调解方式的联动,探索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的途径和办法;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必须始终把维护群众权益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信访是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之访”。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首先要善于面对面,信访问题拖不起、绕不开、回避不了,早解决早主动、早解决效果好,越拖情况越复杂。我们要严格落实下访、约访等制度,积极主动接待信访群众,经常性深入到信访群众中,弄清矛盾的来龙去脉,搞准矛盾的症结所在,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其次要善于心贴心,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很多是疑案积案难案,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而且有时群众情绪比较激动,甚至难免有些过激言行,这时候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以耐心解烦心、用真心帮忧心,理顺信访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信任。再次要善于实打实,向群众说实话、掏心窝子,解开思想疙瘩。要办实事,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按政策倾心尽力解决;对不合理诉求,耐心说服,讲清政策,绝不能为了求稳而突破政策规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作为群众难题的解题人,必须要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最高褒奖。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二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

需求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环保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和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提供更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转型发展,绿水青山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用牺牲“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老路注定是行不通的,产业转型注定要经历阵痛期,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生态先行、点绿成金”。

“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树村边合”“浓绿万枝红上点”……这些千古佳句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绿”,我们大家都知道,绿色代表着大自然,是一个极其美丽的颜色,然而,在最近几年,绿色就逐渐要逐渐消失了。

一位美国社会学家说过:“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这样,虽然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但是如果我肆意地索取,那么,当过去若干年以后,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清澈河流,以及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儿,也只能在梦境中出现罢了。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会承受着我们破坏生态的恶果,那时我们流下悔恨的泪水,那就已经太晚,太晚了。也许若干年后,当最后一只鸟儿死亡之际,我们人类的进步也将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还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从而保护那些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竹筷,节约一张纸……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要保护生态家园的准则,只有遵守这些准则,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步状态,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成立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然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不受污染的土地……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四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作为海南省文昌中学地理组的一名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参与了这次的科技创新大赛,完成了两件作品,《因地制宜发展文昌经济》和《文昌市水资源的利用现状》,获得了……奖。这两个作品都是学生和我在课余时间,通过分析文昌市当今的现实情况,再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结合老师的指导而完成的原创作品。

由于是初次参赛,没有任何经验,接到这次比赛指导的任务之后,经过仔细思考,我首先确定了这次比赛的参赛原则:学生为主,结合课本,联系实际,大胆创新。然后我制定了辅导工作的时间表,之后的工作便按照这个步骤顺利的进行了下去,具体如下:

首先发动学生参赛,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以班上那些平时成绩较好,动手能力突出的同学为核心,形成了比赛的参赛小组。

其次是让学生自我选题。通过联系地理课程和实际的情况,学生提出了很多有趣而有富有创意的课题,我对众多题目进行筛选之后,确定了正式的参赛题目,与学生讨论之后,开始了下一步的工作。

之后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创作作品,期间有什么疑问以电话联络为主。在我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和处理,在一个星期之后,完成了作品的文字部分和设计图的绘制。

最后我和学生集中在一起,对作品的原稿进行了修改,包括文字叙述上的修改,相关知识点上的误解的澄清,作品格式的规范,重新绘制正式的设计图,问卷调查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统计图的绘制。通过一天的团结协作,我们最终完成了这次的两个作品。

在这次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把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为实际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这次的比赛辅导过程也有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比赛准备时间比较仓促,教学工作繁忙,指导时间不足;二是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数据保存得不够好;三是受到比赛经费的限制,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足。这些不足都是很好的经验,在下次的比赛中我会改进方法,更好的完成参赛任务。

这就是我本次比赛辅导的一些简单的经验总结,谢谢大家。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五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肖铮)2013年2月、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甘肃视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

对于甘肃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厚重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甘肃省委省政府牢牢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动形成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刚性约束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自觉。弘扬古浪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初步形成了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彰显甘肃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二是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gdp增速1.6个百分点。三是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取消对甘南、临夏和75个县的gdp考核,实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四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设立跨地区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专门法庭,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的甘肃模式。稳步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五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按照“抓点、带面、治污、降耗、增绿”的思路,积极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执行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共同对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要使这一套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理清不同主体的内在激励和行为特征,分析对不同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要不断地改善外部环境、理顺内部机制,使法治、行政、市场、社会规范等不同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福祉发挥作用。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政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刘青松)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体系,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等,统筹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有一批地方率先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浙江省丽水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形成多条示范引领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浙江省湖州市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等制度,近5年来全市财政累计安排生态引导资金近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福建省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光泽县主动融入南平市生态资源保护开发运营,探索“山水生态银行”试点;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武平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盘活林农资产,率先探索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机制,让原本待砍伐商品林变身“绿色不动产”,率先探索兴“林”扶贫机制;安徽省旌德县在全省率先推进林权收储担保融资试点,创新实施“林农增收五法”,实现“不砍树能致富”;江西省崇义县打造“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建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平台。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为中华民族长远计、为子孙后代谋的大局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展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宏阔的全局视野和非凡的远见卓识。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为要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刻阐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促。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统筹兼顾、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的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此后又强调对“草”、“沙”、“冰”的系统治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生命共同体理念。必须全方位谋划、全地域统筹、全过程管控,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算好整体账和综合账,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止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依法依规、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的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制度安排,有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当担责。必须进一步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不断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七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体现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近年来,我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与思考让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文明思想教会了我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以前,我对自然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以随意掠夺和破坏的对象。然而,通过学习生态文明思想,我逐渐意识到,自然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因此,我开始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鼓励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和保护自然,共同做一个对自然世界充满敬畏之人。

其次,生态文明思想使我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之上。如果我们无视自然的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终必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摒弃以往追求短期利益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利益的思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三,生态文明思想教导我们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只有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鼓励人们追求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倡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环保出行等环保行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希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生态文明思想让我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中来思考和规划。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凸显了人类的共同挑战。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生态文明思想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最后,生态文明思想激励着我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升。只有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为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人。在实践中,我努力保持身体健康,注重锻炼和饮食的合理搭配;同时,进行道德自我修养,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提高自己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并且培养浓厚的文化兴趣,传承文化遗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生态文明思想是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模式,它带给我们对自然、人类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更深入思考和实践。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持久发展的目标。身体力行,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八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文明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对生态文明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体会。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意识到生态文明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反思了我们个人和社会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个人意识、法制保障、科技支撑、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

首先,个人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公民,应该树立起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例如,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环境。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这些个人行为的改变,我们可以逐渐形成一个有意识地创造和保护美好生态环境的社会。

其次,法制保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绿色环保需要有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并且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与执法,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严惩。同时,法律也应该对环境污染企业进行严厉的罚款,或者采取暂停生产等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和发展环保产业。

第三,科技支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此外,科技也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例如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废物处理技术的创新等都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文化传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环保的思想理念。例如,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强调自然的尊严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借鉴。同时,我们也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通过文艺作品、教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最后,国际合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没有国界之分。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国际合作可以在资源利用、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不同国家可以通过共同研发环保技术、建立环保检测机构等方式加强合作,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理念和经验的互鉴,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个人意识、法制保障、科技支撑、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从点滴做起,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政府要严格制定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与执法。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国际合作可以在资源利用、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九

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努力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文明思想教会了我关爱自然的重要性。我们的家园是地球,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需要保护和照顾好我们的家园。生态文明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以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思想启示了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我们一直在传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模式中生活,这种模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通过学习生态文明思想,我明白了节约资源和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对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尽可能地使用可回收的物品,开展环保的交通方式等。这种绿色的生活方式不仅让我受益,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三,生态文明思想引导了我全面认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全面思考。生态文明强调绿色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牢记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第四,生态文明思想引发了我对于可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深思。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学习生态文明思想,我认识到保护地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确保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因此,我坚定地支持和参与各种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和行动,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到更多的人。

最后,生态文明思想也引发了我对于个人责任的思考。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实际行动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明白只有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因此,我会牢记生态文明的思想,时刻关注环保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总之,生态文明思想是关乎每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重要理论。通过学习和实践生态文明思想,我更加坚定了对自然保护的信念,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加深了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一个美好的未来。为此,我愿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传播给更多的人,共同创造一个美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十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建设美丽中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党中央提出了生态环境文明思想,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对生态环境文明思想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们要加强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指我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存,也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意识,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其次,我们要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了。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推动绿色发展,我们首先要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倡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同时,我们要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三,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环境监管和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的环境监管和治理工作存在不足。一方面是监管不到位,许多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查处和处理;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技术支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企业进行罚款甚至关停。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环境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环境治理的技术能力和效果。这样才能实现环境监管和治理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

第四,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环境教育和宣传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要推动生态环境文明,我们必须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要加强环境教育的普及,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将环保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只有人们真正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才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才能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要加强对环保技术的引进和合作,共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环境文明思想是我们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下提出的一种思想和理念。通过加强环境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将能够建设美丽中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态良好的世界。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十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生态环境文明思想,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

生态环境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旨在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它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段: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往往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长期以往,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改变这种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段: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环境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了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应当对生态环境承担起责任。生态环境文明思想强调了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创建者和维护者。我们不能再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等,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生态环境文明思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都积极开展了环保宣传和投资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共识的形成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推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

总结起来,生态环境文明思想是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理念和思想,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了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应当对于生态环境承担起责任,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同时,社会共识的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推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十二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生态环境文明思想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作为当代青年,我深受其影响,对生态环境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双重刺激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关于生态环境文明思想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环境文明思想提醒我们要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不能一味剥削自然资源,而是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是赋予我们生命和发展的源泉,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使其能够持续地为我们提供资源,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生态环保事业中,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其次,生态环境文明思想引领我们转变发展观念。传统的发展观念是追求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只看重短期经济利益,而是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才能够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条件。

第三,生态环境文明思想要求我们改善生活方式。在过去,我们可能出于便利和舒适的考虑,采用了一些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今,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生活方式,选择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都是我们能够积极参与的生态环保行动。

第四,生态环境文明思想要求我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行动。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意识要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环境资源并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实施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生活。只有每个人都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最后,生态环境文明思想告诉我们要加强全球合作。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需要国际合作和沟通。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总之,生态环境文明思想贯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转变发展观念、改善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全球合作等方面的理念。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牢记生态环境文明的重要性,用行动践行生态环境文明。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才能够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美丽世界。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不断增加,生态文明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态文明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通过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在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生态文明的一些思想和心得,这些体会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然而,生态文明的思想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学会合理利用并保护它们。在我的生活中,我逐渐改变了对资源的使用方式,减少了浪费,选择了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地减少了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我们转变对待经济发展的态度。传统上,人们追求的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而生态文明的思想提示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相反,我们应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当我们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努力遵循生态文明的思想,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再次,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全球气候变化、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思想提醒我们,环境保护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项目,亲身感受到了环境的脆弱性和修复的困难性。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并为此做出了努力。

最后,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我们践行低碳生活方式。高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来自能源、交通和农业等领域。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我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食品浪费,倡导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在实践中,我学会了节约用水、节能用电,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并积极向身边的人传播这些理念。虽然这些举措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个人都能践行低碳生活,积少成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生态文明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转变对待经济发展的态度;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思想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践行生态文明的思想,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十四

水利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水利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水利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并领悟到一系列与之对应的工作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理念,水利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常常在保障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而水利生态文明思想则要求我们在满足人民对水资源利用的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水为王”的观念,转变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实现水利生态文明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只有在全面了解水资源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生态要求的工程规划。其次,我们需要实施节水措施,减少浪费。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大力发展非常规水资源是节水工作的重点。此外,我们还应加强水环境保护,改善水体质量。通过净化、修复水域生态,提高水环境质量,不仅能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也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将水利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方方面面。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其次,水利部门应做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管,确保项目在满足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各级水利部门应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水利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提高整体水利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第五段:个人体会与展望。

水利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将积极参与到水利生态文明的实践中。首先,我将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合理利用水资源。其次,我将关注身边的水利工程项目,积极参与评估和监督工作,确保项目符合生态要求。此外,我也将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知,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总结起来,水利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我们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水利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为后代留下一片净土。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十五

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倡导并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推进可持续发展。而作为水利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深入贯彻落实水利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完善水利工作内容和方法,保护好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水利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本文将从推动水库生态修复、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加强水利工程维护、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介绍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推动水库生态修复是水利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水库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与利用工程之一,但长期以来,一些水库因为不规范的管理而面临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水库生态修复,对于提升水库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水库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水库生态环境状况评估,明确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例如,针对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湖泊水质净化等措施,提高水库水质。只有这样,水库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其次,保护乡村自然资源是水利生态文明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乡村自然资源是农民的基本生存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水利工程施工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往往会对乡村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推动农田水利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尊重和保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乡村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水利的可持续性。比如,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精确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方式,确保农田水利工程与乡村自然资源协调发展。

另外,加强水利工程维护是水利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水利工程是保证人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的关键设施,但水利工程长期运行后,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水利设施老化、水土流失等。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势在必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加强对水利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有效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此外,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也是水利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水土保持是指维护和改善水土资源的一系列措施,具有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产能力等多重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征地拓荒对土壤的破坏,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技术,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要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促进乡村发展。

最后,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水利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求。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推动可持续利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水资源的全面规划和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并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水利生态文明的目标,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综上所述,水利生态文明思想包含了水库生态修复、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加强水利工程维护、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作为水利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水利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保护好水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专业16篇)篇十六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思想【九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

需求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环保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和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提供更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转型发展,绿水青山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用牺牲“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老路注定是行不通的,产业转型注定要经历阵痛期,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生态先行、点绿成金”。

“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树村边合”“浓绿万枝红上点”……这些千古佳句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绿”,我们大家都知道,绿色代表着大自然,是一个极其美丽的颜色,然而,在最近几年,绿色就逐渐要逐渐消失了。

一位美国社会学家说过:“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这样,虽然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但是如果我肆意地索取,那么,当过去若干年以后,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清澈河流,以及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儿,也只能在梦境中出现罢了。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会承受着我们破坏生态的恶果,那时我们流下悔恨的泪水,那就已经太晚,太晚了。也许若干年后,当最后一只鸟儿死亡之际,我们人类的进步也将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还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从而保护那些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竹筷,节约一张纸……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要保护生态家园的准则,只有遵守这些准则,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述了四方面关系、具有四方面重大意义(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锚定了生态坐标;深刻阐释了环境与民生的关系,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新的特定内涵;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提供了方向引领;深刻阐释了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厚植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让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深刻阐释和科学谋划,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深刻思考,具有鲜明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果(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在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果。一是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特点。所谓“根本性”就是挖根子、抓要害、找关键,即要挖掉存在问题的根子,抓住造成问题的要害,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所谓“开创性”,就是要破除旧思想、克服旧习惯、“创”出新路子,即破除只要发展不要生态、gdp是唯一政绩的旧思想,克服要发展就挖矿找地、要增长就加大开发力度的旧习惯,“创”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所谓“长远性”,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得透,着眼于长远性目标,着力于持久性奋斗。二是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力度。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所谓“历史性”变化,就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从来没有取得的成效、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做到了、我们取得了、现在出现了。所谓“转折性”变化,就是长期形成、仍在发展的自然环境的严重问题、发展势头得到有效解决和明显遏制,自然环境状况和发展向好的方向前进。所谓“全局性”变化,就是包括思想理念、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发展规划、工作措施、行为方式、制度法制等事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有全面部署、全面安排、全面推进、全面见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庄国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原则和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思想认识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发展理念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述阐述了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要求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找到了一条重塑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路径。在价值取向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的重要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具体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舜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借鉴吸收古今中外先进思想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所进行的理论创新,体现了理论的创新性、论断的科学性、指导的全局性、影响的长期性、实践的有效性和内容的体系性。一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的新境界。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方略的高度,把生态环境作为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我国迈向新时代的文明自觉和自信。四是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不受污染的土地……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和佛家的“众生平等”思想,三者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一部单独论述生态文明的专著,也没使用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他们的生态思想却渗透于他们的所有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人类盲目对自然破坏的行为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必须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是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很多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八大公害”事件,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反思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从《寂静的春天》《人类环境宣言》《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世界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反思不断深入,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要为子孙后代保留继续发展的潜力,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肖铮)2013年2月、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甘肃视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

对于甘肃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厚重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甘肃省委省政府牢牢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动形成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刚性约束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自觉。弘扬古浪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初步形成了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彰显甘肃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二是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gdp增速1.6个百分点。三是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取消对甘南、临夏和75个县的gdp考核,实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四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设立跨地区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专门法庭,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的甘肃模式。稳步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五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按照“抓点、带面、治污、降耗、增绿”的思路,积极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执行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共同对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要使这一套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理清不同主体的内在激励和行为特征,分析对不同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要不断地改善外部环境、理顺内部机制,使法治、行政、市场、社会规范等不同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福祉发挥作用。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政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刘青松)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体系,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等,统筹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有一批地方率先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浙江省丽水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形成多条示范引领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浙江省湖州市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等制度,近5年来全市财政累计安排生态引导资金近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福建省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光泽县主动融入南平市生态资源保护开发运营,探索“山水生态银行”试点;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武平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盘活林农资产,率先探索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机制,让原本待砍伐商品林变身“绿色不动产”,率先探索兴“林”扶贫机制;安徽省旌德县在全省率先推进林权收储担保融资试点,创新实施“林农增收五法”,实现“不砍树能致富”;江西省崇义县打造“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建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平台。

相关范文推荐

    以时间为话题的高中(实用18篇)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示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所帮助。夕阳的余辉洒落在装满开水的杯中,

    变形记变成蚂蚁(优秀14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紧凑,段落之间衔接自然,逻辑清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优点与经验。清早,我带着我的伙伴来到了一个大大的房

    警钟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优秀21篇)

    我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触动和思考。

    小学生秋风范文(18篇)

    优秀作文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通过独到的观点和独特的写作技巧,给人以审美的享受。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启迪。呼,呼,呼……美

    那一次我懂得了(通用20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意语法的正确使用,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下面这些作文范文是优秀作家的杰作,它们展示了写作的魅力和艺术。我第一次尝试登山,是和妈

    以欢乐中秋为题范文(21篇)

    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准确的论述和丰富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主题和文体

    重阳节活动方案小学生(实用18篇)

    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活动的步骤和时间,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活动方案的信息,不妨阅读以下范文。“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

    幼儿园大班保育员工作计划学期(专业19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这些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是我们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幼儿园保育工作的

    水务站年终总结(实用20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汇报和展示的机会,可以反映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努力和成果,展现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农村的收入证明(优质23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范文范本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范文范本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