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优秀14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MJ笔神2023年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优秀14篇)

岗位职责的细化有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一

是信仰,他们有着统一而坚定的信仰,为此可以付出一切。因此,-军队才能绝处逢生,最终取得胜利。

还记得斯诺写道,他刚来到红区时,和他同行的还有几个人,只有斯诺可以骑马,而且他的马就如一条瘦狗,其他人只能骑驴子,当斯诺问,难道你们平日骑得就是这种马吗?随行人员说,好马都被送上前线了,不管是谁的马,只要足够健壮,全部送上前线。一切好东西都优先供应给前线,就算是主席也不能藏私。

在这里,我看不到自私。所有人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长征毫无疑问是一次伟大的征途。我认为,他是中-人百折不挠精神的象征。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天险,度过了一个有一个难关,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的军心始终如一,从未涣散过。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令我敬佩。

反观现代青少年,心理素质极差,甚至会出现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的情况。我们应继承红军战士们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情况多么险峻,都不应该放弃。红军那么艰难都熬过来了,我们也能一代更比一代好!长征精神要长久地传承下去。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二

在我的书橱里,有一本被小心保存起来、十分崭新的书——《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斯诺写的,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

其中《红小鬼》这一章中说的是有一些孩子才十岁就当上了红军,其后一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会有一个少年先锋队的模范连,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十几岁的少年。

我们现在也跟他们差不多的.年纪,可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生活条件也很优越。在那时,吃的东西很少,经常用树皮和树根来充饥,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红米饭、南瓜汤就算得上是美食了!

在那时,因为革命的信念,每个人做什么事都尽全力去做,没有一点松懈。而现在我们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做事总会漫不经心,马马虎虎。有时正是这一点点的马虎,就会出现失误,事情便会做不好。正是因为我们缺少了长征折射出的可贵精神,但是这些精神恰恰是照耀未来民族前进的一盏灯。

3想想在那时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就肩负重任,经受了现在难以想象的苦难,很多甚至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年幼而宝贵的生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环境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不能失去信念和信仰。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三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眨着眼睛,它并不是永恒的,只有在夜里才会展现自己。而红星是永驻人们心中的,照亮着那颗迷茫的内心,引领我们成长。

80年前,中国沦陷,一直在和侵略者作斗争。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满怀重重疑问,对这个未知的红色中国有着许多的谜团。他孤身一人来到中国,探索着红色文化,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了一本饱含中国历史的书——《红星照耀中国》。

当我们呱呱落地时,就过着幸福的生活,没有硝烟,没有轰炸声,更没有那一条条生命死去的惨叫声。我们有谁想过这是谁给我们的?是党!是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自己的战士!是那颗闪耀在心中的红星!

打开书橱,抽出一本泛黄的书籍。近日,我走进了红色的中国,仿佛历史重现一般,作者以第一视角向我们展现历史,我内心澎湃不已。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红区里的人物和事件。他搜集了大量资料,记录了革命斗争的谈话,以文字的形式将充满热血、激情的岁月呈现。

一路上,他记录了一些领导者大大小小的事迹,如朱德、彭德怀、贺龙、毛泽东、周恩来,其中花了大量笔墨记叙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相关事迹。还叙述了红军的大学、人民抗日剧社、万里长征、西安事变等。通过这位来自美国的记者的文字,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国民党的凶残,没有人性,与红军激起内战,对那漫漫的万里长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红军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坚持到最后,体现了无畏的精神。是他们心中的红星一直引领着,给他们信念与决心,相信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作者来到红区,听那里的村民讲红军的故事。或是初来乍到,那几个小同志没有给好脸色。作者看到这么几个小孩子感到惊讶,本该有的天真烂漫被这场战争所吞噬,肩上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褪出了稚气,展现出男人的刚毅。

斯诺在书中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在外到处宣扬吹嘘说共产党是“土匪”、“狂热分子”,让人们对红军有误解。国民党在内部搞破坏,与红军作对。通过这本书,揭发了国民党的恶行。周恩来的几个事例所有人都会知道一些,他的才华令人敬佩,多次巧妙地反驳外国记者想要讽刺的话语。后来斯诺随周总理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这个伟大的人物是永远描述不完的,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忍受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他作为主席,从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一心只为人民服务。斯诺每天晚上,都会和主席谈话,毛泽东并没有一分不愿意,很热情地与斯诺交谈。在谈论的过程中,毛主席聊得更多的是其他革命战士,并没有过多地描述自己,可见他为别人想得很多,为自己想得少。书中描写毛泽东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历史是深入的`研究,做所有事情都是一丝不苟,没有半点马虎,遇事非常冷静等等。还有好多优秀的品质,这是一个优秀、伟大的党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优秀党员,身经百战的林彪,拿着菜刀就干的贺龙,十七岁就攻打粮仓的彭德怀等。通过作者的讲述,那时战争时的场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百折不挠,拼死斗争,怀着那颗闪耀的红星。

作者还随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一路上困难重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没有粮食了?走不动了?受伤了?等等状况异常的艰辛。经过了各种高山、陡崖、大雪山、草原,作者还随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一路上困难重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没有粮食了?走不动了?受伤了?等等状况异常的艰辛。经过了各种高山、陡崖、大雪山、草原,这都对红军造成了威胁。可他们顽强刚毅,不肯服输,不折不挠,和内心坚定的信念,终于长征结束了,他们胜利了,红军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这一幕幕的历史画卷,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都是那么令人兴奋、喜悦啊。当冲锋号的声音响起,当发自内心的尖叫声响起!“我们胜利了!”这五个字终于成为了现实,所有以前所受的苦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全中国人民解放了!

这本书提醒着我,我们现在是幸福了,但是不能忘记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红军是我们的骄傲,身为国家的后辈,应担起身上的责任,为祖国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四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近日举办首映礼。影片凭借过硬的质量、新颖的故事角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各方点赞频频,口碑持续发酵。

“这是从我心里流淌出的作品。”导演王冀邢谈及影片的创作初衷时,流露出一名第五代导演对党和祖国的崇敬之情,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努力用电影语言讲好红色故事的责任与担当。《红星照耀中国》主创们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指引和使命推动中,借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视角,讲述了他在重重封锁下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迷人风采,向全世界第一次揭示了“红色中国”的秘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称赞《红星照耀中国》是“艺术呈现上的一次新探索和新拓展”。“影片不仅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氛围,更把当时环境下不同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非常精准地雕琢出来,实属不易。是接地气、立得住、传得开的电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研讨会上给予了影片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呈现真实的历史细节,用史实的力量自然呼应主旋律,正是影片的亮点所在。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斯诺由美国演员柯南·何裴出演,除有李雪健、李幼斌、蒋雯丽、果靖霖和侯祥玲等一批艺术家倾情献影外,还有小沈阳、刘威、孙浩和徐僧等青年演员友情出演,星光熠熠、阵容强大。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五

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不易断。“团结”这个词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生于对个集体,但在每个集体,我们都应该团结。

一个人的声音再洪亮也大不过一群人,一个人想法再优秀也好不过一个群体优秀;一个人力气再大也大不过一群人的力气;因此,一群人的力量远远大于一个人。

我们都见过拔河,“拔河”是一个非常考验团队协作的集体项目,当你真正拔时,你会有种信仰——我要用力用力再用力,这个团队要我们一起用力。这种信仰会让你忘记疼痛,只想为团队做些什么,一个队伍,就像是一个家一般,少了谁都不行!

红军长征也是一样,他们每个人互相帮扶,一起努力,早已忘记艰辛的`生活,只想向前走,为国家而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每当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时,那种信仰会惊天动地!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六

长征最艰难的一段我认为莫过于飞夺泸定桥了,这一战可谓是惊心动魄。

在沪定桥前,红军若是后退绕行1000多英里,那么他们绝无生还可能,他们只能前进。

红军冒着桥上熊熊大火,冲入敌人的城堡之中,进行着反击。

地面上是一声又一声嘹亮的'红军万岁!红军万岁!空留蒋介石的飞机在空中无能哀叫。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七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中日战争时期深入中国采访多次采访中共领导人。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亦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运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在书中,刚开始写道许多外国人对红军存有很大的争议,而埃德加·斯诺也对此很好奇,于是他便乘大慢车去了中国。到了中国,见到了红军,斯诺震惊了,震惊于红军的团结,震惊于红军的坚定意志,更令斯诺震惊的就是那些“红小鬼”了,他的当中最小的'才9岁,平均年龄18岁,他们虽小,却跟着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他们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100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八

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感受颇深。

毛泽东,我们伟大的领袖。一个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朴素的人。在长征途中,毛主席和他的夫人只是住在两间窑洞中,四壁简陋,空无所有,仅仅挂了一些地图。虽然他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千百次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可是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只是一卷铺盖和几件随身的衣物。他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伙食普通,衣着简朴。

毛泽东认真研究哲学,一丝不苟。有一阵子作者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中途一次一个客人带来几本哲学新书给他,于是他要求作者改期再谈。在接下去的三四天中,他专心读书,似乎其他什么都不管了。他是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人。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不是一下子就这样的。少年时代的他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在学校刻苦读书,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知道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困难困苦的能力。

毛泽东是一个重感情,有着相当深邃感情的人。当他讲到在战争死去的同志或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的死人事件时,他的眼睛总是湿润的,他和红军战士们共进退,因为有了他卓越的指导,红军变得更加强大。

读了书中的三四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我知道了好多事情,里面的情节深深影响了我。

这么多年过去,很多内容还记得清清楚楚。借着这次全民读书活动之机,使我重新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重读了一遍。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九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就是《红星照耀中国》,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一个外国人用外国人的眼光描写的。我读玩完这本书之后有一些感想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第五章长征,同时也是印象最深的一章,为什么印象深刻呢?因为这一章写了红军长征的.过程,在漫长艰苦的长征路上,并不安全舒适,而是充满了危险,第五次围剿,强渡大渡河过草地使我感到揪心。尤其是长征的统计数字:“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在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几乎奇迹。”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均每天才走一华里,就不行了,而考试跑3华里时,我更是呼哧带喘,勉勉强强的跑下来。因此,我需要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少吃多练,塑造一个健康的体魄!

我不由得被红军的坚强与无私精神所打动。红军为我们创造了安全的学习环境,我要做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十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红色的扉页被悄悄翻开,白纸黑字,字字分明,屏息凝神,倾听它的絮语。“那红星照耀中国,也必照耀整个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提出在这本书中,共产党的艰辛,努力及奋斗,深深触动他的内心。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斯诺自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当时红色根据地的情况,介绍了中国革命、红军,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与成长。这部经典作品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地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书中所记均为斯诺所见所闻,取材于事实,也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瓦解了当时外界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并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努力探寻中国前进的方向。

一本书毕,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自力更生,独立强大的.国家了,而遭人凌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不就是红军心之所向吗?他们身上的韧劲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我们生于和平年代,自然没感受过战场的残酷,但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遗忘无数革命先躯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民族的脊梁。反之,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一心一意,一丝不苟,更应该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顽强不屈的品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色的天际映衬在红色的扉页上,显得更加耀眼闪亮,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无比光明。

返回目录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十一

在《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斯诺在其中写到了未来的红军——“红小鬼”。

“红小鬼”们是英勇的、勇敢的。在“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中体现那些“红小鬼”都是自愿加入红军的,大部分是因为地主或放债人压迫,都没有田地可以种的。

“红小鬼”们在少年先锋队中有各自的职位。比如:少年先锋队队员在红军里当传令员、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挑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书记、甚至教员!我有一次看见一个这样的少年在一幅大地图跟前向一班新兵讲解世界地理。这写出了他们为红军、革命拼命地学习,不怕牺牲,有热烈的求知欲。

“红小鬼”们不怕苦不怕累。在“‘长征很困苦吧?’我冒昧的问。‘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什么长征都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想到事情苦不苦,我们只能想到当前任务。如果它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它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体现。写出了他们是有革命在心中的,一心向红军。

“红小鬼”们对自己的职责很负责。在“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中体现。说明“红小鬼”还是忠于红军的`。

“红小鬼”们很乐观,无忧无虑。在“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他们不管行军的倦怠,一碰到人就向他问候:‘好呀!’”他们还有坚忍、苦干、活泼的精神。

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士!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十二

长征,一个举世无双的壮举,一部革命战士谱写的英雄史诗。长征期间,他们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历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地区,这就是长征的经过。长征途中的艰险与困苦却是少为人知的。

我们总说长征,但是长征究竟有多长?二万五千里(六千英里)中国共34个省,他们穿过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省份。他们翻雪山、过草地还要克服吃饭难、睡觉难等问题,头顶上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路程之远、路途之艰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

我们小学时,学过这样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战士制作了一个鱼钩,为战士们钓鱼补充营养。因为长征路上没有食物,只能吃野菜、嚼草根,导致他们体力不支。每次吃饭同志们吃鱼,而老战士喝鱼汤,有一天被一个小战士发现了,而老战士却说:“你们的身体最重要,咱们还有一个伤员,我要让你们都走出去啊”。他还严肃地告诉这位小战士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很快老战士生病了,一个同志为老战士端来了一碗鱼汤,老战士却拒绝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他在临死之前仍旧惦记着同志们,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敬仰,而这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缩影。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作者采访的所有红军战士中,无论年少或年老,没有任何一名红军战士对长征有过抱怨,他们都为自己参加过长征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们觉得:“有同志们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会想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正是他们对于长征的看法。没有抱怨,只有骄傲,这就是他们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内心的真实写照。

长征在抗日救国时期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艰难困苦长途跋涉的长征中,像老班长一样的红军战士数不胜数。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像一把烈焰贯穿于每一名红军战士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令人崇拜。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让这种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内心,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不退缩、勇敢向前,努力学好科学文化,做一名中国好少年,挺起祖国的脊梁,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十三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神州大地充斥着血雨腥风,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人穿越枪林弹雨,迎风而上,从光明走进黑暗之中,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近期读完这本书,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斯诺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在苏区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时搜集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然后,他前往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到保安,又从保安回到了西安。当他到北平时,正值西安事变前夕,他在北平为英雄写了许多通迅报道,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皆来自于共产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所换来的。本书还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红军战土以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的事业立下了不崇敬之情,我拜读了此书。该书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这段历史。该书是一部从新闻视角记述中国革命的历史书籍。通过了解认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如果没有共产党人那坚如磐石的信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被时下的中国当局刻意曲解、严密封锁的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他将他的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以一个记者的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形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性词汇。他不仅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而且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才有了更形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文章描写的都是在这片贫瘠生发生的故事。艰苦的生活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然而人们却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如此乐观?是什么在坚强地支撑着他们?答案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国民党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前仆后继!当共产党人辗转于被围剿被消灭的各个战场时,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的感悟篇十四

在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我被作者坚强的精神所感动。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如同一道长城,连绵不绝,使中国红区宛如一座孤岛,可作者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越过那道长城。他并不了解中国红军是怎样的一支队伍,他可以把非议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这片土地,在这条路上,他遇到许多困难,白匪军的追杀等,但他终于排除万难,开始与红军接触,把他之前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问题时,他选择去探究,去试验,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难,勇往直前。

但我就没有这种毅力,我遇到问题时,很轻易地放弃,遇到困难时,我会选择逃避,而不是去面对。做任何事总是缺少那一份勇气,一份毅力,使我很难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绩也很难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须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为榜样,学会勇敢,学会坚强,遇到困难不退缩,做什么事情都不放弃,坚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劲,使自己不断完善,做一个男子汉,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做一个像作者那样勇敢的人。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前两章,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作者还会经历什么事呢?请听下回分解。

胡说:确实如必承所言,开头一章的叙述展示了一个独特的新闻记者的“我”的模样,那般真诚、执着,只为追求真相。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感慨。书未开读,已然被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