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

时间:2024-03-31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能够为我们提供示范性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文。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文章以剑桥国际商务英语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以达到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作者:朱黎明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分类号:h319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商务英语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二

“享受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很喜欢这句话,我想“双案导学”的探究过程,以及“双案导学”教学模式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一个令人欣喜和期待的过程。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有意义;二有效率;三生成性;四常态性;五有待完善。

我认为“英语的双案导学课堂”首先是“真实的课堂”“趣味热情的课堂”“有效率的课堂”“快乐互动的课堂”“合作探究的课堂”,而且又是“常态性有待完善的课堂”.

自实施双案导学教学模式以来,我一直在教学的前沿摸爬滚打,淌着小河前行。在校内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我幡然领悟双案导学的`实质: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下面我就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一、我来谈谈我的评价机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评价机制的目的。我推选出几个学生给我制作一份精美的考核单,然后复印了几百份。每周一总结,排出名次。内容大体分为小组成员名单,然后是纪律、作业、学案、展示、总分、名次等栏目。考核由一号组长负责。学生在每栏表现好的加分,不好的减分。加减分由老师说了算,组长不能随便加减分。(考虑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分数多的小组每周末要有奖励或不写作业,而分数低的小组则要有一到两遍的罚写作业。学生很有危机感和荣誉心,所以效果很好。另外我还把每月总分排名在前的小组,设立了拍照环节,学生们兴趣非常高。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我在预习和展示两个环节都充分用到考核机制。例如在预习课上,我会把单词的发音和句型提前写在黑板上,重点部分和易混地方,我会用彩色笔突出。然后在学生听音学习单词后,及时点拨学生彩色笔突出部分,并加以强调。然后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词汇的学习,对这个环节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加分或表扬,不好的就会相应的扣分处理。所以小组合作效率比较高。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对于学困生,教师巡视给予帮助,或完成快和好的组长,可以帮助对应的组员给予提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同样对完成学案认真的同学和负责的组长给予奖励。小组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兵教兵的作用得到了发挥。

三、在小组交流的这个环节,我给出的时间是非常充分的。有时候几乎是半节课或一节课的时间,我想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地读熟和背会及理解句型和课文。()是很难展示出来精彩的效果的。同时,我每次都会给出学生交流什么内容,交流的方式包括:谁先说,怎么说。交流时其他人干什么。充分利用时间,做到了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都在听说读写的环节中进行着。同理,这个环节我也用了考核机制进行评价。总体感觉效果很好。几乎大部分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中把本课的单词、句型及课文读熟、背会。并能仿写和改编对话,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学困生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读、改写自己的错误答案。(但背下来是很吃力的,基础太弱)。

四、在展示环节中我的考核机制也同样发挥了作用。我会对板书工整、干净和漂亮的小组给予加分,不认真的小组有扣分的处理。同时,对重难点和易错点有彩色笔突出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板书时,就会格外认真卖力。现在的五年四班,板书比去年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效果。

另外,在展示课前,我会让他们提前两分钟准备展示任务。我会到每个小组里听取他们的展示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对准备认真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对展示时倾听认真、及时纠错和补充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加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而不能做到的同学则会被相应的扣分或罚写。听课不认真的就会相应的被遏制住了。课堂氛围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展示的效果和速度也有进步。要求提完后,那么在展示的环节里,对展示的小组也有要求,能做到展示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环节紧凑、展示内容和形式精彩的小组得分会很高。对上述要求做得不好的小组,分数相对就会低。教师给评分。对低分的小组教师要给明原因,为什么失分,丢在哪里了,以后怎么加强。学生会很信服你的评分。所以他们会在下次展示时,积极主动加强练习和巩固,展示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在双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做法。可见评价机制一直贯穿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总体感觉学生学习效果比以往有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都用英语教学,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的素养。另外,在单词呈现时,尽量让孩子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会让学习效果更好。

总之,英语教学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课题,每一次上课,都会产生出新的问题,让你产生一些新的想法,督促你去查找问题的根源所在,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绝对不能懈怠,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你教的学生也会受益颇多。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三

内容提要: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法能激发直接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其内在潜能。由此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顺应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观察法;图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法;表演法;语言描述法。

一、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是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进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那些狼、小山羊、大公鸡、小马等等,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的巩固阶段,由两名学生戴上头饰站在高低两处分别扮演乌鸦和狐狸,他们凭借自己对课文语言的记忆进行对白,同时按照自己的理解,配合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整个身心沉浸在课文里,和人物思想感情完全融为一体了。再如教学《田忌赛马》时,让学生想像人物动作、表情、语气等进行朗读,学生对齐威王的“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和田忌的“垂头丧气”和“转败为胜”有了深刻的理解,而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和词语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

因此,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看到,且富有戏剧情味,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同时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情境中相互切磋,学会互补,学会肯定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这种人际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学生的合作,交往又丰富了人际情境。

二、图画再现情境。

条腿的蝌蚪图片,然后再贴上鲤鱼妈妈、乌龟的图片。这些图画随课文内容而发生变化,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感,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又如,《要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运用剪贴画,创设了连续的一组情境。结合教为过程,创设了“小白兔”来到“草地上”、“池塘边”、“路边”,分别与小燕子、小鱼、小蚂蚁对话的情境。情境一个连着一个,角色随着情境一个接一个出现,从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下雨前的种种自然现象,可以说是简明、生动、有效。

总之,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有“境”,配以教师讲述的“情”,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三、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境,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如教学有关“春天”的一组教材,就让学生到校园中、田野里、花丛间、树下水边去寻找春姑娘的踪迹;如教《雷雨》,就在夏天里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天气和四周景象的变化;秋天来了,结合教学《秋天的田野》,带学生去观察庄稼成熟的丰收景象;在冬天下雪时教《瑞雪》,带学生去外面看雪景„„可见,春花秋叶、日月星辰、校园景色、山河风光„„或是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或为他们学习课文提供真实情境。从教学实际来看,这种方式对学生写作的提高更是益处多多。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词和符号需要从形象方面得到不断的强化,其途径就是与周围世界,与生活接触。人类从婴儿时期到学龄前期,从单词到短语,从多个词排列、组合成句,逐渐达到语言自动化的复杂过程,是在没有老师、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独立克服了最初学习语言的种种困难完成的。是靠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吮吸丰富的营养,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迅速地发展了感知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学会语言,掌握符号,保持着两个信号系统的平衡。情境教育正是掌握了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十分注重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他们由近及远地、由表及里地渐次地认识周围世界。像观察说话、写话及野外活动,都在开设的课程类型上为儿童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世界,保持两个信号系统的平衡得到保证。

四、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与文学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运用音乐让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感受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形象,是情境教学的又一方式。如教《桂林山水》,让学生轻轻哼唱他们熟悉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使学生仿佛愉快地泛舟在清澈的漓江上;教《月光曲》,让学生体会“盲姑娘从贝多芬的琴声中仿佛看到月亮从水天相接的海面上升起来”一段,配上一段钢琴曲来朗诵,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想像,更突破了对这个重点段的理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渲染了气氛,丰富了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实物演示情境。

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以实物来演示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事物。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像海参、珊瑚等可用实物或实物图片帮学生理解有关海参、珊瑚的描述及说明的词语。实物演示也包括模拟情境的演示,如《詹天佑》中“两头火车”在人字行铁路上行驶这一情境,可用一剪纸的两头火车替代。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六、语言描述情境。

这是情境创设中最基本的途径。语言描述与以上几种直观的手段相结合,便于将学生带入情境。凭借语言本身的生动、优美、有趣、动情来描述形象和意境,使学生境中见形——形中悟美——美中激情——情动辞发。如教《荷花》,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听柔和的轻音乐进行想像,老师有感情地轻声描述:“瞧,荷花翩翩起舞了„„”(课文语段)音乐播放一分钟后,问学生:“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会有所感悟地告诉你:我仿佛觉得自己就站在满池荷花前;我仿佛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我仿佛听到了丁冬丁冬的河水声;我仿佛看到了荷花在舞蹈„„教师语言的描述,直观手段的运用,调动了学生视听感官的协调作用,把学生带入花香叶翠的有声有色的世界!

更加广阔的想像空间。在任重而道远的语文教学路上,情境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清醇的源头活水,带来了有声有色的缤纷世界。它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成了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总之,情景教学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课堂。

一、以自学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我的课上,许多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都是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得十分积极。课堂成为了交流的空间,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整个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动、自学、自悟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我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我首先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以后,接下来的课文让学生自读并且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在深思以后提出来的问题,另外的学生纷纷来抢答,回答非常积极,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评价为契机,快速培养合作意识。

1.评价等级的多元性。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真谛。我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在评价时采用“小星星、中星星、大星星”的混合等级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可以达成的目标,只要努力就有所收获,收效很好。

2.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除采用普通的分组计分评价外,应拓宽评价的视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每组学生除有一个基础分以外,还可以根据组内个人测试成绩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提高分;学生对合作技巧的运用程度也应纳入评价之中;另外,学生对其他组汇报的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也可以考虑加分;热心帮助其他成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进步,也应从评价角度加以鼓励。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自评:“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中,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与合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合作过程加以评价与反思。

(2)互评: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积极展开互评。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能对他人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营养来完善自我,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及思路,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积极互动的目的。

(3)展示性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一定以评比方式出现。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合作成果的机会,使每个组或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将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展示。“角色扮演”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独特方式,而它又为实施展示性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积极作用。

我采用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小组要科学分组,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将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学习小组的学生要好中差兼顾。每组要有组长,有喜欢发言的,有较好的和一般的学生。例如在学习生字时,我先让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读一次,然后让别的同学指出发音不太标准的,这样其它学生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要争着读一回,整个生字学习就是一个小组互学的过程。

组织小组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需要分组讨论的,一定要分组讨论;不需要分组讨论的,不能为了表演作秀而讨论。要对合作内容、自学情况、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地讨论。

小组内合作讨论时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提供了客观条件,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开放式去交流,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四、结语。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并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课堂收放自如,有一定地课堂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交流合作中学习,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五

语文科目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点积累的过程,学生考试中遇见的各种题型解答需要从日常的语言积累中获得,其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理解力的提高也需要从日常语言积累中得到,而这种积累通常可追溯至小学时期。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该科目各项要素进行知识积累,其中语言特点是其从课堂教学中最直观感受到的要素之一,语文教师通过进行规范的语言教学,可激发小学生对文字、文学的兴趣,从而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语言特点的必要性入手,对其具体应用方向进行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丰富程度提高,其所包含的各方面知识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相应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向学生表达。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诗歌、散文、小故事等体裁为主,且大部分教学体裁都存在一定难度,故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语言特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意的一个方面,其在授课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1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即是以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总目标,向其传达准确、科学的语言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对当堂将要教授的词语的原始含义、引申含义、情感色彩等进行准确把握,当堂授课时应将掌握的词语信息通过精准、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举例等方法对词语所传递的语言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提高小学生词汇运用的准确性。例如,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曼谷的小象》一文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学习小象的出生地即曼谷这一地名,由于曼谷中的“谷”字,学生容易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处山谷,这时教师应对曼谷是一个城市进行讲解,以免学生产生歧义。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应突出该文的重点为小象,故在介绍其出生地曼谷后,需相应的讲解小象的特征等其他要素,从而加深学生对该文的`理解,并丰富知识存储量。

2.2可接纳性。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弱等特性,为让其可以自愿接纳语文教师的讲解,并对语文课堂上吸收的知识有所掌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选用学生易于接受且难易程度适中的说话方式,且应将课堂内容如词汇等尽量与其实际生活相贴近。同时,小学阶段分为一至六年级,一至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具有联想力丰富等特点,故教师应尽可能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用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四至六年级(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理解力,因此教师应在表达时选用严谨、规范的语言,以增强学生准确表达自身意思的能力。例如,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若干庐山三叠泉瀑布的图片和多媒体影像,授课时将准备的图片及影像展示在小学生面前,以调动其学习该诗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加深对该诗的理解和对该诗作者李白当时作诗时意境的领会。再如,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时,教师应选用严谨的形容词描写月光曲展现出的美丽月光,并引导学生以发散思维对贝多芬笔下的月光曲进行联想,以提升对该文的整体理解。

2.3典范性。

现阶段学校教育已被置于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学校教育的直接传授者即是教师,学生不仅可从教师处学到各种知识,而且也可学习教师的各种品质,因此教师的言行在学生间具有示范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模仿教师进行语言学习,故教师需不断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使自身语言表达具有典范性,从而让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达到更优的效果,并为将来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另外,为确保中华优秀文化的有序传承,教师应在任教前通过“全国通用普通话”考试,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授课。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备要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语言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等相结合,并通过具有科学性、可接纳性和典范性的语言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并增强其文学素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六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泛认可,特别是评价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激励性语言的使用过程需要注意技巧,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表扬泛滥。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探究一二。

一、激励性语言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于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喜欢的眼神,都会让孩子长久沉浸在快乐和喜悦的情绪体验中,怀着愉悦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评价学生时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享受乐趣,实现快乐学习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享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心怡的礼物来接受,从而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二)提升动力,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认知没有终点,更多的是新的起点。

激励性语言可以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尤其对于一些努力了、用功了而短期内成绩并没有大幅度上升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肯定。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而全面地看待自己,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希望,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增强自己的信心,提升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断地为学生“打气”,从而使每一次评价都成为学生认知活动的一个新起点与支撑点,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今后的探究中来,为实现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言不由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可是真正操作起来却让一部分教师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有时教师的表扬性言语并不能由衷而发,欠缺一些真实性,情感缺乏诚恳。在实际评价中,我发现许多教师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赏识而赏识,不管学生表现如何、做得怎么样,都是清一色的“你做得很好”“你真是太棒了”,而并非发自教师的内心,这就使得评价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也听腻了。

(二)语言笼统。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使用“对”“好”“不错”等笼统性的表扬语言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具体“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为什么不错”却从来不说。这样的语言过于笼统,缺乏真实感与真切感,并不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容易使学生迷失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三)千篇一律。

教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激励性性语言评价行为,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行为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却并没完全理解激励教育的真正内涵,往往使用浮于表面的敷衍性的话语来评价学生,评价内容、方法单一,没有新意,以致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正确地使用激励性语言。

(一)表扬过程要因人而异。

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同样这也适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也要因人而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和激励方法,以避免学生对于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倦怠。这样的评价更具个性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容易接受。而为了达到因人而异地评价学生,我们就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真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具体来说,了解学生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是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与学生谈话、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与生活等,力求做到对学生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二是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教师可详细记录下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如发言情况、认知基础、薄弱环节等,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

(二)教师自身要练好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即时、即地性,要求生动、活泼、形象、丰富,这源于教师平时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教学素养。教师的语言风格、个人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练好基本功,多学习、多看书、多实践,重视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此外,还要加强交流与讨论,可定期与本校教师开展交谈会,或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与校外优师、名师交流心得与体会等,这样更能促进教师自身基本功的提高与强化。

(三)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行为不仅能起到积极的课堂导向作用,还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具体来说,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包括三方面:一是公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或者淘气的学生。即要体现评价的公平与公正,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否则教师的课堂评价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二是全面。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学科界限,由只重智育向五育发展,实现评价客体的全面化,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横纵结合。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指出优势与不足,激励学生前进,同时又要进行适当的横向比较,让学生有一个努力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他人心目中的榜样,这样更能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七

童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指语文基础教育者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抓住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儿童的立场和视角出发,关心儿童、保护儿童的童真和童趣,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童心和本性,调动其对语文学习和课堂参与的热情,让小学生体会到童年的美好与语文学习的乐趣,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童心教育的意义,能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语文课堂中的童心教育效果。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应用过程中总结的心得。

一、从儿童的视角结合课标的要求解读文本。

语文教学以一定的文本为载体进行语言知识、技巧、理解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同时还承担着审美和传统文化渗透的使命,是一个体验和享用的过程。语文教材文本是教学开展的直接精神资源,教师要本着儿童本位的原则,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同时兼顾文化的深度进行教材解读。根据不同年级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找寻恰当的儿童视角切入点和兴奋点。例如四年级《幸福是什么》一课中,教师让小学生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小学生充分分析和表达自己对幸福的自主、独立、个性化的理解,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观点,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儿童的天真浪漫的展现舞台,给他们体验和分享的空间与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儿童的发言和感受进行总结,对教材从人文、社会、审美、语文常识等角度进行逐步的点拨和提升,让课堂中的精华部分成为儿童成长的助推剂。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童心。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理性思维较差,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内容的优势,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童心和童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营造出与文本相适应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的各个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乡下人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该文图文并茂的特征,创设出田园风景画式的课堂。利用多媒体音乐、图片、田园风情的影视资料,将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融入到画面美和音乐美中,提升小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乡村生活的向往,为深刻理解文章体现的乡村之美与作者的情感奠定了基础。教师必须沉浸在课堂气氛中,和小学生一样保持着童心,对教材进行再次熟读分析,细心体会乡下人家的静谧、淡泊、亲切、淳朴,引导儿童进入到乡下人家的意境中。最后,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每人画出自己心中的乡下田园图,并配以文字描述,在音乐的播放声中,小学生自由书画与表达,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编织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和幸福。

三、开展具有童心的教学活动,在快乐中体验语文的乐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性集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约束力,教师应该把握其年龄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适应童年的童心、童趣特征,促进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活动要生动有趣,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小学生在开心快乐中积极主动研究语文知识。例如二年级课文《动手做做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活动的道具,将装着小金鱼的小鱼缸藏在桌子里,然后按照教材的讲述,向装满水的杯子里分别投入橡皮、铅笔等东西,让小学生真正观察到了水从杯子中溢出的现象,调动了小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发问: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学生会争先恐后回答:水杯装满水,放入东西会使水溢出来。教师提出和教材中法国科学家朗志万一样的问题:把金鱼放进杯中,却不是这样,那是为什么呢?小学生会提出各自观点,思维再度深化和调动,教师顺势引入课题,师生共同阅读和欣赏教材《动手做做看》,小学生的童心和童趣在教材中得到释疑,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最后,教师可以将藏着的金鱼拿出来,为大家当众演示金鱼进入水杯的过程,随着水漫出杯子,小学生欢呼与感叹,自觉得出感悟,对动手和动脑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享受了语文教学的快乐,对小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思维方式都能产生深远影响。

四、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唤醒被压抑的童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条件,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儿童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尊重和唤醒小学生的童心,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将一个个“小大人”从考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唤醒被压抑的童心本性。在诗歌的讲授中,可以充分利用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童心对诗歌意境的感悟。例如在三年级《乞巧》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铺垫讲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让小学生在对神话的向往和想象中,朗诵和体会诗歌,研究乞巧的含义。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为小学生拓展了空间和时间的张力,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思维活跃程度,使小学生主动探究字、词等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启发小学生进行练笔:今年乞巧节,你打算向织女乞巧什么呢?如何实现呢?教师通过对写作训练的作业布置,为小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中华传统文化习俗与生活相融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增加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鼓励小学生质疑教材和教师保护童心。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认知能力比较差、知识结构简单、社会经历和体验不丰富,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但是儿童的心理天真、纯洁、美好,从儿童的视角和情感看,与成人的理解和观点又很多不同,有时很新颖。教师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小学生的童心和童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尊重不同的声音。教师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程度,语文教师要多进行开放性评价,努力寻找促进儿童发展的切入点,善于抓住小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儿童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和多元化评价,会使儿童视野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开阔。教师必须怀着人文精神和成全的心态,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快乐。没有疑问的课堂是被动的,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能主动进行质疑,以此为引导积极钻研语文教学内容,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小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残疾青年为什么不直接给作者钱呢?非要买不需要的青草?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辩论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增加了人文主义精神,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钓鱼的启示》讲授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质疑的方法,引导小学生自主提出疑问:父亲必须放掉大鱼吗?那种情况下自己会如何选择?父亲的选择对作者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课堂在思维的碰撞和灵动中得到锻炼,灵魂和觉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实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激励性评价提出更高也更符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恰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可谓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激励性的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课堂评价重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用心上课用情交流。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对学生错误不加指责,而是报以善意的微笑,让学生悄然领会自己的错误。这样做,既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有积极、合适的表情,而不是单调的一种表情。例如,在学生朗读时,读到紧急关头,老师也要带着焦急的神情:“你们看,他读得多好啊,情况好危急。”如果读到悲伤的语句,教师应该带有悲伤的表情:“是啊,好可怜的孩子啊,我们在你的朗读下,看到了可怜的孩子。”再如,读到开心的语句,教师应该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太棒了,谢谢你给我们带来欢乐!”

二、宽容学生,激励学生成长。

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发展,教师应结合学校组织的各项阳光体育运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比如,在班级里适时进行“体育小明星”、“小歌唱家”、“小书法家”、“小博士”、“小音乐家”等的评比,不仅会促使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对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而且这种自信心一定会波及到他(她)其他方面的表现。人都有向好的心理,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相信这些学生在别的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态度,是个体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老师、同学、家长给予的激励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关爱的动作行为,都可能会使学生在跌倒时爬起来,走向美好的未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一位平时成绩较差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于是我就让他读,他声音响亮的读了一段话,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很勇敢,能大胆的站起来读书,我们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我又叫了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我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声音真好听,可以当播音员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课堂上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得到鼓励,而且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状况,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老师关怀后的温暖。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

在个性化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决不能再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达到同一理想的高度,决不能再吝啬和善的面容与赞许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们充满个性的激励与赞赏,充满阳光的.关爱。即便是一点微不足道、瞬间即逝的闪光点,我们也应该给予更旺的火苗助燃,扬起他们的自信。尤为对那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或个性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可邀请其他的同学一道,共同伸出友爱之手,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与帮助,改“及时评价”为“延时评价”,创造各种机会,允许宽限时间或向他人求助,使之逐步获得成功。这种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不仅能燃起他们学语文的热情,促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取,更能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首先,鼓励学生自评。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如:引导学生设计自评卡进行自我评定。其次,鼓励生生互评。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进行比较和判断,可以提出疑问,请发言者解答。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互动、讨论、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共识。经过生生互评,被评价者都会高高兴兴的接受对方的建议,也有少数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断陈述自己的理由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九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更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教师在实践中感悟教学合理性,为新的教学实践提供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是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增强反思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又能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反思的参照系就是先进的教育理论。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又怎能进行反思性教学呢?我曾经参与一位青年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设计,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当时,我建议这位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如通过认读教师或学生自己的名字、商标名称等,创设识字的生活场景,将这节识字教学课融入到生活场景中,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观摩课获得专家学者的好评。我这样考虑是受益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理论。

当然,除了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外,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一个反思型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二、反思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我觉得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已有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2.反思教学策略。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语文教学,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强调要背诵某些诗文,但收效不大。我认为可以采用“复背”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背诵熟记一批优秀诗文,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可以这样:一是复背的材料要精选;二是复背的前提是理解;三是把复背的过程纳入课堂;四是集中时间进行复背训练;五是开展背诵竞赛,寓“背”于乐,及时做好复背情况的反馈。从学生的收获来看,选取抓好复背的教学策略,的确有利于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读写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后来,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有的学生摆设小道具,有的学生参与评价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既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又学习了语文知识。

三、反思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进行课前课后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不仅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教学计划相对而言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体实施计划等等。例如,教师进行反思《挖荠菜》一文教学计划,就会发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今社会的富裕生活状况等,学生可能会对作者那种怀念荠菜的特殊感情不理解,学生甚至可能会谈及代沟问题,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有必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特殊感情,从而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完善语文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方案,这种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新的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最新颁布评价方案,都强调教学的评价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特点,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例如教学《挖荠菜》,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就不是仅仅看学生理解了哪些词,会读那些字,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考查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如复述、概括文意等,这可以是一种定量的评价,可以是一种阶段性的评价,也可以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随着教师教学反思研究的深入,教师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语文教师也是如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培养反思型、批判型的语文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来揭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乐趣。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庆民:《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蔡子良:《情境教学的学习理论研究》,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s1期。

4.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5.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一

摘要:本文围绕任务分析理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任务分析理论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任务分析理论可以突出学生的朗诵感悟、任务分析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对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在以往的小学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即使拿着教材也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教学应该从何而展开。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它对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开思维。阅读行为的通过感知、思考、推理、评价、想象等一些活动所构成的,教师应将任务分析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充分地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感知能力。

首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在每节课中预留出至少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用来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为了不让学生感受到太大的学习压力,教师最好将预习时间放在课内,并要求学生在预习好之后相互讨论。这样一来,不仅使枯燥的教学时间减少了,还提高了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通过画图、批注等方式来记录预习内容,并小声将课文读出来,在课后将自己对课文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

其次,任务分析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学生只有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提出更有内涵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不断纠正学生不好的习惯,尤其是思考习惯,鼓励学生将心中的疑问大声说出来,敢于对课本及教师的观点进行质疑。例如在每一次课外阅读课程中,教师首先会先要求学生阅读两到三篇短篇故事,通过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针对故事情节提出一些相关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完成后正确回答出这些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例如在阅读《狼成了修道人》这一篇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第一,叶森格仑最终是否吃到了鳗鱼?第二,列娜家中是否真的有修道人?第三,叶森格仑是通过什么方法剃头发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不断地在文字中寻找出与答案相关的蛛丝马迹,有利于他们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再次,教师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朗诵时形成更深层的感悟。叶圣陶曾经说过:只有多阅读好的作品,多训练自己的预感,才能更好地驾驭文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朗诵,在朗诵过程中获取丰富的个人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贯彻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充分朗诵权利,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各种诵读相关的活动,朗诵比赛、小组朗诵、领读等。而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速度、精读、略读等。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把握好两种朗读方式的应用,分别是教师范读与学生领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使用范读和领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生字与生词。并且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当中会包含一些内容较长且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来加强理解。

在任何一篇课文或者文学作品当中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作为一名小学生,可能很难对其中的意境有深刻体会,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任务分析理论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色彩。例如,学生在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试着这样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针对美丽的小兴安岭,大家希望通过一种怎样的感情来朗读它呢?”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说道:“让我带领大家带着一种向往的感情去阅读并感受这篇文章把。”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的“情感大门”被完全打开,随后就可以自行进行阅读了。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共同对小兴安岭中美丽的景色进行讨论,并分析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去创作的。在大家激烈的讨论过后,教师还可以再试着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向往的地方。这样一来,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便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任务分析理论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任何作品都应该是带着目的去阅读的,而不能死板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各个人物或事物之间的练习。例如课文前后部分的联系、每一句话之间的联系、或者课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例如在学生在阅读《小珊迪》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阐述这篇文章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想表达的含义感同身受,对小珊迪的悲惨命运感到同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还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了如何分别善良与丑恶。

六、结束语。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有一定程度的吃力感,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这是由于教师没有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而造成的。要想使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效率得到提升,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恩物分析理论教学法,认真策划教学方案,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语文阅读课程。

参考文献。

[1]洪梅.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j].成才之路,(27):6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二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掌握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3。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词语。

2、借助工具书,大体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关于人们对待学习、工作态度方面的成语。)。

4、指导学生熟读,达到会背。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再次读文,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一题:他先用绳子把水桶系在扁担的两头,再把两个水桶轻轻地放到小桥两边的河水里,然后两只手抓着扁担的中间,推着它,慢慢地走过了桥,鞋子一点儿也没有湿。

5、组织交流、讨论第二题。

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精心组织语言。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多动脑筋方能做好;盲目冲动只会事倍功半。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方法。

1、想一想自己遇到过哪些难题,在班级讨论会上提出来。

2、在同学们所说的难题中挑选一两个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

3、讨论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最好是一个难题能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

4、评一评谁想出的办法好。

三、调动积累,表达难题。

边说边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纳整理。

四、学生互动表达。

1、从这些难题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听。(注意说清楚遇到的难题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也可说说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办法。)。

2、把你的想法说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帮他提意见。

五、学生集体表达。

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其他同学评论。

(1)评语言,要准确、规范。(2)评思路,说话的内容要清楚、通顺、完整。

(3)评仪态,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表情要自然,注意文明礼貌。

六、请你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并讲出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时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在这些难题面前,我希望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想出办法,解决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三

摘要:电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无疑起了节省时间,增大课堂容量,直观形象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必须依靠教师的认真选择、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

电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无疑起了节省时间,增大课堂容量,直观形象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现把我的一管之见汇总如下:。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公开课教学中,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已成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于是,教师讲公开课就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录像机、录音机、投影等在一堂课中轮着使用,教师显得手忙脚乱,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老师、学生疲惫不堪,教学效率并无真正提高。

愚以为,教师教学时,运用电教手段,首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因为电教媒体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我们在下乡听课时,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把录音机在讲台一放,完成了范读任务。原因是录音机的声音来自于播音员,吐字、发音无可挑剔。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有的播音员并不完全熟悉课文,尤其是不完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只凭自己的理解去抒发感情,因此,感情上抒发似乎不是情从心出,过于生硬和牵强,缺乏亲切感和真实性,因而我以为,教师范读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范读,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形象,学生能很真切地听到教师本人的声音,能很真实地感受到老师随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学生会从老师那充满激情的朗读、丰富的表情中展开联想,受到某种启迪和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范读绝不能被录音所取代。

投影仪在教学中普遍使用,一是因为操作简便,二是教师事先可把教学内容写在投影胶片上,可大大节省时间。但有的教师却一省再省,把板书的内容也省掉了。我认为投影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绝不能取代板书。这是因为:。

1.投影仪所显示的内容一闪即逝,学生还未反映过来,画面就消失了,学生的印象是蒙眬的、模糊的。

2.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总结所学的知识,找出重点、难点,学生还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边思考、边记录、边记忆,学生整理好笔记,其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就形成了初步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录像可以把静态的物像转变成动态的物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形象。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录像片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播放有关教材的录像。那些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适时、适度、高效地使用录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录像片较长,要放在课前放。课内不能占用很长时间放录像,否则会减少师生共同品味咀嚼课文的时间,有喧宾夺主之感。

2.要注意录像片的局限性和语言艺术的丰富性、抽象性,录像虽为我们提供了声音、色彩、图像。比较直接鲜明,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录像片,“一道凝碧的泪痕”及那种淡淡的忧愁,无论怎样展开联想也无法从中看到。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字,虽不如影视艺术的审美直接、鲜明、强烈,但却给学生提供了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丰富、抽象的语言文学艺术,有时是不能用简单直观的录像片来图解的。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绝不能用形象代替抽象、用图像代替文字,电教手段必须依靠教师的认真选择、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六

1、学好普通话,区分平、翘舌。

2、了解反义词,培养积累字词的兴趣。

3、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谜语若干条。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积累字词。

教学难点:反义词的训练。

建议本课用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读准带点的字。

1、读准儿歌中带点字的音节。

2、采取抽读、同学互读、分组读的形式读整首儿歌。

3、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

二、写反义词。

1、揭示要领:出示第一组反义词“东――西”,让学生感知反义词是指词性相同、字数一样而意思相反的词语。

2、写出反义词:可让学生先说,然后写在括号里。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组反义词说话。如:爸爸走在前,我走在后。

(2)练习在句子中填反义词。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的尾巴短。

三、词语积累练习。

1、读一读:采用练读、抽读、同桌互读等形式反复朗读。

2、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某一个词语的意思,或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3、写一写:自主选择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4、比一比:谁写的词语最整洁、最好看。

四、读读背背。

1、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先读准每个字的音节,再连起来朗读。

2、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进行点拨。

3、指导学生由感情地朗读,争取在课堂上能背诵。

4、利用儿歌中的省略号鼓励学生续编儿歌。

五、玩一玩。

1、让学生猜出书上谜语的谜底。

2、开谜语会:学生自由选择分组,由组员推荐主持猜谜语会。

3、完成书上谜语下面的自检项目。

六、自主识字。

1、学生圈画出认识的字。

2、互相当小老师教教不认识的字。

3、交流识字方法,如看拼音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猜一猜等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七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变革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增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意识;以“终生学习”的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重新构建自己的素质结构。要遵循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任意扩展而偏离学生的实际,往往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根据高中阶段的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设置了三个目标:

(1)学习并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并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倾向;

(3)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力所能及的鉴赏、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反馈,会发现前两个目标基本上能达到,但第三个目标,却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达到。第三个教学目标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显然超出了教学要求,于是就要及时进行调整:

(1)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修饰语、修辞的巧妙运用等);

(2)情感目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

(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鉴赏散文的方法技巧(如抓文眼等)。通过“反思——调整”,教学目标基本上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八

教育教学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又能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反思的参照系就是先进的教育理论。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又怎能进行反思性教学呢?我曾经参与一位青年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设计,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当时,我建议这位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如通过认读教师或学生自己的名字、商标名称等,创设识字的生活场景,将这节识字教学课融入到生活场景中,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观摩课获得专家学者的好评。我这样考虑是受益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理论。

当然,除了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外,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一个反思型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我觉得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已有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语文教学,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强调要背诵某些诗文,但收效不大。我认为可以采用“复背”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背诵熟记一批优秀诗文,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可以这样:一是复背的材料要精选;二是复背的前提是理解;三是把复背的过程纳入课堂;四是集中时间进行复背训练;五是开展背诵竞赛,寓“背”于乐,及时做好复背情况的反馈。从学生的收获来看,选取抓好复背的教学策略,的确有利于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读写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后来,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有的学生摆设小道具,有的学生参与评价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既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又学习了语文知识。

反思性教学不仅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教学计划相对而言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体实施计划等等。例如,教师进行反思《挖荠菜》一文教学计划,就会发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今社会的富裕生活状况等,学生可能会对作者那种怀念荠菜的特殊感情不理解,学生甚至可能会谈及代沟问题,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有必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特殊感情,从而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完善语文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方案,这种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新的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最新颁布评价方案,都强调教学的评价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特点,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例如教学《挖荠菜》,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就不是仅仅看学生理解了哪些词,会读那些字,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考查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如复述、概括文意等,这可以是一种定量的评价,可以是一种阶段性的评价,也可以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随着教师教学反思研究的深入,教师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语文教师也是如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培养反思型、批判型的语文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十九

1、读准音。

2、读懂。

(1)、理解字词:穷、三千界、八百盘、坎井,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2)、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3、赏句:你喜欢这些名句吗?为什么?

(1)、懂得道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知道应该学习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发展是无止境的。既要树立远大志向,又要象流水和树木那样有根有源,扎扎实实地努力。要坚持进步,否则将被代谢掉,这是历史的规律。要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

(2)、含义深刻,读来受益;语言精练,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易读易背。

4、同桌互背互议。

二、阅读(我是中国人)。

1、自读课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受到了什么?

2、交流理解。

(1)、一次,吉鸿昌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人走在美国的大街上,让翻译严肃告诉不怀好意的拦路人“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侮辱。

(2)、吉鸿昌在美国邮局寄东西,大声告诉明知故问的工作人员“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的嘲笑。

(3)、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吉鸿昌做了个有“我是中国人”、下有英文的牌子,出门挂在胸前,昂首阔步在美国的街头。

3、感受吉鸿昌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三、口语交际――怎样过“六・一”

1、读要求:交际什么?(过“六・一”的好主意,制定活动决议。

2、怎样交际:小组讨论,商量活动建议。各组汇报,最切实可行的为班级决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讨论分工,分头落实。

3、口语交际。

四、巩固练习。

把“读读背背”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

一、读习作要求,结合习作的内容谈谈对自由写的理解。

1、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

(1)、“自由写”是我笔写我心,写自己喜欢的、最想写的、最需要写的内容,而不是不用选材了,写什么都行。除了可以写“习作”中提到的“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还可以写……只要是我笔写我心,写什么都行。

(2)、“自由写”同样要注意表达方法,而不是怎么写都成,甚至乱写一气。“习作”中指出:

a、写之前要先定出明确的中心,首先自己必须清楚要告诉别人什么。

b、要按一定顺序写。

c、写具体写清楚。

d、自命题目。

e、写完修改。

二、在表达方法上面,除了“习作”的要求外,你还有什么补充?自己命题应该怎样做?

1、不同体裁的文章,写景的、写人物的、记事情的,写应用文,如日记、书信、建议书、产品介绍等,除了按“习作”统一要求外,还应按各自的特点去写。

2、命题要概括文章内容,简短通顺,生动吸引人,有兴趣可写象征性命题,如“桃花心木”等。

三、组内交流:写什么?怎样写?

四、完成习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质20篇)篇二十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对学生的受助感谢信(优质14篇)

    感谢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彰显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互助精神。希望以下这些感谢信的写作范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表达感激之情。尊敬的学校团委、学生会、高三(

    教师的新年祝福(优秀18篇)

    新年是一个给予和关怀的时刻,让我们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小编整理了一些新年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1、希望你在新年伊始,能把所有

    大学校园金融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优质13篇)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增长见识,提升自我。以下是一些学长学姐们的社会实践报告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启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小学生秋季运动会作文指南(汇总20篇)

    运动会追求平等竞争,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最后,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写出一篇出色的运动会总结,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在这秋高气爽的十月

    教育工作者的爱岗敬业演讲(专业19篇)

    爱岗敬业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里有一些关于爱岗敬业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

    升学宴主持词的精选范例(汇总18篇)

    在大家翘首以盼的时刻,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担任今天的主持人。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吴氏家族的亲

    行政文员的年终工作总结(通用24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成果的一种展示和回顾,同时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评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学生体验学教师法的心得(精选20篇)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点。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加深对不同领域和不同题材的了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见识水平。

    桩基工程施工合同注意事项(通用17篇)

    通过签订施工合同,双方明确了工程的施工范围、合同价款、工期要求以及责任承担等关键内容。施工合同是为双方在建筑工程或其他施工项目中明确责任和权益而签署的法律文件,

    学生财务工作计划及目标(通用15篇)

    1.部门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部门工作有计划、有特色、有创新、有总结;履行“一岗双责”制,依规依法管理;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