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HT书生

读后感是对作者心灵的疗愈和赞颂,它承载了我们对文学艺术无尽的喜爱和追求,也能够成为我们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和回响。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2分钟打开“二泉映月”音乐。

《二泉映月》是我国一首著名的民乐,使瞎子阿炳通过如怨如诉的二胡声演绎的人世间的悲凉。我自己静而听之,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

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再次打开“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五、除了描写景物的词句外,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打开“二泉映月”音乐)让我来随着音乐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六、合作探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愁”的细腻勾画)。

七、总结: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八、饱含感情的诵读《声声慢》。

声声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二

朝代:宋代。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怎敌他:对付,抵挡。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摘:可摘。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三

偌大的庭院里,只有我一人,环顾四周,想要寻找,寻找。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房内别无长物,室外万木萧条。剩我一人独自徘徊,凄惨至极。深秋了,时而寒冷,时而温暖,却是最难养息了。忧愁再次涌上心头,喝下几杯淡酒,却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我正在伤心之时,仰望天空,忽而大雁南飞而过,我却发现,它正是以前替我和他传递书信的那一只。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四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五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作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风骤的天气里自然关心花卉的情况,同时也向世人描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无聊之中种些花卉,整日与花为伴,经历了一夜春风雨后的变化,担心花卉的生长情况,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本词形象的表达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写的无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诸多有影响的大家称赞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爱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爱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妇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六

印象中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男性,浪漫主义“诗仙”李白,与他同时代的“诗圣”杜甫,还有能够兼美诗与美景于一体的苏轼。这种在我儿时就产生的印象致使我先前一直认为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男性,直到我读到李清照的作品。

从随园散人的《半生烟雨,半世花落:李清照传》中读到的李清照绝对没有她“千古第一才女”这个称号那样飞黄腾达,而更像是一个被上天恩赐,却又被岁月捉弄的人,但是李清照的形象,一直都是正义凛然,栩栩如生的。

一开始接触到李清照的作品时,我的思想还停留在“所有诗人都是男性”这个阶段,所以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李清照是个男的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首《夏日绝句》写得是多么的豪情壮志啊!这怎是一个古代女子可以写出来的?当时我读到的是她写得几首《如梦令》,词句如画,通俗易懂,我仿佛身临其境。当我翻到背面的注释时,有一些惊讶,甚至怀疑这一页是不是编辑错了,那上面写的是: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咦?李清照居然是个女词人,写诗填词的不是只有男的吗?带着将信将疑,我打开电脑查了查,李清照果然是个女词人啊!真是才华横溢,是个文人墨客中的巾帼啊!

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追求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她从小就学富五车,平日里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当然她的父母也是非常开明,不计较别人的看法。如果李清照没有这样支持的父母,也不会有如今这种成就。李清照自己也是一个很执著的人,没有因旁人的纷纷议论而在文学道路上就此罢休。可就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竟有许多明眼人欣赏她,赞美她,喜欢她的诗词作品,也喜欢她的性格。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感情非常深厚。赵明诚病故后李清照把几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帮赵明诚完成原先的事业上,沉浸在赵明诚离世的痛苦之中。应该很多人都认为李清照这样做很对得起自己丈夫,是一种对丈夫的思念之举,可能连作者自己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个人觉得李清照在风华正茂之时深陷在伤痛之中会很颓废,会让心胸狭隘之人有机可乘,但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

当时的宋朝就好像随着李清照的衰老而衰落。奸臣秦桧害死英雄岳飞,在其他女子对这件事置若罔闻的时候,李清照却能因自己年老体弱又是个女子不能为此做点什么而叹息不已。也就是她的这种与众不同,才造就了她传奇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饱尝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她只是一个柔弱女子,对世间万象触景生情;她是一个风流词客,将自己的万千思绪网罗于诗词之中;她更是一个传奇,值得敬仰,值得传诵。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七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八

寂寞暴走,风雨依旧。风萧萧,心感伤。心绪乱,剪不断的,是离愁。相思红豆,朋友,已走。雨疏风骤,心死蝶留。嗟叹千年,人面桃花,心难懂,唯泪横流。

心伤,如何救?千疮百孔,血泪横流。花已谢,无神双眸,人未老,心却老。尖刀犀利,在心上雕镂,捱不明的,更漏!

梦里花开百度,残香进不了心灵深处。孤单停驻,亦想敞开心路,活着,好苦!菊花残,零落成泥碾作尘;痛得哭了,哭得累了,说再见,难开口,泪已干,心既死。几度嘲讽,只当浓酒伤性。

懵懂,心涌,黯然心痛。停驻,难开口。心头,心结扣,泪雨,挥洒无尽头。蝶难留,心朽,眼神,滞留。时间,暗淡星空,月不留。

灯萧瑟,风难柔,心,剪不断离愁,泪,流到水尽山穷。思念,如泉涌;悔,惟我懂。只言片语,抒写烦愁心事。

空寂难熬,梦魂忆逍遥。时日,寥寥。夜,一秒一秒,人,变得好小好小。忧难忘,亦沮丧,风,吹来混沌的我!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九

声声慢,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读者是如何欣赏这首词的?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李清照。

诗词。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

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

情书。

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唐宋古文家以。

散文。

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熏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最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摘:可摘。

8、着:亦写作“着”。

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10、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11、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2、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此词为悲秋抒怀之作。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随其夫赵明诚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亡故。此词在其夫亡后所作,是抒发家国身世愁之作。首用七对叠字发端,“寻寻觅觅”写国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后的精神失落,独身彷徨之情状,“冷冷清清”则写时世、境况之凄清冷寂,“凄凄”句更细腻深微地描摹词人心情的悲苦凄戚。薄酒难御风寒,过雁触动乡思,菊花萎谢无人怜惜,独守寒窗时间难熬,黄昏冷雨敲击梧桐,种种场景,无不益发加重愁情分量,折磨一己孤独、柔弱、痛苦的灵魂。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全词用白描铺叙,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替,传达幽咽凄楚情,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

(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然后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然后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然后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然后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二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出来李清照青春年少时欢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她后期创作的蕴含了深广愁思的作品。今天就来学习她凝结了万般愁情,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少年历经繁华,中年饱经离乱,晚年漂泊孤苦。(课件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

找同学朗读,同学点评、讨论,师补充朗读需注意的问题(准确,语速,语调,情感)。

找同学再读,播放音乐。(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课件展示问题)。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板书:愁。)。

次第:光景,状况。“这”指代什么?

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1、初读,赏愁景(课件展示问题)。

(默读词作)思考:词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找出画面中的意象,进一步分析这些画面或意象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愁绪的?(注意画面内容,景物特点,营造出的氛围)。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晚风:渲染愁情,环境凄清,衬托心境凄凉。

过雁:视觉,听觉。物是人非,怀乡怀人。

黄花:喻词人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细雨:视听结合的画面,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雨滴敲碎人心,衬托环境之静。(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大唐天子失去爱妃后失魂落魄的状态)。

词中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这种氛围之下,作者的愁苦确实浓得无化解。)。

画面中的人物把景串连起来(动态),悲苦、孤寂、迷茫,突显愁思之深。

(找同学读词作,感受词中意境。)。

2、再读,悟愁心(课件展示问题)。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词人愁从何来?可以和《醉花阴》中的愁比较。(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1页第一个注解思考这个问题。

早期之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后期之愁:丧夫之悲,亡国之恨,漂泊之苦。

作者的愁意蕴深广,从词中的意象画面中也能看出。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例,北雁南飞,旧时相识——睹雁思乡;大雁可以北归,自己却无家可归——亡国之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经鸿雁传书,现在孤苦一人——睹雁思人。

(在此基础上再找同学读,读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诗人的人生际遇对其创作影响很大,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读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

3、细品,析手法(课件展示问题)。

思考:全词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作者无法排遣的愁苦的?

a、借景抒情。

b、直接抒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难言之痛,欲说又休,全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再找同学读,读出这种欲说又止的难言之痛,《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c、叠词运用。

寻寻觅觅:动作,寻觅什么?(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环境,心情?(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凄凉惨淡)。

加强情感,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再读诗歌,品味词人情感。)。

小结:这首词主要运用直接、间接抒情手法及叠词,营造了一种无法驱散的孤独悲苦的氛围,让我们触摸得到词人心底的累累伤痛。

词人的苦楚震撼人心,下面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词人们的愁绪。

原来愁绪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连绵不尽;

它是柳永的            ;

它是李清照的            。

小结: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本词表现情感的手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同为婉约词人的李煜也有许多抒发愁绪的作品,试选取一首比较其和本词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并体会词人生平际遇对作品的影响。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三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

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赏析上阕。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下阙。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四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五

在百家讲坛里听了无数次康震老师讲的一代词宗李清照,听的我时而满面春色,时而眼窝温润,又每每感慨万千,不但感慨李清照那丰富的人生,那超凡脱俗的才情,更加感慨康震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讲解。真羡慕有才的人呀!呵呵!!

其中特别喜欢的就是这一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已经不记得是在小学还是中学时就已经熟背这首词了,可是却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理解,只是为了应付功课而背诵的.这次可能是因为康震老师的讲解太美了,我也好像听懂了这首词。说实话,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老师来教导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呀,做父母的又将心存多少感激呀。

题外话(人上了年纪每每会发出些许感叹,这种感叹是毫无空间和时间界限的.就比如现在吧,我本来要解说的是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她早年描写少女时期的一幅如画美绢,可是心中却有份患得患失的感受,就是当你对某件事有更深感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把你的感受同好朋友或最亲的人分享,而我现在却苦于没有人可以分享,故常常会为此吁叹不已.好在我坚信自己还是个可以变通的人,无论什么问题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比如这次,我就找到了一个相当投缘的知己,跟她解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哈哈,此人就是我的宝贝女儿源球球,做老师的感觉真爽啊.)。

下面就是我给源球球讲解的这首词.

从字面意义上讲呢,"常记溪亭日暮",常记就是常常会想起,溪亭是个地名,日暮就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沉醉不知归路",沉醉就是喝醉了,而且醉的很深,不知归路就是不知道回家的路了;"兴尽晚回舟",是说玩的非常尽兴,很晚才开始往回划船;"误入藕花深处",误,就是错误,藕花,就是荷花,藕花深处,就是荷花很茂盛的地方;争渡,就是比赛划船;"惊起一滩鸥鹭",鸥鹭是一种水鸟,以捕食鱼虾为食,这一句呢是说,受惊的鸥鹭飞起来了.字面意思理解完之后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那个常常让人想起的溪亭的傍晚,落日的余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群十六七岁天真无邪的少女在湖面上划船,饮酒,无拘无束,那酒醉后绯红的脸庞与湖水中盛开的荷花交相辉映,哪一个更美,没有人能说清.在尽情的玩耍之后,才想起天色已晚,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可是不知是因为酒醉还是天晚的原因,更或是有意识的,船被划进了荷花的深处,哈哈,这不是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乐趣吗,那么就来比赛吧,看看哪条船划的更快,争渡,争渡,可是嬉笑声,加油声却吵醒了一滩鸥鹭,而这惊起的一滩鸥鹭,却为这群游玩的少女带来更多的惊喜.多美呀!

是啊,如果我的少女时代也有这样的一个让人常常记起的日暮时分,每每回想起时心中都会涌出由衷的幸福,脸上当然都会挂上一份甜蜜的微笑,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真的好欣赏李清照,她将那种瞬间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真的是人人意中之所有,人人笔下这所无呀.其实就算我们自己没有那么美好的回忆,可是随着李清照诗词的引领来到一千多年前,感受一翻千年前少女的幸福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好想多收获一些,也好希望每一个读李清照词的人都能有所收获,那样李清照的词就可以无尽的传递下去,那她也就不会为没有子嗣而遗憾了,因为每一个读懂她的人,都是她的后人,都是她的子嗣。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六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总体而言,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声声慢李清照读后感(热门17篇)篇十七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最美基层民警事迹心得体会学后感(模板21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的一种总结和概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

    爱鸟日活动爱鸟日的(模板19篇)

    优秀作文遵循语法规范,使用准确的语言,使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内容。总结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和共鸣。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

    青春正能量中学生演讲稿(精选18篇)

    中学生演讲稿是一种宣传自己观点和理念的方式,我们要善于利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

    五年级第五单元缩写草船借箭(模板16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废话连篇的东西,而是通过阅读让读者从中得到真正的收获。这是一份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合集,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

    我来了暑假我来了(热门22篇)

    优秀作文是在学生写作中表现出的才华和创造力,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展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水平,培养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在下面,小编为

    花与蝴蝶教案(优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学习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1、感知蝴蝶的外形特征,

    健身我去练瑜伽(优秀17篇)

    优秀作文是对生活、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揣摩后,用文字表达感悟的一种创作形式。下面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第一段:引言(

    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口试考核方案范文(14篇)

    计划书的编写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这些计划书范文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指导思想:加强

    小班动物花花衣教案(专业20篇)

    小班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具体分解和安排的一种指导性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请大家积极参考和借鉴。设计思路:近阶段我们开展了《动物

    社会教案幼儿园(热门23篇)

    教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这些幼儿园教案范文中融入了游戏、童话、绘本等元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