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BW笔侠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安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利用资源和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参考资料,供大家查阅和借鉴。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一

1.感受儿歌的韵律,学习猪、鼠的正确发音。

2.通过欣赏儿歌,动手操作及动作等形式提示下记忆儿歌。

3.乐意参与此活动,体验朗读儿歌时快乐的心情。

虎、鹿、猪、兔、鼠的图卡及山上,林中,路上草里的背景图及五张凳子。

1.把儿歌编成一个小故事,以此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春天来了,森林里可热闹了,许多的小动物都来到森林里玩,“噜噜……”谁来了?(幼儿回答:猪)“吱吱……”谁来了?(幼儿回答:老鼠)。

2.教师拿着猪、老鼠的'图卡,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教师:这故事真是好听,但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更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

3.教师和幼儿一起有情感地、多层次地朗读儿歌。

(1)教师结合动物的图卡及背景图教幼儿念儿歌(读三遍)。

(2)教师结合动物的图卡及背景图念儿歌的上部分(如山上一只,幼儿:虎。林中一只,幼儿:鹿等)(读二遍)。

(3)教师把所有动物图片拿出,请幼儿上来,边大声念儿歌,边把动物图卡插回到各自所在的背景图(读三遍)。

(4)教师和幼儿也学动物的动作念儿歌(读三遍)。

(5)幼儿自己结合动物的图卡及背景图念儿歌(读二遍)。

4.教师和幼儿一起复习儿歌一遍。

教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都能把儿歌念下来,来我们一起给自己一点鼓励(鼓掌)。

1.把动物图卡及背景图放在语言板,以便幼儿操作。

2.要求幼儿回去把儿歌念给家人听。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二

1、学习数字儿歌,尝试正确的使用量词。

2、初步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味。

与儿歌内容相关的课件。

1、观察讲述图片。

(1)师:农场里动物多,快来快来数一数。出示两头猪ppt图片后提问:它是谁?

幼:小猪。

师:谁来数一数?

幼:两只猪。

师:周老师这里有一个更合适的量词来说:两头猪。我们一起说一说:两头猪,两头猪。两头猪用数字几来表示?(2)。

(2)师:出示三匹马ppt图片后提问:谁来了?

幼:马。

师:几匹马?

幼:三匹马。

师:我们一起念一遍:“三匹马,三匹马。”“三匹马用数字几来表示?”(3)。

(3)师:出示一头猪ppt图片后提问:这是什么?

幼:一头猪。

师:一头猪用数字几表示?(1)。

(4)师:出示六只母鸡ppt图片后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了?

幼:母鸡。

师:有多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多少?

幼:六只鸡。

幼:六头鸡。

师:有的说六只鸡,有的说六头鸡,周老师说大的动物用“头”,小的动物用“只”,母鸡比较小,所以用“只”。“六只鸡”我们一起念一遍。六只鸡用数字几表示?(6)。

(5)师:出示四匹马ppt图片后提问:谁又来了?

幼:四匹马。

师:小朋友学会了这个“匹”,真棒!四匹马用数字(4)来表示。

(6)师:出示五只鸡ppt图片后提问:又是(鸡),几只?

幼:六只。

师:一起告诉我,六只鸡用数字几表示?(6)。

(评析:通过交错出示小动物ppt图片,让幼儿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并让幼儿巩固数字与实物的配对,在语言活动中融入数学知识。)。

2、(出示小动物排队的课件)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图片。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念一念。(念两遍)。

(评析:让小朋友给小动物排队,既让幼儿巩固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排序,又让幼儿按照儿歌的顺序来组合,为学儿歌作好准备。)。

1、(出示与儿歌内容相关的课件)第一遍欣赏儿歌。

师:周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数一数》,想听吗?请你们仔细的听。

提问: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评析:第一次让幼儿欣赏儿歌,初步让幼儿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记住儿歌的名称。)。

2、(出示儿歌的图谱)第二遍欣赏儿歌。

师:儿歌中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会发出什么声音?请你们再听一遍。

(评析:第二次让幼儿欣赏儿歌,欣赏儿歌前便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为后面的提问作好准备。幼儿模仿小动物做动作,能活跃课堂气氛。)。

1、看图谱带幼儿完整念儿歌。

师:我发现小朋友学得很高兴,现在让我们看着图谱把儿歌《数一数》完整地念一遍。

2、幼儿跟随老师念儿歌,幼儿边念边打节奏。

师:那你们想把儿歌念得更好听吗?我们一边打节奏一边念儿歌。(念两遍)。

3、要求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师:除了打节奏念儿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念儿歌?

幼:可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好,现在让我们边做动作,边有节奏地念儿歌。

4、要求不看图片,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师:这回老师要把图谱收起来,你们有信心念出来吗?注意要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幼儿站起来边念边做动作。)。

(评析:让幼儿以不同的形式来念儿歌,既增强念儿歌的趣味性,又让幼儿与老师互动起来。)。

迁移经验,引起幼儿创编儿歌的兴趣。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韵律,学习猪、鼠的正确发音。

2.通过欣赏儿歌,动手操作及动作等形式提示下记忆儿歌。

3.乐意参与此活动,体验朗读儿歌时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虎、鹿、猪、兔、鼠的图卡及山上,林中,路上草里的背景图及五张凳子。

活动过程:

1.把儿歌编成一个小故事,以此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春天来了,森林里可热闹了,许多的小动物都来到森林里玩,“噜噜……”谁来了?(幼儿回答:猪)“吱吱……”谁来了?(幼儿回答:老鼠)。

2.教师拿着猪、老鼠的图卡,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教师:这故事真是好听,但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更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

3.教师和幼儿一起有情感地、多层次地朗读儿歌。

(1)教师结合动物的图卡及背景图教幼儿念儿歌(读三遍)。

(2)教师结合动物的图卡及背景图念儿歌的上部分(如山上一只,幼儿:虎。林中一只,幼儿:鹿等)(读二遍)。

(3)教师把所有动物图片拿出,请幼儿上来,边大声念儿歌,边把动物图卡插回到各自所在的背景图(读三遍)。

(4)教师和幼儿也学动物的'动作念儿歌(读三遍)。

(5)幼儿自己结合动物的图卡及背景图念儿歌(读二遍)。

4.教师和幼儿一起复习儿歌一遍。

教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都能把儿歌念下来,来我们一起给自己一点鼓励(鼓掌)。

活动延伸:

1.把动物图卡及背景图放在语言板,以便幼儿操作。

2.要求幼儿回去把儿歌念给家人听。

附故事及儿歌:

找家。

春天到了,森林里可热闹了。许多的小动物都来到森林里玩。小猪和小老鼠也来了,但是,这次它们可不是来玩的,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家。它们走啊走,来到一座山,山上有一只老虎很凶恶,它们吓着跑开了。它们又来到了一座美丽的森林,林中有只美丽的鹿,它唱着动听的歌。它们向鹿问完好后又走呀走,来到一条又美丽又安静的路边,小猪对老鼠说:“老鼠,你是知道的,我这人很爱睡觉,我决定住在这里。”小老鼠自己一个人又往前走,来到一个美丽草堆,它看到一只小兔在草堆里玩耍。老鼠对小兔说:“我可以住在这吗?”小兔说:“可以,欢迎你加入!”就这样,它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山上一只虎,

林中一只鹿,

路边一只猪,

草里一只兔,

还有一只鼠。

数来又数去,

虎鹿猪兔鼠。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四

1、学习用跨步测量两地间的距离,初步接触测量。

2、初步学习记录。

3、激发幼儿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玩偶动物6个、记录卡、笔。

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

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

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五

活动设计意图:

这节活动是一首很有趣的歌曲,歌词是一首绕口令。幼儿平时对绕口令朗朗上口的节奏比较感兴趣,并且由于歌词内容呈并列形式存在,无逻辑关系,所以能任意调换顺序。活动可以一次进行,也可以分为两次进行,在学会绕口令的基础上,加上配乐进行歌唱。根据排列组合规律,前五句歌词能唱出几百种变化,配上图片加以深化调换,留给幼儿广阔的创造空间。重难点都是在幼儿的游戏中完成,也更便于幼儿接受。

活动目标:

1、在学说绕口令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唱准休止符。

2、根据图片变化的暗示,学习运用“重组法”来改编歌词进行演唱。

3、敢于迎接由绕口令拗口及不断变化的歌词顺序所带来的双重挑战。

活动准备:

1、图片5张,纸花3朵,红磁铁2个。

2、幼儿说过绕口令,知道绕口令的含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在学会绕口令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注意唱准休止符。

难点:学习运用“重组法”来改变歌词,创编内容进行演唱,接受挑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请幼儿回忆说绕口令,激发幼儿兴趣,并注意说绕口令的方法。

1、幼儿回忆说说已学会的绕口令。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一首绕口令叫《数一数》,那你们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幼儿:好的。

幼儿开始回忆说出绕口令。(有的幼儿说得慢,有的幼儿说得快)。

2、引导幼儿说说念绕口令的感受,师幼共同讨论发现的问题。

师:刚才在念绕口令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念绕口令需要注意什么?

幼儿。

1、念的不整齐,有人快有人慢。

2、绕口令感觉绕来绕去的,总是容易念错。

3、幼儿比赛念绕口令,教师引导幼儿在速度快的同时要注意口齿清楚。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绕口令的内容顺序正确摆放图片。

师:老师这儿还有好多图片,想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摆放顺序,哪些小朋友想要来试试?

幼儿边念绕口令,边将图片内容调整为正确顺序。

二、基本部分――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学唱绕口令的歌曲。

1、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下朗读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老师准备了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念绕口令的。

幼儿:老师是唱的,真好听。

2、教师范唱,鼓励幼儿认真倾听。

师:老师不但会念绕口令,还会根据音乐唱出来,你们想认真听一听吗?

幼儿:想。

3、幼儿集体学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想跟着音乐一起来试试吗?

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进行配词演唱,学唱歌曲。

4、幼儿根据提示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教师帮助幼儿强调休止符的唱法,引导幼儿掌握难点。

师:你们在唱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幼儿:有的要停,有的要唱呀,有人没唱。

教师随幼儿的演唱,摆放花朵。

师:你们猜一猜花朵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花朵的地方要唱“呀”

幼儿再次演唱教师在休止出摆放红圆磁铁。

师:再请你们猜一猜这个红磁铁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看到红磁铁就像红灯一样,要停一下)。

幼儿:红磁铁的地方没有呀。

师:红磁铁像我们看到的什么?

幼儿:色块、圆片片、红灯。

师:像我们看到的红灯,看到红灯我们要停下来,所以唱到这句你要停下来,要遵守交通规则哦!

5、教师随幼儿熟练的程度变换动物及地点的前后顺序,创编新歌词。

(1)更换第一幅和第二幅图片上的动物的位置,增加难度和趣味性。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难吗?老师增加一点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幼儿:敢。

引导孩子唱准最后一句。

(2)教师变换更多的图片的位置,以及小动物的位置,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加难度。

师:你们唱的都很好,难不住你们,我要增加难度了,你们可看仔细了。

(3)幼儿自己变换歌词图片顺序,并唱出新的歌曲。

师:这是我在考你们,谁想上来考考大家,你来试试?

三、结束部分――幼儿边唱边表演。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唱这首绕口令,让我们一起唱唱跳跳庆祝挑战成功吧!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六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七

1.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初步学习使用数量词。

2.感受童谣的朗朗上口,尝试仿编童谣。

1.创设与童谣相应的背景图片和相应的数卡。

2.幼儿对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有所了解。

一、理解学习童谣。

(一)理解童谣出示背景图。

---图上有桃树、房子、虫和猪。

1.师: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美丽的桃花树下会住着谁呢?

有几条小虫?小虫在干什么?

2.师:小猪有几头?你们看看这些小猪长得怎样?胖胖的小猪叫肥猪,肥猪睡觉怎么样?

3.师:桃花树下住着小虫、小猪,还会住着谁呢?

咖啡色马有几匹?添上一匹黄马,是几匹马?马儿一跑会发出什么声音?

5.师:9和10在哪儿呢?谁能很快把它找出来?

粉红色的桃花有几朵?深红色有几朵?一共有几朵?

师:桃花树下真热闹,小动物们都说:"桃花树下是我家。"。

(二)欣赏童谣教师完整朗诵童谣。

师:童谣的名字叫什么?这首童谣里数到了哪些数字?

小结:这首童谣里有1-10十个数字,所以这首童谣又叫数字童谣,它的前面一句是数数动物有多少,后面一句是说说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本领。

(三)学说童谣。

1、分句学说师: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句?

2、完整学说。

(1)看图学说。

(2)幼儿有节奏的说。

二、尝试仿编童谣。

2、教师请2-3个幼儿仿编。

3、小结:除了有-----要来桃花树下住,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都来呢,请你们数一数,说一说,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童谣去讲给弟弟妹妹听。

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

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

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八

2、通过欣赏和表演,感知音乐表达的形式美、意境美,并从中获得乐趣。

1、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第一、四、六、十三段;

2、乌龟、天鹅、袋鼠和狮子头饰。

1、师:“今天,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小朋友们听一听,有哪些动物来参加音乐会?”

——教师放音乐第一段。师:“小朋友们听出来了吗?是谁来了?”

——幼:“狮子。”

——师:“说的对,那么谁可以来为大家表演一下,狮子是怎么出来的?”

2、请幼儿自由表演。

根据音乐,陆续介绍其它三种动物出场,并请幼儿表演。

3、请幼儿根据想象自由表演,每人都要创造出四种动物的动态,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即兴表演。

4、选自己喜欢的动物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将幼儿分组根据音乐出场自由表演。

表演动作参考:

(1)狮子:抬肘与肩平行,双手五指张开,放在头部两侧,两拍一步并向左右摇晃上身。

(2)龟:身体前伏两膝微细,两臂向左前启,右前方伸开,与胸同高,两拍一次左右臂轮流前伸后缩,两拍走一步。

(3)袋鼠:两肘夹子左右两侧,小臂前伸,双手靠近自然下垂,两腿并拢,两拍向前跳一步。

(4)天鹅:双臂后伸于臀部两侧,做波浪式柔臂动作,两脚走小碎步圆场。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九

2在玩玩唱唱中学会歌曲《两只小耳朵》,在参与演唱和即兴填词及声音的造型活动中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它可以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声音的表现与创作。

一课时。

音响、课件、道具、头饰。

1、导入。

师:小朋友,我想请你们猜个谜语,它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面一个洞,西面一个洞,从来不照面,消息真灵通。”

生:耳朵。

师:对,耳朵。

师: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两只小耳朵,小小耳朵用来干什么?

生:小小耳朵用来听声音。

师:对,耳朵可以听声音。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每天你都能听到周围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声音。不信呀,我们就一块儿到奇妙的“声音屋”去听听!

2、听音乐(出示课件)。

师:这是什么声音?(门铃声)。

生:门铃声。

生:打电话!

师:你会打电话吗?我们一块儿给小主人打个电话吧。(唱《打电话》)。

师:“声音屋”的小主人接到电话便急急忙忙赶回家。可是它离这里很远,怎么回来呢?(魔托车声)小主人骑着摩托车回来了。瞧!(老师手持小木偶)它呀,就是“声音屋”的小主人,它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

小主人: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到“声音屋”作客。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这里面有好多好多声音,你能听出来吗?(听各种声音:钟声、雷声、打碎玻璃声、汽车喇叭声、滴水声、鞭炮声等)。

1请小朋友上台模仿各种声音。

2律动(音乐《两只小耳朵》)。

师:小朋友学得真像。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块儿来轻松一下,请你跟我一起做。

1导入。

师:从“声音屋”出来,小主人将带你们到一个更好玩的地方去。(出示课件)上哪儿去呢?你们猜猜?对,到“小动物快活林”。那儿的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来了,都纷纷跑出来迎接。到得最早的几个小动物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听听它们的叫声,看看它们是水?(猫、鸭小青蛙)接着小熊、小兔也来了,它们一边走一边(锣鼓声)在敲锣打鼓地欢迎你们呢!这时远处又跑来了两只小动物,老远就在跟你们招呼,听一听,它们是睡呢?(狗、公鸡)出来迎接小朋友们的还有小鹿、小牛、小猴,好多好多小动物。“小动物快活林”一下子热闹起来,小鸟高兴地唱起了歌(放音乐)。小鸟是怎么唱的?我们一块儿来学一学。

生:渣渣渣。

2模仿小动物唱歌(请各派一个小朋友进行小动物唱歌接龙游戏)。

师:歌声还没停,小兔、小鹿和小猴就争着为我们表演节目。表演什么呢?小朋友们先捂上眼睛,让它们准备一下。

3听辩同时发出的声音(请三个小朋友上台戴上头饰扮演小猴、小鹿和小兔摇铃铛、吹口哨和敲小鼓)。

师:表演开始了,你们能听出它们在干什么吗?我们一块儿来模仿这些声音并唱出来好吗?(即兴填词)。

4演唱歌曲《两只小耳朵》。

师:小动物们表演了这么多精彩的节目,你们是不是也想表演一个节目呢?好,我们一起来唱歌吧!你想学哪个小动物唱歌就一边唱一边模仿它的动作。

小主人: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鸣笛、开动的声音)。

生答:火车!

师:你回开火车吗?谁来学学火车怎么开的?(让学生用声音和动作来进行声音的造型)。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开动自己的小火车回家。小朋友们赶快到火车站来集合。小主人来当我们的火车头。准备好了没有?预备,出发!

师:到家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了奇妙的“声音屋”,听到了很多的声音,还到了“小动物快活林”和小动物们一块儿做了好多游戏,你们开心吗?请你们一定要记住哟,我们听声音全靠——“两只小耳朵”。好了,让我们跟小主人说再见吧,byebye!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

(三)听《良宵》。

(一)知道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能运用连音与非连音对比的唱法表达歌曲感情。

(二)通过边唱边拍手踏脚的声势练习训练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配合,感受边唱边动产生的律动感。

(三)通过选择结束音的练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主音感、调式感。

(四)让学生了解二胡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的情绪,对我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与成就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师:五一期间,下了几场春雨,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好与坏的辩论)。

师:瞧,春雨这么多的好,那谁来模仿一下春雨吧。春天的雨跟夏天的感觉一样吗?

1、节奏(生模仿春雨)xxxx|xxxx|xxxx|xxxx||(体现力度的变化)。

2、旋律(风声雨声情境)一阵微风后,春雨唰唰的'下起来。

(出示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弹奏——模唱。

3、模唱旋律。

师:仔细听,弹奏的这两条旋律。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a、31|51|356|565|50||。

b、53|12|353|42|2—||。

(边哼唱边轻拍手)。

再听两条旋律。

a、656|641|4665|5—||。

b、353|315|3432|2—||。

从这几句旋律中,你都感受到什么,是在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呢?

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感受春雨,感受春天,聆听春雨的声音。

师:想一想,怎样用声音来表现春雨呢?一起来轻声唱一唱吧。

二声部合唱、节奏、换气、力度的处理。

师: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相信大家都能珍惜美好的时光。

唐僧骑马咚里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的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

师:这天,师徒四人来到了一个音乐王国,这里住着所有人都用音乐交流。到处都是美妙的音乐,真是心旷神怡。当师徒四人来到宫殿下,换取关文时,国王殿下设下了两重关口,只要闯过这两重关口,就给他们关文。大家都来看看呢。

(1)1=2/4。

666|2123|66565|3—|。

666|2123|5321321|()||。

(2)1=2/4。

553632|11|55653|55|。

11656|5532|52532|()||。

猪八戒蠢蠢欲动,要试一试。左看看,右看看,饶饶头,就顺手把3填了进去,

大家来唱一唱,觉得怎样。我们再试试其他的唱唱呢?

看来是6比较合适,有了乐句结束的感觉。八戒憨笑着,退了下来。那还有呢,沙僧说我试试吧,听他正哼着旋律呢(弹奏旋律),看来沙僧塌实多了,大家猜沙僧选择的是什么呢?你们选择的是什么。果然沙僧也选择的1。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

师:过了两重关口,国王殿下就可以给关文了,奇怪的是,换来的是一张密密麻麻的音乐图。

需要手脚的配合,还要一边唱一边动。好象难度很大的。可是我们知道,这孙悟空是72番变化,手脚灵活,这个怎么能难倒他呢?(师示范)。

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个厉害的孙悟空呢?

脚——手——协调。

我来唱,大家做。

都来试试自己一边唱一边动呢。(自主练习)。

(个人展示;分组合作展示)。

终于,师徒四人拿到了关文又上路了。听,音乐王国的人们正用音乐为他们送行呢。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一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能力目标: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的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重音记号、圆滑线及反复跳越记号,在学会歌曲后学唱唱名。

引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内涵。

1、音乐小屋在欢迎你欢迎我

2、歌曲中的休止符和最后一句音准、时值的把握。

电子琴、音乐课本

一、情境导入:

2、老师告诉你我是用它来伴奏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乐器来演奏的,我们的文具盒、桌子,同学们也可以找一找,你们身边都有哪些东西作为乐器来演奏,让我们也随着音乐来敲一敲试一试(放音乐)

4、(你好你好,欢迎欢迎你)谁来按节奏读出来。自己先打一打。

二、寓教于乐

学习歌曲:

1、通过大家的努力,音乐小屋响起了动听的音乐,你们听(放范唱)

2、这个小屋可不是一般的小屋,它可神奇了,仔细听,音乐小屋唱出了什么?(教师有感情的唱《音乐小屋》),音乐小屋唱出了什么?(在欢迎我们去做客)

3、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音乐小屋》这首歌(出示课题)!

4、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歌词,老师先读一读歌词,学生跟读一遍,跟电子琴节奏一起读一读。

5、同学们学的很认真,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和同学们做个哑谜游戏,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看看同学们回答的对吗?(范唱第一句)老师可要考考你们地眼力,注意看,老师的动作有没有变化。(老师变动作表演)同学们真是好眼力,那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跟音乐做动作)

6、刚才在做动作时,我发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唱起来了,你们想不想放声唱唱,(唱前半部分)

7、同学们真聪明,刚才我们学了歌词,哪位同学告诉老师音乐小屋在欢迎谁呢?(回答)原来他欢迎你,欢迎我欢迎我们大家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一起听!(放后半部分音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部分里面有刚才提到的附点,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句?(你来说)你太聪明了你能试着把它唱一唱吗?(你真是一个小音乐家,大家给他鼓鼓掌吧。)好,我们也跟着这位同学来唱一唱吧。老师再找个同学来唱一唱。(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边装),我们的快乐都装在哪里边?(音乐小屋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最后一句。

8、刚才大家学的都很认真,我们跟着音乐打着节拍小声的唱一唱。(弹琴)

11、同学们唱的真好,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有什么不同呢?(放范唱录音)我们来完整的唱一下,一定把不同的地方也唱出来。

12、刚才大家唱的都不错,音乐小屋欢迎勇敢的孩子跟他一起唱这首歌曲,谁愿意来唱一唱,老师这里还有奖品呢。(弹琴)(找3个同学)学生作评价。

三、创造表现

通过大家的努力,音乐小屋的门终于打开了,音乐小屋中都有什么?(原来就是老师发给你们的奖品,有三角铁、铃鼓、响板)

你能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我们学习的歌曲伴奏吗?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寻找我们身边的东西作为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四、完美结课:

这节课我们过得真快乐呀。我们学习了一首这么好听的歌曲,高兴吗?老师希望你们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茁壮的成长。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书法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学生们能较准确的演唱“5”,“3”,“4”,“2”等音。

能准确掌握xx|xx0|这个节奏,用清脆的声音演唱“叮咚”。

较难掌握的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的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我们的快乐都在里边装”这一句的整个节奏都掌握的比较模糊,需要再设计环节,解决这个难点。

通过单音的演唱,发现几个问题:1,学生听音水平不稳定,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走音,需要加强课堂上“听”的训练;2,音高手势的不规范,为了明显区别音高,老师将手势做的有点夸大,会使学生对音高的概念产生混淆,平时运用手势时必须严格,不可马虎。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二

1、能说出一些常见西洋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辨别它们的音色。

2、能够记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主题音乐。

3、能够专注的听赏音乐,领略管弦乐的魅力。

熟记常见的管弦乐队的乐器,并辨别它们的音色。教学难点:对管弦乐队中常见的乐器音色特点的识别。

多媒体

1、师:在上课之前,将要请出两位了不起的演奏家为大家作精彩表演。(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之《万能指挥家》,师生共同欣赏。)

2、师:那么这两位演奏家是谁呢?猫和老鼠这两个卡通形象,他们在片中相互挣着在干什么事呢?他们在指挥一个什么乐队?乐队演奏中有哪些你知道的乐器?他们两个把一场音乐会搅得一团糟,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一个乐队中,每件乐器都有它重要性,缺一不可。(出示图片:管弦乐队演奏图)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管弦乐队,去领略管弦乐的无限魅力,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单元“七彩管弦”。

3、讨论交流,引出课题《七彩管弦》。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p16,自学16--17页的内容)

1、管弦乐器的分类(管弦乐器按照不同的构造和发音方法,分成四类):

(1)木管乐器组

a、短笛:音最高的木管乐器,音色清凉尖锐。

b、长笛:高音乐器,音色清澈优美,发音轻快灵活。c、双簧管:音色带有鼻音和一般的芦片片声,柔和、清悠、富于歌唱性。可吹奏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味或伤感、温柔的旋律。

d、单簧管:也叫“黑管”。单纯优美,声音柔和。

f、大管:又叫“巴松”音域很宽、音色阴沉庄严,饱满。(2)铜管乐器组

a、小号:产生于16世纪,19世纪发展成今天的活塞小号。它表现力丰富,音色辉煌、嘹亮,富有英雄气概,适合吹奏号角性及进行曲式的旋律。

b、圆号:又叫“法国号”,圆号可能是最难演奏的乐器――甚至比小提琴还要难。主要有两种音色:温和高雅;嘹亮,明快,充满活力。

c、长号:不用按键控制活塞改变音高,而是通过一个可以拉进拉出的伸缩管使长号手可以演奏所有音调。所以又称“拉管”或“伸缩管”。

d、大号:管弦乐队中音区最低的铜管乐器。音色浑厚。

a:小提琴:小提琴组规模最大---通常在30个左右。小提琴的音色

优美、圆润、富有歌唱性。

b、中提琴:比小提琴稍大,音色比较深沉、含蓄。

c、大提琴:比中提琴长一倍,相当于男声的全部音区。音色浑厚、饱满。

d、低音提琴:发音低沉、雄浑,犹如男低音,是乐队的低音基础。

(4)打击乐器组

被称为管弦乐队的“厨房部门”的打击乐器组包括可以击、摇、磨、敲、刮、拍或打出声音的一切。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打击乐器组是个大家庭!

(5)色彩乐器组

a、钢琴

b、竖琴

2、出示图片:管弦乐队的配置图

3、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1)教师讲解《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及其作者布里顿。出示课件:学生齐读作品介绍

(2)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音乐主题

(3)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第一部分,完成练习

(4)观看《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提醒学生注意演奏中乐器组的先后顺序

1)抢答

2)听音乐辨别乐器:教师出示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回答乐器名。

管弦乐队音乐表现力强,色彩丰富,今天我们只是初步体验了管弦乐的魅力。

管弦乐就在我们身边,比如:你们熟悉的动画片,电影中都经常出现,不管是现代管弦乐作品还是古典作品,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好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希望同学们多关注古典音乐。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三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

(2) 4 2 | 4 2 0 ||

(3) 5 0 i 0 ||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家长互动表演

一、教材分析:

《音乐小屋》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词浅显易懂且容易掌握的一首歌曲。歌曲2/4拍,d大调,比较符合中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学唱。歌曲是完整的复二段曲式,歌词中运用了多个幼儿喜爱的表示门铃声的“叮咚”,又运用旋律的变化,把这个“叮咚”刻画得充满生动与活力的气息。所以我选用了此歌为本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的一个歌唱活动。

二、说目标。

本活动我共制定了3个目标:1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编唱歌曲。2 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3 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其中目标1是本活动的难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运用幻灯片的节奏图谱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并设计了闯关形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心态的驱使下进行歌唱,从而突出这个重点。而对于难点的解决,我通过让幼儿听、说、念、唱的方式,引导其创编出新的句子,由此达到目标1.

三、说过程。

这个歌唱活动,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一 导入课题。二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三 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四音乐小屋的主人出现了——海宝,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在导入课题部分,我运用邀请函的形式引起幼儿注意,显得神秘,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活动。第二部分我运用涉及了大量的课件,以此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运用神秘人的“声音”来引导幼儿去完成歌曲中的节奏(x x|xx 0|xx xx|x 0||)与主要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的学唱,使幼儿学得开心、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完整学唱做好扎实的铺垫。第三个环节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此环节,我除了运用课件的帮助以外,还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比如:表演唱、对唱等)来完整学唱,使幼儿唱得有新鲜感,不觉得疲惫与厌烦。最后,又加上小铃的伴奏来演唱,吸引出神秘主人——海宝,使幼儿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成就感。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部分,我通过让幼儿听、说、念、唱的方式,引导其创编出新的句子:1 海宝海宝在欢迎你欢迎我。2 上海世博在欢迎你欢迎我。由此解决难点,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全体幼儿唱着自己创编的过的歌曲边唱边走出活动室,本活动自然又热闹地结束。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四

学习目标:

1.能深刻体会歌词,聆听感受优美动听旋律,用深情舒展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父亲》,珍惜亲情,分享感动,学会感恩。学习重难点:

1.注意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演唱,及反复记号的特点。

2.通过歌曲,感受父爱,体谅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漫画,初步感受父母爱。

2.走进父亲,感受父亲的爱,父爱如山。

感受父爱――父爱是山,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给你一路阳光。

二.学唱新歌《父亲》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体会歌词感受旋律。

(2)填充歌词,体会歌词朴实细腻的感情。

(3)学生齐唱,教师伴奏并指导。

三.自主合作,分享感动。

四.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例如: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等等・・・・・・

五.老师寄语。

日月流年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母的爱,而父母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地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衣衫。父亲,母亲,全世界的人都因为这个温柔的称号而倍感光荣。让我们真诚地对父母说一声:谢谢!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五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长音的保持。

讨论法、视唱法。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 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 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 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 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 完整演唱歌曲。

6、 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 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这使一节唱歌课,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 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 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 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 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5. 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 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 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六

本课主要是意图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并且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两课时。

感受藏族民歌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

一、学唱时,对于藏族民歌风格的把握。

二、踢口达基本步的学习。

一、通过学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二、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三、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数一数音乐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七

1、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蒋开儒老人。

3、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重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爷爷?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爷爷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邓爷爷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爷爷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爷爷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爷爷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1、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思考情绪?“老人”?“圈”?“春天”?

2、再次聆听,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作者。

相关范文推荐

    本人自我介绍说(优秀21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是一些自我介绍的范例和实用句子,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大国主神在出云的御

    水电工安全责任书(优质16篇)

    在工作中,岗位职责是规范和界定一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范围,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关于岗位职责的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和履行自

    中职生的国旗下讲话稿(通用22篇)

    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意味着我们要对祖国的光荣和伟大表达敬意。接下来,我们将会分享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国旗下讲话稿,让我们一起感受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

    梅兰芳练功教案(通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十八精神辅导主持词党的十八精神心得体会(汇总18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于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思考和观察可能会给我们启示。11月13日,

    小学评课稿(实用16篇)

    优秀作文要具备独到的观点和深厚的内涵,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今日听了杨教师《她是我的朋友

    银行试用期转正自我鉴定(专业14篇)

    转正自我鉴定是对自己在试用期内所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一个客观的反思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正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总结,可以帮

    新婚拜天地主持词大全(16篇)

    主持词是在会议、活动等场合中,负责开场、引导和组织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主持人常用的开场白和引导语,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示。尊敬的各位来宾

    物业员工的事迹材料(精选12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以下是一些事迹材料的案例,它们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扫墓教师发言稿(通用15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内容清晰、准确。请欣赏以下这些精选发言稿,它们代表了不同主题和口风的优秀演讲。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清明时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