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ZS文王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新闻报道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一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企业员工,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每一个通讯员,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单位内看到的一切与员工相关、与工作相关的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通讯员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工地上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公司里,每年它都会开展许多活动,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但是,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项目部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公司基层建设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作为一个企业的通讯员,只要经常深入到施工一线,注意观察了解他们是怎么工作的,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另外,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二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一般要起概括全文的作用,下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标题展开的。

通常我们写标题可以采用投机的方法,即用活动的标题(一般活动都会用横幅写明活动内容的)来做新闻稿的标题。

或者在活动标题的基础上适当修改一下就成了新闻标题。

第二、学会写导语。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

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轻松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

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三

作为刚刚入门的通讯员,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企业员工,如何写好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家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四

如何写好新闻稿件,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下面带来如何写好新闻稿件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

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

写出这骗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

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

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

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

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 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

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

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

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

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

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

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

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

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

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大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

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

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一是向师长主要是校报编辑老师、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

校报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学生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

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

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虽然它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需要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要想写一篇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稿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稿件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稿件质量,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什么是新闻,如何才能写好新闻稿这个问题。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才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要写好新闻稿,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

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三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那么,写好一篇新闻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每一个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

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

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

如每年都有教师节,艺术节,校运会,每年都有实习老师到我们学校实习等等。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

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

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

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如一个班级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某方面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

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

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班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班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一般要起概括全文的作用,下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标题展开的。

通常我们写标题可以采用投机的方法,即用活动的标题(一般活动都会用横幅写明活动内容的)来做新闻稿的标题。

或者在活动标题的基础上适当修改一下就成了新闻标题。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比赛刚刚结束,读者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冠军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

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轻松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

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第一、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要素和特点。

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必须包括新闻的六要素:即六个“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原因、什么结果),此外,还要具有新闻的四个特点:即快、真、短、新。

1、报道快。

即报道要及时,要第一时间拿去报道,2、事实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篇幅短。

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但简短要内容充实、叙述清楚。

4、内容新。

“新”,

指发生在一、两天之内的事件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

第二、新闻稿件要写好标题。

新闻稿件的标题最好就是整篇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让人听了题目就能明白整个报道的大概内容。

第三、把握主题。

一篇新闻稿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一个活动或会议等的开展都有其目的和意义的,这应该在新闻稿件中体现出来。

第四、注意称谓和人称的使用。

新闻稿件应该以第三人称来写,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称来写。

第五、稿件要尽量配送图片。

第六、写完一篇新闻稿件之后,不要匆忙拿去报道。

要再认真检查一遍,看有没有错漏的地方,仔细审核后在上投。

第七、写新闻稿件时要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小”与“大”的关系。

从小稿子写起,积小成大;二是“量”与“质”的关系。

要“质”、“量”并重,以数量促质量;三是“等”与“找”的关系。

要变等稿子为找稿子,当前有的单位反映没有题材可写,其实认真发掘题材是很多的;四是“内”与“外”的关系。

要把企业的事情放在社会的背景下去思考,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五是“上”与“下”的关系。

稿件既要符合上级的精神、企业的要求,也要反映基层的需求,代表群众的呼声。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五

第一、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要素和特点。

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必须包括新闻的六要素:即六个“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原因、什么结果),此外,还要具有新闻的四个特点:即快、真、短、新。

1、报道快。

即报道要及时,要第一时间拿去报道,2、事实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篇幅短。

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但简短要内容充实、叙述清楚。

4、内容新。

“新”,

指发生在一、两天之内的事件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

第二、新闻稿件要写好标题。

新闻稿件的标题最好就是整篇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让人听了题目就能明白整个报道的大概内容。

第三、把握主题。

一篇新闻稿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一个活动或会议等的开展都有其目的和意义的,这应该在新闻稿件中体现出来。

第四、注意称谓和人称的使用。

新闻稿件应该以第三人称来写,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称来写。

第五、稿件要尽量配送图片。

第六、写完一篇新闻稿件之后,不要匆忙拿去报道。

要再认真检查一遍,看有没有错漏的地方,仔细审核后在上投。

第七、写新闻稿件时要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小”与“大”的关系。

从小稿子写起,积小成大;二是“量”与“质”的关系。

要“质”、“量”并重,以数量促质量;三是“等”与“找”的关系。

要变等稿子为找稿子,当前有的单位反映没有题材可写,其实认真发掘题材是很多的;四是“内”与“外”的关系。

要把企业的事情放在社会的背景下去思考,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五是“上”与“下”的关系。

稿件既要符合上级的精神、企业的要求,也要反映基层的需求,代表群众的呼声。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为迎接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到来,9月2日下午,九宫庙街道创新社区组织辖区空巢老人51人,在社区会议室开展“喜迎中秋”趣味活动。

社区为老人们准备了月饼、糖、瓜子等食品,让孤独、寂寞的的空巢老人度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中秋节。

活动以最简单的击鼓传花开始,主持人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背着大家敲鼓,鼓响时众人开始依次传花,至鼓停止为止,此时花在谁手中,谁就上台表演节目。

活动中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唱歌、跳舞、口技表演等应有尽有。

在紧张而又开心的游戏中,老人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接下来是有奖知识抢答环节,社区根据老年朋友的特点,制作了关于健康、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题,以抢答的形式展开。

主持人每读出一道题目,说开始后,下面的老年朋友举手抢答,谁先举手,谁就回答。

“环境问题的投诉热线是多少?”“家里炒菜的锅着火了怎么办?”。虽然问题简单,但大家情绪高涨,纷纷抢答。

最后,活动在主持人的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的歌声中结束。

82岁的空巢老人王开华婆婆感慨万分的说:“现在的社区好呀,让我们有家一样的感觉,也让我们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根据上级文明办有关要求,中秋节期间社区认真组织开展了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和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一、领导高度重视。

社区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

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部署,并制定活动方案。

二、宣传引导有力。

社区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利用社区网站、宣传栏等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积极开展慰问活动。

在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一桌丰盛的团圆饭,与他们共度中秋,在倡导互助、和谐中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二是开展中秋经典诵读活动。

邀请20多位中小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等活动,组织青少年诵读、吟诵中华经典,承文化传统、颂和谐中华,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四海同源、振兴中华的精神风貌;三是组织中秋文艺活动。

社区利用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中秋节闽剧汇演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中秋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是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丰富了居民群众文化生活,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七

企业员工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写作的人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笔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八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虽然它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需要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要想写一篇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稿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稿件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稿件质量,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什么是新闻,如何才能写好新闻稿这个问题。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才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要写好新闻稿,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

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三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那么,写好一篇新闻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每一个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

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

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

如每年都有教师节,艺术节,校运会,每年都有实习老师到我们学校实习等等。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

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

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

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如一个班级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某方面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

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

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班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班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九

作为大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

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

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一是向师长主要是校报编辑老师、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

校报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学生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

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

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

如何写好一篇新闻稿?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遇到过这种情形:想要提笔写新闻稿的时候,总是不知从何下手。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新闻稿的写作问题,不懂的赶紧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都知道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有标题、导语、主题、背景及结尾五个部分。

这五个部分组成了新闻的结构,当我们把他的结构弄清楚后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此时只要向里面“加肉”就是了。

那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写作的格式了。

对于不同的素材只要按照这种格式依葫芦画瓢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标题顾名思义就是一片新闻稿的`主要内容的概括。

为了吸引读者看这篇文章并且愿意看下去,标题就得做到“标新立异”。

新闻标题有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而主标题即标题的主体部分,用来概括全篇文章并有点明立意之用,引标题和副标题则是用来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或是对主题予以补充。

在这里说明一下,主标题必不可少,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省略。

新闻标题的要求有:准确符合新闻内容;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新闻价值;生动新鲜活泼,具体形象并且最好带有文采;文字简练但又包含较多新闻内容。

导语即新闻消息的开头,它也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但比标题更详细。

在写导语时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让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新闻主要内容并有一定的兴趣。

人们都说导语是“消息中的消息”,因为它是从事实中提炼的精华,有统一全文的作用。

导语写作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新闻事实中最精彩的部分写在导语的前面。

整篇文章写作也一样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就是让新闻主题中的内容重要性依次减弱。

导语写作有直叙试、设问式、描写式、评论式、对比式、引用式几种方法。

直叙式即直接说明新闻中主要事实,设问式即在导语中说出新闻中要解决的问题;描写式就是对新闻中有特色的事物进行一方描写;评论式就是在开头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对比式就是把作者观点突出来,引语式就是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话语。

主体即全文中心,在导语之后,它是围绕立意展开全文的过程,并问答导语中的问题。

在写作主体时要做到运用的材料具体、充实、有典型意义。

而且主体还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情等五要素。

主体写作顺序因情况而定,有时按时间先后顺序即事物发展顺序写;有时按逻辑顺序即事情的重要程度写,也就是先讲概貌后讲细节。

背景即对新闻中历史原因的说明或者是环境气候的描写。

它有说明事件产生的条件及消息的性质意义的作用,同时帮助读者理解新闻并增强说服力。

它可以在主体中出现也可以单独成段。

背景材料有说明性材料、诠释性材料、对比性材料等集中形式。

说明性材料即是介绍新闻事件地理状况、历史环境、政治背景等的素材;诠释性材料则是介绍人物出身经历或产品性能特点的素材;对比性材料就是对新闻事件的前后、正反进行对比的素材。

结尾则是文章中最后一段话或一句话,它可有可无,但好的结尾能增加读者对本文的印象,并有所启发。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一

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下面来看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最新民生新闻稿件:

《写一封信给20xx年的自己》系列策划 赵丽莉

时间:

稿件推介:当手机走入智能时代,当 qq、 微信成了人们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还有多少人提笔写信?是否还记得那种打开花花绿绿的信纸亲手写上自己祝福和心里话的感觉?本报和万邦书城共同启动的“写一封信给20xx年的自己”活动中,众多市民参与其中,重温写信的感觉,他们的年龄从“40后”到“90后”,有母女、有老教师、有白领、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

其中,73岁大爷20xx年想出书、50后的贾刚给家人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用一个中号信封装着。

他说,这封信里不光说了对自己的希望,还感谢身边的亲人一如既往的陪伴,这封信感动得家人泪流满面。

写信、盼信、收信,20xx年的日子会在期待中变得美妙,期待20xx年,我们再相聚,一起讲述纸上传递的思念、温暖和幸福。

《“魔鬼坡”停车场 吓住老司机》 赵丽莉

时间:

稿件推介: 有的停车场通道坡陡、弯急,让人捏着一把汗;有的停车场收费点设在上坡处,连老司机也曾“溜车”;还有停车场出口九曲十八弯,绕晕一车人……不少有车一族把这种坡度太陡、弯度太大、上坡起步太难的停车场通道称为“魔鬼坡”。

无论是多年驾龄的司机,还是初拿驾照的'新手“菜鸟”,都对某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停车场通道心有余悸。

记者为测量各个地下停车场的坡度,专门用手机下载了智能测量仪软件,连续多日对最难走的停车场通道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各停车场的驾驶难度进行了“星级排名”,为市民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究其“魔鬼坡”原因,除了空间资源有限客观因素外,还有设计缺陷、管理缺失的问题。

《寻找“跑路”开发商》 赵丽莉

时间:

稿件推介:今年6月份,媒体报道浐灞新天地、赛高国际、紫翰庭院房地产开发商“跑路”,售楼部人去楼空,交了首付款却叫苦不迭的购房者,正在通过多种途经在维护自己的权益。

究竟是开发项目本身有问题?还是开发商内部出现了问题?还是房地产市场格局将要发生变化?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开发商和业主“关系紧张”只是个别现象。

专业人士认为,无论开发商是否“跑路”?但业主们的眼泪,呼唤能够保障他们权益的第三方机构——产权保障及托管交易服务公司亟待出现。

该稿在当前楼市出现拐点的大背景下,记者不是老套地关注楼市买卖交易情况,而是选择了一个许多年前非常常见,而现在却不多见的开发商“跑路”的现象进行挖掘性采访,角度较“独”,深入社会抓问题很准。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二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来看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17民生新闻稿件内容:

以往个人身份证挂失后仍被冒用的现象很常见,特别是被冒用办理银行信用卡等,让不少人蒙受损失。

今后,还会担心身份证遗失后被人冒用吗?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黄明透露: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并于近日上线试运行。

这意味着,身份证报失后将即时失效,无法再继续使用。

据了解,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具备数据实时更新和动态维护功能,通过社会各用证部门和单位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

这个系统将在银行试点后提供社会各用证部门,与现有的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联网核查。

公安部还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深化与社会各用证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冒用身份证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冒用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昨晚6点半,中州大道与东风路交叉口,桥上、桥下均出现堵车情况。

昨晚6点10分,柳林站下口比较通畅。

昨天下午4点半,中州大道车流量较大。

昨晚的中州大道已像往常那样繁忙

国庆长假,你选择了哪种出行方式?旅途顺利吗?如今长假结束,大河报通过对公路、铁路、航空、旅游等部门的采访调查,为你梳理这个长假中出行的变化,希望对你日后的出行有所帮助。

公路

车主错峰返程拥堵没有“如期而至”

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7天,10月1日开车上高速,一路堵堵堵,很多人堵在高速公路上又饿又渴。

假期中的郑州则像座“空城”,没有堵车!令人意外的是昨天下午返程高峰,竟然不那么堵,一路畅通地进了城。

根据省交通部门统计,今年国庆假期车流量创新高:前三天任意一天都比去年国庆首日出行最高峰车流量高。

今年国庆假期第一天同比增长9.1%(多出35.5万辆)。

郑州市民孙俊称他10月1日驾车被堵在京港澳高速许昌段5个多小时。

出乎意料的是,返程高峰顺畅了许多,截至昨日19时,包括永登高速、沪陕高速和郑州西南绕城高速等都没有出现大面积拥堵情况。

记者从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平台了解到,昨日除了京港澳高速刘江段以及京港澳高速新乡段因事故出现较长时间拥堵之外,省内高速路出行基本正常。

从昨日13时,假期期间郑州的“空城”模式随着不断拥入的车辆而变得像以往那样繁忙。

虽然有不少车辆驶入,郑州市区却并未出现大面积拥堵。

北三环、陇海快速路、京广快速路、西三环等部分路段在17时许出现短暂拥堵后很快就恢复通行,只是北环彩虹桥路段截至20时还出现缓慢通行的.状况。

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可能是与不少车主理性选择错峰返程有关,“实际上5日、6日返程车流已明显增加。

在经历过前几年的拥堵后,人们返程出行目前已趋于理性。”

“可以说,现在公众出行更趋合理,从车流分布可以看出来,很多车主主动错峰出行。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分析说,相比之下10月1日和7日车流量大一些,但是与往年10月1日与3-5日的强烈反差对比,已经趋于合理。

这也得益于不断宣传错峰出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李克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

李克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李克强: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

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三

3月31日中午,体育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部分学生干部在分团委书记谷大陆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伏虎山首义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并为烈士们敬献了鲜花。

伏虎山烈士陵园占地150亩,是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不同历史时期的仁人志士安息之所,分布有辛亥首义烈士墓――刘公墓、蓝天蔚墓、蔡济民墓和刘静庵墓。

党的1大代表李汉俊烈士墓,抗日名将郝梦龄烈士墓,辛亥首义志士孙武、吴兆麟墓,国民革命师长张森墓,计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座墓葬。

同学们一一祭拜了九位烈士的陵墓,并仔细聆听了烈士们的生平事迹。

在场的同学无一不对烈士们的光荣事迹表示敬佩。

曾经叱咤风云的豪杰们在这寂静的伏虎山中沉睡安息,青石棺盖似乎已将他们的激昂和锐志封存。

此次祭扫活动,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让我们了解了更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着先烈的遗志,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时刻谨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来一定要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当我们的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歌声时,我们都会沉浸在一种美好的、和谐的校园氛围中。

是呀,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厚、师生和睦的'校园对于我们的成长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和谐是一首歌,听,那亲切的问候声,那朗朗的读书声……和谐是一幅画。

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延不断。

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康有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实现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构建和谐校园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优美的校园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

和谐,如春天,阳光灿烂,和风阵阵;和谐,如夏天,充满生机,热气腾腾;和谐,如秋天,丹桂飘香,硕果累累;和谐,如冬天,意境悠远,静谧祥和。

目前,教育部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在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开展全国中小学创建和谐校园系列宣传活动。

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觉得我们有一种责任,有一种义务,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呢?为了积极投身于和谐校园的创建中,为了宣传创建和谐校园中涌现的动人事迹。

让我们拿起笔来,关注校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记录下来,号召更多的人们关注并加入到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中来,让我们的校园永远拥有和谐的四季!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四

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下面来看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民生类新闻稿件:

一.《烈日排长队黄牛倒门票游客:陕博管理要改进》 张毅伟

时间:20xx年7月13日

稿件推介:7月12日是个星期天,目前正是暑假旅游高峰期,记者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售票处看到三个窗口排队的游人多得“惊呆小伙伴”,记者向西走了100米,没见到队尾,一直走到400米外的文娱巷南口才见到三个队尾。

记者问哪个队是领免费票,哪个队是买20元一张门票的队,排队的游客七嘴八舌也说不清楚自己是哪一队。

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排队这么长,后面连个隔离带都不拉,排队的人相互交错,早上为了分清哪一队是售票队,她前前后后跑了十多分钟才弄清楚,外地游客抱怨说慕名来参观陕博,几百人在烈日下排队花了两个小时,陕博盛名之下服务管理要改进。

二.《寻找10位失独老人免费游海南》策划 郑伊琛

时间:4月11日——5月14日

稿件推介: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这样一群人,她们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凄凉的`晚年靠思念来支撑,过节对她们来说就是劫难,这就是一群内心伤痛的失独老人。

4月11日起,本报特征集10名失独老人(特指母亲)海南免费4日游。

活动推出后,立即引发失独老人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也打电话称,通过该报道,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哀伤,也希望类似这样的活动多一些,给失独老人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在此次征集过程中,熊宁的父母也参与其中,原本确定的寻找10位失独老人,最终确定为11人。

5月11日母亲节当天,获选本次活动的11位失独老人飞赴海南,开启4天的海南免费之旅。

活动结束后,失独老人们表示,三秦都市报这样的活动,让他们潮湿的心得到温暖,感谢三秦都市报关爱失独群体。

三.《“六一”关爱特殊孩子》策划 郑伊琛

时间:5月22日——30日

稿件推介: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当您和宝贝们过节时,请将目光移向这群智力低下的特殊孩子。

5月22日,本报推出“六一儿童节关爱特殊孩子”系列报道。

报道一经推出,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热心是市民冯先生为孩子们送去急需的蚊香、爱心企业为孩子送去电风扇、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更有电影城、爱心老板、科技馆给孩子们提供六一看4d电影的机会。

六一儿童节前,孩子们如愿看了一场免费的4d电影,感受到社会各方的关爱。

此次活动,也引发各界对这些特殊孩子的极大关注,不少企业表示,愿意和这些特殊机构建立长期互帮关系,能给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四.《重阳节寻找10位“乐活”老人》策划 郑伊琛

时间:9月22日——9月30日

稿件推介:“乐活族”一词源于西方,指的是拥有健康及自给自足的新兴生活型态族群。

20xx年重阳节将至,三秦都市报将推出《重阳节寻找10位“乐活老人”》活动。

旨在寻找生活中具有健康向上生活观念的老人,通过展示他们多彩的晚年生活,倡导老年朋友拥有乐观健康心态,让夕阳更加美好。

活动吸引了老人们的极大关注,自己打电话自荐外,儿女们也是积极参与为父母报名。

为了争取“乐活”老人名额,老人各展风采,纷纷亮出绝活,有的老人是儿女陪同赶到报社,现场展示自己的“乐活”老年生活。

重阳节前夕,10位老人凭借独特魅力获选重阳节“乐活”老人,并盛赞本报独辟蹊径,关爱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让老人们有了展示的舞台。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五

10月14日下午,中科院政策所**博士在我区作了关于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主任主持,王世波副主任及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博士从历史演进,设计思路,具体流程等几个方面系统的解析了新的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定位于政策评价,强调高新区对国家导向目标的实现程度,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创业环境、内生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等因素,引导高新区良性发展。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参会人员认真学习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副主任作了总结发言。提出此次报告为我区进一步了解国家层面对高新区的发展要求,推动我区肩负的四位一体新使命,更好地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我们首先要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学习研究,严格按照国家高新区进行管理。其次要统筹布局,系统分工,区直相关部门要抓好落实工作,切实提高我区各方面的指标任务。

科技局

(标题交代嘉宾,擅用定语抓人眼球)

20xx年11月15日晚18点30分在二区主楼b307,《环球时报》著名战地记者邱永峥、英文版记者林美莲做客基础学部新基论坛,做了题为《使命召唤》的讲座。团副书记陈凯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云峰、校团委副书记夏辉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段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并用一句话概括重点)

讲座中,邱永峥向同学们介绍了作为战地记者有关美军、利比亚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的亲身体验。向同学们展示了许多关于美国-军人和美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照片,讲述了他亲身感受到的有关美军武器装备、作战计划、职业精神的情况。

记者林美莲给同学们分享了作为女战地记者的特殊经历。当同学们问到当看到给人很大情感冲击的现场时新闻人是怎样处理自己的情感并保证新闻的客观性时,林美莲说:其实我觉得新闻没有绝对的客观,只是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客观。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会记住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面。不过,我觉得新闻人确实很需要很强大的心脏去消化一些东西,要有更坚定的信仰,要相信阳光。

(以上是正文部分,要求涵盖事件的重点内容,条理清晰,逻辑顺序明确,一段两段皆可,200字左右)两位记者的精彩讲座在全场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最后一段总结,可叙可议,夹叙夹议亦可。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第一、 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三、 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1.新闻稿的结构

一篇结构严密的新闻稿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尾等组成。其导语、背景交代、主体内容和结尾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个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勾连,互相牵制,互相完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即新闻稿的5要素。

2.怎样选好新闻稿的主题

要写好新闻,事先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比如写一篇消息时,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立意就是主题。主题对新闻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这篇文章的中心。所以说,主题是新闻稿件的统帅,新闻稿件的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造词、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3.怎样写活新闻导语

写新闻首要写好导语。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现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4.重视背景的结构特色

新闻背景是为了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出它同其他事物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科学知识等客观背景,全面的揭示事物的意义。写好写活新闻背景,可以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5.怎样写好新闻主体

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要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深入生活、工作、学习中去搜索、摄取。当然,稿件的材料,不是写什么要什么,而是会挑选,把那些能够表现稿件主题的材料选出来。和主题有关系并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者,选而留之;和主题无关不能说明主题者,“扣”而舍之。有了材料后,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语言特色,是作者表达写作主题、展示文章功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写好新闻稿件的关键。新闻语言要明快、准确,快速切入实质内容,注重用事实说话,不要过分修饰,过分追求华丽,但这决不是要放弃对语言的推敲。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大加评论,自己先给出结论,要把结论留给读者得出。

6.用简练的语言写好结尾

结尾要注与主体的搭配、衔接,要注意和导语遥相呼应,最好用一两句话干净利索的把新闻稿结束。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六

原作:现在,市民的素质在提高,乘坐公交车时,有序的上下车;给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让座等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公交车司机的素质却让人堪忧。10月8日下午,一辆9路车和一辆红色大众私家车在五四西路口,转向的时候,两辆车不慎碰撞到一起,张女士作为当事人向记者反映:当时司机立马推车门下车和私家车司机理论去了,却把我们关在了车里,大概过了七八分钟,,下一辆9路车来时,司机才回来开门,并让我们下车坐下一辆车,在下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乘客下的慢了,司机还爆粗口,谩骂乘客下车慢,而且在去乘坐下一辆9路车时,又掏了一次钱。张女士说:“他们的失误却让我们让我们来承担,不仅耽误了大家上班上学的时间,而且还让我们多掏了车费,很不公平。”

像这样因为司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失误,但多让乘客掏车费的还不止一例,孙女士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车行到中途,突然停车,并让乘客都下车,另外去坐车,司机解释说:车没气了,要加天然气。还有的是因为车在半路坏了,而司机连解释都没有就让下车了。而正在实习的张同学,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午两点十分左右,24路公交车上人很多,大多是湟川二分校上学的学生,司机本应该在经过海湖路市场、海湖路、水校三站后到达湟川二分校,但实际上,司机却绕过了这三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张同学说:“我第一次坐24路,不了解情况,我本应该在水校下车,但司机根本“不去”经过这一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不得不打车去上班。”而对此司机给出的理由是:海湖路堵车了!

张同学说:“说堵车了,我也认了,但有一次我坐车,经过海湖路时,明明没有堵车,但是看到24路车直直地去了湟川二分校,这分明是偷懒嘛!”对此,记者也专门观察了一下24路公交车,发现一般只是在下午两点十分左右那趟车是不按正常线路走的。记者乘坐这趟24路公交车时,也确实如张同学说的那样,司机会让在海湖路下车的乘客提前下车,然后直奔湟川二分校。有的公交车司机因为车上的乘客太多,在本应该停的站却不停,而那些该下车的乘客却下不了车,被迫在下一站下车。还有的因为人少也有状况,十一期间,去旅游的李女士要去西宁西站坐火车,李女士反映:当时车上人挺少,大多都是在终点站火车西站下车,一路上,公交车速度飞快,李女士说:“拐弯时差点把我甩出去,司机是把公交车当飞机开呢。”

其实在乘坐公交车时,能遇到各种奇怪的事情,有一个乘客反映:“我下车时,不小心脚被卡在门缝里,最后还是车上的乘客帮我把脚拉出来的,司机根本没管这事儿。”针对这些状况,大多乘客的.感受就是:司机服务不到位,没有责任意识。乘客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大多选择了默默忍受。权利是自己的,作为乘客在必要时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作为公交车的“掌权人”,司机是不是也应反省一下自己,多一些忍让,少一些急躁。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意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应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道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勿让公交车变成马路杀手。

乘坐公交车出行,您遇到过撞车事故吗?您为司机的失误多掏过车费吗?甚至不到目的地就被要求下车或是到达目的地却不能下车呢?10月8日下午,一辆9路车和一辆红色大众私家车在五四西路口,转向的时候,两辆车不慎碰撞到一起。当事人张女士说:“当时司机立马推车门下车和私家车司机理论去了,却把我们关在了车里。大概过了七八分钟,下一辆9路车来时,司机才回来开门,并让我们下车坐下一辆车。在下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乘客下的慢了,司机还爆粗口,谩骂乘客下车慢,而且在去乘坐下一辆9路车时,又掏了一次钱”。

张女士还说:“他们的失误却让我们让我们来承担,不仅耽误了大家上班上学的时间,而且还让我们多掏了车费,很不公平。”像这样因为司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失误,但多让乘客掏车费的还不止一例。孙女士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车行到中途,突然停车,并让乘客都下车,另外去坐车,司机解释说:“车没气了,要加天然气”。还有的是因为车在半路坏了,而司机连解释都没有就让下车了。而正在实习的张同学,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午2:10左右,24路公交车上人很多,大多是湟川二分校上学的学生,司机本应该在经过海湖路市场、海湖路、水校三站后到达湟川二分校,但实际上,司机却绕过了这三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七

标题(不超过20字,不需要副标题)。

开头:

时间(具体到××年××月××日上午/中午/下午),地点,举行活动内容,主要出席领导或负责人等。

正文:

(大会主题,谁发表了讲话及讲话主要内容、大会流程等,可以选择重点或者分流程进行报道)。

(再结合现场气氛进行简单描述)或者。

活动主题,活动意义。

(交代清楚本次活动的意义,开展的原因等)。

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的大致流程,让读者大概明白活动的内容)。

同学的参与度,参与是否热情等。

(通过描写同学的参与度来体现活动的意义)。

活动给同学、给社会的影响。

(结合开展活动的初衷,得出实际上带给同学和社会的影响)。

评价本次的活动。

(可从活动进行是否顺利、同学是否积极参与、实际对大家的积极影响进行叙述)。

结尾:

本次会议/活动在怎样的气氛下圆满结束。

(句式可自行修改)。

注意事项:

一、标题。

1、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之内;。

2、标题内容完整,是对整篇新闻稿内容的概括。

3、避免用副标题。

二、正文。

1、时间只具体到日(早上/中午/晚),不需具体到几点几分;。

2、领导及负责人名字、职位绝对不能写错。

3、避免出现语病错误;。

4、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影响或者意义。

5、语言简洁凝练,避免长篇大论。

三、结尾。

1、简洁大方;。

2、突出会议/活动的举行的意义。

四、其他。

1、全文必须用第三人称,不要出现“我们团委”、“他们”等字眼非第三人称的字眼;要用“该团委”、“该活动”、“本次活动”等字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八

标题:时间的魔法岁月的无情(引题)。

想当明星的学生请你具备这些条件(主题)。

俊男靓女“星途”梦破碎五大杀手(副题)。

一位名叫天亮的俊男透露差点贡献····(第二个人物描述)。

“这么高的学费,孩子就是考上了,我也没办法送·····”(第三个人物描述)。

“这么多高校可以选择。干嘛非得往那儿挤”,一位姓王的男生说····(第四个人物描述)。

“演艺圈黑幕横行”,有些女星靠脱成名,有些靠睡成名·····。

“少男少女名利观改变”,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中学的一位姓王的同学说道,他不会报考艺术院校·····也不一定快乐。

“不再愿挤独木桥”,最近几年,表演系学生招生人数略有上升···但国内普通高校扩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结尾:现在小芹已经选择了金融专业作为自己未来从业的跳板。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十九

稿件的修改是选择新闻稿件的延续,是对入选稿件的一次全面的再检验。入选的稿件并不等于就符合见报的要求,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后才能用。在编辑眼里,许多稿件都只是原料、半成品,要刊用必须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宏观的观点、事实,到微观的文字、标点都需精心提炼、加工,这样才能成为编辑眼中的“成品”。

修改新闻稿件与修改一般稿件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新闻稿件是以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为报道内容的,因此稿件的内容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必须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第二,新闻稿件要在大众传媒上公开发表,受众广泛,社会影响力大,因此更加强调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在政治上有更高的要求。第三,新闻稿件强调时效性,受截稿时间的约束,必须迅速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对新闻稿件的修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修正,二是对新闻稿件中思想观点的修正。新闻编辑通过一些具体的改稿方法的运用,完成上述两方面任务,使新闻稿件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和标准。

事实的订正包括内容和表述两个方面。事实的内容错了,必然会造成报道的不真实、不准确;事实的表述不当,同样会使得事实模糊乃至歪曲。因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科学、统一、清楚。防范新闻失实,除了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法纪法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事后严惩等措施以外,编辑们的严格把关意义深远。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新奇性要服从科学性、可读性要服从可靠性、信任感要服从责任感。

全面地选择调查对象,尤其是对于重要问题和批评报道的调查,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偏听偏信,要全面地向领导、群众和当事人了解情况,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其中,对于那些反映重大新闻的稿件、批评性的稿件、在事实或观点方面有疑点的稿件、新作者的稿件、容易失实的作者的稿件、积压时间过长的稿件,特别需要调查核对。

新闻稿件中的观点错误最显而易见的一种情况是直接出现在用字、用词上,由于语言陈述不当,使新闻报道与党和国家目前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相违背,这是一种显性的观点差错。另外,新闻记者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认识和反映是受到个人的认识水平、采访活动的客观条件和稿件篇幅的限制,因此,新闻稿件表现出的立场与观点,也与这些限制有关。如果记者在采访时因为行动受到限制不能获得全面的信息,或者是因为认识水平有限,看问题片面,对所报道的事实理解得不准确、对新闻素材的选择不全面、报道角度不恰当,那么,稿件对新闻事实的反映也往往会有问题,而且这一类问题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不仔细分析、推敲很难发现。

在修改稿件时,编辑一定要把握好有关的政策、法规界限,认清事物性质,掌握政策界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编发稿件的过程中,要辨证地看待问题,避免思想片面。要注意稿件中的说法、做法是否符合法律、政策以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在生活中能否行得通、用得上;实行时是否有负面影响。批评性的、揭露性的及法制类的稿件,往往会涉及社会阴暗面或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编辑在修改这类稿件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度”,防止“媒体审判”,对于犯罪行为不宜过细地描写,对于受害者以及某些失足者的姓名应加以隐匿。此外,新闻编辑要防止泄密,不仅要加强保密观念,还要明确保密的范围。稿件中泄密主要表现在报道过细而言多必失、时间把握不当、不注意内外有别。从近年来新闻报道泄密的情况看,泄密的“多发区”主要集中在尚未公开的政治、经济决策方针、涉及国防建设的规划、决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地位的重大科技成果等领域。

新闻稿件的修改方法

新闻稿件的修改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校正、压缩、增补、改写等。修改一篇稿件往往并非仅仅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交叉使用。

校正,即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包括稿件中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校正是改稿中运用得最广泛的改稿方法,也是一种最基础的改稿方法。校正的具体操作方式有替代、删节和加按语。

压缩,就是通过对稿件的删意、删句和删字,使原稿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重点,在章节上更加紧凑,在表述上更加简练。压缩新闻稿主要从导语、背景材料和主体等方面着手。在压缩稿件时,要注意压缩后的篇幅应该与稿件的新闻价值相匹配,应该符合新闻媒介一贯的风格和特色。

增补,就是补充原稿中需要交待而又遗缺的内容。新闻稿如果缺少一些重要的因素,就会影响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增补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料、回叙、新闻事实。运用增补手法,要注意所补充的内容一定要有确实可靠的根据,对稿件进行增补时应该尽量征得作者的同意,对资料的运用,应该紧扣新闻事实。

改写,是对原稿重新写作,是改稿中难度最大、操作最复杂的一种修改方法。改写通常是因为稿件的角度选择不当、材料的详略安排不当、稿件结构有问题或者体裁不合适等,需要重新组织材料、安排结构,重新写作。改写的方法包括改变主题和角度、调整结构、改变体裁、分篇和综合。

修改稿件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了保证稿件修改后的质量,编辑不但要掌握一些改稿的方法,还要注意按一定程序去修改,以保证改稿过程的科学性。改稿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通读全文。编辑只有认真通读全文,才能对稿件的主题、结构以及语言的使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需要修改的地方。在这个阶段,稿件阅读得越仔细,编辑就越能够发现修改的方向和重点,对稿件的修改也就越完善。第二,着手修改。编辑在通读一遍后,再回过头来对需要修改的地方仔细揣摩、细细衡量。在进行第二遍阅读时,编辑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认识,伴随着阅读进行的是一种更为缜密的思考,不但要综合考虑文章的结构,还要做到字斟句酌。第三,检查性阅读。当编辑按自己的修改意图对稿件进行修改后,还有必要再对整个修改后的稿件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检查修改得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原意。在这次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还得再次斟酌,所以,反复阅读的过程,常常也就是再修改的过程。稿件的修改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编辑应多次审阅,以便发现上次修改后残存的漏洞。这种漏洞可能是由于粗心未被发现;可能是新的认识和想法。因此,新闻编辑应该仔细思考有疑点的地方,想想问题可能会出在什么地方,看看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能否加以辨别。如果仅凭自己的大脑无法对疑点做出判断,那就要考虑借助相关资料,以证真伪。如果一时找不到确切的资料确证疑点,而稿件又不急于一时刊发,不妨先放一放,留下一个缓冲期以便进一步调查核实。每次稿件修改完,编辑最好能读一读,看看是否琅琅上口,如果读起来拗口,可能存在晦涩的词语,或是没有发现的语病。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二十

大家都有一些新闻功底,今天我们就重点来探讨怎么样写好企业新闻。

新闻也称“消息。”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新闻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快、实、新、短。

“快”就是要迅速及时,讲究新闻的时效性,事实发生同分开见报之间的时间越短越好。

“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要安全真实。

“弃”就是思想鲜明,有的放矢。

具体表现为材料要新,要把人物、新事迹、新经验、新创举等新鲜事物报道给人们,扩大人们的视野,认识要新,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说明问题,要富有新意。

“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

总体来说,企业新闻承担着对外对内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对外,由于行业的服务对象是面向整个社会,行业特点决定了他需要依托大众媒体的宣传、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对内面向干部职工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干部职工凝聚力。

把握企业和大众的新闻宣传尺度是企业新闻工作者的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企业新闻所独具的特点。

可以这样说,企业的新闻宣传是企业勾通社会,团结职工,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

客观来说,企业新闻和大众新闻是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实质上,企业毕竟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有自己视角和观点,具有主动维护企业利益的功利性。

1、企业新闻其注重点在“宣传”,而不在时效性。

企业新闻宣传虽然也报道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闻,但其注重点在“宣传”。

宣传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宣传企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典型事例,弘扬企业文化,刊登领导讲话等等,对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性不是特别关注,比较注重宣传效果的大小。

2、企业新闻宣传以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

企业新闻对内重在宣传教育,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新闻是“多报喜少报忧”,对外竭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目标。

宣传上更是“只报喜不报忧”。

至于这喜怎么样报,就大有讲究。

广东某集团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正值午餐时间,因部分员工离食堂较远,就在附近的桥头快餐小摊解决。

集团的董事长的车子从此处经过,看见小饭摊上挤挤嚷嚷用餐的都是本公司的员工,马上停车察看。

一问才知,原来这里一份饭菜只需一块钱,但卫生和质量可想而知。

这位董事长当即叫来有关部门的几位老总,大家一起吃起“一元快餐”来,然后问:怎么样,好不好吃?其实,此时大家都领会了这位董事长的意图。

这位董事长也不多说,责成相关部门马上开会,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很快,财务拨出20万专款,三天内在三期工程新厂区为员工搭建了临时食堂,解决了大伙的吃饭问题。

听到这一消息,公司内刊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前去现场采访,先后连发两篇稿子——《董事长的.餐桌会议》《桥头一餐饭老总一片心》,在公司内部报刊上连续报道,引起很好的反响。

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就是这位董事长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对员工的关爱;也是公司文化中的人本精神,也是这篇稿子的“新闻眼”所在。

3、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当是熟悉企业情况的“专家”。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要了解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要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发展情况等方方面面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宣传与新闻工作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新闻宣传的可信度和传播效果。

谈到企业新闻人员挖掘新闻,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每年榨季生产完后,我们糖厂就开始进行了几个月的机器维护和修理期,如果每年都是写香糖认真组织职工做好机器维修迎接榨季到来。

这样的文章就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庆节前,你们厂的陶朝东跟我说要写这方面的报道,就谈到如何写才有新意。

我就建议他联系国庆写工人加班加点维修为国庆为党的17大献礼,这样更能体现我们香糖职工的奉献精神。

于是,他在放假这几天到厂里拍新闻图片,并配文字,题目是: 。

结果稿件安排在我们《武鸣时讯》的头版倒头条。

所以挖掘企业某个现象后面的本质,并以敏感的态度关注,是一个企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企业新闻宣传获取信息、线索相对容易。

企业新闻的任务就是宣传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社会美誉度,再加上企业新闻宣传往往被列为管理机关的一项职能,因而有时还带有行政命令的形式。

因此,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在采写新闻时往往能得到被采访对象的主动积极配合,获取信息、线索相对容易。

我们香山糖厂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出版:香山糖报和墙报,有自己的宣传载体,非常有利于管理层决策的宣传贯彻,更有利于职工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及动态。

因此,增强企业新闻宣传队伍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一篇反映企业工作的好的新闻稿,往往是在熟悉企业工作的通讯员的优秀底稿基础上才能产生。

只有企业的新闻宣传队伍素质提高了,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反映企业工作的优秀新闻作品,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新闻宣传效果。

强化管理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1月11日,由甘肃三建集团第一工程公司、第七工程公司、市政公司联合举办的管理培训班在人民饭店二楼会议室隆重开班。

这次培训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各级人员对企业管理的系统认知,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团队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主讲老师为兰州卓远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张建萍老师和陆教授。

开班仪式由第一工程公司副经理李志斌主持,公司经理曾世雄出席并致欢迎辞。

本次培训班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各部门和职工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此次培训班共计100余人参加,公司领导还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全程参加了培训。

授课过程中,大家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

根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培训两位主讲老师授课经验丰富。

课程讲解过程中张老师、陆教授理论联系实际,讲课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张老师对企业管理架构与管理实务、执行力做了独到讲解,陆教授对建设卓越团队做了独到讲解,同时重点强调了强化团队建设是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的系统认知关键所在,使学员们抓住了此次培训的精髓。

讲课过程中两位老师还分别与大家探讨了关于企业管理和贯标方面的问题,使大家受益匪浅。

1月12日,培训顺利结束,学员们一致反映良好,并希望多举办一些类似的培训。

如何写好民生新闻稿件(通用21篇)篇二十一

对新闻稿件的修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修正,二是对新闻稿件中思想观点的修正。新闻编辑通过一些具体的改稿方法的运用,完成上述两方面任务,使新闻稿件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和标准。

稿件的修改是选择新闻稿件的延续,是对入选稿件的一次全面的再检验。入选的稿件并不等于就符合见报的要求,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后才能用。在编辑眼里,许多稿件都只是原料、半成品,要刊用必须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宏观的观点、事实,到微观的文字、标点都需精心提炼、加工,这样才能成为编辑眼中的“成品”。

修改新闻稿件与修改一般稿件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新闻稿件是以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为报道内容的,因此稿件的内容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必须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第二,新闻稿件要在大众传媒上公开发表,受众广泛,社会影响力大,因此更加强调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在政治上有更高的要求。第三,新闻稿件强调时效性,受截稿时间的约束,必须迅速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对新闻稿件的修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修正,二是对新闻稿件中思想观点的修正。新闻编辑通过一些具体的改稿方法的运用,完成上述两方面任务,使新闻稿件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和标准。

事实的订正包括内容和表述两个方面。事实的内容错了,必然会造成报道的不真实、不准确;事实的表述不当,同样会使得事实模糊乃至歪曲。因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科学、统一、清楚。防范新闻失实,除了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法纪法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事后严惩等措施以外,编辑们的严格把关意义深远。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新奇性要服从科学性、可读性要服从可靠性、信任感要服从责任感。

全面地选择调查对象,尤其是对于重要问题和批评报道的调查,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偏听偏信,要全面地向领导、群众和当事人了解情况,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其中,对于那些反映重大新闻的稿件、批评性的稿件、在事实或观点方面有疑点的稿件、新作者的稿件、容易失实的作者的稿件、积压时间过长的稿件,特别需要调查核对。

新闻稿件中的观点错误最显而易见的一种情况是直接出现在用字、用词上,由于语言陈述不当,使新闻报道与党和国家目前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相违背,这是一种显性的观点差错。另外,新闻记者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认识和反映是受到个人的认识水平、采访活动的客观条件和稿件篇幅的限制,因此,新闻稿件表现出的立场与观点,也与这些限制有关。如果记者在采访时因为行动受到限制不能获得全面的信息,或者是因为认识水平有限,看问题片面,对所报道的事实理解得不准确、对新闻素材的选择不全面、报道角度不恰当,那么,稿件对新闻事实的反映也往往会有问题,而且这一类问题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不仔细分析、推敲很难发现。

在修改稿件时,编辑一定要把握好有关的政策、法规界限,认清事物性质,掌握政策界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编发稿件的过程中,要辨证地看待问题,避免思想片面。要注意稿件中的说法、做法是否符合法律、政策以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在生活中能否行得通、用得上;实行时是否有负面影响。批评性的、揭露性的及法制类的稿件,往往会涉及社会阴暗面或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编辑在修改这类稿件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度”,防止“媒体审判”,对于犯罪行为不宜过细地描写,对于受害者以及某些失足者的姓名应加以隐匿。此外,新闻编辑要防止泄密,不仅要加强保密观念,还要明确保密的范围。稿件中泄密主要表现在报道过细而言多必失、时间把握不当、不注意内外有别。从近年来新闻报道泄密的情况看,泄密的“多发区”主要集中在尚未公开的政治、经济决策方针、涉及国防军队建设的规划、决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地位的重大科技成果等领域。

新闻稿件的修改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校正、压缩、增补、改写等。修改一篇稿件往往并非仅仅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交叉使用。

校正,即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包括稿件中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校正是改稿中运用得最广泛的改稿方法,也是一种最基础的改稿方法。校正的具体操作方式有替代、删节和加按语。

压缩,就是通过对稿件的删意、删句和删字,使原稿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重点,在章节上更加紧凑,在表述上更加简练。压缩新闻稿主要从导语、背景材料和主体等方面着手。在压缩稿件时,要注意压缩后的篇幅应该与稿件的新闻价值相匹配,应该符合新闻媒介一贯的风格和特色。

增补,就是补充原稿中需要交待而又遗缺的内容。新闻稿如果缺少一些重要的因素,就会影响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增补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料、回叙、新闻事实。运用增补手法,要注意所补充的内容一定要有确实可靠的根据,对稿件进行增补时应该尽量征得作者的同意,对资料的运用,应该紧扣新闻事实。

改写,是对原稿重新写作,是改稿中难度最大、操作最复杂的一种修改方法。改写通常是因为稿件的角度选择不当、材料的详略安排不当、稿件结构有问题或者体裁不合适等,需要重新组织材料、安排结构,重新写作。改写的方法包括改变主题和角度、调整结构、改变体裁、分篇和综合。

修改稿件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了保证稿件修改后的质量,编辑不但要掌握一些改稿的方法,还要注意按一定程序去修改,以保证改稿过程的科学性。改稿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通读全文。编辑只有认真通读全文,才能对稿件的主题、结构以及语言的使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需要修改的地方。在这个阶段,稿件阅读得越仔细,编辑就越能够发现修改的方向和重点,对稿件的修改也就越完善。第二,着手修改。编辑在通读一遍后,再回过头来对需要修改的地方仔细揣摩、细细衡量。在进行第二遍阅读时,编辑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认识,伴随着阅读进行的是一种更为缜密的思考,不但要综合考虑文章的结构,还要做到字斟句酌。第三,检查性阅读。当编辑按自己的修改意图对稿件进行修改后,还有必要再对整个修改后的稿件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检查修改得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原意。在这次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还得再次斟酌,所以,反复阅读的过程,常常也就是再修改的过程。稿件的修改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编辑应多次审阅,以便发现上次修改后残存的漏洞。这种漏洞可能是由于粗心未被发现;可能是新的认识和想法。因此,新闻编辑应该仔细思考有疑点的地方,想想问题可能会出在什么地方,看看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能否加以辨别。如果仅凭自己的大脑无法对疑点做出判断,那就要考虑借助相关资料,以证真伪。如果一时找不到确切的资料确证疑点,而稿件又不急于一时刊发,不妨先放一放,留下一个缓冲期以便进一步调查核实。每次稿件修改完,编辑最好能读一读,看看是否琅琅上口,如果读起来拗口,可能存在晦涩的词语,或是没有发现的语病。

相关范文推荐

    联席会议主持词(通用20篇)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非常兴奋能够与各位一同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以下是一些成功活动策划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各位领导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集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讲话(热门17篇)

    培训工作总结是培训评估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参考。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在8月1日上午开

    影像医学心得体会和方法范文(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总结的一种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三分钟的演讲稿大学(优秀18篇)

    三分钟,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时间,但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三分钟,是一种微小的时间单位,但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如何在三分钟内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一门重要的技巧。以下是

    学雷锋活动方案总结大全(19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所取得成果和效益进行总结和展望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励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活动总结参考范文,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灵

    工程经济课程心得体会(优质22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有助于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参加学生会工作,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心得体会是对这段团队合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

    金属培训心得体会(专业2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课程结束后的自我思考和反馈,通过总结和归纳,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一些专业培训师的心得体会,他们

    自修计划书学生(实用17篇)

    编写计划书时,应注重实践性和可行性,避免过多的理论和空洞的陈述。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编写的计划书范文,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及建议(优质17篇)

    通过培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入理解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培

    教师语言行为及规范心得大全(17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提炼经验,以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