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

时间:2023-10-29 作者:飞雪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

调查报告需要通过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描述来支持调查结论。最后,希望这些调查报告范文对大家写作调查报告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研究工作。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一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我们的视野可能比长辈们还要广阔,加上我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表现出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示这一现象,警示有乱消费这种行为的学生,并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做了一组调查。在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曾自己进行消费,而我们调查所得,中学生当中有98.6%的人是有零花钱的,而仅有1.4%是没有的,这些钱主要来源是父母亲,零用钱的数额在每月0--100元以上,这个范围,且分布比较平均。从数据上看中学生的零用钱数额不少,有些学生的零用钱足以维持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的日常开支!但这算不算乱消费,还必须调查一下这些钱的用途。经过我们调查所得,零用钱最多是用于买零食吃,玩电子游戏,买衣服及各种消遣、娱乐活动等。可见,现在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的确很严重。

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同学及家长中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经过整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的,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致使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2、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自私性格。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中学生乱消费都是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么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只有从小开始培养,以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当用则用,不必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进入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能站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些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二

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不是所谓的gdp,而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税的免除到按亩的补贴,都让我们广大农民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当然这只是国家对刺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都为农民是实现增收解决了许多的问题。利用暑假时间,我对家乡望城县杨家山村农民进行了部分的调查,了解农户收入、支出的实况,希望可以让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群体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农民的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能够真实的反应农民的生活状况,更能反应农民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一、收入的基本预计无论怎么说,能够真正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是家庭的收入,按照每人八分到一亩,每户三到四人计算,每户的土地拥有量是2.5亩左右,按照亩产900斤的产量,早晚两季总产量是5000斤,除去1000斤的正常食用量,剩下的4000斤左右是按照90块每一百斤的价格,收入是3600左右。显而易见务农并不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还要计算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每一户都有理想的的认为只有一名外出打工的人,一月是20xx左右的收入一年能够做十个月的时间,所以收入是20000左右,总计是23600左右,这些数字不是空穴来风,都有调查报告作证的。只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理想的状况,务农和打工很多时候是不可兼得的。许多的家庭都是全部成员外出,或是只在家务农或是其他营生手段。这样的年收入具有太多的理想因素。只是片面的反映了农民能够支出的所有资金,并不能够反映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支出的基本预计。一个家庭的总收入和支出构成家庭的财政状况,支出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来与收入作比较,衡量一个家庭是收入大于支出还是入不敷出!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一个农民家庭的支出主要包括下面个方面:

2、人情方面的支出,包括黑白喜事、生日等,现在人情的支出已经越来越大,渐渐的成为了农民家庭的沉重负担。

3、在校学生的学费支出,尽管九年义务阶段的学杂费已经全免,但在二十一世纪高中和大学已经相当的普遍,伴随着的还有高昂的学费学杂费。

4、其他方面的支出,许多家庭不可避免的会生病,或是其他灾祸,农机购置,休闲娱乐消费等。下面通过以我家为例也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来得出一年农民家庭的支出,一个月的基础物质支出是600左右,一年下来是7200左右,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的人情支出是5000左右,在校学生学费支出是8000,所以除去意外生病和其他灾难一年下来就有20800的支出,和上面的收入相比少了2800,所以一个农民家庭在不计算其他支出的情况喜爱下,一年的收入有3000左右的剩余,当然这样的计算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有许多的家庭并不需要学费的支出,但事事难料,每年也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意外支出,但也姑且只能这样粗略地计算一下,所以可以看出,在农村里,大部分家庭收入比较微薄,甚至在某一年出现负收入的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

三、总结及建议。

1、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为增收创造条件。

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在农民群众中,反对奢侈浪费;提倡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挥霍;提倡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晚婚晚育,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反对超生、抢生。二是运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科教兴农,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引导农民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是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下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难题。四是要大力抓好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先进经验的推广,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引导农民争当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

2、利用好农村存在的各方面的优势,实现农民增收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发展优势产业,延长产品的加工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为农村的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3、政府充分发挥职能,帮助农民增收。

一、政府干预,加大对霸权垄断的制裁,还应以身作则。加大对三农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价格。

二、当地政府,要努力搞好基础建设,把农村的优势发挥出来,把优质的产品推广出去。

三、加大对农村的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强农民自身技能,多掌握点实用的知识,使农民不盲目跟风,而造成相反的效果。

4、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围绕“生产发展”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改革创新先行者作用的长效机制“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要建立健全机制,引导农村党员找准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位置,聚精会神搞生产,全心全意谋发展。

二、围绕“生活宽裕”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的长效机制。

要实现“生活宽裕”,首先党员必须能带头致富,同时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带领群众致富,这是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实质体现。

三、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文明新风倡导者作用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构建适应新形势、符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机制,使农村党员的管理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使党员真正成为遵章、守纪、守法的新型党员。二)是在农村党员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建立相应制度,对正常的红白喜事在规模上予以限定。三)是建立党员争当矛盾调解员制度。要求农村党员对于身边群众中出现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把握、准确判断,做好应对准备。四)是建立党员带头整治环境制度。以环境整治工作为载体,让农村党员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推广清洁燃料和能源等实现“村容整洁”建设中,充分发挥先进性作用。

四、围绕“管理民主”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村务管理参与者作用的机制一)是创新村务领导人的民主选拔机制。二)是建立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三)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民主参与机制。四)是完善党务村务公开机制。五)是建立农村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结束语这样调查不够全面,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信,没有佐证和足够的资料,但是这是农村真正的实际情况,没有夸大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实现农民收支的平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够使农民更快地迈上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xx年1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着力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规范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村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单一的状态发生了转变,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类型的流通组织成为市场主体,农村商品经营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了由各种经济组织构成的多种类型、多级层次、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商品流通网络。而农村小型便利点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组成农村商品流通的细胞,小型农村小型便利店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行。但农村小型便利店却依然存在着商品不规范、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可见处理好农村小型便利店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又极其紧迫。

为了了解农村便利店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民们的生活,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着的问题,本次调查将以北碚区水土镇的农民为对象,对其进行问卷式访问。我们将从农村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农村便利店在农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农村便利店发展的因素,并总结出本次调查的结论,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拙见。

农村零售业方面的研究,闫娜(20xx)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农村零售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用口市农村零售业存在着规模小、分布不均、管理落后的态势,以及农村基础设施较薄弱、农村居民的市场需求较为分散、农村地区的零售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当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制度,逐步实现连锁经营,通过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帮助企业根据本地基本情况准确定位等几个方面加快农村零售业的发展[1]。殷宏鹏(20xx)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得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如严把商品质量关、采取多种价格策略、鼓励大型超市开拓农村市场、突出特色化经营[2]。张典(20xx)通过对20xx--20xx农村零售消费总额的比较分析以及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支持,提出农村零售市场可开拓性以及对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议: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完善农村流通渠道、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水平等[3]。李亚春(20xx)通过对农村零售业的限制因素的论证分析,得出我国现行农村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现代农村主体、完善物流系统[4]。

农村连锁便利店方面的研究,叶伟媛(20xx)通过去商务部“千村万乡”工程成果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现行农村连锁便利店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如选择合适的形势、建立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创新经营观念、注重人员素质培养等[5]。扈剑晖(20xx)通过对国外经验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现行发展情况的农村便利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包括售货品种构成、管理模式、采购模式、物流模式、经营结算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构建适合于农村市场条件下的现代商品流通网络[6]。吴俊(20xx)通过对浙江农村100个村94家连锁网点经营管理调查,概括总结总结了当前农村连锁经营的八个特点:连锁店开店速度过快,发展空间大、异村连锁竞争将持续,同村竞争正兴起、营业面积呈锥形,由大到小向腹地分布等[7]。杨雪晶(20xx)在对网络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浙江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发展现状和有利因素,并提出加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建设,加速连锁经营模式与农村消费品消费相结合的建议:如金融网络的介入、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的基础及物质实体[8]。

农村超市方面的研究,宋健(20xx),通过对农村传统市场、农村消费者对农家超市的态度的调查,指出农村超市存在的问题:如由于传统民间组织的缺失,导致经营习惯被左右、超市产业竞争无秩序、内部治理不够完善,管理理念不科学等[9]。戴旻(20xx)通过对农村超市及农贸市场的对比研究,指出农村超市取代农贸市场势在必行,但农村超市存在着物流网络不健全、市场竞争无序、零售业客体化零散化、经营能力弱小、信息不健全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培育零售品牌、营造良好购物氛围、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超市发展模式[10]。

农村便利店方面的研究,李蕙君(20xx),通过对农村便民店的走访调查,总结出提高农村便利店经营效益的方法:如增加有效出样、保持商品整洁有序、增加农村便民店的知名度、赊账法、代理商品寻求差价[11]。

目前对于农村零售行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点和问题:

(1)政策建议对象过大。

现行对于农村零售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行业发展和完善整体方面的研究,很少注重其中的构成要素上的研究,而且所提意见主要针对于政府方面,而对于其中的主体经营者缺建议很少。

(2)研究切入点过于单一。

现行的研究切入点一般是经营者和政府,针对经营者和政府提出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对于同样是市场主体的消费者角度的思考较少。

3.1调查安排。

本次调查以五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

(1)调查准备。

在调查方式上,本次调查采取随即抽样的方式,即在调查范围内随机询问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在调查方法上,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式访问。为了提高调查效率,将由调查人员访问后代填问卷。在调查对象上,本次调查的要求是18-70周岁具有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并在本地居住满一年的被调查者。这样的要求既满足了实地调查队数据的真实性,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在样本容量上,考虑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次调查仅选择了30个样本。在调查地点上,经过小组讨论和对多个调查地点的比较,本次调查最终选择了北碚区水土镇的农村。

(2)调查过程。

以小组为整体,两个至三个调查人员为一队,分为记录者和访问者对调查对象开展调查。

(3)调查整理。

本次调查借助excel数据统计软件,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传统统计方法,针对选定的变量进行重点分析,进而揭示其中的联系。

3.2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将以下几个要素作为农村便利店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的变量:

4.1基本情况。

在调查数据的整理中,笔者发现在基本情况方面,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17:13,大体上男女比例平衡;被调查者的年龄23%在16-50岁,74%在50岁以上,大多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程度上,57%的人受过小学教育或者没有受过教育,40%的人受过初中教育,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月消费上,83%家庭的月消费在3000元及其以下,在这其中53%的家庭的最高月消费只有1500元。综合以上数据,笔者认为农村消费者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消费水平较低的中老年人。

4.2具体分析。

在此基本情况下,调查人员对其进行相关问题的访问,经过数据统计,现将变量做以下分析:

4.2.1便利店的作用更多是应急之用。

虽然便利店具有经济方便的特点,但是它仍然不能与超市,规模更大的商店相比。根据调查得知,被调查者们购买生活所需的主要渠道还是集镇中的超市商店,他们去便利店购物的频率不高。因为在他们看来,超市的商品种类更多,质量更有保障,并且去集镇购物并不费时费力。相比之下,农村便利店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不能满足被调查者们所有的生活所需。而且,在数据统计中,笔者发现被调查者在便利店购物的平均消费支出仅占总消费支出的15%。由此可见,对被调查者来说农村便利店不是他们主要购物场所。只是在急需时,它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4.2.2距离的远近是影响便利店经营的重要因素。

由之前的分析可以知道被调查者们选择农村便利店大多是应急之用。那么,在多个便利店中,被调查者们是怎样选择的呢?根据调查问卷b8问题答案的统计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距离”这一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根据b2问题的答案可知,87%的被调查者的家距离便利店都不远。所以,便利店顾客的来源应该是其自身周边的被调查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距离近,才发挥便利店方便的作用,满足被调查者们的要求。根据这一结论,笔者认为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处于村落中央或者村公路边的便利店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便利店商品的价格并不比集镇超市里商品的价格低,甚至某些商品价格还略高于超市的商品。而这样的价格对被调查者来说2/3的人认为是合理的,1/3的认为是不合理。

一般而言,便利店商品的价格较低会更有利于竞争。那么,为什么实地调查的结果却并非如此,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它是合理的呢?仔细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在一个村中农村便利店有多个,也就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但对被调查者来说便利店也不是他们主要的购物途径。因此,某个便利店若贸然提高价格势必会造成客源流失。根据b12问题的答案统计,近一半的人在提高经营环境的前期下不能够接受提高商品价格,即使43%的人能够接受提价,其前提的提价的幅度也很小。第二,从整体上来看,便利店商品的价格与集镇商品的价格相差不大。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接受便利店商品的价格。而其中30%的人认为它的价格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运费的因素而导致它的价格略高于超市的价格。

由于便利店的经营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上运输因素使得它不能够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自然不是有效的竞争手段。

4.2.4商品种类不齐全、更新速度慢制约便利店的发展。

大多数情况下,商店的商品种类越多就越能吸引消费者,但是根据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看,2/3的人认为便利店商品的种类不齐全(在实地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的便利店商品主要包括烟、酒、零食和盐等部分日常用品,其他种类的商品则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利店产品种类的更新依然不乐观,大多数人认为它们的更新速度比较慢。

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了这样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状况。首先,信息不完全。既然农村便利店集中在农村内部,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信息传播途径不畅。缺乏媒介传播和信息收集渠道,经营者就不能及时得到相关的市场信息。其次,消费需求不足。由之前的分析知道便利店的作用大多是应急之用,其他需求很少。在b5问题“能否顺利购买到您所需商品”的答案中64%的人选择“能够购买到”,剩下36%的人选择“不能买到”。粗略得看这样的结论与之前的分析有矛盾,但是再深层次地剖析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一致的。选择“不能买到”的原因是因为商品种类不齐全,不能满足这类消费者要求;而选择“能够买到”的原因是这些消费者本来的需求就很少,他们对便利店商品的预期很低,因此在便利店有限的供给下能够满足这类消费的需求。最后,经营者经营积极性不高。农村便利店经营者大多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或者没有工作的妇女。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们主要的收入不是来自便利店的经营所得,而是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因此,便利店的盈利状况得不到重视。基于这三个原因,便利店商品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农村消费者的要求,限制其发展。

4.2.5提高商品质量是改善便利店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

在访问过程中,笔者得知这些便利店的商品基本上都是来自集镇的批发。也就是说他们的货源相同,不存在商品差异的问题。再加上多家便利店相互之间的竞争,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便利店商品的质量“比较好”,三成的人认为是“不好”的。

正是因为大多便利店经营者没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商品的质量问题也就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视,而导致了三成顾客的潜在流失。相反地,如果便利店经营者能够提高商品的质量,那么这部分流失的顾客可以变成潜在的顾客,对便利店来说就可以扩大客源,经营状况也可以得到改善。

4.2.6服务态度好,但卫生环境有待改进。

农村便利店是服务业在农村的缩影。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经营者是怎样的目的,但其最终目标都是将商品销售出去,因此服务态度的好坏对便利店的经营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本次的调查的结果看,87%的被调查者认为便利店的服务态度是“比较好的”,只有13%的人不满意他们的服务态度。

除了销售这一目的外,更多的是还有熟人的关系。因为便利店的销售对象是整个村子里的村民,限制了它们的销售范围。同一个村里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熟悉,所以除个别情况外,经营者的服务态度一般都比较好。

“服务态度好”到达了软环境的要求,但是从调查数据看,卫生条件这一硬环境没有达到服务业的标准。虽然57%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这样的卫生环境,但仍有43%的人对目前的卫生环境不满意。

便利店的经营不仅要求保障商品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卫生标准的环境。或许是本身在农村的关系,有些便利店店主并不注意店里的卫生状况。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失去那些对环境有要求的消费者,这很不利于便利店的发展。

通过以上基本情况和具体分析,本次调查结论如下。

(1)农村便利店并非村民主要购物渠道,其主要购物场所仍是在更大的场镇或市区里面,居民在便利店的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较小,在15%左右。

(2)农村便利店的地理条件总体上比较合理,万寿桥村共有4个商店,有两个相对分散,另外两个集中在一个地方;三元村有3个商店,都是分布都比较分散,但是以上两个村的商店都邻近村民住宅,都是沿公路分布,对居民购买物品来说较为方便;离便利店距离的远近是村民购买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价格因素。

(3)经过上访被调查地点的农村便利店发现其商品种类较少;村民对便利店的预期较低,大多数认为因为是在农村所以便利店基本只能满足村民的一些急需之用的物品比如盐、烟、酒等。因此对便利店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没有期望,进而导致便利店因村民的这种心态对购入其他商品没有积极性。

(4)农村便利店的服务态度方面,经过走访和对村民的调查发现大多都认为其较为热情、对顾客态度较好。

(5)被调查地区的大多农村便利店的主要经营方向不是零售商品等,而主要为农村娱乐提供的服务场所,如麻将馆的开设往往会有便利店的产生,主要是为打牌的人提供酒水、泡面等。

(6)便利店不能够提供粮油供应,当地的农用地大多用于苗木的种植,重量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低,村民的粮油主要靠去集市购买获得。

(7)店主对于世面上产品的更新并无太大关注,了解信息不及时,经营积极性不高。

总体来说,农村便利店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部分便利,它是农村消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生活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须待完善。

6.1农村便利店存在的缺陷。

6.1.1农村消费市场的不规范。

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便利店的货源、运输、销售、售后服务都处于各自为站的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消费市场运行极为不规范。加之各地区、各部门对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和规范的学习和间就不够,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规范其运行操作,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农村消费市场发育不健全。

6.1.2经营者缺乏市场经营理念。

农村便利店经营者受过教育的程度低,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调查者中的3%。文化水平低导致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市场经营理念,不懂得如何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去带动自己提供商品的供给,进而使自己的便利店取得更好的收益。大多数农村便利店经营者对商品信息掌握得不多,缺乏信息敏感度,在商品的提供上不注重时效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5%的调查者认为便利店的产品更新不太快或者是慢。所以农村便利店未能满足村民的需求,未能在农村消费市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未能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6.13农村便利店商品供需不平衡。

第一,农民对农村便利店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消费者对农村便利店的期望比较低,在便利店购买的商品大多只是应急之用的盐、醋、酱油之类的,对便利店没有跟多的需求。而只是便利店有什么商品就购买什么商品,所需商品在便利店购买难就去集市或者是大型超市购买,所以未能形成需求对供给的拉动作用。第二,便利店商品供应不足。由于农村消费者购买需求少和经营者在经营上缺乏市场经营理念,便利店的商品种类少、更新慢、整体供应不足。形成消费者购买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未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用供给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使自己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农村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这对矛盾的存在形成供需未能相互拉动共同促进的趋势,而是陷入相互阻碍恶性循环之中。

6.2改善农村便利店现状的措施。

6.2.1规范农村消费市场,加强相关部门的市场监管。

农村消费市场的运行操作不规范主要的原因有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和参与者积极性的缺乏等使得本能够为村民提供更好服务的农村便利店发展缓慢,未能发挥应有的市场作用。

未解决农村便利店目前发展缓慢和不规范的问题:工商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便利店的监管,从其经营环境、经营商品类别、质量安全等上加予审核,如有问题应该及时处理。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便利店的扶持,诸如对种植耕地面积少的、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予以增加粮油供应店等类似的便利店,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村民应该改变传统对农村便利店的观点,应主动向经营者提出自己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持无所谓态度,毕竟便利店各方面的改善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村民自身的生活生产的。

6.2.2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素质。

村委会或合作社应该给与便利店经营者进行与经营相关的培训,政府等相关机构应加强宣传让经营者明白要经营便利店就得经营得好,使其所利用的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提高经营者素质和能力,弥补其市场经营理念,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民服务,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

6.2.3增加商品供给,推动有效需求,促进供需平衡。

在农村便利店增加商品的供给,改善便利店经营环境,以拉动村民的有效需求;进而又以需求推动供给,使供需摆脱相互阻碍的恶性循环,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局面。就如水土镇主要发展苗木业,农民几乎都不种植粮食、油料等生活所需品,而农村便利店又不提供粮棉油等产品,使得村民购买极其不便。因此便利店以村民这种对粮棉油的需求来供给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并且经营者还有提供农村所缺少或者几乎没有少见的商品以此来推动或刺激消费者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更好的为农民服务,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垃圾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种类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的垃圾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积极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对农村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各地大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运作的新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正在由过去的随意排放向无害化处理转变。本文针对农村基层开展调研,探寻一条普遍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本县农村垃圾现状、垃圾处理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当前农村垃圾的实际情况,并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自然村的村组干部及村民,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此次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共选取80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调查问卷的答案,实地深入调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方式,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对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层沟通、探讨。

(一)垃圾的来源及分类。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乡镇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状况存在着差异,农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相差较大。我们对抽样的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按照农村垃圾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类: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重居于首位,约占75%,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厨余垃圾、废织物、废塑料、废纸、陶瓷玻璃碎片、废电池、废电器元件以及其他废旧的生活用品等。

2.农业生产垃圾。农业生产垃圾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残留的花和果实、畜禽粪便以及生产残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农户建房、水利工程、企业建筑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废料。

4.产业垃圾。产业垃圾主要指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及医疗卫生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常带有一定的毒性,能够破坏整个人居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中很多产业垃圾应划入危险废物类别中进行安全处理,但从目前来看,产业垃圾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例较小。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向全县24个乡镇抽样80个自然村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收回486份,有效问卷486份。其中,年龄分布为:13岁以下占2%;13-20岁占18%;20-40岁占45%;40-60岁占31%;60岁以上占4%。受教育程度分布为:小学文化占43%;初中文化占35%;高中文化及以上占12%。

1.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处理方式。在调查中,39%的人认为周围的生活垃圾较多,生活垃圾中厨房废弃物(剩菜剩饭、煤灰、没用的食材等)占52%;生产垃圾中的自办作坊所产生的废弃物占31%。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选择随意倾倒到垃圾围的占42%,选择填埋的占12%。由此可见农村对于垃圾处理的方式还需改进,人们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

2.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对于垃圾分类问题,大多数(43%)的人不了解如何分类,只有10%的人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大部分(68%)的人不关注或很少(26%)关注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可见,对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的相关知识。

3.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政策和宣传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宣传教育活动,46%的人们表示并不了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有这种活动。环保意识并不是在短期时间内就能迅速养成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环保和垃圾分类处理的活动,长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传的作用。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很多政策性法规在农村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心,同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的制度指导和保障。同时环境保护是一项慢性的工程,在没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层干部更多的倾向于出政绩见效快的项目,因此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还未引起高度重视。

(二)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

农村垃圾主要以厨房生活垃圾为主,占垃圾总量的56%,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饭菜、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其次是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重量的24%,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燃料的灰粉、家禽粪便、动物食品骨骼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较低,且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保洁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以我县为例,24个乡镇340个行政村配备了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维护村庄及河道公共环境的日常保洁等工作。据调查,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中,年富力强的不多,因此只能简单的对垃圾进行清扫,而不能真正发挥保洁员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洁员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横向比较,工作缺乏深度,不够全面,致使垃圾清运、处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时,垃圾的分类、堆放均不规范。

(四)农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识低下。

农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随意倾倒,一方面是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养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后随意倾倒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对垃圾造成环境严重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给垃圾治理带来了难度。

(五)基础设施不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基本物质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生产性投入,对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少,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匮乏,管理也很不规范。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推动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有序进行,应从立法上完善,力争使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需要严格立法,建立治理农村垃圾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填补农村垃圾处理监管法律上的空白,各乡镇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意识。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对卫生保洁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民群众克服随处扔垃圾的习惯,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各大媒体、宣传单、宣传画,以及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环保意义,营造出一种人人宣传、个个参与的管理氛围,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的发生和扩散。政府组织建立宣传队伍,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的危害性,让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监督管理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增添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是能否真正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逐步推动和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治理机制,才是从根本上处理农村垃圾的重要保障。

1.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县、镇财政每年在预算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县财政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制定投入标准,每年进行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投资,各乡镇财政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给予补贴;在资金拨付上,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垃圾定点存放、按时清运、经检查验收达标的,按季度发放到乡村。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置垃圾箱、垃圾围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添置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各种车辆和工具,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部门,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倾倒、集中处理、专人负责。对于地处偏远、无经济能力解决垃圾规范处理的农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建立片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和填埋场,保证农村的生活垃圾都做无害化处理。

2.村里积极筹资,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各村要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垃圾收费项目,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筹资方式收取保洁费用,筹集垃圾围建设、垃圾桶购买、清扫工具和保洁人员工资待遇等专项资金,有条件的村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解决卫生保洁费用。

3.加强宣传,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企业的参与,我们可以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帮助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设施。

(四)加强人员配备,规范运行流程。

要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乡镇垃圾综合利用站,进行集中处理。

(五)探索生态模式,鼓励综合利用。

提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则将沱江镇周边村组纳入城镇污水统一处理系统,确保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六)建立监管督查机制,确保常态化。

农村垃圾处理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程序中,使其成为农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到岗,以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长效性。监督管理是常态化监管机制的重点,考核奖惩制度是常态机制长期运行的动力。各乡镇制定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村、组垃圾处理的检查力度。同时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乡镇领导干部、村组干部的考核指标,列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考核情况与评先评优、补助资金相连。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五

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山清水秀逐渐被污染,妥善处理农村垃圾,净化乡村美好环境,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猪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4、农村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下。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在很多的方面还刚刚起步,现有技术条件使我国根本没有其他更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可选择。在人口和公共资源集中的城市可以承受的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在农村则是农民无法承受的。一方面,农村农民收入与城市相比收入仍然很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地方财政难有农村垃圾处理的预算,买不起垃圾处理设备,建不起厂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垃圾种类很多,分类处理成本高,地域广,运输成本高等因素造成的巨大的运营成本而让人望而却步。经过调查得知,目前金坪乡村民年平均收入才2400元左右,而且地方财政都用在了一些工程建筑上,很难对于农村生活垃圾进行资金拨付,加之经济技术落后使得生活垃圾问题迟迟得不到处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损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但是农村垃圾从产生到处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要合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就必须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这三之间的关系,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加大政府的财政和税收资金对于处理农村垃圾的投入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二元发展模式,使政府长期以来有着强烈的非农偏好。因此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出现了各种问题之后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所以也就搁置下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见将强政府的财政支持的力度对于解决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解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各地的生活条件又有极大的差别,排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对垃圾的处理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此,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最终使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六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xx年1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着力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规范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村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单一的状态发生了转变,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类型的流通组织成为市场主体,农村商品经营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了由各种经济组织构成的多种类型、多级层次、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商品流通网络。而农村小型便利点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组成农村商品流通的细胞,小型农村小型便利店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行。但农村小型便利店却依然存在着商品不规范、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可见处理好农村小型便利店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又极其紧迫。

为了了解农村便利店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民们的生活,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着的问题,本次调查将以北碚区水土镇的农民为对象,对其进行问卷式访问。我们将从农村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农村便利店在农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农村便利店发展的因素,并总结出本次调查的结论,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拙见。

农村零售业方面的研究,闫娜(20xx)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农村零售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用口市农村零售业存在着规模小、分布不均、管理落后的态势,以及农村基础设施较薄弱、农村居民的市场需求较为分散、农村地区的零售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当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制度,逐步实现连锁经营,通过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帮助企业根据本地基本情况准确定位等几个方面加快农村零售业的发展[1]。殷宏鹏(20xx)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得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如严把商品质量关、采取多种价格策略、鼓励大型超市开拓农村市场、突出特色化经营[2]。张典(20xx)通过对20xx--20xx农村零售消费总额的比较分析以及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支持,提出农村零售市场可开拓性以及对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议: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完善农村流通渠道、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水平等[3]。李亚春(20xx)通过对农村零售业的限制因素的论证分析,得出我国现行农村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现代农村主体、完善物流系统[4]。

农村连锁便利店方面的研究,叶伟媛(20xx)通过去商务部“千村万乡”工程成果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现行农村连锁便利店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如选择合适的形势、建立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创新经营观念、注重人员素质培养等[5]。扈剑晖(20xx)通过对国外经验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现行发展情况的农村便利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包括售货品种构成、管理模式、采购模式、物流模式、经营结算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构建适合于农村市场条件下的现代商品流通网络[6]。吴俊(20xx)通过对浙江农村100个村94家连锁网点经营管理调查,概括总结总结了当前农村连锁经营的八个特点:连锁店开店速度过快,发展空间大、异村连锁竞争将持续,同村竞争正兴起、营业面积呈锥形,由大到小向腹地分布等[7]。杨雪晶(20xx)在对网络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浙江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发展现状和有利因素,并提出加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建设,加速连锁经营模式与农村消费品消费相结合的建议:如金融网络的介入、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的基础及物质实体[8]。

农村超市方面的研究,宋健(20xx),通过对农村传统市场、农村消费者对农家超市的态度的调查,指出农村超市存在的问题:如由于传统民间组织的缺失,导致经营习惯被左右、超市产业竞争无秩序、内部治理不够完善,管理理念不科学等[9]。戴旻(20xx)通过对农村超市及农贸市场的对比研究,指出农村超市取代农贸市场势在必行,但农村超市存在着物流网络不健全、市场竞争无序、零售业客体化零散化、经营能力弱小、信息不健全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培育零售品牌、营造良好购物氛围、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超市发展模式[10]。

农村便利店方面的研究,李蕙君(20xx),通过对农村便民店的走访调查,总结出提高农村便利店经营效益的方法:如增加有效出样、保持商品整洁有序、增加农村便民店的知名度、赊账法、代理商品寻求差价[11]。

目前对于农村零售行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点和问题:

(1)政策建议对象过大。

现行对于农村零售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行业发展和完善整体方面的研究,很少注重其中的构成要素上的研究,而且所提意见主要针对于政府方面,而对于其中的主体经营者缺建议很少。

(2)研究切入点过于单一。

现行的研究切入点一般是经营者和政府,针对经营者和政府提出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对于同样是市场主体的消费者角度的思考较少。

3.1调查安排。

本次调查以五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

(1)调查准备。

在调查方式上,本次调查采取随即抽样的方式,即在调查范围内随机询问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在调查方法上,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式访问。为了提高调查效率,将由调查人员访问后代填问卷。在调查对象上,本次调查的要求是18-70周岁具有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并在本地居住满一年的被调查者。这样的要求既满足了实地调查队数据的真实性,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在样本容量上,考虑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次调查仅选择了30个样本。在调查地点上,经过小组讨论和对多个调查地点的比较,本次调查最终选择了北碚区水土镇的农村。

(2)调查过程。

以小组为整体,两个至三个调查人员为一队,分为记录者和访问者对调查对象开展调查。

(3)调查整理。

本次调查借助excel数据统计软件,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传统统计方法,针对选定的变量进行重点分析,进而揭示其中的联系。

3.2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将以下几个要素作为农村便利店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的变量:

4.1基本情况。

在调查数据的整理中,笔者发现在基本情况方面,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17:13,大体上男女比例平衡;被调查者的年龄23%在16-50岁,74%在50岁以上,大多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程度上,57%的人受过小学教育或者没有受过教育,40%的人受过初中教育,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月消费上,83%家庭的月消费在3000元及其以下,在这其中53%的家庭的最高月消费只有1500元。综合以上数据,笔者认为农村消费者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消费水平较低的中老年人。

4.2具体分析。

在此基本情况下,调查人员对其进行相关问题的访问,经过数据统计,现将变量做以下分析:

4.2.1便利店的作用更多是应急之用。

虽然便利店具有经济方便的特点,但是它仍然不能与超市,规模更大的商店相比。根据调查得知,被调查者们购买生活所需的主要渠道还是集镇中的超市商店,他们去便利店购物的频率不高。因为在他们看来,超市的商品种类更多,质量更有保障,并且去集镇购物并不费时费力。相比之下,农村便利店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不能满足被调查者们所有的生活所需。而且,在数据统计中,笔者发现被调查者在便利店购物的平均消费支出仅占总消费支出的15%。由此可见,对被调查者来说农村便利店不是他们主要购物场所。只是在急需时,它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4.2.2距离的远近是影响便利店经营的重要因素。

由之前的分析可以知道被调查者们选择农村便利店大多是应急之用。那么,在多个便利店中,被调查者们是怎样选择的呢?根据调查问卷b8问题答案的统计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距离”这一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根据b2问题的答案可知,87%的被调查者的家距离便利店都不远。所以,便利店顾客的来源应该是其自身周边的被调查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距离近,才发挥便利店方便的作用,满足被调查者们的要求。根据这一结论,笔者认为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处于村落中央或者村公路边的便利店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便利店商品的价格并不比集镇超市里商品的价格低,甚至某些商品价格还略高于超市的商品。而这样的价格对被调查者来说2/3的人认为是合理的,1/3的认为是不合理。

一般而言,便利店商品的价格较低会更有利于竞争。那么,为什么实地调查的结果却并非如此,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它是合理的呢?仔细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在一个村中农村便利店有多个,也就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但对被调查者来说便利店也不是他们主要的购物途径。因此,某个便利店若贸然提高价格势必会造成客源流失。根据b12问题的答案统计,近一半的人在提高经营环境的前期下不能够接受提高商品价格,即使43%的人能够接受提价,其前提的提价的幅度也很小。第二,从整体上来看,便利店商品的价格与集镇商品的价格相差不大。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接受便利店商品的价格。而其中30%的人认为它的价格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运费的因素而导致它的价格略高于超市的价格。

由于便利店的经营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上运输因素使得它不能够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自然不是有效的竞争手段。

4.2.4商品种类不齐全、更新速度慢制约便利店的发展。

大多数情况下,商店的商品种类越多就越能吸引消费者,但是根据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看,2/3的人认为便利店商品的种类不齐全(在实地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的便利店商品主要包括烟、酒、零食和盐等部分日常用品,其他种类的商品则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利店产品种类的更新依然不乐观,大多数人认为它们的更新速度比较慢。

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了这样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状况。首先,信息不完全。既然农村便利店集中在农村内部,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信息传播途径不畅。缺乏媒介传播和信息收集渠道,经营者就不能及时得到相关的市场信息。其次,消费需求不足。由之前的分析知道便利店的作用大多是应急之用,其他需求很少。在b5问题“能否顺利购买到您所需商品”的答案中64%的人选择“能够购买到”,剩下36%的人选择“不能买到”。粗略得看这样的结论与之前的分析有矛盾,但是再深层次地剖析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一致的。选择“不能买到”的原因是因为商品种类不齐全,不能满足这类消费者要求;而选择“能够买到”的原因是这些消费者本来的需求就很少,他们对便利店商品的预期很低,因此在便利店有限的供给下能够满足这类消费的需求。最后,经营者经营积极性不高。农村便利店经营者大多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或者没有工作的妇女。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们主要的收入不是来自便利店的经营所得,而是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因此,便利店的盈利状况得不到重视。基于这三个原因,便利店商品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农村消费者的要求,限制其发展。

4.2.5提高商品质量是改善便利店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

在访问过程中,笔者得知这些便利店的商品基本上都是来自集镇的批发。也就是说他们的货源相同,不存在商品差异的问题。再加上多家便利店相互之间的竞争,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便利店商品的质量“比较好”,三成的人认为是“不好”的。

正是因为大多便利店经营者没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商品的质量问题也就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视,而导致了三成顾客的潜在流失。相反地,如果便利店经营者能够提高商品的质量,那么这部分流失的顾客可以变成潜在的顾客,对便利店来说就可以扩大客源,经营状况也可以得到改善。

4.2.6服务态度好,但卫生环境有待改进。

农村便利店是服务业在农村的缩影。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经营者是怎样的目的,但其最终目标都是将商品销售出去,因此服务态度的好坏对便利店的经营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本次的调查的结果看,87%的被调查者认为便利店的服务态度是“比较好的”,只有13%的人不满意他们的服务态度。

除了销售这一目的外,更多的是还有熟人的关系。因为便利店的销售对象是整个村子里的村民,限制了它们的销售范围。同一个村里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熟悉,所以除个别情况外,经营者的服务态度一般都比较好。

“服务态度好”到达了软环境的要求,但是从调查数据看,卫生条件这一硬环境没有达到服务业的标准。虽然57%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这样的卫生环境,但仍有43%的人对目前的卫生环境不满意。

便利店的经营不仅要求保障商品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卫生标准的环境。或许是本身在农村的关系,有些便利店店主并不注意店里的卫生状况。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失去那些对环境有要求的消费者,这很不利于便利店的发展。

通过以上基本情况和具体分析,本次调查结论如下。

(1)农村便利店并非村民主要购物渠道,其主要购物场所仍是在更大的场镇或市区里面,居民在便利店的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较小,在15%左右。

(2)农村便利店的地理条件总体上比较合理,万寿桥村共有4个商店,有两个相对分散,另外两个集中在一个地方;三元村有3个商店,都是分布都比较分散,但是以上两个村的商店都邻近村民住宅,都是沿公路分布,对居民购买物品来说较为方便;离便利店距离的远近是村民购买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价格因素。

(3)经过上访被调查地点的农村便利店发现其商品种类较少;村民对便利店的预期较低,大多数认为因为是在农村所以便利店基本只能满足村民的一些急需之用的物品比如盐、烟、酒等。因此对便利店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没有期望,进而导致便利店因村民的这种心态对购入其他商品没有积极性。

(4)农村便利店的服务态度方面,经过走访和对村民的调查发现大多都认为其较为热情、对顾客态度较好。

(5)被调查地区的大多农村便利店的主要经营方向不是零售商品等,而主要为农村娱乐提供的服务场所,如麻将馆的开设往往会有便利店的产生,主要是为打牌的人提供酒水、泡面等。

(6)便利店不能够提供粮油供应,当地的农用地大多用于苗木的种植,重量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低,村民的粮油主要靠去集市购买获得。

(7)店主对于世面上产品的更新并无太大关注,了解信息不及时,经营积极性不高。

总体来说,农村便利店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部分便利,它是农村消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生活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须待完善。

6.1农村便利店存在的缺陷。

6.1.1农村消费市场的不规范。

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便利店的货源、运输、销售、售后服务都处于各自为站的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消费市场运行极为不规范。加之各地区、各部门对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和规范的学习和间就不够,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规范其运行操作,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农村消费市场发育不健全。

6.1.2经营者缺乏市场经营理念。

农村便利店经营者受过教育的程度低,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调查者中的3%。文化水平低导致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市场经营理念,不懂得如何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去带动自己提供商品的供给,进而使自己的便利店取得更好的收益。大多数农村便利店经营者对商品信息掌握得不多,缺乏信息敏感度,在商品的提供上不注重时效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5%的调查者认为便利店的产品更新不太快或者是慢。所以农村便利店未能满足村民的需求,未能在农村消费市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未能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6.13农村便利店商品供需不平衡。

第一,农民对农村便利店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消费者对农村便利店的期望比较低,在便利店购买的商品大多只是应急之用的盐、醋、酱油之类的,对便利店没有跟多的需求。而只是便利店有什么商品就购买什么商品,所需商品在便利店购买难就去集市或者是大型超市购买,所以未能形成需求对供给的拉动作用。第二,便利店商品供应不足。由于农村消费者购买需求少和经营者在经营上缺乏市场经营理念,便利店的商品种类少、更新慢、整体供应不足。形成消费者购买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未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用供给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使自己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农村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这对矛盾的存在形成供需未能相互拉动共同促进的趋势,而是陷入相互阻碍恶性循环之中。

6.2改善农村便利店现状的措施。

6.2.1规范农村消费市场,加强相关部门的市场监管。

农村消费市场的运行操作不规范主要的原因有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和参与者积极性的缺乏等使得本能够为村民提供更好服务的农村便利店发展缓慢,未能发挥应有的市场作用。

未解决农村便利店目前发展缓慢和不规范的问题:工商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便利店的监管,从其经营环境、经营商品类别、质量安全等上加予审核,如有问题应该及时处理。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便利店的扶持,诸如对种植耕地面积少的、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予以增加粮油供应店等类似的便利店,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村民应该改变传统对农村便利店的观点,应主动向经营者提出自己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持无所谓态度,毕竟便利店各方面的改善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村民自身的生活生产的。

6.2.2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素质。

村委会或合作社应该给与便利店经营者进行与经营相关的培训,政府等相关机构应加强宣传让经营者明白要经营便利店就得经营得好,使其所利用的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提高经营者素质和能力,弥补其市场经营理念,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民服务,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

6.2.3增加商品供给,推动有效需求,促进供需平衡。

在农村便利店增加商品的供给,改善便利店经营环境,以拉动村民的有效需求;进而又以需求推动供给,使供需摆脱相互阻碍的恶性循环,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局面。就如水土镇主要发展苗木业,农民几乎都不种植粮食、油料等生活所需品,而农村便利店又不提供粮棉油等产品,使得村民购买极其不便。因此便利店以村民这种对粮棉油的需求来供给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并且经营者还有提供农村所缺少或者几乎没有少见的商品以此来推动或刺激消费者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更好的为农民服务,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七

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华北水院法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

xx年7月13日。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录。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1。4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一)调查对象。

为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保龙湖地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们加入了失地农民的行列。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龙湖地区被征地农民200户,分三个安置地点,七个小区进行调查。

(a)调查范围: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b)调查对象:各个小区安置的失地农民。

(c)调查内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

(d)调查单位:户。

(二)调查时间、地点和进度安排。

时间:七月三号——七月十三号。

地点: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进度安排:

a)前期准备阶段。

在学校湖边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调查工作进程和安排后续任务。

搜集资料,设计问卷。

b)调查实施阶段。

7月5号至10号。

进行200份问卷试调查,并总结调查注意事项。

c)资料分析与整理阶段。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d)调查报告撰写阶段。

7月12号至13号。

(三)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之前派发了20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然后就调查过程和结果来分析具体的有效快速正确的调查具体决策。最后正式发送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a)资料收集方法:

自填式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失地农民手里。

访谈法:调查员直接访问并收集信息。

b)资料分析方法:

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单因素分析。

(四)抽样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阶段:选择调查小区。

第二阶段:选择小区中的单元。

第三阶段:从每个单元中随机抽取居民户。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郑雪艳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和最后定稿。

信息采写员:赵广开负责每日简报的撰写以及向各大网站和媒体投稿。

照片采集员:张彬负责每日照片的采集和筛选工作。

走访调查员:张益陈一鑫赵青彦何向前负责每日的走访调查工作。

(六)问卷分析(我们将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换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a。63。48%b。29。02%c。5。28%d。2。62%。

2:a。36。96%b。3。66%c。18。53%d。40。75%。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失地以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大部分以种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小部分以养殖(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少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设法来维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个体经营的比例就相对增加。通过调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职业多以园林工人、清洁工等低收入工作为主,且工作不稳定。同时我们看到失地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选其他的占40。75%,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靠政府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a。30%b。9。07%c。30%d。9。82%e。15。32%。

4:a。37。64%b。35%c。6%d。11。36%e。10%。

统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前后,农民的消费支出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失地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花销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对较少。在大部分农民的观念中,他们努力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有所提高,并且为他们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失地以后有较大变动。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与医疗投入相对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5:a。20。06%b。14。08%c。24。09%d。42。12%。

6:a。23。02%b。14。39%c。45。95%d。17。24%。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30%b。50%c。20%。

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43%b。24%c。16%d。17%。

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购房补偿c其他d没有补偿。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9。84%b64。94%c、2。68%d2。64%。

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13。3%b53。3%c33。4%。

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3。85%b40。8%c23。85%d11。8%。

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50。32%b20。94%c28。74%。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问题表现之一: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

(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会保障代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说明:首先,社会保障是缓解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作为国家介入、干预社会生活的途径,作为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化初期。

(3)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筹资来源多元化。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的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个头号问题,各国都在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其中个人缴费和社会保障税被高度重视。在欧盟,各国农民养老金计划筹资来源多样化,包括缴费、政府补贴和税收等。个人缴费份额在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国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国,社会保障税包括三个税目:社会保险(老年人、残疾人、遗属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失业救济。首先,农场主需要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其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联邦失业税。再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自营职业税。

(4)对失地农民以高补偿的办法实施社会保障。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方都给土地所有者以较为满意的补偿,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其中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一般按照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足补偿;土地赔偿额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补偿。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是各国对失地农民的通行做法,这有助于降低他们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失地农民医疗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5)农民在社会以保险税等的支付上享受着优惠。德国的社会保险税是分职业征收的。工人的社会保险税课税对象是工人的工资收入,税款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税率总计为35%。应税工资源共享收入的上限为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类:普遍类(涵盖一般领薪者、学生和个人投保者)、农业类(面向从事农业的领薪者和非白领薪者)、非领薪(实业家、企业家、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和特殊类(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雇员)。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韩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产业灾害。社会保险金大部分由被保险者自己缴纳,但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国家负担的费用相对较多。

(6)土地权益转让补偿金可作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情况和中国情况比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间,日本成功地从一个农业人口占将近四成的国家完成城市化,并将农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实行“国民皆保险”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民作为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国民年金。

根据以上经验,在郑东新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完善社会保障条例,消灭社会保障中的真空地带;其次,对社会保障程度进行实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对残疾人等特殊对待;第三,建立社会保障评分机制;第四,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反馈;第五,建立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2、健全法制。

对不合法的征地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不法的行为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采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是国外及我们台湾、香港地区的土地征用之所以得到很好执行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仅以《土地管理法》内所规定的为主,其他散见于各部门法或各行政法规之中,针对征地目的、程序、补偿以及征地纠纷的解决等问题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征地的随意性很大,补偿安置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征地中引发的责任无人承担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损失没有得到完全的补偿”。xx年11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征地补偿实施到位。

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设置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的投资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一种补偿和购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土地投资的一种补偿;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是对农民由于征地失去土地保障后的社会安置问题进行的补偿,其实是变相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4、征地相关程序透明通畅。

借鉴国外的经验,都有一套关于征地问题合理的程序规定。实际调查中,郑东新区并非是没有这样一套相关规定,只是规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征地手续变得隐晦,征地过程变得不透明。加上官员间的私自勾结,严重扭曲征地程序,加上上访路径不畅通。基层工作在实际意义上,就是部分基层官员的渔利行为。这样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更严重的造成了对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征地程序的不通畅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其次针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尽快将征地补偿款补偿到位,兑现政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承诺,让老百姓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

二、完善失地农民后续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适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体会到老有所养,另外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普及,推进住房建设,尽快使所有失地农民都住进安置社区。

三、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医疗、休闲、教育、治安)建设,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社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四、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创业,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可到高校大学生及教师寻求发展策略),争取创建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可结合本地特色及大学生这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发展的前提是居民认可喜欢这个新家,因而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六、加强对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建设能力的培养,为社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监督力度,做到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保障言论自由、为群众反应问题提供便利)。可以组建社区建设党员领导监督小组,时刻监督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八、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大学生),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国家给予养老保险当做征地补偿款,另外对国家给予的各项福利居民的说法差别很大,这充分说明居民的了解不够,国家的宣传没有到位。

九、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一广大的优秀的群体承载着祖国农村建设的重任,让他们走进社区也许更能发挥他们的创新力。

十、建议国家号召广大有志青年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他们敢于创新,富有激情,把他们置身于基层能够改变我国基层领导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最后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经常深入社区展开调研,积极的向人民群众讨教建设社区的良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

亲爱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特编此卷。本问卷将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仅作研究使用,并为您保密。请您按照真实的个人情况和想法认真作答。

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北水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写说明。

1、请您把认为合适的答案号码填入括号内或者在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每个问题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商场/休闲)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以地换地c购房补偿d其他e没有补偿。

10政府的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3、张洪武:《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网络资料)。

4、许宝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转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5、陈传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6、孙晓明、刘晓昀、刘秀梅:《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7月。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八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产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县于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调查情况的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状况:

平均月收入(户)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户)34.4元430元430元。

净余-14.4元170元190元。

所占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项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经费,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负债的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九

2.调查时间:20xx年7月(20xx年xx第一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时间段)。

3.调查地点:xx省xx县野鸡坪镇。

4.调查人物:xx第一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邵东支队调研全体组成员。

现状之一:家庭人口多,家庭负担重。

xcx省xx县农村家庭成员数量调查。

单位:户调查总量120有效问卷:118。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xx县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人口较多,一般在4口人以上,一家4-6口人以上的居多,家中有3人及以下的仅仅占5.08%,4-6口人的高达50.85%,有6口人以上的占44.07%。家中一般有两个以上的小孩,有的甚至有6个小孩,但家中一般只有2个主要劳动力,这就使得家庭的经济负担大大的加重了,这对于农村家庭发展的发展极为不利。

单位:户调查总量120有效问卷:118。

xcx省xx县农村家庭成员文化水平调查。

——以家中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为标准。

单位:户调查总量120有效问卷:118。

xcx省xx县农村家庭月收入水平调查(全家总收入)。

单位:户调查总量120有效问卷:118。

从上表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xcx省xx县农村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拥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只占21.19%,拥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数也仅有22.03%,也就是说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的人员还不到50%,而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员却占到56.78%,而且在这些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员中大多数人是没有读过书的或者是只读过一两年书。农村的文化水平严重的阻碍了当地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是阻碍当地经济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我们再看家庭的月收入状况,一般的四口(及以上)之家的月收入水平,达到2016元以上的仅占到33.90%,大部家庭的月收入水平在1000-2016元,其占到42.37%,更有23.73%月收入低于1000。这与野鸡坪的人均收入水平(3516元)相差较远。再比如说,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吃穿住行,再加上家中有小孩读书和老人要看病,一年下来,基本没有钱结余。基本上可以说,也就是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如遇上特殊情况,温饱问题都将受到威胁。

农村家庭务农人员的素质低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瓶颈”。xx县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年人和妇女在家务农。因此,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差,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的难度较大,一些先进的、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很难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而投入的`劳动成本较高的尴尬局面,势必影响农民增收。

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的问题,为了生计,纷纷到城市去打工,但由于大多数文化素质低、往往从事的是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工资报酬低的简单劳动。据调查了解,在一般建筑工地上打工,每天的劳动时间长达10—12个小时,甚至更长,但其每天的工资只有20—30元。由此可见由于农村家庭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其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工作。

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农民利益,尽管政府部门对化肥、籽种和其它主要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由于受原材料价格的过快上涨,致使化肥、农膜、农药、汽油、柴油等相关产品价格及运输价格快速上涨,从而引起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导致农民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我国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简单传统的耕作或只有从事传统的农业经验和技能,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要发展技术含量高、价值量大的农产品,农民必须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针对xx县农村家庭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这一特点,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就必须加强对农村家庭劳动力技术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尽快帮助农村家庭劳动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使他们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成为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劳动力,成为种田的能手。要提高农村家庭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农业技术人员责任制度,使市、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指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第二,在农村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免费培养农村技术骨干,然后进行全面推广。第三,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投入,农民掌握致富技术后利于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

制约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一是技术,二是资金和信息。市、县、乡(镇)各级党政组织应加强对农村家庭劳动力的信息指导,建立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其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因而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往往卖不出。为了减少其从事农业经营的盲目性,各级党政干部必须加强对农村家庭劳动力的信息指导。同时,各级党政组织应帮农民牵线搭桥,帮助农民建立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要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需要调整农业经营结构,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信息指导。但只有这些措施还不行,还需要建立保证这些措施得到真正实施的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这些措施不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要使这些措施能够得到真正实施,必须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劳动力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极为显著。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使大批农村青年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和融入城市社会的机会。一方面,政府在支持九年义务教育执行力度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农业职业教育以及农技推广和信息交流等非正规教育形式,激励和帮助农民增收。当前,科教兴农的重点应该放在两个方面:培育、引进、推广良种,扩大农产品的门类,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表现;搞好人才培训,把农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据我们调查了解,很多人之所以外出务工,是因为在家务农的收入太低,空闲的时间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浪费时间和劳动力。若我们可以在农村开办一些农产品或其他加工企业,使得务农空闲时间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的话,那么,将会改变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使得其既能务农,又能在本地务工,充分利用劳动力,大大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同时,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不会只能卖“原农产品”,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略来完成农民增收的艰巨任务。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成就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探索的结果。短短30年的历史,让中国激动,让世界震惊。然而,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城乡差距正在扩大。相比较而言,虽然农民有余粮和可支配的零花钱,但大多数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知识构成、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他们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是当前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研究能力,学校开展了“六观六思六育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业余实践中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个群体的情况关系到全国的情况。如果纵向比较,真的感觉农村的变化是可喜的。以前农民完全依附于土地,面朝黄土,面朝天空,终日劳作,却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现在在农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很多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大多数农民还是只解决了温饱问题,生存保障很脆弱,发展希望很渺茫。大多数农民在社会活动中没有优势。

1.大多数农民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中国的农村改革是成功的。在过去的20年里,农民已经能够吃饭和穿暖和的衣服,这是党在农村政策的成功。然而,我们应该去拜访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后,农民一直难以向前迈出一步。土地利用已经到了极限。再怎么努力,有限的土地也不能产生什么更高的效益。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解决温饱问题略有节余。在灾害年,基本的生存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面对有限的土地,农民除了精耕细作,科学种田,想不出别的出路。农忙季节它们会忙碌一会儿,农闲季节坐在南墙上晒太阳取暖。他们晚上想到几千个方案,白天还是眼巴巴的看着两亩地,想不出什么独特的招数。面对看似无风险的农活,农民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顺其自然,游走在温饱线上。

2.天灾人祸威胁着一些农民的生存。温饱问题刚刚解决后,农民应对其他风险的能力还是很低的,尤其是面对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时候。山东省济南市山区的一个村庄,一户人家因白血病花光了自己4万元的积蓄,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多元。这种疾病还没有治愈。在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把孩子从大医院拉回家等待奇迹。这个家庭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却因为生病突然又回到了贫困线。如果真的靠自己再有钱,恐怕十年之内都不可能了。其他农民因残疾、受伤或水产养殖管理不善而贫困。面对这些天灾人祸,部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往往不知所措,给农村稳定带来潜在隐患。

3.知识构成低,没有办法致富,导致贫穷。很多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知识构成偏低。这些年来,有些农民一直认为不需要学习,但其他人会随心所欲,重复古老的耕作方法,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仍然使用祖先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有些新知识新技术因为文化水平低,很难接受。即使一些农民有一点文化知识,他们也试图应用新技术,但由于需要投资和风险,他们不敢实践。结果越穷越胆小,越穷,形成恶性循环。

4.观念落后,观念保守,小农意识强,影响致富。农民容易满足。越落后的地区,满意度越强。只要有吃的,有穿的,还有一些零花钱,和以前比起来都很满足。只要一个人满意,就没有企业。我走访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我家人缘很好,很田园。我可以进入房子,我的家人被墙包围着。除了几个小凳子和一张吃饭的方桌,什么都没有。不过这些农民似乎很满足,很舒服,围着小桌子招呼全家,或者拿两杯劣质酒和亲朋好友一起喝。如果他们不谈论他们未来的计划,他们会提出很多困难,有些是不可克服的,有些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无论大小,他们都不愿意去克服。目前吃饱喝足。另外,向前迈一步需要承担风险。

由于惯性严重,家庭状况无法得到很大改善。即使有发财的机会,他们也总是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带头往前跑。再加上资金、技术、信息的匮乏,很多人都怕困难。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还是觉得不如躺在南墙上晒太阳。

农村问题是我国整体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农村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给他们提供一条起跑线,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共同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对许多农村情况的调查,我认为要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走出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自强自立是关键。在广大农村,根据抽样调查,我们感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因病致贫的农民精神崩溃了。面对巨额外债,靠着几亩庄稼,一辈子还是不清楚。也就是说,俗话说,躺在泥里,爬在泥里,对未来没有希望,再折腾也没有结果。这种情况下,不如舒舒服服的躺着,彻底失去进取的念头。有鉴于此,农村干部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关怀,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从新的立场找到切入点,帮助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让这些弱势群体看到希望。人有了希望,才能有信心、有希望、坚强地站起来,这是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内因,也是关键。

2.给他们必要的支持,让他们站起来。一些弱势群体被打击后,自己站不起来。我们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的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比如资金支持。我们要对一些特困家庭进行登记,时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接触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寻找项目,帮助他们培养技能,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感受到希望在那里。这样,在农村的帮助下,我们才能逐渐走出困境。否则单纯的思想引导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双管齐下,为他们站起来提供一个支点。

3.政策救助与农村互助相结合,引导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对于一些贫困村来说,财力有限,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助往往是杯水车薪,很难从根本上有效。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走政策救助之路,将政策救助与村民互助结合起来,真正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所谓政策援助,应该根据贫困户的情况给予优惠政策,比如资金支持、就业援助等,让他们有机会尽快站起来。所谓农村互助,就是动员广大村民伸出援手,尽可能帮助贫困户。这种帮助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有偿的,目的是帮助贫困户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的现状是由社会分工和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他们为我们承受痛苦。所以,关心他们就是关心自己。农村是整个社会群体的母亲,农村弱势群体是母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帮助他们,使他们走上共同繁荣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经济建设才有后劲,各项社会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一

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华北水院法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

xx年7月13日。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录。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1。4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一)调查对象。

为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保龙湖地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们加入了失地农民的行列。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龙湖地区被征地农民200户,分三个安置地点,七个小区进行调查。

(a)调查范围: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b)调查对象:各个小区安置的失地农民。

(c)调查内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

(d)调查单位:户。

(二)调查时间、地点和进度安排。

时间:七月三号——七月十三号。

地点: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进度安排:

a)前期准备阶段。

在学校湖边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调查工作进程和安排后续任务。

搜集资料,设计问卷。

b)调查实施阶段。

7月5号至10号。

进行200份问卷试调查,并总结调查注意事项。

c)资料分析与整理阶段。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d)调查报告撰写阶段。

7月12号至13号。

(三)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之前派发了20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然后就调查过程和结果来分析具体的有效快速正确的调查具体决策。最后正式发送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a)资料收集方法:

自填式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失地农民手里。

访谈法:调查员直接访问并收集信息。

b)资料分析方法:

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单因素分析。

(四)抽样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阶段:选择调查小区。

第二阶段:选择小区中的单元。

第三阶段:从每个单元中随机抽取居民户。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郑雪艳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和最后定稿。

信息采写员:赵广开负责每日简报的撰写以及向各大网站和媒体投稿。

照片采集员:张彬负责每日照片的采集和筛选工作。

走访调查员:张益陈一鑫赵青彦何向前负责每日的走访调查工作。

(六)问卷分析(我们将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换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a。63。48%b。29。02%c。5。28%d。2。62%。

2:a。36。96%b。3。66%c。18。53%d。40。75%。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失地以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大部分以种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小部分以养殖(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少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设法来维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个体经营的比例就相对增加。通过调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职业多以园林工人、清洁工等低收入工作为主,且工作不稳定。同时我们看到失地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选其他的占40。75%,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靠政府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a。30%b。9。07%c。30%d。9。82%e。15。32%。

4:a。37。64%b。35%c。6%d。11。36%e。10%。

统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前后,农民的消费支出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失地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花销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对较少。在大部分农民的观念中,他们努力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有所提高,并且为他们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失地以后有较大变动。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与医疗投入相对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5:a。20。06%b。14。08%c。24。09%d。42。12%。

6:a。23。02%b。14。39%c。45。95%d。17。24%。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30%b。50%c。20%。

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43%b。24%c。16%d。17%。

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购房补偿c其他d没有补偿。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9。84%b64。94%c、2。68%d2。64%。

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13。3%b53。3%c33。4%。

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3。85%b40。8%c23。85%d11。8%。

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50。32%b20。94%c28。74%。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问题表现之一: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

(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会保障代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说明:首先,社会保障是缓解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作为国家介入、干预社会生活的途径,作为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化初期。

(3)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筹资来源多元化。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的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个头号问题,各国都在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其中个人缴费和社会保障税被高度重视。在欧盟,各国农民养老金计划筹资来源多样化,包括缴费、政府补贴和税收等。个人缴费份额在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国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国,社会保障税包括三个税目:社会保险(老年人、残疾人、遗属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失业救济。首先,农场主需要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其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联邦失业税。再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自营职业税。

(4)对失地农民以高补偿的办法实施社会保障。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方都给土地所有者以较为满意的补偿,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其中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一般按照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足补偿;土地赔偿额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补偿。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是各国对失地农民的通行做法,这有助于降低他们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失地农民医疗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5)农民在社会以保险税等的支付上享受着优惠。德国的社会保险税是分职业征收的。工人的社会保险税课税对象是工人的工资收入,税款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税率总计为35%。应税工资源共享收入的上限为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类:普遍类(涵盖一般领薪者、学生和个人投保者)、农业类(面向从事农业的领薪者和非白领薪者)、非领薪(实业家、企业家、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和特殊类(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雇员)。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韩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产业灾害。社会保险金大部分由被保险者自己缴纳,但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国家负担的费用相对较多。

(6)土地权益转让补偿金可作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情况和中国情况比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间,日本成功地从一个农业人口占将近四成的国家完成城市化,并将农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实行"国民皆保险"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民作为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国民年金。

根据以上经验,在郑东新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完善社会保障条例,消灭社会保障中的真空地带;其次,对社会保障程度进行实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对残疾人等特殊对待;第三,建立社会保障评分机制;第四,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反馈;第五,建立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2、健全法制。

对不合法的征地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不法的行为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采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是国外及我们台湾、香港地区的土地征用之所以得到很好执行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仅以《土地管理法》内所规定的为主,其他散见于各部门法或各行政法规之中,针对征地目的、程序、补偿以及征地纠纷的解决等问题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征地的随意性很大,补偿安置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征地中引发的责任无人承担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损失没有得到完全的补偿"。xx年11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征地补偿实施到位。

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设置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的投资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一种补偿和购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土地投资的一种补偿;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是对农民由于征地失去土地保障后的社会安置问题进行的补偿,其实是变相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4、征地相关程序透明通畅。

借鉴国外的经验,都有一套关于征地问题合理的程序规定。实际调查中,郑东新区并非是没有这样一套相关规定,只是规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征地手续变得隐晦,征地过程变得不透明。加上官员间的私自勾结,严重扭曲征地程序,加上上访路径不畅通。基层工作在实际意义上,就是部分基层官员的渔利行为。这样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更严重的造成了对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征地程序的不通畅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其次针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尽快将征地补偿款补偿到位,兑现政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承诺,让老百姓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

二、完善失地农民后续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适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体会到老有所养,另外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普及,推进住房建设,尽快使所有失地农民都住进安置社区。

三、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医疗、休闲、教育、治安)建设,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社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四、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创业,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可到高校大学生及教师寻求发展策略),争取创建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可结合本地特色及大学生这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发展的前提是居民认可喜欢这个新家,因而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六、加强对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建设能力的培养,为社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监督力度,做到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保障言论自由、为群众反应问题提供便利)。可以组建社区建设党员领导监督小组,时刻监督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八、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大学生),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国家给予养老保险当做征地补偿款,另外对国家给予的'各项福利居民的说法差别很大,这充分说明居民的了解不够,国家的宣传没有到位。

九、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一广大的优秀的群体承载着祖国农村建设的重任,让他们走进社区也许更能发挥他们的创新力。

十、建议国家号召广大有志青年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他们敢于创新,富有激情,把他们置身于基层能够改变我国基层领导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最后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经常深入社区展开调研,积极的向人民群众讨教建设社区的良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

亲爱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特编此卷。本问卷将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仅作研究使用,并为您保密。请您按照真实的个人情况和想法认真作答。

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北水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写说明。

1、请您把认为合适的答案号码填入括号内或者在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每个问题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商场/休闲)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以地换地c购房补偿d其他e没有补偿。

10政府的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3、张洪武:《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网络资料)。

4、许宝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转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5、陈传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二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三

下面是由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借鉴!

1、具有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良好的价值取向。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处在农村基层艰苦工作环境下的广大年轻干部依然表现出了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从调查情况来看,有84%的年轻干部对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了信心;68%的年轻干部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作为自身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充分显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新的时期,年轻干部都意识到了人类已进入学习型社会,学者生存,不学者必将劣汰,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查表明,有65%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由于年轻干部都具有旺盛的精力,加上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养成了勤于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勤于思考的习惯。

3、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干能力。

广大年轻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敢于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及时大胆提出与老观念、老传统不同的新观点、新方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大多数年轻干部的工作理念,他们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根据调查统计,有86%的年轻干部表示现阶段党员干部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

4、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强烈的正义感。

调查表明,大多数年轻干部对自己都要求比较严格。53%的年轻干部把群众公认作为自己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年轻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表现出了十分坚定的意志,78%的调查对象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朽现象和不正之风表示深恶痛绝、坚决抵制。76%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狠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并对党风的转变充满了信心,展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义感。

我们从调查情况中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年轻干部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极少数年轻干部在思想作风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问题之一:淡漠政治。

主要表现为:不注意政治理论的学习,借口工作忙而忽视理论学习,理论功底比较浅。因而观察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于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苗头性问题,往往嗅觉不灵,反映迟钝,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分析问题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探索问题发生的根源,不能以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对问题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大是大非和许多问题上分不清是非。

问题之二:热衷权力。

当前,有极少数年轻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过分注重职务升迁,权力观发生扭曲和变形,不能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群众谋利益,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谋划自己的升迁上,迎来送往搞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寻找升官的捷径,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完全忘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问题之三:贪图安逸。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少数年轻干部潜滋暗长了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思想。他们甚至把勤劳朴素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当作迂腐,视艰苦创业者为傻冒。相反却把讲排场、比阔气、摆派头当作荣耀。

问题之四:轻视群众。

年轻干部大都由于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结果他们中的少数人往往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过高估计自己,片面强调自己在决策和工作中的作用,滋长了骄傲自满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产生了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

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年轻干部身上,但危害极大,不可等闲视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形势和环境等客观上的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少数年轻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党性锻炼,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沾染了庸俗的政客风气,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悄然滋长。要解决年轻干部存在的这些思想作风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1、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修养。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各级党委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好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牢牢抓在手上,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抓反复,要制定学习计划,规范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注重学习实效。要使年轻干部真正认识到提高理论修养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要组织年轻干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邓爷爷理论和江x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吸取其思想精华,在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辨别方向,沉着应对,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强化年轻干部的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干部党性的试金石。一个认识不到人民群众重要历史地位的'人,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自觉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首先,要教育年轻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注重解决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使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教育年轻干部增强公仆意识。教育年轻干部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权力当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第三,要教育年轻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帮助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年轻干部在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

3、锻炼年轻干部的务实作风。

首先,要坚持把工作热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高、劲头大,但必须头脑冷静,尊重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需要和可能,一件件扎扎实实去办。其次,要提倡说实话、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年轻干部要敢于把说实话作为自己的一项政治品德,如实反映各种问题,在遇到大事,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要坚持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假浮夸的假政绩。第三,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年轻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能好大喜功,不屑于办小事。其实,许多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不能借口小事而置之不理,要在一件件小事中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培养严于解剖自我的精神,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承认,坚决改正,不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同时,年轻干部还要克服傲气,尊重同志,取长补短,促进自己不断成熟。

4、加大年轻干部的监督力度。

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出现的问题,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加强教育和管理。组织部门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汇报思想、定期谈话、年末述职等一系列监督制度,把管理监督工作贯穿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组织考察、个别座谈、民主评议、公开述职等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考察监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同时,要深入考察监督年轻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对年轻干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四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义县农村普法状况社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引言

调查目的:对义县农村地区法律建设的现时情况及其特点,和农村人对法律的看法及当遇到法律纠纷时采取方法以及这种现象所存在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义县农村法律的教育和普及程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采用以走访为主,其它调查方式为辅的调查方式。

二、调查内容

通过在义县刘龙台镇走访及调查,我发现,农民关心的涉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征地补偿问题。之所以征地补偿问题会成为义县农村居民首要的法律问题,我通过调查后得知,这是由于义县正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致使政府需要征地,征地必然带来补偿,而补偿当中产生法律纠纷也就不为奇怪了。产生法律纠纷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而产生法律纠纷的原因却是复杂的,涉及的当事人无非就是政府和当地村民。可能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是赔偿价款协商不一致,政府所付的补偿款项少,致使村民无法接受,或者是村民要求的太多,导致政府无法接受;二是征收的土地面积与协商不一致,对于土地征收面积的大小,双方是有矛盾的,因此产生纠纷也就不奇怪;三是被征地的农民的安置与协商不一致,其主动权在政府,村民很少参与到规划中的,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规划方案。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这个问题占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二位,从此可以看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的非常不如意。面对商家时,消费者毕竟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其原因来说主要是商家对消费权益不够重视,没有树立诚信交易的理念,目光短浅。其次,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不多,消费者协会毕竟属于民间机构,它只能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严重的问题便显得苍白无力了。再次,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大,一般的成本包括,来回的路费,误工费,时间等等。如果采取仲裁和诉讼的方法则成本就更加巨大。因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就成了义县农村居民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之一了。

(三)劳动合同纠纷问题。这个问题占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三位,可见义县农民工在就业时的合法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面对就业单位时,农民工同样是弱势群体。出现劳动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淡薄,不尊重劳动的合法权益。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也不够,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其维权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政府保护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力度还是不够大。

此外,在婚姻、邻里等方面涉及法律的问题也比较多。

三、调查结论

通过对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义县农村普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一是农村法制宣传存在"死角"。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施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流动速度加快,为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带来了困难。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对于法制宣传仅限于村部内的一两块宣传栏,试问能有几个村民经常跑到村部来看着宣传栏学习法律知识,这样的法制宣传浮于表面,只是村里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农民群众本身根本得不到教育,形成"死角"。

二是个别村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认识不到位。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很多是硬指标,也很多是软指标。法制宣传,对有些村干部来说,是很好糊弄的事情,因为它不像其他工作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对组织群众,宣传党对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有些村干部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村民很多越过村委会这一级,直接到乡镇政府上访,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是法制宣传物质条件欠缺。义县有些村的集体经济不是很宽裕,甚至负债不少。要进行法制宣传,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行了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无力支撑普法经费,宣传读本的紧缺、宣传设备的落后,这些都是制约农村法制宣传的客观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普法人员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农村法制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大打折扣。

四、几点建议

对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普法宣传力度:

一是整合资源,提高宣传效果。整合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配以文字、图片、漫画等进行趣味性、生活化的法制宣传。另外,农村居民居住地分散、人员流动性较大,组织起来进行规模性的宣传教育并不实际,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农村学校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开展"法进校园"活动。学校学生来自各村各户,而且人数多,有固定的学习教育场所和丰厚的师资力量,我们可以在农村中小学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再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宣传法律,这种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能使家长更好的学习到法律。

二是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政府应加强对村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把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任务上来,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村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切实做好农村法制宣传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学习法律的热情,调动农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三是增加普法教育经费,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效果。对确实无法支持农村普法经费的的村居,镇财政应适当进行倾斜,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使农村法制宣传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各村也应考虑到自身经费的实际情况,在法制宣传的形式上多下工夫,节约成本,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优的成果,务求法制宣传的到位。

当然只有通过个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村的法律基础才会越来越提高。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村群众的生活才会更幸福、更快乐。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五

现今大学生消费问题一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给特殊的群体,处于校园与社会交界处,脱离了父母,开始经济独立,独自生活.大学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社会生活又是充满诱惑的.对大学生的消费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免回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是消费问题.为了弄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对学校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弄清楚大学生话多少钱,怎样的花钱,他们的消费中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的去改进这些问题.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我们市周围的同学,我发放了四十份问卷调查表,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从统计结果来看,总消费额集中在201—400和400—600之间,这个数据从现实表面来看是较低的,正常应该是集中在500—700之间,这个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主要消费。

从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与吃的方面,处于200—300和300以上的分别占了42%和35%.从这点来看,大学生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较高的,准确说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

3.其他开支。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除了吃的方面的花费,其他主要都用在了上网.电话费和购买日常用品.大学里的手机普遍率很高,同学有分散在各地,平时联系较多,而这一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尤为明显.

4.生活费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2%的同学的生活非是全部来自父母.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兼职,正是由于钱来自于父母,形成了一种依赖,花钱也毫无顾忌了.有的同学打工的目的也不是在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在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这是中国大学生中的一种现状.

四.更进一步思考。

现在的校园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使得中国的广大学子正在接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带有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形成着不同的消费观念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价值取向.思维结构的不同,也体现出了地区经济的差异.

1.以理性消费为主。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六

班级:。

授课老师:。

小组成员:。

一。调查地点:南华大学。

二()。调查时间:12月8日到12月14日。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有关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实地调查访问。

五。调查内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六。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关键词: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环境保护。

参考书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和道德修养,对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助人为乐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为善最乐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积极让座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需要做好。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纪守法。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七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报告之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当代和谐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师生冲突等诸多不和谐的音符频频出现,这使其再次成为一个新的焦点。为此,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就“大学生视点——高校师生交往状况”对当代在校学生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已不再处于被动的局面,而老师也逐渐失去了“闻道有先后”的优势,“师道尊严”的传统亦渐渐淡去,“学生没了敬畏感,老师少了神圣感”,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师生已走向冷漠化。从问卷调查分析: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如下特点:

1.师生交往少,关系逐渐冷漠化。调查结果显示,95%的大学生赞同高校师生已渐行渐远的观点,与此同时,90%的学生认为当前师生交往存在冷漠化,功利化的特点,更有甚者,主张师生间没有必要交往的同学比例高达6%。师生除教学交流外,各自行色匆匆,哪怕见面很多人也会因人而异地打招呼,而即使是上课,教师与学生相隔一个讲台,也似乎隔了一个鸿沟,他们仅仅是认识的人,而不是亲密的人。

2.师生感情沟通渠道减少,感情交流动力减弱。根据调查问卷,师生交往中,倾向于短信、邮件交流的学生占到85%,70%的学生与专业老师接触最。而除上课,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几乎为0,87%的学生只会在受到惩罚或者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这说明当前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一种纯粹的工作关系。

3.师生互信程度低,学生偏于消极逆反。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老师的期待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和老师在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希望老师能够从“师道尊严”的传统束缚中解脱,向亦师亦友型的关系转变。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有“渊博学识,文雅举止,幽默风趣,人格高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等诸多素质的,有的同学在未进大学前就为自己勾勒了心中理想的大学,心中理想的大学老师。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象牙塔过多的憧憬与设计,与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国”、“自由国度”叛若鸿沟,大学生们往往因此产生过多的消极逆反情绪。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工作、心理、个人、道德关系有融洽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信息浪潮的冲击,高校师生关系间的矛盾、冲突频频发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谐的高校校园的创建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为此,新时期,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要引导高校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经初步统计分析,目前,引起师生关系紧张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教育和教学任务的繁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已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充分的条件。走马灯式更换的教师,流水似轮转的学生,师生之间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部分公共理论课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课”制,教师因上大课到学期末也叫不上学生的名字,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智力与个性等;二是收取高额学费使人情味淡化;三是学生的实用观念和功利性强,四是教师过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出现教师职业情感冷漠,师生间沟通有障碍。常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师生双方只有彼此充分认识和理解,才能实施有效教育与教学活动。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八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最热社会调查报告网络生活状况(通用19篇)篇十九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精选公文范文--------------------------大学生大学生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组员及分工:组长: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幻灯......

第1篇: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环境与卫生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

大学生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参加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质量。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学习。工作需要沟通,需要

    2023年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通用13篇)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提升。接下来,请仔细阅读以下的自我评价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的表现。

    最优团建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给他人提供一些有益启示。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实用毕业感恩演讲稿大全(17篇)

    感恩是一种心灵的修行,让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感恩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日历将

    最热组织党建心得体会范文(12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和工作过程的认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帮助。党建组织是为了

    最优人学教育心得(案例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努力的一种记录和回顾,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果你正在为心得体会的写作烦恼,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

    最热玫瑰公主的读后感范文(21篇)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以及自己的思考感悟进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美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实用化妆的实训心得(通用19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掘自身潜在的优点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心得体会是人们在某个经历或活动后,对所见、所闻、所思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

    优质心得感悟人生(案例18篇)

    人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每一次经历都值得我们用文字来记录和总结。以下是一些人生中的秘诀和窍门,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和成就。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常会不断地

    优质教师节演讲稿学生用(汇总15篇)

    教师演讲稿应该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力求给听众带来新的思维启迪和思考角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教师演讲稿,共同提升演讲水平吧。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演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