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12篇)

时间:2023-04-06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一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 和实施

一、导入  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网站: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

1、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

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2、给以下四幅图各起个好听的名字,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幅写上一段美文。(蕉窗听雨、晚意金秋、苏园冬韵、深院幽庭)

3、我们一初中就是极富吴文化韵味和苏园风格的姑苏名校,课后各小组结合学校的园林资源写个调查报告,介绍惠荫花园一初中。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孟永刚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 和实施

一、导入  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网站: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

1、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

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2、给以下四幅图各起个好听的名字,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幅写上一段美文。(蕉窗听雨、晚意金秋、苏园冬韵、深院幽庭)

3、我们一初中就是极富吴文化韵味和苏园风格的姑苏名校,课后各小组结合学校的园林资源写个调查报告,介绍惠荫花园一初中。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孟永刚

2003/12/14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三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一、导入  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网站: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

1、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

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2、给以下四幅图各起个好听的名字,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幅写上一段美文。(蕉窗听雨、晚意金秋、苏园冬韵、深院幽庭)

3、我们一初中就是极富吴文化韵味和苏园风格的姑苏名校,课后各小组结合学校的园林资源写个调查报告,介绍惠荫花园一初中。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四

课题         苏州园林 课型    新授 课时      2【教学过程】(三模块:自学感知、研讨探究、反思拓展.六环节:课前预习交流、课堂自学感知、分组合作交流、个人反思环节、当堂检测环节、拓展延伸环节)

1、导语

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我国现代着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2、先朗读课文,再欣赏图片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鼓励学生运用诗句、成语)

3、研讨探究

(1)全文是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其中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5——7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

(2)找出3——9段中与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相呼应的句子。

(3)语言欣赏。“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文章的布局要眉目清晰,文章的语言也要经得起咀嚼——优秀的文章,用好一个词语,就是送给了读者一枚橄榄果。” 【互动方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也是一本大书。

交流,整体感知。

分析探究。

品味欣赏,语言习得。

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

难点  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预习作业】

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有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

2、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匠师们自出心裁建造成不同的园林。

②园林中的建筑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充满画意。

④古老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

3、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一段指出苏州园林地位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指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全文看,作者介绍苏州园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

④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互动方式】

预习,根据课文内容解题。必要时可翻阅参考书。

课文注释也要用好。

①以“树木的修剪也着眼在画意”一段,抓住“俯仰生姿”和“不感到寂寞”两个词语来品味。揣摩“不感到寂寞”的人情味,体味两个词语相互呼应当关系。

②第七段“补”的情味。

③第八段“图案美”协调吗?

4、大自然中有各种花草树木,山上有各种奇石清流,城市有各种华厦美屋,喜欢它们,我们出去看就是了,人们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搬到自己家里来不可呢?从中你能体会出古人什么样的园林情结,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审美取向?

(引领学生体味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追求“自然之趣”的生活情趣,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古代园林艺术所包含的人文意识和社会意识,深化文本的文化认识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

【小结反馈】

结尾作者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说明苏州园林美的地方还很多,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用智慧和劳动给游览者带来美的享受,应该感谢他们。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说明让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我们揭示了苏园美丽的奥秘。

【达标测试】

阅读第三、四段,回答。

1.(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 

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互动方式】

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文化认识和文化积累要求较高,主要靠教师的示范讲解,给学生初步的人文启蒙。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

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9.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方式】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五

13.《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准确性。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研讨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

2.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2.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样  蔷薇(qiáng w ēi  )

重峦叠嶂(zhàng)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2.文章是从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3.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①节:是我国园林的标本。(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

②节: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美)[总写](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

③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④节: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⑤节: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⑥节: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

⑦节:讲究每个角落的搭配       ⑧节:讲究门窗图案的雕镂

⑨节:讲究梁和柱子的着色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分写]

4.理清全文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分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

★★第⑩节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6.小结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三、浓墨重彩画园林。

1.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⑤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③④⑤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2.文章用语典范,简洁精美,试找出自己喜欢的语例加以品析。如: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技术仅仅是长期重复劳动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③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

④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体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和匠心,善于注重图画美,使单调变为多彩)

四、质疑探究

1.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2.结合实例,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五、精读4、5两节: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1.第④节说明了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6.自读第⑤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结构形式--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 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课堂小结:

1.在叶圣陶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周游了苏州的著名园林,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下面请同学们以所学知识介绍一下自己的居室或我们的学校。要求运用空间顺序,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2.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环境的协调美,刻意追求自然之趣,你居住的小区在这一点上做得怎样?你想如何来重新设计你居住的小区,让她更充满自然之趣呢?请把你的设计方案写出来。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说明方法     特点     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六

一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特点。

二 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 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揣摩语言,深入阅读课文,达到教学目的。

二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抓住重点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

二 理清全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

一 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

具体方法:学生准备读书。教师提出要求:读完课文后,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说明] 学生不一定很快就能够抓准,如果真是这样,可以先带着他们简单分析一下每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完成开始提出的要求就容易做到了。

二 分析《苏州园林》结构上的特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具体方法:

1.学生快读2到7段,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看看这六段之间的关系。要求先在笔记本上写出提纲。

明确: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概括下文的分项说明。第3到7段分别对四个讲究做具体说明。

[说明]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结构之间的总分关系,写提纲,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中动手的习惯。在分析段与段的关系时,第6段与第7段之间的关系要引导学生认真看一看:这两段都是从游览者的角度写的。第6段的开头写道“必然会注意到……”,第7段的开头写“必然也不会忽略……”,段与段之间联系得紧密,不好分开。

2.读一读8、9段的内容,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8段介绍苏州园林的门、窗在雕镂琢磨上的特点;第9段说明建筑物的颜色,也是构成图画美的一个条件。

[说明] 全面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快速流览一遍全文,说一说全文紧紧抓住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哪一点来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明确:图画美。全文从“无论使游览者……”开始,一直文章末共有10次提到“图画”,始终强调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点。

[说明] 这一步工作完成后,学生对全文的内容基本上把握住了。但是,做好这一步,教师要耐心。学生或许不能一下达到教师期待的答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再看一看表述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和每段的内容,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去分析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 理解课文语言,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二 体会本文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

教学步骤 :

一 理解词语的含义。

具体方法;出示下列语句(有条件的可用投影),请学生将画线的语句换一种说法表达,但是不能改变原义。

(1)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明确:(1)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心中早已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2)决不相同。

[说明] 这是变换一种方法解释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 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具体方法:打开课本,完成课后练习三。可独立做,也可以两个人一组。要求尽可能说出所选答案的理由。

明确:第1题(鉴赏)。所给的四个词语,除了“玩赏”以外,其它三个词语在语法上都没有问题。但是,根据上一句“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的意思,就只能选择“鉴赏”了,因为这个词中还含有鉴别比较的意思。第2题先(艺术)后(技术)。这一句强调的是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的,没有技术作保障,艺术效果是难以产生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第3题先(图案)后(美术)。第4题(依傍)。第5题(忽略)。[说明] 课上做这个练习时,不必全做。教师备课时挑选2~3道题就行了,但是尽量能够引导学生简单说一说选词的理由,要知其大概。

三 理解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具体方法:先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表达效果为何不相同(可利用投影);再从课文中找出三个同样的例子。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

明确:(1)句用“大多”来说明比较客观,作者是仅在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内介绍苏州园林的,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而(2)句用“全”就太绝对,如果没有一处一处的考察,不宜这样说。从这个句子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正确恰当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可以更准确的表达所要说明的意思。

课文中的例子有: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用彩绘。

明确:由于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全面、准确,在说明事物的范围、程度等的时候,就不能再用“往往”“大多”一类留有余地的词语了,如:“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这两句里的“都”“可决不”表意肯定,不含糊,同样是准确的表达。

[说明] 正确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种体现。阅读中,揣摩具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比较,不失为一种方便的办法。

四 落实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

具体方法;用出示下面的词语,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能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鉴赏 轩榭 映衬 因地制宜 对称 邱壑 嶙峋 自出心裁

模样 镂空 琢磨 别具匠心 斟酌 诸如此类

[说明] 这些词语最好能在教学进程中视具体情况出示,那样效果更好。词语的掌握,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要不断地练习。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全文的结构提纲。

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七。

[说明] 因为有的练习随着教学过程 已经做了,所以作业 重点在对全文内容的进一步把握和理解语言上,最终达到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目的。

附 课后练习一、四、五、七题及参考答案

一 本文的结构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按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并举例谈谈总说和分说的一致性。

[参考答案]

2.假山的堆叠,或重峦叠嶂,或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多是活水,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或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些花草,目的在使它取得一幅画的效果。

3.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如高低树的配合,常绿树和落叶树的配合,季节不同的花的配合,栽种藤萝,不栽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等。

4.注意花墙和廊子的“隔”和“界”的作用。

5.注意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6.注意门、窗的雕镂琢磨和图案美。

7.注意园林的色彩美。

从1~7,每一项分说都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说。如“2”“取得一幅画的效果”,“3”也着眼在画意,“5”注意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等等,都是总说和分说一致性的例子。

四 课文中有不少概括性的句子,如“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一句概括性的语言,它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它是全文的中心,是一个对苏州园林的总体认识。“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也是概括性的语言,它概括了假山的艺术特点。揣摩这些概括性的句子,并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两句来。

[参考答案]

概括性的句子有:(1)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五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练而形象,它写出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这样富有画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试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参考答案]

例一: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例二: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蔷薇、木香,墙下的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各个都是一幅幅画面。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七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设计者与建筑者别出心裁,因此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归纳文章中心

2、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析本文,如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3、欣赏品味,可背诵,可画画,可写导游词、可编歌曲等

4、主题阅读: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资料、图片等  

5、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根据预习,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哪些小组展示的最好。

(二)展示过程

第一步:抢答展示目标1和2:

(各小组抢答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特征说明苏州园林、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本文的中心等)

第二步:目标3开展对抗赛:

3组:“我们组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了一首歌,套用《好一朵茉莉花》的曲子。下面我们与大家共享。”然后四人齐唱:“好一个苏州园林,园林再美也美不过它。亭台轩榭不对称,假山池沼互配合,花草树木来映衬,近景远景分层次;角落、门窗、色彩都是图画美。好一个苏州园林,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教师简评: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是对3组同学展示内容的最好评价了。用优美的歌声来展示课文内容,三组的同学真是多才多艺!

10组:“我们组的丹青小能手给大家带来了三幅画,请大家欣赏。看,第一幅亭台轩榭,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第二幅是苏州园林的假山。有的重峦叠嶂,有的配合周围景物,让你觉得身临山间,突出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第三幅是‘鱼戏莲叶间’。夏秋季节荷花开放,各种鱼在莲叶间嬉戏,这是多么入画的一景啊!”

教师简评:10组同学的这三幅画真的把我们领进了苏州园林,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谢谢10组的同学让我们免费参观。

1组:“下面由我们组陪同大家继续游览。请闭上眼睛,根据我们组的导游词发挥你的想像。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身置各种树木之间,又清凉又舒心。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繁花绿树。苏州游览修剪树木注重自然之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你们看,我们眼前的这棵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杆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让游览者流连忘返。”

(一学生还即景写诗一首朗诵)

教师简评:1组的导游和诗歌太精彩了,老师简直不想从美梦中醒来。哪个组来继续我们的旅游?

9组:我们组是配乐朗诵,相信老师和同学们会更喜欢的。(朗诵了课文第二段)

教师简评:美景美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仙境一般。刚才同学们展示的不仅是苏州园林,更是你们才华的流露。同学们的水平不亚于专业的歌星、画家、导游。相信同学们将来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

第三步:交流学习搜集的有关资料,完成目标4和5:

(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大屏幕投影教师网上搜集的苏州园林的图片和文章,因论文字数限制,只选了一篇文章。)

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州园林,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中,历史最为悠在现存苏州园林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叶圣陶先生先是总的概括苏州园林是一副完美的图画,接着从主要的方面1、亭台轩榭的布局 2、假山池沼的配合 3、花草树木的映衬 4、近景远景的层次和小的方面1、角落 2、门窗 3、色彩来给我们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美。

六、教后反思:

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原则。因此,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和充分讨论探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自己小组的答案和展示形式。在结合课文分析说明文知识点上,只要准确,不求形式创新。但“欣赏品味”这一环节上,就得靠多种形式来展现各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种理解和展示中,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八

孟永刚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 和实施

一、导入  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

1、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

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2、给以下四幅图各起个好听的名字,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幅写上一段美文。(蕉窗听雨、晚意金秋、苏园冬韵、深院幽庭)

3、我们一初中就是极富吴文化韵味和苏园风格的姑苏名校,课后各小组结合学校的园林资源写个调查报告,介绍惠荫花园一初中。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孟永刚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九

素质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  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 :准确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学生分析:本教案是公开课上教师与陌生的学生力求一节课完成《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由于教师与学生互不了解,又有许多听课和评课老师,因此紧扣教学目标 设计了组织教学环节,力求调节好学生情绪、激活学生思维。

全堂课的设计,教师把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学习范例、自主表达作为第一要素。力求让师生忘记公开课的功利目标和压力,自然的、真实的展示自己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激趣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我这人哪,自以为是很有个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们的眼里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告诉我好吗?请注意:特点就是我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自由的发言,教师适当评点,真诚地肯定找出老师特点(包括缺点)的发言。鼓励学生说真话,说独特的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说,老师不完美,也说不上漂亮,可我很快乐,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同学们能找出老师的特征,可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完成了一半。因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学生自己寻找苏州园林的特征并进行说明

1、    请大家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影片,说说自己总的印象。

(学生一般会说出苏州园林很美,老师追问究竟美在何处。引导学生抓苏州园林的特征。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2、    定格一个画面,让学生鉴赏品位,理解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的美,指导学生有层次的鉴赏和说明(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课文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准确

1、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来介绍苏州园林,我们来读一读看他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        讨论作者从那些角度来说明这幅画的完美的。

(明确:作者指出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进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3、        比较先前板书的学生答案,思考并讨论作者说明顺序的清晰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指导学生理解说明顺序的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4、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言的特点,找出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准确性。思考,除了准确以外,这篇说明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明确其语言的优美典雅。

四、拓展

有这样如画的园林,的确不愧人间天堂之美誉。其实,我们的祖国本就是一幅宏伟绚丽的画卷,咱们的家乡绵阳,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笔吗?

1、看绵阳人民公园和富乐山公园的图片,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分两组,讨论、概括自己所选公园的特点,比一比哪一个公园更好。

2、教师点评:同学们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真是难分难解。咱们请听课老师来评判胜负好不好?大家假设老师们是外来游客,请你当当小导游向他们推荐自己所选的公园,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写解说词,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导游。哪个小组最后吸引的游客最多,哪个小组得胜。当然,如果有游客投诉宣传不实,有欺骗旅游者的语言,那个小组就取消比赛资格了。老师们,投诉请到我这儿,"3·15"到了, 我一定为消费者主持公道。学生写解说词。

3、选出的学生代表模拟导游。听课老师以掌声热烈程度评判胜负。

4、教师点评比赛结果,结束本课。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十

《苏州园林》说案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

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

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

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

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

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

后的5-7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

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

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

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说板书:

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

附板书二:

地 势 高 低 起 伏

楼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

重                               满 城 璀 璨  星 灯 辉 映

灿烂辉煌

庆                               漫 天 星 汉  瑰丽 壮 观

夜                               依 依 两 江 环 抱  道 道 彩 虹 飞 跨

立体图画

景                               桥 灯 明 珠 串 串  车 河 宛 如 游 龙

江  城

万 家 灯 火  满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辉  流 光 溢 彩

重庆育才中学   孙成霞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十一

教学目标

1,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2,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4,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说明文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请大家先看一段苏州园林的影片。

二、重点字、词、句

(1)字音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òu) 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luán zhàng)  斟酌(zhēn zhuó)

(2)字义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池沼:天然的水池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3)熟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三、课文整体把握

1,请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2,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

3,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文章第三至六段内容则与这四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另外,作者还从苏州园林的角落布置、门窗图案和色彩搭配三个细处简略地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1、《苏州园林》是如何采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

参考答案:本文较多地采用比较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在介绍布局时,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又如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其中的原因是,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用彩绘的必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  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对《苏州园林》作了宏观分析,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每一个段落对本文作微观研究,充分领略大师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掌握必要的说明文知识。

第一段(1—2自然段)

1,请在第一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简作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2,举例说明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

明确:“亭台轩榭”用“布局”;“池沼”用“配合”;“花草树木”用“映衬”;“近景远景”用“层次”。这里充分显示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第二段(3—9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 为了说明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作比较、打比方。

2,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  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3)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4)  请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

(5)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根据五、六自然段,完成下列作业:

(1)  概括段意。

(2)  指出说明方法。

(3)  指出说明顺序。

4,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三个自然段?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明确:这里,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第三段(10自然段)

1,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五 布置作业: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某个有趣的地方,200字左右。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篇十二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

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1.正音正字:镂lòu,从钅,娄声,不读lǔ,嶂zhàng不读zhāng。

2.补充解词:(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2)标本: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3)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4)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待点。(5)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6)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7)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8)闲适:闲静舒适。(9)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答问,明确: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

2·词义辨析。

(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

(2)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3)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3.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学生答问,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明确: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的价值。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便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略加点拨。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讲析第二段。

1.提问:第二段可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问,明确: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3~6自然段)从四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层(7~9自然段)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②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

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4)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③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明确: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并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

②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

3.指导分析第二层(7~9自然段)。

①齐读第二层。

②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学生答问。明确:上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这一层出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③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明确: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小结第二段: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的主体和重点。

(六)讲析第三段(10自然段)。

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学生答问。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2.齐读课文第三段并体味文意。

(七)总结课文。

(见:“难点、重点分析”)

【板书设计 】

总说             分说            结语

(晓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