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MJ笔神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备课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学段和学科的教学计划,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教学计划的编写和执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小鸟图、青蛙图、白纸、小鸟头饰、青蛙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在黑板上画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在井里贴青蛙图)。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井沿上贴小鸟图)后来,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出示提纲,合作学习。(出示小黑板)。

1、圈出生字,读一读。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朗读课文,想以想:课文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

三、朗读课文,学文明理。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课文中写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争论天的大小的事。)。

3、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用--画出。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无边无际”说话。

5、它俩谁说的对?它们为什么会这么说?用……画出。

6、看课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鸟看得多,见识广。)。

7、青蛙同意小鸟的看法吗?从哪儿看出?

8、“大话”是什么意思?

9、做实验:学生用白纸卷成筒看天花板,仔细观察:纸筒中看到的天花板与平时看到的天花板有不同?为什么?从而明白“坐井观天”的意思、寓义。

(目光狭小,见识少。)。

10、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弄错了没有?

11、拓展: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它从井里跳出来看看。)。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会说什么呢?

四、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分角色戴头饰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

教学难点:准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提问:“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生字。

1、抽读3个会认生字,给生字组词。(沿际信)。

2、抽读8个会写生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信沿抬际蛙错答还)。

3、指导学习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4、指导学习会写得字。

(1)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2)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3)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4)展评作业。

板书设计:

小鸟--天无边无际:看的多见识广。

坐井观天。

青蛙--天井口大:看的少见识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二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图形之间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随堂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对学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帮助。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2.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小鸟图、青蛙图、白纸、小鸟头饰、青蛙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在黑板上画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在井里贴青蛙图)。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井沿上贴小鸟图)后来,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出示提纲,合作学习。(出示小黑板)。

1、圈出生字,读一读。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朗读课文,想以想:课文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

三、朗读课文,学文明理。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课文中写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争论天的大小的事。)。

3、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用--画出。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无边无际”说话。

5、它俩谁说的对?它们为什么会这么说?用……画出。

6、看课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鸟看得多,见识广。)。

7、青蛙同意小鸟的看法吗?从哪儿看出?

8、“大话”是什么意思?

9、做实验:学生用白纸卷成筒看天花板,仔细观察:纸筒中看到的天花板与平时看到的天花板有不同?为什么?从而明白“坐井观天”的意思、寓义。

(目光狭小,见识少。)。

10、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弄错了没有?

11、拓展: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它从井里跳出来看看。)。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会说什么呢?

四、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分角色戴头饰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

教学难点:准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提问:“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生字。

1、抽读3个会认生字,给生字组词。(沿际信)。

2、抽读8个会写生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信沿抬际蛙错答还)。

3、指导学习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4、指导学习会写得字。

(1)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2)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3)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4)展评作业。

板书设计:

小鸟--天无边无际:看的多见识广。

坐井观天。

青蛙--天井口大:看的少见识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四

刚学习完十几减9,经过巩固复习后,我和我的孩子们马上进入了下一阶段学习—十几减几。

首先,我通过算式卡片复习十几减9,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并带读。果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一个接一个,声音洪亮,不愧是领读的小老师。经过紧张的复习后,我们马上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编凑一个有关于小猫钓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是用减法13-8=5计算的。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为了让学生体验算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的不同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你可以更快地帮助小白猫解决问题?”你是怎样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在争当小能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勇于思考探索。完成了新课的学习,接下来就是紧张而又轻松的检验阶段了!在这一部分,充分让学生学会观察,设置形式多样的答题活动方式,以解决学习口算的单调性,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通过对比,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合适的算法。

整节课下来,节奏还是比较紧扣,一环接一环。在上课时,可能由于自己对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讲故事时缺乏儿童化语言,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重点部分如果能让学生说的更多,做一个更鲜明的对比,相信每个孩子会掌握得更好,更快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五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6-3-16+1+2。

10-5-22+2+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复习连加和连减运算的顺序。

2.争做文明小学生。

出示两幅关于群众乘坐公交车的图片,让学生评一评两幅图中的行为,如果你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上下车时应该怎么做?(强调有序下车,排队上车,做文明小学生的规范意识。)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小记者一起来公交站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演示例题情境动画,学生观察动画,寻找数学信息,自问自答。

你会列式解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7-2=5。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例,发现数学信息:然后上车3人。提问:现在车上有几人?

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5+3=8。

(3)教师回答“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直接出示一个算式,要求学生根据动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尝试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打开课本第74页,完成例题的填空)。

7-2+3=8。

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种更简单些?

相同点:(1)都是先算前面的运算,再算后面的运算。

(2)左边两种运算,右边也是两种运算。

不同点:左边两道算式,右边一道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简洁。)。

2.深入探索,揭示算理,研究算法。

出示植树图,要求学生根据先根据图1说出图意,再出示图2,获取数学信息,尝试提出问题,并列这样的简便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板书:6+2-3=5。

集体分析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

3.分析算式,揭示课题。

观察这两道简便算式与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何异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1)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2)加减混合的算式计算同连加和连减计算的顺序一样,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从左往右算。

三、巩固练习。

1.图式结合题。引导学生根据部分算式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闯关题。

(1)计算题。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运算的顺序。

(2)送鱼雷回家图。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将鱼雷送回自己的家,集体核对结果。

(3)看图说话列式。

谈话:动物游乐园有猴子、小猪,还有兔子。根据老师的要求,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依次出示三道算式,请同学说说老师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第75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5+3=87-2+3=8。

6+2-3=5。

前——后。

左——右。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闯关游戏,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游戏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六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dd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小鸟图、青蛙图、白纸、小鸟头饰、青蛙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在黑板上画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在井里贴青蛙图)。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井沿上贴小鸟图)后来,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出示提纲,合作学习。(出示小黑板)。

1、圈出生字,读一读。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朗读课文,想以想:课文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

三、 朗读课文,学文明理。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课文中写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争论天的大小的事。)。

3、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用--画出。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无边无际”说话。

5、 它俩谁说的对?它们为什么会这么说?用……画出。

6、 看课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鸟看得多,见识广。)。

7、青蛙同意小鸟的看法吗?从哪儿看出?

8、“大话”是什么意思?

9、 做实验:学生用白纸卷成筒看天花板,仔细观察:纸筒中看到的天花板与平时看到的天花板有不同?为什么?从而明白“坐井观天”的意思、寓义。

(目光狭小,见识少。)。

10、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弄错了没有?

11、拓展: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它从井里跳出来看看。)。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会说什么呢?

四、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分角色戴头饰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

教学难点:准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提问:“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生字。

1、抽读3个会认生字,给生字组词。(沿 际 信)。

2、抽读8个会写生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

3、指导学习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4、指导学习会写得字。

(1)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2)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3)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4)展评作业。

板书设计:

小鸟--  天无边无际:看的多 见识广。

坐井观天。

青蛙-- 天井口大:看的少 见识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八

孩子们在经过半年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

期末结束。

平均错误率。

速  度。

平均错误率。

速  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7%以内。

绝人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12%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全册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把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领会新的教学思想,深挖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力争做到:(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常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具的演示操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多采用民主教学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多探索,多钻研,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教学具准备。

1.计数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了。

2.数位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习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其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5、6、10、11、12页。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习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于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使用。

5.人民币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包括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分的变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6.钟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25页。教学前,让学生把钟面和表针剪下来,把时针和分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刻。

7.口算练习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习材料,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编制的。各条的练习内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十几减5、4、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习,(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内加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5)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习。学生练习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习。用这种卡片进行练习,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习。

8.口算加、减法练习表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的数加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三、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习: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习时随时使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全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2课时左右。

例2…………………………………………………1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例4…………………………………………………2课时左右。

例5…………………………………………………1课时左右。

例6…………………………………………………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九

3、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虽然学生刚上一年级,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在教学整时认读时,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分清分针和时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对比、观察“三个钟面(6时、8时、4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通过活动,看一看、拨一拨,加强对整时的认识,与生活联系,出示电子表示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最后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渗透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一年级#导语:今天是我们一一班全体学生第一次来多媒体教室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非常高兴,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后面看着我们一一班小朋友,看看谁表现的。

总结:你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真聪明!钟表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课、放学、吃饭、睡觉),它的作用多大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新授。

1、看,老师带来了一个钟表,你们仔细观察这个钟表,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板书(分针(长)、时针(短))还有12个数字,大家来读一下。

2、拿出你们手中的钟表,同桌互相指一指,那个是时针、那个是分针。

总结:我们生活中通常说的7点,在教学上把7点说成7时,大家仔细观察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都分别指着几呢?说得很好,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就是7时。

4、那你们知道这个钟表几时么?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

5、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6、4、8),那么,我们就说: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6、既然大家都认识了整时,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么?

(1时、5时、7时、8时)回答的真好,老师说时间,你们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互相说时间,动手拨一拨。

三、练习。

我们认识了时间,就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收获可真不小!那么我们就要像小明那样合理安排好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一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5以内的加法计算。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过5以内数的分成,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吧。

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这位同学看到了猴子,这位同学看到了小鸟,还有那位同学,他看到了桃子。孩子们,看一幅图画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就能有序的找出图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

谁能有序的说一说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你来说。

说得真好: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

你来说。

说得真清楚:树上有4个桃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

他说了有关猴子的信息,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

你还想说什么?

真好,他发现山上还有5个小朋友,还有1朵红花、2朵黄花。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个信息呢?

真棒,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岩石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说得真完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哦,你说用数一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有5只。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刚才摆的过程可以列算式来表示:2+3=5。

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你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吗?

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个符号是加号。

你知道该怎么读这个算式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加2等于5。

2、我们解决了猴子的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这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鸟?

那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谁来说一说你列的算式。

你来说。4+1=5,2+2=4。

谁来说说4+1=5中的4和1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来。

真好。这里的4表示左边的4只小鸟,1表示右边的1只小鸟。5表示一共有5只小鸟。

2+2=4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自主练习。

同学们,看这幅图,我们解决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认识了加号,知道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

第1题,用你的学具摆一摆,填一填,给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请你自己填一填。谁来说说你怎么填写的?

3+1=4,2+3=5。

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同学们真棒,全部正确。

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谁能全部做正确呢。

做得这么好,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二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十几减8的减法算理。

讨论法;操作法。

主题图,小棒20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捉迷藏这个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

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我们一共来了(13)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问题:藏起来的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4、集体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5、摆一摆、圈一圈。

摆13根小棒,从中拿出8根,可以怎样拿?在桌子上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说一说。

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

7、算一算。

12-8=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1、用小棒和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计算出这两题的得数。(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

3、看图列式。

让学生说出图义,并尝试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北师大,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

3、认一认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出示7时、7时半。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四

第一册第53—55页及练习八第2、3、4题。

1、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

直尺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增长的规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2、关于比较8、9的大小,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的关系,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狭隘,应该让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学情分析:

1、关于数数。

前面已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

2、关于数的组成。

对于数组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现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组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认数、读数、写数;知道9以内的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8、9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感受8、9的组成,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8、9的数数与认数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索和发现8、9的组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在引导学生从8、9的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9。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

一、情境导入。

师:王大伯养了一群小猪,把小猪编了号,看,它们来了!

1、这些小猪的编号各是几?一共有几头小猪?(课件:7头小猪跑着出来,身上有编号4、1、6、2、5、7、3)。

3、王大伯又买了2头小猪,该编上什么号呢?(引出8、9)板书课题:8、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义及顺序。

(1)摆一摆。

师:你会用小棒来表示已经编上号的7只小猪吗?(学生操作)。

师:王大伯又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8)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师:王大伯再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9)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

师:9号猪要加入它们的队伍中,应该排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2)说一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你知道些什么?用8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用9和一个数比呢?

(4)活动。

学生活动:9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

师: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为什么会出现2位同学呢?从左边数第9个同学是谁?从右边数起呢?(指名回答)从左数起的前面8个同学转个圈,从右数起的前5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写法。

(1)说一说8、9像什么?

(2)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

(4)学生互相欣赏3、8、9的组成。

(1)9的组成。

请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猪,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讨论9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由一组想到另一组。同时老师整理改变板书:

(2)8的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练习。

1、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中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数学8在哪里?9呢?用尺子连一连,书上练习的第2题。

2、小猪聊天猜年龄。(课件出三只小猪在猪里的情境)。

小猪一:我的年龄比7大,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二:我的年龄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三:我的年龄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五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六

教材第49~51页的内容。

1、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回顾全单元知识

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师:在这些加减法算式的学习中,我们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引导学生说出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

师:对了,不管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还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们都非常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我们把这句非常重要的话板书在我们黑板的中间,然后我们再围绕这句话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口算第73页第1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抽一、两个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如65+3,要这样想,5+3=8,60+8=68。

师:在口算过程中,你觉得哪几点比较重要?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是:

(1)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

(2)如果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般先加减十位上的数,再加减个位上的数;

(3)在加减个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十位上数的加减结果。

师:在口算中,同学们归纳的3条都非常重要,如果哪一条弄错了,整道题就要口算错,我们看看这样两道题,分析一下它是在哪个地方算错了。出示:6+33=93,56-20=54,67-43=4,32+16=8。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第1,2小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第1小题把个位上的数加到十位上去了,第2小题是把十位上的数对着个数上的数减;第3,4题是忘记了加减十位上的数,只把个位上加减的数写了上去。

引导学生说出在口算时要特别专心,这样才能正确地口算出结果。

师: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第2题,专心地用你们掌握的口算方法算出每颗小芽上两个数的和与差。

学生口算后,抽学生回答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三、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在这个单元我们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外,我们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用竖式计算34+43时,该怎样写竖式呢?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34+43,计算完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示,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计算的过程,全班订正计算结果。

师: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二是一般从竖式的个位上的数加减起。

师:同学们归纳的这两点都非常重要,是不是每个小朋友在计算时都注意了这两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看着第73页上的第4题,检查这些小朋友写的竖式对不对,如果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把第73页上的第4题的图展示在上,然后抽学生一道题一道题地判断,找出错误的原因后,让学生用正确的竖式加以改正。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非常重要。

师:请同学们在计算中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方法完成第73页第3题,题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先抽用口算方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结果,再抽两道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具体的口算过程;然后抽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把自己计算的竖式在上展示,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都会计算了,下面请小朋友们用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帮助小袋鼠找自己的妈妈。

出示第74页第5题,学生计算一道题上连一条线,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74页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解决问题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下面我们用掌握的这些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出示第75页第8题的。

师: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略。

师:要求鹅比鸭多多少只,应该怎样想?

师:用你们喜欢的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然后问

学生:“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指导学生从两数和的方面提出数学问题并

指导学生解答。

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看一看第75页第9题,书上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用我们现在掌握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的?哪些是用这些方法还不能解决的?都可以提出来,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留到下个单元去解决。

学生先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然后自己看图提问题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留到下个单元解决。

五、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七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2—2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情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片若干个,实物展示台。

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

(今天,咱们的课题导游是一只漂亮的小狐狸。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2页瞧一瞧,小狐狸给大家带来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有几枝铅笔)。

一、创设情境,体会加法意义。

2、教师先拿出两支铅笔,再出示3支铅笔,让学生口述这一过程,再提问一共有几支?

3、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4、师: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5、引导认识加号,感受加法。

6、说一说算式里数字的含义(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的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7、摆一摆。

(1)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师:小朋友们来个比赛,比一比谁拿得又快又对,拿的圆片个数要和老师拿的一样多。

(老师利用实物展示台摆圆片,先摆一个,再摆三个,学生看后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很多小朋友拿的非常迅速,你们能对刚才摆的,提个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先拿出1个圆片,又拿出2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师:某某同学已经学会了提问题,真是不错,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会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桌说完,老师还可以再请一两名学生做个反馈。)。

师:同学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体的情况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讲一讲,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按照课本摆一摆第2、第3小题的要求摆一摆,边摆边说出过程,最后把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提出自己的身边的加法的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生反馈: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面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有几枝笔?

(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学会判断问题的对错及思考解题的方法。)。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有几张画?

师:只要小朋友善于发现,在我们身边能找到许多加法的问题。

9、试一试。

(1)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先根据算式摆学具,直观地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2、第2题,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在集体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的数学思想。

相关范文推荐

    平面动画心得体会范文(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平面美工,是一门以视觉艺术为基础

    电厂消防工作总结(优质23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和目标。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月工作总结,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时光荏苒,自20xx年8月

    Experience英语简历(模板18篇)

    英语是一门具有丰富表达方式的语言,学好英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学历:硕士及以

    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字表达形式,既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又要有真实的情感表达。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1月7日,根据党校

    大学生篮球赛策划书(汇总20篇)

    策划书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审批、评估和决策,以保证项目或活动的顺利进行。策划书的成功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策划和规划。

    银行违规出国案例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机会,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

    班队活动方案及反思(精选16篇)

    一个优秀的活动方案应该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潜力,并为其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可发展性的机会。通过阅读这些活动方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活动的规划和安排,了解到

    公开课小班美术教案下学期(优质22篇)

    在小班教案中,教师会对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的安排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有的

    柴油供油合同(精选21篇)

    合同协议是规范商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份经验丰富的律师为大家提供的规范合同协议,可供参考借鉴。为明确供需方在油料供应中的权利

    环保及安全员工培训心得(模板24篇)

    培训心得的撰写有助于巩固和深化学习的内容,能够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自从听了专家校园安全的讲座,我的`心灵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