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雨中梧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

高中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要素,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高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参考。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一

[答案]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材料三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答案]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

[结论形成]。

李时珍能够写成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原因和他的优秀品质。

1.原因。

(1)李时珍出生在医生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为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3)我国古代药物学著作丰富,尽管存在不少错误,但也不乏精华内容,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李时珍注重实地考察,虚心向药农等人请教,亲身试验药物疗效,掌握了编写《本草纲目》的第一手药物学素材。

(5)李时珍立志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持之以恒的思想动力。

2.品质。

(1)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

(2)科学严谨、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态度。

(3)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4)不盲从古训,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

(5)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明清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发展b.城市经济的繁荣。

c.社会矛盾的激化d.科举考试的改革。

解析: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传统科技发展的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

2.李时珍为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如果为他编写的《本草纲目》配音,最合理的是()。

a.“我要名扬天下”

b.“帮助父亲更好地行医”

c.“纠正过去医术的错误”

d.“入朝为官”

解析:选c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深感前人药书的错漏不当之处很多,决心编撰新的医药著作,纠正前人的错误,故答案为c。

3.从右图所示医书中无法了解到()。

a.各种常用本草的品种和形态。

b.中国17世纪的医药学成果。

c.古代民间流传的主要药方。

d.较为先进的古代药物分类法。

解析:选b《本草纲目》完成于1578年,即16世纪70年代,故b项符合题意。

4.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解析:选c材料赞美《本草纲目》所记载药物种类众多,内容详细、全面。

5.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判断能力。结合徐光启的活动可知是积极引进西学。

6.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解析:选a西方科技侧重理论探索和实验科学,中国古代科技侧重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但两者都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四时用药例》。

材料二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年十四……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时珍晚年学尤笃,昼夜不辍,自号濒湖山人。著医案、迈所馆诗集、唐律脉诀、五脏图……传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诸书。

——光绪《蕲州志》卷三十七《艺文志?李时珍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时珍用药的哲学思想。(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二中对李时珍评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的思想与成就。第(1)问分析材料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阅读材料分析得出观点正确,并引用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顺应自然规律;天人相应整体观。

(2)正确。其研究除涉及医学、药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训诂(音训)等多种学科,足见其“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的精神与能力。

8.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材料二一些本草书中曾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李时珍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古方称之能解百毒,但临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

——齐志勇《李时珍作科研的大师风范》。

材料三理学淹通(贯通)举世惊,原来医圣亦儒生。儒生医圣兼相得,无损千秋万岁名。古道微茫久隐沦,凭空想象总非真。千秋功罪儒家说,唯物判评能几人。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李时珍的“大师风范”。(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原来医圣亦儒生”的认识。(2分)。

解析:第(1)问,从药物种类、药方的数量和分类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从材料二中“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通过自己的试验”两个方面说明“大师风范”。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提到“理学”,可知医圣遵从理学思想,因而“原来医圣亦儒生”可以从格物致知和强调社会责任感的理学观念去认识。

答案:(1)特点:种类丰富;图文并茂;科学分类。

(2)“风范”:批判迷信;献身科学;注重试验。

(3)认识:格物致知;服务民生。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5.庄园法庭:特点与作用。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三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台湾问题比较热心-从前课学习中已经对“一国两制”有所认识-报纸电视网络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备课教学需要把握住学生-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和联系实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敏感词语已过滤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策略:运用表格法-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印象。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策略:通过表格及回顾12课内容-进一步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通过两岸关系在此基本方针指引下健康发展的种种表现-告知学生-两岸关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于该方针的确立。。

教学过程预设: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与方法。

导入新课:

投影:台湾诗人舒兰的诗歌——《乡色酒》。

问题1:诗文流露了怎样的情感朗诵诗歌-体会思乡之情。

引导回答1:哀叹两地相隔-期盼统一团圆创置情境-为学习本课-培养学习向往统一的情感。

简述解放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成因-由亲人两岸相隔过渡到三度“陈江会”引入两岸关系的发展。

新课教学:

人们都说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源-引出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投影:割不断的两岸情缘。

问题2:说说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血终究浓于水-引用-所说:“浅浅的海岸-深深的乡愁”。一湾海峡阻隔不了血脉相连的心-两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么呢?看过下面两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

投影:团团圆圆照片-简述其命名。

投影:两岸同胞重逢场景-以两个子概括人们的共同心愿——统一。

过渡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首先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变化发展。

问题3:阅读课文65至66也-填写黑板上表格。(《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问题4:配合“江八条”说说何为“适当身份互访?”

统一大业仅靠大陆努力不够-需要台湾-在正确的立场上积极的配合。过渡至两岸共同推进统一事业。

说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两岸民间组织交流情况-强调“九二共识”

投影:陈水扁照片及观点。

问题5:中国能否完成统一大业?

正视因为统一乃大势所趋-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交往更加密切。

问题6:为马英九出谋划策以助两岸关系的加强。

投影两岸往来图片-突出“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经济往来局面。

知识回顾:

回顾本课所学基本内容。

投影“大三通”新闻和近年来两岸政治交往图片。

活动一:我的课本我做主。

看新闻、图片续写课文。

活动二:读读想想。

芜湖港赴台货轮首航成功和随处可买的台湾食品说明了什么问题?帮助学生大致回顾近代台湾被割让和收复的过程-并引出下文。

引导回答2:引导学生从地理、血缘、历史、人文和物产多方面说明两岸的“缘”

说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团圆”

自读填空-教师配合图文辅助填写。

让学生大胆设想-但要以八项主张为依据。

引导学生从历史趋势、方针政策、综合国力等各方面分析统一事业必定成功的原因。

充分展开想想-为两岸交流增加新方法-但要铭记两岸交往的原则。

回顾旧知-巩固新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拓展性学习-大胆尝试编写课文-并鼓励其上台朗读。

联系乡土知识-联系身边小事-引导学生大胆联系课本知识。回顾旧知-说明各方面渊源的同时进行学科的融合。

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运用新知识解释身边的问题。

图文并茂-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统一事业定会成功-应为之不懈努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训练其基本学科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感受到历史知识无处不在。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四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口号。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望亭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六个班近三百四十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历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小考,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五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本课的内容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从而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在落实目标1、2、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本课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二、说教法。

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供依据。教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他们学会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反复整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达到查缺补漏、深化提高的学习目标。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开始高中学习不久,初高中的过渡尚在进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还有待养成。

主要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当堂反馈。

简述历史思维的三时态特征,并将学生分为三组。

让学生分组在课本中找出与各时态相对应的观点。

提出本课的总问题: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的时间人们的看法会有如此差异?

板书设计: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基本构想,上述构想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主”这一理念,力图在课堂上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培养发散性四维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历史的乐趣不仅仅建立在轶闻野史之上,关注社会演进中人们的观念之变,体味社会文明的进步,才能真正从理性层面体会历史之美。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六

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不彻底。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对袁世凯由独裁到复辟帝制的史实的掌握,提供学生分析、认识史实的依据。

2.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和护国运动兴起纪事年表。

3.启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其中北洋军起了什么作用,启发学生认识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

(2)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启发学生认识中国社会现状的客观原因。

(3)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实中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懂得民心不可违,感受历史发展潮流的伟大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转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运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

教学过程。

一、袁世凯专权。

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因此,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扑压革命势力,并派北洋大军南下,从而导致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但是由于革命党人力量涣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两面派手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独裁专制之实。政治暗杀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通过上述分析进而归纳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什么?可概括为: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帝国主义的支持(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为例,目的在于换取日本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复古尊孔”,为复辟大造思想舆论。

四、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护国运动胜利了。但是,护国运动并未__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所以,依然失败了。然而,护国运动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从另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小结。

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征惩罚。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课本、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纪事年表、思考讨论: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等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七

1、原因:a、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b、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认为资本主义不是公正、合理的社会,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3、主张:a、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最早的预言家”。b、傅立叶和欧文主张建立合作组织。

结果及影响:圣西门、傅立叶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这些希望都落空了。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在耗尽在建材后瓦解。但他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

1.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思想基础: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实践活动。

三、巴黎公社。

1、背景:内忧外患。直接原因—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

2、性质: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3、措施:a、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选举产生,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人民可监督罢免他们。b、维护劳动者利益。c、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4.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强力镇压。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还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主观原因: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自身力量弱小等。

(5.教训及启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残余势力,防止资产阶级势力的反扑;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广泛的同盟;无产阶级缺乏一个统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

6.意义:a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其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c.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八

材料二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实际上,自然界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牛顿在哪一领域的什么贡献?(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科学进步的感想。(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阅读材料一图片,紧扣教材知识,并结合材料二的评论得出结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牛顿个人素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谈感想一定要紧扣主题,切忌空泛,并注意语言的精炼。深刻认识个人成就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1)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创立了“牛顿经典力学”。

(2)主观方面:牛顿具有勤奋探索的科研精神;勤于动手,注重实验的科学方法;谦虚、谨慎,善于吸收,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科学态度。

客观方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既对力学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又为牛顿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科学成就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3)科学的进步,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勤奋努力,更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尽善尽美的包括太阳、行星的大系统,惟有出于全能的神之手……就像一个盲人对于颜色毫无概念一样,我们对于神理解万事万物的方法简直是一无所知。

——牛顿。

——《太空探索》第4期。

材料三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_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1)材料一说明牛顿具有怎样的信仰?结合材料二说明,这种信仰与其科学研究有什么关系?(4分)。

(2)材料三中的“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主要是指什么?这些规律的发现有何影响?(6分)。

(3)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牛顿?(4分)。

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得出牛顿对上帝的信仰,进而说明其通过科学研究理解上帝的目的。第(2)问根据牛顿的科学贡献进行回答。第(3)问从牛顿所处的时代背景角度进行概括。

答案:(1)信仰:虔诚信仰_教(上帝)。关系:牛顿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理解上帝、验证上帝的存在,因此对_教的信仰成为其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

(2)规律和法则:指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系统性的理论概括,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也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人们世界观的革新,使人们从宗教_中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人们以科学精神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使人们掌握了机械的制造与应用,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3)牛顿因其勤奋好学和善于研究而成为人类历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又因中世纪神学影响而迷恋于宗教,展现出其平常人的一面。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九

日本罪行:屠杀中国人民;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统治。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3、国共抗日:

4、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意义:

(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6、抗战胜利的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第8课笔墨丹青。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

第11课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5课理性之光。

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9课音乐与美术。

第20课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西学东渐。

第22课新文化运动。

第23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第24课---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现代科学革命。

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9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31课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一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二

一、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主要举措:参照课堂笔记(政治、经济、文教)。

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法国生产力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经验教训:

(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经过:。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4)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3、特点:

(1)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4、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1)领导阶级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革命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性质,未能改变俄国社会性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无产阶级专政上台建立“苏维埃”政权(苏俄)。

(3)革命对象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对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对象是“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4)革命影响不同: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倒行逆施,对内镇压工农运动,对外继续参加“一战”。迅速被人民推翻,湮没在历史中。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采取了对外卫国战争、对内巩固政权、保障民生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文档为doc格式。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三

打开ppt。

【导入】上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什么时候确立起来的?跟什么文件有关?(1689年《权利法案》)为什么说《权利法案》使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英国的国家元首是„„有无实权;最高行政首长是„„内阁是怎样产生的?如果议会和政府发生矛盾怎么办?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典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种政体——总统共和制的典型——美国。“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板书)。

一、背景】美国的简称是usa,usa的英文全称是什么?(下一页ppt)theunitestatesofamerica。unite是联合的意思,state是国家的意思,为什么state要加s呢?英国曾经在北美建立了13块殖民地,在1776年的时候,这13块殖民地的人民联合起来,宣布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由于那时的美国只是13个州的松散联合,因为组织松散,所以邦联政府显得软弱无力,群龙无首,问题重重。(板书:问题)。

〖问题〗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请看到课本39页第二段。(联邦没有征税权,为打败英国实现国家独立而借的钱,现在还不了;各州关税不一,英国有机会钻空子,向关税低的州倾销商品;外交难以协调,不能共同进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觉得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他们又害怕像古罗马一样,走向极端,变成发展成君主专制。于是,1787年的时候,美国的政治领袖们就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讨论解决之道。(板书:1787年,制宪会议)。

〖制宪会议〗参加制宪会议的人都是哪些人?课本39页(答案:大多数受过大学教育,熟悉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什么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呢?(答案:一个国家为防止专制独裁,应该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并且这三部分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让他们互相制衡,从而达到保证民主的目的)在这次会议中最突出的就是麦迪逊,他最坚定地坚持分权制衡原则,新宪法大部分是他拟订的,所以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

二、新体制的确立】制宪会议之后,新宪法就制定出来了,因为它是1787年制定的,所以叫做1787年宪法。这部宪法成了美国的根本大法,1787年宪法的内容包含三大原则,是第一大原则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本40页找出来。

〖三大原则:〗。

〖1.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包括立法、征税、军队、贸易等;联邦的法律是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原则的第一点,就解决了联邦政府无权的难题。剩下两大原则就是防止专制的了。

〖2.三权分立原则〗把国家权力分为哪三部分?由谁掌握这三种权力?(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这三种权力是怎样互相制衡的呢?请看到课本40页的示意图。解释:首先,掌握最高行政权的是总统,政府的大小官员都是总统任命的。总统的权力那么大,怎样才能制约它那,请运用40页的示意图回答一下?(首先是国会,国会可以制定限制总统权力的法律,如果总统否决了法律,那么国会再投一次票,只要国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总统的权力就会受到限制;另外,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的法令是违背宪法的,阻止总统法令的执行)接下来分析最高法院,光靠最高法院肯定成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总统任命的,如果他跟总统串通一气呢?那就危险了,怎么办呢?(总统任命的法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国会有没有可能控制政府呢?不可能的,因为总统是选民选出来的,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不需要对国会负责,所以国会不可能控制政府。

〖3.人民主权原则〗最后是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是人民选出来的。而且他们都是实行任期制的。这就保证了国家主权掌握在人民手中。

〖意义〗1787年宪法有什么意义呢?(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上一课我们尝到的《权利法案》只是有宪法的性质,并非真正的宪法;第二点,它使美国成为联邦制总统共和国——这时候我们碰到一个联邦和邦联的概念,这个一定要区分清楚,邦联是国家的联合,像欧盟一样,每个成员国都拥有100%的主权,而美国的联邦制,各州只掌握部分主权,最高主要属于联邦政府;最后一点,它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发展)。

三、新体制的发展完善】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制,那美国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没有,它还要进一步完善。(板书:新体制的完善)。

〖1.维护统一〗尽管宪法确立了联邦政府和联邦法律的权力,但总各州的旧思想——州权主义仍然很强,到1861年的时候,南方11州公开退出联邦,分裂国家。最后只能通过内战解决问题,保证国家的统一。

〖2.两党制〗跟英国一样,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来了两党制。两党制又使美国的权力制衡更进了一步,因为两党之间要激烈竞争,互相监督。分别是哪两党呢?(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各代表谁的利益呢?(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但南北战争后发生了变化,因为南方种植园主已经被打败了,这时民主党代表妇女、少数民主、低收入者、老年人;共和党代表男人、白人、高收入者和年轻人。

四、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线索是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从无到有,然后不断发展、完善。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1787年宪法和美国的权力结构,下节课会提问。

【板书】。

一、背景。

1.1776年,建国2.问题。

3.1787年,制宪会议。

二、新体制的确立。

(一)1787年宪法。

(二)三大原则:

1.实行联邦制政体。

2.三权分立原则3.人民主权原则。

(三)意义:

三、新体制的发展完善。

1.维护统一2.两党制。

四、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较。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四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板书。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五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秦王嬴政)。

1.条件:a春秋: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小宗频繁取代大宗,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诸侯国君称“王”,卿大夫夺位政变,诸候国竞争,各国变法。

c、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2、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意义:它结束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背景。

1、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频繁:各国进行改革: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

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表现):

(2)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三公之下,是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的九卿。

(4)制定了一整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6)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3.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4、发展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六

style="color:#125b86">教学建议

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而且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

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同时,改变了汉初“非功侯不得封相”的惯例,使大批读书人通过读书而进入仕途。

3.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4.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对汉武帝的评价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历的帝王,在其统治时期,通过文治武功,使西汉统治过火鼎盛时期,其他向来被称为“英主”,其一生,既立有丰功伟绩,也有重大失误。他与秦始皇相比,即“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司马迁之语)史学界对其晚年的政策调整关注较大。他为调整统治政策,在有关西北屯兵的争论中,借机颁布了轮台“哀痛之诏”,公开向天下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公开否定自己,果断地调整统治政策,从而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统治危机,带来了后来的“昭宣中兴”。他这一行举,可以说是古代帝王罪已以收民心的一次显成功的尝试,他比秦皇始、唐太宗高明的多。但也有人对他这一行举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统治危机和内外出现困局情况下,是悲观消沉情绪的反映。

秦汉的统治思想问题。

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的形势和政治需要,确立自己的统治思想。作为封建大一统开始形成时的秦汉统治者,在确立统治思想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战国时期的泰国,有实行法治的传统,商鞅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秦国的丞相李斯与韩非是同学。战国时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更是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嬴政在看到韩非的书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韩非在秦国因被李斯嫉妒而侵害,但他的思想被嬴政采纳,法家思想成为秦的统治思想。秦始皇以吏为师、崇尚法治,实行严刑峻法,将法家思想定为一尊地位。法家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建立的需要。

西汉王朝是在农民大起义摧毁了暴秦统治基础上建立的,汉高祖及臣下,多数是秦末大起义中出现的下层人物,他们能比较认翰的思考秦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的局势,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黄老政治为统治思想。刘邦实行的恢复经济、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就是黄老政治的具体体现。在刘邦、孝惠、高后、文、景统治的五六十年间,一直实行黄老政治。黄老政治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稳定了统治。

到汉武帝时这种情况有了变化。黄老政治的实行,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适应思想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进而在太学和地方学校中,讲授儒家经典,通过考试合格者可入仕。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统治思想。但是,董仲舒兼采百家之长,融儒法为一家。汉武帝虽尊崇儒术,但实际上是“霸王道来之”,儒法并用,是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l)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封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控制一切军国大事,地方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2)战国时的韩非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践了韩非的理论,通过创行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汉承案制,刘邦承袭了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惠、文、景帝,到汉武帝时,通过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控制了地方政权;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两汉时采取中外朝制度和设立尚书台,实行刺史制度和上计制,从而完善了这一制度。到东汉初,这一制度进一步加强并定型。

(4)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和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其积极意义日益减少,弊端日益加重。

关于王莽改制的评价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前,对王莽改制是一致否定的。此后,有了三种观点。第一,基本肯定说。认为王莽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和理想主义者,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第二,基本否定说。郭沫若认为:王莽实行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和措施,不但未使动荡不定的封建统治秩序稳定下来,相反给人民增添了更多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了。第三,主观与客观说。作为改革家的王莽,清醒地看到了西汉后前危机的深刻根源,首先是土地兼并和奴婢数量的膨胀,其次是豪民富商的高利贷掠夺和财货垄断。他的改革是针对大地主阶层的,本意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但结果竟变成了一场对人民的浩劫,这是他根本没有料到的,他成了西汉腐朽统治的替罪羊。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

(1)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2)由于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威胁了皇权,景帝采取削藩政策,还用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进一步削在王侯权势,通过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虽一直保留封国,但国象对王国权势限制很严,王国封地也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实际成了只有爵位而无实权的封建贵族。

(3)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地方行政区划了。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七

(一)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有许多中文的历史网站开辟了外国历史专栏,有文字材料,还有历史图片。也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换的世界历史。只要知道它的网址,就可以随时访问,获取资料。各大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历史”栏目。以“搜狐”为例,其历史栏目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地方史志、民族史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物考古、专门史、家谱等数十个项目。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不但提供了大量史料,同时也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经常访问历史网站,会觉得历史研究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生动的历史教学,这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三)信息技术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环境和历史学习有力的学习工具。网络成为学生获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递交学习成果,利用个人电脑整理、组织、保存资料,形成学习的文字成果。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某一历史问题,也可能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继续钻研,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又为学生学习构建了一个学习的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必将融合在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中。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八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知识,回顾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

再展示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那么为什么查理一世被他的国民送上了断头台?这种与传统敬畏君主观念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来一探究竟。

一、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enlighten)——“启蒙”在法文中即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想开启人们的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和以往知识的回顾来归纳。

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4、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

(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5、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共同总结)。

1、核心思想:理性——判断是非的标准。

2、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四、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英国(17世纪)(这部分教材没有详细介绍,通过材料补充给学生)。

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洛克: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言;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2、高潮——法国(18世纪)。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全世界。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十九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

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1:出示一组历史人物图片,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找出内在联系——新文化运动。

环节2:为何想到新文化运动?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它的定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明确历史的概念。

环节3:是谁主导这场运动?梳理近代知识分子的救国探索之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梳理知识点的技能。

环节4:为何发生新文化运动?(不仅应该有历史的源流,还应该有当时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事件是多种合力因素促成的。

设计意图:运用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从另一个侧面展示运动是如何形成的,通过研究报刊杂志(《新青年》)、学堂(北京大学)来展现新文化运动的传播途径。

设计意图:只有多元并存的环境才能促成思想火花的迸发,这是新时代的百家争鸣!

环节7: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民主和科学?

设计意图:明确民主和科学的概念。

环节8: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五个提倡,五个反对,哪五个提倡,五个反对?

设计意图: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阐述,并且引出新文学的学习内容。

环节9:什么是新文学?相对于旧文学,新在哪里?播放影片《阿q正传》的一小段,通过阿q这一人物形象来解读鲁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运用语文的相关学习内容,为历史的学习服务,以文证史。

环节10:组织小组讨论,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

环节11:有没有想到新文化运动的新还体现在更多新思想的传播上?譬如马克思主义。

环节12:今天我们为何高谈新文化运动?它的历史定位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环节对新文化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课后小结。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建议教师在此处可帮助学生整理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课后习题。

【课后小测验】。

2、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d)。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b)。

a、新文化运动b、社会主义革命c、实业救国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d)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a)。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

9、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b)。

a、民权思想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d、改良思想。

10、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一

(二)具体原因:

1、三对基本矛盾(焦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1)法德矛盾(2)俄奥矛盾(3)英德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三国同盟(2)三国协约。

(三)直接原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6、28)。

二、战争的过程。

(一)交战国:

(二)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三)战场:

1、西线(英法比——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2、东线(俄——德、奥匈)。

(四)进程。

1、第一阶段(19)。

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计划破产,转入阵地战。

2、第二阶段(1915——16)。

(1)陆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军冬线夏季攻势。

(2)海战:日德兰海战。

(大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3、第三阶段(1917——18、11)。

(1)协约国阵营扩大。

(2)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3)同盟国失败。

三、战争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物质、精神损失。

2、削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力量。

3、十月革命胜利。

4、催发战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

最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二

一、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2)目的:

明朝: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清朝: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后果: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明清之际出现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明清时期。

(2)地点:江南中小工商业市镇等地,发达的手工业部门如纺织业等。

(3)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3.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海禁闭关.

具体分析:(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a.国内市场狭小: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b.资金不足: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政策限制: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国际市场丧失: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母婴店加盟合同(模板18篇)

    加盟需要支付一定的加盟费和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将成为盈利的一部分,也会增加经营的压力。以下是一些加盟项目的经营技巧和销售策略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乙方:1、大纲

    2023年小学烧烤心得体会总结范文(21篇)

    总结范文可以成为我们个人发展路上宝贵的经验积累,也是我们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重要资源。经过精心挑选,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热门创新逐梦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7篇)

    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创新是一种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

    专业农村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模板16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通过以下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团队合

    实用社区养老活动心得体会(案例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和理解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下面这些心得体会是经过精心选取的,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今天,我参加了茶湾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

    优质新时期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的集中体现,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教育界专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观点和建议。我校从10月下旬开始,集中

    最优叉车心得报告(模板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学会善于总结和归纳。请您阅读以下这些心得体会的例子,相信会对您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最近,我参加了公

    热门急救军训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20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人特殊训练经历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军事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段:军训中的突发情况引发的思考(引出

    2023年部队的检讨书大全(18篇)

    它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随后,我们将给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检讨书样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尊敬的领导:今天

    最优课堂三分钟演讲教案(案例15篇)

    在三分钟之内,我们有时候可以完成一次小目标,但有时候也许只是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请大家共同阅读以下关于如何在三分钟内塑造积极心态和提升个人能力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