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幼儿园(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曼珠石灰吟教案幼儿园(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灰吟教案幼儿园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

(三)初识“托物言志”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

1.学生看资料。边看边想,你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2.学生汇报。

生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诗句,师指导读。

3.如果你是于谦,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吟起自己年少时所写的这首诗?指名读。

(三)入境诵读

【播放音乐,出示简介,生自己看】

【继续播放音乐,师讲述】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四、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

(一)介绍其它咏物诗

在文学史上,还有一些咏物诗,正如《石灰吟》那样,表达了诗人的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

【出示】《墨梅》《竹石》

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揣摩一下怎么读这两首诗,读好了,就说明你基本读懂了。指名读,师指导读。

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课后我们还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

(二)吟咏“清白”民族魂

1.串读三首诗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读读这三首诗吗?

这三首诗中还有许多奥秘。自由读一读,从诗句中,你有什么发现?

2.生汇报

(师可以提示:从表达的志向的角度,从诗人的朝代,从文字的角度,从选择“物”的角度等)

3.揭示“民族魂”

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我想请在这节课上认为自己的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只流清气满乾坤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

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指名读。谁能把这三个词的涵义读出来。

【出示】清气清白坚劲

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清白

石灰吟教案幼儿园篇二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

石灰吟教案幼儿园篇三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石灰吟教案幼儿园篇四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

借助提供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清白忠烈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回顾

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

2、导入

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

指名背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板书:石灰吟

二、初读感知

1、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00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

3、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读书参考资料】(见投影)

同位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

4、再读,加深感知

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

三、深读品味

【视频投影背景资料】

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

1、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呢?(全不怕)

2、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

3、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

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视频出示】

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

(指名朗读)

(指名朗读)

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

(指名朗读)

四、拓展

【视频出示】

《入京》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五、小结延伸

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石灰吟教案幼儿园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三、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四、总结学法

1、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

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五、作业

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