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方案(大全7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碧墨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方案(大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篇一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结合在小班开展的《开爱的小动物》这个主题活动来进行的。在活动中,幼儿对各种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可是有部分幼儿在喜爱动物的同时,却不爱护小动物,因此,我选取了歌唱活动-《小毛驴》,尝试用看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2看图谱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在“小动物去大森林里郊游”的游戏情景中复习歌曲《去郊游》,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通过看图谱的形式理解歌词并学唱歌曲。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小毛驴在干什么。

2幼儿尝试看图谱学习第一段歌曲。

3小朋友和老师一同给图谱排序并学习第二段歌曲。

4幼儿边指导图谱边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三能够体会歌曲的不同情感,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

1说一说:鼓励幼儿说出两段歌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并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唱一唱: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及动作表达歌曲内容,较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在《去郊游》的歌曲中结束活动,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猴子爬树的律动。

2.通过乐器与肢体感知数量的递增与递减。

3.体验与同伴挂香蕉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五只猴子图卡、手摇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和小动物们锯完木头,一起去洗澡。每个人都把自己洗的香喷喷的,洗完澡大家有又一起开心的玩起了游戏。小动物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开心的玩着,可是,宝宝一个人在旁边伤心的哭了起来,因为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朋友。这时候小猴子开始爬树逗宝宝开心。

二、歌曲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怎么爬树的吗?

引导幼儿创编多种爬树动作。

三、感知数目递增与递减

1.播放cd大调部分,听音乐配合数量出示猴子图卡。

师: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吗?

引导幼儿说出香蕉,教师出示香蕉提问。

师: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出示香蕉树,把香蕉贴好。

师:哇!好多的香蕉啊!我们一起听听看,有多少只猴子想过来吃香蕉呢?

2.听音乐引导幼儿手指比出数量

3.肢体感应数目

大调部分用手拍,小调部分用脚踏。

四、手摇铃

1.手摇铃感知数目

唱歌部分请幼儿摇奏手摇铃,数字部分请幼儿用手摇铃敲出数目。

2.挂手摇铃香蕉

唱歌部分摇奏手摇铃,听到数字时挂手摇铃。

第一遍清唱,一名老师配合当树,另外一名示范挂手摇铃。

第二遍请五名幼儿上台挂手摇铃,教师当树。

第三遍按照班级孩子的数量分组,分成六人一组,一人当树,五人挂手摇铃。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篇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

2、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锣、小鼓若干;音乐;

2、有玩小锣、小鼓的经验。

活动要点:

一、引出主题:

说说我们怎样庆祝新年?在新年里小朋友们会干什么?

二、玩锣鼓:

出示锣鼓,提问:这是什么?怎么玩?

以“咚咚锵”的旋律为背景音乐。

1、请幼儿个别幼儿上来敲敲小鼓。

2、两人自由结对地进行敲打。

3、幼儿边玩边念儿歌。

三、学唱歌曲:

1、跟着老师敲出的节奏进行念儿歌

2、幼儿拍出节奏

3、随歌曲音乐,用拍腿和跺脚来表示锣和鼓的节奏。

4、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跟着老师欢快的演唱。

还可以分成小鼓、小锣两组进行演唱。

5、表现歌曲,体验过节的快乐。

(鼓励幼儿边唱边模仿敲锣打鼓的动作)

活动提示:

1、活动之前有玩锣鼓的经验,会正确的敲打方法。

2、在会唱歌曲后,随歌曲按节拍分别敲打小锣、小鼓或合奏。

3、可以在活动区内创设,听音乐,打出节奏。

附歌曲:

咚咚锵

(甲)我敲小鼓咚咚,(乙)我敲小锣锵锵,(齐)咱们两个

312o36o36o3633o60|

bbbb

一起敲,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篇三

1、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进行曲风格。

2、尝试简单的表演歌曲,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3、幼儿大胆的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一)、活动导入

1、发声练习:

教师弹唱钢琴曲:1-2-3-4-5(小猫怎么样叫)

幼儿回答:5-4-3-2-1(喵喵喵喵喵)

2、出示玩具(小狗,小猫,小汽车,小娃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的玩具很多,他们都想一起出来玩,可是太挤了,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他们有次序的出来玩呢?(排队出来)

(二)、学唱歌曲

1、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幼儿学讲歌曲名,教师解释进行曲的意思,教师范唱。

2、教师操纵玩具清唱歌曲一遍,提问:玩具们排好队在唱着一首什么歌曲?帮助幼儿记忆。

3、幼儿听教师范唱后,每小节出示图谱帮助小朋友记忆。

4、幼儿跟钢琴演唱歌曲之后,分角色演唱。

5、教师提问:除了歌曲中唱到的玩具之外,小朋友想想,还有哪些玩具也来了?跟着钢琴让幼儿把玩具名称演唱出来。

(三)、尝试简单表演

1、听钢琴,教师范跳动作一遍,引起幼儿学习动作的兴趣。

2、教师跟幼儿一起跟着钢琴练习动作多遍。

3、教师提问:除了歌曲中讲到的玩具以外,还有哪些玩具也来了?让幼儿把玩具名称唱到歌曲里再表演出来。

(四)、结束:小朋友们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很神气的走到操场上去做游戏啊!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老师的肯定,以培养其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篇四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发现不同颜色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培养感知颜色的能力。

2、体验红黄蓝三种颜色,在相互手拉手后变出的颜色进行作画,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棉签,调色盘,空白水果图,ppt幻灯片,水果屋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示范法操作法观察法角色演示法幻灯片展示法

用变魔术开场,用圣诞老爷爷穿插演角色。

教学过程:

一、用魔术的方法把大树变绿,激发幼儿的乐趣,幼儿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

秋天到了,大树的树叶都变成了黄色(边说边喷上黄色),春天又来了,树叶变成了绿色(请幼儿睁大眼睛观看,边说边喷上蓝色),但是结果却变成了绿色。

1、提问:一开始大树是什么颜色?(黄色)

2、后来我喷的是什么颜色,却会变成绿色的。原来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老师这还有红色,我们来试一试把红色和黄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橙色)我们再来试一试红色和蓝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紫色)

3、教师出示ppt进行小结:

红色+黄色=橘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蓝色=绿色

二、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也放了红黄蓝三种颜料,等会你们也来试着做一回魔术师刘谦,把两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变成另外一种漂亮的颜色。

2、在幼儿操作之前,教师要强调几点:

(1)红黄蓝三种颜料里面各有三个棉签,如果要取颜料,必须用各自杯子里的棉签,否则颜料会弄脏,变出来的颜色就不好看了。

(2)两种颜色相互混合,取出的量一定要一样多。

(3)量弄得不要太多,避免弄到桌子和椅子上,特别是小朋友的衣服上,因为颜料不容易洗掉。

(4)记住自己把什么颜料和什么颜料放在了一起,变出了另一种什么颜色。

3、幼儿在操作时,教师要来回的巡视,及时的指导,幼儿完成后,教师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幼儿说出使用什么颜料加什么颜料变成的。

三、让幼儿欣赏图片并作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橙色,紫色和绿色的水果蔬菜,观看ppt。

橙色的有:橙子、南瓜、胡萝卜等

紫色的有:紫包菜、茄子、葡萄等

绿色的有:黄瓜、西瓜、苹果等

情景介入:圣诞老人要求帮忙

教师扮演圣诞老人:小朋友们你们好,圣诞节还没有到,我闲的很无聊,最近仅开了一个水果店,可是没有经验,进的水果都不漂亮,卖不出去啊,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用你们调出的颜色,给我的水果都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幼儿开始作画,在这之前教师提要:

1、给水果图上合适的颜色。

2、作画时不要弄到其他小朋友的身上。

3、注意自己的坐姿。

教师在幼儿作画时,来回的巡视,给与相应的指导。

把幼儿的作品贴到水果屋上,展示出来。

圣诞老爷爷感谢幼儿的帮忙,说完就去卖水果了。(结束)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篇五

1、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2、能听辨出mi、sol 、la ,并能初步理解三个音在五线谱上的关系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小鸡,小兔、小鸟头饰若干、狼头饰一个,花皮筋

一.小动物找伙伴游戏过程

1、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根据小鸡,小兔、小鸟的体型、特征,确定它们代表哪个音

2、幼儿自选小动物的头饰,进行游戏

3、教师连续弹三个音,最后停在一个音上,戴着与这个音相应头饰的小朋友找与自己同类的小伙伴抱在一起。

4、违反游戏规则停玩一次

二.动物找家游戏过程

1、教师将花皮筋在地上拉成五线谱状,并将三个音的卡片放在相应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谁的家最高,谁的家在中间,谁的家最矮。

2、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停,小动物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内

3、游戏进行两遍后,提高难度。由教师扮演狼,音乐一停,狼就要出动。提醒幼儿快速反应,否则就会被狼抓住。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分配角色,商定规则,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配合,幼儿自由游戏。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篇六

1.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篇七

1、通过肢体律动,充分体验音乐舞蹈中愉悦的心情。

2、尝试模拟小提琴的演奏。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1、故事挂图、音乐、有关于小提琴的介绍图卡。

2、飘带、铜碰钟人手一份,幼儿用书。

(一)故事引导:爱的礼物

1、师:在妇女节这天,外婆收到了宝宝和妈妈送来的礼物,整天都笑眯眯的,妈妈也好开心,因为宝宝为她们唱了一首歌,并拉了小提琴给妈妈和外婆听。

2、小提琴的介绍。

出示各种图卡,向小朋友介介绍小提琴及演奏的方式

(二)音乐体验:彩色小提琴

1、飘带彩色小提琴。

引导幼儿用两条不同颜色的飘带绕过后颈,左手抓住尾端,当作四条琴弦。

2、小提琴演奏。

引导幼儿用琴槌当弓,放在彩色琴弦上,随音乐以右手模仿拉奏。

师:你见过拉小提琴吗?我们可以怎么拉?(引导幼儿坐着拉、站着拉、边拉奏边走动、拉奏中与他人呼应对话等)

(三)乐中有舞、舞中有乐

三人共舞。

幼儿分成舞蹈与乐器两组。

飘带飞舞:飘带舞动乐句。

乐器伴奏:一人小提琴模仿演奏、一人手拿铜碰钟演奏乐句。

(四)幼儿用书:

亲子配对,认识小提琴

1、欣赏画面,找温馨“亲子图”。

2、共同欣赏优美的小提琴曲。

3、教师在幼儿完成的作业盖上奖励章。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