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BW笔侠

对于写作或者其他类型的作品,范文范本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参考材料。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一

摘要:城市水系发挥着排涝、防洪、供水、涵养生态等作用,本文总结了滨州市各县区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提出了城市生态水系建设的重要性及今后工作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

城市水系既发挥着排涝、防洪、供水、涵养生态等作用,又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灵气的所在、居民精神的依托。滨州市将城市水体的保护和生态景观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使城市建设从开始就将城市水系的规划和保护纳入正轨;根据水与城市和谐相处的治水新思路,进一步完善河网、水系、水源和池塘湖泊工程,扩大城区水面积和水体体积,充分发挥水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城市生态水系理念。

城市生态水系集排涝、供水、水质保护、亲水景观、水生态于一体,以实现人水和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配置、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水量、水质、水生态并重,防洪、排涝、供水、河道治理、环境改善统筹兼顾,融合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的城市水利综合性基础设施。

2.滨州市各县区城市水系规划。

2.1滨州城区构建“四环五海”、黄河水都。

滨州城区建设和配套完善“四环五海”、“五纵七横”、“七十二湖”生态水系,打造“黄河水都”品牌。

四环河规划以不打乱现有水系为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设导控建筑物,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市区内外灌溉排涝为目的,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环城水系“景观、蓄水、排涝、灌溉和治碱”的综合功能。滨城区四环河已初步建成,现状主要是南环河和北环河局部河段不畅通,规划对其进行系统治理,实现四环河全线通航,配套相应的跨河桥梁、穿涵等交叉建筑物。五海工程,即东、西、南、北、中五海,具有沉沙蓄水、市区生态景观和供水及观光功能。同时规划建设“七十二湖”工程,全面营造“人在湖畔住,夜闻波涛声”的人水和谐的居住环境;共同构建生态园林型美好家园。

“七十二湖”是滨州市结合自身低洼盐碱地多、池塘多,同时城市建设又需要大量填土的具体实际情况,而规划建设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原则上每建成一个小区,都布设大于2公顷的水面,它既美化了城市,又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七十二湖”的名称按照滨州市位置划分四个区域,分别以动植物名称进行命名,四环以内渤海五路以东部分,以水中游的`动物命名,渤海五路至渤海十八路部分,以地上跑的动物命名,渤海十八路以西部分,以天上飞的动物命名,四环以外的湖以植物名称命名。

2.2惠民县规划建设“一河”、“三海”生态水系。

规划对护城河进行开发治理,建设瓮城海、大王营海、塘坊街海等“三海”,将护城河建设成惠民城区集蓄水、防洪除涝、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体系,与“三海”工程共同构建惠民县城区的水系工程。有效缓解惠民县城缺水日趋严重的状况,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美化城市环境,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2.3阳信县“田”字形水网与东、西两湖共同构建特色的生态水系。

根据阳信县城区主干水系的现状构成,结合地形,对现有水系进行连通整合,将幸福河拓宽改造建成管理现代化、工程标准化、节水生态型的“鲁北大运河”,成为贯穿城区南北的景观性河流。在城区西侧开挖梨园河,沿大济路东侧开挖大济河。对现状纸王沟进行疏通整治,与幸福河、梨园河连通,京泰路南侧开挖东西向水渠,连通幸福河与大济河、纸王沟共同构成京泰河。利用现有河道开通信恒河,围绕城区中心形成水环。结合开发区建设开辟启德河、建业河。形成有白杨河、京泰河、沟盘河、梨乡河、幸福河、大济河构成“田”字形水网主干系统。

对滨温路现有湖塘洼地进行扩展,形成西湖,在幸福水库北侧工业一路南侧开挖东湖,在鲁北大街东侧工业二路北侧开挖北湖。与“田”字水网共同构建特色的生态水系。

2.4无棣县城区水系规划。

新城区建设“九龙水系”,包括:“一网两环九节点”――横纵水网+内外水环+九个水面。一网:四横三纵的人工水道与纵向的徒骇河相连接,形成水体的网状分布,构架均衡的新城水体网络;两环:整个城市水系依靠四横四纵的带状格局,形成内外两环的水体景观,保证水体基本的流动性和对各个地块的渗透作用。内环:串联城市行政、绿化中心和沿河高档住区。外环:把西城的其他用地串接起来,和徒骇河相通;九水面:分别在科研教育区,冬枣园区,行政办公区,生态湖公园,海滨浴场,体育公园,两大居住区共设置九个开敞水面,一个咸水湖、八个淡水湖,形成九个湖面。

老城区规划建设环城水系,从而彻底改善老城区生态环境,优化老城区城市环境。人工水景和自然水景相结合,创造宜人的亲水空间和富有活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徒骇河、冬枣主题公园、生态湖――以自然水景为主,少量建设人工河岸,提升生态价值,创造休闲度假气氛。为了保持城区河道的清洁,规划徒骇河城区段进行改造,城区段徒骇河规划基本维持徒骇河两岸的自然状态,使水面富有乡村田园的空间感,保护自然泊岸景观;局部修整岸线形态,清淤扩岸,创造自然朴实,可参与性强的亲水休闲空间。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证水体和气体自然交换;同时尽力控制上游水体污染。

2.6博兴县城市水系。

目前是以胜利河纵向贯穿城区,北连三号支沟,南接支脉河,北关沟、丰收沟等小型河道横向联系,形成了县城区的水系网,规划通过生态治理将城区水系建设成集蓄水、防洪除涝、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体系,打造生态示范性水利风景区。

2.7邹平县城区河道及水系规划。

黛溪河、新月河贯穿邹平县城区,通过黛溪河流域及新月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同时扩建,整合流域内的人文、自然等旅游资源,建成黛溪河、黛溪湖、新月河风景区。完善城区供水、排水规划,构建以黛溪河、新月河、黛溪湖为主体的生态景观性水体体系。

3.结论。

滨州市的环城生态水系充分保持了河道的自然生态,初步实现了生态水系的“水通、水清、水美”,但城市生态水系建设的每一项工程的具体实施都需要辛苦的工作。城区水系建设既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多、直接产出少、涉及面广的公益性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能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并重的综合性工程。

搞好城市水系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城市建设与发展要以城市所处的地理自然环境为基础,依托城区水系开展城市规划,做到城市建筑、道路、休闲娱乐设施与水系相匹配;坚持应急救助功能的原则,城区水系要确保城市安全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2)建设城区水系,一定要规划科学、规划先行,规划要尊重水系形成的自然规律,切忌将城市河道变成单纯的防洪工程;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专门指挥机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并实行责任问责制和严格奖罚制;让公众参与管理。

(3)应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历史性、协调性、安全性和综合性,来保障城市水系安全,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水系建设完成后的加强后期管理更加重要。采用市场化操作,专业队伍承包管理维护是个有效办法。改进城市水务管理体制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也是促进城市水系管理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刘永.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12.

[2]王学军.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思考,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3]滨州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滨州市水利建设十年规划(~).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二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它的发展必须以学术为本,因此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也应以促进学术发展和繁荣为根本目的。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通过各种指标的列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期刊所刊发文章是否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其学术观点和学术价值是否经得住时代的检验,从而可以引导学术期刊科学地分析和运用评价指标,深入地了解期刊目前的基本状况,从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期刊自身的优势,在关注期刊数量评价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培育学术期刊自身的特色和风格。

定量数据的合理使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做支撑,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和规范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编辑应该遵守的法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定量数据的比较,得出的结果才会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即使数量指标再高,内在的质量不高,也不能反映出学术研究的真实水平。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相关评价指标的设置,可以促进学术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者的学术自律,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可以督促学术期刊在出版与发表的环节筑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把好学术研究成果的“出口关”。

三.学术期刊评价是一个需要多方面配合进行的研究课题。

如同科学发展一样,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基本功能回归正途,发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特别是评价指标的选取特点显著,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综合来讲,这次新版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至少有以下四大亮点。

第一,建立了由五级指标构成的多指标体系,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对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既强调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估,同时也注意到了与学术质量紧密相关的导向管理、编辑人员管理、流程管理等制度因素的重要性,有助于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二,加入了学科专家、编辑专家和重点读者三个层面的专家定性评价指标,将定量指标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运用量化指标的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将评价机构从事计量分析的研究人员与学者、期刊编辑、读者的力量综合起来,以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术期刊发展为根本目的,超越单纯的量化范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第三,增加了对学术期刊遵守学术规范、流程规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的评价指标,意在反映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情况。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其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严格遵守评审规范、编辑规范和出版规范是重要内容。

第四,增加了期刊网站建设、在线稿件处理系统、网络显示度等指标,符合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术期刊运行机制和传播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向,新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对于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些指标的选取,无疑会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四.当然,此次公布的评价报告和评价指标体系也还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例如,第一,在排名之外,又根据得分情况将学术期刊划分为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扩展期刊,这可能会人为地强化“以刊评文”的倾向;第二,作为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上还应进一步剔除与学术质量无关的指标等。学术评价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工作,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新版期刊评价体系的日益完善而得到更加合理的解决。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管理制度,而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很大程度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使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果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还能提高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关键绩效指标法(简称kpi)对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在实施流程和壮大发展中的管理地位作分析,并科学合理运用kpi绩效考核体系以达到企业的预定目标。

关键词: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管理;构建。

在目前这个市场经济讯速发展的时代,绩效考核是保证企业正常并高速运转基础,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最大力量,也是检查企业运行质量的参考标准。所以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状况就需要考察其企业的绩效体系是否健全合理。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以寻找各个关键工作点之间的关联,然后结合kpi机制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将整个企业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细分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构建适合本企业的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就至关重要,也是引导企业良好发展的指路牌。

一、绩效考核和kpi的涵义。

绩效考核即是企业的管理者针对企业职员平时的工作表现和劳动成果作出公平准确的评价的一种考察方式。这样不仅能对企业职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依据职员的付出成果采取相应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方式。可以让有一定成果的员工做经验分享并讨论分析得出最适合企业本身的机制,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绩效考核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根据考核体系得出的员工成果和擅长方面作出针对性的人才分配;二是根据绩效考核结论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合理的分配,而且比较公正合理;三是操作简单成熟的绩效考核体系能提高考核的效率和对结果的真实性提供依据,让企业管理者更好更快的挖掘到相应的人才,帮助企业迅速壮大并扩大规模。kpi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解决战略实施问题而设计出来的一种战略分解但又能把控全局的办法。其主要是要找到实现企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细化分解,甚至将对应的工作细分到某个部门或者是某个人的头上,这种分级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让企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的企业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够科学健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分析解决,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一是绩效考核设置的指标不够明确。由于考核的目的性不够准确,那考核就没有了重心,无法将目标细分至企业的各个部门,员工也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实现这些可能有重复的目标,自然工作效率也就不高,无法实现提升企业的效益。二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具体的衡量依据,导致没有得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评估考察。很多企业脱离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很多很细的考察体系,使考察过于繁琐且出现了形式化,让员工缺乏了积极性而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真实意义。三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只是部门管理者的单方面意愿,未征求其他部门和被考核者的意见和赞同。这就会导致kpi的参与积极度不够,又由于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做支撑,项目完成的满意度与员工的实际薪酬关联性不强,就会出现让绩效评估无法顺利的推行和达到预期的结果。

三、关键绩效指标(kpi)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kpi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一些关键数据进行设定、提取、运算、分析,然后再决定此项绩效的具体流程的一种目标可控的管理指标。kpi是根据企业的目标进行分析细化,提取出来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指标,然后根据具体的目标选择绩效考核的操作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目标明确,而且具体责任细分至各个部门,更加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有考察的依据。第一是确立企业的战略目标,然后根据kpi的企业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将目标分为宏观组织和主要的业务流程。然后高层领导讨论主要目标和大的操作方向。主要的业务流程是保证宏观组织目标实施的基础。有了具体的组织结构就可以获得各个部门支持的kpi,再逐步细分宏观组织细分到重要的微观组织,细化各个具体的流程至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这样对于各个部门的工作就有了具体的考察项目,也就能衡量各部门的完成情况。各部门又会将项目的具体工作细化至团队、小组甚至是个人,这样就形成了更加微观的组织,考察情况就缩小了范围,企业就可以根据完成情况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奖惩制度。每一个为企业的劳动成果作出贡献的员工就会得到该有的福利待遇。这种头脑风暴分析法就是不断的分解战略目标的kpi要素。包括财政部门的利润和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的员工分配,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销售部门的服务质量,市场部门的网络销售和市场推广宣传,以及制造部门的加工和质量监控紧密结合,各司其职就出现了优秀的制造企业。第二是确定企业kpi的实施和汇总。企业制造的关键是有优秀的制造,具体包括如期交货、提高技术降低浪费以控制成本、保证质量的控制减少次品废品的出现。在汇总时就不止靠企业的生产部门了,任何一个单体部门都不足以支撑整个企业的目标实现,这就需要kpi的宏观目标下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以及各司其职的成果。建立企业级、部门级kpi,甚至个人级kpi,然后建立对应的业务流程和部门职能、职位的分解和统一汇总。第三是确立评估绩效的时间和评定反馈。根据不同的企业目标、部门类别和职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评估时间。对于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的高层管理职位的评估时间相对长一些,而对其他类员工需缩短考察时间。根据得到的考察依据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评定,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解决。和评估较低的员工沟通交流,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并分析优劣,改进不足的地方。若有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需及时和管理者反映,请求指导。而管理者要对员工的付出和建设性意见给予表扬肯定和支持,不只是简单的薪资涨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调整更新kpi指标,构建适合企业项目的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舜丰.基于kpi的企业部门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xx(6).

[2]谷金沙.基于kpi的企业部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以生产部门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xx(6).

[3]安娜.基于kpi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0).

[4]晁世元,王林,王俊杰.基于kpi的lf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企业管理,20xx(02).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四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为了适应供应链一体化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

供应商该以何标准来选择网上零售商,目前国内外还缺乏此类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网上零售商的特点以及vmi模式实施现状的研究成果则更少,理论上的缺乏使得实践难以有效执行。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旨在解决理论缺乏与实践亟需的矛盾,为供应商选择网上零售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全面性原则。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供应商各方面的情况,并且能将每个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以便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

代表性原则。由于供应商对网上零售商的选择评价是对各种因素综合进行的结果,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若把这些问题都罗列进指标体系,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充分反映网上零售商信息的前提下。所选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尽量避免各指标内涵重叠。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定性指标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易产生理解偏差;定量指标对很多模糊指标不能很好地进行描述,两者优势互补,选择指标体系应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特征分析及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我国网络购物买家在购物网站购买商品种类,以及我国网络购物卖家出售商品种类最多的前十三类商品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在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vmi模式下我国网上零售商的基本特点,并据此构建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指标体系,简介如下:

(一)市场能力。

描述网上零售商开发市场的能力,间接体现了该网上零售商的业务能力及竞争实力,可通过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来衡量。

(二)服务质量。

网上零售商是接触消费者的终端,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供应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服务质量主要反映在商业信誉是否好,服务是否及时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情况。商业信誉依附于商品交换过程中,是网上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发生的一种商业关系,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商业信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的信赖程度。良好的商家形象为网上零售商锻造品牌效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为顾客重复购买行为以及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服务的接受程度。网上零售商不再管理库存,衡量网上零售商的服务响应有别于传统零售商的数量响应和交货时间柔性,主要体现在平均订单等待时间和新产品信息更新速度等方面。

(三)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主要指网上零售商经营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质量,经营环境的好坏主要反映在系统可靠性、操作便捷性、沟通便捷性等方面,这些因素能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系统质量评价,进而影响网上零售商的销售业绩。作为电子商务正常运作的技术支撑,交易平台的系统可靠性主要包括支付技术的安全性,比如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都比较关心自己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以及信息的保密程度,一旦发现隐私保密度不高则会撤离该电子商务网站。可靠性还涉及交易信息的正确性,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等,具体可用支付安全度、隐私保密度、平均技术错误率等衡量。另外,能留住消费者的网上零售商,其运行平台必须操作便捷。度量操作便捷性的具体指标有:个性化栏目设置、方便有效的超链接、支付系统的易操作性等。网络购物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消费者对网络购物流程不了解,购物网站是否提供可视化的购物指南会影响该网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沟通是达成交易的必要环节,消费者在购物时是否能很方便地询问产品的相关信息或即时讨价还价等都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的这些沟通需求是否能满足采用沟通的便捷性来衡量。

(四)内部特征。

描述网上零售商的自身条件,其经营特征将影响供应商产品的销售情况;合作特征关系到vmi是否能够实施,反映了供应商实施vmi模式风险的大小;技术特征反映了网上零售商的经营效率;财务特征反映了合作风险大小以及发展潜力。网上零售商的经营在互联网上进行,其员工的技术特征不仅能反映其店面的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这是衡量其未来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不需要持有商品库存和负责商品的配送,只需销售商品和传递信息,因此对于网上零售商来说,应该重点考察其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主要考核指标。

结论。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特征,并据此提炼出一套有效可行的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关于该选择指标体系需作两点说明:

第一,与vmi模式下传统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可通用的指标有:市场能力及其二级指标、服务质量及其二级指标、内部特征及其二级指标;需作修改指标有:删除服务质量指标下的三级指标——退换货费用分配方式、内部特征指标下的财务特征视具体情况应增加相关指标;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特有的指标有:经营环境下的二、三级指标,传统零售商是实体店形式,衡量其经营环境的指标与网上零售商完全不同。

第二,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不同之处。本指标体系的全部指标都可应用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不同之处在于各指标所占权重不同。但是,目前市场为买方市场,在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在零供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往往都是网上零售商选择供应商,这种情况下有价值的研究则为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提出丰富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供应商企业在实施vmi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网上零售商提供了理论指导。vmi的应用在我国网络购物中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其应用的深入,文中提出的选择指标体系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五

基于运筹学ahp,遵循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构建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中的a级指标是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综合评价即目标层,a1~a3级指标为准则层,列举了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3种类型,即a1平时表现、a2实践(实验)教学、a3期末考试;12个a11~a33级指标为方案层,是课程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

3.1平时表现。

3.1.1课堂出勤率。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通过外部约束督促学生按时参与课堂学习,确保充足的学习课时量,考察出勤率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为了避免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可采取班长点名和教师随机抽查的方式来完成考勤考核。3.1.2课堂讨论参与程度。对学生分组并要求课前预习,授课前准备好引导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采取课堂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入现实案例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和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1.3作业完成质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独立思考和运用能力,评价依据为作业准确性、作业提交按时性和作业完成态度,对于不交或晚交、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要酌情扣分。3.1.4课堂纪律。运用观察法判断学生课堂听讲的投入程度,对平时在课堂上喜欢聊天、玩手机、睡觉或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要酌情扣分。

3.2实践(实验)教学。

3.2.1查阅文献能力。学生文献阅读能力较强、资料覆盖面广,并能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3.2.2分析设计能力。实践(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合理,使用的.研究方法能实现研究目标,数据精确、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能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等。3.2.3ppt制作。ppt文字大小合适、色彩搭配鲜明、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播放效果好。3.2.4口语表达。从普通话流利、语言表达生动性、对讲解内容的熟悉程度、仪表端庄、表情自然等方面考察。3.2.5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师和学生提问环节,通过小组成员对问题的回答与配合程度,观察团队成员是否存在搭便车的情况。

3.3期末考试。

3.3.1基础知识。侧重对课程知识体系中基本知识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考察。3.3.2扩展知识。扩展知识是教师对基础知识延伸所增设的内容,考察此项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深化的掌握程度。3.3.3综合能力。通常以案例分析的题型出现,要求学生具有宽而深的专业知识,需要将多个知识点整合起来综合分析,鼓励学生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用于评价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2]彭亚君,徐筑燕,魏媛,等.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以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07):82-83.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六

本文主要从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

我国的贸易统计工作,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过了20余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但同时又必须承认目前的贸易统计工作是相对被动和落后的。认真反思近些年我们走过的路,我认为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在贸易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被动和落后状况。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

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

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xx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xx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三是要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要建立和规范基层样本企业和样本户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加强对各级贸易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调查员的抽样调查知识的培训等。

从今后发展看,由于目前贸易抽样调查数据占总量的比重过大,而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难度又很大,客观上形成了对这项工作的巨大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因此今后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与调整贸易餐饮企业的限额标准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要降低限额标准,增加限额以上企业比重,从而减轻贸易抽样调查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滑的局面。如果这一设想实现,下一步就需要从理顺整个统计调查体制的全局考虑,将商品销售额占总额约30%的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抽样调查工作移交调查队,并定期向贸易统计专业提供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数据,以便于合拢。这样调整的依据是因为目前调查队的体制是垂直管理,自上至下均有专门队伍和专项经费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特征,从而提高整个统计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七

20xx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为促进高校发展,预算安排资金1,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巨额的教育经费首先要保证其使用的效率性。建立健全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制定科学评价政府、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在通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吴建南和李贵宁(20xx)以公平和效率为主线,将指标体系从教育财政支出的总体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合规性情况、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吕炜、王伟同(20xx)依据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内涵以及教育支出本身的过程特性,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状况进行了经验检验。

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主要有:刘国永等(20xx)在比较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与江苏省财政厅共同研制了《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制了指标体系的填报说明。严全治(20xx)选取省级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水平、增量水平、高等教育事业费投入的稳定性、省区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程度四个一级指标,选取我国31个省区市1999~20xx年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履行状况考评指标体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越来越精细化,但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教育领域内进行的探索,教育指标体系的研究与社会环境衔接略有不足。另外,在编制指标体系时,部分非财政投入指标有时也被纳入到指标体系中来,投入与支出指标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匹配现象。

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法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教育支出的配置、运行过程及其成效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一种方法。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投入。因而,财政高等教育支出是整个教育系统投入-产出分析的起点,也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开端。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载体,有权管理和使用财政教育资金,同时也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因而其资金的使用配置过程也是指标体系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高等教育产出与高校职能的履行紧密相连。高校的职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围绕高校的这三大职能设计指标体系,可以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最后,进行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围绕高校的发展设计指标体系可以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另外,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为纳税人上缴的税款,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有权管理和使用财政经费,但同时也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为了确保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本文从行政管理角度对政府、财政高等教育支出行为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的理论基础。20世纪六十年代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为财政高等教育支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该理论中舒尔茨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并强调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表现为受教育程度的积累。高等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xx年崔玉平用教育综合指数法计量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8%。因而,高等教育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委托代理关系。所谓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活动中,政府作为纳税人的受托人,有权管理和使用财政高等教育资金,但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政府作为受托方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进行绩效评价。

(二)项目评价指标设计。

1、投入类指标。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法,任何产出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投入类指标是整个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分析的基础,本文从总量指标、水平指标以及增长状况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总量指标主要包括财政高等教育投入总额、高校事业收入及社会服务收入三部分;水平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高校生均财政教育经费两个方面;增长指标则主要包括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两个方面。

2、支出类指标。高校如同高等教育领域的生产车间,只有对各个方面的投入达到平衡才能促进教育“生产”的有序进行。支出类指标就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对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将从高校教育事业费支出、科研和社会服务支出、教育基建支出、偿还债务本息四个方面来设计支出的总量指标。从指标的相对性方面,我们主要从高校教育事业费和高校基建经费各自占总教育经费比例、高校公用经费和高校人员经费各自占教育事业经费比例来设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主要从生师比、专任教师教职工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设备台数以及教学用房屋场地和教学设备利用率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3、产出类指标。产出是高校办学活动的直接成果。根据投入-产出的逻辑思想,教育资源投入之后,经过高校这一“生产车间”,必然会有一定的产出。产出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高校的产出成果主要是毕业生和科研成果两类。对于毕业生的培养我们主要从毕业率、学位获得率、首次就业率、考研率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对于科研成果,我们主要从科研成果的数量、科研成果发表刊物等级及获奖情况三个方面来考察。

4、效果类指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就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效果类指标是高等教育的间接成果,也即社会服务。本文将该类指标划分为人才培养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方面。教育的发展、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本文就从学生学习成绩状况、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及社会实践情况三个方面来研究高等教育对于人的培养绩效。高等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提高人的技能,促进就业率的提升,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绩效,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能提高毕业生本身及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满意度,这就是高等教育的社会绩效。

四、结束语。

尽管我们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原则,但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部门,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影响很大,很多因素难以定量化,因而对于能够评价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相关指标,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搜集机制,而对于不能具体量化的指标则要用问卷调查法等进行考察。另外,绩效评价的发展也有赖于社会整体制度的优化和进步。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八

“安全生产、效率第一”、“安安全全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等安全警示标语醒目地挂在建筑施工单位的现场,时时刻刻提醒建筑工人以安全的工作行为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与诱惑使人们看到了快速建设、快速竣工所带来的巨大生产价值,建筑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偷工减料、简化必要操作规程的快速建设。近期上海罗阳高层的坍塌事件敲响了警钟。

建筑施工业的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监管部门努力营造,共同协作的广泛目标,是维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稳定建筑生产秩序、促进各生产环节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安全、稳定、快速、高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危害,降低事故发生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并充分的按照该体系的指标规定进行科学的监控、及时周密毫无疏漏的评估,从而为安全的建设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及执行标准,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范模式。

2.现行绩效评估方式的特点及缺陷。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是有力的规范行业秩序、监控行业生产质量、建设职能、建设任务、施工过程及最终实现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安全工作的绩效评估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仅停留在对安全数据的简单考核与指标落实上,即对比每年的死亡人数指标是否超过既定的规定标准,从而完成简单的安全质量考核工作。不可否认,此种简单的评估方式能使安全生产的理论数据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对其有利的控制作用,然而却使我们严重的忽略了安全建设来源于实际生产环节的重要现实,往往造成重数据指标、重生产结果轻环节建设、轻施工过程投入的肤浅安全控制局面。事实上此种只关心事故指标却忽视对其他指标的宏观调控的评估方式是无法适应当今建筑行业广泛发展需求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模式,利用绩效评估的原理强化相对指标的建立,而非绝对指标的局限性考核。我们不应片面的追求事故发生率的下降,要知道产业规模的扩大、生产人员的扩充是呈逐年变化趋势的,市场的风险因素、挑战因素是逐步加强的,事故率连续下降的空间是越来越小的,我们只有充分的考虑到各类综合的影响因素,基于相对的考核目标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全面的开展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充分的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强化建设管理部门的监控力度,才能使他们实事求是的承担责任、积极规范的生产建设,有效科学的严密调控从而共同营造完善、优越的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涵盖全面、内容夯实的原则使之充满了实效性、科学性、连续性、可行性的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与规范导向。

3.1充分适应建筑安全管理特点的原则。

建筑安全绩效评估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建筑管理部门、建筑生产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积极管理,他们是绩效评估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建筑行业涉及的工作流程、环节较为复杂,对其安全工作的管理也具有管理对象特殊、管理权限丰富、工作流程纷繁复杂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充分的考虑到建筑行业的生产特性,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安全管理策略及绩效评估指标模式,来源于实际、充满时效性的对施工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进度、安全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控及综合的管理从而充分的为建筑行业营造安全生产的广泛空间。

3.2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

结果导向是指只注重评估的最终结果,而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必要措施却不关心。过程导向则注重实现目标的过程环节,注重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及实现过程,强化过程引导结果的决定作用,即认为评估体系的建立重要在于施工评估过程的措施建立、制度建设。我们认为过于单一的强调哪一方的导向作用都是不科学的,一味的追求结果导向,会忽视管理部门的协调评估作用,忽视生产建设部门的努力建设及共同发展;而单纯的强调过程导向又将淡化绩效评估结果的规范作用及评价特性,因此只有我们有机的将这两种导向原则充分的结合,才能科学的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性,从而塑造建设工程在良性循环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3充分把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们应充分的发挥建设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治理职能,使建设施工企业在安全第一,注重实效、预防为主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应注重把握统筹兼顾、宏观调控、综合管理的安全方式在企业从设计预算到招投标管理、施工进程、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实施综合管理的安全手段,通过及时的督导、现场的勘察配合工程监理部门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把关,强化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业秩序。

3.4实现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建筑安全工作的指标考核也由原有的计划经济控制下以行政手段、普查运动式为主的监管方式向法律化、经济性、智能性、综合化的管理方式变更。因此,我们应主张运用差别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充分适应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的转变,设计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创新的发展。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九

:年度经营计划是对企业全面工作的总体筹划和安排,是落实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企业年度的经营业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笔者参与编制福清核电“365”年度经营工作计划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建立公司预算、计划和考核管理制度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融合的建议。

近年来,中核集团及各成员单位建立了计划预算和考核的一体化(简称jyk)管理体系,在此框架下福清核电逐步探索出了构建经营计划管理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模式,能够贯彻执行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全面深化党建,筑牢运行机组安全生产根基,推进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建设打开多元化经营新局面。该管理指标体系汇合了公司三大核心、六条主线、五大专项工作的工作部署,按照各业务模块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具有可量化的、可操作性的以及可及时调整的具体的行动指导目标,并且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手段对指标体系进行定期跟踪、监督和考核,为企业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核电初步设定各成员公司下一年度的初步目标和任务后,福清核电公司即从经济指标、投资管理、安全运行、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市场开发、党建宣传等方面组织各领域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公司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对各项目标和任务按职责分工落实到公司分管领导和主责部门,并通过各归口部门和中国核电本部对口部门进行积极的对接和讨论,就目标和任务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次的讨论和对接,公司各主责部门所承担的指标和任务逐步与中国核电对口部门达成了一致意见,为福清核电年度jyk责任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福清核电绩效考核责任书中的jyk目标和任务,是中国核电对公司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总体要求,为将这些工作落实到实处,福清核电始终遵循“以计划落实规划、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督促计划、以奖惩兑现绩效”的指导方针,按照“对上有效承接,对下逐级分解”的工作方式,紧紧围绕年度jyk目标,统一工作思路,按照中国核电工作部署和公司“十三五”规划,结合市场形势分析、管理目标与任务,提炼出公司三大核心、六条工作主线和五大专项任务,并分解为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由上向下分解,形成处室年度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框架;由下向上承接,结合本处室职责,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处室管理目标和计划任务;处室横向对接,形成专项工作计划和统筹计划;计划预算同步启动、同步申报,做到计划和预算相匹配。公司20xx年构建的“365”经营指标体系是践行公司党委“六个一”和“六同”工作理念,落实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具体方案。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需要“365”经营目标去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每个月份、每个部门、每名员工,其详实、准确地描述了公司发展理念和管理意图,确保公司发展沿着公司党委、总部的战略规划前进。在20xx年度计划编制中,公司总经理亲自主抓公司级目标和任务,围绕党建文化、安全管理、生产运行、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等六个工作主线,紧扣中国核电365战略体系,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在公司层面制定了54项重点任务,并要求各部门围绕公司级目标和任务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处室的年度工作计划中,最终形成了6800余条目标和任务,这些部门目标和任务的确立,为完成福清核电年度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3.1签订公司领导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

为了贯彻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的方针,并有效承接安全与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公司分管领导的管理职责,组织签订公司副总经理与总经理、董事长的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该责任书的主体内容结合了公司jyk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公司“十三五”规划在当年的主要工作、年度计划中的重点任务等,包括年度jyk管理中的经济指标、分管领域承接的jyk目标和任务、分管领域内年度重点工作、约束性指标等。这一责任书的签订,是公司内部对年度目标及任务的第一层面的承接,是公司jyk管理“自上而下、逐级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

3.2签订处室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

作为公司jyk管理的关键层级,部门级的计划管控和绩效考核是重中之重。在继续发挥jyk体系“承上启下创业绩,科学管理共发展”的作用和优势下,紧紧围绕如何高效优质完成公司年度目标,依据考核目标全面不遗漏、部分考核目标优于公司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及任务与处室职责紧密相关联等原则,开展持续开放的沟通交流,定量定性地确定有利于公司目标达成的考核指标和任务。处室层级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任务、年度约束性指标、年度安全环保质量责任书、年度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四大部分,其中“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任务”中,全面落实了各部门承接的公司级目标和任务,形成部门级的分解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完成公司年度计划和jyk考核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奠定了基础。

3.3签订全员绩效考核责任书。

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为公司层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抓手,员工绩效作为公司、处室绩效考核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公司第三个层级落实目标和任务的最直接反映。按照中核集团公司精确定位、精细管理、精准考核的基本要求,按照以业绩导向、责任传递原则,形成“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管理机制,以关键绩效指标(kpi)、工作任务目标(gs)、约束性指标(mi)结合的绩效指标体系,各处室按处室、科值、班组员工的层次,逐级签订员工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将各部门承接的目标和任务,全部细化分解到具体的实施人员。同时,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的频率,采用360度全方位形式,对员工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确保考核实施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激励与约束全员高效履行岗位职责,持续改进个人绩效,提升处室整体绩效,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完成公司年度jyk目标和任务。

福清核电“365”战略体系总共部署了54项公司级目标和任务,6800余项处室级目标和任务,为有效跟踪各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的反馈跟踪机制势在必行。结合上级部门对成员公司计划、预算、考核一体的管理思路,福清核电公司借助于公司内部现有管理软件平台,自主研发了具有福清核电特色的计划管理模块,通过该模块实现了目标和任务管控的三大功能:公司年度jyk责任书管理、公司年度计划管理、公司月度计划管理,高效地实现了年度jyk目标及分解目标的两级反馈、年度与月度计划的跟踪反馈。依托福清核电计划管理平台,各处室按月度、季度向归口管理部门上报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投资完成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可确保公司重点战略任务、年度和月度综合计划得到有效跟踪,并可及时了解各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公司级目标和任务提出预警,再通过公司jyk管理小组的月度绩效考核会议、公司月度安全质量暨工作会议、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等平台和机制,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进行纠偏,对完成年度目标和任务起到了有效的管控作用。

“365”经营目标为公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为绩效考核评价提供强有力的、量化的考核依据。公司承接中国核电20xx年安全、质量、党建和经营绩效考核各项指标,为进一步强调计划执行的重要性,落实以考核督促计划的jyk管理要求,结合公司所承担业务及以往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反馈,坚持指标可衡量、可考核原则,完善了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公司根据“365”经营管理指标体系的要求,优化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大纲》、《年度绩效考核管理》、《月度绩效考核管理》程序,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公司全体党委委员和总经理部组成的绩效考核委员会,设立了绩效考核组及绩效考核办公室开展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了覆盖公司党建文化、生产运行、工程建设、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整体全面的年度以及月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系统包括生产经营指标、公共管理性指标、年度计划重点任务、预算控制、公司期望满意度、约束性指标及年度考核激励,并按照处室分工优化了公司的共担指标以及公司领导的期望满意度指标。月度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公司一票否决的约束指标、月度jyk重点任务、处室重要工作、履职情况、约束性指标、专项考核指标以及在公司月度安全质量、生产运行、调试进度、工程建设、综合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月度嘉奖。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坚持smart原则,从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多方面考虑,全面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365”目标和任务的考核管理体系程序公正、标准公平、结果公开,真正体现了“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理念。另外,对于公司全员绩效的考核,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开展,主要以各级绩效考核责任书为主要内容,根据员工岗位以不同的形式及频次进行考核,将员工个人绩效与所在处室绩效挂钩,结合个人承担任务和实际贡献,由上级依据可观察到的事实或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业绩导向原则和责任传递原则。

“365”经营目标为公司全局性和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手段,通过公司级目标和专项任务的明确,及时整理、汇总,并协调内外部的可利用资源,为公司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系统的、数量化的决策建议,为公司各级员工有方向、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激励。为进一步完善“业绩导向、按劳取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管理要求,对生产运行、工程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实施专项激励。由人力资源部门在年初制定专项激励方案,报送公司总经理部审查、批准,在年度工作开展中,对满足激励方案相关标准的项目,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福清核电经过不断的探索,各级管理人员的不断思考、总结、琢磨、实践,并结合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已经开辟了一条属于福清核电特色的经营管理道路,通过公司“365”经营指标管理体系,以公司年度jyk责任书为导向、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为目标、以各级责任书为抓手、以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为保障的jyk管理体系,体现了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月年结合、考核有度的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公司年度目标和任务的高效完成和提升公司、部门、员工各层级的绩效指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福清核电将加强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吸收各方面、各层次的建议,继续评估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持续优化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加强计划预算执行力,进一步提升福清核电“365”指标体系的管理工作,逐步铸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

摘要:本文通过对ims网络的基本介绍,就其管理和维护指标体系提出笔者的建设性意见,旨在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ims;网络管理;统一网管;维护指标。

1.1ims安全问题来源。

(1)开放性ims网络作为一种网络系统模式,其在接入和网络类型上具有开放性,并且在其接入网络与技术标准上,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和类型,这就导致其在接入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2)融合性ims网络具有能够将多种业务接入相融合的优点,这既是一种优点,相对而言其也可以可看作一种缺点。这是因为在不同业务融合处理的过程中,大量数据和接口更容易发生安全信息泄漏的情况,从而造成安全风险。(3)复杂性ims网络的接口众多,不同的终端往往会接入同一个ims网络系统之中,这无疑加剧了ims系统的网络环境复杂性,在这之中难免会发生部分信息以及接入的混乱,从而加重ims系统的安全隐患。

1.2ims安全威胁类型。

(1)攻击破坏攻击破坏是指对ims网络之中所储存和交流中的信息以及资源进行破坏。ims网络尽管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系统形式的,但是其核心仍然与传统ip网络相同,就是进行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这就不必可避免的会遭受到攻击与破坏。比如通过发送大量错误引导指令,导致路由发生寻址和交互的错误,严重损害了信息与资源的安全。

(2)伪装篡改ims系统中对于接入终端身份的验证在当前还存在较大的漏洞,从而非常容易发生伪装篡改的情况。侵入者通过伪装终端使用者的身份,从而进入ims网络系统之中,对原本终端用户的信息与资源进行盗窃或者破坏,从而严重威胁ims网络系统的安全。

(3)干扰滥用ims网络较传统的ip网络系统,更容易受到拒绝式服务干扰和攻击。其侵入者通过发送虚假地址的方式,从而向sip服务器发出大量请求,从而加剧ims网络系统的内部占用,严重影响其他终端使用者的使用,降低数据传输速度,造成安全风险。

(4)入侵抵赖入侵抵赖通常是侵入者通过非法手段进入ims系统后,为了抹去自身的侵入痕迹从而进行的行为,在传统的ip网络系统中,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ims网络基于全ip网络,其防御入侵能力同样较弱,也容易被这种手段所影响,造成其侵入者行为的隐秘性和不可取证性。

2.1应用和业务能力层。

ims网络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入种类,并且更好的处理不同业务之间的接口管理问题,这一部分是由其应用和业务能力层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ims网络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其应用和业务能力层的分析。ims网络与传统的网络模式进行对比,是通过应用服务器as以及智能网in来服务网关,从而允许第三方的服务器接入来提供业务,其中应用服务器as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和业务能力层方面,通过网关系统来满足不同业务平台的接入能力,对应用服务器as其开放了服务器的北向接口,来对不同接入协议进行统一化的管理,统计不同平台的运行数据和服务接入等,在经过平台的分析运算后上传到上一级的网关系统,来实现数据的交互。

2.2承载层。

承载层在ims网络系统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理念的关键部分。这里的承载层一般指tcp/ip网络。在ims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于ip的丢包、时延和抖动等基本性能指数的控制,针对sip/radius/diameter等协议、bgp/ospf等路由技术应当加强掌握和了解,通过建立综合统一网管的形式对网络接入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收集承载层的数据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予以呈现,降低ims网络系统运营与维护的难度。对于承载层的管理,需要通过对数据传输进行实时的监控,尤其是出现巨大波动时要及时发出告警,便于管理与运维人员进行监控。

3.1ims业务流量指标。

从传统网络到ims网络系统,对于不同网络系统的维护指标体系,网络的流量指标始终是评价网络整体性能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进行ims网络系统的维护指标体系建立之中,要充分重视流量指标部分。对于ims网络系统之中的流量流向分析应当包括信令流、媒体流等多个方面,并且要根据网元的接入情况,按照agcf、p-cscf、s-cscf、i-cscf、hss、ats、enum/dns等重要网元进行相关参数的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进行量化评估。

3.2ims业务性能指标。

ims网络系统的业务性能是判断其整体运行情况的核心标准,在进行ims网络系统的维护指标体系建立之中,其必不可缺少。在进行ims业务性能指标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于不同业务的接通率进行参数的提取和分析,尤其是要针对当前用户所重点关注的业务,对主被叫试呼次数、接通次数和失败次数,要进行重点的接通率监控,通过核心与承载层面的接通数据参数分析,从而对ims网络系统的整体运行进行评估和考量,确定其运行是否顺畅。

3.3ims业务移动性能指标。

ims固移融合是主要趋势,移动网volte的核心部分也是架构在ims网络上,各大运营商现网hss一般有二合一或三合一的情况,因此在进行ims维护指标体系的建立之中,对于移动核心网部分性能指标也要进行适当的考虑。在移动性能的判断之中,应当对volte漫游业务的接通率进行实时监控,判断大部分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重点研究漫游输出用户和输入用户的注册成功率、主被叫接通率等,从而对ims核心网的移动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参考文献。

[1]宋阿芳,网络管理系统特点及部署问题研究[j].电信科学,20xx(9).

[2]网络安全部署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架构,20xx(01).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一

能源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及中国科技年鉴(2009)。计算能源碳排放量时采用能源消费总量(非终端能源消费量)(主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天然气、其他石油制品、其他焦化产品,热力与电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四个原则:(1)能源消费量采用标准量,非标准量的数据转换为标准量;(2)本地热力与电力的能源消耗已经涵盖于能源消耗总量中,对于外来电部分采用中国电网因子加以测算(表2);(3)基于“哪里使用哪里计算”的原则;(4)碳排放量的计算包括能源运输的损失量。其中e为能源碳排放量,kg;qi为能源i的消费量,kg;ncvi为能源i的净发热量,gj;ef为碳排放系数,kg/gj。统计年鉴的单位为万吨,将之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将之折算为标准煤,然后以1×104吨标准煤等于2.93×109gj的换算标准,将各省能源消耗量转换为热量,碳排放系数采用ipcc默认值[9]。碳强度为衡量碳生产率的指标,指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吨/万元)。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一致化处理。指标一致化处理是将初始逆指标的原始数据化为正指标,本处采用取倒数的方法。无量纲化则采用标准化的处理方法。

将低碳竞争力4因素的量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表3),发现kaiser-meyer-olkin度量为0.701,满足因子分析的数据要求。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转换,结果显示:成份1的初始特征根为6.383,旋转后解释了29.462%的总变异;成份2的初始特征根为2.758,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23.129%;成份3的初始特征根为2.412,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6.702%;成份4的初始特征根为1.23,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5.921%,4成份总共可解释累积85.214%的总方差(表4),因子提取较为成功,原始提取与旋转提取均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通过对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的分析(表5),可以得出4因子的具体成分,发现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4因子的统计意义与现实意义均有合理的解释,进而确立低碳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表1)。

总结。

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所组成的低碳竞争力,在概念体系与量化结果中具备明显意义,可以为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体系。4因素对于低碳竞争力的贡献率依次为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是低碳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利用率的提升、高新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科技的大力介入。没有充分的科技投入与科技人才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本文作者:卢愿清、史军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渐建立,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当前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还处于发展阶段,且在实际运用中也有很多不足,加之各个企业绩效审计评价依据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导致审计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文章主要分析了几种企业绩效审计评价的方法,并提出了构建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路径,以期能促进企业绩效审计的科学化发展。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活动。

绩效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主要审计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评价和监督企业在资源利用上的效率、效果等。现如今,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审计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能为企业的运营发挥导向作用。但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着纷繁复杂的构建方法,加强对这一体系的构建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一)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

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矢量化的评价指标,它通过对企业的主要投入、产出参数进行设计、抽样、计算、分析等来衡量企业的绩效。这种评价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企业战略转化为一种内部活动及过程,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企业绩效。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的优点:一是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能对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分析,将整体化为具体,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当企业目标要求和员工绩效行为不相符时,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和控制关键绩效指标的方式,来促进两者的执行,有效保障实现企业目标;二是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提出将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理念,这有利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关注客户,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能平衡好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它通过对公司战略进行层层分解,能够妥善处理好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关系,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的局面。但如果只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由于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具有定量地考核的倾向,如果缺乏专业指导和判断工具就不能准确了解它对公司的作用;另外,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的考核方式过于机械,并不适用于所有岗位。

(二)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增加值法出现在美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收益比资本成本高出的部分,即经济增加值法=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经济增加值法主要优点:一是经济增加值法能协调好财务管理体系与评价过程,与传统绩效评价相比较,经济增加值法贯穿企业活动的始终,具有综合性,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同时存在多种指标而引起的管理混乱情况;二是经济增加值法支持企业分权化,能同时评价经理人员和各个部门经理,这对不同部门作评价非常有利,也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经济增加值;三是经济增加值法能有效引导企业将重点放在长期经济利益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着眼点,促使企业决策者做出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决策。经济增加值法也有一些不足:首先,经济增加值法的数据由财务报表来计算,而财务报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计算出来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经济增加值法是站在股东角度对企业业绩做评价的,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某些利益相关者,使得绩效评价不够全面综合;再次,经济增加值法为了消除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而对会计信息做了调整,这也加大了这种评价方法的计算难度,降低了其应用性和实效性。

(三)平衡计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法由代维诺顿和罗伯特卡普蓝提出,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视角来衡量企业绩效,这四个视角融合了企业的具体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方案。同时,它还引入非财务指标,这有效了平衡了指标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法这种评价方法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优点:一是平衡计分卡法把企业战略分解为四方面,并对每个方面都设置了评价指标;二是平衡计分卡将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融为一体,兼顾了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三是平衡计分卡以业绩驱动因素为入手处,有利于找出企业的短板,继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四是平衡计分卡同时关注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顾客和竞争者,能为企业做出比较全面的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法也有其缺点:首先,平衡计分卡法只有一个大致框架,如果每位员工都参与进来,那么每位员工都要有自己的平衡计分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其次,平衡计分卡需要强有力的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支持,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代价。综上所述,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经济增加值法和平衡计分卡法三种评价方法各有利弊,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将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取长补短、优化整合。具体说来,先用平衡计分卡法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框架,再用经济增加值法以股东利益的视角制定企业最高目标,最后,再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将企业目标逐次分解为各个具体指标,并对其实施效果做衡量。

(一)绩效评价方法的借鉴。

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法和经济增加值法的分析结果可知,经济增加值法比较单一,并缺乏时效性,仅注重考察经济效益;而平衡计分卡法则具有更好的前瞻性,能够有效结合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为企业长期利益考虑,但却没有重视股东的财富问题,而经济增加值法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股东财富。其次,平衡计分卡法和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都从整体考虑,从最高目标出发,但平衡计分卡法从四个维度来划分企业总目标,每个维度和其下的指标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更注重寻找实现企业总目标的关键因素,各关键因素间并没有逻辑关系,在此方面将两者整合能更好发挥各自优势。

(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并重。

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用最低的劳动成本获取最大的成果,或耗费一定的劳动而获得的期望成功,即投资成本与回报的比较;社会效益是企业要承担社会义务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影响;环境效益则是企业在经过过程中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环境效益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基础,反过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整体。

(三)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从上述分析可知,以经济增加值法为核心,以平衡计分卡法为纽带,把平衡计分卡法的四个维度作为主控因素,并纳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建立起多层次、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妥善解决当前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可见,在一个新型、全面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增加值法应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在社会效益方面,以下情况可以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一是协调和稳定社会经济程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二是帮助企业认清自身,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提高行业影响力;三是提高企业就业贡献率,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节约国家财政支出;四是社会捐助,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既能树立企业形象,又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在环境效益方面,则可以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分析,经济效益可以看作是企业因改善环境而获得的效益,社会效益包括环境风险下降、员工工作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企业声誉提高等间接效益。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从系统全面性、结果相关性、科学实用性、核算统一性、评价的成本效益五方面入手,基于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法三种评价方法整合的视角,并考虑企业经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黄志勇.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审计月刊,20xx(05).

[2]黄万晴.浅论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j].经济视角,20xx(11).

[3]李兆银.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xx(16).

[4]张毅飞,任杰.杨华领.论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xx(03).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三

:现今,新能源产业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社会发展也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新能源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关注,并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我国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与预期的财务情况出现偏差的现象。当财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点的时候,若不对其采取及时的措施予以纠正,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活动都将会产生影响,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如此,包括新能源企业,而且正是由于新能源企业所处的特殊地位,在新能源企业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为主要依据,对于企业一段时期内进行的财务活动以及相关的经营活动所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测体系。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根据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各项指标对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经常性的分析,从而对于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预知以及有效规避。现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完善,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1]。新能源企业是缓解现今能源供应不足、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在现今情况下,新能源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传统的企业相比较,新能源正因为自身的特点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这些财务风险甚至会对企业最后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状况。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的,主要含有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海洋能等。新能源具备传统能源所不具备的经济、环保、低碳等优点,这些优点也促使在现今社会中对新能源的使用愈加广泛。现今很多的省市都在建设新能源基地,因此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到新能源行业中[2]。而随着我国对新能源使用以及重视程度的提高,新能源企业也获得了更加积极发展态势。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特殊性。

1。外部风险的特殊性与传统能源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各项生产设备以及所使用到的生产技术基本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部的制约较大,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阻碍。如我国所使用的光伏太阳能企业,虽然国内企业已经加大了对该项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内还是属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时甚至国外的相关技术大大超越国内技术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国内的各项生产技术面临着更新的风险,导致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增加[3]。

2。内部风险特殊性首先,生产技术过于落后。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已经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已经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到了新能源行业之中。一些行业已经开始由垄断发展向竞争发展转化,这在一方面对新能源市场进行了丰富,也使得涉及到的各项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但同时,由于新能源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大多还处于摸索以及发展阶段,这就造成很多企业需要承担高额的开发费用以及设备进口的费用等。这时,与一些传统的能源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就缺乏优势的价格以及质量[4]。并且,很多投资商为了获得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将行业带入到一种低技术生产重复的状态中,对于行业的高端发展都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资本结构不够合理。新能源企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现负债过高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带来的是很重的利息负担。若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企业的发展也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相关风险。另外,企业所有者因为企业的高债务也会对企业的回报率进行提高或者是对投资额进行减少。而债权人则会因为企业的高负债而对企业借款的条件进行提升,如对贷款利息进行提升,对贷款额度进行减少等等,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的融资出现困难,进而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的可能性得到大大增加[5]。最后,环保意识缺乏。很多人对新能源产业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认为新能源产业就是无污染产业。其实并不是如此,新能源产业只是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来说的。相比较传统能源产业来说,其对人类的危害较小,但是从长期来看,若缺乏环保意识新能源产业也会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对上述新能源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特殊性进行分析发现,若想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对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一)建立财务指标。

1。建立偿债能力指标企业只有进行不断的经营活动才能获得利润,而企业要想生存下去的最为基本条件就是保证资金链的畅通,对于到期的债务可进行定期偿还。在通常的情况下,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的高低都能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情况进行充分反映,也就是反映企业的短期资金链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而企业的资金负债率、产权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的高低都能对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进行反映[6]。产权比率的高低情况也对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偿债风险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反映,也就是反映的是企业长期发展资金链的规划程度。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建立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利润就可对企业发展的价值进行表明,也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标。企业所具备的盈利能力可对新能源企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衡量的主要指标,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发展首先就需要盈利。从长期来看,企业要规避发展过程中的财务危机,首先就需要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筹资能力才能得到显著增强。其主要指标含有经营现金的流入流出率、股东权益收益率以及总资产的报酬率,而销售的利润率以及成本费用的利润率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反映[7]。

3。建立管理能力指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优劣情况可以通过优化的内部管理来改变。质量抽查的合格率较高,则对企业所具备的生产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越强。而总资产周转率则和企业的发展活力相联系,周转率高则企业的发展活力较强,经营效果也较好。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则表明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8]。存货周转所具备的速度越快,则表明存货占用水平较低。利用这些数据,可对企业所具备的变现能力进行提高,从而对企业内部的资金链进行优化。4。建立发展能力指标新能源企业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下去或取得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对技术进步的不断追求,并对自身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提高,从而对市场上产品的份额进行扩大。其指标中存在总资产增长率以及研发费用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资产经营所达到的规模范围。销售收入增长率主要是对企业销售产品的变动情况进行反映,是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研发费用增长率则是企业对所使用新技术以及新产品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新能源企业在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时,经常出现对企业中财务管理预警体系的使用,而忽视对企业中经营管理预警体系的使用。实际上,经营管理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新能源的相关企业应该就经营管理方面加大投资研发的力度。其次,很多企业中预警部门所进行的工作与财务部门所进行工作重复度较高,从而造成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出现极大浪费。这时,企业应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机协调,避免出现工作重复的情况,从而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对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有效降低。财务预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危机发生之前,根据预警指标所做出的指示提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规避。最后,新能源企业还应该做好企业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及时获取,这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前提条件。财务数据的准确情况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以及防范效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能源企业以及社会上的其他行业,新能源企业具备自身的特点,如环保、经济、安全等,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新能源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在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新能源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而要想对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知,并利用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最终促进新能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宋宇。新能源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xx,22:258—259。

[2]吴战篪,李晓龙。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xx,02:63—68+95。

[3]付敏英,汪波。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xx,15:89—91。

[4]王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58—61。

[5]赵晓东。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xx,23:284+286。

[6]邹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xx,15:103—105。

[7]孙艳春,郭继秋。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企业经济,20xx,08:81—83。

[8]贺黎。也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3:91—94。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四

“安全生产、效率第一”、“安安全全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等安全警示标语醒目地挂在建筑施工单位的现场,时时刻刻提醒建筑工人以安全的工作行为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与诱惑使人们看到了快速建设、快速竣工所带来的巨大生产价值,建筑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偷工减料、简化必要操作规程的快速建设。近期上海罗阳高层的坍塌事件敲响了警钟。

建筑施工业的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监管部门努力营造,共同协作的广泛目标,是维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稳定建筑生产秩序、促进各生产环节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安全、稳定、快速、高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危害,降低事故发生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并充分的按照该体系的指标规定进行科学的监控、及时周密毫无疏漏的评估,从而为安全的建设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及执行标准,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范模式。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是有力的规范行业秩序、监控行业生产质量、建设职能、建设任务、施工过程及最终实现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安全工作的绩效评估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仅停留在对安全数据的简单考核与指标落实上,即对比每年的死亡人数指标是否超过既定的规定标准,从而完成简单的安全质量考核工作。不可否认,此种简单的评估方式能使安全生产的理论数据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对其有利的控制作用,然而却使我们严重的忽略了安全建设来源于实际生产环节的重要现实,往往造成重数据指标、重生产结果轻环节建设、轻施工过程投入的肤浅安全控制局面。事实上此种只关心事故指标却忽视对其他指标的宏观调控的评估方式是无法适应当今建筑行业广泛发展需求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模式,利用绩效评估的原理强化相对指标的建立,而非绝对指标的局限性考核。我们不应片面的追求事故发生率的下降,要知道产业规模的扩大、生产人员的扩充是呈逐年变化趋势的,市场的风险因素、挑战因素是逐步加强的,事故率连续下降的空间是越来越小的,我们只有充分的考虑到各类综合的影响因素,基于相对的考核目标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全面的开展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充分的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强化建设管理部门的监控力度,才能使他们实事求是的承担责任、积极规范的生产建设,有效科学的严密调控从而共同营造完善、优越的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涵盖全面、内容夯实的原则使之充满了实效性、科学性、连续性、可行性的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与规范导向。

3.1充分适应建筑安全管理特点的原则。

建筑安全绩效评估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建筑管理部门、建筑生产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积极管理,他们是绩效评估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建筑行业涉及的工作流程、环节较为复杂,对其安全工作的管理也具有管理对象特殊、管理权限丰富、工作流程纷繁复杂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充分的考虑到建筑行业的生产特性,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安全管理策略及绩效评估指标模式,来源于实际、充满时效性的对施工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进度、安全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控及综合的管理从而充分的为建筑行业营造安全生产的广泛空间。

3.2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

结果导向是指只注重评估的最终结果,而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必要措施却不关心。过程导向则注重实现目标的过程环节,注重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及实现过程,强化过程引导结果的决定作用,即认为评估体系的建立重要在于施工评估过程的措施建立、制度建设。我们认为过于单一的强调哪一方的导向作用都是不科学的,一味的追求结果导向,会忽视管理部门的协调评估作用,忽视生产建设部门的努力建设及共同发展;而单纯的强调过程导向又将淡化绩效评估结果的规范作用及评价特性,因此只有我们有机的将这两种导向原则充分的结合,才能科学的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性,从而塑造建设工程在良性循环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3充分把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们应充分的发挥建设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治理职能,使建设施工企业在安全第一,注重实效、预防为主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应注重把握统筹兼顾、宏观调控、综合管理的安全方式在企业从设计预算到招投标管理、施工进程、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实施综合管理的安全手段,通过及时的督导、现场的勘察配合工程监理部门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把关,强化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业秩序。

3.4实现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建筑安全工作的指标考核也由原有的计划经济控制下以行政手段、普查运动式为主的监管方式向法律化、经济性、智能性、综合化的管理方式变更。因此,我们应主张运用差别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充分适应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的转变,设计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创新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五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是当前以及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在相关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远程环境下网络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师、学员和网络平台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九项二级评价指标,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终生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此背景下,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秉持终生教育理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满足了越来越多人接受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成为构建终生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师生之间教与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更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此外,网络教学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共享性方面都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有力支持。基于以上几点,网络教学中既需要考虑如何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又要探讨如何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教学评价体系对现代远程网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随着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远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现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如尚未形成统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还不够合理,评价手段较为单一等。因此,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完善与应用仍任重而道远。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活动的核心和基础,而当前远程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未能形成统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都会对课程评价和监控的有效性带来影响。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全面,未能涵盖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许多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未能突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点;不同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有不同的差异,这在现有指标体系中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价,从而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二)评价方法不够合理。

当前,远程网络课程评价过分注重量化评价方式,忽视了课程教学中难以量化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评价,缺乏可以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各种特质的质性评价。评价的参照标准主要采用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忽视了课程评价的差异性,缺少能够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一对象的各个侧面相互进行比较的个体差异评价。

(三)课程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在当前课程评价中,更多的是强调对学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而对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片面的评价标准与多样化的学生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课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课程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人员,而以往课程评价往往忽视了课程评价的主体多元性,忽视了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主体的参与[2],导致评价角度受限,无法对课程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这既不利于评价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评价的全面性。

(一)选择合理的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仅仅包含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接受和重视,所以,我们在远程网络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中也应对这三大目标(知识、能力、素质)有所体现,以建立更为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二)采用先进的评价技术手段。

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远程网络教学的评价中来,可以充分发挥数据管理与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

现代远程教学评价中应重视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不再像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重视结果即考试成绩的评价理念,而是更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他们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包括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促进学习过程质量的提升。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员,对其自主学习的评价应从多视角进行,评价主体已不仅仅包含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更需要包含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成员间的互评以及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等,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与全面。

(五)评价方法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的评价结果往往具有精确、简便、量化等优势,但对于难以量化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却无法得出相对准确与全面的结论。而定性评价则从学员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所以,在网络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两种方式取长补短,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已逐渐从对学员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扩展到对学员全面、综合性的评价,既要评价学员掌握的知识、技能等量化因素,又要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创造思维、团队合作等非量化因素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套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对网络教学支撑体系的评价等四个指标,每个指标又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一)学员学习评价指标。

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对学员学习的评价主要从网络教学活动的参与度、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参与课程论坛讨论、网上互动、网上答疑、网上作业与测试等学习环节进行监控与反馈,及时评价并反馈给学员,以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1.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4]教学资源利用情况既包括课程本身的资源,也包括互联网资源。对于学习者对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网络在线学习时间、课程内容浏览次数、资源下载次数、查看和回复主题帖的次数等各项指标,从而了解他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资源的使用情况。2.互动交流情况学员的相互交流情况即通过记录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各种交流工具进行交互的情况与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论坛发帖回帖的次数与质量、向教师提问的次数、回答教师提问的次数与质量、回答同学疑问的次数与质量、小组讨论与活动参与情况等,这些评价指标反映了学员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及主动学习的情况,最终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与交流。3.学习成果评价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员的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和考试情况两个部分。平时项目(作业、活动等)完成情况是对学员平时学习的检验,据此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价系统可以及时发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项目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和学员随时了解平时学习的情况。考试是对学员的阶段性考评,评价系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生成知识点掌握程度及存在问题的报表,从而对学员的下一步学习提出促进意见。

(二)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对他们的督促和评价是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在对教师教学评价设置指标时应以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教师职能为前提,以促进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为目的,在此基础上设置分级指标。1.课程资源的组织与设计科学的网络课程资源设计是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对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课程内容的选取是否合理和具有实用价值、教学目标表述是否清晰明确、理论与实践是否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是否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资源是否有难易之分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内容设计是否方便互动等方面来衡量,从而获得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对学生需求的满足程度等相应信息。2.教学活动设计网络教学活动是为促进学员远程学习而设计的,良好的设计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特征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调整和把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是否明确、针对的活动对象是否准确适当、活动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活动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是否对学员做到有效引导等。3.答疑互动答疑互动是指教师与学员的交互程度,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与学员交流学习经验、对学员学习和活动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难和困惑、对学员提供及时恰当的反馈、对学员的平时作业及时批改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三)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评价指标。

在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学的后台支持、技术支撑以及网络平台维护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评价主要从教师、学员、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来进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网络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发展。在网络教学各项指标评价完成后,更为重要的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方案,以便能有效地依据方案对日后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等进行改进,这也是网络教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马定计,应一也.非学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9):9-11.

[3]王宇.现代远程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策略建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1-4.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六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是使用可持续低碳的社区规划理念和具体规划技术措施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切入点[1]。规划阶段作为城市建设的源头,对减少社区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重大影响,低碳社区规划技术在实现社区低碳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低碳社区研究:贾志峰在其论文《低碳住宅社区规划设计控制性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出了低碳住宅社区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体系[2];周传斌等在其论文《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提出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3];李亚男等在其论文《我国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结合我国社区特点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4]。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区低碳评价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而对社区的规划研究却涉及较少,为了提高低碳社区规划总体水平,促进我国低碳社区的发展,本文参照国家有关社区规划和建设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并深入多个社区进行多次调研提出了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的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

在低碳社区评价方面,我国政府还未正式出台低碳社区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但在一些相关文件中涉及社区的相关建设内容可以作为参考,例如,美国leednd、英国breeamcommunities、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的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5]-[8]。

2.1评价系统的构建原理。

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综合系统由五大子系统组成:总体布局规划子系统、道路交通规划子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生态环境与景观子系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分别设置评分内容,指标的设置应以社区规划技术为基础,按属性又可分为“社区碳源控制”指标(简称c指标)和“社区碳汇扩展”指标(简称e指标),c指标所对应的评分内容主要是从“社区碳源控制”的角度评价社区是否低碳;e指标所对应的评分内容主要是从“社区碳汇扩展”的角度评价社区是否低碳。评价子系统相同类型的指标(c或e)权重系数之和为1。本文采用发展较为完善且应用较广的层次分析法对各子系统的指标进行定量,并计算各子系统对目标层的权重,c指标和e指标分别计算得分。

以国内外现有的标准规范为依据,对子系统所涉及的低碳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后形成低碳社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2.3评价方法根据c指标和e指标得分在c-e图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社区规划的低碳等级。得分在i-iii区域内的社区规划为低碳社区规划,由高到低划分为i,ii,iii三个等级,见图1。

3、评价案例。

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靠近武汉老城区,处于武汉市二环与三环线之间,交通便利。社区占地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2万人,住宅面积约180万m2,容积率为1.75。本文作者多次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分别对怡康苑、温馨苑、安居苑、百合苑、百步龙庭等13个地点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和掌握百步亭社区的规划现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和参考。依据上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社区的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测量,其结果如表3所示。计算结果:c=0.1×80+0.3×75+0.2×100+0.1×70+0.3×71.43=78.929e=0.3×75+0.3×100+0.4×66.67=79.168依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低碳社区规划c-e分级图可得出以下结论:该小区目前处于等级ii,目前的规划情况比较低碳,运用了部分低碳社区规划技术。结论研究表明,目前暂时没有针对低碳社区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本项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通过低碳社区规划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期提出更为适合我国特点的低碳社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七

从国际国内的文献成果来看,低碳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各有差异又彼此联系。e3g[1]将低碳竞争力指数变量分为三大维度:区域结构、早期准备、未来繁荣。“气候竞争力指数”[2]包括气候当责指数和气候行动指数。潘家华[3]提出了低碳产出、低碳资源、低碳消费、低碳政策、人类发展水平五大维度。徐建中[4]认为低碳竞争力系统包括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和低碳文化系统等。陈思果[5]提出能源结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竞争战略规划、政策导向以及参与机会六大维度。总结以上文献及专家调查结果,本研究将低碳竞争力分为四大因素: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

1低碳生产竞争力。

低碳生产竞争力是对区域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性的评定。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的研究表明碳生产力提高是2050年co2浓度控制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6],《布莱尔报告》也把碳生产提高作为低碳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因此,从本质上说,碳生产力是低碳经济表现的核心。低碳经济表现为以碳生产力或者碳产出为核心的宏观要素组合。低碳生产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碳强度、工业碳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低碳科技竞争力。

低碳科技是低碳基础准备的主要方向,它也反映了一个地区低碳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它决定着该地区转向低碳经济的可能性与速度。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能源开发、能源效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都需要新的低碳技术与人力资本支持,甚至朝向低碳经济的硬性转型反而会伤害当前经济的发展,不但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反而会降低已有的区域竞争力。基于此,低碳科技竞争力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科技人员、数科研经费、申请专利数、高新产业出口额。

3低碳生活竞争力。

低碳竞争力是以区域民众财富增长与生活品质上升为前提及终极目标的,这也是区域竞争力的源动力,它这一终极目标可以为区域竞争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与竞争欲望,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低碳竞争力必须满足两大要素的同时实现,一是经济财富的增长,二是生活环境与品质的提升。低碳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基于发展理念的变革,这一理念尤其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低碳生活水平作为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必须加以考量。低碳生活竞争力主要通过居民收支、居民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来加以体现。低碳生活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碳排放、森林覆盖率、农村恩格尔系数、城市恩格尔系数。

4政府作用竞争力。

政府在促进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政府参与及影响力量。政府可以制定前瞻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初始条件,也能保障、规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良性竞争与稳定发展。另外,政府可以为低碳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与基础,包括人力资本培养、低碳技术推动,也为地区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持。中国尚没有关于地方政府经济影响力的权威报告。为这一解决这一困难,研究选取了政府的公共事业投入作为影响力的替代指标,这一代替实现了指标选取的客观性与量化,但也存在着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有待以后改进。其主要包括:教育经费额度、社保经费额度、环保经费额度。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八

1.1.1科学性基础。科学性基础是判断环境评价结果质量的标准。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科学的层面设计,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相关的环境数据来源必须准确,其次评估方法要科学,环境指标必须达到客观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再次,低碳经济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资源可利用率、节能减排、降低环境破坏程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减排、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实行。

1.1.2可操作性基础。可操作性可将评价指标运用于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指标含义的明确性和计算方式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的实施。

1.1.3动态与稳定相结合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是动态过程,指标设置应随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也随之调整和细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不能一直处于动态状态下,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证相对稳定。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基础,既能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目前情况,又能推测其动态变化的走向。

1.1.4政策性原则。要将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形势,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因此,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考虑相关国际公约。设计出与我国的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以及与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评价指标。

1.2环保指标评价的完善。

环境保护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开展的情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人们生产生活是否达到低碳的要求,及是否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投入、治污力度和减排效果等。主要的环保评价指标有:工业废水达标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空气污染降低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其范围涵盖经济、科技、资源、社会、环境等多领域,使各种角度、各种层次都受到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约束,使我国环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开展。

二、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低碳型经济发展要得到保证,提高我国gdp指数;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为了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就需要对环境保护程度进行实时的跟踪与实时评估,对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因此需要从低碳经济评价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根据以上的各种基础及原则,结合实际应用中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科技、社会和政策等多方面体现低碳型环境保护程度。

指标体系论文(实用19篇)篇十九

人力资源在21世纪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资源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支撑。绩效考核以企业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为依据,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同时相关人员对员工进行评价。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维护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正常運作,而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必须要构建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客观性原则。

要根据人力资源本身的特点来构建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于人力资源的性质是特殊的,所以其绩效考核方式应该采取领导与群众的综合考核方法,秉承客观、公平的原则。

2.全面性原则。

人力资源经理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应该要反映人力资源经理绩效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来重点考核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业绩,全面考核人力资源经理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解成为各部门目标以及各职位目标,进而对职位目标进行分解最终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只有通过职位分析才能分解职位目标,而职位说明书划分了职位职责和具体内容,是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

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比重,然后检验绩效考核指标一致性,计量并标准化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初步制定后要通过反复试测来反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问题,修改过后进入下一轮检验,通过循环完善最终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绩效考核体系。

1.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分析。

人力资源经理的绩效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目标是参与协助制定、组织执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人力保障。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目标可以分为8个职位职责: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开发、人员招聘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职业生涯、部门预算;为了完成这8个主要职位的职责还需要分为22个细分工作,其中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制度和健全培训制度等。

2.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比重,检验考核指标一致性。

绩效考核指标比重的确定要分两步走:(1)确定一级指标的比重。一级指标的比重要通过德尔菲法来确定,该方法主要是让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不断填写设置比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反馈信息使专家意见趋于统一,最终得出合理方案。(2)确定二级指标的比重。确定二级指标的比重要使用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该方法主要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在比重确定过程中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的难题。在指标比重确定中列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矩阵中各元素是成对比较指标的结果,是主观估计所得的;而相对重要程度是在数据资料、专家意见和评价主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所得的。综上,判断矩阵并非是一致性的矩阵,还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判断矩阵的一次性让人感到满意时在层次分析基础上分析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的。

3.计量与标准化绩效考核指标。

(1)对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计量可以使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具操作性,本文采取“里克特5点等级法”将测评指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a级:10分、b级:8分、c级:6分、d级:4分、e级:2分。(2)确定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等级。每个评分者的评分乘以相应的比重就是最终所得分,根据最终所得分可以判断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的等级。等级也分为5个,分别是优秀:90至100分、良好:80至89分、中等:70至79分、及格:60至69分、不及格:60以下。

4.反复试测、修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经过以上过程后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接下来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反复测试,在试测的同时应当注意:(1)明确试测的目的是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2)要注意所抽取的试测对象要全面,需要包括人力资源经理、其上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管和相关专员等;(3)加强对试测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程序、注意事项以及时间的控制等;(4)试测要在适合的环境下进行,最大程度上保证试测的有效性、准确性;(5)试测结束后撰写总结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及时、真实地反馈,分析试测的结果并对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反馈和建设性意见。(6)对修订后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下一轮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直到最终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更是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凸显出其作用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是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文探讨的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经理的聘任、培养、考核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是至关重要。

[1]刘睿.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xx(1).

[2]李晾,毛园园.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20xx(12).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校园学生会的竞选演讲稿范文(21篇)

    学生会竞选是每年学校举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选拔出具有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代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学生会竞选范文,供大家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

    冰糖批发合同范文(19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一种合作协议,体现了双方的平等自主原则。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合同协议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范本供您参考。[合同编号:

    迟到小学生六年级(热门18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的心灵之窗,通过文字展示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灵感。您好!此刻我怀着十分内疚的心情给您写

    七年级家长半日开放日活动方案(优秀19篇)

    制定活动方案需要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各方的意见和期望得到充分尊重和考虑。活动方案F:举办的员工技能培训班,提供各种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机会,提升员工职业能力。

    学生擅自离队的检讨书(精选16篇)

    检讨书是在我们做错事或者犯错误时写的一种自我反省和审视的书信,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进而改正错误,我觉得我们需要写一份检讨书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实用16篇)

    读后感是生活的抚慰,思想的指引,它可以让我们寻找到更多的启示与成长。这里有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在读书节期间,我认真品读

    干部超市学习心得大全(15篇)

    写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自我评价,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学习心得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参考。第一段:引言(10

    小学三年级春日教学设计(模板15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交通安全警示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在书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遵章守法,从每一步做起。”为了维护道

    上课迟到写检讨书(汇总13篇)

    检讨书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通过写作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规范。下面是一些写检讨书时常见的错误,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避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次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