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曼珠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范本包括了不同文体和题材,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次。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同时也要注意,范文范本只是一个参考,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作和改编,使文章更贴合自己的思路和风格。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应用这些范文范本,并不断追求写作的进步和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一

摘要:我国目前面临着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严峻现实,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本文正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探究村屯绿化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村屯绿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人与自然要和谐,社会要可持续发展,为后人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而村屯绿化工作既是响应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更是提升村屯绿化覆盖率,改善农村居民生态环境的强力措施。

村屯环境长久以来一直是污染治理与环境监管的死角,几乎处于“自治”状态,再加上污染治理措施、设施以及公共环境服务远远无法满足村屯现实需要,进而造成村屯环境状况不佳。因此开展村屯绿化工作[1],绿化、美化村屯环境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开展村屯绿化工作,也是各级林业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生态效益发挥的强力保障,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强大助力。

2.1转变旧观念,确立新理念。

村屯绿化工作需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按照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富足的文明社会要求,将村屯绿化作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首先,确立村屯绿化新理念[2],转变传统的植树造林工作注重绿化荒山的观念,充分利用各个村落自身的环境优势,大搞村屯四旁植树等村屯绿化工作。其次,转变绿化美化工作是林业局园林部门工作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新的建设理念,将村屯绿化工作作为各个乡村的自觉行动。最后,转变林业局园林部门关于村屯绿化工作的传统观念,切实确立全社会、乡村全员参与到村屯绿化工作中来的新理念。在村屯绿化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号召乡村全体成员参与到村屯绿化工作中来,还可以让有义务植树任务的企事业单位也参与到农村村屯绿化工作中来。

2.2加强管理,整合资源。

在村屯绿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各项管理,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村屯绿化工作合力。比如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各项财政资金整合以及保障绿化用地等。首先,各县建设局要切实做好村屯绿化工作的基础服务以及村屯绿化规划的指导工作,各县林业局要确保各个乡村能够选择和栽植适合当地环境的苗木,并协助各个乡村购买种植所需各种苗木、果树等,最后帮助一些贫困的村落合理修复生态环境。其次,建立长效机制以加强管护村屯绿化建设。[3]在设计村屯绿化方案的过程中,应引导全村群众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充分体现全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争取他们的意见,确保村屯绿化建设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这也有助于吸引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到后期绿化建设工作中来。最后,要想做好村屯绿化工作,还需要对农村居民开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技术和技术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村屯绿化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3因地制宜,生态优先。

开展村屯绿化工作,还需要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为,采用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和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使村屯绿化既能反映乡村特色的绿化风貌,又能反映乡村地形特征和时代特点。对原本存在的绿化成果要充分利用好,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建设与改造并举。比如在开展村屯绿化工作的过程中,地方林业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既要寻求发展,又要保护好乡村原有的绿化成果、古树名木和森林资源。生态优先则是指要将改善村屯环境作为村屯绿化工作的首要目标。在村屯绿化工作中,要以村屯绿化为主,突出乔木树种的比例,做到乔、灌、花、草、藤的科学搭配,针阔混交,常绿与落叶结合,从而建设一个功能齐备、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村屯绿色生态系统,构建一个优美的村屯绿化景观体系,将村屯绿化工作的生态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此外,还可以尽可能多栽种一些生态经济型树种,大力发展庭院林业经济,最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既美化村屯环境,又能够给乡村居民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2]黄丽花.浅谈广西省柳城县村屯绿化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5(06):60+63.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二

摘要:农村环境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业生产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是农村环境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其治理的制度困境主要在于: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滞后;城乡二元主义的体制障碍;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存在误区。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为:政府维度:强化立法监管、政策激励以及财政补贴;企业维度:加强外部控制与自我规制;农民维度:提高环保意识以及支付意愿。农村环境治理的宏观视角是必须坚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通观当前农村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农业生产污染。

首先,化肥、农药被大量滥用。

首先,化肥、农药被大量滥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曾经大力鼓励农民施用化肥和农药,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农业逐渐走向“高能耗、高污染”石油化工农业。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普遍缺乏科学指导和绿色生产的理念,化肥、农药被大量滥用,大量的重金属、酸、碱、放射性元素、有机农药和化合物渗入土壤,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得知,从2005年到2018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从4766万吨增加到了5653万吨,增加了887万吨,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超过340千克,比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千克/公顷,增长了115千克/公顷;农药使用情况也一直在增长,从2004年的128.6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180.77万吨,再到2018年的150.36万吨,虽然有所回降,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2]。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富集在土壤内,久而久之会超出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破坏土壤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影响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威胁人体健康,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其次,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蔓延。一些城市在资本逻辑的诱导下,将大量的工业污染转移到农村。这些来自城市的工业污染物往往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要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对于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农村地区而言,为城市污染买单,早已超出了其自身的环境负荷和经济实力。长此以往,农村地区将陷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循环式贫困”的窠臼之中。再次,乡镇企业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在实现农村现代化及其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委实撑起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明日之星。但不无令人叹息的是,囿于有限的经济氛围、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起点低;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造纸、印染、化工等“低技术、高污染”的领域;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向水体、土壤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废弃物;加之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的落后与缺乏,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难以得到妥善的净化和清理,致使农村地区的水污染对农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从2000年的8160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331592万吨,增长306.4%[3]。当前我国“癌症村”数量不断增加,已经超过247个,涵盖了27个省份,主要源于附近的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等企业生产的污染废水排放所致[3]。

(二)农村生活污染。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户聚居愈益集中,城镇化趋势日趋增强。但不少地方的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只顾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环境状况,而对诸如随手丢弃农药瓶、随意倾倒动物粪便,马路、沟渠等无确定权属的公共领域则随意排放废水废渣、堆放生活垃圾。究其上述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为:一是囿于农村聚居点的环保硬件设施远远滞后于城市,甚至在不发达地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根本未予以配套。二是农民自身形成已久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这一群体也尚未将环境保护这一理念自觉转化为行动并努力践行。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污水排放量大约为230亿吨,比2017年的214亿吨同比增长7.5%[4]。这些污水排放较为分散,随着雨水冲刷,进入地表径流、湖沼、沟渠等地下水体,造成农村地下水严重污染。三是随着农村畜禽养殖业的日渐规模化、集约化,尤其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大型养猪场、养鸡场、牛场数量众多,畜禽粪便污染亦已成为农村环境的又一重要污染源。

农村环境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特性、强外部性、地域性及公共产权属性决定了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全国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环境治理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一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滞后。环境规制作为一种均衡各主体利益的杠杆,是国家进行环境要素保护和环境公共产品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毋庸讳言的是,多年来无论是环境立法还是环境执法层面,国家都把更多的资源倾注在城市环境的保护上,而对农村环境保护则有所忽视,至今我国尚未制定一部有关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方面的综合性、专门性法律。正是在这人为的制度性倾斜语境下,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处于悬浮的状态,无法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支撑。退一步讲,即使在某些领域有所立法,也往往是由于其与农村发展的价值判断不相符合而被搁置一旁,或是因其实践性不强而被作为粉饰门面的点缀物。譬如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方面的防治标准设计主要是针对城市的,故与农村的现实语境不相适应。二是城乡二元主义的体制障碍。通过均衡性制度设计促进城乡环境公共产品的均等供给是环境正义的应有之义,也是破除城乡二元主义桎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但如前所述,不无遗憾的是,国家在农村环境治理中长期依循城乡二元主义的制度逻辑,立法资源、执法资源、财政投入甚至机构的职能设定都统统倾向于城市的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在立法上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主义”、“工业中心主义”,人为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利益置于两套截然不同的标准之下,割裂城市与农村之间天然的利益联结纽带,并在非均衡的实践逻辑下将整个社会的资源向城市倾斜,致使农民的环境权益被边缘化。换言之,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分析,农村的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被置于国家环境规制的序列末端。城乡二元主义的立法偏差、政策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和农民的平等权利置若罔闻。尤其是当前环境执法机构在农村基层仍未建立,执法与立法之间断裂,致使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与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缺位,农村环境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加之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于是种种负面因素的交织即为农村环境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三是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的误区。诚然,目前我国虽已建构起以《环境保护法》为主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由于缺乏责任条款的威慑,政府往往本能地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吸引投资上,无暇顾及对环境风险的规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最为重要的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与官员的仕途升迁紧密相连。因此,地方官员往往根据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有选择性的完成那些明确的、可量化的、带有“一票否决”性质的“硬指标”。而所谓“硬指标”的完成,则往往又是以牺牲环境和破坏资源为代价的。正是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偏差,造成地方官员将缺乏准确性、有效性的统计数据用于粉饰农村环境治理的努力,从而阴差阳错地助长了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政治冷漠和不信任感甚至是合作的抗拒。

建设,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主动履行污染防控和治理的责任,合理克制自身对损失的厌恶与对利益疯狂的追逐等。第三,农民维度:提高环保意识以及支付意愿。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的污染者和受害者,在掌握污染源的信息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在现实语境下,许多农民囿于自身文化素质、环保意识以及经济能力,常常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置若罔闻。因此,加强对农民环保共识的培育,首先能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发挥非正式规范的内在约束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减少农药、化肥、地膜和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秸秆和垃圾的焚烧等行为;其次,有助于环保政策在农村的高效率执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可以增强农民对自身环境权益以及对子孙后代环境权益的维护,在思想和行动上由内而发地实践政府环保政策。再次,有助于促进村民在维持自身领域环境权益的同时,加强对周边可能威胁其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市场行为进行监督,这不仅减少了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监管成本,也有利于督促市场主体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与农民环保意识的匮乏相比较,农民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支付意愿是严重制约农村环境治理的实际绩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的污染者与受害者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天然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收入与其环境治理的支付意愿之间成复杂的正相关关系。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业自身发展遭遇的压力与瓶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支付意愿是应对农村环境污染新常态的现实选择。以上是笔者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从宏观审视的话,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国内外相关经验表明,生态农业是一种较少依赖化肥、农药、激素和添加剂的“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率”的农业发展模式,其运作机理是借助完整生态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实现资源的多层利用和生物互利共生。生态农业客观上要求适度规模和集中统一管理,各农村地区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采用家庭农场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专业合作社与土地股份合作、土地信托模式等经营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将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多元共治相结合,即在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大环境下,需要农户承担起为全社会生产安全农产品的责任,而消费者尊重农户并且为农产品支付应有价格,政府积极提供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企业有良心地履行社会责任。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选择、建构以及展开路径,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与借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尝试。激发多元共治模式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正面效应,规避因压力型体制引发的风险,使政府、市场和社会成员之间形成良善互动,实现农村环境治理从“良治”到“善治”的进阶,无疑是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跨越的前景所在。

参考文献:

[5]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eb/ol].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三

摘要:随着当前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加深,在当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在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进行探讨,希望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加强林业的产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也让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是,在当前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因为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屡屡发生。譬如说地震、雾霾、山体滑坡、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巨大的关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各国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首要问题。在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出台了相关措施条例避免生态环境被人恶意破坏以外,也开始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林业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林业生态资源可再生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当然,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

1加强天然林保护。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工作来说,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从目前我国林业的实际工作状况来看,由于认识上的缺陷,导致在当前天然林的保护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导致我国天然林面积日益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目前矿山的开发,特别是露天矿的开采,不仅会对天然林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也会导致当地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部门,在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都要积极开展对天然林的保护,避免天然林再次遭到破坏,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进行及时的恢复,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国民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来说,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是格外重要的。一定要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而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当中,对森林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同时森林本身也具有防风固沙、净化大气、含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帮助。除此之外,在森林之中,还有许多动植物在生长和成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要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森林资源。这样以来,才能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森林中的生态资源,进行产业化的发展,无论是木材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利用,还是创建林业生态旅游产业,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实现林业生态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3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工作来说,生态空间的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强化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注重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需求,按照这些要求去拟定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譬如说,国土生态空间就可以分为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

4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体系。

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在当前我国天然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才能更好的保护天然林,从而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就必须要重视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当然,在建设生态修复工程之前,必须要对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以此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修复计划。这样才能确保生态修复工程真正发挥作用,以此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架生态文明工作来说,除了要加强每一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外,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实施,并且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所使用的资金和资源真正落实到位,这样以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林区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甚理想,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工作的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生态产业金融以及税收扶持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拥有丰富的林地以及湿地资源,同时也具有较大范围的可治理沙地。这些资源既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林地、湿地还是沙地,都存在较为严重的破坏现象,要想彻底根治还需要长时间的治理,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是不可逆装的破坏。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理生态环境,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林业的行政执法体系,这样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7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

要想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那么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还是自然保护区,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文化馆、科技馆以及其他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普及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

8结论。

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建设来说,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良好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建设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注重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以及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提供巨大帮助,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2]巩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法变革[j].东吴法学,.

[3]李丹.林业生态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4]周春江,胡新静,李晶.现代林业营林建设[j].北京农业,2013(36).

[5]李树森.现代林业营林建设中存在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4(14):462.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四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一,这高度说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发展生态文明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整合社会力量一起努力,共同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寻找出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水平的文明形态,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它以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发展为出发点,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12。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之一,这充分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同时也揭示了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已不容忽视。

1.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今国际社会谋求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经济飞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口膨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和粗放的发展方式仍未彻底改变,造成经济增长以较大的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方针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总体上还没有转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方式。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只有解决了生态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在国际背景之下,世界资源环境问题总体严峻,环境恶化威胁到各国经济发展,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极端天气、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频发,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倡导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出路,力求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道路已经成为国际新趋势。

2.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们国家在发展的初期继承了西方工业化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付出了牺牲资源环境的代价。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表明我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中国政治论文)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类自身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人类决不是消极地向自然回归,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态问题,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命题,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究其本质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一样的,旨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是以自然环境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他方面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处理不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任何社会文明都难以为继,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383只有生态文明高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源泉不断。

达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首先,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干预职能,政府监督污染者改变行为,减少对资源的破坏,以达到社会所期望的环境保护水平。具体措施是多方面的。例如,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化环保之路,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研发新能源;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增加科技成分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鼓励无污染的新兴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为资源立法,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体制,明确各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管理环境。

其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化之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尤其德国、日本、美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这些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德国在发展生态文明方面,注重环境教育,为资源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环保产业,超额完成国际环境条约的义务;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严密立法明确责任主体,采用综合性的调整机制促进国民循环型生活方式的建立;美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境工作注重多元的区域规划,保护大面积国家森林公园和恢复森林,田纳西河谷就是美国生态建设的成功典型;其他国家如法国禁止采挖原煤、北欧国家积极推行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等举措,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另一面,努力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所做的努力,都是致力于人类的整体发展的。中国能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成功,从目前的和可预测的量来看,政府的作用是关键的,是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核心保障174。

2.转变公民消费观念,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首先,倡导公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模式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拜金主义、铺张浪费、追求面子工程,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模式严重浪费资源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持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度消费、铺张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我们在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时可以借鉴一些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3r”消费模式(reduce—资源利用减量化、reuse—产品再利用、recycle—废弃物再利用),以此为基础,逐渐使公众养成绿色的消费新观念,将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内化于心,促使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模式,只要我们养成了科学的生态消费观,那么消费会作为一种新的推动力带动经济的绿色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就斐然。

其次,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而目前的环保现状,主要还是靠国家政策执行,民众参与远远不足。今后我们致力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环保,形成“全民环保”的局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在推行环保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尽量避免拘泥于形式的作风,环保不只是在环境保护日简单地敷衍了事而应是立足于全民的持续的、稳定的、渐进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环保日还要环保周环保年,切实将环境保护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中将社会大众的环保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加强基层宣传与交流,发挥公众的影响力,公众是一个潜在的环保主力军,但作为环保主体力量的我们对于环境保护还有很多认识欠缺,例如很多人仍不能准确地将垃圾分类,公共场所的分类垃圾筒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与交流。在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公众只有积极主动,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牢记于心,在观念的指导下,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势必瞩目。

当前中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也随即普遍高涨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发挥中国特色同时发挥公众、基层群众团体以及各类环境非盈利性组织的环保能力,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王信建。建设生态文明与治沙防沙工作的思考.中国林业经济,2008,(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83。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五

摘要:生态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人们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充分享受生态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的最基本标志,具体表现为生态原则成为资源配置基本依据,生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基本内容,绿色消费成为社会主体消费方式,生态法制成为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生态意识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论文关键词:生态社会;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社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人们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充分享受生态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作为人类文明进化的最高台阶,生态文明社会(可简称生态社会)是我们人类尚未达到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积极开展生态社会研究,弄清其特征标志,有助于推进生态社会建设。

总体上说,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就是生态文明。具体而言,生态社会的基本标志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在工业社会,市场原则被证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市场失效的现象日益严重。作为由工业社会进化升华而来的生态文明社会,一方面还须借助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优胜劣汰等市场资源配置原则,另一方面必须增加生态原则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化解市场配置原则下市场失效的问题。

生态文明社会资源配置生态原则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五项:

1、生态平衡原则。资源配置的生态平衡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不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运行的稳定状态,至少不剥夺生态系统应对外来干扰进行自我调节恢复原初稳定状态的能力。依据生态平衡原则进行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巩固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自然生态平衡条件下能够达到生态产出的最优化,但常常不是经济产出的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2、环境安全原则。资源配置的环境安全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系统的相对稳定与协调,至少不剥夺自然环境系统应对外来干扰冲击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这里的自然环境系统主要是指人工生态系统,也包括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如农地、森林、牧场、工厂、村落、城镇等次生环境,涉及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全球气候等,实施环境安全原则有利于经济有效增长、促进经济效率提升、消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态恶化与环境退化问题、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3、资源节约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符合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要求,做到不可再生资源的节俭节制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使用。实行资源节约原则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干扰冲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资源节约立足于生态平衡环境安全,经济意义的资源节约追求效率提高效益增加,两者既相契合又有矛盾,生态文明社会强调前者的前提地位。

4、协调进化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能够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互惠共赢。落实协调进化原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社会发展进化的本质要求。

5、永续发展原则。永续发展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现实需要,又能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长远协调和谐、发展进化的要求。贯彻永续发展原则,有利于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日益严重的代际不公平问题,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生产是指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冲击所进行的生产,其成果即生态产品一般以生态平衡的恢复与维持、自然环境的改善与保护、生态资源的维护与增加、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消除等形式呈现。在社会生产方面,生态文明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显著不同,在于除了依然存在规模庞大的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生产以外,生态产品生产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构成对生态平衡的巨大冲击、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严重威胁,必须通过调整社会生产结构、增加生态产品生产加以补偿。

生态文明社会生态生产的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生态产品在社会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物质产品,它通过对物质资料的加工制作形成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需要;一类是服务产品,它借助物质资料手段提供各类服务,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服务需要;再一类就是生态产品,它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保养形成生态价值,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前两类产品生产都建立在人类对大自然索取的基础上,随着索取强度的提高必须要有适当的方式途径进行回馈补偿,生态产品生产正是人类回报补偿大自然的最佳途径,正因此,在生态文明社会,生态产品成为社会产品中具有特殊功能作用、无法替代、不可缺少的基本产品,其规模、种类也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更高要求而相应扩张。

2、生态产业成为社会最基础的前提产业。社会产品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社会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在生态文明社会除了传统的或经过生态化改造的一、二、三次产业以外,生态产业将成为社会的基础性、前提性和标志性产业。生态产业是以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为产业目标的专门产业,内部又包含污染治理业和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两大产业,前者专司污染减排和受污染环境治理之职,后者专指修复、维护和培育生态资源,促进地球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人们在环境友好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或者不至于恶化资源供求关系和生态环境的最终消费。绿色消费有以下显著特点:

和极端做法,转而采用适度消费以谋求足够程度的满足和多方面的满足。另一方面,绿色消费强调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通过减少浪费、减少资源消耗、循环式消费及废弃物的再消费以及消费排泄物向社会排泄物处理业集中,减少消费过程的废弃物排放量,不让消费排泄物进入自然生态系统。

2、绿色消费是一种综合效用型消费。绿色消费效用由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宏观效用、长期效用等多种效用构成。其中,直接效用包括人们消费产品和服务获得的特定需求满足,因采用循环消费、再消费、减量消费方式节约消费成本获得的收益需求满足,因采用绿色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所贡献而获得的心理满足;生态环境因绿色消费方式而直接得到的维护、改善(如人们化废为宝,对废弃物的消费直接减轻了环境压力;人们参与植树种草治沙等体验性休闲、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直接效用是人们采用绿色消费方式的主要动力。间接效用主要指绿色消费方式因节约资源、减少排放而最终对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所产生的有利影响,它与某一项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并不直接挂钩、对应,具有一定的曲折性、隐蔽性。宏观效用是指绿色消费的积极效用是由众多的绿色消费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个人、某一次、某一项、某一局部的绿色消费仅产生有限的积极效用,但要取得积极的宏观效用必须从自己、从局部、从现在做起。长期效用是指绿色消费的效用除直接效用以外,其他效用的取得往往要经过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绿色消费的效用也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绿色消费的综合效用,是人们从理性高度选择绿色消费方式的'原因。

3、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型消费。一方面,绿色消费为当代人的后续消费预留资源,也为后代的消费预留资源,有利于保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绿色消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另一方面,绿色消费对绿色产品的追求,促进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的营造和生态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可持续消费提供生态环境基础。这些特点说明,绿色消费符合生态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要求,能够兼顾人类福利水平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要求。也正因此,在生态社会绿色消费能够取代传统消费方式,成为社会的主体消费方式。

工业社会,人们按照市场法则和经济法制行事,经济利益是决定人们言行的内在动力,在经济规律这根看不见的指挥棒的指挥下,人们在经济法制划定的界线内从事生产经营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而在生态文明社会,人们不仅从事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的生产消费,还要从事生态产品的生产消费;不仅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还要追求生态利益和生态价值。因此,人们的社会活动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经济法制,也必须同时遵循生态规律、生态法制,而且应该更加强调遵循生态规律、生态法制。目前人们制订的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都是立足工业社会,从传统经济社会的视野出发,依托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这些法律规范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环境保护法律规范还无法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社会生态理念的精神,无法完全适应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更高要求。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为加快追赶步伐,环境保护往往要向经济发展让步,导致生态法制常常形同虚设。

作为生态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生态法制至少具有如下四方面特征:

1、以巩固、发展生态文明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法制建设跳出传统工业社会窠臼,立足生态文明社会来进行,从而遵循全新的指导思想,设定全新的建设目标,确立全新的法制原则,建立相应的内容框架。

2、很好体现生态规律的基本要求。体现生态规律要求是生态法制建设的核心,只有充分体现生态规律要求,生态法制才能很好反映其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发挥促进生态平衡、推动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3、努力借助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生态文明社会经济规律仍然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导和左右着人们的行为。生态法制建设不仅不排斥经济规律的作用,还必须努力注意与经济规律的协同契合,借助经济利益的推动促进生态法制的落实。在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出现矛盾的情况下,从有利于生态社会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出发,寻求合理的立法司法平衡点。

4、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进化原则。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进化,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贯彻生态和谐原则,确保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人与自然两者不能偏废。因此在生态法制建设中要防止出现两个偏向,一个是片面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另一个是极端生态主义倾向,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双方。

生态意识是指人们了解生态规律、尊重生态价值、努力追求生态平衡、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认识状态和思想倾向,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它是人们自觉开展环境友好活动、采取维护生态平衡行动的内在动力。工业社会经济意识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观念,人们围绕经济利益这个核心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经济效益成为衡量经济活动乃至其他社会活动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最终导致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生态文明社会作为在对工业社会扬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新社会发展阶段,也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社会观念,用以指导人们的言行。作为社会主流观念,生态意识不仅受到社会舆论大力推崇,也受到政府、公民、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方的充分认可肯定,还是各类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成员的行动指针,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成为体现生态社会文化特征的核心理念之一。

生态意识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认识层面,具有对自然生态、生态平衡、环境安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自然生态及其价值的尊重,对生态规律、生态机制的认识和掌握。

二是行动层面,对生态价值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内化为推动人们采取环境友好行为的动力,人们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看作是一种崇高的行为,不惜付出某种代价去付诸实施。高水平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仅有认识没有行动,说明认识难免肤浅;仅有行动没有认识,很难保证行动的自觉和持久。

根据上述五方面标志的全面、显著程度,可以将生态文明社会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如生态社会初级阶段、生态社会中级阶段、生态社会成熟阶段或高级阶段等。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六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开展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生态强乡战略,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心守护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为“十三五”开局奠定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充分发挥乡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牵头抓总的作用,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不断理顺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应急管理等工作制度。各村(居)相应地成立了环保工作队,壮大充实了全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力量。强化规划引领,在编制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乡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时,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环保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以创“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安全社区”为契机,全面开展空气、土壤、水“三大战役”环保行动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治理环境污染源头。采取集中转运、就地掩埋的方式清理垃圾堆码点2处;新购垃圾箱70余个、垃圾收集三轮车3辆,场镇设置车载垃圾箱2个,实现生活垃圾“乡收集、区处理”;场镇污水处理站即将投入使用,将有效解决场镇、印山坪聚居点、寨子包村等地生活排污问题;全面整治黑化场镇道路,有效降低尘土污染;新建客运站公厕,改造乡政府机关公厕并对外开放。结合“四好村”创建,全面推进门前“五清”治理行动,常态开展环境卫生大打扫,有效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庭院形象。我乡20xx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技术评估。

结合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20xx年全乡退耕还林兑现857亩、1150户,完成古楼山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100亩及何家坪、古楼山村森林抚育729亩,全面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7637亩。加强辖区寒溪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工作,增设安全防护网700米,新增警示标语、标牌15处,清理周边畜牧养殖2处。**乡荣获“20xx年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荣誉称号。印山坪村荣获“20xx年巴中市美丽乡村”,寨子包、王家院、方山雁、何家坪、古楼山、印山坪村获得“20xx年四川省卫生村”荣誉称号,乡卫生院、**小学获得“20xx年四川省无烟单位”荣誉称号。

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成立环境专项督查工作组,对辖区采石场扬尘、噪声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强制企业进行降尘降噪处理。对辖区涉及环保评价手续不齐的1起市重项目要求停工整改,立即依法办理环保评价及其他环保相关手续。对辖区1家养猪场,通过政府性投入方式建立沼气池,既解决排污达标问题,又生产清洁能源。根据时节,对辖区秸秆焚烧行为及时制止并开展警示教育,对腌制品熏制的进行有效规范,严格禁止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20xx年以来,全乡综合开展扬尘、水源、垃圾和秸秆焚烧等环境保护专项检查26次,发现问题31起,限期整改到位。近年来,我乡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组织召开各类环保工作会议,及时传达省、市、区环保工作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安排部署环保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会议、板报、标语、广播、led滚动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各村(居)文化阵地,制作生态建设及环保教育宣传专栏10个,先后共向发放环境整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作展板20余张、悬挂标语30余幅。有效提升全乡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增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营造全民动手开展整治的良好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乡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倍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在“十三五”期间抓住环境质量改善的窗口期,打好环境保护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七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达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高度统一为目标,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内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我镇将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现阶段及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已及时成立了永阳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城建、环保的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开发区南区、企业服务中心、水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村建办、市容办、三产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层层发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环保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力度。

二、迅速行动,落实措施。

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落实有效措施,由分管镇长带队,采取包片包企业的做法,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巡查,重点围绕走访企业污染源的产生及污染源的治理,形成永阳镇辖区内有污染源企业的第一手台帐资料,并及时上报给县环保局,作为下步整改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有污染源的企业,实施定人、定时、定责、跟踪督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三、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坚持把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及时召开环保“三同时”验收会议,对符合环保验收初步条件的辖区内企业,及时邀请县环保局监测中心专业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验收条件的企业,及时申请验收,其他企业待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后,尽快申请验收。对拒不申请验收又不整改的企业,将联合县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对污染严重又不能通过验收的企业,将坚决实行关停。同时对排污严重的企业,将实行严厉整顿,从根本上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污染行为。

四、吸取教训,提高企业落户门槛。

我们将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将严格按照“两高一低”招商选资的总要求,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没有污染的好项目、大项目,提高企业落户门槛,坚决把产生污染源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把住污染企业的准入关,要求新落户企业环评率达到100%,竣工验收环保“三同时”达到100%,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错误行为发生。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八

尊敬各位领导:

近年来,xx镇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与城镇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现将我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城乡环保工作职责。环境保护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关系我镇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老百姓的福祉。我镇的环境整治工作具体由xx镇城管中队负责,成立了城乡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负责环境创建、环境迎检等工作。

(二)积极谋划,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我镇在“四个文明”考核中明确了城乡环境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整治指标。一是开展以“六有”和“931”为主要整治内容的生态乡镇、村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加快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设施的建设,实施“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城乡垃圾处理水平。三是通过“集中整治月”活动的开展,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共89条,拆除遗留河房40多个,清除鱼网986条,更换破损路灯43个,新增交通道路标牌21个,原地出新改建标准垃圾房30余个,更换垃圾筒143只,新增社区健身游园2处。通过实施各类环境整治项目,使全镇环境不断完善,居民生活大为改观。

(三)抢抓机遇,完善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水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强河道绿化,在保留河道原生态及绿化的基础之上,全面提升骨干河道的景观、生态,解决流畅、水清问题,让骨干河道两岸成为“城中绿带”、“生态走廊”,极大地改善了永安的水系环境。二是按照“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要求,把“海军文化公园”、“春江花月夜”工程建设作为全镇生态建设的“名片工程”,目前,两处生态廊道已全部完成,已经成为人们怡情养生、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的人间乐园。

(四)统筹协调,强化城乡环保事业工作成效。一是严抓秸秆禁烧工作,减少农村大气污染。采取散发宣传手册、广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在全镇广泛开展秸秆禁烧宣传。与社区签订禁烧责任状,实行领导包片、社区干部包村、村干部抓落实,层层落实责任。活动开展以来,全镇秸秆焚烧现象基本得到遏制,空气质量有较大提升。二是努力开展污水整治。全镇已铺设污水管网22。5公里,加大了化工园区、船舶重工等企业的治污能力,有效控制污水源的排放;东江社区建立了污水处理装置,福沙社区借助中航船舶铺设污水管网的契机,顺利完成进村入户的生活污水管网安装工程。坚持建管并重,不断改善水环境。

(五)注重督查,加大问责城乡环保力度。镇城管中队联合水利站、农业服务中心,实施日跟踪、周报告的督查制度,加大对各社区垃圾、河道、露天粪坑、绿化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巡查力度,将城乡生态环境开展情况纳入季度考核,将在社区“四个文明”年终考核中进行兑现。遵循“先整改,后问责”程序,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社区,明确整改期限,对整治拖拉、推卸责任的社区及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环境污染种类繁多,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一是生活垃圾污染。菜叶、瓜果、人、禽、畜粪便未经生化处理,直接排入水沟池塘、河道,或直接用作农作物肥料。堵塞下水道、侵填池塘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二是废弃物污染。废弃塑料农膜、编制袋、电池等回收利用率较低。

(二)居民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有待提高。由于农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长久陋习的影响,加之宅基地建设规划滞后,缺乏必要的环卫设施,随意处置垃圾和随意倾倒污水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太上心。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镇要加大城乡环境执法力度,防治面源污染,加快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能力。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扎实开展生态文化进村活动。通过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革除陋俗,树立文明新风,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我镇城乡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听取和吸纳各位委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好城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城乡环保工作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永安做出新的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九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出现了水体大面积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随意堆放、工业污染加剧的现象。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势在必行。因此,法制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我国在农村环境法治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并危及农村用水安全,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水体污染比较广泛。

2.2工业污染逐渐加重。

2.3畜禽粪尿污染量大。

大量无序分散的农村畜禽养殖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水体、土壤、大气环境大面积污染。粪污经有氧发酵分解,孳生蚊蝇,繁殖细菌,传染疫病,给畜禽自身生长和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头之一,已超过了化肥和农药的污染,给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2.4农业生产方式粗放。

2.5环保设施建设落后。

3.1农村环境立法滞后。

3.2政绩制度考核缺失。

有些地方政府存在着片面的经济观念,一味追逐经济指标,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城镇化的牺牲品。

3.4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以前我国环保污染防治资金几乎全部花于工业和城市,导致农村环保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很难获得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的财政资金;同时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点多面广的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

3.5政府监管机构缺乏乡镇农村普遍缺乏环保监管机构,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和管理措施,难以全方位、规范化监管。

环保部门尚未健全农村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缺乏监测仪器和业务经费,无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影响了农村环境质量改善。

4.1完善农村环保立法。

根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基础是健全、严格的法律法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应借助新《环保法》实施的契机,对现行环境立法加以重新整合,逐步健全完善适应农村现实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迈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切实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相挂钩,对不顾生态环境而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终身追究。

4.2强化环保知识宣传。

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宣教工作,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着力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习俗,努力引导、营造一个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措施的氛围,切实维护好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4.3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支持投资建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1设力度。根据当地污染物排放要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推广使用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染防治技术,最大限度节省投资、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积极推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

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包括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畜禽养殖粪尿和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控制等。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快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改善村庄环境,加快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4.5严格环保行政执法。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是环保工作的重点。新《环保法》规定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就要求在防治污染问题上,要结合本地农村污染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项二玲.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4):160.。

[3]崔家荣.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0(3):60~62.

[5]张笑归,刘树庆,宁国辉,等.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13(4):100~102.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十

20xx年,xx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市生态环境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为核心和总目标,以实施生态环境提升为抓手,聚焦空气、水体、土壤、固废污染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环境监管,推进生态创建,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环境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今年1-11月,我县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东中部六县市最低,空气优良天数329天,优良天数比例98。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77,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有数值均排名东中部六县市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省41位,xx市第三名。

1-11月,得益于我县成功处置三起较大的水污染应急事件,我县水环境质量继续实现“两个100%”:地表水考核断面4个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达标率100%,饮用水考核断面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达标率100%。

“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完成了江口区域内锰矿开采遗留污染地块污染风险管控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省市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督察考核,给予了充分好评。

对全县危险废物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国庆期间,成功查获了一起由贵州向江西非法转运危险废物(铅酸蓄电池)案件,查封扣押铅酸蓄电池30余吨,处罚及没收非法所得共40余万元,行政、刑事拘留共2人,作为全市危险废物典型案例上报。

超额完成全年污染减排指标任务。今年共完成了55个砖厂和1个造纸厂结构性减排认定,砖厂消减二氧化硫1804。32吨、氮氧化物350。124吨。造纸厂消减化学需氧量36吨、氨氮2。8吨、二氧化硫18吨、氮氧化物3。2吨。不仅解决了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问题,还为我县工业项目储备部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

二、高标准完成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20xx年xx月,省环保督察回头看第六督察组进驻xx并下沉到xx县,督察期间我县共收到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各类交办件20件;20xx年xx月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暗访组下沉xx,交办xx县生活垃圾露天焚烧问题3件;20xx年xx月至xx月,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进驻xx,我县共收到各类交办件24件,县委、县政府成立配合环境保护督察协调联络组,全县抽调60余人组成工作专班,成立综合协调等8个工作组,做好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等工作。统筹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督察,狠抓工作落实,实行工作动态日报、舆情专报,挂图作战,清单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生环分局所有工作人员放弃清明、端午、“五一”、和周末假期,坚守岗位,发扬持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在交办件数量居全市前列的情况下,47件交办件全部按时完成整改销号任务,整改进度位列全市第一。为进一步深化整治,我局不断加强执法监察,查处整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调解环境信访矛盾纠纷,积极控制交办件问题反弹。

三、持续奋战应对环境应急事件。

20xx年,我县共成功处置了3起较大的环境突发事件,分别是平溪江锑污染事件、隆回县铊超标事件和石油类污染事件,平溪江锑污染事件的完美处置受到了环保部、省市领导的高度好评和肯定,作为成功案例得到推广。通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及时采取科学溯源等措施,在上级部门精心指挥和支援下,举全局之力开展应急监测与溯源工作,输入性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应急处置取得圆满成功,确保了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

四、认真完成生态功能区考核和项目争取工作。

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县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牵头组织、统筹协调,完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省市核验,并上报生态环境部验收,今年在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5000余万元的同时,有望获得1000余万元中央专项奖励。20xx年还积极对接完成了xx县赧水河流域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项目申报工作,项目总投资4499。61万,已通过省厅批准,列入20xx年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完成xx县“千吨万人”及千人以上乡镇级39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程项目申报工作,拟申请国家专项资金1950万元,正在省厅审批。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十一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温家宝同志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工作,是继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又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上,也多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央领导的讲话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标志,是环保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从深层次来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从发展战略上深入思考,从规划体系上大胆探索,从综合推进上加大力度,从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及物流业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提高人民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总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南阳已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六创一迎”目标的实现和“四个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几年,南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增长,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在发展中生态破坏的现象的问题依然存在,由环境污染引发的信访也突显。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各类环境问题,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环保工作总体来看势头很好,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全市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河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二是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以至造成环境信访,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发展具有南阳特色的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南阳的生态与资源优势,推动南阳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经济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创建工程,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推动产业集聚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垃圾排放量。

(二)以实现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继续开展“碧水”工程,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县城区污水处理体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老化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整改,淘汰落后的处理工艺和设施;建立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三)以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培育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等时机,组织开展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带来的各种好处,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各种环境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的工作中,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活动,通过改善、优化、美化、绿化人居环境,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逐步在社区、学校中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生活、道德氛围和社会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十二

3、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幸福美好新桂东。

5、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社会风尚。

6、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7、发展为要,环境优先。

8、弘扬军规精神,建设美丽桂东。

9、创响养生天堂、避暑胜地,建设精美县城、美丽桂东。

10、继承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

11、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12、人人爱心献环保,明天生活更美好。

13、生态经济立县,绿色产业富民。

14、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绿色文明家园。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16、地球我的家,环保靠大家。

17、为生态保护助力,为绿色桂东添彩。

18、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19、群策群力创建生态桂东,同心同德打造绿色家园。

20、山水相连你我他,生态文明靠大家。

21、打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

22、重视生态功在千秋,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23、节约和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4、生态桂东你我同创,绿色生活万家共享。

25、生态创建携手共进,绿色生活你我同行。

26、一草一木凝聚桂东美景,一心一意建设生态文明。

27、生态与文明携手,和谐与桂东同行。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十三

20xx年,按照区政府、区委的要求,xx镇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集中力量解决秸秆、垃圾焚烧等环境问题,改善我镇环境质量。现就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我镇安排了七个秸秆焚烧巡查工作组,并安排了两台车每天进行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有焚烧秸秆、垃圾迹象控制在萌芽状态,对其从事农事活动(焚烧秸秆、铲火土等)的村民进行劝说、解释、引导,对于发现的秸秆、垃圾焚烧行为进行强行制止。

对各施工单位加强巡查,严管建筑垃圾堆集,必须及时清理统一处理,严禁焚烧;严禁保洁人员将清理归堆后的垃圾进行焚烧,按要求将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对外来务工人员野外用火取暖严加管控,不允许野外用火取暖、餐饮等活动。

二、加大宣传、提高意识。

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氛围。宣传舆论导向是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切点。通过横幅、标语、电子屏等传统方式之外,还利用短信平台、微信、微博等工具向群众宣讲政策,使群众了解秸秆禁烧工作的长远效益,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秸秆禁烧工作,进而主动参与到秸秆禁烧工作中来。

三、加强监管、狠抓严治。

一是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我镇严格按照扬尘治理的工作要求,加强对辖区范围内硬化道路接口的卫生整治力度和在建工地的监管力度,对企业周边的道路加强整治,强化辖区扬尘治理。二是加强渣土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控制。对运输渣土的车辆必须按要求装载,杜绝沿途洒落,对部分路段实行渣土禁运,规范卸土场的管理,进出卸土场的车辆严格按要求进行冲洗。三是加强对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焚烧污染的防治,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处置焚烧行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还任重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全力以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十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同时政府也颁布了很多对于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但是随着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影响,环境保护的体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部门的行动缺乏联合的作用,这样就一直阻碍着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本文就主要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现状出发,从中找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以后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法律对策。

我国对于环境的管理是十分晚的,但是已经研究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环境保护道路,并且中国在对环境保护管理上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现在环境管理的制度当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阻碍中国建设发展的问题,阻碍了中国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步伐,所以为了使经济和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环境的管理体制。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地方立法发展落后。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进程中,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在这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当中包含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内容。但是对于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却缺乏专业性的立法,特别是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的实际操作问题也逐渐突出。对于环境保护体制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完善做得非常的.不到位,同时忽视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地位。在环境保护制度中也制定了很多违反环境保护行为的惩罚措施,但是每一项措施都是一些行政处罚等比较轻的惩罚。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环保部门对于违法环境保护的人没有相当足的惩罚权利,对于环境保护制度的执行力也十分的不足,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阻碍的因素十分的多,而且在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整个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比较高,同时这个过程也十分的长,所以就导致了很多的违法行为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制止。地方环境立法的发展速度也十分的重要,因为地方环境立法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环境管理的效果。但是我国的地方立法发展的迅速度十分的缓慢,同时每一年的环境保护制度都在不断地进行改变制度,从一级一级的递增,最后导致到地方上面的制度就十分的多,这样就会使得地方环境的立法工作操作起来十分的不适应。

(二)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联合部门缺乏凝聚力。

在我国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以条块结合管理的方法为主,就是把环境管理体制分散到各个部门和划分到各个行政区域。就是地方的环境部门在对环境的制度以及对环境保护上面要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但是在对环境保护方面所需要的人力以及财力则是由地方的财政部提供。很多的环保问题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都在各个行政职能部门上面,这就使得整个的环境管理工作缺少独立性。这样的话环境都保护工作就会收到地方政府的阻碍,很多地方政府会更多的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去忽视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环境保护也会受到其他部门的一些阻碍,因为很多的自然资源保护都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然后部门之间又缺乏联系,这就会导致环境管理体制十分的不顺畅,更有一些部门会因为权力发生冲突,这样就会造成环境管理体制制度上的一些混乱。

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在立法中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规定都比较模糊,特别是对于部门之间该如何开展工作对环境进行保护也没有规定的十分详细。特别是很多行政主体,由于对自身部门利益的考虑,对于一些法律规定就十分的不明确,让很多部门对于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会发挥他们的权利,而对于一些没有利益可图的事情就会去忽视。当在对环境保护上面没有上级部门进行干涉时候,很多的部门之间就会出现互相推脱的现象。特别是在对环境保护日常的工作当中,一般就只有环保部门承担起了自身的责任,但是对于其他的部门依然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进行执法,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执法的效果。

(三)基层管理能力薄弱。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环境的保护提高重视,建立了十分庞大的环境管理事务,在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的整体设置上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但是我国在环境管理机构的经费以及制度设置,还有配备上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在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上来看,我国的政府工作部门已经到达了县级政府乡镇政府,但是很多的乡镇政府依旧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以及聘用专门的环保工作人员,这样就导致环境的主要行政执法工作集中在城镇上面,从而忽视掉了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同时也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失去了监管。同时每个地方对于环境污染源的监管也不到位。在城镇以及县市级上面所产生的污染源是十分的多的,但是在这上面所设置的环境管理机构却相对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地方上的环境保护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而对于中央设置的环境机构却很多,规模也特别的大,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也十分的强,最终导致环境保护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对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不断地下放到地方政府同时也包括对环境保护上面审批权限的下放,这样就导致了很多群众对于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就给基层环保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及困难。基层环保机构在各个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具备的只发技术装备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这些都是基层环保机构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一)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就提出了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是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个新的重要任务,同时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国家应该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以及环境保护的状态进一步的去完善环境保护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环境法律体系,从而更加高效的完成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地加强生态保护以及修护生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地方政府一定要根据中央政府所下发的环境保护制度进行环境立法,把国家立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同时要健全综合执法机制,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地方政府也要不断地宣传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去促进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完善科学的环保科学考核体系。

在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之后,一定要对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因为就是环境监管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主要要求。在建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一定要加大环境监管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不断量化考核的内容,针对不同资源环境因素,建立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从根本上去改变人们轻视环保的形式,同时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也一定要做好代表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的同时也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根据不同的环境制定不同的节能减排考核标准。

三、结束语。

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对环境保护管理上面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不断的完善基层机构设置同时对环境保护的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政府部门也一定要不断地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也要为环境保护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创建一个十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法律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05):22-24.

[2]王菲.环境规制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3]韩梅.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探索[j].居舍,2018(26):212.

[4]李海娜.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居舍,2018(05):124.

[5]娄争艳.优化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j].兰台内外,(04):51-52.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大全(15篇)篇十五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3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下学期班务计划(实用16篇)

    学期计划中可以包括学业目标、个人发展计划、活动安排等内容,全面考虑个人的成长和需求。范文中的学期计划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对大家制定自己的学期计划有一定的参考价

    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汇总16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职责,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对于编写幼儿园工作计划有疑问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方法。

    幼儿园十一月工作计划(精选12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通过散步、郊游,观察秋天的自然

    如何写新生班级工作计划书(优质18篇)

    班级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到班级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同时兼顾班级成员的参与和共识。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报告。

    中班秋季学期个人计划(通用14篇)

    通过学期计划可以做到有计划性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不会盲目地浪费时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学习者的学期计划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我幼教育工作已

    全校师生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心得感悟(优秀20篇)

    心得体会是对思考和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问题和改进方法。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今天xx市消防办的老师在xx

    办公室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大全(22篇)

    撰写情况报告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况报告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

    自我评价经典大全(14篇)

    自我评价需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表现,不要过分苛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以下的自我评价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与自己相似的经历和感受。我是一个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

    万能迟到检讨书(优质19篇)

    检讨书是我们对自己过去表现的一种反思和评估,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老师:你好。

    小学教学计划(专业19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制定的重要文件,它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从范文中学习到一些编写教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