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翰墨

范文范本是从大量的实际写作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推荐给大家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一

摘要:运筹学与数学建模2门课程联系密切,在运筹学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运筹学教学中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运筹学教学中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运筹学;教学实践。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刘仁云.数学建模方法与数学实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9]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二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广泛用途已经无需质疑,他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数学建模已经成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简述数学建模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应用,展现的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数学在经济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现象具有多变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的日趋紧密,日常经济形势受到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复杂多变。而日常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现象同样存在着诸多的变化的影响因素。如何应对这些难以把控的变量,做好风险的预估、成本的核算、进行最大成本的规划,所有这些都可以借助数学知识、应用数学建模为工具进行较为理性的计算,为经济决策、企业规划提供重要的帮助。

数学建模,其实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简称,实际上数学建模可以称之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借助数学工具应用已知的定理定义进行合理的运算,推导出一种理性的结果的过程。数学建模是可以联系数学和外部世界的一个中介和桥梁,在工业设计、经济领域、工程建设等各个方面,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进行问题的求解和推导,实际上,都是一种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的主要过程可以总结为如下的框图形式:实际上,数学模型的最终建立是一个反复验证、修改、完善的动态过程,很少能够通过一次过程就建立起完美适合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上述过程的多次循环执行:1.模型准备:分析问题,明确建模的目的,统计各种信息数据;2.模型假设:根据建模目的,结合实际对象的特性,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化,提取主要因素,提炼精确的数学语言;3.模型建立:根据提炼的主要因素,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建立各个量(变量、常量)间的数学关系,化实际问题为数学语言;4.模型求解:对上述数学关系进行求解(包括解方程、图形分析、逻辑运算等);5.模型分析:将求解结果与实际问题结合,综合分析,找到模型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数学上的优化,建立稳定模型;6.模型检验:将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验证,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二、经济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经济类问题因为其特有的特点,可以按照变量的性质分为两类:概率型和确定型。概率型应用于处理具有随机性情况的模型,可以解决类似风险评估、最优产量计算、库存平衡等问题;确定型则可以基于一定的条件与假设,精确的对一种特定情况的结果做出判断,如成本核算、损失评估等。对经济问题的建模计算实际上是一个从经济世界进入数学世界再回到经济世界的过程。建立经济数学模型,需要首先对实际经济问题和情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然后通过细致的观察梳理,抽出最为本质的特征性的东西。将原始的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提炼为一个较为理想的自然模型,然后基于这个原始模型应用数学知识建立完整的数学经济模型。

三、建模举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建模在经济中的应用可以非常广泛,对很多的决策和工作都可以提供参考和指导,如提高利润、规避风险、降低成本、节省开支等各个方面。上文只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和初步的介绍,其深入的理念和概念更加值得我们去努力的学习和思考。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三

[摘要]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计算的能力,开拓知识面,从而推动数学教学思想、内容和体系、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因此,本文就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

面对二十一世纪,高职院校的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要按照应用型能力结构,重新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体系,培养的应用能力应为创造性。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数学建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拓展知识面,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高等数学是理工经济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其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素质。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主要是由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几部分组成,课程内容存在重经典、轻现代;重连续、轻离散;重分析推导、轻数值计算;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思想方法的趋向,而且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应用性和相互联系。在这种体系下,不仅需要大量的教学时数,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联系实际的领域也不够宽阔。

为解决上述问题,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建模活动以其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它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计算的能力,开拓知识面,从而推动数学教学思想、内容和体系、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这个目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为主要的突破点。高职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以此推动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出发点就在于培养高职学生使用数学工具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推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2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能加速应用数学人才和复合人才的培养。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能促进数学理论研究专门人才和应用型数学人才的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十分缺乏。

正是考虑到应用型数学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国际和国内的数学建模竞赛在近十年来迅速发展。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由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它不要求有十分高深的数学知识,但涉及的面很广;并且一般没有事先设定的严格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参赛者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数学建模活动采用开放式,可查阅资料和使用计算机,每个参赛队由三人组成,可自由组合,也可跨系、跨专业组队,参赛队必须在三天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参赛小组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收集资料,使用计算机和任何软件,甚至通过网上查询来完成解答。因此,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加速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建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很广,用到的知识面比较宽,不但包含了较广泛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技巧,而且联系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背景:如生物、物理、医学、化学、生态、经济、管理等。我们认识到单靠数学系的老师担当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知识传授可能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学生在课下还需要自学。如建模方法与应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生态数学模型、概率统计排队论、层次模型分析、图论、离散数学、计算机仿真、案例分析、matlab,mathematica等。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视野。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自学,有利于将学生的潜能更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加数学建模培训的同学均有这种深刻体会。

4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而得到发展的。教学中,数学建模方法和思想的融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冲动,唤醒学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因为建模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又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其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类比等各种综合能力。对一个实际问题而言,一般不是只有一个正确模型,许多不同的模型都可以用来解决相同的问题,而同一个抽象模型又可以用于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和规定的数学工具,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模式可以遵循。其结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样数学建模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认真探索的实践过程。给学生带来了灵活的思维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它鼓励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才能的氛围和条件。通过建模,学生要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问题的要点,使问题逐渐明确,并将问题中的联系归成一类,揭示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得出解决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途径,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晋浩。《数学建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双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高等数学教育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1999,(8)。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将礼仪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普遍开设,但就教学效果而言并不理想,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礼仪修养的现象屡见不鲜;礼仪素质诸要素发展水平不平衡,礼仪的认识、情感、品质、言行四者之间,有的成分超前,有的成分滞后,有的逆向发展;尤其是“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现象非常普遍和突出。纵观校园,不文明、低素养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礼仪内涵认识不到位,忽视礼仪教育。

礼仪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对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形式。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忽视礼仪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仅注意礼仪表象的学习,狭隘理解礼仪。

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将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程学习,在礼仪课程方面仅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礼仪、秘书礼仪、商务礼仪等,且教育流于形式,授课时间短,教育质量不佳。

此外,一些高职院院校忽视基本礼仪教育,认为学生基本礼仪教育是家庭教育、其他教学单位的责任,不应由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育观念片面。

(二)缺乏教师礼仪素质培养,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看,教师多来自于师范院校、贸易、金融、数学等专业学科。对于来自师范院校的教师,接受过教育心理学、教态等培养,而来自于专业学科的教师,接受的师范教育少,可能会缺乏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生心理、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这样,如果其自身修养不够,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三)职业礼仪教育体系不完善,环境不理想。

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受科学职业礼仪教育影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职业礼仪教育体系建设必不可少,需要完善的职业礼仪教育体系。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仍没有深刻认识职业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整个教育环境中,院校忽视职业礼仪教育,教育环境不理想。

二、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道德水平。

身心健康对高职学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习惯影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学生具有爱好、兴趣、性格差异性,加上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困惑、竞争失利,学生易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影响人际交往、自信心。

在此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指导学生如何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装扮自己,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得体的装扮、优雅的举止则可表现一个人的积极与自信,从而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进而树立自信心。

同时,面对新的环境、同学、同事,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与人沟通、相处,则会影响人际交往,产生无聊、寂寞情绪,不利于身心发展。通过礼仪教育,学生掌握求职就业的礼节、见面施礼问候的礼节等,培养交际能力,且通过诚信的交往、优雅的举止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善意、友好,增强彼此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职礼仪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劳动者素质。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职业理论,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只有具备了职业礼仪,在职业中遵守礼仪,形成人与人交际的规范,才能具备职业竞争力,获得职场青睐。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今天,高职教育应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例如,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职场,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重视职业形象的塑造,熟悉和正确运用礼仪,以恰当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增强双方友谊,为步入职场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现代礼仪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其符合当下人们的心理需求、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当高职毕业生迈入社会后,文明自律、彬彬有礼的表现则容易被社会接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工作承压力、实力增强。

三、采取合理措施,完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礼仪教育。

(一)优化礼仪教育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礼仪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对礼仪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例如,加大礼仪教育方面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日常礼仪、各专业职业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定期职业礼仪培训,逐渐提高职业素养。

同时,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园广播、社团活动等方式在学生中间宣传、普及各种礼仪知识,强化礼仪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职业礼仪、公共场合礼仪意识。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礼仪指导队伍。如院校可通过聘用、兼职方式,积极引进长期从事职业研究的专家到我校做讲座、授课,丰富学生礼仪知识。

此外,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教研室、就业指导中心,设置专门的职业礼仪指导部门,分派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职业礼仪进行专门的指导。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指导教师保持良好的教风,注重自身礼仪,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高素质影响学生。

(二)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礼仪教学。

礼仪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在礼仪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创新教学,改革教育,提高礼仪教育效率。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及学习兴趣点,利用学生兴趣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礼仪教学中,结合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情景练习,保持课堂生动、轻松,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请一些本专业、本行业的先进青年现身说法,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礼仪大赛、礼仪讲座等,示范礼仪规范示演,让学生感受礼仪对自我风采展示的作用及魅力。此外,由于一些学生认为礼仪就是几句简单的话、动作,无需进行训练,从而没有形成礼仪意识。

因此,在礼仪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礼仪实践,组织情景练习,为学生自我训练提供平台。例如,在请校友到班级做客时,教师应对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接待客人,担当不同角色。在学习礼仪理论之前,学生面对客人可能不知该如何安排与自处,没有微笑,站姿不对,慌慌张张,忘记打招呼等。在此情况下,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失礼及礼仪学习、训练的重要性,会在以后客人接待中提升自身礼仪。

(三)完善礼仪教育内容,加强日常训练。

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在课程体系中纳入礼仪教育,还需训练学生在职业礼仪、社会礼仪、个人礼仪中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展示自己风采、魅力。在具体礼仪教育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学生示范、典型案例分析中养成与工作、学习、生活相关的礼仪,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指导、训练学生的电话礼仪、握手礼仪、着装礼仪、电梯礼仪等。如在接电话时,需面带微笑、备好纸笔,合理利用电话礼貌用语,这样当对方传达重要信息时,第一时间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并以合适的用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在握手礼仪方面,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礼仪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关键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公共素质等。因此,高职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礼仪的培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堂教学、加强礼仪训练等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五

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符号对数学实践问题以公式形式表述出来,再通过相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在假设、研究、分析、比对中形成学习结论。教师要借助教学内容展开渗透操作,利用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根据教法改进渗透建模思想,从而促进建模思想的全面渗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借助教学内容渗透建模思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剖析,找到文本思维和生本思维的对接点,让学生顺利介入数理讨论学习之中。教师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利用教辅手段创设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数学公式进行数学推演操作,都涉及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因此,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内容。借助教学内容渗透建模思想时,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调查情况展开相关操作。筛选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学力基础。如解读定积分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推导曲边梯形的面积公式,鼓励学生对曲边梯形进行分割、归类、求和、取极限等实际操作,建立定积分数学模型,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对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具体计算。这些数学模型具有广泛性,学生在实践中再遇到类似情境时,也会运用相关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推演数学公式时,教师可引入建模思想,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计、推演、验证,并利用推演结果反过来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带去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清晰的学习渠道,能够促使学生运用现成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利用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

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接轨生活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概念意识,并使学生在假设、推理、验证过程中形成数学能力。利用生活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符合学生数学认知成长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展开设计,让学生利用已知数学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这势必能促使学生形成数理认知基础。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让学生列举疑惑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优化处理,并结合数理知识进行实践探索。这些也属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如教学“假设检验”时,教师可让学生展开假设创设,并通过多重操作实践进行检验。另外,教师设计课外作业时,也可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运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数学建模思想不仅是一种数学认知理论,还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认知基础展开相关操作,自然能够促进数学基本技能的提升。高职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为学生布设适宜的学习任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利用建模思想解决问题,需要关涉很多专业理论,教师应该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度。

三、借助教法改进渗透建模思想。

教师要重视数学学法的传授,增加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由于高职学生学力基础、学习悟性、学习习惯等存在差距,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解读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听得明白、学得好。渗透建模思想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理讨论互动,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释疑活动,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数学建模理念,形成良性学习认知。教师打破传统教法束缚,采用先进的计算工具、数学软件、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或者利用网络搜集平台展开教学设计,都可以为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契机。高职学生通常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可借助信息媒体展开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接轨。如翻转课堂的适时介入,便属于数学建模典范设计。多数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网络信息共享活动,因此,教师应具备信息共享和网络互动意识,为学生布设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多元互动操作中逐渐达成学习共识,进而建立数理综合认知体系。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教师要做好全面考量,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科学设计。教师要加强对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研究,并将这些方法与学生学习实践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数理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品质。总之,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时,教师需要具备整合意识,对建模资源信息展开搜集整理,对学生学力基础进行全面判断,为建模思想的顺利渗透创造良好条件。数学教学设计应不断更新,教师教学水平也亟待提升,而建模思想的全面渗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全新契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展开创新设计,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建杰.数学建模思想与高职数学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6).

[2]刘学才.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六

多年以来,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被学生认为是抽象、单调和枯燥的。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几支粉笔一堂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尽管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教学条件的改变是不尽如意的。现实中存在的教法过于陈旧死板,不便于理解和接受。另外,由于高职数学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完全丢弃,因此,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做到有机结合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对策与建议。

1.结合专业课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必须与专业相结合。由于专业趋向专门化,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也必然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和教材的选用有必要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进行设置,针对不同的专业,给出适应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服务专业、适应专业、融于专业,必须对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做必要的取舍,使学生拥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高职数学知识,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授课方式相对灵活,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也可由某一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做是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取舍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所决定的,高职数学的课程学时减少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数学教学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适当增删内容,保留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更新部分概念和理论的表达形式,只有在有限的课时环境下调节好难易度、把握好重难点,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才能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教学效果才能有所改善。

3.培养自学能力,重视学法指导。

当同学们进入到高职院校以后,以往那种仅靠教师讲解、题海战和反复训练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来合理支配学习时间;所以,应当着力培养高职生自学能力。不少学生很不适应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讲授快节奏的教学方式,依然留恋中学里所接受的“题型教学”、“题海战术”,但是,大学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所以,学生要转变观念,尽快适应中学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转变,争取做到合理支配学习时间,将高职数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4.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高职数学教学也有必要打破传统教学法,开拓教学新思路,让教师“变主动为被动”,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小组的讨论,提高自信心、主动性和分析思考能力,使每个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教师有必要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紧扣专业需求,充分了解学生专业及将来从事岗位的有关情况,制定授课目标,达到学生满意的授课结果,使授课切实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另外,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还有必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遵循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职数学课程基本教学要求》,因地制宜,突出实用性。二是必须保证一定的课时。三是对基础太差的学生,在做好课外辅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在心理上减轻对高职数学的学习压力。只有爱学,才能学得更好。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七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了专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学校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编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上都根据专业不同采用分层教学,突出专科特色和专业特色,达到了较好效果。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专业特色分层教学。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研究是数学应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高职专科学校的数学开设时数、难度、广度与理工院校不同,学生基础情况也不同,所以要研究具有高职专科特色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内容。

1.1确立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目标分层)我校具有师范类数学专业、理工科专业、经济类专业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1.1.1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树立“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信念和数学应用意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将来从容胜任中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1.1.2理工、经济类专业教学目标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具备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应用数学为其从事的本专业的研究与工作服务。

1.2教材要适合不同培养目标,具备专科特色和专业特色。

1.2.1教材来源现在教材多是综合各类大学或理工科大学(多为本科学校)的教材,由于我校是专科类学校,数学课程开设的门类少、学时少,难度、广度远比不上这些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也不能与这些学校相提并论,所以教材不能采用不符合实际照搬照抄方式,我们采用以下方式:

1)借鉴:精心鉴别吸收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材以及其他文献中符合专科特点的数学建模材料。

2)研究吸收补充新素材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把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吸收进来;选取自然界中奇妙而令人感兴趣问题;选取身边人们习以为常且容易忽视而结果又出乎意料问题;把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专科组的竞赛题)也逐步补充进来。

1.2.2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选用素材,内容呈现多层面和多元化。

1.2.2.1师范类数学专业师范类《数学建模》增设了中学数学建模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历年中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选讲内容。师范学生要想在日后胜任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工作,他们不但要掌握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与技巧,还要掌握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方式和方法,还要熟悉近年来中学数学建模的题目。

1.2.2.2理工类、经济类各专业选取的素材多为生产工程领域和经济类的数学建模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各个专业的问题,突出了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1.3根据专业确立《数学建模》课程设置,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1.3.1师范数学专业我校规定师范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为必修课,它包括《理论学》和《实训课》,课时比为1∶1,目的是注重学生实际建模能力培养,为此提供时间和空间。理论课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围绕教材章节,教师归纳讲解不同类型数学思维方法和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讲解数学建模的步骤。教师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实训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模型的实战能力。学生分为小组活动,一般三个人一组。教师在理论课提前布置与本节相关数学建模题目,在课后由这些小组成员共同查资料,互相启发、共同讨论并撰写出论文。上实训课时,围绕某一数学建模问题,各小组可以踊跃发表见解,介绍本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组可以补充、修改,或提出质疑,也可以另辟新径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最后由教师点评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1.3.2理工科、经济类各专业我们采用选修课形式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深入浅出讲解各种数学思维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教师精选学生力所能及的数学建模题目,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1.3.3开辟数学建模的第二课堂,建立数学建模实验室每年我们吸收各个专业的学生到数学建模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选拔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也进行高水平的数学建模实践演习。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实训和竞赛,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互补,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如计算、分析、编程、写作等;各门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运用,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展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和欲望,也使得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触角更加敏锐、灵活,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1.4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成绩方法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以往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评定成绩的方法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小组成绩;二是平时队员表现;三是论文成绩。评价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和建立模型过程考查,采用平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荣辱与共的小组计分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启发,互相质疑、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考查同一小组不同成员在平时建模能力表现,例如建模方法、灵活性,是否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另辟新径,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对于勇于质疑,勇于提出不同方法的学生加分。最后在学期未教师布置数学建模题目,给出几天时间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形成论文形式上交,教师按一定标准记入成绩。

1.5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数学课程注重数学逻辑体系、定理规则及计算技艺,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它的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我们的学生面对考试可能是佼佼者,但面对活生生的实践问题可能就束手无策。项武义教授称之为把姜女西施置于x光透视,所看面的只能是一幅骨头架子,毫无美可言,学生连看的兴趣都没有,认为数学太枯燥、抽象,没实际应用价值,它离我们生活生产很遥远,谈不上更好地学习数学,更谈不上兴趣和创造。我们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5.1我们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讲解数学思维方法时都要从实际问题中导入,讲清楚每个数学分支的思维方法的背景和特征,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应用范围。

1.5.2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探索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他们胸中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家发明研究时的火热的思考。教师制造平等的讨论研究氛围,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探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置疑,不断修改补充数学模型,学会分析和评价模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另辟新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实施效果。

2.1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建模的收集资料、分析思维过程的演练和运用讨论探究式学习,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兴趣,认识到数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利用好它可以解决许多生产实际问题,学生从数学建模中体验到从来未有过的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火热的思考,这种返璞归真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模型过程中面对活生生的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并用多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使得不同专业学生呈现不同的特色。数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都得益于数学建模学习中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做论文题目就是数学建模方面论文,具备了建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师范类数学专业不仅具备了数学建模的能力,还熟悉中小学数学建模题目类型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毕业后能从容胜任中小学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非数学专业学生接受了数学建模培训和锻炼,开扩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领略到了各门学科交叉和综合运用的价值,为他们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通过数学建模,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能自觉地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3我校是同类院校中最早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学校之一,从至今,每年组织学生参赛,曾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年都有获奖学生。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八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客观系统的过程.根据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授课经验,本文分析了数学建模课程与当代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根据当代大学特点,给出了数学建模的'授课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本文将数学建模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经过逐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对模型进行数学形式的刻画和构造,并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

作者:刘建国陈兴文作者单位:刘建国(上海理工大学复杂系统研究中心,上海,93)。

陈兴文(大连民族学院教务处,辽宁,大连,116600)。

刊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baozhuangkejibolan年,卷(期):“”(1)分类号:u01关键词:数学建模创新案例教学大学教育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九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对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观以及法律基础知识上起到塑造与完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显示出国家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以及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重视程度。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高校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学生的塑造与影响。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二是,互联网上丰富的内容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带来了挑战,原有的教学内容显得捉襟见肘,互联网上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方式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开展多元化、多种方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情感,学生进行情感共鸣,他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在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上的塑造。

因此,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学生知行统一的有效渠道,它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情感互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对互联网对该课程提出挑战的主要解决办法。

二、网络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产生的影响。

三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更加凸显了学生的地位。网络的出现,使得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地位趋向平等,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的共享,可以自由平等的获取,学生可以拥有主动权,教师不再是权威者,而与学生的地位趋向于平等。同时,网络互动性的特点,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学习,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空间与平台,教师的地位从讲授转换到了引导。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据调查,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这给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事情和信息,而教师的讲授则难以起到太大的知识传递的作用。但是,网络上的信息不仅有积极向上的,还有消极扭曲的,如果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则很容易将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深入自己的道德观念中,这不仅会削弱大学生对道德思考的问题,还会给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带来阻碍,很容易让大学生对自身现实生活与网络的虚拟性形成混淆,充满误解,从而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是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于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环境下体验式教学存在一定的偏见,对其不完全了解,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没有将学生所需要得到的东西融入课堂之中,因此起不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三、利用网络环境提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策略。

第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和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让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真正了解感受,并且塑造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学习和提高运用网络信息的技能,为了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高校教师首先应该整合提高自己的互联网修养,能够敏锐地接受互联网信息,并且形成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这种能力完全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将网络优势与体验教学的优势整合发挥,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体验教学模式。比如,课堂讨论、讲座、演讲、案例教学等等,都是有效的体验教学模式。课堂讨论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以及合作性,而且具有互补性,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升华师生的情感,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演讲是一种更为真切的体验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个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的见解敞开心扉的演讲出来,应该会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情感。

参考文献:

[1]徐雁.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12).

[2]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04).

[3]萨日娜,原丽红.网络普及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

[4]邱靖.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1(11).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

摘要:数学建模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师科学、适时、适当地引导下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打造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愉悦发展的高效数学建模课堂。

一、新课的引入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数学建模课堂上的引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新课的引入上。教师一段精彩的导入会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要学的知识上来。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新课前的导入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体会到数学建模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建模的信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数学建模课堂也是这样。因此,在新课引入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二、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数学建模课堂一般应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取决于教师对问题设计质量的高低。教师应通过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把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学生也只有在这些问题的正确引导下才能突破难点并向着学习目标努力,有效防止学生思考、探究、交流的内容偏离学习目标等现象的出现。这些任务的制订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三、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新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有意义的建构获得的。笔者认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应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数学建模这样高难度的知识更是这样。失去了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易产生疲倦感,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旧知识联系点上应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在准确掌握教学目标、难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习惯、思维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再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从而实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从而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自主探究、掌握新知识。

四、在教学重点、难点上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每一节课的核心和主线,只有准确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数学建模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准、难以突破。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重点、突破难点并不是让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怎样突破难点,而是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重点、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讨论解决了疑难后,学生会非常兴奋,从而会越来越喜欢数学建模课。相反,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数学建模课堂中,学生经常被困难吓倒,从而对数学建模课产生畏惧感。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引导是学生学好数学建模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倡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背景下,教师的引导仍是数学建模课堂中不可缺失的要素。数学建模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师科学、适时、适当地引导下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打造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愉悦发展的高效数学建模课堂。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一

摘要:为了更好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专门探讨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法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了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改进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与具备一定声乐演唱知识、能力目标而开设,学生的声乐理论水平、演唱能力等深深的影响着其后续的教学工作,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就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来说,基本上都是“集体教学”方式,与音乐专业学生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量更多、声乐理论基础及演唱能力等更差,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理论、演唱水平,必须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为此,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工作的实际,谈谈对改进声乐教学方法的体会。

一、开展正式声乐教学前,与学生充分交流,全面了解学生。

开展正式的声乐教学前,是声乐教学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其具有“自由”、“期待”两个主要特点;对于“自由”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都是处在“教学”之外,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相对“自由”一些,没有教学中的那种“紧张”心理或者氛围绕,教师、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更为轻松的交流,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需求及真实能力;对于“期待”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之间之前都不是很了解,都“期待”深入了解对方,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相关的“声乐条件”,如身体状况、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水平等,而学生则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学历背景、教学能力教学设施、教学条件及所要开设声乐课程情况等。总之,在开展正式的声乐教学前,教师与学生之前有必要进行专门、深入的交流,为后续声乐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浓厚兴趣与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进入声乐殿堂。

学生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水平、高超的声乐演唱能力,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形成的,其需要日久天长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一要有对声乐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二要有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然后在二者共同影响下,学生必能进入美妙的声乐殿堂。对于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声乐理论与演唱知识时,要先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好奇心、再激发学生好奇心、再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循环”中,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这与教师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良好的形象、美妙的亲和力是分不开的;对于学生良好声乐学习习惯的培养,虽然习惯的养成很难、很痛苦,但一定要求学生坚持,如每天半小时至一个小时的呼吸、微发声、咬字吐词和哼唱歌曲等练习,学生良好声乐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其也就会自动进入到了专注、忘我的声乐学习境界。

三、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开展声乐基础训练。

第一,坚持歌唱姿势训练;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歌唱姿势同样重要,声乐教师在给学生第一次上声乐课时,一定要强调、讲解歌唱姿势问题,在第一堂课中就要求学生要能够“良好站立”,如身体自然站立、胸部自然挺起,头摆正、脖子不能歪曲等。第二,科学进行发声训练;声乐是一门典型的歌唱艺术,其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即科学发声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要想学好声乐,发声训练是基础;首先,让学生学会正确呼吸,在使学生充分了解人体发声器官基本工作原理基础上,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吸气、呼气方法;其次,让学生正确的开喉,重点使学生掌握声带与气息之间的平衡感和开喉的适度感,以及掌握正确的开喉练习方法;第三,让学生正确认识共鸣,声乐演唱中的“共鸣”主要是指人体对发声产生的共鸣,要求学生对“共鸣”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同时掌握对共鸣腔体的运用方法;第四,掌握正确的发声练习路子,其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关键环节,是一种典型的技术训练过程,也是打好声乐演唱基本功的重要与有效途径。

四、重视语言在声乐演唱中作用,加强咬字、吐字语言训练。

声乐演唱是一门高雅的、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也是人们表达、获取思想情感的最直接、最有力工具。清晰的咬字、吐字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一切声乐演唱技法训练都是围绕语言中心展开的。因为语言是产生声乐演唱优美旋律的主要依据,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音乐旋律的结合刻画出特有的音乐形象及产生预期音响效果。为此,也要求声乐演唱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这就使正确掌握咬字、吐字发音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声乐演唱技能。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咬字、吐字发生,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结合歌曲演唱进行,引导学生注意不同咬字、吐字发音所表达的不同艺术效果。

五、专门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专门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重要与有效手段;可以理解为我们平时所说的二度创作。要想使学生能够成功的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首先要求学生要全面的了解、熟悉作品,熟悉歌词、熟悉乐谱、熟悉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甚于是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只有对歌曲作品有了“深入骨髓”的了解,才有可能成功的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其次,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不仅体现在对其乐谱、旋律等的更改上,还体现在对其所要表达内容、情感的改进上,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生活内容、情感等融入其中,再通过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忘我演唱等表现出来,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声乐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芳.基于合作学习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郭敏.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7,01.

[3]刘江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5,11.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二

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效满足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用工需求。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不断投入,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1]。数学建模的核心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实际运用,鉴于数学建模的这种特点,国内高职数学教育逐步把数学建模理念融入到课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数学建模理念的告知书明确教学改革要求学生结合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求实严谨的作风[2]。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对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以期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新型高职人才。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寄予厚望。但是传统的高职教育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使用教材落后,实训实践场地不足,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能力不足,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是以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所有的教学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体系设计都是基于此目标展开的,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向产业发展提供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和目标职业匹配度高,所以高职教育教学成果最直接的评价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上岗后的适应能力。

2两者的教学内容不同。

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要掌握与实践工作关系较为密切的业务处理能力、动手能力与交流能力,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列为教学重点,课程设计专业性强,一旦就业能为企业创造明显的效益,高职教育各专业课程差别较大。

3生源情况不同。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下,高职教育的生源普遍较差,大多是没有希望考上大学,转而进入高职学习,希望通过掌握一定的技术来实现就业,所以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建模给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开辟了新思路,数学建模为数学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应用搭建了桥梁,在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下,采取数学建模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动手应用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3]。

1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和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实际问题抽象、归纳成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方法等手段研究处理实际问题,从定性或者定理的角度给出科学的结果[4]。数学建模的发展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途径,对于现实中的特点问题,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其内在规律和问题,运用数学研究的成果,结合计算机专业软件,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转化成为数学问题,借助数学思想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理念基于数学建模的这种学科特点,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化,因此,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首先,确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习数学建模为途径;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数学建模案例,因地制宜、因生制宜,根据专业不同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最后,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课外数学建模学习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应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5]。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这种没有区分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往往带来的结果是造成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失去兴趣。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为出发点,以数学建模为途径,以教学方式改革为保障,打造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模式,全面提高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1结合专业特色,突出数学教育的应用性。

数学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理论性强,体系性强,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差的高职生来说感觉难学、枯燥,这是因为高职数学教育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在专业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学生感觉知识无用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之所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只是纸面上的写写算算,数学可以把实际问题抽象化,变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的研究方法给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高职数学教育就不再是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课下的演算作业,将基础数学教育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带来学生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是大幅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结合学生能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高职学校的生源不如普通高校,一般学习基础较差,对于专业实训课并不明显,但是在基础学科教学过程特别突出,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课堂授课时给予实时的补充,以助于知识的过渡。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目标,对于基础知识水平不高、学习兴趣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进行课外辅导。高职基础课教育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把迁移知识运用能力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辅导,高职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数学,更多的是发挥数学知识在其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高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尤其是对于学了十几年都感觉头痛的数学,要想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很难,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改革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低由于低年级学习时受到的挫败感,因此要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学会数学的成就感,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先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再从全部课程学习中发现表现优秀的个体,组织参加建模竞赛,进行单独赛前加强指导,用这些榜样的力量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建模作为提高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点”,能够以其趣味性强,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4改革教学及评价方式,建立面向应用的数学教育体系。

由于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期末的一张试卷,而是一个个数学建模案例,需要学生运用本学期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数学模型运用能力,实际过程分析和解题技巧等多方面给出评价,同时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将其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通过以上各个方面评价的加权作为最后的评价指标。这种以数学知识应用为基础,直接面向应用的高职数学教育模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应用能力,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推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举措,也是推动高职基础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低等问题,通过“案例驱动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引入数学建模理念教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既保证了高等数学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完整,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也改变了以往对于数学学习的学习态度。高等数学作为高职教育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是理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也为同类基础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范例。

[1]孙丽.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科技资讯,20xx(22):188.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三

摘要:数学作为很多学科的计算工具,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基础,要想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在数学建模思想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计算机软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其应用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校验模型三个阶段,对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引言。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利用数学等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是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现在数学理论已经非常先进,很多理论都无法付诸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的数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要想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实际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符号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够通过数学计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算机就是由若干个数学模型组成的,计算机软件之所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建立了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让计算机来解决。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在古时候,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数学理论的水平比较低,只是利用数学来进行计数等,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于利用自然科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成为产品。计算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电路的通和不通两种状态,与数学的二进制相结合,这样就能够让计算机来处理实际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数学建模思想的范畴,但是在计算机出现的早期,数学建模的理论还没有形成,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的意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发现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而数学建模的概念,就是将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特定的数学符号进行描述,这样实际问题就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利用数学的计算方法来解决。

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从有人类文明开始,就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具体的学科,利用这些不同的学科,可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如物理学科中,数学就是一个计算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重要性,进入到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得到了普及应用,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计算机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而在信息时代,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相比,数学建模显然更加科学,现在数学建模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多高校中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为了培养学生们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数学建模大赛,采用开放式的参赛方式,对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考验,而大赛的题目,很多都是一些实际问题,对于比赛的结果,每个参赛队伍的建模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选出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成为冠军。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建立多个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但是执行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有些计算的步骤较少,而有些计算的过程比较简单,而如何评价一个模型的效率,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

2.1计算机软件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知道,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计算机软件,而计算机软件自身就是一个或几个数学模型,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需求的分析,这其实就是数学建模的第一个环节,对问题进行分析,在了解到问题之后,就要通过计算机语言,对问题进行描述,而计算机语言是人与计算机进行沟通的语言,最终这些语言都要转化成0和1二进制的方式,这样计算机才能够进行具体的计算。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就是依靠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每个计算机软件,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学模型,如在早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受到当时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限制,采用的还是低级语言,由于低级语言人们很难理解,因此在程序编写之前,都会先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将这个模型转化成相应的计算机语言,这样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由于计算机能够自行计算的特点,只要输入相应的参数后,就可以直接得到结果,不再需要人为的计算。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数学建模自身已经非常完善,为了培养我国的数学建模人才,从1992年开始,每年我国都会举办一届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所有的高校学生都可以参加,大赛采用了开放性的参赛方式,通常情况下,对于题目设置的也比较灵活,会有多个题目提供给队员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问题。而数学建模大赛举办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掌握如何利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认为,数学与实践的距离很远,学习的都是纯理论的知识,学习的兴趣很低,与一些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相比,选择数学专业的学生很少,而数学建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让人们真正的了解数学,并利用数学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起步较晚,在建国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封,闭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因此对于数学建模等现代科学,研究的时间比较短,导致目前我国很少会利用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很多领域中,经常会用到数学建模的知识,如在企业日常运营中,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等工作,而对于这些调研工作的处理,在进行之前都会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按照这个建立的模型来处理。

从本质上来说,数学是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但是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虽然人们已经懂得去计算,却并知道自己使用的是数学知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多,而数学自身理论的发展速度很快,远远超过了实际应用的范围,同时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数学变成了一种计算的工具,因此数学应用的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对数学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极限,人们在数学和物理的基础上,制作出了能够自动计算的机器,在计算机出现的早期,受到性能和体积上的限制,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还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计算机语言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计算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而软件程序的开发,其实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建模思想应用的第二阶段中,主要是以现代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3.1分析问题。

数学模型的应用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模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就是看是否能够转化成数学符号,如果能够直接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那么就可以容易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其中很多都无法直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就增加了数学建模的难度。由此可以看出,分析问题作为数学建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问题分析的不够具体,那么将无法建立出数学模型,同时对数学模型的建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能够建立高效率的数学模型,都是对问题分析的比较彻底,甚至有些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采用建立一个最简单的模型,而随着数学建模自身的发展,现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经常需要建立多个模型,这样通过多个数学模型协同来解决一个问题。

在分析实际问题后,就要用数学符号来描述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准备环节,要想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转化成数学语言,然后才能够通过计算的方式解决,而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在描述完成后,建立相应的数学表达式,通常情况下,在分析问题时,都能够发现某种内在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数学建模的基础。如果无法找到这个规律,显然就不能利用现有的一些数学定律,从而建立相应的表达式,最后解决相应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分析问题的内在规律,是影响数学建模的重要因素,而这个规律的发现,除了在现有的数学知识外,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尤其是现在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对于以往简单的问题,只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即可解决,而现在复杂的问题,经常需要建立多个模型。因此现在数学建模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近些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对于问题的描述越来越模糊,甚至出现了一些历史上的难题,而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的模型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些模型非常新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目前我国对数学建模的研究有限,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实践的机会还比较少。

在数学模型建立之后,对于这个模型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执行效率如何,都需要进行校验,因此检验是数学模型建立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通常情况下,经过校验都能够发现模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严谨性,在实际校验的过程中,要对数学模型的每个部分进行验证,通过输入特定的数据,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理论值,如果没有问题,就说明该模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检验模型的准确外,校验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优化模型,在选定数据后,能够看到数学模型计算的整个过程,这时就可以对具体的细节进行优化,如哪部分可以减少计算的步骤,或者简化计算的方式等,这样可以使整个模型更加科学、合理,由此可以看出,校验工作对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对于数学理论的应用,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数学建模思想的出现,却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利用计算机软件,只要输入相应的参数,就可以直接得到结果,这正是数学模型完成的任务,只是计算机的出现,省略了中间的计算过程,因此计算机软件的方式,是数学建模思想最好的应用方法,要想解决不同的问题,只要建立不同的模型,然后编写相应的程序。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四

高校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何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是当前高校数学教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有效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本文对高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培养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数学建模是一种融合数学逻辑思想的思考方法,通过运用抽象性的数学语言和数学逻辑思考方法,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当前很多高校中开始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逻辑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建模竞赛起源于1985年的美国,几年后国内几所高校数学建模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参与美国的数学建模大赛,促进了数学建模思维的快速发展。直到1992中国首届数学建模大赛召开,而后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2.1数学建模竞赛自主性较强。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建模需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工具来进行资料查阅和收集,建模比赛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和思维进行灵活自由解答,形式不拘一格。其次体现在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特点,组织制度上也较为灵活多样,数学建模主要侧重于分析思想,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分享。2.2建模队伍呈日益燎原之势。1992年首届中国数学建模大赛开展以来,其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和社会各界对数学建模颇为重视,参赛队伍、参赛学生的质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数学模型也日渐合理科学,学生团队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屡创骄人战绩。2.3组织培训日益加强。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口套表达、语言逻辑思维、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遴选参赛选手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组织培训的时间很长,培训内容也很丰富,为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得到增强。数学建模竞赛的团队组织形式活泼自由,通常采用学生组队模式开展,数学建模竞赛队伍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代表着不仅仅是学校的声誉,还一定程度上展示着国家的形象。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学生训练中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合理科学的小组分工,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完成整个数学建模,在建模过程中学生统筹协作、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确保数学建模取得最大效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得到锻炼,责任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通过建模竞赛彰显团队的合作能力和中国数学建模方面的发展。

3.2高校学生参赛积极性高涨。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与性高涨,参赛人数保持着20%左右的上涨幅度,参赛成绩也较为理想,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提升。

3.3高校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建模竞赛充满着刺激性和挑战性,是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一个展示。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学生不仅要需要扎实丰厚的数学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清晰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有机智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怯场、不惊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轻松应对其他参赛选手和评委的提问,能组织条理性、逻辑性的语言进行表述,将参赛小组数学模型的含义和设计清晰完整的传达给评委和其他参赛选手。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3.4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意志力得到锻。数学建模竞赛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要求非常高,难度也非常大,需要与众不同的智慧和能力。可以说数学建模过程中,有许多高深的知识难于理解,有的日常学习过程中根本接触不到,需要数学建模参赛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平时培训中的知识积淀,通过借助大量的工具书及参考资料,加上团队的`理解分析去摸索,探寻数学建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无疑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另外,搜寻资料、学习数学建模知识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需要长久的耐力和信心,无疑这对学生的坚毅不畏难的品质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和磨炼。

3.5创新思维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经过艰苦复杂的数学建模训练,高校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学生数量观念得到增强,能够养成敏锐观察事物数量变化的能力,数学的严谨推导也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习惯,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路变得更加富有条理性,能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效解决数学疑难,数学理论能更好第应用于实践,数学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能较高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表达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意志品质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塑造。高校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和锻炼。学校用重视和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竞赛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1]赵刚.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培养探究[j].才智,20xx(06).

[2]陈羽,徐小红,房少梅.数学建模实践及其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xx(08).

[3]赵建英.数学建模竞赛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分析[j].科技展望,20xx(08)5.

[4]毕波,杜辉.关于高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而生源质量较低,特别是独立学院院校。就我校而言,绝大多数专业都开设了数学类课程。但在教学中,普遍认为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脱节严重,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数学建模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巧妙处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能传播理论知识和求解一些数学问题,还可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看到一些实际模型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载体,而且能充分考验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等。学生们同舟共济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的塑造,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技能技术的掌握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十分重要,这也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要达到本科生应具备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相对突出的专业技能,应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而,独立学院的数学课堂上应该多方面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

(一)人才培养创新的需要。

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大基础课和实践环节教学的'比重,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与社会实体的联系。力求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数学建模是将一个实际问题,对其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与假设,将其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借助数学工具和数学方法精确或近似地解决该问题,并用数学结果解释客观现象、回答实际问题并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数学建模能弥补传统数学教学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促进数学教师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方面的更新。数学建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以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二)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很难适应社会信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也难做到学以致用。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考试也是以教师讲课内容为主。学生忙于记录和背诵而闲置其聪慧的头脑。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成开创性的观点,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数学作为一门传统基础学科,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数学建模从形式到内容,都与毕业后工作时的条件非常相近,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把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理论解决,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这也正是独立学院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向。

(三)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且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愿意在学校参加一些竞赛来提高自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尤其受学生重视,但仍有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这类竞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学生既了解了数学建模,又对数学公式提起了兴趣,还有助于独立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等数学的作用表现在为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各专业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修养,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只有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最终目标。

作者:崔玮王文丽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信息工程系。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六

摘要:在新课改以后,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入手,对如何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学生解题过程中进行了分析。

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模型的形式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数学建模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建模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种方式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利用简单的方式找到解决方案,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及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初中数学是初中学习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对今后的学习起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不断的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质量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数学建模就是为了解决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初中数学与数学建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如何有效的.将数学建模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数学建模是为了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数学本身特别是初中数学也是一门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数学建模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在教学中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也必须要符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亲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解决同一问题,尤其是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以达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的目的。(二)在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要利用多鼓励的方式调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建模中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以此来提高学生在今后学习中使用数学建模方法的热情。

二、提高学生想象力,用数学建模简化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极其活跃,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将想象力与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这一特点,提高他们的想象力,然后再引导他们利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让题目简单化。具体来说,就是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深入的研究遇到的题目。之后教师再去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理解题目中所提问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他们的想象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将所需解决的问题简单化。

三、选择合适的题目作为建模案例。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牢记题目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实际,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他们有兴趣投入到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去,然后再反复练习之后达到提高他们建模能力的目的。在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时教师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在选择建模案例时要尽量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了该题目以后掌握这一类的解题方法,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看是否在拥有趣味性、真实性的同时符合教学要求。其次,题目最好能够拥有可变性,教师能够通过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改变让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建模练习,以此提高他们数学建模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建模。

在教师经过反复的教学后,学生都已经拥有了基本的数学建模知识,了解了数学建模过程,并且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简单的使用数学建模。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解决数学题目了。引导学生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要在解题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鼓励,让他们提高建模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之间利用合作的方式让他们进行数学建模方法的探讨,并在探讨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数学建模水平,同时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数学建模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逐渐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解题思路,让他们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熟练运用建模的方式,提高解题能力。数学建模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思路,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值得不断的探讨研究,并应用在教学中,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七

数学,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的数量关系与空间结构发展而成的.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使数学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考实际应用题目更贴近日常生活,具有时代性、灵活性,涉及的模型有方程、函数、不等式、统计、几何等模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实际背景中理清数学关系、把握变化规律,能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数学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提问、自主解决,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影响数学建模教学的成因探析

一是教师未能实现角色转换.建模教学离不开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让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法.然而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由“引导者”变为“灌输者”,将解题过程直接教给学生,影响了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开展建模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诱发学生进行探索,但是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或认为建模就是解应用题,或重生活味轻数学味,或使讨论活动流于形式.三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在建模教学中,教师须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题目长、信息量大、数据多,需要学生经历阅读提取有用的信息,但是部分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明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学生成功建模.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原则

1.自主探索原则.

学生长期处于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难有创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探索、交流、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从旧知的角度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可接受性原则.

数学建模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能让学生理解所探究的内容.若设计的问题不切实际,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八

运筹学与数学建模2门课程联系密切,在运筹学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运筹学教学中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运筹学教学中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实用19篇)篇十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使数学建模思想在解决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本文笔者简要谈谈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类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指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也就是说用公式、符号和图表等数学语言来刻画和描述一个实际问题,再经过计算、迭代等数学处理得到定量的结果,从而供人们分析、预报、决策与控制。那么数学模型就是利用数学术语对一部分现实世界的描述。数学建模思想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际的事物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所学的理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需求,数学建模思想与大学数学类课程教育融合成为目前高等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为显著。自从1969年创设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就有不少理论成果来自利用数学工具分析经济问题。事实上,从1969年到20xx年这35年中,一共产生了53位获奖者,其中拥有数学学位的共有19人,所占比例为35.8%;其中拥有理工学位的有9人,所占比例为17%;二者共计占52.8%;其中共有2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以数学方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约占总人数的63.1%。然而几乎所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运用了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理论。除了在经济领域,数学建模思想也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包括超声波、电磁诊断等方面。同时数学建模还将数学与生物学融合进了基因科学,例如基因表达的定型、基因组测序、基因分类等等,在生物学领域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模拟以及复杂的数学模型。可见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并对其他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大学数学课程。一般的数学课,通常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对知识点的推理和思想方法的分析较少。而且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只是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复习知识点。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部分数学知识,可是却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不能提高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数学建模思想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数学活了起来,而不是死的理论知识。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够让学生在数学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3)是加强数学教学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常常陷入这样的困惑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很多习题,但是却感受不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而教师在教学中也总是告诉学生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但是却举不出现实的例子。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只是教会学生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的数学类课程之中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将数学建模思想运用到数学类课程中,就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索中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以及表示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数量关系和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少渗入数学建模思想。目前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思想应用得仍然较少,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高校的教师在开展大学数学类课程时,仍然只是停留在数学知识的教学方面,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据调查,大多数高校教师对日常的教学工作能够认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但能够真正创造性地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任务中的教师较少。大多数高校数学老师都意识到探索式的数学建模教学很重要,但真正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尝试和探索却很少。可见多数高校教师虽然明白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数学建模教学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仍未得到充分的运用。

(2)开设的有关数学建模的课程和活动较少。虽然数学建模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校中实际开设的有关数学建模的课程并不多,尤其是应用数学、数学实验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一些需要渗入数学建模思想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创造性地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另一方面,校内自主开展的有关数学建模竞赛和活动并不多,宣传力度也不够,无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和价值,更无法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去。

(3)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观念还未改变,对数学建模缺乏深入的了解。大学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其概念、定理和性质都不容易掌握,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少学生对大学数学类课程以及数学建模没有兴趣。并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也学习数学,但是不少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见识到数学的应用性,觉得数学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没有实用价值。同时很多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并不够了解,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觉得数学没有用,也没有深入学习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性地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大学的数学类课程主要有“线性代数”、“高等数学”、“运筹学”、“数学建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些课程的核心部分都跟高等数学有关,所以要注重提高数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高等数学,而要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对于主修数学的学生,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和语言的学习,系统性地对数学原理进行剖解和分析,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多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对生活问题和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主动结合自己的课程理论知识和数学建模,使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对于非数学领域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建模,从而解决不同领域中的数学建模问题。

(2)多开设跟数学建模有关的数学类课程。例如除了开设跟数学建模有关的必修课,还可以开设一些跟数学建模有关的选修课,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数学建模思想的机会,为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其解决该领域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例如,经济学有关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通过选修跟数学建模有关的课程,解决其在经济学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很多跟经济学有关的问题仅仅靠经济学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像贷款计算这样的问题就要将数学与经济学联系起来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3)广泛宣传,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目前,大学数学建模课程开设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数学建模的深入了解。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促进数学建模思想与大学数学类课程的融合就必须加强宣传,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同时,在课堂上就是也要转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多使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现数学对社会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转变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并引导学生对数学建模和数学课程感兴趣。

(4)转变数学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上,而不是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证明和推理,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逻辑分析、简化、抽象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加强数学意识和数学方法的应用,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5)多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性。在高校内部要多开展跟数学有关的活动和竞赛以及专家讲座等,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专家讲座,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建模的价值,也加强了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应用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智慧、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平台。同时,竞赛也可以让学生在竞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缺陷,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数学建模比赛中,通过让学生探究跟生活实际有关的例子,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模型应用的直观性认识,促进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数学建模思想和高校数学类课程的融合,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高校教师要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让学生初步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数学内涵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高校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入党申请书范文(20篇)

    入党申请书是对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成长历程和党内表现的一次全面总结,通过撰写入党申请书,可以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入党申请书是每个有志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黑板报评比活动方案(精选19篇)

    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活动组织者更好地把握活动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活动方案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和参与者的体验,让我们一起来参考一下这些范文吧。为了加强我校文化建设

    开学典礼小学生致辞(实用13篇)

    开学典礼是一个展示学校风采和校园文化的机会,让来宾和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学校。从第三部分中随机选择一条:以下是一些学校在开学典礼上宣布的新的学期目标和发展计划,让我

    护理人员的述职报告总结范文(18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表现。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自己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申请债权转让协议书(模板18篇)

    在商业领域,转让常常用于公司股权转让或资产转让等交易中。转让的范围广泛,涉及到不同行业和领域,包括房地产、金融、技术等。转让人:___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英文名称

    服装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优质14篇)

    实习报告是实习期间对所从事的工作任务、所取得的成果及个人成长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实习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实

    主持战友聚会主持词(通用18篇)

    尊敬的领导、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晚上的主持人,非常开心能够见到大家。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

    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报告(实用16篇)

    学期总结不仅是对学术方面的总结,还包括对课外活动和个人成长的思考和总结。去看一看别人的学期总结,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本学期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

    鲜花和星星的读后感(专业20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思维的碰撞。下面是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他们通过文字描述了对书籍的思考和独特观点的表达。五颜六色的鲜花真美呀!(出示“

    全面健身节讲话稿(通用19篇)

    在撰写讲话稿时,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和用词的准确,以保证表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于写讲话稿这件事情,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各位市民:从2015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