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紫衣梦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

范文可以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以下范文范本是从各个领域和不同层次中精选出来的,希望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一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而且市场竞争也促使我们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需求[1]。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是全面履行护士职责和任务,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还护士给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满足患者之所需的主动护理服务。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中,从中我有如下体会与大家起分享。

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才能、爱心、责任、礼仪于一体的技术性服务职业[2]。护理服务理念反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理性认识,全新的服务理念能改变护理人员的思维方式,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期间,在护理部的带领下,护士长多次组织科室护理成员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文件,会议精神以及我院护理部的活动实施方案,统一认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不仅仅是做生活护理的错误认识。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每天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这一工作模式下,改变了重技术、轻基础,重医嘱、轻护理的工作现状,实施了新的整体护理模式[3]。改变了以往的功能制护理为责任制护理,责任制护理不仅从疾病的需要方面提供单纯的护理,还从人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作为服务的模式进行疾病的治疗,把护理服务做到更优质化。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首先,要求护士着装标准整洁,精神饱满,表情亲切,态度和蔼,言语轻柔,动作轻稳。做到接待患者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巡视病房要有咨询声。我科以手术患者为主,更加需要温馨、体贴的关怀,经常的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术后恢复状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文化修养,细节体现关爱,日常护理中护士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都是对患者的安慰,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务实基础护理,细化服务流程

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开展满足疾病治疗、康复需要和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的护理。当我第一次听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及“零陪护护理”精神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无助、惆怅,还有更多的不理解与难以接受,但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在护士长的带领学习下我开始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顺从到欣慰的接受。开始的排斥是:让我去给病人洗头、洗脚、倒尿做这些让我难以接受,顺从:这是工作,我不得不做。但慢慢做来让我欣慰的接受,因为我从中体会到生活护理的学问,从服务中得到病人的感谢和赞扬,体会到了职业的价值。端正为患者服务的态度,提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向高年资的老师请教经验,在它们的指导下掌握洗头、洗脚、翻身、扣背等基础护理的技巧,从中也学到了如何通过生活护理去观察病情。其实,只要愿意去学,愿意去做,总能把事情做好。每每做来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让我充满自信与欣慰。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我们科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学习卫生部下发的三个文件,严格要求人人过关。通过组织学习,学习沟通技巧,达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使沟通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始终。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自己,会微笑的向患者及家属打招呼,会偶尔和病人或家属开开小玩笑,在做各项基础护理时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这么做对患者有什么好处,用自己的方式感染他们,让他们放松心情,相互之间得到更多的理解与互助。

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后,责任制护理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病人。从新病人的入院介绍、饮食指导、到住院期间的用药指导、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再到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等等。通过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宣教,让病人住院有所收获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工作有效顺利进行得到满足。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宣教时,理论方面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沟通起来还是需要随机应变,病房里形形色色的病人家属都有,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不同,当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有所误解及不理解时,我们应该更多的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换位思考一下,良好的态度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交流的成败。这也正是体现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体会与思考

真正落实了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心中有患者,从护理评估到计划,实施能够始终围绕患者的需求。

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护士给患者不仅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而且还把每一位患者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动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每一位护士都能通过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自身护理能力,锻炼了沟通技能,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患者的肯定。

病房环境得到改善:由于责任护士不断巡视,随时整理床单元。有效督导陪护人员,使得病房更加整洁、舒适、有序、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修养环境。

患者满意度提高:责任护士分床到护,责任分工明确,与患者接触更加紧密,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我们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修养,也得到患者的好评,但同时我们还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会用心将工作做更好,不断完善,深化优质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二

1.进一步完善规范压疮管理。

合要求不予申报,特殊情况另作考虑;申报后如发生院内压疮应严格审核,实行床边查房制(查房人员为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基护组长或副组长),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属于不可避免因素,否则予以责任追究。

(2)进一步规范了压疮资料整理:按月收集,每月有汇总分析,年底汇总装订成册。

(3)进一步推广使用了预防治疗压疮的新型材料和方法,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认识及处理技能,减少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压疮的治疗效果。

(4)组织了床边护理查房及压疮会诊。

2.对小组成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的伤口护理知识培训;同时在全院范围内举行了伤口护理知识普及培训。

3.及时向临床科收集有关伤口护理方面信息如文字资料、图片信息室传播。

4.负责监督、指导全院临床科室伤口护理工作,提高了我院伤口护理质量。

5.及时进行了工作反馈与总结,不断改进工作。

存在的不足:

1.没有建立健全全院伤口管理组织网络体系。

2.没有培养伤口专科护士。

3.图片资料搜集不完整。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三

总结。

设想范文》》》》留学网小编整理的范文,仅供参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研究科研上只有全面提高。

教学。

效率为重点,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年,我校的教研工作按照区教育局、青云中心小学教育工作意见,借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强劲东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一学期来我校的一些作法如下回顾:

一、建构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学实践。

1、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业务学习。学习结合每位教师的经验与实践进行思考,交流促进教师学习技术的提高。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积极参加中心小学开展的专题讲座。同时还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曾多次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听课,向外地学经验,向内促自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四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2015年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2015年10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2015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15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科研论文(二):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摘要。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等总有孩子忘了拿来,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2014.6-----2015.5。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五

作为教师,为保证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建立实训操作考核制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老师在常用儿科护理操作实训课示范教学中讲解考核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考核的要求。平时实训课随机抽取学生考核,其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期末每个学生抽签进行操作考核。平时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占儿科期末总成绩的30%—40%。考核制度的建立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实验课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动手又动脑。同时,丰富老师的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训教学,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对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2注重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在操作过程中,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对患儿有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护士应掌握娴熟的穿刺技术,专业技术操作时架起患儿及家长与护理人员的桥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护患沟通方式。为提高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我们将儿科护士的特殊素质要求教育作为实验课前的必修课,使学生明确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必须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尊重儿童,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婴儿模型上操作时表现出高度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3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与时俱进,改进实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训课的质量。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理论教育与实训教学同等重要,两手要抓,两手要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易发现问题,老师可以及时纠正。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充分的掌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丰富实践内容,更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往实训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单纯的看老师操作,而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空有一腔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所谓的实训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她们的创新思维。所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训课时教师讲清每项操作要领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回示,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多应用不同的实训课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同事极大提高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综合技能及学习效果。实训课的强化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真正发挥了实训课的教学作用。

4结语。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中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做好了,也就在学生的理论与工作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同时对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建立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儿科护理技术人员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六

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科研论文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

(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

(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

(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

(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最后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

(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最后形成论文。

自20xx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

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

(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

(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

(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

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24).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3).

[3]裴敏.浅谈护生临床合作能力的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5).

[4]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xx(36).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七

教师专业化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土壤。教育科研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存在的问题。

科研意识是科研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强烈的科研意识能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淡薄,对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为科研就是写论文评职称,有些教师则热衷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觉得能做些科研工作是在向“名师”迈进,有的则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搞科研是额外负担。

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科研理论、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在知识储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方面差强人意。

在资料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方面,一些教师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获取科研信息资源,对互联网的利用基本只限于使用搜索引擎,对收集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筛选和使用。据调查,教师对收集来的资料,感到无从下手的比例为11.66%,采取拼接方式进行处理的比例为66.30%,能够熟练驾驭资料的比例仅为21.74%。

搞学术科研型必须抵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部分小学教师虽然知道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但是对科研或望而却步或浅尝辄止,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勇气。

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为科研与考试成绩、升学率的关系不直接,耗时长、见效慢、与学校当前相利益矛盾。有的学校领导则是对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

学校除上级行政部门布置任务外,很少安排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由于得不到重视,科研活动需要的时间和科研环境便得不到保证,日常教学任务与科研发生矛盾,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无暇顾及科研。学校缺乏科研经费和文献资料,没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协同研究的科研合力的科研氛围。

二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培养的对策。

重视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使教师科研能力与小学教育协同发展,已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因素。

1.要树立从事科研的信心。

从事科研活动,要能忍受寂寞和挫折,磨炼良好的自制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最初从事科研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避免直接从事难度较大的课题,首先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信心。

2.要转变对科研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克服认为科研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学习,关注和收集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逐步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

第二,学校要提高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是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不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校发展。学校在新教师入职教育培训时,要增加科研的培训,鼓励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3.要提高科研能力。

第一,提高信息搜索素养,拓宽消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网上大量的免费教育网站、教育类论坛、数字化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来获取科研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对资源的鉴别、筛选、利用和评价能力。

第二,通过专家辅导和自学方式,提高课题选择、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深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理论知识。

4.学校要改善科研环境。

第一,学校要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在科研制度建设、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尽量提供保障,如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增加更多图书和数字化资源。

第二,制定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与奖金、福利、待遇等相结合,同时将科研与精神层面的荣誉感等相结合;将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业务评优挂钩,促使教师从自身发展需要去关注科研。

第三,学校应多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教师的文字功底,以便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为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写作基础。

5.提倡“校本科研”策略。

门或年级组的作用,敦促每一位老师参与研究,加强教师的互助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琼、王恒.小学教师的专业生涯发展类型:一项聚类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7)。

[2]林宇.福建省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7)。

[3]武向荣.教师科研绩效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6)。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八

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广泛关注。幼儿艺术教育不单单起到了培养幼儿一技之长和爱好兴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优势,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加入中国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也拓宽了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使幼儿的艺术教育得到更加广阔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民间艺术资源运用丰富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影响,通常以各种乐器的学习、舞蹈等为主要形式。而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艺术资源,无疑大大的丰富了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让幼儿家长和社会在幼儿艺术教育上有了更多的选择[1]。

三、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是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有效途径。

民间艺术是艺术的母体,更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而一个民族的民族艺术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的民间艺术资源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将民间艺术资源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从幼儿教育起调节缺乏对民族民间艺术尊重的心理,更是将我国民间艺术瑰宝发扬光大,经久不衰的重要方式[2]。

四、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加强幼儿艺术教师队伍的培训。

幼儿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扮演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从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去选择合适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二是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者,这就对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所以有必要加强幼儿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这直接对民间艺术资源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教育效果有很明显的影响,是幼儿艺术教育运用民间艺术资源高效的关键[3]。对幼儿艺术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园本培训和园外培训。对于园本培训,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进行工作方面的指导,再组织人员参加民间艺术创作观摩或鉴赏,也可以定期的开展关于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应用的交流活动;对于园外培训,应该组织教师立足于本土,对本土的艺术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参加一些民间艺术专家的交流活动或讲座,在深刻认识本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将有用的东西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去。

(二)合理的选择民间艺术教育素材。

教师努力的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艺术资源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资源都适合幼儿艺术教育,所有对民间艺术教育素材的挖掘、收集、整理、选择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对教育素材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喜好、身心等进行择取,并要对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教育素材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而且对幼儿的成长、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有一个良好的引导,素材的选择上尽量要贴近生活,不仅可以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去学习东西,还能让他们学以致用,健康积极的成长。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从传统教育经验来看,教学方式和手段太过于单一,不仅不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使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是教育领域必然发展的趋势,幼儿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幼儿艺术教育中高效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的前提和保证[4]。如陶冶渗透式教学,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除了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融入民间艺术,在园中的其他活动也融入民间艺术,也就是说,无论幼儿在不在课堂上都能够接触到民间艺术内容,将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的方方面面,让民间艺术生活化,比如渗透在幼儿学习上、生活上、游戏上、交往上,甚至是吃饭睡觉上。

总而言之,这种方法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上的问题,第一在幼儿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幼儿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含了教室、活动室、活动材料、活动设置等,这些都会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所以可以在这些区域渗透民间艺术,如设计有本土特色的海报、班级活动、文字写作等;第二在幼儿每天生活中渗透民间艺术,比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提前播放广播、音乐等,让幼儿去欣赏音乐,在做早操期间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舞蹈音乐,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产生一个积极的心态,在吃饭期间可以播放一些民间故事或者节约粮食的短片,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改正以前的不良习惯;第三,在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所以在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通过游戏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发散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可以组织他们去参与当地的舞蹈、戏曲等特色活动,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类活动过程可以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当地民间艺术的影响。

五、结束语。

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既有利于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艺术内涵以及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观念和民族情怀,更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科学合理的将民间艺术资源应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去,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起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九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中,一般说来,科技处是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职能部门,它需要与承担科研项目的相关校内二级行政单位共同负管理责任。高校需要设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是多层次、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协调项目执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相关业务需要接受学校科技处的指导,计划财务处发挥经费管理作用,审计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项目负责人要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要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體系的构架由学校、二级行政单位、项目负责人组成,其中科技处是科研项目的主管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实施的负责人。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15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科研论文(二):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摘要。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等总有孩子忘了拿来,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6-----2015.5。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一

在大学度过了四年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学习到管理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于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大学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提供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最后再次感谢大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幵始一段新的人生!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二

当前,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力度的加大,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艺术是实施美育活动的总和,它能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人的一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是学前教育。它在开发幼儿的智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早期的绘画和舞蹈,培养孩子对美的表现力和营造力。

一、学前教育教学内容应更具系统性和专业性在学前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幼儿艺术培养的引领者和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由他们为幼儿展开艺术的画卷、引领幼儿走向艺术的殿堂。因此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极强,要求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通过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引领孩子积极地参加各项艺术活动。

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外,教学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有成熟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对幼儿某一方面的艺术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地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1加强幼儿对舞蹈的理解能力。

在幼儿阶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幼儿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舞蹈的基本韵律、节奏和情感。教师应启发幼儿学会用舞蹈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同时,教师还要对幼儿的舞蹈天赋进行挖掘,并对这些有天赋的幼儿进行较强专业性的舞蹈训练。

2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舞蹈能力的出发点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的动作进行协调、对幼儿的生活予以丰富,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在舞蹈的感染下,以激发美为目的,启迪智慧、增强体质、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幼儿的韵律、神态、动作认真揣摩,引导幼儿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培养自身对幼儿舞蹈的编创能力,能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了解,对幼儿的生活密切观察,创编的舞蹈反映幼儿的情趣,这样孩子们才能更乐意接受创作出来的舞蹈。

三、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1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了能唤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能在美的环境中更好地接受感染和熏陶,可以运用鲜艳的色彩对教室进行布置,以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将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激发出来。抑或将一些名人作品挂在墙壁上,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世界、观察世界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应尽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幼儿如果有愉快轻松的心理、无拘无束的行为和言语,自然就会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2引导幼儿绘画的想象力。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印象进行加工和改造的过程。孩子的生活如果失去想象,就一定不会生动离奇、丰富多彩了。幼儿想象水平较低,占主导地位的是再造想象,它密切联系着幼儿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想象力往往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所以,有的幼儿只是对周遭一些简单的事物比较关注,而另外一些幼儿,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听过和看过的新鲜事物充满想象,而这种大胆的想象往往不受周围现实环境的约束。在绘画中,我们可以将儿童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某一主题为出发点,诱导和启迪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在艺术的天地里,打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不仅是训练幼儿美术技能技巧,还要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所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美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文化艺术底蕴非常丰厚的国家,所以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艺术可以提供无穷无尽的养分。而在学前教育阶段,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会为孩子终身健康的成长夯实基础。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三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等总有孩子忘了拿来,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20xx.6-----20xx.5。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以培养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科研素质。

对幼儿教师科研素质的再度重视,源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直接动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是幼儿园自身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是对“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新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同,也是教研理念从传统学术性研究到现代实践性研究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一)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二)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

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三)园本教研的新要求。

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二、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模式借鉴。他们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据对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幼儿教师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科研方。目前开设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院校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譬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多量化研究、少质的研究,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课程评价上多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识记程度,等等。这些影响了教学的效益,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要向纵深发展,必然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而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幼儿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不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课堂中,而且要改革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评价培养成效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把培养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既应区别于中专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一线幼儿教师,也应区别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一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把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初步研究能力”定语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养目标,又低于本科的培养目标,切合高职学前教育的实际,有利于制订教学计划,把科研素质列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结构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落实在教学中。

(二)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前教育科研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幼儿园园本研究的需要、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和教学要求的降低。

幼儿园园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儿教师会观察、纪录、参与、解释、对话、反思、叙事,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研究性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因此,“在未来,质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研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时不可能脱离背景,任何问题都跟该问题有关联的各种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义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叙述方式、解释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过程特征与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敏感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有着内在的适应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嘲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也适合做质的研究。她们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女性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她们“天生就是和行动、应用型研究联系在一起。她们拒绝接受现状,旨在导向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适合的较少。以科学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杨世诚主编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为例,只有4节内容介绍了观察法、教育叙事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仅仅用了27页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出版的刘晶波主编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专门介绍了质的研究,罗列了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作为教材。但仅仅依赖于此还不够,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资料。譬如,在学习纪录法时,可以参考己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己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这两本书。

任课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园本研究,在给幼儿教师做专业引领的同时,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实到教育教学中,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科研,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科研理论。因此,应打破求完整、求系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观念,建构一种做中学、求实效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观念,以某种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为驱动,带动学生的做和教师的教。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任务。譬如,如何确立研究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调查研究等,如何运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类任务是独立的、是具体的,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步学习掌握的。另一类是系统任务。即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项质的或是量的研究。这类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在具体任务的教学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讨——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档这样的教学流程。譬如,在学习访谈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完整的访谈录音做示范,然后结合范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访谈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录音。老师从学生上交的访谈材料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并让学生交流访谈经验、学习教材中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次进行访谈,并把录音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动手“做”研究的目的,培养了她们从事实际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带动了相关科研理论的学习。

在系统任务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确立以3~4人为一个小组的“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这既是系统任务完成难度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组织形式的需要,是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开放的研究心态的需要。虽然系统任务的完成往往在学期末,但研究小组要早建立、研究任务要早安排、研究活动要早开展。系统任务的选择既可以做质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儿教育方面的课题,也可以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行动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譬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问题,确定一个较为中长期的研究课题,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工作进程,定期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既可以改变她们的行为,给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变化,也养成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品尝到研究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指挥棒”。课程评价的标准又是以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学生是否会“做科研”,是否学会了多种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以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为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后进行练习的作品收集起来,建立她们个人的作业袋。教师借鉴实物分析的方法,发动学生自评,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动学生互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最后由老师综合评定出出时成绩。

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小组系统任务完成的成果为依据。研究小组在全体同学和学前教育研究室全体教师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并对师生提出的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答辩。由全体教师按照研究成果的价值、答辩效果给小组以总的评价。再由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小组成员在成果和答辩中的贡献做出个人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个人的期末成绩。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并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幼儿园所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儿教师。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五

区别如下:

1、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般通过研究生考试和面试后,读硕士,硕士一般读2-3年,最多不能超过5年;硕士之后如果还想读博,则通过博士考试,博士研究生一般为3年。

2、如果是硕博连读,也分两种,一种是考研时成绩很好,可以申请硕博连读,一般名额很少;还有一种是直博,则在硕二时根据自己的研究状况申请直博,不需要考试便可以直接读博士。总之博士一般比硕士读的时间久,而且研究的领域会越来越窄,研究的课题会越来越深。

3、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对其专注、所研究领域的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

4、在教育方式上,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其中全日制硕士主要通过拥有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在学位划分上,主要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

5、硕士课程通常安排在学士之后,一般而言全职的硕士课程需要二年的时间,但根据国家及科系不同,有的硕士只要一年就能取得,有的则需要三至四年。

招收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单位既有拥有硕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有拥有培养研究生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

6、有的国家采取学士、硕士一贯制的学制,例如德国、奥地利,而实施英美学制的国家中,也有不少开办一贯学制,缩短学生从高中毕业后至硕士之间的时程。

有些硕士课程如mba等,除了学士资格外,通常还会要求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在大部分的国家,硕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门槛。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六

以武汉大学为例。

武汉大学重点资助博士后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武大人字[2005]7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校综合科研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武汉大学关于加强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学校决定建立重点资助博士后制度。

第二条学校建立重点资助博士后制度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从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出发,遴选、引进有发展潜力的博士毕业生,为学校师资队伍储备优秀人才。

第三条重点资助博士后的选拔范围,一般为国家应届统招统分博士毕业生和留学回国博士。

第四条学校每年招收20~30名重点资助博士后。

第五条重点资助博士后选拔原则: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招收、合同管理。

第二章招收条件。

第六条热爱祖国,为人正派,学风严谨。

第七条学术造诣较高,博士阶段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有发展潜力,博士后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水平明显高于学校同类学科(专业)博士毕业生。

第八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优先招录。

第三章选拔程序。

第九条各流动站根据学校博士后招收计划,将拟招收博士后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上报学校人事部,由博士后办公室汇总,向校内外公布招收信息。

第十条流动站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遴选,各流动站确定1~2名候选人。

第十一条学校聘请3名以上校内外知名同行专家,对候选人进行通讯评议,同行专家评审意见是学校选拔重点资助博士后的重要依据。

论文科研设想(实用17篇)篇十七

从学院大局工作出发,立足现有资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塑形象,内强实力,走内涵发展之路,务实地形成和提升自我独特竞争力,继续将教育管理系的事业进行到底。

二、工作目标。

(一)在教学上,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各项工作安排合理有序;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教学质量评估的总分(或平均分)高于上半年;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减少或杜绝不良教学质量反溃。

(二)在科研上,取得阶段性的实效产出,各课题实现阶段目标;有文字性的研究成果(论文或调研报告);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实质性的教育调查研究。

(三)通过抓教学和科研工作,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我系大部分教师能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熟练地驾御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形成各层面成熟的教师教育专门队伍。

三、措施。

就教学方面而言,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开展教研室活动,使教研活动正常化。

1.听课与评课。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听课二节以上,系里将发给每位教师一个听课笔记本,学期末上交到我处,作为期终教学检查的一个要求。

2.下基层调研。上学期因时间冲突,没完成的调研工作,本学期继续进行,心理学教研室到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管理学教研室到中学进行学校管理的调研;教育学到中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调研,具体方案由教研室提出。(时间最好安排在九、十月份。)。

3.对公共课教学进行一次讨论。

4.大讲堂(本学期每个教研室开一个主题讲座,主题和内容由教研室定)。

5.请进来(每个教研室就某一内容拟一个主题,觉得最需要的是什么后,再请一个省外或区内的专家来讲学,或全系教师觉得欠缺方面也可聘请专家来讲,方案由教研室主任提出)。

6.组织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年度年会较多,利用这一机会,把学习与提高、科研结合起来)。

(二)提高教学质量。

1.召开一次全系教师教学工作会。内容是就系里的教学与科研进行讨论,把它变成全系的行动计划。

2.常规教学检查:系评、校评相结合。(系评如何评大家可以提出建设)。

3.重新采购一批与教学和科研相关的新书。

4.提出名师计划,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出要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作出相应成长计划,并发挥其在系中的作用。

5.举行一次全院的公共课学生座谈会,听取对公共课的教学建议。

6.奖励本系教学优秀的教师。根据本系教师评估以及学生的反映,评出本系学年教学工作优秀的教师,系给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7.制订年轻教师业务提高的计划。年青教师提高途径:(1)结对子;(2)备课、听课与评课(3)合作开展科研(事先要与相关教师通气,要有帮带计划)。

8.严格把好命题和考试关。

就科研工作而言,开展如下活动:

1.对现有的课题进行会诊,找困难与问题。提出下步整改措施。

2.完善原来的科研管理办法。

3.每个教师拟出今年自己的科研工作计划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4.进修和学习必需和教学、科研挂钓。

5.提倡合作。以项目带动课题和科研。

6.为有项目和课题的人创造相关条件:时间、书籍、进修和学习、减免课时等条件和环境。积极关注和参与学院或学院以上的各级学术机构的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大力支持教师组织材料申报各种科研评比,力争获得学院以上的科研奖励2个以上。

7.年底要对全年的课题工作做总结,对教师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要组织全系的科研成果及经验交流活动,并给予表彰奖励。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市民热线工作体会(精选18篇)

    工作体会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工作体会是一个宝贵的经验积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写一篇较为完

    积极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实用21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促进交流和分享,让其他人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以下是一些来自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心得体会,他们对于培训的设计和实施都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论。

    公司还款协议书大全(19篇)

    公司的发展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一、由于乙方资金确实紧张,致使_______合

    村支委辞职申请书(汇总18篇)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向公司提交一份诚挚的辞职申请书。辞去目前职务是我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希望贵公司能够理解与支持。20xx上半年,五校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

    守护者的心得体会(模板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找到更好的方向。以下是一些名人对于心得体会的分享,他们的观点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创新创业的报告书(优秀21篇)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我们的研究成果,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只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为迎接学校“社团

    法院跟党走心得体会(专业1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过程,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时,我们可以对比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

    新疆邮政心得体会报告(优质20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小学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从对培训主题的理解和认知、学习过程的变化和成长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等方面展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跳舞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参加社交舞蹈比赛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舞蹈带来的艺术和自我表达的乐趣,心得体会是对这段舞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