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紫薇儿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读之书的思想和观点。读书心得是读者阅读体验和思考的结晶,以下是一些读者的精彩心得分享。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一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二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

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

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三

《从前慢》是木心老人写的一首小诗,主要写出了年少时美好的爱和从前“慢”的美好。

我读到它是在一篇同名的改编童话的末尾。里面的许多意象,都使我感受到从前的美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我伏想联翩。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使我想象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人来到火车站,路上行人寥寥,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照亮黑暗的街道。这生活中的场景被浓缩为这两句话,顿时有了诗情画意,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后面一句“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又驱散了前一句中阴郁萧瑟的感觉,给人以温暖和欣慰。这两句以简略的语言,描画出了一副暖人心扉的画面,令人回味。

读了这《从前慢》,更激发了我的怀旧情结,我多么向往那“车,马,邮件都很慢”的生活啊!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四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四书之一,一直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去领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今天有幸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不由豁然开朗。通过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诠释,在那简短的文字、朴素的语言里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种精神的升华,穿越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沧桑,感受到远古圣贤们那种温暖,平和而不失庄严的人格魅力。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论语》的思想精髓之一“忠恕”。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激烈的时代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做最好的自己,不强人所难,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包容和理解。拿于丹教授的话说,就是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谓,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宽广的胸怀足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爱人”,“知人”是《论语》里孔子的另一个思想精髓所在。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我们只有具备了一种仁爱之心,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其譬,可谓人之方也已。”的理想境界。当我们在做好自己有所建树的同时,还应该身怀仁爱之心,帮助他人,助人为乐,使我们的内心有一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满足感。

细读《论语》,仔细体会一番,它所带给我们的那种平和、淡定的精神之光时时触动着我们躁动游移的心灵。它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当我们贫穷时学学颜回吧,“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无论生活多么的清苦,颜回都不改变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被物资生活所累,始终保持一份恬淡安宁的心境。《论语》告诉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善良高尚的人,还教给我们君子之道,孔子谦虚的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一个内心无比仁厚,宽和的人,不会计较得失,可以真正做到内心的安静、坦然。而强大的内心足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君子不忧不惧,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纵然我们离君子的距离还远,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做最好的的自己,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我们才不会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不断得以提升,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价值,充满意义。

这篇高三论语读后感,是一篇很好的佳作!

读《论语》有感500字。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五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

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

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六

有人说,《论语》是一本十分乏味无趣的书籍,既无小说的通俗易懂,也没有诗歌的风华韵律,不知从何读起。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但之后再深入地阅读,细细品读每字每句,就慢慢发现了乐趣。

在《论语》这本书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每天都会学习到一点,每天都要学会积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帮助别人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心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用心温习?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讲一个字——心。

个人都会有私心,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跟着心走,会不会为了一点私心而去欺骗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着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脸上的汗水随着脸颊一颗一颗地流下,滴在了纯白的草稿本上,印下了足迹,似乎在证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着想着,我灵光一闪,给图形加上了两条辅助线,就轻轻松松地把难题给解出来了。之后,我装出来一副解难题的样子。看着同学们在低头苦思的样子,暗想:待会儿有人问我会不会的时候我就直接说不懂吧,这样就我一个人会解这题,老师一定会夸我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地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平时跟我十分要好的同学问我会不会那道难题。不能告诉她!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是说了,就不会被夸了。对!就说不会吧。我刚要说出口,可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一抬头,就对上了她那充满真诚和渴望的目光。那一刻,我开始犹豫不决了。她平时经常帮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和我一起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来教你吧。”这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还看到了她眼里的欢喜。之后,又有陆续几名同学来询问,我也都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那一次,我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朋友间的真诚相待是我在《论语》中学到的最好的一课。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论语》,我喜欢这本书。《论语》的点滴,每一页纸,每一个字总能直抒我的内心。“凡事应跟随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你而去努力”是我在书中上得最好的一课;“随心”是我在《论语》中最深的记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七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八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头竟然是《论语》。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打开了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犹如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包容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九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一

《平凡的世界》里有着不平凡的人,书里的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还记得第一读这本书时,是初中老师布置的暑假浏览作业,但那时的思想还十分稚嫩,没法深入地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更多含义。如今马上步入大三了,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时,好像那黄土高坡的气味又扑鼻而来。

再次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照旧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入寻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气力、巨大的勇气。他从学生到少年,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不断在痛苦与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自豪感、崇高感。

我的父亲是七五后,孙少平的经历和我父亲的经历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他们都诞生在那样一个年代。我父亲也是农村的底层人物,爷爷走得早,家里又只有我父亲一个男丁,家里的所有重任在一夜之间全都落到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孩子身上。从那天后,父亲便放弃了求知,停学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那个年代,工作难找是其次,最关键还是工资低,根本难以赡养一家人。父亲得把所有的工资寄回家让姑姑继续进修,在父亲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姑姑的学习成绩,在那个年代,一般农村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有为的知识份子,家里总要出一个知识份子才是。所以姑姑便是家里的希望,但我相信这是底层人民不能不去选择的道路。

当时的父亲用勤劳努力艰苦撑起了全部家,以致于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固然姑姑也不负所望的成了有出息的人,如今奶奶也跟上了爷爷的步伐,父亲因早年过度的劳动落下了病根。所以家里的大小事物还是由姑姑撑着。不管父亲还是孙少平都1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他们从不向命运低头。他们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难,对他们来讲不单单是考验,而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们的内心不但不会责怪那些曾难堪他们的人,他们乃至是感激他们,他们自豪地将此称作"苦难的学说"。

可是一路走来,但孙少平仿佛都在承受与他们年龄其实不相称的折磨。当一切重新燃起新生活的生机时,一个突来的凶讯却给这个年轻人当头棒喝:曾给过他最甜蜜爱情的爱人,还没有跟她好好告别,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孙少平,这个世世代代年轻人的缩影,又重新背起沉重的行囊,踏上远方寻求梦想的路上。

而不管是父亲的经历,还是书里孙少平的经历都在告知我们:"一个人精神是不是充实,或说活得有没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结论,这是任什么时候候都不会过时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令人在生活中强大。不管甚么人,终究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这些人来讲,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的是两种人,一个勤劳、一个懒惰。人生生来是没有差别的,在经过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寻求,亘古不变。

路遥在教会我们无私,无私使生命永久。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终究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虽然你可能会遭受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末安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持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没必要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利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油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1生。

现在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绝不犹豫地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二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建了光辉绚丽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其次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索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仔细读书,就会越来越怀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索,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索而不读书,怀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索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假如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需要告知他们准确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需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假如耽搁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忧。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才智,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三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暑假里,我搬出这本尘封在书架的经典,认真研读了前九篇(共二十篇),受益良多。

《论语》内容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读了《论语》,我知道了孔子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教会我们应该如何接人待物,而且十分严谨地规范自己,以行动做出表率。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孔子的这个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者所提倡的。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希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我们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胜于言教”,“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习惯。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秘诀。《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四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还有“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征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有些思想言论可能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吻合,单对于影响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治学方面,孔子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行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所启发。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要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就会成为文明、昌盛的礼仪之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六

以前对于《论语》只是片面的点点滴滴的了解一些,读书活动使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中粗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收获良多。

《〈论语〉感悟》是于丹教授继《〈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础上,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烹饪高手,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理。

看过“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然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朴素的起点。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仍然是做人的根本。

看过“智慧之道”,使我们懂得了“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拥有了知识并不代表拥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知识作为积淀,以智慧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境界。

看过“学习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那些东西真正有价值,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来建设祖国,回报社会。

看过“诚信之道”,使我们懂得了“诚信”虽然中国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放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的道德水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和守住信誉,就一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的社会。

看过“治世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德政”作为《论语》“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个文明走过两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为保障的社会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发挥它的功能。

看过“忠恕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忠恕”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这样的心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纷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过“仁爱之道”,使我们懂得了“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爱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如果我们生活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看作是一种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现在心情与心境上,家庭中多一份孝道,同事中多一份谅解,以诚待人,勤奋工作,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感悟(专业17篇)篇十七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相关范文推荐

    梅毒传染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在生活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梅毒一直以来都是一种令人害怕

    简单调解协议书(汇总17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各方按照约定履行责任。如果您对合同协议的具体表达方式有疑问,不妨参考下面的范文。乙方:______,身份证号:_

    债务分割协议书(通用18篇)

    合同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保证了交易的公平和合法性。下面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合同协议样本,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需要使用协议的场合越来

    党员环境保护的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参与党的活动、工作和实践中对自身体验、感悟和思考的总结和概括。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使党员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动,在总结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

    学生互评心得(热门22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将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分享,相互借鉴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写心得体会的一些技巧和

    竞聘管理岗位演讲稿优势范文(21篇)

    演讲稿范文的写作需要深入思考和提炼,它不仅要具备逻辑性和连贯性,还要具备感染力和亲和力。以下是几篇精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演

    一年级音乐口哨与小狗教案(通用14篇)

    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通过一年级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劳动合同免责协议书大全(17篇)

    劳动合同法对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予以了法律制裁,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劳动合同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乙方于年月日入职甲方,任___

    竞聘演讲稿法务经理大全(17篇)

    竞聘是一个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其中脱颖而出。10.接下来是一些有关竞聘技巧和要点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中秋节活动新闻稿标题(模板20篇)

    新闻报道是舆论的重要渠道,通过报道社会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公众的思考和观点。以下是一些备受读者关注的新闻报道,其中包含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