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书心得感悟(优秀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梦幻泡寒假读书心得感悟(优秀8篇)

实习心得的写作需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实习过程中的一切。在下面的实习心得范文中,你可以看到实习生们对自己实习经历的深度思考和真实感受。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一

一书洞明世事沧桑,遗训尽显人情冷暖。

这是我读《颜氏家训》的感慨。

《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出身望族,生于乱世,长于戎马,历经坎坷,社会的**和屡屡劫后余生让他洞明世事,明白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的真谛,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在今天我们读来,不仅要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更应反思自身,正自身,正家风,培养孩子优良的操行。

《颜氏家训》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我最为欣赏的是《教子》篇,颜之推的每句话如醍醐灌顶,对我起到警醒作用。

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坐而有姿,站而有样,对孩子我们从小就要严格,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现在教子有人强调尊重孩子天性,其实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是溺爱。而颜氏教子刚柔相济,值得我们学习。颜氏认为,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若一味顺从孩子,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为时已晚。这一点是每一个家长要考虑重视的。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慕贤篇云:“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不嫉妒但学习,吾日三省吾身,不嘲笑不如自己的人,不嫉妒优于自己的人,在顺境和逆境中都保持一颗淡定自得的心足已。

为人处事当如是。

颜之推谆谆教导,学习不可一日放松,所以人生在世,终究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但学习要保持独立性,不要死读书。“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意思是凡采纳一个建议、办理一件事情,这就是得到别人的帮助,应该表明,不该窃取他人成果,当成自己的功劳。做人要有自主性,不能被他人左右,失去主见,正如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样。

反观现实,高官巨富有之,但能快乐淡定的有几人?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颜氏家训》这部书洞明世事,对人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能触动人的心灵。我深有感触,就对个人的影响来说,颜氏家训让读者找到心灵的归宿。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二

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

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

二、【立身】

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

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

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三、【奋进】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2.困时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

4.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6.仅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忧虑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7.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阴难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0.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诸弟须日日用功,万不必作叹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力思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

3.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4.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

5.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宜有始有终。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没有志气做不成,不坚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骚】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2.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早)起为第一义。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5.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气象。

6.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散。”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长短,即是极傲尔。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证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六、【观人择交】

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难之交,并不现实。应明白两个概念“平日至交”“患难之交”。

3.凡有一长一技者,不敢轻视。

4.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5.凡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门人事皆须细心。

7.交际原则:诚信可靠,协助之力,不谈大话。

8.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后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9.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大者。

11.与他人交际,要除去自己不是。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12.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13.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尔。“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日日友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坏,又使人处处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看破此等事物,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

16.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也。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的样子,至要至要。

2.勤则兴,惰则败。

3.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八、【持家】

1.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

九、【时间】

1.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3.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五十而无闻也。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对事的态度】

1.凡是当有收拾。

2.不宜过露痕迹: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一日算一日。

5.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学》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条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诚意。格:接触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诚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

8.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尔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别人刺激,三切忘无所事事。

9.受创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颇称适意,不过错过机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

10.时刻想到成功之难,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符,成功难居之意。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三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x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

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因此,在学习课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四

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因为我们的古人留下了几千年的精神食粮够我们一辈子食用。而作为颜氏的后代,我更自豪。因为作为百家姓中的一员,有自己姓氏的祖宗留下家训的数数也就几家吧!所以我要好好读书,争做一个优秀的颜氏成员。

说起好书,我也读过好些。可是祖宗留下的优秀佳作我却没有读遍。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颜氏家训》……这里我对《弟子规》、《三字经》熟背过一段时间,对于《颜氏家训》也是今年暑假才接触它的。

刚拿到这本书我无比激动,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到底是谁写的家训?颜之推,琅琊临沂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曾在北齐官至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所以后人以黄门侍郎称呼他。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完成的家训,被称为古今家训之祖。我好自豪啊!原来我的祖先中不光有孔子的弟子颜回和书法名家颜真卿啊!

书中提到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成为某个家庭中的一员。颜之推就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在有科举制度以前,官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家训》是以官宦人家的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个从小生活在优渥家庭中的孩子,到了二十多岁就要去做官,他的知识和品行的形成全依赖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肩负的责任非同小可。所以《家训》相当于戒律,是要严格遵守和维护的,时常还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不是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叮咛唠叨。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颜之推这样的国家栋梁。加油!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五

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喜欢写家书,这个问题到认真读完他的家书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最有可能的是他在写家书的过程中,反省自己,也时刻叮嘱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同时向父母表达敬意。言辞之间是充满了善意的批评和自我反省,也希望在不太平的世道能有所担当,承担责任,广交俊杰,能为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历史站在太平天国一端是推翻腐朽,站在曾国藩一端便是平定战乱,然而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曾先生还是未能跳出封建时代思想,认为是普通的叛乱,却殊不知内外交加,但这也不妨碍他的赤字之心。

家书中曾先生力推四书五经,尤其是四书,提的最多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话偶尔提及,对其影响深远最多的当属《大学》,三纲八目深入到了骨髓,信手拈来,本书大致从七个方面来归类家书内容,修身、劝学、治家、治国、处世、为官、养身,并未涵盖所有家书内容,而是节选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

家书的特点微言大义,对于细节的描述远胜于理论的空口号:

修身中列举古往今来大家的自我修养,逃不出慎独;

劝学中力荐发愤图强,知难而上,逆境中的不放弃;

养生,早起八段,心无旁骛,神无杂念,不以药石为主,当以修生养性配以食、眠、情,少怒少哀,心情平淡长流水。

每日自己复盘工作生活的得失,最多的是得过且过,时时想不起初衷为何,目的为何,方式为何,结果如何,何种方式改变。终极问题是,为人一世,最后想要把自己变成什么,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没有肉体的'拘束,可以遨游,可以化鲲鹏,可以御风而行,但最终是做不到的,缺了一味妄想化作现实的药。而慎独,作为自我管理的最高要求,可能是最接近这一味药的替代品。曾先生倾其一生而寻找的自我救赎,慎独可以让人完成很多事情,有的人一世可以过完其他人的几世,思想和精神的延展足以上千年,化想法为结果,成为里程碑。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春秋,美梦将醒时,方知自年少。

家书,是曾先生各阶段里程的回归,化思想为实际的记录,对于复盘所有事情的开始与结束,一生慎独,谨小慎微,思想之大而其出路之小,内心的丰富,又何必在乎世间的看法,无矩也不应有距。

你老了是否会写家书?不是写给别人,是给自己的墓志铭。

《曾国藩家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六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全身完全瘫痪并且双目失明,是在他妻子与母亲的帮助下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床上而完成的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和他的亲身经历非常相似,仿佛是他自己生活的写照。

小说的主人公叫保尔·柯察金,他前后一共经历了三段感情。三个女人分别叫做冬妮娅,丽达和达雅。保尔还经历了三次战争。第一次保尔的头部受了伤,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而不能再去前线战斗。第二次,保尔得了严重的肺炎,使他只能在家里休息。第三次,保尔完全瘫痪了,而且两只眼睛也完全失明了,这使他再也不能站起来了。但是这无法阻挡他对革命的向往,因此他在家人的帮助下,以笔为刀,写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在这部小说里,最让我惊叹的就是保尔的坚持,他对革命的向往成就了他那令人惊叹的毅力。他三次倒下又三次站起来的精神,使我对他尤其的敬佩,即使他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了,但是他那对革命的向往而造就的顽强最终使他坚持了下来,完成了那部小说,继续为革命而奋斗。

读完这本小说,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精神,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它让人奋进,也告诉了我们生命的宝贵,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疾病和灾难会带走你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让每一天的生活都过得充实、过得精彩,不白白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或许,这就是这本小说带给我们的反思吧!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七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把书比作是营养品和阳光。海伦·凯勒则把书看作是船只……而被称为“小书迷”的我,更是把书当成自己不可或缺的知心伴侣。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遇到任何困难,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的这句名言,一语道出了读书的真谛。是的,闲暇时,书告诉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兴衰成败。悲痛时,书鼓励我要不畏挫折,勇敢地开拓创新,攀登最高峰。忧愁时,书教会我抛开烦恼,寻找快乐。孤独时,书陪伴我挣脱寂寞的禁锢。犯错时,书教育我主动承认错误……我想,倘若没有它的话,可能就没有今日的我。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知心朋友。

不知从何时起,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天不读书,便觉得日子无味,便觉得时光的漫长、单调,便觉得生命失去生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人们就推崇读书,到了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电视、网络各种媒体平台纷纷出现,可这并未减少人们对于读书的热情,读书就是思想的源泉,读书与健康成长紧紧相联,读书促进成长,成长离不开读书,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读书会使思想的源泉永不干枯。

我个人对“读好书”的见解可以概括为12个字:精读、常读、笔读、心读、鉴读、多读。

精读的一个方面是精选。世上的书籍数以亿计,要读的书难计其多。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去读,更重要的是会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选择几本好书,不要见书就买。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赵树理也说过这样的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说的就是选好书、读好书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书读到真懂。一本好书,读一遍两遍是不行的,要反复的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多少专家研究《红楼梦》,还成立了专门的红学研究会,现在还在研究她,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不能只求一只半解,要完全理解,尽可能全部消化,这才叫读书,叫精读。

书要常读,养成习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把一件事重复去做,这种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对坚持每天读书,不要说需要多久,只要能坚持1个月,这种意识自然会成为习惯,这就叫习惯成自然。我认为,我们青年干部要把读书当作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我称之为常读。

就是要借助手中的笔辅助读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常理解为作读书笔记,我还理解为写心得体会、读后感、随笔等。我认为,读书是吸收,写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执笔写公文、起草大会讲话时,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要么写的内容干巴巴,平铺直叙,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脑子里记下的东西太少,这才刻意去多读书,把好的语句、好的典故摘记笔下,并坚持写一些读书心得,不怕写不好,只要坚持,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留在脑海,动笔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见于笔下。我在看电视节目时也在作笔记,准备了一个专门的电视笔记本,收益还是有的。这便是勤动手的好处,我叫做笔读。

读书要专心,更要用心。书中自有黄金屋,用心去读,才能真正读懂书,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读书也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读书梳理自己的头脑,丰富文化底蕴,提升道德素养,我把一些好的方面作为航标,把比如从物传记方面的反面东西作为成长的警钟,这就叫做鉴读,有借鉴、有鉴别的吸收书中的文化,持扬弃的读书观。

“从精出发,博览群书。”身边的人和事是书,工作是书,生活是书,只要肯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在成长的路上伴我同行!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篇八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应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那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能够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这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到达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务必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职责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潜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能够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潜力来引导帮忙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xx,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xx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xx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