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念青松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

范本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和启发,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是一些写作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一

摘要:学生的成长从小学开始就需要有好的德育作为辅助,德育教育同科学文化教育一样,对新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我国实践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渗透方法小学音乐德育。

教育是每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东西,在多元化相互融合的今天,对音乐等学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德育是树人的关键,是我们国家一直注重的教育要素。每一代新力量的产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作为铺垫,也需要德育的侧面辅助作用。现在,我国开始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以各种新颖的方法来促进两者的完美融合,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这个极其重要的过程中,小学音乐老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育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

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是个很新鲜的话题,也正是因为它的创新使小学教育中的德育上升了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学中的办法有很多。在众多的方法之中,大部分是从基础入手的,从教育的根源就注入德育的因子,使长成的大树更加茁壮,而完成这个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是我们的小学音乐老师。

1.教学题材选择使融入德育。将德育教学有效地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从最基本的教材的选择做起。而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教学题材的选择,要做好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就要从选择教材开始。在苏教版社的简谱音乐教材中,《再见吧,冬天》等歌曲被选入。与此同时,那种对春天的渴望里所蕴含的满满的希望也随之传递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唱着歌儿去劳动》这种与劳动号子有相同作用的歌曲也被选入了教材中,孩子们通过这首歌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这种将难能可贵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德育课,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以后面临挑战的筹码。像这类具有德育功能的曲目应该被更多的编入小学音乐教材之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2.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融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融入德育,其中起重大作用的就是小学音乐老师。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就是引导,尤其是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里。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德育部分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有的老师在孩子们欣赏《摇篮曲》的时候吟诵一首直白如画的表达母子深情的诗。在音乐的衬托下,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像水一样流淌着。有的孩子出神地望着远方,调皮的孩子也在此刻安静了下来。然后老师抓住这个时机在课后的作业中布置孩子制作一份对妈妈表示感谢的礼物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的心中会种下一颗孝的种子,这就是德育教学的魅力所在。

3.用音乐本身的力量进行德育。音乐本身拥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是某种宝贵精神的承载者。苏教版教材中,《郊外去》乐曲用轻快明丽的曲调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乐观快乐的心境。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无法理解高深的文字里所蕴含的哲理,而通过乐曲所表达的难以言明的情感却可以被孩子们读懂,这是为什么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之中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音乐教师所承担的德育重任。

小学音乐老师在德育方面同其他科目的老师一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将德育融入到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的过程,缺少了小学音乐老师的付出,就无法达到培养孩子思想品德的作用。

1.小学音乐老师要有绝对的耐心。小学音乐老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在这个时候,老师们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时候,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只可以听出曲子里的快乐因子,除此之外很难有别的感悟。但是我见过有的老师会在听音乐的同时叫孩子们积极上台表演各种各样小星星的模样,来表现孩子们心中的变奏曲。结果台上就出现了酣然入睡的小星星,也出现了撅着嘴赌气的小星星。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让人们不禁捧腹大笑,这就是老师的力量。

2.小学音乐老师要鼓励孩子表达。表达音乐的方式其实不只是唱、跳跟演奏乐器,还有很多方式。如,有的孩子比较善于涂鸦,有的孩子喜欢跳舞。有的老师就会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欣赏《月儿弯弯》时,鼓励孩子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出听到的感觉,用稀奇古怪的姿势来表现孩子的舞蹈。这是对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这是对大脑的立体化培养。

三、德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将德育融入到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学中是我国对德育看重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德育的一个新发展方向。这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性的融入,当然也是成功的、和谐的融入。以音乐为载体传递德育,是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培养的一种捷径。孩子们自小学开始就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以后塑造良好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起一板一眼的讲述硬道理,这些会跳动的音符对于孩子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对孩子的培养有着更突出的作用。

每一代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的辅助,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音乐被巧妙地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工具,以孩子们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德育,这是最有效的做法。老师又将这一任务巧妙地从多种途径进行完成,形成了多种将两者相融合的方法。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促成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20xx,(04).

[2]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20xx,(09).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二

这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校长室的带领下,继续坚持“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创建了安全和谐校园和优良校风,取得了较好的德育绩效,并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现将这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责任。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部门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师德规范和师德精神,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明确育人任务,积极主动做好德育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2、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使班主任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和实效化。

3、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做好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值日生、礼仪队员等的梯队培养工作。并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二、强化教育管理,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抓好安全教育和普法教育、卫生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做到校园内外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意外。

1、开展两次消防逃生演练,逃生演练有长期的应急预案和每次的演练安排,并有计划地实施。做到事前有安排、事后有总结。在演练中以注重安全为首位,确定各班学生的逃生路线,做到有序撤离,有老师跟踪保护。

2、以预防传染疾病、交通、溺水、火灾、拥挤踩踏和防拐骗事故为重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队会、少先队墙报等阵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三、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1、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推进了文化阵地的建设。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班级宣传栏,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做好常规工作,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2、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知识性、科学性,突出趣味性、娱乐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艺科老师和少先队大队部协助下,以及在全体老师的一致努力下,成功举行了“第一届小学踢毽子比赛”、“与经典同行”、“迎六一”儿童节等各项活动。

四、塑造亮点,拓展德育活动。

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结合重大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如利用墙报、国旗下讲话、德育和少先队主题活动等阵地和途径进行感染、内化和教育。

五、密切家校社区联系,构建三维德育网。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家校互动格局。通过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对家长加强家教、心理健康、生理卫生、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访、电访、信访、网上联系平台(校训通)等形式,使德育深入家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3、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学生进入网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讯通等各种平台,对家长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与家长沟通对学生校内外卫生、安全教育,利用“小手拉大手”的途径对家长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控烟工作宣传等。

六、今后工作方向:

1、今后尝试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并尝试与科研结合,带动德育工作上新台阶,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理论。

2、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工作思路的创新,有条理和有计划开展活动,拓展德育特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三

众所周知,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多,学生在入职初期难以适应全新的角色。特别是因为在职高教育中缺乏企业文化知识的渗透,导致职高学生对企业文化不了解甚至不认同。因此,职高德育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日常德育教学的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理念以及蕴含于企业内部制度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和基因教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最终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一、企业文化与职高德育教学。

1.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来讲,企业文化是我们在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为主体应当遵循和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诉求,如平等交换、积极主动的实干精神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更多地应当称之为市场文化,不过由于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用广义的企业文化来指称。狭义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职高德育教学的概念。

按照20xx年教育部修订的《职高德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职高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二者基础都是“德”,都是在价值观、品德、精神等方面对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的基础。

二、在职高德育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原因。

1.培养职高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大纲》指出,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大纲》要求,“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在职高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是贯彻《大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职高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题中之意。

2.激发职高生学习热情的需要。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洞悉企业文化的相关作用,从而让职高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工匠精神、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体验在企业中个人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面临的市场挑战,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最终为就业后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高德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职高学校应当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在不少职高学生在去企业工作时,面对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起不到作用,相关职业意识缺乏,无法在企业这个新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习惯。实际上,好多刚毕业的职高学生并不是不具备相关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他们对企业环境暂时不适应,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转换为专业技能,甚至遭到企业的淘汰。所以,职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尽快转变角色,而这个角色转换就需要我们在职高教学中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而不能让学生在企业自生自灭。从这点来看,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是职高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文化渗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合理心理预期。

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眼中,大学生、“上过学”的年轻人就不应当在生产或技能一线工作,而应当是“坐办公室”或“管人”的,加上许多职高生对企业的真实运行缺乏了解,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在入职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学校在德育教学中,要对现代企业分工和人才梯队进行介绍,也可以组织实地参观。通过这种介绍、学习和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梯队是由不同学历、年龄、技术的人分工组成的。在企业中,职高生更多的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个角色与定位,学校要在德育教学中给予引导、明确,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调整好心态,选择好定位,建立恰当的心理预期,避免在就业后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影响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

2.探索企业式教学。

企业毕竟是企业,无论在节奏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它不同于学校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德育老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要营造氛围,在教学与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早日融入企业。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是职高德育课堂企业文化渗透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式教学主要表现在突出职业精神上。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在学校德育课堂中融入和体现企业文化。可以提前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模拟企业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类企业的管理,把学生当员工,把教室当车间,把教师当师傅,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会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人际关系,从而早日适应企业需要,早日融入职场。

3.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毕业后的目的地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对接,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邀请企业各级别人员到学校以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等形式和学生沟通企业的相关运作方式、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通过现身说法使学生逐步了解、学习、认同企业文化,至少是广义的企业文化;二是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建设和展示,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流程、纪律、规范等,展现企业的奋斗发展历程,展现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为企业做贡献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四

摘要:休闲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当前,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大趋势下,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了理论资源。在生活德育视野下,应该针对休闲德育问题系统设计建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关键词:生活德育;休闲德育;三位一体;。

大学生活与中小学生活相比,存在更多的课余自由时间,即闲暇时间。闲暇作为特殊的时空存在,成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本项目团队对广东省5所高校大学生闲暇现状开展调研,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休闲贫困”问题。具体表现为休闲异化(不懂休闲、不能休闲、不愿休闲)、休闲层次低(浅休闲、假休闲、逆休闲)、休闲伦理失谐(休闲与自身、他人、自然失谐)等,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德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使“生活德育”成为新的德育理论研究热点,也为大学生德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从生活德育角度探讨大学生休闲德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理论资源。

(一)何谓生活德育。

(二)何谓休闲德育。

休闲与工作相对,一般是指工作之外的自由时间(闲暇时间)从事的有利于身心的活动和从中体验到的闲适状态。休闲与时间有关,也有状态有关,是生命提升的机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突出的特点就是课余时间的增多。自由时间的增多,意味着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从事休闲活动。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休闲时空与休闲活动,提升休闲审美的品味与境界,关系到大学生道德层次的提升与培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近年来,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相关度很高的休闲生活、休闲教育、休闲德育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德育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但对于休闲德育的内涵和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目前,有的研究者侧重于闲暇的角度,有的侧重于休闲的角度,两者虽然在历史演化上有所区别,但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两者内涵基本是一致的,以下我们将休闲和闲暇等同理解。,邱伟光教授(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较早意识到闲暇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随着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组织与实施闲暇德育可以成为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此后多年,休闲德育开始进入高层领导的视野,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领域的重视和关注,并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体现。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培训教材第五章中,专门将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教育作为课改的新增内容,作为新教师教育教学的必要内容引起了思政教育届的广泛关注。

在针对休闲德育所起的作用方面,曾琰在其论文《大学生闲暇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中指出,由于高校的闲暇德育能为大学生营造一种“自由体验”的积极氛围,有利于德育活动在主体参与和自主选择的时空境遇中进行,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常常被诟病的人学空场现象,因此充分尊重了人性,体现了主体的“在场”。还有不少学者对于建构闲暇德育在方法论上进行了探讨。万慧进在其论文《高校闲暇德育对大学生闲暇德性的建构》中指出,大学生普遍存在休闲资源意识淡漠、闲暇创造性缺失、闲暇生活质量欠佳等现象,并提出通过确立合理的闲暇价值目标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丰富其闲暇生活方式,提升其闲暇生活的文化底蕴与层次,成就幸福的休闲生活。具有本真意义的幸福生活必然是具有德性的休闲生活。杨佳英在《浅谈闲暇德育》中提出,要使得闲暇教育能真正实现道德引导与教育的良好效果,就需要以休闲化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休闲化教育使人容易处于一种放松的“去目的化”状态,不容易在主观上感受到一种强制性的道德说教,使德育的积极效果能在休闲化状态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发挥。但他也强调,这种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保证德育的“焦点化”与“目的化”,避免因为方式轻松而导致教育目的随意与涣散,从而消弭道德引导的有效性。刘胜良、张百顺在其论文《高校闲暇德育有效性研究》中提出,闲暇具有道德意蕴,现存的高校闲暇德育表现为:闲暇时间充裕,闲暇质量低下;闲暇内涵明确,闲暇技能单一;闲暇动力强劲,闲暇指导缺位;闲暇自律明显,合作共赢低效。他们还指出闲暇德育理念偏失,应试教育惯性冲击,闲暇德育活动单一,交互德育主体缺失等,是造成高校闲暇德育低效的原因。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挖掘闲暇德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闲暇德育活动、发挥闲暇德育主体的`能动作用,是提高高校闲暇德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黎海燕在其论文《浅析高校闲暇德育的主要内容》里将大学生的闲暇德育内容归纳为学习、文化、心理、道德实践、生活自律等五个方面,她还在其论文《闲暇教育特征论析》中阐述了作为既具备道德教育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品性的闲暇德育具有闲暇性、生活性、开放性、隐喻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休闲德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影响的活动。因此,高校的休闲德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一方面,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在大学生休闲时间范围内所开展的指向道德提升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从形式维度来看,是通过休闲实践活动来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休闲德育是德育回归生活、走向生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更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休闲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

(一)“有休社会”需要休闲德育。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有闲社会”逐渐成为现实,人们将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用于全面发展自我。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过有德性的休闲生活应纳入教育的重要议题。然而,休闲的能力与职业技能一样,并非与生俱来,休闲的层次、休闲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休闲需要教育。目前,我国教育尚处于为职业工作做准备的阶段,但在后工业社会,出于对生命本真的考虑,人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体现为“教育为休闲生活做准备”。[2]一方面,休闲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组成。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有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每年在校时间约为280天左右,其中双休日加上各种法定节假日竟有90天之多,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正常的教学活动会逐渐减少,使大学生休闲时间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休闲生活及其教育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教育要为未来培养新人。当前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发展,“机器代人”成为现实,未来职场需求的已不只是工作技能,休闲、生活的技能越来越被提到重要地位。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大学教育对于休闲及其教育力度是相当薄弱的,休闲教育甚至是“被遗忘”领域。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休闲伦理的贬抑。传统伦理中我们往往宣扬“劳动至上”、“劳动光荣”,导致对工作伦理的过度宣传,一些劳模因过度工作牺牲生活、牺牲家庭、牺牲生命的案例也被媒体放大宣传,导致民众对休闲的贬抑,休闲往往与懒惰、颓靡联系对等而受到压制。另一方面是对休闲教育的忽视。休闲并非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能力绝非与生俱来而需要后天培养。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不遗余力地花费大量的资金与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工作技能,却不愿投入一点时间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休闲生活技能。我国的中小学生常常从踏入体制内学校开始,就被“埋葬”在题海战术中,导致“不敢休闲”(常表现为“学习至死”)。而休闲教育的缺乏,使我们的孩子无法培养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与审美情趣,即使有了休闲时间,也不懂得过高雅而健康的生活,甚至被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误导而沉迷其中,表现出“不会休闲”(常表现为“娱乐至死”),“窒息”了精神生命。这是教育的悲哀!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前随着网络休闲方式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休闲生活及消费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越显突出,西方文化、非主流文化等通过休闲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休闲生活领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需要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与警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在休闲生活中的德性培养,即休闲德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休闲德育模式建构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校更新教育观念,促进道德教育范式的转型。

休闲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技术层面上对德育内容的补充,更是体现了德育观念的转变和德育范式的改变,它充分调动高校在休闲德育资源开发方面的积极性,强调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应注重从课程德育向整体德育转变,从知性德育向实践德育的转变,促进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休闲生活从自发向自为状态转变。

休闲作为引导人走向自由的途径,使我们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思考的时间与文化创造的空间,为个体的精神生命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休闲德育引导大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激发大学生道德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冷静反思社会与人生、理想与现实,进行深刻的自我否定、批判扬弃、自我塑造,使其在休闲生活中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超越现有的自发生活状态,创造理想的“可能生活”,实现向自为休闲状态的转变,达成生命的自我超越。

3.有利于拓宽德育生活化的空间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休闲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以休闲德育取代知性德育(课堂德育)。课堂德育作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能有效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让学生获得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然而,道德规范的确认、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需要在生活中践行并获得固化。休闲德育作为德育回归生活实践的一种形式,以知性德育(课堂德育)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有效补充、延伸,能更好地弥补知性德育的不足,为高校德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并与知性德育一起,包容了学生生活的全部,避免因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忽视所造成的“德育死角”,有利于整体德育的建构,对于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休闲德育的基本进路:通过过“有道德的休闲生活”来学习道德。

生活德育是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而这里的“生活”包括了制度性生活和日常性生活,也包括了劳作性生活(职业生活)和休闲性生活,因此休闲德育作为生活德育的一个领域,就是要通过过“有道德的休闲生活”来学习道德。一方面,休闲生活关涉道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必然包含着主观的社会价值取向。“自由”是休闲的本质规定性,然而“自由”并非意味着“无约束的放纵”,自由不仅是更高要求的自律,而且应该自觉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所应负有的基本道义与责任。“自由时间是自由的,随意的时间,也是检验道德和伦理判断的基础。”[3]也就是说,人们的休闲方式必须符合社会伦理规范,要做到“休而有节”、“休而有礼”。另一方面,休闲伦理需要教育。休闲不仅在形式上有类型之分,在精神层次上也有高低之别。正如有论者指出的“误用时间比浪费时间更可怕”。错误的休闲方式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正确的休闲则是“成人”的重要途径。休闲伦理是人们在休闲生活中用于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休闲伦理和休闲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教育进行正确的培养与引导。

三、生活德育视野下“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建构。

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我们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就接受一种怎么样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同样,关于休闲生活的伦理道德学习,也不能只是关在课堂里进行纯知识讲授,而应该建立一种更整体的生态教育观念,建构一种知性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体现生活德育理念的“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一)课堂中学习。

休闲德育并不局限于在闲暇时间内开展的德育活动,还包括关于休闲道德的教育。因此,发挥大学生课堂的主渠道功能,在相关人文教育、思政课程中设置相关内容,甚至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休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高校开设独立形态的休闲公共课程。这一类课程应以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体现直观的休闲教育内容。如有一些高校所开设的“休闲与工作”、“休闲与学习”、“休闲生活技能”、“我的休闲我做主”等公共课程,将休闲教育作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个健全人培养的重要一部分。但限于人力物力,目前此类与休闲有关的专门课程在高校还鲜有设置,条件不具备的院校可以退而求其次开设相关选修课,鼓励具有休闲意识的学生进行选修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应鼓励高校在人文教育、思政课程中设置或渗透休闲教育的精神与技能。一般高校难以开设大量专门的休闲课程,因此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渗透休闲教育观念和技能,是最切实可行的(但也是难度最大的)。如在旅游、艺术、体育等文体艺术类课程,烹饪、烘焙、园林设计等各类专业课程,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课程中渗透休闲教育的精神与技能、内容与理念等。但是这需要学校在宏观层面上加强对教师的休闲教育,提高教师休闲理论水平,形成教师休闲教育的自觉,使其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具有言传身教的体现与示范。

(二)生活中体验。

区别于传统知识理论传授中他者“自外而内”的灌输式教育,休闲德育更注重自我“自内而外”的体验式建构。因此,高校的休闲德育应注重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方法整合。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要强化教师休闲能力的培养,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只有教师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言传身教,以自己积极的休闲行为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休闲实践。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要培育和引导文化社团的发展。大学生社团一般可以分为兴趣爱好型、公益服务型、专业学习型等几类,是高校学生开展休闲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与监督,有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休闲生活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积极支持。最后,从学校角度而言,要突出院校特点开展休闲教育。为规避休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剥离,应尝试把休闲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充分利用专业教育的资源。专业教育与休闲教育并非对立的两个教育领域,休闲应该是专业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高校可以面向师生开放专业教育的实验室、科普展示室等,让学生对专业有更加生动、活泼的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把专业不仅视为谋生的手段,更提升为乐生的途径。此外,还应积极拓展网络时空的休闲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开展休闲活动,让师生成为校园休闲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体验者和积极传播者。

(三)环境中熏陶。

生活德育非常强调教育环境、教育情境的创设。校园文化、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整体氛围,一方面是休闲德育的“隐性课程”,另一方面也是休闲德育最终达到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以“幸福校园”作为目标,将休闲精神融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夯实休闲“软件”的建设基础。此外,还要注重加强相关的休闲“硬件”建设,注重加强校园休闲生活设施和环境的改善。每所高校除了建设好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体育馆等传统体育设施外,还应该根据高校学生年龄、心理和专业特点,增设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与专业兴趣培养的场地设施,如保证校园休闲公共场域的基本建设,休闲广场、舞蹈室、合唱室、乐器室、形体训练中心、健身房、阅览室等娱乐设施应符合基本配比。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在生活区配备便利的娱乐、休闲与健体活动室,在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等教学设施配备适当的休息室、茶吧、音乐吧、咖啡吧等,引导学生参与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同时,在管理上、在时间安排上和空间设计上都要尽量将休闲伦理考虑进去,教育、激励、引导师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休闲价值观和伦理规范,让校园的师生能在一种休闲与审美中提升自我,享受幸福,过一种有德性的休闲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陈建华.教育为休闲生活做准备――兼论教育与休闲关系的历史嬗变[j].教育研究,,(10):84.

[3]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马惠娣,季斌,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62.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五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一个学年又过去了。一年结束之际,回顾着一年的学习、工作,颇感有总结提高的必要。在思想方面,本人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一贯将学校当成我自己的家,集体荣誉感较强,平时工作主动、积极、投入。能认真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出满勤,出好勤,与同事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在教学过程中关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每位学生都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本年度上半年担任初二(2,3)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周课时18节。下半年继续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周课时16节。两个班的学生各有特点,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我能精心备课,突出重点难点,由浅入深,拓展深化。平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教育学生时能注意方式方法和场合机会,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学中力求形成活泼互动,奖惩分明的教学风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授学生学习方法。针对我自己性格和习惯上的不足能谦虚谨慎,力求逐步养成细致周到的教学作风,在初二毕业统考中,两个班成绩优秀,列同轨班级前两名。

在评教评学的评估活动中也受到了学生的肯定。2月,被评为**年度校优秀党员;8月被授予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在担任备课组长期间,能及时组织同组教师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探讨适当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能力竞赛,做好辅导课组织工作和参赛协调工作。每次规模考试后能做好阅卷和成绩统计工作。能发动备课组力量帮助组内教师上好全市公开课。

在担任市初二、初三英语协作组长期间,能帮助教研员做好资料整理分发和准备组内活动的工作。9月—11月期间,指导常熟理工学院外语系实习教师费韵帆完成专业实习。为了努力提高我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胜任英语教学工作,我还积极参加多种类型的业务进修学习。除了积极参加校教研活动外,我参加了市首批网上非学历继续教育并被聘任为市外语辅导教师。期间能和其他教师密切配合,做好课程辅导,布置批改作业和组织考试的工作。让人高兴的是经过长达13年的艰苦努力,我完成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本、专科的学习。

今年两上南京,完成了听力与口译课程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为我自己的漫漫自学之旅作了一个阶段性的小结。此外,在去年市级初赛的基础上,我被市教委推荐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会并参加了开课比赛获二等奖,随后在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上市级公开课一次;9月,参加江苏省首届“时代之星”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经过两轮的角逐终获教案和课程设计一等奖。

5月,参加市多媒体课件评比获三等奖,7月通过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初级。在教学之余,我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10月参加并通过了了苏州市教育学“十·五”~“十一·五”滚动规划课题: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培养包括学生国际意识在内的综合能力的研究的中期评估。9月,课题模拟结题报告获**年校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3月,常熟市级课题《多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及实施的有效性研究》立项。

一年来,我积极参与了校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就我自己负责的苏州市和常熟市级的两个课题在省课题开题验证会,“透视课堂”教育论坛等活动中积极发言,于与会教师交流教学感悟。在学校良好教研氛围的带动下,我积极参与到“新教育”实践的并担任了部分实践任务。

2月论文《谈谈有效英语教学中的记忆方法》发表在省级刊物《时代英语报教研月刊》;论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真实有效形式多样的教学》获校一等奖,苏州市级三等奖。今年,我继续担任初中党支部书记的工作。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认真贯彻党总支学习、活动安排。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认真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从自身做起,从教育教学的细致工作做起,树立党员教师的形象,使各党员教师加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更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广大教师中的影响,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今年确定了发展对象一个,并确定了考察培养的计划。

一年来,我分别担任了初二(3)和初三(2)班的副班主任工作。能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常规和教学管理。负责所在班级的冬季晨跑活动,常常和学生谈心,耐心指导,给予适当的鼓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当然,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新的一年中,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我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六

摘要: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高中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缺乏精神和心灵的关爱和理解。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提出了怎样改善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脱离青少年的青涩,但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果社会、学校和教师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很容易使得高中生误入歧途。

一、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影响着每一个人,心理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高中生也不例外。学习、娱乐、升学等原因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

高考是目前我国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途径,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大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业紧张,每天奔波于家里、学校和各大补习班之间,学生没有一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积累在心里的压力长期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发泄,时间长了学生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二)社会风气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比如20xx年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词都是对当前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应。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风行,再加上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使得不少高中生的三观深受影响。学生不再觉得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攀比和炫耀,不再觉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曾有高中老师说到现在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统一着校服,学生不能再衣着上相互炫耀便转向鞋上进行相互攀比。当前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折射出学校德育教育的空白和漏洞。

(三)家庭学校忽视学生心理需求。

现在很困扰家长和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中生“早恋”,如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家长和老师只是一味的责备孩子,但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不排除其中有一些是因为攀比或者好奇,但更多的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缺“爱”。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要说与孩子沟通聊天,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即可,殊不知孩子需要的往往是心灵上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无意识的伤害了学生敏感的心。

二、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在这个物质充足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高中生出现心灵的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精神上缺乏关爱和理解,心里的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宣泄,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多方面努力。

(一)转变父母教育理念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家庭是学生最初成长和生活的地方,父母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良师,还应该是孩子的益友,不仅关注孩子身体的发育,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的需求。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的重要“转型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关系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二)教师的理解和包容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三个必备的因素之一,承担着塑造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艰巨使命。雅斯贝尔斯曾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说道: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晃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灵魂。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灵魂,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教育。爱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将学生放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耐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包容和宽容学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表现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选修课或者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社会要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高中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之外,另外一个接受教育的渠道就是社会教育,社会也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承担部分责任。社会媒体和网络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如近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以及电视上热播的选秀节目和相亲的节目对高中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网络、报纸、电视应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工作,建设青少年绿色网络平台,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减少负面信息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要树立更多的模范人物和表彰先进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高中生的心灵健康就是关心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

[1]谢占杰。论爱心及爱心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xx(01)。

[2]王佐芬。浅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xx(16)。

[3]刘和平。论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建设[j]。教育视角。20xx。(01)。

[4]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附件教育学院学报。20xx。(02)。

[5]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06)。

[6]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20xx。(11)。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七

时光如梭,不禁感慨时间的力量,思绪万千,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话。笔落至此,行文已终。当我写这篇丈章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始2019年金秋,终于2022年盛复,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向,皆是过往,曾经一起欢声笑语的同学也要各奔东西,那些在夏天遇见的人也要在夏天告别,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回忆,逐梦省警,终要别,我还是始终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相遇都有它一定的道理。

回首这几年的求学生涯,辛苦却也收获满满,记得刚开学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成熟懂事,都是这三年一点一滴的结果,我最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这里,无论是操场内撒在地上的阳光,还是专业课时挥洒的汗水,亦或是训练后收获的掌声,这些都是我以后想象却又无法重现的珍贵回忆。

首先感谢我的祖国,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风华。有了祖国的强大庇护,才有了灯火通明的万家,才有我们现在的不经战乱,不缺衣食。

师恩难忘,铭记于心,我要感谢我的队长,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宽以待人,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的高尚品格深深触动着我。以关爱为和弦,奏出温暖的歌谣。感谢队长您对同学们的关心,为我们纾解心结,以勤劳为剪镞,射向自律的靶心。感谢队长每日最早到校督促同学们的生活起居和锻炼身体,以梦想为蓝图,甘当成功的阶梯。感谢队长为同学们营造的和谐、团结的氛围,使同学们在三年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您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学们亦师亦友的品格是我未来人生道路上学习的榜样,祝愿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事业有成。我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是你的教导和督促,使我成为合格的警校生,诲人不倦,教导有方。我还要感谢曾经教导,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们,谢谢你们无私的付出谢谢你们的爱岗敬业,谢谢你们的谆谆教诲,师恩难忘,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平安喜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感谢19级法学系三大队三区队的所有学生。更要感谢三年的全体室友。我们曾一起在操场挥洒汗水,也曾一起在宿舍留下过泪水,我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生日。曾参加过的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考试,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共回首。感谢诸位好友,同学对我的关怀和包容,帮助与支持。

幸遇良友,温柔岁月,感谢陪伴我三年的女孩段庭伟,因为有你在懵懵的青春里陪我一起长大,这平淡的日子才会闪闪发光,感谢你在我的青春里,每一个有意义的时刻远隔山海与我共存,值得珍惜的人很少,你在其中,名列前茅。感谢我最好的最好的朋友武鑫,给了我很多面对生活的力量,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很奔溃的时候,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给我疏导和安慰。没有血缘关系还对你好的人,都是上天赐予你珍贵的礼物,是人生路上最真的情,心灵深处最暖的伴。感谢我最好的异性朋友张林鹏,相处的日子里理解我,照顾我,伴我成长,护我天真,让我懂得不娇不躁戒熬夜破界跨界闯世界!让我在人生这一驿站中能够坚持梦想,倍感温暖。感谢你们在学过程中给予的努力,在生活中给予的陪伴。祝各位同窗前程似锦,平安顺遂,永远清澈明朗。

父字开头,母字结尾,二十余年的求学路,你们不求回报的付出与给予是我前进路上最强大的后盾,让我遵从内心的选择,无论是经济上的支持,还是生活上的鼓励,是你们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追求目标的动力,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最后要感谢在此家园的至暗时刻在前线舍身燃起生命花火的医护人员幸而有你们的努力我们才能拥有安全稳定的生活。对你们致以我最高的敬亦,敬你们拼夺而来的春花烂漫江山泰安。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忘不了升旗广场前的口号声,忘不了夜晚。

宿舍楼熄灯的口哨声,忘不了在国庆安保时与同学们深夜执勤坚守岗位的画面,忘不了军训时获取队列名次时与队友激情相拥的场景,瀚海楼、图书馆、操场、食堂、立德苑都承载着我警院青春的慢慢回忆。愿自己能够一直保守初心,满怀期待的去热爱生活,满怀热忱的去对待工作,永远保持心中的那一处光亮,继续奋力前行,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朝朝往昔,均成过去。感谢在人生道路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让我将青春过成了我想要的模样,愿你们平安顺遂。

再见了,山西警察学院!

疫情当下,祝愿所有人都能平安。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感谢自己一路以来的坚持,也感谢你们的陪伴与支持。写尽千山,落笔是你,三生有幸,清徐县徐沟镇山西警察学院的日子,再会相缝!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答辩稿。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八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分享了体育教师的德育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更多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因为这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加强品德教育,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更多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体育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体能,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对体育课结构的详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其中包括,智利、体能、身体等诸多方面,学生通过系统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但强健了体魄,增加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并且从提高觉悟,增强智力,扩大经验,提高适应能力方面,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作为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详尽的了解课程的机构,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合理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应该结合常规的课程教学。

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符合课堂的教学常规,而且教学常规是向学生进行德语教育的根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把德语教育和课程本身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2、品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上述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非常有利的元素。体育运动每个项目的内容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也不相同,作为老师来说,就要做到善于挖掘教学内涵,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比如说体育运动中比较枯燥的田径运动,这是一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的运动,但是对于学生顽强意志的培养是非常有效果的,还有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能增强学生的顽强意志,这些都要靠我们教师来发掘。

3、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同的组织教法的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科学的组织教育法,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作为教师来说,要能够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活动,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4、校园的偶发事件的处理中德育。

教育的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偶发事件,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真实的思想和行动的体现,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偶发事件,善于抓住学生真情流露的东西,然后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会在学生的是非能力的判断方面进行非常有效的教育。

5、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效仿老师的做法,所以,教师应该努力的去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谈吐大方得体,举止言行合时宜,要当学生争相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比如说,在体育教学进行当中,老师如果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着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品质,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德育教育的效果应该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它在我们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语教育必须和体育教育有机的结合,不能只是空洞的讲述和传授,这样才能让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这个环境下发挥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九

三年前的夏天,外面蝉声不绝于耳,我在家里畅想大学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转眼三年过去了,外面蝉声依旧不绝于耳,仿佛就是三年前那些一样,仿佛我还是那个稚嫩的高中生毕业生。但我知道我不是,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逐渐成长、成熟起来,让我许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时,老师经常向我们说的就是清华、北大,再或者就是浙大、南大,走道楼梯间的墙壁上贴的也是这些学校的宣传画。因此,我想象中的大学应该是这样的: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古雅的图书馆里,安静明亮的书面,晒满轻扬的尘土;澄静的湖水幌过眼角的阳光,美丽的女大学生白衣掠过,恋爱的回忆和幻想像水浸的味道;鸢尾花瓣泄满石板登,谁在读诗,谁在拨弄吉他弦……应该是这样如诗如画一般的生活,十分让人向往。虽然偶尔听人说大学不过如此,但我想那个说的人一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者在很差的学校读书。就这样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我进入了高考考场,最终拿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十大名校,但也是重点大学,所以心情还是十分激动的,毕竟我们那里考上重点大学的也不多。大学,一个令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大学,一个象征我们成人的地方,我们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它的一切。

就这样,怀揣着录取通知书,我踏上了去学校的旅程。由于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紧跟着父亲,在火车上我又在想学校会是怎么样。就这样想着想着睡着了,直到父亲叫醒我要我提行李下车。出了火车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我环顾四周,原来这就是武汉啊。由于第二天才是正式报到时间,所以我和父亲在外面旅馆住了一晚。晚上父亲对我说要我在学校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做事等等。想到进入一个新环境,想到明天父亲就回家了,想到我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他的话只是点头答应,默不作声,然后早早睡了。

大一是最丰富多彩的。首先是军训,那时有太多太多的心绪在心里充溢,老朋友在远方,新的朋友还在萌芽,当一个人需要有人分享情感的时候,孤独感会被夸大,于是渴望友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通过它逐渐互相认识,在训练中互相帮助慢慢建立新的友谊,每个人开始展露自己,凸显出自己的各种能力。我由于从小就十分内向,所以军训当中很不显眼,我知道我要慢慢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具备应有的各种能力和品质。所以我报名参加了一些协会,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填写特长时,我感觉自己没什么特别擅长的就觉得惭愧。我有时十分羡慕那些城里的孩子从小学习各种乐器或参加各种培训,然后懂得很多。但我知道,要对自己有信心。

平时生活也是很简单的,比如由于没买电脑,大家要上网就去网吧,虽然有人玩得比较久,但大都很有节制,我喜欢在寝室听收音机,晚上熄灯后一起听笑话和鬼故事,后还会互相讲述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仿佛一起遨游了大半个中国。那些商店的老板见到我们一眼就认出来我们是大一新生,我们问为什么,他会说这还不简单,只有大一新生才会一起逛商店,那些高年级的要么和女朋友,要么独自一人,很少像你们这样一起的。这时我才发觉谈恋爱在高中简直就是禁忌,但大学确实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一都还延续了高中的一些习惯。我也同样是的,每天按时上课时上课,上晚自习,问老师和同学题目,互相讨论等等。大学的学习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有老师监督而大学没有,虽然有的老师比较严格但绝对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成天督促我们。大学课堂是很随便,比如同学可以随意进出教室而不像老师打招呼,课堂上不想听可以睡觉或看其他书,只要不打扰其他人。至于考试,大家都还是很认真对待的,即使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在考试快来时也都认真复习了,基本上没有谁作弊,因为大家都认为监考老师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抓到作弊就严重处罚。

至于专业知识,由于以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可以说没什么基础,学习c++就显得很吃力,后来慢慢发现自己还是能学好的,班上有同学学得很好的,我应该向他们多学学。这样通过努力,我获得了“院三好学生”。总之,感觉大一大家都还比较单纯,有时很迷茫,虽然到了大一出现过一些不良现象,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这样进入了大二。

社团活动我也参加了一些,也让我多多少少有了些体会,比如说义务卖报活动。那么冷的天,我们拿着报纸在华师门口到处叫卖,那时我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发觉自己要是不努力奋斗,以后就别想过幸福生活,年轻时吃的苦不算苦。在与同学和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些礼仪,再比如做问卷调查的表格该怎么制作,这些都是通过社团活动所学到的。

大二一开学,我就买了电脑,我想电脑买了一定就主要作学习之用,与我一样买电脑的其他同学也都是这样想的。可后来发现电脑还是没充分用在学习上,我虽然不玩游戏,但平时除了要编程外,很少用电脑学习其他的知识,多查阅写资料,而是用来聊天,听歌,看电影去了,我觉得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所以叫不断改变自己,如果这点意志力都没有,那以后还能做成什么大事。周围同学有的开始沉迷于网络,经常玩游戏到很晚,我就因为他们玩游戏太吵而换了次寝室,其实我很不想。上课出勤率也明显开始降低,那些不去上课的同学也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想去听,而且我感觉有的课程也确实是开设的不合理。比如计算机体系结构,老师说本来是应该学了操作系统等课程后再来学得,但大二就开设了,完全颠倒了顺序,所以学起来很吃力。这样,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像大一那样都认真复习了,因为有时出的题改变很小,甚至原题目直接出出来,改都不改,所以只要弄到前两届的试卷把上面的题目都做会,那就能过了。至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有的就开始做小抄。我想自己不能这样,不然太对不起父母,于是依然认真复习,终于获得了“十大学习之星”和“校优秀学生干部”,并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

进入大三,课程主要是专业课了,平时照样还是去上课,但基本上是想学的就来上课,不想学的有的就放弃了,我知道他们并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又不知道怎么办而很迷茫所以靠上网来打发时间。看见学风日下,班委也作出过努力,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很多时候不像小孩子那样容易管,只能劝说,但这样收效甚微。至于考试就基本没什么意义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真正考验,很让人痛心,所以我也不那么看重分数,而是平时到底学了多少。平时上课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老师没有激情,对现实感觉很无奈的样子。但我周围还是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榜样,学习上他们很努力,动手能力很强,经常拿奖学金,生活中热情洋溢,工作中综合素质很高。

现在,大三结束了,虽说大学还有一年,但实际大四都忙着找工作考研,大学的学习阶段算是结束了,回想这三年所学的仿佛学了很多,仿佛又什么也没学。说起编程能力有时感觉还不如外面的培训机构培训的程序员,虽然“外面的培训机构能培训出程序员但大学却连程序员都培训不出来”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我相信优秀的程序员大部分还是要靠大学来培养的,我不能缺乏自信,同时我要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承认自己的不足。

回望已逝的三年大学光阴,不禁感慨万千,高中时我知道我还未成年,父母还会保护我,但现在我就知道我长大了,不可能再有谁在你前面为你遮挡那些风雨,自己要做自己心灵疲惫的港湾。风雨中,父母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神是我最大的动力!总之,大学生活可以很轻松,也可以很沉重,可以很单调,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很舒畅,也可以很痛心……他就像一坛五味醋,我从中尝出了酸甜苦辣咸甚至更多,并获得了很多感悟,这些所得将作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通过这次基础强化训练,我学到了不少编程知识,但我感觉比这些最大的收获事张老师您对我们的教导。您说的话很有道理,比如“天道酬勤”,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自己不付出就想有所获得这是不可能的;还有对于“真”的崇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保持这份心境是很让人敬佩的。

总之,以上是我对大学生活的一些总结,可能不是很全面,但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悟,希望对张老师您了解我们有所帮助,谢谢!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举措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更多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世纪,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养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

1当代高校的德育方向。

当代高校不仅只重视和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自身不仅只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自身德育建设,努力实践,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1]高校应以此作为大学生成长长才的行动指南,以此科学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学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审时度势的调整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水平。

“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违心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养的真实映射,大学生真正的“德”应是“德在平时”“德在身边”。

2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内容。

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自身素养教育是动力,人文素养教育是催化剂的功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德”的形成。

3新时代高校的德育潜在问题。

4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1)高校应努力抓好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必修课、考试课”,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形式政策课教育。形式政策课有利于学生接触掌握最近最新的社会形式变化与国家动态、国际动态等。高校应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不固定的教师专家、形式多样的课堂主题的形式政策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校外实践等。打造形式政策课“周周学、周周新”,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建设、社团建设等的完善,它们都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附有人文气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大学生身临其境、感染熏陶,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就渗透了“硬德育”的潜在功能。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及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样也就渗透了“软德育”的潜在功能。“软硬兼施、互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5]高校组织专门网络人才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校园网络表彰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展现国家、社会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闻、国际动态等,也可以开展网上辩论赛、组织各种网上文化交流活动和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等,运用网络带动德育教育更新颖、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学生自身应自觉自律,好学习勤思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互动交流,转变旧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负、不轻浮、不争强好胜,加强自身辨别能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树德于心,施德于身”。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应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顺应时代发展、遵从教育规律、利用内容丰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传“德之正能量”于学生,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德在平时”“德在身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c]//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xx:12.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一

进入到小学工作到现在也有1年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这段时间,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身为一名教师,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来,本人坚定我自己的思想政治方向,定期学习党的各种文献,将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及政策水平。本人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认真有效地完成学校及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表现出极好的组织纪律性。

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小学,因此学生也有其特殊性,各年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我刚刚工作就进入一位班主任的角色,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就要注意区别对待了。

现在的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很容易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很多坏习惯也有很多好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是好是坏跟教师的言传身授有很大的关系。

而这个时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最容易的学习对象,因此,我尽量的在学生面前以高标准要求我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而面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时则有所不同,课堂上我严格要求我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但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希望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总得来说,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参加新教师培训,我还继续小学教育深造,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虽然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四年级数学和科学、综合、美术,三年级科学,二年级美术等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

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不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即使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我还积极参与区市级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我自己的想法。在教师考核中,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上。

未来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二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最重要的途径。主要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了几点浅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德育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育。那么,渗透德育教学具体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推崇,久而久之,就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效仿和跟随。因此,在教育行业,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实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更多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穿着。很多音乐教师认为自己是与艺术接轨的,在课堂上打扮的过于夸张,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在教学中,穿着要大方、整洁,教学的姿态要端庄,教学语言要丰富、富有激情,板书不能潦草,要工整、干净。通过这些方面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好的习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筛选,尽量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挖掘,深入到题材中去,积极思考,找出在不同的歌曲中能够融入什么样的德育知识。例如,在教学《再见吧,冬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冬去春来,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回答:“小树会长出绿叶”“美丽的花儿会开放”“小草变绿了”等,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讲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美丽的画面,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画面的同时,也要爱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不被破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当然,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春天,农民伯伯们都在辛勤的播种,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通过选择这样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更加发奋学习,学会更多的德育知识。

三、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就是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歌曲中蕴含的意思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教师要认识到: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都要它想要说明的感情。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放松,在教学中融入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革命前辈英勇无比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够更加发奋学习,刻苦努力。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可以在教之前给同学们讲一些以前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故事,告诉他们以前的孩子根本就吃不饱饭、穿不暖,很多孩子在冬天常常被冻死、饿死,让他们在心里做一下对比,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还可以问同学们:“以前的孩子在那么艰苦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刻苦学习,现在的你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刻苦努力,不好好学习,这种行为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国家吗”?这时很多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也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样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良好的德育品德得以形成。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让这一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来完成。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歌》这一首歌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情。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兵张嘎》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在抗战时期,中国儿童团是如何英勇的抗击敌人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中国儿童团的一员,你在抗击敌人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由此一来,将学生置于这种情景中,学生就不难理解这首歌所蕴含的道理和感情了,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1]童晓荣.借助音乐的审美效应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

[2]刘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

[3]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

[4]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三

摘要: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更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服务,新课程的教育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在终身发展中德育教育更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物质性;发展性。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比起旧课程,更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人常说:“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德,纵有再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一个公民,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思想。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些小资料:如,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的诞生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由我国科学家在1958年研究并合成的;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资料中,我们知道这项堪与人类登月计划媲美的工程是由美、英、德、日、法、中六个国家承担的,而我国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事实,都应当足以使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一定会激发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态度决定成败,而科学的态度能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课本中有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史,如必修i课本的开头,有主编与邹承鲁教授的一席谈话,从中我们知道了对科学的研究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很大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创新的思维,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如科学家们对细胞学说的探究过程中,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在“细胞世界探微”一段资料中我们知道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现在已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我们的学生环保意识差,卫生观念也不强,甚至不知道环保的意义。在我们的课本中从生物与环境,生物的进化这些章节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演变而进化的,生物界的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结构相互联系的,地球不单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而其他生物与人类的生存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敢想象地球上只有人类一个物种的情景。地球这个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在这个环境中长期生存,保护和爱护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1.世界的物质性。

在第一册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知道,没有哪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生物界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而这些元素在构成生物界的化合物后,形成了细胞这一重要的结构。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几乎整个生物界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可见,生物界具有物质性。

2.普遍联系的观点。

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种观点几乎随处可见。如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是有统一性的。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各个结构上是有联系的而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保证了细胞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结构。能量对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但生物界的能量却根本来自于非生物界,光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进入生物界。

3.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由各个局部构成,只有保证了给各个局部的正常,才能使整体和谐。如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由各个细胞构成,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甚至系统。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各自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维持是在各个组织细胞、器官、系统功能正常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4.发展变化的观点。

物质是变化的,没有绝对的,永恒的事物。如生物的进化,新物种的形成,体现了这一观点。再如科学家们对一些现象的研究和认识,在不断地变化、补充和完善。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第一册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有新陈代谢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却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两面构成的。又如一个物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地存在,是因为遗传,而生物得以进化的本质是变异,一个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遗传和变异。再如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被选择而适应并保留下来的,但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必然又会影响环境。

我们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被娇惯的一代,由于家庭的、社会的原因,使他们养成了一些有偏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些资料对他们加以引导,使他们一方面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从而很好地达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四

摘要:当前在音乐教育中加入德育教育,其主要方法有歌曲渗透与欣赏渗透等,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探索,实现多方面、多角度的德育渗透,以使音乐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所起的效果更加突出。

关键词:教育方法音乐课品德渗透。

音乐教育在教会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新音乐课程标准里面,便明确指出了音乐教学应当具有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热爱意识作用,应当具有培养学生优良行为习惯与集体精神的作用,把音乐课里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好,是音乐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比如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较为生动地描述出了黄河船夫穿过激流滩的豪迈气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第一步要教会学生演唱该歌曲,待学会歌曲演唱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舞蹈史诗“保卫黄河”与“松花江上”片段。同学们可以听到并真切感受到当时那段激扬抗争的岁月,并将这种激情带到音乐学习中来,有了形成激情的基础,同时也少不了技巧的科学表达,可以说技巧是满足思想感情表达的方法途径。于是课堂教学进行到艺术加工与磨炼的过程,此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速度:授课速度准确与否,同音乐本身感情表达得充分与否有直接关系,如果授课节奏太快,则体现活跃有余而体现雄伟不足,如果授课节奏太慢,则学生接受有余而生气不足。两者不用说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就是音乐教育自身的目标也很难完成。

还有一个是相关爱国歌曲的渗透问题,黄河船夫曲是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这个主体引申开来,给同学们介绍其他类型同时代歌曲,并顺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饶,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早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时候,国家所展示的自制先进武器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后不管谁侵略我们国家的一寸土地、残杀我们国家的一名同胞,大家就要同他血战到底,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却会把侵略者全部都杀掉。这首歌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相应的,其他歌曲也无不蕴含着这样那样的精神食粮,教师完全可以把其中的精髓提取出来,供学生咀嚼掌握。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首,以爱为基本线索,学生学习本首歌以后,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心灵同音乐间的无障碍沟通,了解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深切领悟音乐本身的无穷魅力。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先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演唱,在自我演唱中领悟歌曲的魅力与境界。整节音乐课以欣赏、演唱、感悟作主线进行连接,在感悟拓展的环节,可以适当插入ppt课件,用相关的温情音乐当作背景,给同学们展示出大量的具有震撼力的爱心照片,在不同人物角度中使同学们感悟到爱在生活中的珍贵,帮助同学们用更加新颖独到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并把所思所感形成文字写出来,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关怀关爱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件欣赏教学,同学们能够很好地体验出爱的伟大,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并会将这种情感带到课下的生活中去。

3探索德育渗透的新方法。

教学改革是持续向前发展的,这给多种教学方法的利用提供了方便,原来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被打破,给德育教育渗透带来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

(1)根据教材目标讲述音乐故事。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把古今中外的音乐趣闻、音乐家故事、作品见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知道,或者是预先使学生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做自主讲述,这样学生的心里便可以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形成不可小视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欣赏学习古曲“高山流水”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给同学们讲解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逢知音这个故事,一方面能够利于学生对乐曲达到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回顾了古代历史中的相关记载,加强了大家的古代音乐认知,对于全面提升文学素养,养成民族自豪感是有利的。

(2)与音乐有关的游戏。

游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年龄段越小,游戏的魅力越大,它能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培养其坚毅好胜、团结友爱的精神与互相帮助的美好品质。比如,在学习音乐情景剧阳关三叠、音乐游戏西游记等部分课程时,教师就完全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里,同学生们一起进行游戏,让音乐和游戏同时培养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

(3)适当的竞赛。

按照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学生实现适当节奏创编、歌词创编一类的竞赛,以达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这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竞争方面的意识。

(4)增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率。

使用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如在欣赏配乐诗朗诵“春之歌”的时候,便可将多媒体技术发挥到极致,展现出优美的青山、鲜花、草地、流水,展现出和谐的诗朗诵效果,学生们一边看一边听,从而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同生活间的密切关联,使学生增强对艺术魅力的体悟与认知能力,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珍惜时间意识熏陶。

4结语。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只有具备强烈为学生负责的意识,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在音乐课堂内外加入德育教育内容,其现实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未来教师应当更加注意德育教育的意义,给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造就素质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张佩茹。初中音乐课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19)。

[2]熊斌。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20xx(5):25—26。

[3]赵素珍。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xx(12):39。

[4]文静。浅析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8):98。

[5]任永红。让孩子在艺术的殿堂中快乐成长――校园文化艺术节有感[j]。音乐时空,20xx(9):84—85。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五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获得了很多关于德育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教育环境的打造、课堂教学的改进、案例教学的应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文化熏陶的重要性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段: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它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优良的空间。在我的课堂中,我注重营造一个亲和力强、归属感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会时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另外,利用校园网络,搭建一个展示学生创作和活动的平台,让学生们有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关注。

第二段: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德育元素融入到各类课程中去,通过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和人性的基本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队伍凝聚力。

第三段: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德育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模式之一,它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某些价值,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借鉴,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会更加深入和实际。通过回顾案例,让他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考习惯和偏差,从而提升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感度。

第四段:师生关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我的课堂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也会尝试和学生进行项目共同合作,从而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建设中来,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形式,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让师生之间的感情不断升温。

第五段:文化熏陶的重要性。

文化熏陶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国学经典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比如,在我所教的一些历史课程中,我将课堂重点放在了“天人合一”、“天命论”等方向上,通过这些经典文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深意,并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发展方向,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德育素养。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体验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只有通过教学环境打造、课堂教学改进、案例教学应用、师生关系建立和文化熏陶等方面的综合配合,才能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德育,在现代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也包括教育学生的品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扮演着德育的引领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遵守社会道德礼仪。这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德育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50字)。

在学校,教师有责任在学生间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我们需要指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让他们知道如何认识生命,如何尊重他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在指导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如何积极面对挫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都学会谦虚和坚韧。

第三段: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250字)。

价值观是人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强化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的一项核心职责。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生命、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感恩之情和荣誉感。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协作精神,鼓励他们懂得分享、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人格的重要手段,一定不可忽视。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00字)。

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人修养,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和公益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感受社会。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等各种形式了解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和风俗习惯,从中感受祖国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精髓,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五段:结语(250字)。

德育不仅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良好社会文明、推动全面发展的必备工作。学校教师要践行“诚信、勤奋、友善”的品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们要精心设计德育课程,注重德育实践体验,唤醒学生的青春梦想和人生理想。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注意重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七

摘要:在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学生”,他们的思想并不是非常积极,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德育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使教师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学生;德育教育;班主任;教师;班干部。

学校应该以德为首,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先做人后做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形成科学的认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可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总是有一些“问题学生”,让教师感觉到头疼和无奈,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和点拨他们,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改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促进学生成为思想健康的人才。

一、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引导教育学生。

班主任是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导。班主任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话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思想和认识上发生变化。所以,班主任教师要在德育教育中做好率先垂范,使学生能够学习和模仿班主任。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教师要通过模范行为来引导塑造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逐步地提高,改变自己的行为。班主任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班主任做好后,班主任的话学生才会听,并且能够去模仿班主任,使学生能够在榜样的作用下逐步改变自己的问题。班主任在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中要做好以德教人、以身示范,通过与学生多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不足和问题,从而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逐步提高和进步。

班主任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看一些充满积极思想的电影,多听一些带着正能量的歌曲,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积极环境中逐步地改变自己,思想上收到熏陶和影响,从而在阅读、观看和倾听中不断地提高学生自身认识,逐步改变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获得了思想的改变和认识上的提高。这些丰富的形式让问题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形成新的认识和观点,促进学生能够转变观点,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改变了说教的方式,却对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二、发挥任课教师作用,潜移默化渗透。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可以说是人人有责。班主任教师要把“问题学生”的思想情况与每一位任课教师沟通,使任课教师能够了解“问题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点拨。任课教师了解了学情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和渗透,使学生的思想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任课教师要以学科教育为主渠道,深挖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了思想的洗礼,从而在思想上改变了认识,提高了德育水平。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改变和提高。

三、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榜样无穷力量。

班干部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一个重要纽带。在对于“问题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指导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当班主任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后,就要把这些问题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其他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帮助这些“问题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比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有效。学生之间会让他们感觉到彼此之间是零距离的,学会之间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最为真是的想法。通过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和交流,“问题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影响。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班干部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可以生活在一个充满正气的环境中,让学生能够深刻有这些“正能量”来影响和关心,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四、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建构结合网络。

在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中,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网络。通过这些网络的共同作用,学生会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认识。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学校要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相联系,把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回到家里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相互沟通的方式,使“问题学生”时刻都可以在监护人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区分对与错,善与恶,逐步地在这个教育网络中发生转变,实现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按照总体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教师要了解“问题学生”的具体问题,并结合教育目标来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共同交流帮助“问题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在沟通中逐步地帮助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认识。

在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呼吁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正确思想和态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收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社会上的一些标语,人们的一些行为,身边的故事等等都可以对学生形成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改变学生的思想,受到良好的教育。

总之,对于“问题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地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针对他们的需要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策略,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改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陈泽刚个性化激励机制让德育课升温[j];新课程学习(中);06期。

[2[黄宝忠快乐德育之我见[j];学周刊;期。

德育方面论文(汇总18篇)篇十八

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景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具有必须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道德教育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直面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高度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努力解决道德困惑,帮忙大学生辨别是非,学会确定和选择,逐步培养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道德成熟,使大学生群体成为最有活力的“四有”新人。

我国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改革开放前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日趋多元。多元化的社会道德观使得道德行为确定趋于相对性,道德行为正误的灰色地带逐渐扩大。应对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和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渗透,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行为方式等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大学生在不断追求提高的同时,相当一部分人也在失去一些不该丧失的优秀品德。道德滑坡不仅仅导致大学生在观念上、认知上出现许多偏差,甚至将他们引入误区。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接纳新观点和新事物,自主、积极、民主、竞争和平等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倡导和支持改革开放;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自我认识清醒客观,心态平稳;发展、成才的愿望增强。但他们同时表现出缺乏谦虚谨慎、勤俭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挫折承受本事差;过分注重个性的张扬,缺乏基本的社会职责感,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增强,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

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过程,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的过程。道德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道德观念及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的培养和塑造过程。

(二)道德教育的理论缺乏创新,指导实践的功能弱化。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重视整体性,只重国家和团体利益,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团体利益,使得个人利益完全受到轻视。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过度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和需要,灌输“服从”、“集中”等思想,而不顾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不关心个人的私利。这种道德教育只重视它的社会功能,忽视或无视道德教育的个人享用性,从而影响了道德教育功能的实际发挥。

(一)关注知识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等新领域。

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于知识、科技的创新,依靠网络信息,同时离不开道德的规范约束。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很高,而道德水平很低,则其对社会、对他人的灾难性危害就越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其他,而是道德问题。所以,人类不仅仅要掌握经济发展的科学知识,并且要具有保证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道德素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正确处理道德教育的继承和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道德,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仅有不断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才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高度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使道德教育在资料、方法和途径上都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三)强化以道德感化、道德行为引导和约束为重点的培养方法。

道德感化的过程,就是各种感化因素对受教育的影响、熏陶的过程。教育者能够积极利用这些感化因素,寓理于情,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乐于理解教育,从而能坚持理解系统的开发状态,对教育资料坚持亲和的、积极的和兴奋的情绪,在受到情感感染的同时,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理解某种思想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到达道德教育目标。

1.加强社会公共环境的熏陶作用。

在道德教育中,环境设置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教育方式。道德教育环境系统在促成健康人格构成过程中具有双重机制:一方面,变化着的环境引导和诱发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变革;另一方面,人的观念、行为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了环境的更新。人不仅仅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且人能够在不一样程度上改变环境。

2.优化学校文化环境。

大学学校文化是学校中以大学生为主要载体的文化类型。它反映大学生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般分为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和人际文化等。当代大学生参与感极强,以学校文化为突破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高校作为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发祥地,学校文化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向导作用。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的氛围中,会使自我的思想品德不断升华,异常是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学校团队精神,更能成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树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2]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件资源(热门14篇)

    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迪和帮助。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

    母亲节活动方案小班(通用14篇)

    制定活动方案可以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从而使策划者和参与者都对活动充满信心和动力。这些活动方案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不同类型活动,对于不同场合的活动策划都具有很好

    军旅生涯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范文中,作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展示了自己对经验和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第一段:介绍军旅生涯及

    教师团结心得体会及收获(热门19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环节,通过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实现自我提升。通过阅读以下的教师心得体会,相信你会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

    建设工程测绘合同(汇总17篇)

    建设工程的实施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以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求。这里有一些关于建设工程总结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委托方(甲方):受托方(乙方)

    电力安装合同协议书(优秀17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确立权益关系、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文件。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编写一份完善的合同协议,以确保双方权益的合理保护。甲方:乙方:甲

    公司月财务分析报告(通用18篇)

    公司的发展还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公司的经验分享,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速动比率1.13451

    如何写试用期新人工作总结(优秀16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月工作总结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不妨借鉴一下其中的写作

    创业地摊心得体会和感想(精选13篇)

    经过总结,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团建创业是当今社会中一种

    工厂劳动合同简单版(精选18篇)

    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均应遵守规定,确保法定权益得到保障。以下是一些常见劳动合同的示范文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用人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