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4-01-13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全国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五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1月12日下午,得知周春梅遇害的消息,正在医院看病的法官刘柳拔了针管就往周春梅家里跑。车开进周春梅遇害的地下车库,刘柳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

大家都感慨春梅“精力旺盛”,她却觉得自己做的太少太少。

“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春梅姐哭了。”审监一庭法官助理刘寄清回忆,因为需要照顾两个小孩,春梅姐早上必须送完孩子才能赶往单位,导致经常踩点到岗。她为此而深感不安,感觉拖了庭里的“后腿”,表示一定会克服自己的困难,多办案子、办好案子。

“其实当时,春梅姐的手腕上还带着医院的手环。”刘寄清浓重的鼻音带上了哭腔。

刚毅坚韧、朴实善良。这是周春梅的同事朋友,对她最多的评价。

这个从湘西的大山走到高院审判台上的女孩子,将朴实善良刻进了骨子里。

周春梅遇害后,朋友胡颖怡忍不住一遍一遍翻看她的朋友圈,想要保留最后的回忆。“在她最后一条朋友圈里,她小女儿穿的还是我前年拿给她的旧棉衣”。

省高院刑二庭副庭长徐娟无法忘记和春梅最后一次聚餐的情景,“她点了很多菜,让我儿子果果多吃点长身体。我知道她来自于大山的普通家庭,勤劳俭朴是她一直秉持的优良传统,但她对朋友是慷慨大方的”。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同为女性,深知家庭与事业两头兼顾,需要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既然今生做了选择,就要奋不顾身,就要一往无前,用青春,用心血,用生命去守护高贵的天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赵丹表示。

“她们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与汗水谱写了不平凡的事迹,她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是新时代女性的优秀代表。”吉林省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何芳松表示。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赵骏曾获全国妇联表彰妇女维权先进个人,在她的心目中,重点是要学习周春梅、魏晶晶对工作、对人民、对党的态度,以及在工作中不怕“疑难重症”,知难而进、勇于担当的精神。

“正是无数个像周春梅、魏晶晶一样坚守法律信仰、恪守司法职责的法律人,点燃了法治的熊熊烈火。正是有像周春梅、魏晶晶这样的法官的不懈奋斗,法律应有的尊崇和权威才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司法人员的尊重与信赖也渐成法治意识。”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乔颜芳表示。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李桓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品学兼优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来到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

有了如此成绩的李桓英,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国,但是只有她婉言谢绝了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瞒着家人回到了祖国。

1970年,由于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李桓英被下放江苏泰州麻风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大家可能对麻风病并不了解,不知道有多严重,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影响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组织,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本病潜伏期很长,难以早期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感觉麻木、肌无力等症状。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接触传播等。

她们用帐篷搭起手术室,竹片架成工作台。李桓英在简陋且艰苦的条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工作起来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险,身上已是伤痕累累。研究到傍晚已成为常态,终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经她治愈的病人已达1万多人,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经过两年的治疗,十年的观察,有近万名麻风病病人完全治愈。于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广李桓英的做法!

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国际医学界。小编愿称之为"神",就是这样一个人,85岁高龄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李桓英说:无惧征程艰难多 唯愿此生报祖国!

李桓英奶奶也是一位慈祥乐观的奶奶,有网友发出李桓英奶奶的节目的表情包,简直不要太可爱!

这是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站在前线与病魔做抗争,病魔终究会被击破,这份精神也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人继续传承下去!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__市中医医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熟练、服务一流的女职工队伍。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院女职工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广告文案类、品牌故事类、演讲稿类、总结计划类、公文类、指导类、软文类 、经济、文书、法律类、企业文案类、新闻类等常年文秘代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精神风貌,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积极开展我学、我练、我能及各项素质提升建功立业活动,团结协作、积极奉献,勇于开拓、争创一流,为医院顺利通过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验收复评等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业界和公益事业中业绩突出,体现了当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基本情况

__市中医医院系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现有职工901人,女性职工642人,占71.3%;其中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93人;有硕士研究生23人、大学及本科学历169人、大专学历381人;女性党员134人,占党员总数的58%;女性团员333人,占团员总数的85.82%;在医院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女性干部30名,占女性干部总数的59%,另外临床各科护士长或护理组负责人共计43人均为女性。在女性各类人才中,刘逊、杨世慧、姚学英为__市卫生局学科带头人,邹华斌、刘逊为市局级专业技术类优秀人才示范岗;杨世慧被评为省名中医,闻永淑、杨世慧、姚学英、邹华斌被评为市十大名中医;邹华斌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和市中区政协委员;徐玲素副院长既是内科主任医师,还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资质,兰婉清、顾群英、阳敏等同志通过了公共营养师考核。

重视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提升队伍综合服务能力

医院高度重视女职工的学术培养及梯队建设,在鼓励在职学历教育的同时,狠抓“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并加强院外短期培训及专科护士培训,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方面,医院每月进行业务讲座1-2次;每季度组织业务查房;每年组织4次理论知识竞赛、2次技能培训考核,对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通过强化训练,9月,我院女职工中刘鹏、邓骄参加__市卫生系统急救技能大赛二级以上医院组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技能操作,荣获第一名;8月张艳、刘平、袁吉参加__市护理技能创新大赛儿科组、重症护理组、临床护理组竞赛,分别荣获二、三等奖;8月,刘年芳参加__市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技能中医四诊法比赛荣获一等奖,刘鹏、王学君参加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比赛荣获二等奖,孟倩、范芸分别荣获密闭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基本操作二等奖。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白晓卉,女,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杰青人才,2020年荣获“全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当选“齐鲁最美职工”。自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先后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与病毒正面交锋。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派“山东医学检验队”支援北京。白晓卉担任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口支援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队员们在一天内完成集结,携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筹集的5套仪器及配套试剂等物资,逆行北上。抵达北京后,白晓卉作为队长,承担总协调、优化流程的工作,并迅速提出了实验室的改建方案,在48小时内就紧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对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备4个功能区和高压灭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经过多日的艰苦奋战,白晓卉所带领的山东医学检验队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数万人份。

2020年7月,刚刚结束在北京20多天的“战斗”,疫情又在新疆出现。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白晓卉在隔离期间就写下了激情澎湃的“请战书”。刚出隔离期,白晓卉再次作为队长,带领山东第二批援疆医学检验队41名检验人员从济南出发,奔波近万里,驰援新疆。队员们在喀什与当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累计完成了20多万人份的检测工作。为提高喀什地区的整体核酸检测能力,白晓卉等队员们对当地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开展了为期9天不间断的全程培训,为当地培养了60多名业务骨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队伍。

2022年1月5日,接到省卫健委支援河南的命令后,白晓卉又一次踏上征途,作为领队,带领我院6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河南疫情处置检测队,先后赴郑州、安阳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为了加快标本检测速度,队员们分工明确,每天四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白晓卉作为领队,更是一直在进行各方协调部署,尽全力保障战友没有后顾之忧。

2022年3月8日晚,我省疫情爆发,接到省卫健委支援命令,白晓卉再一次作为领队,与5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白晓卉作为支援威海疫情处置省直检测队领队,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随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14时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防护服厚重封闭,一轮实验下来,往往汗水浸湿了衣服,脸上布满了护目镜的压痕。白晓卉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不断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并多次通过视频会议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培训。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及检测质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方案、优化流程,进行精细化岗位管理,形成流水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检测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3月20日6时45分,白晓卉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她用生命搭建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强防线,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新中国成立__年来,无数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砥砺前行。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战线上,那些人践行着医者的初心。

李桓英就是见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的亲历者之一。她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2019年时,已经98岁高龄的她仍然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她都会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上班。

“我是中国人,我得回家。”

1921年,李桓英出生在北京,她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9岁就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性病专家。

在世卫组织七年任期结束后,李桓英拒绝了续聘申请,瞒着已经移民美国的父母和4个弟弟妹妹,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在1958年回到祖国。

每一位海归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回国?

李桓英对此的回答是: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忘本,我应该回,回家正当其时。我要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我要跟麻风病患者拥抱,这样做是为了让病人对我有信心。”

回国后,李桓英深入到传染病这一领域。1978年,她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那时开始,让大家闻风丧胆的麻风病伴随她余下的工作生涯。

在过去,无论是在欧洲还是旧时的中国,麻风病患者往往被视为魔鬼,不仅很少被救治,还会被赶到一个封闭的地方自生自灭,有些病人甚至被活活烧死或者直接活埋。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有52万同胞饱受着麻风病的折磨。

在众人“谈麻色变”的时期,李桓英始终在为消除麻风病做着努力。她为病人争取到世卫组织的免费药物,她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寨,还会和病人握手和拥抱。她说过,这样做就是要让病人对她有信心,相信医生能够治好这个病。

在李桓英和防麻工作人员的耐心说服和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全部由版纳卫生局颁发了“治愈证”。李桓英用不争的事实证明,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达到百分之百。

从1985年起,李桓英就开始给云贵川三省的省、州、县麻防人员办学习班。每个班40人,迄今上万人次接受过她的培训。

1994年,在中国试验成功的短程联合化疗疗法开始向全世界推广。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这个方法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2007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后,中国终于终结了麻风病时代。

因为在麻风病防治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李桓英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等荣誉。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回国不后悔,一辈子跟麻风病打交道也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

李桓英一生未曾结婚,虽然已经98岁,但她一直坚持一个人居住。为照顾她,她的身边只安排了一名助手,负责协调李桓英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另外还有一名夜间陪护人员,负责李桓英的夜间起居。李桓英曾说,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多,很能将就。下乡时她也从不叫苦,因为总是能从中得到满足。

如今,老人年纪大了,去西南的时间较以往少了,但那里的凤尾竹牵挂她,那里的麻风病人更是忘不了她,高龄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98岁的李桓英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再去一次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破译的麻风病发病机制。但随着年龄增长,医院不敢再做这样的安排,只能安排当地的防疫工作者来北京向她汇报情况。

目前,我国现存麻风病人不到3000人,“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理想。为此,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努力工作到100岁。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见证者,李桓英不仅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加传承了中华大地的民族之魂,坚持为祖国做事,造福人民。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20世纪70年代,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在日常诊疗中,她总是用微笑告诉人们:麻风病人不可怕。每当遇到穷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捐钱捐物,从不吝惜。

2007年3月,一名来自河南的麻风病患者前来就诊。经了解,这家人中竟有5名新发麻风病患者,平时以捡拾垃圾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患者的生活补助。

2009年5月,一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当时他手部已感染,发生了隐匿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随后,她联系了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李桓英又亲自帮忙联系,找到了能做手术的机构和医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1993年,云南省文山县有一名高三女学生,临近高考前被诊断为麻风病。此时,李桓英正好来到文山,立即仔细为她检查,并耐心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近些年,医患矛盾频发,事件不断升级。其中不乏个别医生丧失医德,难当白衣天使之名。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百岁老人,却是将自己的人生都献给了医学。她一生救人无数,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被称为麻风战士。

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

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8月20日,百岁老人李桓英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她从医近80年,95岁入党,是世界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位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浑身充满正能量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祖父是第一代留日的大学生,父亲是第一代留英的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李桓英学识渊博,涉猎广泛。

在祖父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学医,从而开启了作为一位白衣天使的人生旅程。

1945年,她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

29岁时,李桓英因在校表现出色,被教授推荐进入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由此成为该组织的首批官员及性病专家。

她去了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帮助了许许多多贫穷而又受到疾病困扰的人们。

1958年,36岁的她决定回国。

“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国家。”

就这样,她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薪以及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了国内。

一回国,她就投入到了祖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去了。

1978年,她进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就将自己的余生都交给了防治麻风病这个任务。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曾经困扰人类3000多年。生病的人大多脸部被毁、手脚畸形,形如枯槁,让人谈麻风而色变。

所以,在古代,一旦有人犯病就会被隔离起来,然后等死。即便在近现代,得了麻风病的人也依然会被大家所排斥。

直到李桓英的出现,这个难关才终于被攻克,将那些患病的人从“鬼”又变回了人。

1979年的时候,云南勐腊县有一个麻风寨。这里的人们都是来自各地的麻风患者,他们不容于之前生活的地方,陆陆续续来到了这里。

大家同命相连,惺惺相惜,在这里,他们才能感受到一丝为人的感觉。但即便如此,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死亡。

他们的眼里永远有着对生活的茫然和对未来的绝望。

一天,他们听说寨里要来一个医生,帮他们治病。对此,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兴奋的表情,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医生了。

这天,只见一个长得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一步一步走进了寨子里。她身上穿着便衣,眼神温暖而坚定。

“竟然没穿隔离衣?!”

这是村长见到她以后,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就一把握住他的手,询问起了他的身体状况。

他愣住了,从来没有哪个寨子以外的人敢这么赤手空拳地接近他,接触他,哪怕是医生。

这让他心里有了一丝异样,似乎黑暗的天空上终于透过来一束光,这束光穿破了厚厚的云层,照到了他的身上。

是那么地温暖又给人以希望。

这个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就是李桓英。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让人望而却步的、著名的麻风寨。

她不仅没有穿隔离服,她还徒手和寨里每一个患者握手、拥抱,在他们的皮肤上摸来摸去,甚至,她还和他们一个桌子吃饭,彷佛他们患上得根本不是传染病一样。

她对待病人的态度以及表现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信号:这个病没有那么可怕。

人们从绝望中挣脱了出来,从心底提起了求生的欲望,一个个变得精神焕发了起来。

1990年4月13日是云南当地的泼水节。麻风寨的人们在这一天尤为开心,他们尽情地将纯净的水泼洒到各自的身上,那些水流经他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洗礼着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这一天,麻风村摘掉了麻风的帽子,有了一个美丽的新名字——曼喃醒村。“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李桓英用了11年,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终于用“短期联合疗法”治愈了这些麻风病人,复发率只有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麻风寨的成功给所有身患麻风的人带去了福音。李桓英跑遍了云、贵、川等地每一个麻风村。她不怕苦,不怕累,治愈每一个麻风病人是她毕生的追求。

逐渐老去不会让她停下脚步,就连数次遭遇车祸、翻窗,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依然不能让她有丝毫松懈。直到94岁,她仍然奔赴在云南一线。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则消息:中国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运用一种名为“短期联合化疗”的方法,治愈了近万名麻风病病人。此消息一出,震惊中外。

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她降临到人间,免去人类因疾病所受到的痛苦,受到万民拥戴。她为人类防治麻风病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时代楷模。

“人不在乎多大,在于心情不老,我要干到100岁。” 如今,这位百岁老人仍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国家发展而鞠躬尽瘁。

斯人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