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笔砚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

4.范文范本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议论文范文范本,说明文范文范本,记叙文范文范本等。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一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其对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引领食品企业管理创新途径、顺应时代发展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3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指导性意义,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1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管理的主体放在人身上,要顾及人员知识、技术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人员的能力,力求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力求满足员工发展的各种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效率、人性化的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是生存发展的动力。在现代日新月异的科技的发展潮流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满足人的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社会需要等多方面的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贯彻好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尽可能肯定人的一些创造性想法,让人员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设立一种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选拔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转化成企业生存发展乃至竞争的源动力。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潮流中,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知识更新的落后也就意味着生产效率的降低,这势必会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率先引进国际上领先的知识技术,培养和尊重知识型员工,利用知识指导行动,才能避免落后被动的局面[1,2]。

2.1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有效方法解决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潮流不断变更,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竞争压力,企业的运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市场管理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首先企业忽视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企业注重产品的包装和宣传,但很多时候缺乏对消费者的需求调查,导致企业的产品并不一定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企业缺乏市场的管理意识,企业营销市场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但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得企业迟滞不前,难以得到发展。再者有些企业缺乏市场管理目标,缺乏市场管理目标,必然会导致市场管理的盲目性,进而导致产品滞销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企业陷入困境。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这些问题。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市场的需求调查,企业应当采取市场调研等一系列相应的办法调查消费者最真实的需要情况,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赢得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掌握好市场变更的主流方向。其次应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的营销手段将被市场淘汰,先进的、领先的营销手段能够更好的突出产品的实用价值,促进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再者企业应当明确市场管理目标,企业应当了解市场环境,设立适当的市场管理目标,营销人员也要设立适当的营销额度,以促进工作积极性进而使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3]。

2.2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绿色gdp”时代企业管理创新建设。

“绿色gdp”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被经济学家提出,也称可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目前“绿色gdp”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因此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首先,自然资源有限,但是人的需求无限。时代在发展,企业的数量在增加,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自然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大,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威胁。其次,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土地沙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水污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小,这些现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预警,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威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力求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向着“零排放”的目标前进,实现绿色生产经营,企业乃至社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4]。

2.3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经贸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何保持国际上的技术领先地位是困扰着我国企业的一大难题。因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企业管理存在着缺乏技术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短缺、资金管理不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管理。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以下措施。首先,企业领导必须要塑造企业精神。企业领导要不断学习创新知识,践行技术创新精神,起带头作用;企业要塑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有利于创新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要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贯彻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向着共同的目的前进。其次,企业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求职,壮大企业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训,通过聘请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集中授课,或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以提高员工素质,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再者,企业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应该配备法律方面专业人才,避免侵犯知识产权带来的高额赔偿,建立数据库系统,避免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最后,应当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企业资金储备充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加大对关键性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企业资金流动正常[5]。

2.4加强财务管理,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

目前,企业内外部竞争日益激烈,资金的流动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专业高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及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部分企业注重企业盈利而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得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果。其次,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在信息化十分普及的今天,还有一些企业没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准确性降低,财务管理水平下降。再者,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不足。有些企业在投资时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缺乏安全评估,而忽略了其中的风险,盲目投资必然留下一定隐患。最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原专业并不是财务专业,并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管理专员的能力水平也难以适应。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中的专业性、系统性的不足,致使财务管理容易出现纰漏。为了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企业应当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企业应当将科学的管理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各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现状,整合财务数据,设置奖惩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再者企业应当完善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应该详细分析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水平,采用适合企业经营体系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和升级,同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和软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企业还应该做好财务管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且做好财务风险预案,进而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定期做好财务知识培训,扩大财务人员的知识层面,设置考核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

2.5以积极态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回报员工的辛勤工作,定期发放员工工资、补贴,做好企业餐补、员工体检、法定节假日、五险一金、医疗保障等员工福利,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也应该投身公益事业,帮扶弱势群体、帮助困难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支扶贫困山区,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以积极的态度回馈社会[7]。

3顺应时代发展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

3.1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样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将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首先,应当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从实际情况出发,统筹整合信息化组织工作,有针对性的实施集成化管理策略,加强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其次,升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子系统功能。企业应该通过更加高效准确的措施对子系统进行升级,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控系统,确保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再者,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研发。企业应该对企业运行进行深度的分析建设一套适合企业体系的企业管理软件体系,确保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8]。

3.2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推进跨国企业文化管理战略。

企业应当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大胆创新,借鉴外国企业成功的经验,学习外国企业的文化并作进一步比较,发现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整合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巩固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9]。

4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应当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财务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战略,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3]包洋帆.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xx(33):3-4.

[6]邱建飞.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xx(02):74.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二

科学发展观对各部门的工作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实施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落实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档案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1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一切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其他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保持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面有效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科学地评价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业绩和管理水平,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众所周知,档案记录了组织的发展史,通过档案信息可以得知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通过研读相关档案信息,可以了解组织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取得的业绩,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组织发展提供重要资料。也就是说,通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组织提供优质信息资源,可以让管理者依据信息总结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导向。并且还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有效的公共信息,更好地为组织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档案管理工作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组织的其他工作相协调,对于组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过往的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由于人们对以往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在组织当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组织整个管理工作中通过被冷落,不被关心,处于边缘化的处境。由于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得不到重视,也使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产生了对自身工作缺乏重视的问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工作开展得不及时,对于应该对哪些档案归档,哪些档案不需要归档,这些管理行为缺少相应制度的规范,因此便出现了组织各部门对于信息载体不能及时交接、流转,失挡、错档、误档、错档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新理念的指引,部分管理者不注重学习,对于新介质的档案不能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的形式上、思想上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更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致使在管理中错误百出,甚至由于档案管理的错误影响到管理高层的决策的正确性。

3.1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模式。

档案管理工作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需要对各行业的重要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这些信息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人们对档案信息需求越来越高,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贯彻科学发展观,并将其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化。在此基础上,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意识,使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在档案管理中,要运用新的理念,采取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档案管理高效模式。当前时代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只有创新才能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开放水平。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强化发展意识,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新途径、新技能、新方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拓展档案发展的领域与空间。

3.2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及个人提供有效信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信息保障。这也说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所以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体现,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密切协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各部门及相关人员提供服务信息。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途径,档案管理工作中特别要注重贯彻这一理念,把人的管理作为档案管理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最重要的是把档案管理的目标定位在满足人的需要上,以这个为核心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特点,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3.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理念上创新、技术上进步,充分利用信息环境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更广阔的空间,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与持续发展。所谓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无论在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等方面都要有全面进步,而不要出现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发展的不均衡。目前档案管理中出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档案管理中实现了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出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但是现代化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一些还处于沉睡状态。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部门与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还缺乏关注,档案管理理念还处于传统状态,跟不上当前技术的发展需求与档案现代化要求。另外档案管理的观念与技术没有及时跟进,思想意识与技术离现代化的操作要求还存在差距。档案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要有科学而长远的规划,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所以在对档案管理进行规划时,要根据科学的管理理论,进行档案工作的短期与长期规划,不但要有短期目标,还需要有长期目标,着眼于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工作,实现短期目标,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服务能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服务能力。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人的发展,档案管理者要掌握信息管理基础理论,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观念,提高价值观念、法制观念与大局观念,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加快档案信息市场化的进程,加速档案管理社会化步伐。二是学习新技术管理手段。通过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检索水平,促进档案信息系统的网络连接,掌握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技能,促使档案管理系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是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档案信息源于社会活动,又通过档案信息进行规范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范围,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四是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状态,由传统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不断推进档案的主动式服务进程,根据社会与部门的信息需求,主动推送档案服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

4结语。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以有效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要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快速地实现档案管理的学科化、现代化,推动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决定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四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既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重要任务。

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首先要潜心学习、用心思考,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越深刻,贯彻落实的行动就越自觉、越坚定。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学习领会当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切实抓好。应当看到,当前在我们一些同志的头脑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要破除这些思想观念,就必须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入地学、系统地学、扎实地学,真正学深吃透、学懂弄通。要通过再学习,进行再思考、再认识,使科学发展观入脑入心。

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还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为耕,文以为获”,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科学发展观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科学思路。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自始至终结合自身的实际,把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转化为提高工作能力的自觉行动。我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还有不少,如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如何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如何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都要通过学习找准问题的症结,形成新的发展理念,把握新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发展方式。检验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深不深,学习的效果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看针对性、指导性强不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其实也是切实把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是一个扎扎实实的过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我市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做了具体安排。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抓实,把每一个细节抓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加快推进郑州跨越式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五

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功能配套能力不够强;二是规划建设水平不够高;三是人才支撑能力不够强;四是行政服务水平不够优。针对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定发展新定位,主动转变思路,谋求抢占先机,继续为**市的大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做出新的贡献。

第一,加快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对开发区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和要求。加快修订和完善产业规划,明确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在原有三大支柱产业基础上,加快完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启动一批科技平台和创新项目建设,努力推动区域总部建设工作。加快转变规划和土地利用工作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来调整规划和指导土地利用工作。

第二,不断提高硬环境承载能力。以突出开发区的城区功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为企业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务和生活环境。

第三,切实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土地使用要由注重确定开发项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以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企业正常用地要求的基础上,坚决避免多占或滥占土地现象,使进区企业达到用地指标上的最小化,实现配置资源与效益产出的最佳组合。从大量建设单层厂房逐步过渡到多层厂房,降低开发区的运行成本。在进区项目的选择上,改变“饥不择食”和“良莠不分”的做法,立足好大高外,严把项目进区关,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对企业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实施跟踪监控,并定期进行清理。

第四,着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合芜蚌自住创新试验区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切实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增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加大高级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全力打造一流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加强协调,积极沟通,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深入、全面了解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行政服务需求,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的问题。加快投资服务中心建设,从项目接洽、落地到建设、投产,强化部门之间各项工作的无缝隙对接,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六

做好整体协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在基层政工工作上,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建设好企业的干群与党群关系,营造好和谐稳定安宁祥和的企业氛围。干部是企业的核心与领导,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与生活作风建设,注重领导干部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关系的建设,树立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对于提升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和谐干群关系意义重要。同样,党员是企业的先锋与模范,做好党员同志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工作中的先锋模样作用与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体系,充分调动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和谐健康的企业氛围,确保企业稳步向前发展至关重要。

(二)体现在对企业安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谋求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需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而企业内部最主要的“人”就是全体员工,对于我们油田基层政工工作来说,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其生命财产安全,在企业内部优先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就是深刻体会与用心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最好体现。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文化氛围,使广大干部员工在企业中能够身心愉悦、心情舒畅,充分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共谋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思想精髓对们明确而重要的指导。

(三)体现对企业创新工作观念、品牌服务理念的建设中。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仅是社会自身的发展进步,物质层面的丰富发展,还应包括思想精神上的解放发展,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观念,不断与时俱进,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落后封闭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工作与服务观念,完善工作服务机制,这为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打造高品质的品牌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各种实际需求,整体提升自己油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因而,可能这样说,油田工作中创新工作观念与品牌服务理念就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具体明确的指导与要求。

(一)走好和谐群众之路,树求真务实之风。

科学发展观对油田企业内部环境整体协调提出要求。而内部环境和谐中干群关系的和谐首当其冲。因而在基层政工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注重与职工的密切联系,走进各钻井队、录井队、测井队基层单位,关心职工工作生活,维护群众利益,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这样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护与支持,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为此,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周计划、月清理、季考核”的严格制度,强化其下基层履职履责,认真倾听基层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同时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实况进行严格绩效考核,这些都为扭转领导干部不实作风,切实下基层服务群众,树立良好的队伍形象,提高其凝聚力与战斗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走好联系群众之路,树率先垂范之风。

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此,我们十分注重党员与群众关系的密切培养,建立和谐健康的党群关系。党员应该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先锋模范,处处能够充分出战斗堡垒作用,为督促与考核党员同志的行为,我们每年都定期开好党委民主生活会,通过向全体职工发出“告示”邀请群众到会,下基层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通过局域网向充分收集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向党员同志们传达群众意见,促使其在工作中改善与提高,这样为引导党员同志们积极向上,创建和谐氛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铸造创新发展之魂,勇踏品牌服务之途。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政工工作来说,也要注重企业创新发展文化的倡导与建设,特别是对员工科学创新发展理念的一种鼓励与推崇,鼓励员工不仅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在实践工作中的创新,转变服务观念,改善工作方法,改进服务方式,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创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品牌服务。对于工作中涌现出的钻井队、录井队、测井队等创新工作典型,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和推广,使其它的各部门能够吸收借鉴,以便能够创造出更新更好的做法来,对于各兄弟单位有特色、有个性的做法与方式,也可以借鉴过来,如大港油田的“现场文化建设”,让我们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争取打造企业的一流的品牌服务特色。

(四)用心灌溉安全之花,谱写生命挚爱之曲。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中十分值得重视的子系统。为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我们的工作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印发安全知识手册,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员工们的安全意识,树立起“安全工作是平安幸福,违章操作害人害已”的清晰理念;第二,规范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环境内尽力配置好安全设施,完善安全标识,工作前强调相关岗位工作职能与风险防范措施,人员工作必须穿戴规范,做好预警报警与应急救护措施;第三,用亲人的情感牵绊员工的心灵,用浓郁的气氛紧绷员工安全神精,要求将员工的家庭合照放在挂在办公室墙壁上,或者办公桌上和宿舍里,亲人的音容笑貌是对员工重视自身的一种温馨提示,同时我们在企业内密布醒目的告示牌:“高高兴兴而来,平平安安回家”,让员工时刻受到感染与提示,不忘安全工作的重视性,这也是对员工生命深沉热烈的爱。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是我们基层政工工作一项长抓不懈的任务,我们会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状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自身的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丰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以便促进油田企业未来又好又快的发展。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七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围绕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培育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运行态势。20xx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实现工业增加值24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4.21亿元,增长21.10%。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90家,比上年增加65家。实践证明: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对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进一步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要求以及我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支柱产业逐步壮大、一些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区域特色正在形成等特点,全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呈现良好的局面。其主要特征:

1、区域化塑造产业集群的聚合力。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地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产业特色优势,因地制宜,精心培育,全市产业集群显现出区域化发展趋势。桐城市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本向重点产业集聚,加快专业分工和产业链的完善,培育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板块,形成包装印刷、机械加工、制刷三大主导行业和塑料软包装、制刷、机械加工、制盖、棚养蛋鸭和羽绒加工六大产业基地。大观区依托**石化,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构建“生态化工群落”。目前,已吸引时菱化工、迪孚卡乐化工、湖南凯美特、日笑塑业等一大批企业入住,生态化工集群初现雏形。

2、工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动力,围绕汽车零部件、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了经济发展规模、质量的全面提升。工业园区促进企业的空间集聚,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如宿松经济开发区的轻工纺织产业;太湖经济开发区、**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的电子、食品加工产业;迎江工业园的轻纺日化产业。枞阳县在横埠镇建设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吸引了30多家生产、经营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入园,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配套产品升级。横埠工业园现已是江淮集团汽车零部件定点配套生产基地之一。

5600万元的服装水洗及成衣染色项目和投资6000万元的五万锭纺纱项目等相继落户,望江棉纺织服装企业已累计发展到300多家,形成棉纺织服装产业链,望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日趋庞大。

4、比较优势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桐城老梅镇总投资1.2亿元的华东塑料城,桐城范岗镇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中国刷业城,采用优惠的政策以及镇园合一的“捆绑”式发展的强力措施,引导企业相对集中,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成就了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目前,华东塑料城发展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集塑料包装生产、经营、流通为一体的专业基地,中国制刷城的产品占全国同类市场份额的70%。**省塑料行业唯一的专业化大型园区——“**省塑料工业园”落户怀宁,金编塑业、金陵塑编、长荣塑编、金马塑料、华猫塑料等十多家相互配套企业入驻,总投资超过4个亿,塑料制品企业的扎推聚集,使怀宁成为**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塑料编织生产基地。

5、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20xx年,怀宁县仅建材、塑料包装、服装及纸业加工、机械电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就占80%以上。**县20xx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为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据初步统计,依托天鹅、天馨生态工业园建设,全县轻纺业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力和城镇下岗职工1.68万人,年发放工资1.9亿元。天鹅、天馨被列为**市五十强企业,评为省著名商标。至20xx年底,全县轻纺服装实现总产值9.7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52%,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市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撑带动作用,但和省内外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低”、“小”、“散”现象突出,自主创新意识缺乏,品牌塑造能力不强,竞争力有待大幅提升。

1、产业集群规模小、层次低。从调查数据看,我市年销售收入超过5。

亿元的产业集群很少,集群聚集的企业仍然不够多。总量、规模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总体上属于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产业低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不够,产品质量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更低。

2、产业集群组织松散、关联度较低。产业集聚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集聚区内的专业化分工。但目前我市产业集群多数处于企业扎堆集聚阶段,企业关联度低,专业协作差。特别是集群内部产业链脱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套协作,致使产业上下游发展不平衡。这不仅阻碍了产业链延伸,而且危及产业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这种状况在农产品加工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市的河蟹、茶叶、粮食、油料、棉花和畜产品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较高,但加工程度低。粗加工、一次加工企业多,精加工、二次加工企业少。加工增值率低,基本停留在卖资源、卖老本阶段,缺少技术、包装、储存、保鲜、品牌整合等附加价值。以至于麦当劳的两只鸡腿的价格超过我们整只鸡的价格。

3、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承担了开拓市场、创建品牌、创新技术等重任。产业集群没有龙头企业和品牌,就如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缺乏凝集力和竞争力。我市自发形成的一些产业集群,尽管有20多年发展历史,但总是小打小闹,无法做强做大,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批能带领集群不断向前发展的龙头企业。在一些行业,有龙头没有龙身。**石化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多年来,我们期望依托石化,做强做大化工产业,但结果不尽人意。反观芜湖,以奇瑞汽车为龙头,芜湖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拉动了汽车零部件制造集群的崛起。截至20xx年底,芜湖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产能达到170亿元。

4、产业集群的规划布局滞后。目前我市现有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加上一些地方存在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宜城板块和县域经济脱节,各县(市、区)甚至各乡镇都各立山头,使得工业集中区林立,产业分布点多面广,难以形成基础设施利用的邻里效应和共享机制,削弱了集中布局才会产生的技术、信息外溢、管理创新的连带效应和放大效应,致使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的延伸脱节,难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缺乏对产业集群的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政策扶持、服务支撑的统筹规划。

5、支撑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我市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培育和形成阶段,缺乏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配套服务业发育滞后,中介机构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欠缺,难以协调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各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开发成本和费用过高问题,造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集群主体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目前为止通过上市融资的还没有,主要是依靠银行融资,而与银行合作的渠道不畅、效率很低。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大。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阶段,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市应立足于既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产业发展载体,壮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健全服务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形成一种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合作态势,为我市实现追赶跨越目标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1、强化规划布局,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供先导。按照《**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纲要》对**市产业发展总体定位的要求,各县(市、区)要结合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

着力协调好产业带内的各种关系。加快设立由市政府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参与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机构,协调各县(市、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行政区和经济区间的矛盾,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力促产业集群内部尽快形成专业化分工明确有序、配套协作能力强、专业化产业服务体系完善的格局。

强化产业整合和协调发展。整合宜城板块和县域经济,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转变。各县(市、区)要积极扶持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发挥特色产业的整体效应,在全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定位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打造区域性品牌,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以形成全市范围内合理分工和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

2、整合和完善工业园区,加速产业集群的载体建设。把园区建设与提升产业规模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更具集聚效应和发展优势的产业基地,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

整合全市各类工业园区。目前我市工业园区多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间缺乏产业联系,要把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按照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加紧研究对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的整合,重点扶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家省级开发区,以此为龙头,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带动周边工业项目的发展。要立足实际,做好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之路。对现有的工业园区要突出特色,优化布局,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品位,打响园区品牌,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着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抓住长三角制造业加快新一轮转移的机遇,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招商。结合我市化工、纺织服装、交通设备制造、造纸及包装印刷、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在产业链环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搞好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特别要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项目,依托项目加速产业链的形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基础。坚持引智与引资并举,想方设法嫁接先进区域集群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和合作方式,大量引进专业型、管理型、创业型、专家型人才以充实产业人才队。

3、推进企业梯队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综合实力。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抓手,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提升集群的综合实力。

扶持龙头企业。要发挥现有。

多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规模企业优势,加快规模扩张和实力提升。引导企业制订中长期发展战略,帮助企业确立主攻方向,明确市场定位,大力支持鸿润、丹凤、金光、盛运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同发股份、和兴化工、恒昌机械等科技型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等方式实现裂变式发展。进一步研究落实培育方案,在技术改造、融资、土地、税收、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在打造制造业基地中的“中坚”作用。力争培育一、二十家主业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积极支持产业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参与配套协作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依存与协同发展。结合大项目建设,做好为上游或下游提供生产服务,力促形成产业链长、产业协作关系密切的产业集群。鼓励中小企业在产业配套中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促进集群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力争在3-5年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以培育差异型竞争优势为前提,加快发展模式建设。

构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力量源泉。必须尽快培养和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区域共性技术中心为载体的技术支撑体系;以服务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以规划导向和扶持政策为主要方式的政府调控体系。对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产业集群共性技术要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密切关注与我市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引入风险(创业)投资基金参与我市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进程。

推行品牌发展战略。我市产业集群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辅导、企业主导的工作方针,形成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互动推进品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实力入手,创建一批重要的产业基地,确立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在华东地区甚至全国的行业地位。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精心打造企业品牌,更好地发挥**石化、华茂股份、帝伯格茨等龙头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各县(市、区)要以优势特色产品为核心,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的名品名牌。

5、加大服务支撑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着力构建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中介机构。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全市的出口代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质量检测和控制中心、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支持发展信息服务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和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为产业集群提供多方面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产业集群信息服务网络群。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分行业组建产业集群信息服务网站群,如**化工网、**纺织服装网、大别山绿色产品网等等,为产业集群的信息资源共享、开展电子商务、实现虚拟经营创造条件,定期给产业集群发布政策指引,及时提供市场信息。

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以集群内部企业为会员,成立信用担保机构,为集群内部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担保。规范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防范担保风险,重点支持集群内部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技改专项资金贷款担保等。

实行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并举。鼓励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跨行政区划的行业协会和区域内的行业协会。对全市行业协会调查摸底,进行整顿、规范和建设。切实加强行业协会的统一组织管理,制定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基本行业规范,引导企业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发挥集群集体力量开拓市场、创建品牌,积极推动集群扩量提质。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八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素质、增强党性修养的迫切需要。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宏观发展形势下,战斗在财政监督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在“四真”上下功夫,为推动财政监督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学真理,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重点从“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等方面系统揭示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精神实质,是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实践已充分证明,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愈深刻,贯彻落实的行动就愈自觉、愈坚定。一是要勤奋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各种矛盾,针对当前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客观情况,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才能坚定信念辨是非,坚定立场明方向;才能立足现实看长远,拓宽视野长才干,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领导,准确把握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进而全面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二是要勤于思考,重要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财政监督工作既要系统地总结过去,又要客观地评析现在,更要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机制科学把握未来的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理念和方式,确保发展的模式达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定位科学,发展的进程达到运行有序、措施有效、保障有力,进而全面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驾驭能力。三是要着力提升,就是要紧密结合财政监督工作实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理性认识和感性升华,进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全面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持续不断地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练真功,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实践是培养领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一课堂,也是将科学发展观付诸实施的基本途径。对于财政监督干部而言,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服务改革、促进管理中拼搏进取,在破解难题、勇闯新路中增长才干。一是要着力优化发展思路,重点是要按照部党组提出的“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的指示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积极构建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税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等方面的保驾护航作用,全面提升财政监督功效。

二是着力优化监督理念,重点是按照部党组提出的财政监督“三个贯穿于”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积极促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且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在推进财政改革、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进程中,实现财政监督从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行等方面,全方位融入财政管理,内化为财政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着力提升综合成效,重点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内部管理,深化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四是着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投身财政监督工作之中,主动承担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在实践中迎接考验,在锻炼中提升能力。不仅要坚持自我扬弃,即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进行总结剖析,积极积累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而且要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增强团队意识与和谐氛围,在提高领导能力的同时营造团结向上的发展态势。

第三,办真事,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基本准则。“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工作,既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觉悟和品格,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行为准则。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突出强调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求真务实,整体推进。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功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更好地贯彻和运用到财政监督工作的始终,真抓实干,讲求成效。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突出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财政监督工作要更加重视民生财政建设,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是要通过财政监督,确保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项利民惠民财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促进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整体推进,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着力抓好各种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确保财政监督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长效发展机制。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财政监督工作的阶段性特征,认真剖析收入监管、支出监管、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督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系统规划,科学部署,以点带面突破难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稳健发展。

第四,用真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爱因斯坦曾经讲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黑格尔也曾强调“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热爱和热情都是真情的流露,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发展”具有可持续特性,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地分析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及薄弱环节,不断地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情对待工作不仅仅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拼搏向上的工作态度和饱满旺盛的工作激情,始终清醒地认识财政监督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思路和方式方法所局限,主动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更新发展观念,主动拓宽发展视野,深入扎实地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始终清醒地认识本单位和本人在现阶段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常怀忧患意识,常思进取之策,不断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始终清醒地认识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将来的困难所困惑,而是要坚定信心,按照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勤于实践,善于创新,敢于突破,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更高水准和更高层次上积极推动财政监督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九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素质、增强党性修养的迫切需要。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宏观发展形势下,战斗在财政监督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在“四真”上下功夫,为推动财政监督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学真理,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重点从“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等方面系统揭示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精神实质,是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实践已充分证明,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愈深刻,贯彻落实的行动就愈自觉、愈坚定。一是要勤奋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各种矛盾,针对当前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客观情况,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才能坚定信念辨是非,坚定立场明方向;才能立足现实看长远,拓宽视野长才干,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领导,准确把握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进而全面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二是要勤于思考,重要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财政监督工作既要系统地总结过去,又要客观地评析现在,更要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机制科学把握未来的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理念和方式,确保发展的模式达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定位科学,发展的进程达到运行有序、措施有效、保障有力,进而全面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驾驭能力。三是要着力提升,就是要紧密结合财政监督工作实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理性认识和感性升华,进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全面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持续不断地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练真功,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实践是培养领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一课堂,也是将科学发展观付诸实施的基本途径。对于财政监督干部而言,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服务改革、促进管理中拼搏进取,在破解难题、勇闯新路中增长才干。一是要着力优化发展思路,重点是要按照部党组提出的“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的指示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积极构建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税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等方面的保驾护航作用,全面提升财政监督功效。

二是着力优化监督理念,重点是按照部党组提出的财政监督“三个贯穿于”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积极促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且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在推进财政改革、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进程中,实现财政监督从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行等方面,全方位融入财政管理,内化为财政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着力提升综合成效,重点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内部管理,深化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四是着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投身财政监督工作之中,主动承担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在实践中迎接考验,在锻炼中提升能力。不仅要坚持自我扬弃,即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进行总结剖析,积极积累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而且要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增强团队意识与和谐氛围,在提高领导能力的同时营造团结向上的发展态势。

第三,办真事,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基本准则。“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工作,既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觉悟和品格,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行为准则。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突出强调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求真务实,整体推进。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功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更好地贯彻和运用到财政监督工作的始终,真抓实干,讲求成效。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突出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财政监督工作要更加重视民生财政建设,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是要通过财政监督,确保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项利民惠民财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促进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整体推进,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着力抓好各种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确保财政监督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长效发展机制。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财政监督工作的阶段性特征,认真剖析收入监管、支出监管、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督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系统规划,科学部署,以点带面突破难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稳健发展。

第四,用真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爱因斯坦曾经讲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黑格尔也曾强调“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热爱和热情都是真情的流露,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发展”具有可持续特性,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地分析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及薄弱环节,不断地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情对待工作不仅仅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拼搏向上的工作态度和饱满旺盛的工作激情,始终清醒地认识财政监督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思路和方式方法所局限,主动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更新发展观念,主动拓宽发展视野,深入扎实地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始终清醒地认识本单位和本人在现阶段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常怀忧患意识,常思进取之策,不断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始终清醒地认识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将来的困难所困惑,而是要坚定信心,按照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勤于实践,善于创新,敢于突破,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更高水准和更高层次上积极推动财政监督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指导方针。百色市地处广西省西部,是广西西部的重点发展区域。20xx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地级百色市。由于百色市的区域优势,百色市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为充分发挥百色市的区域优势,继续坚持完善和发展优势产业--生态渔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弱势产业,力争促成百色特色现代化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本文从百色市的渔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对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百色特色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百色市;区域特征;渔业现状;产业化发展。

百色市地处广西省西部,具有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东与南宁市相接,西邻云南,南接越南,北交贵州。百色市是广西最大的地級市,其总面积为3.63万km2,百色市总人口398万,共辖12个县(区、市)。百色市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百色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百色市拥有雨热同季、降雨充沛、夏长冬短的环境特征。丰富的水热条件直接为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百色市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百色市拥有大水面800km2,其大中小河流共计149条,是广西内陆养殖水域面积最大的市。大型水库4座,百色水利枢纽、天生桥水库、澄碧河水库、龙滩水库。百色市丰富的大水面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其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百色市渔业现状。

渔业资源优势,据调查,百色市现共有鱼类91种,分别隶属66属17科7目。浮游植物83种,底栖动物18种,其中大多数的水生动植物为鱼类的天然饵料。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约有40种,鲤科有草鱼、鲢、鳙、鲤、鲮、鲫、鳊等;贝类有国家2级保护动物佛耳丽蚌,自治区重点保护品种背瘤丽蚌、多瘤丽蚌等;爬行类有国家1级重点保护品种,鼋(银鱼),国家2级保护品种,花鳗鲡,云南闭壳龟、三线闭壳龟(金钱龟、红边龟)、大鲵(娃娃鱼)、山瑞鳖(山瑞、沙鳖)、水獭等;丰富的水域资源为百色市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当前百色市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大力发展大水面渔业生产。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百色市大水面渔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突破,其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养殖空间增大。当前大水面渔业生产淘汰了传统的小网箱养殖,普遍改为大网箱养殖,极大地扩展了养殖空间,使得单位养殖产量得到了提升(由原来是单产160kg提升至235kg);全面推广使用了生态网箱套养技术。生态网箱套养技术原理为在原有的大网箱中增加小网箱,内层养殖投饵品种,外层养殖鳙生态鱼;因为不同鱼类的食性不同,饵料、食物残渣、鱼类排泄物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减轻了水体污染问题,有利于渔业生态平衡;企业牵头引导,促进移民增收。当前,百色市共有81家专业水产合作社,其全都采用了统一经营、采购、销售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原水产养殖单位的养殖成本和风险。龙头企业在渔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企业在资金、技术、鱼苗等方面给予了养殖户充足的支持,带动了大批养殖户发展网箱养殖。

1.2改造低产鱼塘,优化产业结构。

对低产鱼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养殖单产,带动池塘养殖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积极推广先进龟鳖养殖、鲟鱼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娃娃鱼养殖技术等,实现了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政府鼓励养殖户对低产鱼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使之面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良性发展。

1.3大力推动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打造休闲渔业基地。

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续田东十里莲塘、德保百粤山庄等6个基地先后获得了“农业部休闲渔业示范创建基地”和“广西十大休闲渔业基地”等荣誉称号。依托渔业养殖基地,以食、钓、赏、购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延伸产业链条。广泛开展垂钓活动,继续鼓励和引导垂钓业发展。引入商家到库区一带为休闲观赏渔业提供渔具、饲料、饵料、水族器材等配套服务,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观赏为一体的时尚文化活动,充分展现百色市的渔俗文化、渔乡风情和渔业生产方式。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追求是发展,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科学发展观与百色特色现代渔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就是要求百色市建立以人为本的渔业发展观,即是要以每一个养殖单位和养殖人员为本,以帮助养殖人员增收为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全面和协调发展就是要求百色市渔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推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即是要在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中协调处理好各种产业需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产业链条和发展环境保护,以实现生态渔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百色特色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百色特色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应当立足长远,优化渔业产业化发展布局,提高生态渔业科技含量,创新和优化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打造百色特色现代化生态渔业产业,进而提高百色生态渔业产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3.1构建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百色市各渔业养殖单位应当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确保质量、有序开发”的基本要求,构建其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体系。针对不同水域、地域规划相应的生态渔业发展重点区域,促使各养殖水域形成高、中、低端产业相结合的养殖格局,凸显生态渔业发展特色。

3.2打造品牌。

3.3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发展休闲渔业即是对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发展观和协调发展观”的响应。百色市生态渔业应当依托于渔业养殖基地,抓住“食、钓、赏、购”的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以休闲渔业促进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各生态渔业养殖单位单位可联合组织休闲垂钓活动,配备相应的钓饵、钓具以及各种水族器材,促进垂钓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单位可“因地制宜”,提供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生态渔业服务,充分展现百色市特色渔俗文化、渔乡风情。

3.4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促进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龙头企业应当发挥好带动作用,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供给养殖户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切实促进百色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大水面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将不投饵网箱养殖与投饵网箱养殖科学搭配,实现养殖与增殖相结合、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发展格局;在各个养殖单位中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示范等工作,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

3.4.1生态农田建设。

强化生态农田建设是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重要前提,强化生态农田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选择优质水田。应当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溉方便的水田作为养殖地;增宽增厚田埂。应在春耕前开挖鱼沟的下层硬土,对田埂进行增宽、增厚和加固;挖掘鱼沟或鱼坑。在稻田田埂周围1m处挖掘“十字”或“井字”鱼沟,鱼沟深度与宽度宜为0.4m;在稻田田角或中心挖掘鱼坑为鱼提供休息场所,鱼坑深度宜为1m,面积宜为1m2;在进出水口设置栅栏,防止鱼逃跑;科学消毒与施肥。

3.4.2鱼种的放养与管理。

投放鱼苗:根据百色市特有的水产資源和环境,投放鲤鱼、鲫鱼、草鱼等鱼苗,鱼苗投放的数量需要根据稻田的大小而定。一般而言,稻田可投放200~800尾/667m2鱼苗。鱼苗投放前应做消毒处理(在3%~5%的盐水中处理5~10min);投饵:稻田中的水草、浮游生物、昆虫等是鱼类天然的饵料。为此,养殖单位可视情况增减鱼饵,常年可用的鱼饵有嫩叶、米糠、菜叶等。调整种稻栽培技术:选择抗伏倒力强的水稻作为栽培品种,施以有机肥(少施或者不施化肥,避免对鱼产生危害),稻田防虫可使用诱虫灯,尽量避免喷洒农药。

3.4.3全面规划,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部门应当围绕着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将稻田生态养殖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提供给单位资金、技术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制定稻田生态种养长期发展战略,在百色市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稻田生态种养产业化体系;将稻田生态种养规划面积落实到乡镇村组或合作社,逐年、逐步加强稻田生态种养建设,努力将稻田生态种养发展成为百色市优秀的水产养殖模式。

4结语。

生态渔业是百色市的特色产业之一。百色市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和调整渔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最终打造百色特色生态渔业产业。

参考文献。

[1]李健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现代渔业建设[j]。中国水产,20xx(12):6-9.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一

摘要: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注重学生发展;尊重、理解、关心、鼓励学生;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校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由浅入深的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

教育部于20xx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进一步在高等教育领域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这一规定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做好服务。

学校育人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治学方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搞好服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以引代批:当前很多高校学生是非观念差、利害难辨,对他们的最有效办法是多引导、少批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减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又可使他们自己明辨是非,分清利害,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错误时,先不忙给予批评或警告,而是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分析利弊、揭示危害,让学生自醒、自悟。

2、以赞代贬:当学生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自己的才能时,首先肯定其才艺,再做正确引导。这样,既尊重了他们,又不使他们尴尬、难看、出丑,使学生在一种和缓的气氛中自己认识错误,受到教育。

3、以服务代要求:服务对人类来说是需要的,是心理的和生存的需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是一种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达到某种要求或标准,使学生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管理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

4、小题大做,注意寻找双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一要降低“标杆”,二要手持显微镜。降低“标杆”就是对双差生降低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手持显微镜就是看到双差生中那怕最小的优点和进步,适时给予鼓励,使其感到别人对自己尊重与重视,肯定与赞赏,因为被人尊重、重视、肯定、赞赏是人的心理需求。

1、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

尊重学生的公民权利,应首先承认学生的公民身份,并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条例,管理应以正面强化的激励方式为主,尽可能少用惩处措施,惩罚和处分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人性化一些。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突出表现在敢想、敢说、敢做上。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往往要求“独立”,不愿意老师和家长过多的束缚。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到管理“因材施教”,发挥亲情作用,让学生在友好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管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和情感等。

2、理解学生是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前提。

理解是开启人们心灵之锁的钥匙,是心理相容的一种表现。一方面学生管理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管理者能够理解他们,认同他们的认知。理解是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两者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有利于双方之间的亲情沟通,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

3、关心学生是实行亲情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心学生就是对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高校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他们进行指导与帮助。要经常与学生谈心,解除学生的一些思想负担;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贫、特困学生的生活,及时给予“助、补、贷、免”和勤工俭学的照顾;要关心学生的权利,在奖学金评定、先进评选、党员发展等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等。通过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过程管理,激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角度、从关心学生各个层面需要的角度出发。

4、鼓励学生是实现学生管理的关键。

以人为本,充分授权,自主管理。要搞好学生管理,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观。我们在思考问题、制定目标和计划以及进行决策时,都应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和为“生”服务这个主题。同时要积极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诚待学生的基础上,做到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

其次,推行以充分授权为基础的自主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要求管理者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管理自身事务;管理者应通过充分授权,帮助学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自主管理;管理工作者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制订监控机制。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和自身价值,提高他们调节与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管理工作必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又要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同时也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99.

[2]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3]汤桂香。论“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xx(1)。

[4]张永华。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xx(8)。

[7]郭贵香。实现“五个转向”理性选择学校发展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xx(12)。

[8]郭平。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xx(4)。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二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以为,要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应搞好“五个结合”:

一是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根本方法也是解放思想。只有把解放思想贯彻始终,实现科学发展才有根基,才有保障。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消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坚决冲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认识的升华,就不能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思想障碍、引领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而科学发展的实践又反作用于思想解放,为继续解放思想提供理论遵循,拓展思路,指引方向。解放思想必须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把握科学发展的取向,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离开了科学发展的内核,解放思想就会失去目标,甚至偏离方向、误入歧途。科学发展赋予解放思想崭新的内涵,推动解放思想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从而为解放思想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在解放思想过程中谋求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实践中推动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拓解放思想的新境界、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二是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工作,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全党同志都应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人民性、科学性、创造性、针对性、前瞻性等重要特性,在弄懂弄通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密切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三是运用理论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是有关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比如,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改革和发展的各种难题。

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

科学发展观的进步不再是自然界无目的、无明确方向的演化,而是把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演化成了改革开放,又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演化成了心物二元论的博弈实体文化。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一个精神的文化世界。《博弈圣经》对精神作了陈述:“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在每个人精神上的活动会制造一切文明,并对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它的各种观念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扎根于人民心中。它为生产力的博弈创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和社会面貌。它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潮流,迎接全球经济与科技方面的挑战。在具体问题上,它把正理作为经济行为的导向,用道德与博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文化融入这个社会的文明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这个先进文化的方向才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博弈圣经》对内涵曾这样描述:“内涵是主体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把它的精神内涵落实到具体事件中,归为一个博弈实体,然后用科学精神、用心物二元论的平行法则实践区分出实体与性质,以此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

任何矛盾和斗争的文化形式,都是一次向前,矛盾论却有可能使经济停顿。未来的经济不完全是掠夺经济,而是道德与博弈经济,也是博弈实体经济。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区分,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因而,谁掌握了博弈知识论,谁就掌握了个人的先进生产力。这样,他会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集中起来,展开竞争,追求民族个性、民族自信、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民用道德与博弈的知识权衡利弊,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大小、多少、好坏,从而作出正理的选择。不能再用矛盾论这种简单的方式认识事物,而应该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更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内涵,识别博弈实体的文化和更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育高层的知识水平。高层应该不断拓宽科学发展观的帕累托边际效应,更快地利用更多的效应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让每一个人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弈实体,让每一个人懂得和博弈实体的关系,从而更加巩固执政的地位。

当前,要把科学发展观来自大自然的科学成分更快地形成理论,因为忠诚的民众迫不及待地需要这个理论。如果这个理论在应用时变得迟缓、勉强,就会有人在犹豫中给以讥笑。一个高深的科学理论,如果让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解释就会形成理论,如果让一个原始的部落解释就会形成宗教,如果让一帮虚伪的人解释就会形成口号,如果让忠诚的人民解释,他们就会变成实干家。《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忠诚的价值是让你兴盛的法则。”我们先不要评价民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忠诚和信仰,而是先看高端专家在讲坛上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用情感、用真诚表现出语言的节拍。《博弈圣经》上说:“诗人的情感,画家的情感都是语言节拍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尽管不是无意的,但人们也不会忘记语言节奏,最终会接近节奏的发源地。也许自然界就是一段音乐或一首诗,无声不动的东西也有声乐转化来的效果,刺激着人的情感,影响着人的动作。眼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只要借助一种媒介就会产生节拍的效果,节拍是人接受外来信息的最基础形式。”那些自我培育而成的各路科学家,应该用深思熟虑的思想,用不同的语言节拍,表现出生动、鲜活、掷地有声的科学发展观概念,表现出成熟甜美的科学发展观文化,表现出治国主题的科学发展观教育。

人类越是朝气蓬勃,需求越是简单。科学发展观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简明的问答形式,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观念,什么是正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博弈。今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或纠正偏差的过程,也是文明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各民族之长,借用各种内容和形式,帮助民众理解和信服简明的理论,民众才有兴趣,才会信仰。

改革开放已经满足了民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当前,我们还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找出最具睿智的格言、名句,人人当成准则,来指导民众更快地信仰与钦佩。这就是文化进步的方向。

今日的科学发展观不再是西方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哲学,不再用非白即黑的矛盾论看待万事万物。矛盾论是博弈的最终结构,它显示了粗暴斗争的简单性。它只能显示博弈的动机,还不能称为博弈的思维。其实,革命斗争哲学并没有在辩证的发扬和放弃中,利用博弈的手段给以和解,而和解的有效性应该是哲学的功能。西方斗争哲学中的属性是局限的鲁莽哲学,它只能表现出勇敢和对抗的博弈优势,这只能说是对一部分生命的尊重。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学习,利用这种单一斗争的方式,就可以形成对抗,但这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翻来覆去的争论和无休止的纠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的概念。科学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发展就是增长,是连续性的自然特征;观念是所有文化的中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发现它是从马克思革命斗争思想演化过来的一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明模式,这种演化是时代的文化开放。科学发展观会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在智力、知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是自然的概念。我们呼唤科学,追求科学,其实我们就是走在科学的文化进程中。如果想从中找到自己,必须依赖自我创造的文明,才能被感知、被遗存。美好的理想是博弈的思想,坚定的言辞是赌徒的誓言。空想的共产主义属于精神的文化,空想的博弈结果属于精神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空想的虚无特性。

空想不是科学,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性质;空想不是对错,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属性。

可以说,文化进程就是一直在猜想,直到文明的达成,实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论断。为什么会有矛盾论?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两种派别?这是大自然给定的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性的两块,一大块,一小块,大块为国,小块为正。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人的大脑都会把一个实体粗略地分为两块。《博弈圣经》在《哲学是博弈的路标》一文中陈述了国正论形成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构成了时间的特征,通过时间,我们把主观认识的在场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引入了思想中,一旦我们深思它,未来的它就是大小不同的两块,我们把分配给它的时间在它上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物体便会区分出大小。因此,心灵活动创造了观念,经验观察提供了理智。两块物体在时间的交互中,我们就以各种矛盾思考并陈述这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处于各种矛盾的陈述中。”

我们今天用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哲学观察人的行为,发现人在社会中始终处于文明与野蛮的非绝对对立之中。文明与野蛮的发生不可复原。文明是进步、创造、增长,野蛮是倒退、创造、浪费。它们都有着共同“创造”这一小半的特性,而其它一大半则不同,这就是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无限多的博弈行为中,用正理的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

现在,东方人认识到是科学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繁荣。很多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它的要义和主张,出现了一大批宣讲家,但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是表面和字面上的理解,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和常识,还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绝妙的理论和新潮的概念。实际上,那些看似没有阶级性的文章,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博弈圣经》上说:“只有科学才能形成理论。”观察人类的行为可以得知,所有的人都是在鉴赏目标没落时,很容易出现信仰。几乎所有的信仰都是在中立时刻的一次觉醒,都是在飞秒瞬间用感情确定了派别。唯独当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真理的时候,个人才拥有真理,才显示出真理的普适,并与它共存,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诚信仰者。《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上说:“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

让那些有发明、有发现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青年学术才子们,一起挖掘科学发展观里的科学概念,剥离出简明鲜活的理论,撰写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经典文句,在民众大脑中固定下来变成尺子,这样才符合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符合正理作为检验博弈行为的唯一标准,也会避免无意义的纠缠。

一个繁荣社会的文化主题,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化果实,一个治国的纲领,一定会扎根于人民心中。主题里一个闪亮的表征,甚至一句话或一个理念,可以有效抑制人生无谓的争吵,也可以发挥威力无比的社会效应。像“不折腾”三个字,已经出色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特征,它让社会肃静了很多。我们眼前是一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的瘾魂、气质决定人的精神,精神演变成文化,形成了文化进程,一直到文明的达成。文明的流动是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圈环,并以博弈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

三、科学发展观的正理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博弈。

人们对于情感只能粗略地分成两块:一块是精神,一块是感情。目前,人们还没有能力直接创建这种情感,只有根据以人为本,让精神利用人体携带的信息与外界沟通。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正是在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对文化进行更精准透彻的思考。如果放弃精神,社会就会变得贫乏。人们只要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之后,就会将精神扩充到物质上来。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像一根琴弦,琴弦上不同节段有不同的空间节律。主题瘾魂——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物质文明,这是一个社会文化三节律。精神文明的力量是来自主体瘾魂的动量,主体的欲望感觉到的文明,都是琴弦三节律性的文明。《博弈圣经》上说:“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感情与精神是瘾魂的动态信息,能动的智慧功能是构成整体科学文化的开端,也是人与自然的能动功能,它会创造物质文明。物质是局部的科学基础,也是构成科技商品反应出价值的优势效应。所以,几百年来它构成了西方经济体系的基础,并且组成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国家等等。以上这些一旦形成一个博弈实体,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从周边向外扩张。人与物在场景中的三元实体结构(即精神与物质和第三空间的三元结构),是一种创新结构或二特性平行法则。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物的概念,也是实体的概念,这种人与物相比较的状态,是相信自我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这里追加无数的自我反映,有时觉得伟大,有时觉得渺小,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智力的文化在混沌的背景中,由于生物亲序的本性,会产生文明。《博弈圣经》对文明的解释:“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精神与物质之间用情感和利益创造了局部文明,人们把局部的文明奉为科学,把局部的利益奉为真理。政治一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弈实体,就能够对人的精神和物质观念造成影响,其自身延续和社会持续发展会特别地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一个和谐社会的依据就是稳定的博弈实体背景,它里面的各种关系合情合理地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主题,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和高尚感,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的瘾魂对全民产生的精神影响一旦得到了传承,人人会得到博弈文明的教育,也会提升博弈文明的层级。确切地说,我们会把博弈的文明成果归为精神。自古以来,人的文明起源于神的教育,起源于宗教信仰的教育,起源于时代主题的教育。今日,我们接受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也是接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博弈正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用简单的矛盾论谈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的结构,所以会错误地把博弈实体中的众多性质挑出来两个,让它们相互对立,就相当于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再用粗略的矛盾论解释它,这样就会出现任何人都谈不清的悖论。

由于政治主题、精神和物质是三元实体结构,人们最终会引进国正论的哲学认识这个博弈实体,把它分为一大块一小块,这会引出许许多多博弈正理的概念。在科学发展观介绍中有一句话“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应该改为“第一,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个完整的博弈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确定里面的正理呢?其实,这里的标准就是博弈实体知识论,它可以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本质,就是要给人的行为定性,区分出输赢与均衡,找到博弈正理。

(正理:在博弈中的终极真相是无法从生物特性得到的,留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引进一种方法,并用一种策略行为与初择样本的直觉进行对抗,用定性分解找出它的最小单元,看清粒子行为的内部结构,建立决策粒子二特性对局,这是唯一成功通向破解奥秘的理论。)其实,寻找博弈正理的方法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文明之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在文化进程中一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今天突然明白它,也许就像认识古代神秘的文明一样,非常神奇。

假如你想预见这个时代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应该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伟大的命题开始。

四、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是对道德与博弈的思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战略,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战略性的治国纲领,它是一个文化统帅,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它是国家战略的概念。战略是大自然的计谋,它是所有事件的总括。战略是一个博弈体系,它与战术对应着。《博弈圣经》上说:“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质。”

战略的六法则:寻找、连续、正理、科学、文明、实体;对应战术的六性质:寻找—达成、连续—局部、正理—真理、科学—文明、文明—文化、实体—性质。战略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构成战略和战术的元素。战略和战术是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了哪是实体,哪是性质。战略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无限宽广,又有万能的理性。战略不会直接呈现在大脑中,它是通过对博弈实体的区分,才给出计划、判断、执行的种种行为的观念。其实,一切输赢、大小、多少、好坏的选择,一切欲望的达成,以及一切真理的实现都是一种区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特性和任何战略一样,都是靠他人的行动才能学习实践,它自上而下贯穿各组织活动的各个阶段,并发挥战略优势设计的帕累托边际效应。《博弈圣经》上说:“战略的定义范式是检验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的模块,这是领导人博弈对抗战胜对手的六法则,可以检验出战略策略的缺陷,也可以检验战略家的能力,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战术的六性质是对创新结果的挑战。如果没有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怎么解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在博弈实体里,一个人与博弈实体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的。《博弈圣经》上说:“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这种复杂的实体关系用矛盾论解释不了。矛盾论看似沿着一条无懈可击的路走下去,最后却出现了包容,出现了悖论。所谓矛盾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博弈实体中的一切经济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大的博弈实体,每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纳入到经济体系中。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即道德与国际惯例),而孤立主义、利己主义是《博弈圣经》上说的经济学里的一二七死亡法则。所以,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既要考虑他人,还要保持国家的自身利益和稳定发展,这就需要道德和博弈。“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道德让人依赖自身,按照各种规则负起责任,自觉遵守或自我惩罚。道德是人类对自然的义务。道德是世界的秩序,道德适应这个世界。《博弈圣经》中《博弈文化属性之魂》一文,有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隐喻:“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我们在《博弈圣经》的后记中找到了答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道德与法律在阳光下完美的体现就是道德与博弈。

独特的博弈知识就是区分,区分后又经过整合重要资源会再次形成博弈实体,这种战略背景的复杂多样性特点会使对手的智力失效,一切外部取胜的理论都会变成教条,而外部又难以观察模仿。一个竞争者,如果不能用国正论哲学对独特的战略进行区分,就把其作为初择样本组织有效的对抗,那失败一定是一大半。在未来的一切竞争中,高官或企业ceo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增加博弈知识,才能获得优势;缺少博弈知识,只能风光一时。未来战略的分析就是对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分析,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对博弈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它有隐性的属性,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它是实体的概念,它会悄悄地推进着国家的博弈工程。无论哪一个民族,如果更多地掌握博弈正理,它就会成为经济中心;如果失去了博弈正理,就会失控了经济。未来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优先的经济模式,也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局部的线性秩序,而是看你在博弈实体中掌握多少战略优势特性,这样才会在未来拥有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各种频繁的经贸往来,各行各业的业务都降到微不足道的程度。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一切创新,是指业务的创新,也是博弈金融计谋的创新。将来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的创新,会把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博弈实体机构里。在未来的虚拟经济中,财富已经没有传统概念里的形态,财富的流动已不再是实物的运输性流动,而是一种道德与博弈的文化形式。在国与国之间、财长和行长之间、一切掌握巨额财富的高管之间,他们也许在一顿午餐或一张咖啡桌上,就把一个国家的财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就像猜测“高熵赛棋”红兰粒子一样简单。

未来各国之间利用博弈的手段进行财富的大掠夺,会屡见不鲜。也许不远的将来,正像《博弈圣经》在开篇中写道的:“军事战争以外的另一场战争就是——经济博弈大战,也是未来所有的人都要参与的最文明的战争。”将来也许会有传闻,一些政治、经济、高管精英会冲破那些经济的壁垒,潇潇洒洒不分昼夜地飞越五洲大洋,在国际的交往中人不知鬼不觉地将对手的财富通过博弈的方式,转到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博弈战略就是联系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博弈知识论就是方法论,它是人类未来还未掌握的最具威胁性的文化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方的未来是一个遵照科学发展观建造的创新型国家,更多的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训练,会显示出精神和物质的两大文明。到那时,各式各样博弈行为的竞争,会演变成世界经济竞赛。也许人们懂得了博弈实体的优势,掌握了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区分,根据正理均赢论的持续性概念,把人类未来的经济行为引向世界,演变成最文明的世界博弈竞赛。那时的东方社会一定是令人神往的博弈乐土。

《博弈圣经》中说:“一个民族博弈知识的落后,也会落后其他民族。无论是穷国和富国,还是穷人和富人,都会要求改善博弈的结果。”“穷富的区别就在于分享博弈正理的多少。”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臵信的经济成就。也许在某一时期,他们参与世界博弈的混战,世界经济也会为此颤抖。

总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搞好“五个结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持之以恒,下大气力,统筹兼顾,求真务实,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国富民,兴我中华!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三

1、在文化思想观念上,表现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通过文化同质论、文化异质论和文化建构论对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的影响的系统分析,指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矛盾是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之间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抗拒与涵化的内外张力,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交锋、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作者梳理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演变,创造性地提出并评价了保守主义的文化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文化民族主义、激进主义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三大救国理路,这对分析当下的文化思潮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作者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文化不是某一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而是源于西方,又通过交流整合而不断被各国共同创新与接受的世界性文化。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需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开放的姿态推陈出新,在发展消费性文化的同时要重视文化精神的建设,在推进现代化的建设中尤其要推进人自身的现代化。

2、在文化生产形态上,表现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语言文字文化与视觉图像文化的矛盾。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由来已久,该书从发展本体论上、思想缘由上、方法论层面上、发展理念上分析了二者发生分裂的原因,并指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现实表现在经济活动与文化建设的相背离,主要是经济活动与核心价值观的分裂,经济活动与先进文化的分裂,经济活动与人文关怀的分裂,人文文化的滞后性制约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精英文化是主流文化,它关注社会现实、崇尚人本主义、偏重社会效益,它是高雅的,只属于少数人。大众文化是流行文化,它追求感性化、市场化、娱乐化和时尚化,它是通俗的,属于多数人。由于二者的受众对象不同,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具有天然的矛盾性。作者认为,在消费主义占主导的社会,其矛盾具体体现在大众文化的暴力与精英文化的式微,从深层次上讲,它反映的是价值一元性与价值多元性的矛盾,公共理性与私人理性的矛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的矛盾。对语言文字文化和视觉图像文化的划分在学术界不多见,这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该著指出,语言文字文化是传统文化、理性文化及精英文化的综合,视觉图像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科技文化及产业文化的统一。视觉图像文化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对世界的看法,并对语言文字文化构成极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视觉图像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构,如任意曲解传统文化精品,扼杀了传统文化的审美向度;视觉图像文化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摧毁;视觉图像文化对消费者进行了欺骗。

3、在文化实践方式上,表现为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矛盾,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矛盾,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总是失衡的,既有总量的失衡,也有结构的失衡。从根本上来讲,这种失衡反映的是文化生产的有限性与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有限供给满足不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无限需求;过分考虑文化生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致使文化消费的高雅与通俗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重视文化生产的技术作用,而忽视了技术对文化消费造成的负面影响,技术使文化消费失去平衡点;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不平衡成为制约我国文化生活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划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二者的发展是非均衡性的。作者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特性与发展动力机制出发,指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补性不强,二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绝对对立,三是“事业”与“产业”认识上的极端偏颇,四是“两手抓”、“两加强”在规模、速度等方面的非均衡性等。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性、价值性、传承性和稀缺性,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教育启迪价值和产业经济价值。

4、在区域文化发展上,表现为城市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矛盾,区域间文化发展的矛盾。

作者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城市与农村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同步、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不均等、文化消费的不可比导致了二者的差距相距甚远。作者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区域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文化建设的不平衡,区域间文化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间人均文化消费不均衡。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必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包括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探索文化企事业单位高效运行机制、夯实文化发展的资本力量等;二是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汉语语言文字的影响力和传承力的提升、健康和谐的网络信息传播体系的打造等;三是正确处理“中西古今”关系,包括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个性、如何在传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并合理开发各类文化资源等。

2、保持文化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幸福中国。

保持文化均衡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现实要求,也是建设幸福中国的本质规定。要实现文化的均衡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良性对接而互通互融;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扩大文化内需,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强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辐射力;促进区域间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等。

3、加强文化自觉自信,驱动文化全面创新。

文化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追求,要实现文化创新,首要前提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其次要在全社会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作者认为,文化创新包括文化观念的创新、文化科技的创新、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的创新以及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内容。为此,必须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品牌消费能力;实施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同步战略;创新教育观念,集聚文化专门人才。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四

摘要:本文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其理论贡献使我们能够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信念,肩负起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责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这些重大理论和一系列战略思想,是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趋成熟。

(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不可能完全解决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问题,但它为后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基本理论,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就。

(二)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对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认真总结我国的发展经验。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在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概括地讲,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这就迫使我们调整传统的发展观念、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文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表述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集中反映了当代发展理论的精华所在。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们所说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构成社会、国家的基本元素,只有当人的生存权等基本权利得到了保证,人才能有所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因为: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坚持统筹兼顾,就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高度一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强调,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前提和基础,并进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把代表和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在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上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上是相互契合的。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身内容而言,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世界等方方面面,这些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了其内容。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深化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

2005年2月,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要求作出了深刻的论述,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实践,我们正在使社会主义固有的本质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三)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新世纪,我们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党领导全体人民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质上是通过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政通人和的执政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

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并且阐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崭新课题。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严治党,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根本,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时转变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党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提出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我们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坚持发展”和“维护和平”这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色。中国21世纪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求我国全体人民及时把握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站在21世纪新的起点上,整合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体现了高举旗帜、坚持道路与理论体系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五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明确指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回顾马克思如何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说,马克思首先发现的是历来为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说明什么呢?那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关心和重视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力量的劳动者的需要及其满足,要求一切社会历史活动必须在根本上造福于广大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利于人民群众作为“人”所具有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及其才能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谈到理想的生产时认为“这种生产,是以满足社会以及每一成员的需要为目的的”;“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造福于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及其满足。不断创造日益富裕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实现这一人文关怀所必需的条件。二是人的精神生活潜能及其需要。三是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根本体现,人的社会性在人类本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人类本质得以形成和实现的必备条件。要满足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就必须自觉地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及其制度安排,适时进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所以,搞好人类的制度文明或广义的“政治文明”建设,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是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而存在。作为主体的同作为客体的人的统一,或者说,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人的完整性。在唯物史观中,一方面,人是一个客体化了的主体,也就是说,当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着社会历史的进程时,他们是受着客观制约的,因为他们是一个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规定性的主体,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这种客观规定性的范围内或前提下进行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因而他们的活动才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另一方面来看,人又是一个主体性的客体。

马克思研究完整的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它“将使它的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他的各方面的才能。”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生产发展本身要求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客观趋势”。当今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物质生产力的限制,取决于物质生产对于个人的完整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础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人文关怀思想的极大提升,也是马克思人文关怀经济思想的核心。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六

1.人才困乏缺乏活力。未来的竞争无疑是人才的竞争。电视与尖端科技往往渗透和粘合在一起,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作风纪律严的电视工作者队伍,需要一大批爱岗敬业与业务技能兼备俱佳的电视人才。而目前的现状是,无论是主持人队伍,还是策划、编导、技术和市场营销人员,无一不缺。我们台的不少创意设计,都得聘请外部专业人士才能完成。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地方电视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

2、定位困惑缺乏动力。地方电视台一方面担当着确保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宣传任务完成的社会职责,担当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又承担着事业发展壮大的重任,需产生经济效益。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关系,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是摆在地方电视台面前的现实问题。特定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决定了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转变成经济效益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3、节目困守缺乏魅力。主要表现为:新闻节目中领导活动报道较多,基层群众的事情报道较少,不能满足百姓对自身生活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产业部门的生产性活动报道较多,普通百姓的生活性新闻报道较少。由于采访难、取材难、公开难、处境难,造成舆论监督性报道少,降低了地方电视台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不一而足。导致了整体形象缺乏应有的魅力。

地方电视台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地方电视台如何有效应对各类媒体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如何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大做强。需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致力于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创地方电视台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积极发展集电视、网站、报刊于一体的文化技术,着力打造有实力、有魅力、有潜力的区域性先进传媒。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大范围使用,有力地提升了地方电视台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我们要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电视文化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融合,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区域性电视传播机制与创新机制,大力提高地方电视台的知名度和文化力。

2.正确处理好改革创新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创新,是地方电视台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进一步推动形式、内容、思维、机制、体制和手段等全方位的创新与突破,探索既保证正确导向、又富有动力活力的体制机制。尤其要进一步创新用人机制,向人才要活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策划人才、创意人才、管理人才、采编人才和经营人才。既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也要待遇留人,为地方电视台科学发展供人才支撑。

3.正确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确实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一体化,如遇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社会效益。要始终坚持做到"四个不动摇"。即坚持"党管媒体"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台”原则不动摇;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位的原则不动摇;坚持依法办台不动摇。牢牢把握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坚守地方党委政府新闻宣传的“喉舌”阵地。

4.正确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节目多样化的关系。要紧紧坚持“三贴近”,继续“走转改”。秉承播出节目思想性、文化性与欣赏性的协调一致,不断提升节目的感染力与关注度,保持接地气、讲实话的风格。同时,要将弘扬主旋律与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有机结合,不断满足受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如我们电视台新打造的新闻杂志式栏目《晋在眼中》就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目前,自办节目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5.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产业兴台,打造多元化发展的区域性电视传媒。地方电视台作为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主管的重要部门,每年地方财政给予资助和补贴是好事,非常必要。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弱化了其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强化了依赖性。为此,在抓好传统广告业务的同时,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树立产业化理念,努力追求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创办相关联的经营性实体,壮大地方电视台的整体实力,为自身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地方电视台要科学发展,首先要增强关注度,通过播出区域内新鲜生动的地方新闻素材,为观众提供五彩缤纷的精神文化产品,从而进一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这方面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应当具备高雅的文化品位,要努力做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电视作品的文化品位;二是提升电视媒体的整体形象和整体品位;三是提升电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四是提升地方电视媒体的对外形象和文化形象,依托文化魅力,激励鼓舞受众。其一是树立并强化开放思路,集中力量,推出一大批反映地方文化底蕴的力作精品,站在地方党委政府改革发展的全局下谋划创作,有效提高地方电视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其二,应当树立并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品牌专栏。特别要注重塑造新闻栏目的品牌与社会影响,不断树立新闻立台的意识和理念,不断整合各类新闻资源,构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新框架。要借鉴其他电视机构的成功经验,下功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电视栏目,不断提高竞争力。

地方电视台发展力,从广义上讲,是推动地方新闻事业不断进步的能力;从狭义上讲,是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经济基础、事业规模、技术装备和产业素质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整体实力。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任务,我们要着眼于积极创造科学的用人机制,利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块资源,奋发有为,致力于科学发展不断上水平。

1.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力度,推进地方电视台事业发展壮大。电视新闻事业是地方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宣传工具,也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的宣传手段,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理应大力扶持,并随着财力逐年增加,不断提高扶持力度。近年来,晋中市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为我们台购置了电视直播专用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视直播能力,为电视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支撑。当然,今后,还必须开阔视野,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注重从市场寻找资源,寻找出路,利用电视这个广阔平台,筹建办台办节目资金,在实现自身滚动发展的道路上,寻求新的突破。

2.不断加大内部改革力度,推动地方电视台竞争力日益增强。要痛下决心,坚持产业与事业分离、经营与宣传分离的创新思路,把地方电视台可经营可市场化的资源,彻底剥离出去,进行公司股份化改造,大力培育一批节目制作、新媒体业务、有线电视网络、广告经营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竞争主体,实行市场化经营与资本化运作,提高综合实力,提高内部竞争力,把地方电视台的文化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不断加大机制创新力度,确保地方电视台持续向前发展。制约困扰地方电视台科学发展的深层次根源,仍然是机制与制度的滞后,内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难以充分激发和调动。为此,要在确保电视台正确方向,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特别是在人员使用的机制建设上,贯穿以人为本,不断优化结构,加强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创建完善频道总监负责制,实行首席播音员和主持人制度,首席记者编辑制度,工资报酬拉开档次,建立健全内部资产、考核、分配、监管和社会保险等一系列可操作制度,凝聚激活各方面的正能量,以科学机制保障地方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七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只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发展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关系,全面发展,协调推进,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八

从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变迁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出数字图书馆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google提出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对我国数字图书馆项目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其不能处理好版权问题,使其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极大的阻碍。提出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我国应建立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这是构建中国文化安全体系得重要环节,具有保卫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战略意义。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它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发展观和思维方式。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及人口、教育等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本文拟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谈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再到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共发生过三次大的变迁:

(1)第一次变迁—古代图书馆的产生及其作用。

周代史官的收藏一直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我国图书馆的起源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成型时期。这个时期的我国图书馆,无论从收藏整理,还是在管理利用方面,都与西方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古巴比伦图书馆和古埃及图书馆相差无几。

(2)第二次变迁—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及其作用。

十九世纪中叶,一些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较早的改良主义者介绍西方图书馆事业,倡议建立公共图书馆,并广泛宣传其社会作用,为近代图书馆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随着西方工业化印刷术的传入所出现的大量近代书刊,国外列强的入侵所设立的外国教会藏书楼和图书馆等,都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产生着影响。

(3)第三次变迁—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及其作用。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文献信息资源从收集到传播实现现代化的标志。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电子资源和数字馆藏急剧增加。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将走进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及知识交流的速度。互联网问世十多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图书馆和信息检索网络化随之扩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等国许多印刷品出版商加入电子资源服务体系者与日俱增。如elsevier出版公司为美国一些地区图书馆网提供1200种学术期刊电子版全文。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协会推出电子杂志库uncover,于1995年即已提供逾一万七千多种学科期刊论文检索与全文传递服务。此外,主流媒体如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大报也争相上网。由于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传递、检索速度,能极大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20xx年12月14日,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公司宣布,与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以及牛津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数字图书馆。有专家认为这个计划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不仅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式,甚至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如果google数字图书馆项目得以实现,不但可以完全取代图书馆,而且可以取代图书印刷、发行。google数字图书馆项目是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对图书进行扫描、全文检索、网络互联,加快了人们有目的阅读和查找相关信息的速度;由于一次扫描、存储成本就可满足用户无数次阅读需求,经济效益前景巨大;google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必然减少人们对资源消耗,现代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google的计划不仅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传播平台。当人们习惯于从互联网上查找信息,舍弃纸质媒体介质后,必然会出现“网上查不到的内容是不存在的”,即搜索引擎检索不到的资料将会逐渐失去其影响力。假以时日,也许google凭借其技术优势、财力优势、资源优势,会建立整个人类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数字图书馆。google在竞争中进一步取得压倒性的领导者地位,将更加推动英语学术文献的势力扩张,英语因此将在其他文化之上成为压倒性的语言与文化标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危险,英文中夹带的美国意识形态、文化观念将对未来一代看世界的方式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人类文明的多元化。

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引起了美国出版界的关注和反对。google数字图书馆对传统的版权法理论提出了挑战,著作权法律制度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和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但同时又要为创作者提供保护和激励。《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著作权保护就是要在公众利益和创作者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著作权法为作者提供独占性权利,从而为其在创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提供补偿。

著作权的限制反映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方面,而对数字图书馆来说,传统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概念不能完全适用。例如,依照著作权法,购买的图书可以向公共提供阅览,但是购买的电子图书并不能当然地向公众提供借阅服务;传统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文献资料进行摘编而提供的无偿服务认定为合理使用的范围,而网络环境下由于拷贝下载的便利性,这种行为则可能构成侵权。从此角度出发,美国作家协会和五家出版商发起集团诉讼,将google告上了位于美国纽约州的联邦区域法庭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方面google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将极大的提高图书被浏览率,促进科学和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处理好版权问题,创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被损害或没有被充分有效的保护,那么又有谁会再继续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没有源源不断的创新的作品加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水,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google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由于其所具有的超大规模、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社会效益无疑将会对现有的或正在进行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而由于google实行免费查询、阅读,这对那些收费数字图书馆来说更是一个致命打击。据预测,未来20年里,世界上的大部分知识都将被数字化并可供阅读浏览。我国现有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没有一个具有可以与google数字图书馆相抗衡的规模和竞争力,一旦出现像google那样的大型中文文献数字化项目,将会给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1)我国应建立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

建立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可以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所形成的取之不尽的中华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数字化,使之成为全球网上中文信息中心,可以使中华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弘扬,可以使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全球文化竞争,不断促进文化自身的更新和发展,保持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使之走向持续的繁荣和进步。因此,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可以说是通过对中文资源数字化建立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库”,建立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是构建中国文化安全体系得重要环节,具有保卫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战略意义。

(2)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运作模式。

我国可以通过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来激活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活力。国家应扶植一个类似goog1e的商业机构,由它采用市场的手段去整合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提出出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规则;开发统一的阅读软件、数字加密技术,防拷贝、防打印技术,付费结算办法,版权保护措施等。

政府应协调各省的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采取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软硬件标准、网络运营环境的标准,以及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的标准,对他们所拥有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理,建立各自特色的分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的商业机构将对各分数据库整合、集中,使用户在一个简单、实用的网页界面中即可搜索到所要检索的文化数字资源,并可通过免费或付费的方式进行网上浏览和借阅。

(3)利益共享,充分考虑版权人的权益。

由于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由其所拥有的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独立完成,这样版权人的权益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而资源提供方也放心,数字图书馆的商业机构就完全可以避免繁琐的版权授权问题。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付费资源可以通过统一的付费系统进行结算,公共图书馆的版权过期资源也可使广大读者免费享用,达到促进文化传播的很好的社会效益。通过一定的分账机制,出版社、图书馆、版权人及数字图书馆商业机构均可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

8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条。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十九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人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把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是把主观能动性和规律客观性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党的十七大中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既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又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有其发展规律,社会全面发展也有自身发展规律,自然发展更有其规律性。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我们在发挥人的主观性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工商局科学发展观论文(汇总20篇)篇二十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统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必须把“好想法”与“好办法”结合起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推动落实、促进发展。

一是坚持把推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永远是硬道理。惟有发展,才能切实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二是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科学发展观以“创造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为指归,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又好又快发展,既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也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既关注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也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均衡发展;既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也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发展实践中,我们不仅要看项目投入数和经济增长率,还要看社会满意度和群众幸福感。

三是坚持把构建和谐作为不懈追求。当前,我们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改革成本和风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就业规模受到产业升级牵制、社会管理协调机制相对滞后等矛盾。只有坚持和谐共生的理念,把发展本身作为充满活力的系统来对待,既立足现实又前瞻未来,既顾及全面又善抓重点,既尊重科学又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要有长远眼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将现实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相联系,既充分把握有利条件,又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扎实抓好人才培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工程。

二要有全局意识。必须透彻地了解大势、把握趋势,从而更好地发挥优势、构筑强势。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着眼“一盘棋”全局,下好协调推进、竞相发展的每一着棋;学会“弹钢琴”手法,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抓好“牛鼻子”工程,以重点环节突破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且统筹考虑社会、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

三要有求实态度。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品格。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伟业皆成于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实践特色,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力戒虚、伪、浮、空,扎扎实实地抓好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

四要有创新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自然离不开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如果没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抓落实就失去了基础。要坚持用新理论谋划新思路、指导新实践,自觉革除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落后意识,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机制和制度束缚,善于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勇担责任、甘冒风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要转变增长方式,强化内涵发展。围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的总要求,以“调优、调高、调轻”为取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税收调节和考核约束,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实行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大幅度提升产业层次;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抓手,加快构建技术公共服务、科技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等公共平台,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倒逼三大机制,全面实施减排治污、节能改造、循环经济示范等生态建设工程,大幅度降低资源环境成本。

二要统筹城镇乡村,推进协调发展。实施以城带乡战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格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与现代城市产业相融互补的机制,以现代农业提升第一产业,以特色经济增强农村实力,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双赢;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对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流向、流量实行统一调控和优化安排,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开掘潜力,激发活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城乡社会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建设富庶、文明、田园秀美的城镇化新农村,让广大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关注民生生态,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民生为先。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抓起。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现永续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安全生命心得体会范文(2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每个

    实用社会救助的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7篇)

    总结范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培训学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2篇)

    培训工作总结既是对个人工作的总结,也是培训机构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对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大有裨益。在浏览这些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时,请大家积极思考和分析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精选言语的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回顾,并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写得特别出色的心得体会,从中汲取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言语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言

    2023年企业领导讲话感想(汇总17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份优秀的演讲稿才能进行出色的演讲。掌声雷动!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演讲稿,让我们一同品味其中的智慧和魅力。同志们:大家好!

    2023年自检自查报告工作不足大全(17篇)

    编写自查报告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促进团队的整体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工会工作自检自查报告一年来,工会工作在公

    专业学党史心得感悟小学生一年级大全(18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宝贵的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优秀小学教师帮扶学生工作总结范文(16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文件。在阅读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时,可以关注其中的亮点和特色,对比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思考如何借鉴和应

    专业陶艺课程感悟(汇总21篇)

    范文所呈现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和思路,启发我们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范文的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写作方面的提高。

    优质民族团结交流交融心得体会(案例18篇)

    民族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了各民族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