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笔尘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

范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一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英语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英语专业教学还是非英语专业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意识和英语运用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德育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优秀品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的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英语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营造德育氛围是当前很多高校教师思考的课题,英语教师要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将德育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向学生有效灌输德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进而提高高校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教书”“育人”紧密结合。

我国目前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我国的大国风范,为世界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无论哪种专业教育,都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有助于实现顺利就业,构建和谐社会。但目前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文化的冲击,我国英语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是现在很多高校英语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英语教师要提高警惕,英语课堂教学不能一味西化,而要与我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发展规律,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现在部分发达国家不排除利用语言教学的契机,传播一些文化糟粕,甚至个别国家想要利用文化渗透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达到影响他国政治的目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知识的传播工具,是西方文化有效传入我国并影响我国的重要文化载体,因此,为了避免英语教学过于西化,和被个别国家利用,高校的英语教学必须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度,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9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对于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也缺乏学习,很多学生自私,对国家和社会冷漠,个别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生活和学习态度散漫,没有形成科学的判断能力,此外,社会的贫富不均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道德滑坡,缺乏信仰。因此,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必须要在各个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增加德育教育的环节是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很多高校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只重视专业教育,例如英语教学,注重语法、翻译、读、写等专业技能的教育,却忽视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部分教师只关注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要求,在学生的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上没有下功夫,导致很多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情商较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道德品质有待提升,进而影响其就业和步入社会。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固然是高校应该考虑的因素,但不能成为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

(二)缺乏德育意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由辅导员负责,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英语教学重视四六级考试,对学生思想品德问题不够关心,缺乏正确的德育意识和观念。其次,近些年高校扩招,大学英语教师很多也是刚刚研究生等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很高的工作热情,但是在教学经验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管理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些因素都会制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实践课程安排较少,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与社会实际脱节涉及面窄、缺乏创新,导致德育教育陷入低迷的状态。

(三)高校德育工作开展不力。

目前,我国德育被狭义为政治教育,但实际不是的,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多种内容。我国高校德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关注社会需求,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高校的德育教育过程呈现出急功近利的表象。例如,某高校在一段时间内要准备抓哪方面的德育,就积极搞活动,写报告、开会,只流于形式,德育教育的深度不够。其次,高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的自我实践相脱离,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庸俗化的倾向,只会圆滑世故,对待学习却不认真,部分青年人失去纯真,老于世故,个别大学生为了就业不择手段,道德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一)高校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大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力度。

首先,各大高校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完善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制度,使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章可循。高等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加大英语教学的考核制度建设,将德育教育也纳入到英语教学考核的体系当中,形成英语教学成绩与德育思想水平协调的考核体系,有效防止西方功利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加强大学生的自觉性,主动加强思想品德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修养。

高校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因素,教师队伍的专业与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落实德育教育,英语教师的思想认识一定要有所转变,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的人文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想要在英语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教师首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意思,教师在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除了加强英语专业教学以外,还要关心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教师在日常教学阶段要为学生树立楷模,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三)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指引人前进的动力,是照亮希望的灯塔,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高校的英语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90后,个别家庭娇生惯养,导致很多大学生独立性很差,大学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上大学是为父母完成任务,而没有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英语学习上更是积极性大打折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新年,建立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奋斗。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带给他们前进的力量。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四)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教材是教育依托的有效载体,优质的教材可以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想要在英语教学中国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广大的英语教师们要善于在英语教材中挖掘德育教学的资源,高校英语有大量的教学材料,这位教师挖掘德育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挖掘时教师要注意隐形内容的挖掘,英语教师要对英语知识进行提炼,深挖英语课文材料中的德育意义,教学时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达到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例如英语教材教学或阅读教学时有很多社会时政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从爱国的角度抒发自己的见解,在这些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渗透人文思想教育,将德育教育与教材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有效利用课外活动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英语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充实英语教学,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建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建设英语角,开展英语诗朗诵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在课外活动中体验英语的乐趣,有利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对于他们将来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不仅丰富了英语教学形式,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结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伟大工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发挥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英语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加强德育教学的渗透,是当前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加大重视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挖掘德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利用课外活动,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会逐步提高。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站在现实的高度,将“育人”摆在首位,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学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宜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教师博览科研版,(2).。

[2]康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探索[j].前沿,(9).。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二

摘要:新时期下,高校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培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德育教育可提高学生守法自觉性,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在实际教学时,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丰富授课内容,特别注重学生主体思想培养。

关键词:德育教育;法治教育;整合。

1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1.1德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生认知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他们的道德意识对法律的自觉起到一定基础性的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否遵守法律规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法律意识和精神的强弱程度。法律体现在社会现实问题中,通常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高职法治教育中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在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针对此,道德意识的认知是对法律的认同和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同时是整个社会法制建设赖以生存的基础。

1.2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提高。

高职院校中法治教育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因此,法治教育的积极开展需要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相互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整合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德教育水平。

2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意义。

2.1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

高职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多数进行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的学习,如果说高职教育中缺乏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学生在教师德育和法治教育知识时必然会将两部分进行分离,这一以来便无法形成系统性概念,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和法律素养。高职学校中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需要具备一体化的课程,这样以来才有助于全面提高和培养高职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德育教学中,与法治教育整合,通过经济手段、纪律管理、制度管理、行政手段等等对德育和法治教育不断进行强化,使得学生能够耳濡目染,提高教学效果。

2.2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高职院校中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开展中,需要在多种教育资源的引导。此刻的教育资源主要指在实际开展德育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财力、物力、师资等。传统高职教育中,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是分开的,教师队伍也是分开的,这就表明消耗中职院校更多的教学资源。二者的整合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的工作效率,提升学习效率,还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并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整体呈现教育不足,存在不少较为严重的问题。基于道德修养而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自我主义倾向愈加严重,在考虑问题、选择问题时,追求的价值往往是实用与否,是否关乎个人利用,是否在短期内见效。此外,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学生明明知道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即便是签署诚信承诺书,也照抄不误。基于法律素养而言,多数学生对法律重视不足,自身的法律知识缺乏。相比较犯罪现象而言,大学生违纪违法的案例较多,并且愈加严重。

4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整合的对策。

4.1注重学生主体思想的培养。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的发展原则是“以人为本”,基于此,学校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需要坚持以学生这一教育对象为根本,否则难以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将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需要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培养学生的主体思想。学生主体思想的培养不仅指学生自我发展工程中坚持的主体性,同时也指学生在群体发展中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决策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中,教育者仅是确保学习正常运转即可,这样以来便于教育的宗旨相互背离。所以说,在新时代和新背景的发展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思想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思想和主体意识,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还能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自我管理范畴中提高判断和决策[1]。

4.2制定合理的整合教学规划。

高职院校中确保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开展取得成效,需要依据德育和法治教育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统一的规划。首先,将学校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整合作为一项较为统一的工程进行实施规划,对学校、年级、专业进行层次分明的划分。此外,德育和法治教育整合规划中,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适当的整合教育规划。课堂教学中。教学可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总结道理,并融入相应地人文法律知识,更进一步地掌握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进行完善和了解。此外,统一实施规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法律教育。因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法治教育较为薄弱,因此,德育教学中,融入刑法教学、民法知识教学,此外,还需要引进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抵制各种诱惑。教育整合的规划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立整体式的整合模型显得迫切重要。总的来说,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的确定来说,开展详细性的研究报告工作显得较为重要。此外,依据学生的年纪、专业来实施完整性的规划,使得教育更加完善。此外,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强化教育调整,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

4.3丰富整合后的授课内容和方式。

高职德育和法治教育中,选择的教材既包括德育知识还需要包括法律知识。另外,增加法律知识,建设道德说教,借助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进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现阶段中,高职学校的道德和法治教育重视的是传授大众化、普及化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在教材的选择中,充实教材内容,使得教材更具吸引力。所以说,不仅要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还需要增加《刑法》等法律常识的讲授。高职德育和法治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关注,积极坚持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综上,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课程的整合使得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发挥更大的合力,并且能够实现学生在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实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三

近年来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愈来愈多的社会大众和学校开始把建设积极的小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作为首要目标,不断应用有效的手段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积极地对学生出现纷杂的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防范各类心理疾病的出现,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改变颓靡的态度。而教育本身最大的目标便是追求卓越与发展,积极的心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潜意识与认知,以此作为教学目标的宗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养成。

上世纪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广泛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该运动的理念下,我们只有正确地分析与解读心理健康教育才是解决小学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众所周知任何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正能量和优秀的品质,在发展这些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终身幸福。积极的心理学能够凝聚人的正能量、善良与美德,从而把这种正面情绪向我们释放出来。心理学的积极意义莫过于协助人们渡过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从而得到更广阔的生活自由与发展空间。这样我们便能够在正常的境遇下不断打造我们的高质量社交能力和高品质生活方式,从而为我们指明前进地方向。

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积极情绪意义的研究。该运动表明,人生下来的时候均是生性积极乐观的,而积极乐观的心理情趣能够发展人们对于某一行动的深入思考与施行能力,同样强烈的幸福感对于学生追寻梦想的行动也有积极的意义。其次,根据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分析,推断出每个人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会同时出现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态度,而我们要倡导教师呼吁学生在出现心理疾病时要积极地进行解释说明。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开朗、积极、乐观、自信”等优质的品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个体的认知体验,实现深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目的。我们深知环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积极健康的心理也能够深入地挖掘人们的潜能,促使人们增强对生活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学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态度,使得学生在面对挫折磨难时能够迎难而上,不畏惧前方的障碍,从而一步步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人生生活态度。

学校之所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主要是预防各类不健康的心理疾病产生,这也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思维基础上。这一点极有可能给学生思想带来一定的思维压迫感,使得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各学校过于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成效,各个学校分别开设心理咨询室,但这也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施行,所以学校要定期开设心理健康专家讲座,为学生及时排解消极、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其次学校要邀请一些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由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状况的出现,必定不利于小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因此,只有切实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说出自己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偏激的心理问题,才能不断健全小學生的心理素质,真正地做到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健康的.发展。

2.持有健康心理教育的观念。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这无疑对学生及其学校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便是学校各层面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和引导他们向积极的事物看齐。所以,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差强人意。而上世纪的心理学健康运动主旨便是传达从积极的心理学角度去看待问题。人与生具有可贵的品质,独有追寻梦想的思维动机,丝毫不畏惧前方的艰难坎坷。而现在的小学生求知欲极强、喜欢争强好胜,从学生的这些行为举动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充满活力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运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来疏导孩童内心存在的一些心理疾病。我们要善于挖掘孩童对待世界的积极态度。即使是面对一些心理问题极其严重的“问题儿童”,我们也要秉承着“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排挤、疏远他们,并且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积极乐观的心理,毕竟,关爱的力量比局限于心理伤害补救相关措施更加有效。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定期开设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情景再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虽然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因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度匮乏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的理念,所以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以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努力实现从“病态的传统心理学观念”到“全新的益智心理学思维的转变”。

参考文献: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四

摘要:焊接工艺是焊接生产的核心内容,焊接工艺贯穿于焊接结构生产的全过程,为了高质量的完成焊接产品,在焊接工艺方面需要注意焊接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正确性,这些特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焊接质量。焊接工艺的设计直接影响了焊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焊接工艺设计原理越来越被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

关键词:焊接工艺;主要内容;设计阶段。

1、焊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焊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艺设计贯穿始终。焊接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产品结构、工艺装备、生产技术水平等都与焊接工艺设计紧密相关,但工艺设计人员实际操作经验以及生产管理体制对焊接产品也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对焊接工艺的管理对焊接企业的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焊接工艺设计方案多种多样,某一项数据的变化均会导致焊接产品的不同,因此,焊接工艺的设计是十分灵活的。在传统的焊接领域中,焊接工艺设计方案均由相关技术人员依据自身经验进行操作,这就对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工作量大以及技术人员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现代焊接领域中,在焊接工艺选择、焊工档案管理和焊接工艺评定数据库系统等方面,均使用了计算机辅助焊接工艺系统帮助研究焊接工艺的设计。这使得焊接工艺技术飞速发展。

1.1焊接工艺设计的工作内容。

在许多的以焊接工艺为主导的现代生产企业之中,其焊接工艺设计系统已经较为完善,该系统涉及到的焊接工作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进行产品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对产品进行图样的工艺性审查主要针对于具有独立设计产品能力的企业,之所以要针对产品进行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决定产品是否能够被继续加工下去,以及保证焊接质量。而在对于施工图样进行工艺性审查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严格地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制造法规以及安全监督管理措施以及企业内部规定的焊接要求等。一旦没有按照章程进行工艺性审查,那么焊接产品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对于那些不具有自行设计能力的企业,就不必做产品图样的工艺性审查。第二,产品焊接工艺方案的制定。对于一些新产品而言,其往往需要进行焊接,而在对其进行焊接之前,需要对于焊接工艺方案加以有效地制定。为了保证焊接产品的质量,首先应该仔细分析施工图样的各项参数,结合相应的技术要求,自身生产车间的可用设备等各个细节,制定出详细的制作方案。工艺设计方案应该集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各个部门一起讨论,最后由总工程师审批,通过审批方可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生产工作。第三,进行焊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试验。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离不开一系列试验的实施。人们总是在不断的实验中得到启发,从而推动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因此焊接工艺设计的工作内容当然也包括了一系列的实验。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得出一系列的结论,从而推动焊接领域的发展。当然焊接工艺设计的工作内容形式多样,不可能仅仅局限在这三方面。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说产品焊缝识别卡的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的制定等,也都是在焊接工艺设计的范畴之内。

1.2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在开展焊接作业的过程之中,焊接工艺规程对于焊接产品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在开展焊接作业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焊接工艺规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通用焊接工艺规程、标准焊接工艺规程以及专用焊接工艺规程,对于焊接工艺规程有效地加以制定,就可以很容易的依据相关规程正确选用焊接材料、焊接参数和操作技术,除此以外,焊接工艺规程也可以作为接头质量检查规程的依据。

2、焊接工艺设计工作程序。

由于焊接工艺设计工作范围的广泛性,必须遵守一定的工作程序才能保证焊接工艺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通常,把焊接工艺设计阶段分为基础焊接工艺设计标准准备阶段、焊接生产工艺设计准备阶段、焊接工艺试验和技改措施实施阶段以及产品焊缝质量检查阶段。

2.1基础焊接工艺设计标准准备阶段。

在进行准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于产品的焊接技术条件加以明确,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从目前的焊接工艺方法中选取最适合产品的焊接工艺方法,使所有的结构材料焊接材料焊缝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准备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熟知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本企业的制造规程。在对于相应的工艺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工艺使用方法以及技术标准等内容,企业应该每隔三四年进行调整用以保证企业标准与时俱进。

2.2焊接生产工艺设计准备阶段。

在对于焊接生产工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需要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对于产品施工图样的公益性加以审查,第二则是对于焊接工艺方案加以确定。其中,产品施工图样的工艺性审查仍旧仅限于具有独立设计产品能力的企业。焊接工艺方案策划人员不仅要熟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加工方法,还要清楚本行业的发展水平。不能当本行业已经研究出更好的制作方法时仍旧采用过时的.老方案来解决问题。

2.3焊接工艺试验和技改措施实施阶段。

焊接实验的研究工作制约着整个焊接领域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整个领域焊接水平。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用以相应的焊接实验研究工作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且由于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高,所以当前要想更好地对于新产品进行研发,就必须要通过实验来对于新的产品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焊接工艺能够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并且在完成了相关的实验之后,还必须要将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交由总工程师审批,在审批完成之后,再将其编订为基础焊接工艺标准。

2.4产品焊缝质量检查阶段。

在完成了焊接之后,还需要对焊缝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焊缝质量检查也是焊接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般在进行焊缝质量检查的过程中,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无损检测以及产品试板的破坏性试验。焊缝质量检查是保证焊接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以及开展破坏性试验,能够更好地对焊缝的质量进行判断。

3、结束语。

为了保证焊接产品质量,在焊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格外遵循一系列的焊接章程。焊接工艺设计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技术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焊接企业在保质保量完成相应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大力进行创新探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我国焊接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振宇.焊接工艺设计原理[j].化工管理,2015(33):181,183.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五

“两课”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分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和幼儿园3个层次。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中学层次考试;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小学层次考试;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幼儿园层次考试。

“两课”考试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访问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户籍或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交费、采集照片。“两课”考试准考证由考生于考试前15日内登陆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自行下载打印,此证作为考试入场的必要证件之一。考试成绩可在5月25日至6月15日登陆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进行查询。“两课”考试合格证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发。“两课”合格证有效期5年,只限用于申请一种种类的教师资格。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六

所谓德育教育,就是向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思想以及政治等内容的教育,是国内学校教育主要组成内容之一,内容包含较广,和美育以及智育等培养,都有着密切关联,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对教育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层次剖析。

一、德育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1.带动高校德育教育发展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极为关键,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虽然各高校对该项教育工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还是存在着流于形式等状况,整体德育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教育心理学的运用,能够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心理学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大学生心理角度入手,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以便通过对各种心里因素进行合理运用的方式,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质量进行保障,不断完善该项教育工作,进而切实提升校内德育教育水平。

2.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中,积极心理学可以对学生生活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树立起正确、积极的发展目标,并能够不断对自身身心健康进行调整,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成长状态,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相关要求。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大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力度,要通过正确的培养手段与引导,为学生健康成长保价护航。

3.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高校也一直极为重视大学生人格培育,而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模式,两相培养方式的相互补充与完善,可以使高校德育教育能力进入新的阶段,能够更好的对大学生人格体系完善进行辅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自身心理品质与道德修养,使其适应能力以及抗打击能力可以得到切实强化,从而树立起健全的人格,进而成为一名品德兼优的优秀人才。

1.完善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在对心理学内容进行运用时,为保证最终德育教育效果,高校需要保证德育教育内容的改革力度,要将心理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并通过科学化引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以便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对自身缺点进行改正,实现对自身潜力的有效挖掘,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的同时,老师还要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要注重对整体教育教育环境的打造,要保证整体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的感染之下,不断对自身思考能力进行强化,并可以养成积极思想,能够对自身进行深层次认知。此外为保证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兴趣,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老师还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意愿,保证他们能够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地心理与道德品质,能够具备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各项条件。

2.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在将心理学知识渗透到德育教育过程中,应从心理学角度对德育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补充,本文在此将重点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介绍:

(1)将行为主义疗法运用到德育教育之中,通过对不利环境条件进行发现与改变的方式,配合相应教育与训练手段,对学生不正常以及不良行为进行系统性纠正,以保证其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在具体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通过举例或树立典型的方式,像向介绍学生进行现代各行英雄或榜样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够不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能够正确对自身进行要求,能够树立起为行业或社会贡献的意愿。同时,要通过对行为疗法中的`负强化疗法与正强化等疗法的运用,对学生习惯与行为进行纠正,以达到预期的道德素质培养效果。

(2)将认知疗法运用到德育教育之中,以通过对学生认知过程行为与情感的调整,对其消极行为与思想进行优化,保证他们的行为与情绪。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多是因为认知不当所导致的,所以教育者要对学生认知予以重视,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在对学生消极以及不良情绪、行为、思想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行为、认知以及情感三方面的关联进行明确,并要对不正确的行为与思想记性检验,要运用客观解释,对学生的消极认知进行改正,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认知存在的问题,并在教育者的辅助之下,进行自我评价与监察,能够随时进行自我反思,确保其一旦出现不当的思想与认知时,可以及时进行更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事物进行认知。

3.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由于社会实践是大众公认的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以及德育教育手段,因此在将心理学融入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积极创新,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相应教育。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对学生主观能活动性进行保证,所以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也应改变以往“包办”的活动教育方式,要在告知学生活动主题以及目标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对各项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保证他们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能对潜在能力进行挖掘,能够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强化。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以及组织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多展示平台,使他们可以在感受到生活艰辛的同时,能够更加珍惜生活、感恩父母,能够正确对社会事件进行认知与分析,能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

4.保证整体德育教育环境由于环境能够对学生德育教育形成良好地辅助,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情感共鸣,进而主动对积极心理以及正确行为养成方式进行探索,所以教育者要加大对环境营造的关注力度,不仅要注重课堂教育氛围的营造,同时还要在校园内部打造出良好地德育教育学习环境。要通过设置具有育人特色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与行为进行潜在影响,像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以及参观英雄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与环境所传递的思想道德观与价值观产生共鸣,保证他们的“三观”,进而达到理想化德育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各高校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对该项教育予以足够重视,并要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要结合大学生德育教育实际开展情况,按照该项教育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联,制定出科学化教育方案,确保心理学具有的价值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得到有效发挥,确保高效德育教育水平可以得到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品质都可以得到有效优化,能够形成良好地人格,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5]刘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艺术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七

2、当前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上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

2、2管理会计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2、3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

2、4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不强,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3、管理会计的应用对策。

鉴于目前我国企业运用管理会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3、1强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3、2强化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会计观念。

3、3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4创造运用管理会计的良好环境。

3、5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八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扩张成为必然趋势,生态环境面临着城乡建设的巨大威胁。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无序扩张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城市化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优先考虑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主要以经济发展为导向规划用地布局,先有了空间布局后再进行生态绿地等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只是以确定的用地布局规划为基础编制,从而使得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1]。1960年代以来,环保与生态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价值观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广泛运用,城市规划朝着生态价值观转移,形成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或城市规划的生态化[2]。生态导向下,城市规划不再以人的需求作为唯一目标,人的社会经济过程不再凌驾于自然过程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成为城市规划分配和管理空间资源的主要对象[3]。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用地规划首先确定生态敏感地区范围,确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使生态环境不因城市的发展扩张而减少和破坏,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得以延续和发展,从而保证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龙泉山位于成都市中心区东、南近郊,作为全域成都格局中的“龙泉山生态旅游带”,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区域(图1)。龙泉山是四川盆地的重要生物廊道,成都市的生态涵养带,对成都市的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龙泉山地区是成都平原、丘陵地区传统农耕文化和农田景观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价值。图1龙泉山区位图本文以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例,通过对现状环境的分析,综合评价龙泉山的生态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措施,提供了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用地规划的实践运用。

1.研究区域概况。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规划范围为龙泉山脉周边地区,包括金堂县、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双流县和新津县五个区县的47个乡镇,总面积1556km2(图2)。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生态环境的恢复,通过生态保育和恢复重建工程提升其环境容量及生态承载力,发展以绿色植被为基础的森林—农田—水域生态系统,充分发挥龙泉山自然生态区域的系统服务功能,平衡都市碳排放并为人们创造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绿色空间,使之成为成渝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及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个良好空间载体。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应符合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根据周围环境和城市总体规划,适当建设旅游点、森林公园等配套设施。龙泉山属于生态脆弱带,目前形态和景观特性与规划的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和成都市发展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目标相差较远,因此必须以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同时与景观再造相结合,增加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提高视觉效果。龙泉山生态建设应既恢复其生态功能,又尽可能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在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方面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龙泉山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通过分析龙泉山的生态环境现状,研究龙泉山的自然本底情况,综合评价龙泉山的生态敏感性,并结合龙泉山五区县开展的生态恢复与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及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提出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育规划,从而为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提供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

2.研究方法。

通过详细解读龙泉山各区县已有规划或环保政策,深入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实地考察龙泉山地区的土地利用、水系组成、生态系统状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结合龙泉山五区县已有规划或环保政策,全面掌握龙泉山地区生态系统变化情况及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龙泉山生态敏感性,探讨龙泉山用地规划,将龙泉山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政策建议,使龙泉山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有机结合(图3)。

3.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3.1基本农田保护的冲突。

龙泉山生态旅游区很多划为基本农田的'丘陵耕地坡度在20°以上,属于水土流失易发区,土壤瘠薄,并不适合农作物耕作,而是需要退耕还林的地区。但是,龙泉山地区普遍存在土地生产力低且不适合农作物耕种的坡耕地被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使龙泉山普遍出现无耕地可施的情况,坡耕地的农业发展又不利于山区的生态保护,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现象。而且,龙泉山地区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的饱和又导致生态林建设用地紧缺。

3.2自然资源匮乏。

龙泉山地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的屏障作用还未形成。区内仍有疏林地,未成林地及无林地,现有公益林面积中无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龙泉山地区山丘由于土层瘠薄、干旱少雨,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现状和长期以来林业投入不足,致使植被呈退化趋势。加之坡耕地比重大,与林地相嵌分布,形成明显视觉”裸窗”,坡耕地长期耕作,致使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愈耕愈薄,耕作收入入不敷出,形成恶性循环。龙泉山生态环境的建设任务相当急迫且艰巨。

3.3水土流失严重。

龙泉山地区的坡耕地普遍发展林果业,其中,以龙泉驿区的林果业最为发达。龙泉驿区的优质水蜜桃、枇杷、梨等水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达2亿kg,成为著名的优质水蜜桃产地。但是该区农民的传统果树管理方法却导致了水土流失的现象。

3.4粗放式森林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家乐”应运而生,对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龙泉山地区的“农家乐”生态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不但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但是,龙泉山地区的精品农家乐数量少,低层次重复的农家乐数量多,小型农家乐以““撒沙”的形式遍布整个丘陵,出现了无序发展的现象,影响了周围环境。

4.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综合评价一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人口负荷、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是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异和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是这个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生态敏感性分析实质上是对现状自然环境背景下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明确的辨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区域。通过评估龙泉山的生态敏感性,对生态价值相对较高、生态系统相对较敏感的区域,进行积极合理的保护;将生态价值相对较低、生态系统敏感性相对较弱的土地作为适宜建设用地。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健康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效益、逐步改善已经恶化的自然环境,为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1评价因子。

生态敏感性分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通过对成都市龙泉山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要素进行调查研究,依据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显著性及资料的可利用性筛选出评价因子(表1)。

4.2生态敏感性评价。

依据龙泉山地区植被指数敏感度的统计分析,不敏感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5.34%;轻度敏感区占15.64%;中度敏感区占35.20%;高度敏感区占43.23%;极敏感区占0.59%。其中,龙泉山西南部的双流县和西北部的青白江区的植被条件最好,其敏感度最高,中部的龙泉驿区和东北部的金堂县的植被条件较差,其生态敏感性较弱。依据龙泉山地质灾害敏感度统计分析,不敏感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2.43%;轻度敏感区占13.44%;中度敏感区占40.09%;极敏感区占34.04%。其中,龙泉山地区东北部的地质敏感度最高,为地质灾害易发区,西北和西南部分的地质条件较好,其敏感度较低,中度敏感度的地区分布最为广泛。依据龙泉山地区水土流失敏感区的统计分析,不敏感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87%;轻度敏感区占71.39%;中度敏感区占8.39%;高度敏感区占12.53%;极敏感区占4.82%。龙泉山地区水土流失生态敏感度的空间分布极为不均,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集中于丘陵山地,造成丘陵山地的生态敏感度显著高于平原地区。依据龙泉山土地利用敏感度分区的统计分析,不敏感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1.21%;轻度敏感区占6.84%;中度敏感区占42.23%;高度敏感区占3.65%;极敏感区占36.06%。由于基本农田园地和林地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山地,因此,龙泉山地区东部的土地利用生态敏感度显著高于平原地带。

4.3综合评价。

根据权重表中各单因子的权重,将各因子进行叠加分析,通过融合临近多边形和破碎多边形,将规划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划分为5类(图4)。图4生态敏感度分区图其中,不敏感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5.85%,基本为城镇建设用地和村庄用地。轻度敏感区占42.63%,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水体分布区,以平原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为主,也是龙泉山地区最早被开发,人口密集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以承受一定强度的开发建设。中度敏感区占31.01%,在全区广泛分布,以平原耕地景观为主,地形坡度较缓,植被较单一,可承受一定强度的人类干扰,生态恢复能力较高。高度敏感区占18.68%,极敏感区占1.83%。两者呈带状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这些区域以林地和基本农田划定的园地为主,虽然地表植被条件较好,但是大部分区域受人类干扰比较严重,生态恢复能力弱,区域敏感性强,需重点保护。

依据龙泉山地区生态敏感度评价分区,可将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划为重点保护区,必须严格控制人为干预,不允许破坏地貌、水体、植被;将中度敏感区划为一般保护区,可以进行适度的人工改造自然环境,以提高环境质量;将轻度敏感区划为环境保护缓冲区,即外围保护区,禁止新建重污染项目,禁止滥采乱伐,提高绿化水平。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九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高校本科生的论文,我们来看看。

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特别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这大多是在课堂教学中。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何为高效课堂呢?也就是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活动,能够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益,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包含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心理学知识。

1鼓励活跃课堂氛围。

著名的“斯金纳笼子”的实验,让老鼠在笼子中学会按压一个杠杆以获得食丸。通过食物的鼓励,不断的刺激老鼠学会了按压杠杆。而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这种鼓励也是必须的。鼓励,就是指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的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的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

[1]数学课堂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既没有没有语文课堂中优美的词句,也没有科学课精彩绝伦的科学实验。如何在课堂中留住学生呢?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出数学所特有的美,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鼓励孩子们与自己共同探究发现不一样的数学。可以用微笑,用语言,用大拇指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学习课堂,适时的鼓励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那么和谐的课堂环境将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如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后之后不仅仅只是老师点评:“回答的不错。”“很好,请坐。”等。可以给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励如“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有胆量,不简单。”……利用有感情色彩的词鼓励孩子们思考问题。在这其中也可以渗入“代币法”,通过课堂回答问题给予一定的“代金券”,积累代金券换取一定的奖励。这样不停的刺激学生,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问题,问答问题的好习惯。从而使课堂中的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中来。

2观察榜样提高课堂效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范能力超强的少年儿童,他们会通过观察记住所看到的行为,并随之模仿。并且孩子最容易受到同辈的影响,其中孩子们之间由于年龄、性格、经历上的接近与相似,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如,在进行数学练习时,需要及时的评价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以表扬的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孩子们就会有比较的心理,观察这些榜样并且做的更好,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效果。

除了练习中可以利用榜样,教学中也可以应用榜样,如在教授方程的解法时,他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不难发现方程的解法。此时,为了鼓励孩子们能够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表现好的同学为榜样。而这样的正强化,会使孩子们努力效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榜样,使得大家有学习的方向,有看得见,摸得到,就有说服力。所以,鼓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孩子们需要给他们树立榜样,并且要鼓励他们成为榜样。

3觉察动机,实现自我预期。

“动机”和“学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伯纳德.维纳发现“往往可以从学习中推导出动机,而学习往往依靠动机。”[3]学生在争取好成绩时,往往会经历成功或失败。他们情绪上对此有什么反应,取决于他们怎么向自己和他人解释这一个问题,在这一前提下,每一个学生在为之努力的学习领域就会形成比较长远的自我实现预期,并且对今后的学习动机产生决定影响。

学生在争取好成绩时的表现是不断努力和持之以恒,还是学习意志不断消退,最后“一筹莫展”,就完全取决于这种自我实现预期。

个人以往的成绩可让学生定位自己成功的可能性,过去成功率越大,那么学生会觉得未来自己也一定能成功;或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能成功,那么也会自我暗示自己也能成功;教师的鼓励也是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相信学生,也会提高自我预期,从而达到成功。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3中,并不直接引入例题,而是先让学生思考“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已知苹果每千克3.5元,梨每千克4元,问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能够很快的列出算式,这就是一次的成功。

接着改变题目,将题目变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一共花了19元,已知梨每千克4元,求苹果每千克多少钱?”根据提一次成功的经历,学生会很快找出关系时,从而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多成功,在课堂中多实现学生的自我预期,为孩子们树立成功的信心,让他们喜欢上数学,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需要掌握学习心理学的一般规律,结合自身经验,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说”,“交往教学理论”……为我们从更新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更广的维度认识数学学习与身心发展关系提供了更富时代内涵的理论依据,值得深入学习探讨。[4]从而打造适合自己课堂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杨珍霞单位:湖南省泸溪思源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赵伶俐主编(1996)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杜拉(20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入门》格尔德米策尔(2011)中央编译出版社。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十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却不是很明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心理健康课中应该运用赏识教育,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动态的赏识档案,构建多维度动态的心理健康课成绩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赏识教育理念下进行思考,结合高职学生教育实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新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活成长规律的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以充分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我会成功”“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与赞扬,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以赏识为先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外力为内在推动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尊重和爱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存在表面化现象。

现在各高校都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但是课时设置少,一般为16课时;上课的地点固定在教室,桌椅不能移动,限制了心理团辅和相关拓展训练的开展,导致上课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在课中得到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认为心理健康课是可听可不听的不重要的课程,对这门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师绝大部分是辅导员兼任,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的教师。虽然是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才能上岗教授心理课,但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足以胜任心理课教师的。这种现状致使心理课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单一。此外,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心理健康课往往是合班上课,8次的课程,教师都还没来得及认识所有的同学,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现状与赏识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教师的赏识没办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开展,学生也没机会在心理健康课中自我实现。

(三)心理健康课缺乏好的考核和评估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以粗放型的形式上课的,学生的成绩仅仅通过一纸考卷来评定,缺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过程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教育知识反馈的评估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师会习惯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就是随耳一听,没有体验,也就没有感受,也就谈不上以后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调控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等。

(四)学生认知上存在偏差。

在学生看来,开设心理健康课没有多大意义。第一,他们认为这种课的上课对象应该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他们的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听这门课程;第二,学生有固定思维,认为只上8次的心理健康课就是每个人不管听不听都能及格的课程,不会存在挂科的现象。所以,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不把这门课程当回事,不会以上专业课的心态来看待这门课。

三、赏识教育在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

(一)小班上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动。

为了更好地在心理健康课中实施赏识教育,小班化上课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班上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6组,每一组选一名外向、活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每一组学生都给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口号。建议学校能把可移动桌椅的教室固定为心理课教室。桌椅的摆放为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圆的形状,每次上课时各组的学生都分别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分享。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互动,表现积极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加分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上课模式不仅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且课堂气氛也会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二)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

教师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用于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摘录学生上课的感悟、心得体会以及学生的一些困惑等。通过这份档案,可以更全面地、动态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引导。教师只有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上好这门课,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三)把情感体验融入课程教学。

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情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定的场景,如人际交往困惑、情绪控制、挫折处理等情境下,让学生去演绎相应的角色,然后是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内向、不敢大声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不断地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在别人面前去展现自己,让他们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恢复自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表现出无条件地赏识与接纳,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四)给学生布置自我剖析作业。

在第一次课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心理成长报告作业,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描述当时发生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时自己的想法以及行为和现在的感悟等。通过这份成长报告,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长报告的内容简要整理到赏识教育动态档案中。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赏识动态档案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名学生,便于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

(五)构建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成绩,应构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三位一体的动态多元的评价方式,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小组也会开展良性的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融入课堂,开放自己。

(六)增加心理健康课课时,提升学生重视度。

为了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课,可以增加这门课的课时,如其他专业课一样,从第一周上到期末,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不是随便“打打酱油”就能通过的课程。只有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课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另外,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体验、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放松自己、愉悦心情,提升幸福指数,变被动地上课为主动地参与,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人人喜欢的课程。

(七)动态赏识档案作用的持续性发挥。

动态赏识档案不应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结束而消失,心理健康课教师可以把这份档案传递给相应班级的班主任和分管该班级的辅导员,让其他教师继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赏识档案,继续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个持续的跟踪与反馈。只有这样,才充分升华了心理健康课的意义。不是为了上课而给学生上课,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的。

(八)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积极的个性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建议各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多组织课程建设讨论会以及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心理健康课教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心理健康课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三,心理健康课教师要充满爱,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十一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开始阅读心理学原理相关的书籍,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心理学原理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心理学的兴趣。

第二段:认知理论的重要性。

阅读关于认知理论方面的书籍,我深刻意识到了认知对于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我的一个重要体会是,我们的认知是主观的,受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经验的影响。通过学习并了解认知偏见,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种改变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也提高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社会认知的启示。

接下来,我开始阅读关于社会认知的书籍,这让我深入了解了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思维过程。我学到了人们对他人的评判和态度是如何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的。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举止,并试图推理他们的动机和意图。这种关注让我更加敏锐,也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第四段: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阅读情绪管理方面的书籍时,我认识到了情绪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我学会了辨别自己的情绪并适当地表达出来的重要性。我开始试着通过深呼吸和冥想来平复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把愤怒和焦虑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动力。这种情绪管理的改变让我更加稳定和坚定,也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第五段: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最后,我开始关注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阅读相关的学习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意识到了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并试着创造一个积极、激励和有帮助的学习环境。我也尝试运用奖励和积极反馈来激励自己和他人。我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也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结尾:

通过阅读心理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情绪。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心理学,并将它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达到更好的个人发展和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专业心理学原理与教育论文(汇总12篇)篇十二

综观上述积极心理学当前困境的形成过程,可分析出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互为冲突的两种研究取向:一种取向于“积极心理-积极效应”研究,另一种取向于“积极-消极悖反”研究。前者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为“积极暴政”;后者则可以认为是对“积极暴政”的反叛,体现为“积极的悖论”、“消极思维的积极心理”等。两种取向的积极心理学因研究假设与方法、研究思维、研究结果等的不同而构成了互为冲突的两种研究进路。“积极心理-积极效应”研究进路以逻辑分析思维、线性思维为基本特点,以“积极心理过程有益于积极结果的产生”为其核心假设(即:积极-积极),而其多数研究则更倾向于采纳去生态效度的横断研究方法。就研究方法而言,并不否认该种取向的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存在有部分纵向研究。但是,sin和yubomirsky()的元分析发现,即使是现有的少部分纵向研究,也倾向于采取干预后立即跟进的方式来考察积极干预的短期效果。mcnuty和fincham(2012b)也指出,主流积极心理学研究仍是采取横断方法考察短期的心理过程。“积极-消极悖反”研究进路以辩证共生思维、非线性思维为基本特点,以“特定情境中积极(消极)心理过程导致破坏性(建设性)结果”为其核心假设(即:积极-消极、消极-积极),而其多数研究则更倾向于采纳情境化的纵向研究方法,如上述“积极的悖论”系列研究等。两种研究进路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前的困境。但是,这种冲突必然会阻碍积极心理学发展吗?这取决于上述冲突的性质。上述二者的冲突(“积极暴政”及其反叛)是一种建设性冲突,而这为积极心理学的视域拓展、融合、转换提供了可能。

所谓建设性冲突,是指互为冲突的双方具有共同目标、形成正向影响的冲突(江勇,李步峰,2003)。一般而言,可以从冲突双方是否具有共同目标、冲突原因是否源于方法差异、冲突过程是否以问题为中心且有信息交换、冲突结果是否积极正向等四个方面来判断冲突是否具有建设性(刘江花,陈加洲,2012)。具体到上述两种研究进路的冲突而言,二者的研究目标抑或是学术目的一致,即促进人类的幸福与繁荣。虽然“积极—消极的悖反”是作为对“积极暴政”的逆反出现,但并不否认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价值、积极作用等。它可以被认为是从情境的视角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以完善积极心理学研究。二者冲突源于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方法差异,如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差异。二者的冲突过程以特质、情绪等心理过程是否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问题为中心展开,并相互借鉴、参考对方的研究成果。二者冲突的结果虽然造成了主流积极心理学的新困境,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域等。因此可以认为,积极心理学两种取向、两种进路的冲突(“积极暴政”及其反叛)是一种建设性冲突。

正是这种冲突的建设性,为积极心理学研究视域的拓展与转换提供了可能,也为实现两种进路的思维融合、方法融合等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积极心理学趋向于一种辩证共生的、情境交互的、文化的、更为平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4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视域拓展与转换基于上述冲突的建设性这一特征,可以在遵循冲突双方共同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视域的融合与交叉,进而实现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视域拓展与转换。主要体现为下述三个方面。

4.1研究视域的拓展:重新划分研究类目。

视域的拓展、研究类目的再划分首先有赖于理清当前两种研究进路各自的研究视域、相关元素、研究分类等。主流的“积极心理—积极效应”研究进路(取向)主要以seigman提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等为核心内容,分别探索“乐观、愉快、宽容、善良、自信……”等24种积极人格特质或积极情绪对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积极结果的诱发、促进作用;而非主流的“积极—消极悖反”研究进路(取向)则在关注积极心理过程的基础之上,涵括了“悲观、消极态度、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消极人格特质,并以对主流积极心理学的反叛姿态,开展“积极心理-消极结果”、“消极心理-积极结果”研究。综合而论,二类研究视域共包含了积极心理、消极心理、积极结果、消极结果等四种元素或变量,以及积极—积极、积极—消极、消极—积极等三个研究大类。

在理清各自研究视域的基础上,结合二者冲突的建设性性质(目标一致:推进人类的.幸福与繁荣),可以对冲突双方的研究视域进行融合、交叉,从而重新界定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类目。所谓融合,即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涵括上述全部四种元素。所谓交叉,即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交叉组合四种元素而形成:“积极心理-积极结果、消极心理-积极结果、积极心理-消极结果、消极心理-消极结果”(wong,2011)、积极心理×消极心理-积极结果×消极结果等五个研究大类。其中,“积极(消极)-积极结果”两类研究在一般意义上探究人类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在平均水平上探究人类如何发挥潜在力量、如何提升幸福感等,例如探究积极情绪如何促进生理、心理健康等。“积极(消极)-消极结果”两类研究则在具体情境中探究积极(消极)情绪、特质等的情境适应性、个体适用性以及适度边界等,从而能够在积极的反向层面探究人类如何防御危险性因素、如何避免消极结果的发生等。如grant和schwartz(2011)对品格优势的非单调效应(non-monotoniceffects)研究认为,对积极的追求存在边界条件。“积极心理×消极心理-积极结果×消极结果”研究则是基于对人类情绪之复杂性、辩证交互性的理解,探究现实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的动态交互、和谐共生关系,利于全面、辩证把握情绪或特质与幸福的关系等。总体而言,“积极(消极)-积极结果”研究旨在划定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价值、核心内容,“积极(消极)-消极结果”研究则旨在界定“积极”的效用范围、适用边界,而“积极心理×消极心理-积极结果×消极结果”研究则旨在赋予积极心理学以复杂性、一体性、整全性意义。五类研究虽各有侧重,但在积极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进程中应该是协同发展的。它旨在促使积极心理学趋向于一种更为平衡的发展。所谓“平衡的”,即是指在协调推进上述五类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积极、消极两层面研究的均衡、协同与共进。

研究视域的拓展与转换试图重新界定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类,使积极心理学研究涵括、平衡积极与消极研究两个层面,以推进心理学的一体化进程。然而,研究视域的拓展、转换及其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层面作进一步思考。

4.2研究思维的转换:融入辩证思维方式。

积极心理学的视域拓展与转换有赖于辩证思维方式的融入。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融入辩证思维方式,首先应体现为树立辩证的积极心理学观念。这主要源于辩证心理学思想。辩证心理学主张运用辩证法取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二元论、机械论等思想。其核心思想和假设可以概括为:行为的发展变化是辩证过程的反映,是连续、互依而非独立的;个体与环境的因果关系源于个体与世界的交互作用;矛盾与冲突、发展与变化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主题(姜永志,)。基于此可以认为,积极(消极)心理与积极(消极)结果具有辩证的内在特性,即积极与消极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依存共生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积极心理产生消极结果,消极心理产生积极结果)。这种对积极、消极心理过程的辩证思考是拓展与转换积极心理学视域所必须的思维前提、观念前提。而在具体研究中,参照omas和ivtzan(2015)关于幸福感的辩证研究与grant和schwartz(2011)对于积极心理的倒u曲线研究,辩证思维方式的运用还有赖于情境评价原则、共存原则、互补原则以及适度原则的确立。所谓情境评价原则,主要指心理与情境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相应的心理过程,而对其价值属性(或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则应依托于特定的情境。所谓共存原则,主要指人类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复杂而多变的,均包含有一定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所谓互补原则,主要指幸福感的获得依赖于积极和消极的相互作用与平衡。所谓适度原则,是指积极效应的呈现是有范围、有边界的,对积极心理体验的追求应维持在积极效应范围之内或平均水平。目前,keye所提出的积极-消极双连续模型(dua-continuamode)观念可以被认为是运用辩证思维的例证之一。双连续模型认为,积极与消极并不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而是相互平行的两个功能维度。这意味着,积极效应的显现并不仅仅是消极元素的减少,而消极元素并不一定不能与积极结果共存(fiancoeta.,2015)。概括而言,辩证思维的融入旨在思维方式层面重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路,促使积极心理学趋向于一种辩证的、动态的、交互的发展或未来形态。也即是指,积极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要重视积极与消极的内在辩证特性,注重运用辩证思维方式,着重把握积极心理过程与消极心理过程之间不断相互作用、转化发展的辩证性过程。它力图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把握积极与消极的相互作用关系。

4.3研究变量或视角的拓展:引入情境性变量。

实现视域拓展与转换还需要情境性变量的引入,这主要借鉴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主张,心理事件的心理意义取决于个体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这已经被相关实证研究所证明。例如,mcnuty和fincham(2012b)研究认为,所谓积极或消极特质(如宽恕、愤怒)并不必然与提升幸福感或降低生活满意度相关,而是取决于特质与其运行情境(如家庭暴力)的交互影响。基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可以认为,情境因素是影响个体或群体获得幸福感、追求生命意义等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追求幸福的方法、形式、程度等是否适用或得当。换言之,积极心理学研究视域的拓展与转换需要引入情境性因素。而所谓情境性因素,既包括宏观上的文化因素,又包括个体层面的特质、经验等内在心理环境因素,还包括具体的社会情境因素。在当前研究中,虽已有部分研究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情境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了考察,但只是少数的、不全面的、不成熟的。也因此,当前积极心理学所呈现出的整体发展面貌是狭隘的、不平衡的。以文化因素为例而言,虽已有少部分学者开展了幸福感、道德等的跨文化研究,如joshanoo(2014)研究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幸福感结构,但多集中于研究幸福概念、结构等的跨文化一致性或差异性而忽视其他。这显然不利于全面探究积极心理的跨文化差异。综合而论,情境性变量的引入旨在促使积极心理学趋向于一种情境的、文化的发展。而所谓“情境的、文化的”,即是指在积极心理学的未来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变量选择、被试抽取、结论分析等应涵括具体情境与宏观文化因素。既要考察积极或消极心理过程的跨情境、跨文化一致性与差异性,又要注重把握情境、文化等因素对于积极或消极心理的影响作用与影响方式等。

综上而言,积极心理学研究视域的拓展与转换,主要在于研究类目的重新划分。而新研究类目的具体实现抑或视域的彻底转换,是需要在思维层面融入辩证思维、在方法或变量层面引入情境变量的。另外,有学者研究总结出积极心理学的四大支柱:美德、意义、心理弹性、幸福感,以替代早期研究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三大支柱,并进一步提出“积极-消极双加工模式”等(wong,2011)。这也为积极心理学的视域转换提供了有益参考。

5结语。

积极心理学力图以积极取向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平衡传统的“消极”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对开发人类的品格优势、提升人类幸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心理学专业领域以及普通大众对“积极”的极度热情造成了“积极暴政”,使心理学从“消极”取向的极端走向“积极”取向的另一极端。这不仅不利于平衡心理学研究,而且致使积极心理学发展面临诸多批评、争论,例如上述“积极悖论”、“消极思维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称谓合法性争议等。这就形成了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中两种互为冲突的研究进路,主流的“积极心理-积极效应”研究和另类的“积极—消极悖反”研究。我们认为,二者的冲突是一种建设性冲突,二者的视域融合与交叉有利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拓展与转换,从而摆脱积极心理学再失衡发展的困境。视域拓展与转换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研究类目重新划分。重新确立“积极心理-积极结果、消极心理-积极结果、积极心理-消极结果、消极心理-消极结果、积极心理×消极心理-积极结果×消极结果”等五个研究大类,平衡积极与消极研究。其次,研究思维的转换。引入辩证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层面重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路。再次,研究变量或视角的转换。引入情境性变量,考察积极心理学的跨文化差异、个体性差异等,追求积极心理学的精细化发展。

积极心理学研究视域的拓展、转换兼顾人类体验的复杂性和人类心理的情境性、文化性、辩证性。这同西方新近倡导的“积极心理学2.0”(wong,2011)在核心思想上一致,均强调一种更为“平衡”的积极心理学未来发展态势。这种更为平衡的积极心理学,既要考察心理疾病的解决方式,又探究人类获得幸福的条件。而为了提升幸福感或获取生活意义,则既要强化积极又要管理消极。可以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未来态势是趋于平衡的,它力图理解人的心理之复杂性、辩证性,人的行为之文化性、交互性,人的生命之整全性、一体性等。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通用15篇)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针对具体的领域和行业,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下面是一些应急预案的相关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分析。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

    热门开学集中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培训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评价和反馈。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汇总如下,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不知不觉间,这个学期已经过

    最热课堂教学规范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每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总结和思考,对于个人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前几天我听了教

    最新诊断学查体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现在,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实用新生交流会心得体会(通用23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2010年12月21日,有幸参加了灵宝市举行

    最优爱护公物的心得(汇总22篇)

    对于这段经历,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总结是对这段经历的呈现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校园里的一切公

    专业说课后的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某些事情,从而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提升。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大

    最新男方父亲婚礼讲话致辞(通用17篇)

    通过致辞,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让人们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致辞的写作技巧和应用要点,我们搜集了一些经典致辞的例子和解析。

    精选弘扬右玉精神演讲稿(案例19篇)

    演讲稿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可以帮助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让我

    最热聘用出租车司机协议书(案例16篇)

    聘用是组织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战略,通过聘请合适人才来实施,并通过劳动合同确认双方权益和责任。聘用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聘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