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MJ笔神小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反思篇一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这部分内容需要补充的必要性。同时有以下想法。

1、画线段图现在就应该加强。

学生画线段图的技能相对较弱。在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加强了学生画线段图的练习。效果不错。同时为后面更加复杂的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2、加强对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的理解。

虽然学生能够结合线段图理解分数的含义。我觉得还是不够的 ,应该让学生多说,说一说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也可以用手“比划“的方法。充分说一说是把谁平均分成多少份,谁相当于其中的多少份。让学生对于单位1有充分的认识。

3、继续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多来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说一说求谁,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说的练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4、抓住练习题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强巩固。

练习四中第4题是存在两个单位1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解决这个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图快。要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彻底明白这个问题中存在两个单位1.如何分步进行计算。

小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反思篇二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安排了这样的预习作业:将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共五组),我故意安排了两组不相等的,居然大部分同学都上当了,说明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认识到其实质。

在教学例题时我特别加强了“分别乘”的指导,不但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白为何要分别乘再相加,而且用一些形象的箭头让学生感受分别乘的过程;而在学生探究了例题和试一试后,让他们通过比较,体会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时合起来乘容易,有时分别乘更容易,要灵活运用。

但是,今天的.课堂作业让我十分失望,我本以为“分别乘”的指导比较到位,但还是有一些同学出现15×(20+3)=15×20+3这样的错误,并且有两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列出了(18+22)×15的算式后,还将它用乘法分配律展开计算,结果计算错误百出,如何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我还得进一步地学习研究。

小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验算时用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五、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

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许多。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反思篇四

教师经常要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着力揭示知识的内在含义和知识之间实质性的联系,使之易于理解和记忆,并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思维。本节课的探究环节,在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学生列出四个算式:8×10×3=240(人)、10×3×8=240(人)和8×3×10=240(人)、8×(10×3)=240(人),学生列的连乘算式到底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清楚的明白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透彻地理解每一个算式背后的含义,得出正确的解法,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从数到形再到数,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数形转换,使学生对于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有了相当透彻的理解。在帮阿姨算“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练习中,通过对鸡蛋图的理解,学生能明白的说出各个算式的相应含义,同时通过对鸡蛋图的变化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数形的结合是相当必要的,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这个中间环节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深学生对某些抽象关系的理解;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题思路,每列出一个算式,就要求学生说出:“求的是什么?怎么想的?”,最大程度的培养全体学生数学语言的完整性。

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

小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反思篇五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在例题和每一个练习中,我都喜欢这样问学生,不同的学生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经过对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例1中,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算出3个方阵共有多少行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因为学生是聪明的,很多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用了多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还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所列的算式来探寻算式背后的东西,让学生在探寻、展示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数学思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所以,让学生真正弄懂算式背后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我把训练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作为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每一题中都尽量多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说”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更高要求,促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让学生形成好的数学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吧。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没有按部就班,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选择和加工。新授和练习都围绕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中的活动展开,情节具有连贯性,使学生的学习材料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让探究更有效。主题图基本不变,只是对数据作了相应的调整,使其更真实,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我围绕“六一”学生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情境:首先是广播操比赛,从这一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相应的数学信息,并让学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从中选择书本的问题“三个方阵一共多少人?”这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性化,又尊重了教材。接着,“六一”节学校饭堂给每个学生鸡蛋作为节日礼物,我让学生帮助饭堂的阿姨数鸡蛋,“李阿姨不想一个一个地数,怎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我抛给学生这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自由独立解答,使学生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展开运用环节改编了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利用自己班中一位同学的实际跑步情况“跑道每圈200米,玉凤每天跑4圈”让学生添加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它成为连乘的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编题、再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更透彻的掌握用连乘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由于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大多数同学多参加了学校的鼓号队,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份鼓号队的统计表,让学生课后去猜每个小组的人数,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也为用两步除法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在例题探究环节,学生运用了三种方法来解决“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分别是10×8×3=240(人)、8×3×10=240(人)和10×3×8=240(人),学生列的连乘算式到底什么意思呢?第一种方法,因为有课件的'帮助,所有学生很容易明白是先求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但是,后面两种方法就只有个别空间思维比较好的同学能明白,所以不多同学举手。因此,我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学生的描述来进行直观的展示,比如,“8×3×10=240(人)”可以把队形做一个变换,3个方阵竖着排列,先算出有总行数8乘3等于24行,每行10人,再乘以10,等于240人。“10×3×8=240(人)”是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先求整个大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数形的结合是相当必要的,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这个中间环节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深学生对某些抽象关系的理解;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对连乘的教学只局限与两步计算,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编题中出现的三步乘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知道连乘的真正含义:“两步或两步以上的乘法计算都属于连乘。”

2、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综合列式很少接触,而且在此之前教材都是在算式的后面直接写得数,所以,很少同学懂得正确的书写格式。应趁机利用曾玉凤同学的规范的板书进行书写格式的榜样示范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