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紫衣梦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汇总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一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千变万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斓,美在丰收。在学生有了整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你来做魔术师,也来变白云。这样美丽的黄色、红色、白色,分别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可以把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后,再请他们读出这种美来,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创设了朗读情境,激励了情绪,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情流露。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二

《秋游》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叙写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在教学本课时,一上来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因为孩子们都在那吵着:为什么我们都没有的去秋游呢?于是,我一边安慰学生,一边说既然我们不能去,那就来好好的学习课文,和文章中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吧。

本文记叙非常优美,抓住了秋天的特征来描绘秋天的美景,逼真如画。在教学中,我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读课文,通过眼睛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再通过朗读来读出这种美好和喜悦。其次,课文还通过动态来描写秋游,以孩子们为主体,通过描绘他们的游玩的欢乐情景来体现孩子们秋游的欢乐之情。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朗读,读词语,读句子,一遍一遍的朗读使得孩子们渐渐沉浸在秋游的美好中,体会了秋天的丰收和游玩的快乐。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三

《秋游》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乐心情。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后,终于可以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了!《秋游》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了。

本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第二、三、四自然段句式,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的好文章。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思维,多次练习说话。但说话练习也要分层次,“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虽是本课要求重点训练的句式,但学生已经掌握,所以我并不重点训练。

在设计时我紧紧抓住了“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棉花白了。”这段话让学生想象,进行句式训练“稻子黄了,像()。……”层层深入,学生思维活跃,到最后形成“农田里,稻子黄了,像(),高粱红了,像(),棉花白了,像()。”这样一段话。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秋游》一课。有以下三点感悟: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地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虽然,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朗读的技巧领会不到位。这时,教师没有及时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读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朗读的方法。课后,我想: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时,可以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了,自然也就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有的孩子喊:“我们多么开心呀!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学生完全被感染了,“开心”在课堂上空飘荡着。这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体会、感悟,表达这种心情。

识字教学脱离了一定的语言情境,就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识字,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快乐,激发识字的欲望。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在学生感受着同学们在草地上打滚儿、逮蚂蚱、奔跑追逐的欢乐心情时,我引出了“追逐”这个词语,问学生:“追逐”是什么意思?然后用字理的方法分析字的结构,让学生描红。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识字,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五

上课铃一响,我夹着语文课本走进教室上课。几句简单的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刚要板书课题,发现粉笔盒里的白粉笔用完了,心想:算了,就用彩色粉笔写吧!今天要学习的是《秋游》这篇课文,用哪种颜色的粉笔写呢?我正要拿一支蓝颜色的粉笔写,忽然灵机一动,不如便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用哪种颜色的粉笔写《秋游》这个课题呢?”这完全是个即兴的提问,答案无所谓对错,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学生显得很感兴趣,顿时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我随即点了几位回答,答案也是很有意思:

“我喜欢用蓝色,因为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

“我喜欢用黄色,因为秋天的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金黄金黄的。”

“我也喜欢用黄色,因为秋天公园里的菊花也是黄色的。”

“我喜欢用黄色,因为秋天里,不少小草和树的叶子都枯黄了。”

“我觉得用白色好,因为秋天蓝天上的云是白白的,而且地里的棉花也是白色的。”

“我喜欢用绿色,因为秋天里还有不少树木和草的叶子是绿色的,特别是学校校门口两排香樟树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翠绿的。

没想到学生的答案这么多,这么精彩!怎么办呢?总不能写一个课题用上几种颜色的粉笔吧。我决定让学生举手表决——“同意用某种颜色的同学请举手”。最后发现,喜欢用蓝色的最多,大概是多数学生喜欢秋天那湛蓝的天空的缘故。于是我选了一支蓝颜色的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秋游”二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很主动,也很活泼,学习兴趣显然是被刚才那一“选粉笔”的问题调动起来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上的信息,然后讨论怎样安排乘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出第(1)题;接着估计商的得数。教材中呈现了两种估计的方法:一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估计约需要9辆车;二是车辆数直接取整十数,知道需要的车辆应比10辆少。在讨论时,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他们说得合理,就应肯定。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仍会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34的积”比被除数大。那么,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这些都是讨论的重点问题。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商是改大还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七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尤其是课文第二段描写了秋天天空的美,白云的变幻多端,文字优美,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与积累。在学习时我采用图文结合,巧妙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秋天的天空很蓝,很大。

师:你真会读书,从哪个词看出了天空很大?

生:一望无边。

师:请大家圈出这个词,请大家想想看,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一望无边的?

生:美丽的草原是一望无边的。

生:蓝蓝的大海也是一望无边的。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说法:一望无际 无边无际

师:从这一段中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看图:仔细看图,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想看,天上的白云有时还会像什么?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鹅,有时像满天飞舞的雪花。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群白鹅,有时像一匹匹白色的骏马。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飞奔的大马,有时像汪汪直叫的小狗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甚至对书上的一些词句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插图,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仿照课文“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展开说话,并鼓励他们在说话时加上相应的动作,这样一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了学习的趣味性,;二来让孩子们通过对重点语句品读感悟天空白云的变幻莫测;更主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语言的优美,让他们知道准确表达的重要性,从而知道积累语言并不是一件难事,就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在我们学习的每一篇课文当中。只要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一定会很大,而一直困扰我们的说话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八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方案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二、新授

1、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新桥幼儿园幼儿马上要去秋游了,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8、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新桥幼儿园幼儿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题。最多可以玩6个项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自由讨论。

10、如果你是新桥幼儿园幼儿,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11、刚才我们替新桥幼儿园幼儿做了秋游前的计划,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三、活动设计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也要去樱桃沟去秋游了。我们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2、我们在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些信息,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

3、首先人数,多少人?(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输入到电脑中,约350人)四年级师生共350人。

4、包车呢?学生了解,有大客车和中巴车两种。大客车最多可乘坐52人,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25人,每辆每天300元左右。你们选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选择大客车。一共要包几辆车呢?(7辆)你怎么看出的?(350÷52大约7辆)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怎么算出来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3500÷350=10(元))

5、门票呢?(儿童(1.2米以上):30元成人:60元团体(20人以上):35元)哪组去了解的?有三种,你们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游玩项目呢?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玩的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打在电脑上。

7、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好,小组合作开始。

8、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请2到3组上来自己分析小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扬的就发苏州乐园的免费游玩项目的门票。

9、还有哪一组想上来的,我们下课之后再来研讨。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开展秋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在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安排了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想一想,做好准备工作;议一议,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发现数学的奥妙,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课堂自然生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主的学习,学习方法自然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反思篇九

《秋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缺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我以秋游图片欣赏为引子引出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

二、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调商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新课标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我根据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从而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能够抓住重点,层次分明,不至于让学生走入误区,从而浪费学生更多地宝贵的精力。

四、在练习的安排上也比较有层次,由浅入深,学习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有二点:

一、我在本节课也有点拘束,不能做到“收”“放”自由,对学生的思维“收”得太紧,也太快了,感觉她们好像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一样,我应该相信学生,应该再“放”开些。

二、在交流算法过程中,虽然我抓住了“调商”这一教学重点,但没有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的发言,也没有达到强化、巩固的效果,好像走了一个过场,没有深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