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紫衣梦

编写一份完善的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优秀计划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3背诵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还停留在小学要求背诵的阶段,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品味语言。

2、体会意境。

二、难点。

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

2、体会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导入课文。

苏轼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美丽的神韵,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吧!(多媒体出示西湖照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

2自主学习。

a: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读音、节奏、停顿等。

2、自学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学生通过朗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3、背诵诗歌,教师抽查。

4、了解并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询资料等方式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定了解)。

5、给下列加横线的注音。

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

6、文学常识填空。

《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晚年又叫(),()代著名诗人,著有《》。

7、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b:细读诗歌,品味鉴赏。

8、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是西湖早春景象?

9、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的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了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两句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3【练习】。

3归纳总结。

活动4【测试】。

4自我检测。

对这首诗歌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二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2)这首诗是写()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三

生:“行”是“游”的意思,题目应该是“春天游钱塘湖”

师:看课本注释“钱塘湖”指的是哪里?学过写西湖的诗吗?

生: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对,苏东坡把西湖比作西施,说明西湖很美,但具体有什么景物你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是啊,苏轼写的是西湖给人的整体感觉,咱们看一下白居易是如何具体描写西湖的?

师:读诗,自由读。

师:指明读。

生:读。

师:(指导“谁家新燕啄春泥。”句末虽然是句号,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位同学读的很好。

师:再自由读诗,读完后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生:译诗。

师:(5分钟过后)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学生没有说话。

师:问“乱花”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野花”“渐欲”呢?

生:渐渐要。

师:“迷人眼”呢?

生:使人眼花缭乱。

师:谁翻译第一句。

生:经过孤山寺的背面,贾亭的西面,看到水面略与堤平,远处天水相接。

生: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生:各种颜色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附录:拓展知识。

相关简介。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有2.8米,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岸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其它景点还有保俶挺秀、长桥旧月、古塔多情、湖滨绿廊、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梅坞茶景、西山荟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灵隐佛国、岳王墓庙。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泄流。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四

一、导入。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2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初早新渐才阴。

平莺燕欲能里。

云争啄迷没白。

脚暖春人马沙。

低树泥眼蹄堤。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3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四、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二、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作品说明,作者信息简介:

本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题眼是“雨”字,而《钱塘湖春行》的诗眼就是一个“行”字,一贯而下,统摄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时,移步换景,美好春景化作诗人笔下的一串串意象。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为全诗,引人注目的焦点。

“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堤”

自“孤山寺北贾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选取的都是最能表现“春”的景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春雨过后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莺争春”“春燕啄泥”写尽初春时节的生命活力;“乱花迷眼”“浅草新长”将花草的整个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联更是直抒胸臆,以一个“爱”字,一个“不足”点明——作者在早春风光中的无比喜悦、热爱之情。

1.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本诗在内容理解,情感体会上的难度不高,抓住意象则能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思。但本诗最大的成功之处,除了移步换景,不着痕迹外,更重要的是运用了一系列极具表现张力的字、词。这些点睛之笔,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诗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莺、“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早春的别致而新鲜的景象。

“渐欲”两个副词,取代了动词的效果,表现出春季“乱花”自含羞待放到娇艳怒放的整个过程,极具动态感和生命张力。硬是将原本一时一刻的景象表现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生长过程。

“才能”与“渐欲”对仗,表现出春草新长时的“新”“嫩”感。

这些字、词,紧扣一个“春”字,也将整首作品推向了一个艺术高峰。值得品味。

2.反复品读诗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风光中的愉悦之情,以及诗歌艺术手法上的张力。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七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朗读苏轼诗歌,由苏轼诗导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指的是西施,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可见西湖很美。美到什么程度呢?(图片展示)在苏轼之前也有一位伟大的诗人给我们做了很清晰的描述,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和白居易一起游西湖,赏美景。课件出示课题。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就是西湖。

学生抽读。齐读。朗读指导。注意字音,停顿。

诗歌读到这儿,在你的脑袋里,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对西湖有什么感觉呢?

钱塘湖春行,诗人绕湖而行,都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看看课文下的注解,然后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

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读懂了没有。

1、钱塘湖春行,诗人的身(身体、身躯)在哪儿?教会学生在诗文中找诗人的行踪。

在孤山寺,在贾亭,在湖边,在农舍,在草地,在花丛,在绿杨边,在白沙堤。

小结:身在游览途中(板书“身行”)。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读到这里,同学们已经读进去了,已经在心中勾勒出西湖的轮廓了。

现在,请闭上你的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脑海里浮现出的西湖图景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伴乐范读,齐读。

学生交流,再读,读出湖青山绿,美如天堂。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八

从“听《钱塘湖春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其实,这个“听”字,不仅仅是听觉方面的活动,而且是心灵感官的互动。这个“听”是回忆的过程,是叙述的过程,是想像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想诗”的过程。

“说”画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内容、体会其中的情趣的过程。师生共同探研,教师引导,理清词的内容。再从多角度去说画面,表现了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心中迸发出一个个火花,引人入胜,耐人深思。现摘录其教学片断如下:

师: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请同学们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什么时候的景色?(学生听录音,并且模仿朗读。)。

生:…………。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能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给学生,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良好,学生积极性高,达到了“文明自主,高校快乐”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对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体会不深,所以,诗的意境感悟不是十分透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积累及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

大胆把阅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想能说,会想会说。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十

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大胆把阅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想能说,会想会说。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动景。

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2.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3.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

4.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

(五)小结作业。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品读诗歌音律之美,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并能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品析诗歌的情感之美。

一、导入课文。

师: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师会带给大家一段怎样的语文之旅呢?那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开始我们的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旅程吧!

教师朗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请问同学们能猜得出这是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生:西湖的春季。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究竟是浓妆还是淡抹的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笔来,再跟着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听到的文字投影在纸上。老师读一句你写一句。你认为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提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翻书。

(学生随时老师的朗读开始默写活动)。

师: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本打开到68页,看看自己写的完全和原诗吻合吗?请问全对的同学举个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一下,为你什么你会将此字写成彼字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白居易不用你想的这个字呢?读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二、作者简介。

师:那我现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师:请问你了解白居易吗?在哪得知的?

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

师:那请问你是从哪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语文书68页下文注解1那里有介绍。

师:说得很好,老师还告诉大家对一个作家的了解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五个字入手:名、时、地、作、评。现在请看屏幕我们一起将白居易的相关简介一起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重点品析语言。

师:那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的默写你写错了字吗?是哪个?为什么?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类似刚才那位同学的误会?

(师下堂巡视,关注学生易错字。)。

生:是因为它不理解“云脚”的含义。下文注解有说到“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师:是的,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的雨丝的下部叫“雨”

生:因为“溅”往往是用来描述水花的,而这里说的是乱花。所以不能用。

生(齐背):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那大家再想想看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步行、乘船、还是……?

生:是骑马,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眼前的乱花景象让诗人渐渐地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个“渐”字无法用别的词语取代。

师:那还有同学把“浅草”的“浅”字写错的,大家说“浅草”一词。

又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样之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又有相关的描写,是哪一段呀?

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因为这里写的是绿绿的杨柳。

四、品读出作品的情感美。

师:诗歌之美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叫做“戴着镣铐跳舞”。因为中国的诗歌讲究平仄,讲格律,而正因为这样诗吟诵之时才会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律美。那怎样才能读出那种音律美呢?老师教大家在读格律诗中的七言诗句的一个小技巧。首先七言诗句的节拍通常是“二二二一”或是“二二一二”。我们要根据诗意加以判断。其次在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了。

师:那下面咱们同学能不能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大声地自由朗读呢。

师:请个同学给我们示范一下吧。

共请了三位同学。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还可以。主要是没有读出情感。

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生: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应该是喜悦之情呢?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生:“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最爱”

师:确实一个“最”字看得出白居易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那这首诗能不能做这样的处理呢?(教师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摇头说“不好”

生:那这样就缺少了对春天美景的具体描绘了。

师:对!那请大家说说哪些词体现出了春天的美,而又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生:早莺、新燕、争、啄。

生齐声:白居易。

师:那为什么呢?

下面的学生陷入了沉思中。

师:正因为是“几处”而不是“处处”,是“谁家”而不是“家家”我们才能感受到初春到来时诗人那种欣喜之情。也正因为是“几处”所以才会在乍暖还寒时争着攀上暖树。而燕子是春天的信使,一个“啄”字则将燕子辛勤忙碌的兴奋之情生动的再现了。想想看动物都在早春到来之际这么快乐,更何况是诗人呢?再试问问我们大家如果在早春时间来到西湖,只看到的只是“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会有欣喜之情吗?所以“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五、小结。

学生点头,齐声背诵全诗。

六、置作业。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以下两个作业。请看大屏幕。

2、学习本诗景物描写的写法,将《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字数不少于200字的小散文。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优质13篇)篇十三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2)这首诗是写()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健康中国行活动方案(汇总18篇)

    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可以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其他类似活动的方案,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这些活动方案范文还包含了活动的评估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

    销售工作情况的总结(模板21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能够帮助员工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示范性的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1、销

    严爱也是一种爱(精选17篇)

    通过对优秀作文的学习和模仿,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素质。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不同主题和角度展开,内容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思考和阅读体验。动物园里,一群年轻

    美好的细节(优质20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今天,天气晴空万里

    兰兰过桥课时教学设计大全(17篇)

    教学计划是对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和组织的计划,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生军训心得总结(优质16篇)

    军训总结是一个总结和概括的过程,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军事训练中的优点和缺点。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军训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参加了大一新生军

    重阳节中班组活动总结(优秀18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下一次的活动。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

    红泥巴中班教案(优秀18篇)

    中班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中班幼儿设计的一份详细教学方案。关于中班教案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案例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国际市场营销简历表格(精选19篇)

    个人简历是一个动态的文件,应聘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求职信息和职位要求来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个人简历模板,可以作为你撰写个人简历的参考。姓名:目前所在地

    感恩教师演讲稿小学生(精选20篇)

    演讲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演讲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下面是一些小学生演讲稿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创作灵感。尊敬的老师,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