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念青松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我们的自我评价和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一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引趣教学”作为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居副科地位的地理科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现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引趣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故事引趣。

很多学生喜欢听故事,地理老师讲课时能联系课文讲一个故事给学生听,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洋流”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下面一段开场白:1489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渡过难关。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学生听了这一开场白,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疑引趣。

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子提出,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呢?”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于是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知识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又比如在讲“地形的变化”一课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顶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而在台湾海峡海底却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而学生若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上完了,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三、诗歌引趣。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从而转入新课的教学。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解长江时,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把学生领进了寂静、美丽、辽阔的俄罗斯。

四、谜语引趣。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一张纸,不太大,整个世界容得下;看方位查距离,不需再用测量仪”(地图)。“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等等。

五、歌诀、谚语、顺口溜引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六、时事引趣。

世界上不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使它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迫切性。比如:中东海湾战争就是学习“西亚和北非”这一区域地理极好的引子。而在学习“我国的降水变化”时,可联系当前我国的水、旱灾害进行导入。

总之,教无定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多样,老师要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电教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课的幽默风趣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二

信息手段是指以多媒体系统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无论在演示方式灵活性还是信息容量等方面都代表了当前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功能。

(一)可以补充教学信息。

小小鼠标知天下事,借助网络与电脑的融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可以在多媒体辅助下补充海量的信息,无论是世界各地的风景还是地球内部构造,以及各种地理现象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演示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可以开展生动演示。

地理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究地质结构、探寻地理规律、探究地理发展的过程,许多方面受制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直观查看,有了多媒体则可以形象地为学生进行模拟演示、情景再现,让地理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三)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网络社会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也飞快,许多学生家庭里面都开通了网络宽带。学生自主上网搜集资料,可以较好地了解地理学科知识,完成各项预习任务和拓展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学能力。

信息手段探析信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应当讲究科学性、高效性,教师重点应当抓住四个环节进行突破。

(一)以多媒体形象演示揭示地理现象。

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研究地理现象,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这一点则变成了可能。教师可以从网络中下载有关地理现象的视频短片、模拟动画,在课堂上形象演示,以达到增加学生理解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流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直观细致观察冷热不均是如何引发大气流动的,整个流向清清楚楚地演示出来,这对于学生把握其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对循环的过程更加熟悉,可见多媒体的形象演示对工作地理教学而言,有着提高学生感知程度、加深教材内容理解的功能,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手段演示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现象上受到启发。

(二)以多媒体手段补充教材相关信息。

研究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教材中的信息量显然不足,教师要善于搜集大量的补充信息,重点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或是延伸的信息,帮助学生站在更全的角度、更高的层次看待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思维理解过程更加缜密,看待问题角度更加全面。例如在“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中,笔者针对山西是煤炭大省、资源大省这一状况,重点补充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补充了煤资源、煤产业在山西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绝对地位,了解煤炭产业一行独大的形势是如何产生的;第二方面向学生补充了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采矿区塌陷就是典型的例子,介绍了山西省以及我国诸多以煤炭为资源的采空区是如何进行整治的;另外还向学生介绍了山西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尝试。有了这三个方面的信息补充,学生对山西省的能源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学生的理解效果得到了提升。可见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增加教材信息,可以让教材变得更加丰满。在这一部分信息补充过程中,笔者通过图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煤炭产业在山西省的重要性、所占的比例,通过图像、视频截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煤炭采空区治理的严峻性等等,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地理教学能够变得更加丰满。

(三)以多媒体带领学生感悟科技发展。

与地理科学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改变了社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这些方面的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地理学科研究最前沿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一同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例如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地理学知识运用融合的重要成果,当前已经广泛地运用于车辆等民用领域。哪怕汽车被人偷了,只要gps系统在都可以精确查询到所在位置,公务用车运用gps定位可以清晰描绘出运行图,有效避免了公车私用,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等。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带领学生充分感悟地理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也进一步彰显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

(四)以多媒体帮助学生领略世界风光。

许多学生酷爱旅游,酷爱走出家乡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愿望显然无法实现。在地理课上,有的同学和老师谈心时说到,自己最希望到亚马逊热带丛林去探险,到撒哈拉大沙漠去看一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旁边照张相,以及到美国西部体验一下牛仔的感觉等等。看着学生充满渴望的神情,笔者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课件中都留有一小段时间和空间,向学生播放一段国外的美丽景色。每节课留有一百秒左右时间让学生浏览世界各地的风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生动程度,学生学得非常开心,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一些知名地理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后点击这些网站,浏览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对于学生而言不出门便知天下景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将信息手段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改变教学流程,提高教学吸引力,但是在具体运用中要科学统筹安排、精炼高效运用。

(一)避免出现使用频率的两个极端。

有些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乐意运用多媒体手段,认为多媒体手段比较麻烦,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与之相反的也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过于迷信,不停地演示课件让学习过程成为了课件演示的过程。这两个极端都要避免,教师要对多媒体使用的总时间长度、使用频率次数做一个科学的鉴定,选择两者的结合点科学运用。

(二)实现直接运用向自主设计转变。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喜欢直接运用各种教学课件,没有实现无缝对接。所以教师要主动尝试自主设计探究教学课件,运用电脑软件搜集各种信息资源,将其加工成为教学课件,这对于增强教学课件与教学方案、教学活动联系的紧密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通过教学研究提高使用。

科学性高中地理教学中,什么内容可以结合课件使用,哪个环节应当结合课件,这些都是须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广大教师一定要克服多媒体手段运用简单化、随意化的倾向,要将多媒体使用定位与教学设计同步考虑,进一步增强多媒体使用的科学性。

(四)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手段来学习。

许多学生的家庭中都购置了电脑、开通了宽带,课前预习环节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搜寻答案、查找资料。平时遇到感兴趣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满足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地理学习的经验技巧,从网络中下载有关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等,这些方面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手段要倡导高效原则,提高运用针对性、有效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成效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三

摘要:在高考当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的比例,如果可以取得高分那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除此之外,地理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增长个人常识量的一种手段,学生需要给予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培养;途径探索。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所在,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较多且跨度较大,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也有相应的难度。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教学兴趣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导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进行研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中的地理学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部分,有着多种多样且富有变换的现象,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运用一些特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相信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走入学习的空间中。地理学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都能作为亮点,而且这些知识也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比如:沙漠中的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结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处可以看见热带的风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响,加上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生成独特的热带风景。这些超乎寻常的地理现象完全可以诱发学生潜在的好奇性,进而认为学习地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那些枯燥理论知识。

二、巧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当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授课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会带着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不断提问、诱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针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主的揭秘真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有就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隐匿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想当中。例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天空会是蓝色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这句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在正常的气候下,下午两点钟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正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陪伴着学生的,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会深究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要地理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完整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走向真理,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享受获取正确答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地理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会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投影媒体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优化教学。教师利用投影片可以制造或者模拟一些地理运动现象,展示运动过程,让抽象的变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动态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体,教师要以简练精辟的讲解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运用与昼夜长短的因时而变”这个知识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会由于它的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部分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态图,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关键信息放入其中,整个flash会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慢慢地向南移动,其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会发现北半球正午的太阳高度逐渐缩小,白昼时间开始缩短,而且北极圈中的极昼现象将会不断缩小范围,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个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会在5-10分钟左右,等到整体演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总结出具体的规律与结果,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学生更为牢固的记住相关问题。

四、多元化教学,巧妙利用谚语、口诀等提高学生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去理解,但是每当内容增多后,学生记不住,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一直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自我探索,准确把握区域地理中的联系规律,可以发挥想象编纂成为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口诀,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口诀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起来非常快,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在草纸上写上口诀,便于答题。口诀教学可以排除知识本身的干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情感,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能活跃气氛,消除压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开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记住我国这14个开放性质的城市,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死记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编成口诀,学生掌握规律自然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这就是隐含14个城市一句诗词性的口诀,简单易懂,学生非常容易掌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生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这样的学科,首先就需要对其感兴趣,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学习,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阶段必须要设计一些互动类的特殊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地理成为他们进步的一大助推力。

作者:许萍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志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2).

[2]陈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1).

[3]刘恒。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j].华夏地理,2015(06).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四

摘要:地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但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又分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提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学生学好地理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宝库,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目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数对地理课堂不感兴趣,教师要积极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的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于新奇的知识比较渴望。初中地理教学涉及国内国外的山川大河、气候环境、民俗风情,难易程度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比较适合。因此,相比于其他学科,初中生应该对地理课堂充满兴趣。然而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并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非常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为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然而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的学习可有可无,对于以后的发展没有作用,因而地理课堂积极性不高。极少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真正感兴趣,认为学习地理不是为了成绩,而是真正喜欢,真正愿意去探索地理知识。初中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地理课堂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沉闷无趣,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家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沉闷无趣。

地理教学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地理课堂理应是生动形象的,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但是在现实地理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过于苍白,教学形式严肃刻板,教学素材选取不恰当,使得初中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没有想象中的高。一方面,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认真备课,选取的地理教学素材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初中生的共鸣,部分地理教学素材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第二,教师教学语言苍白无趣,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一门艺术,丰富的语言可以让听众集中注意力。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注重语言的艺术,语调平缓,让学生容易跑神。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喜爱程度与教师有很大关系,教师讲课幽默风趣,学生就会沉迷于教学课堂,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教师讲课苍白无趣,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地理教师讲课语言苍白,即使是有趣的地理现象教师也将其讲的枯燥难懂,学生慢慢就失去了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无法激发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爱。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仅仅注重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忽视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不能发挥主人翁地位,课堂参与度不高,对于一些地理知识的发现、探索不能亲自参与,仅仅是听教师讲解,不能激发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热爱。

学生家长的影响。

学生家长是学生的第二教师,在学生的教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中生对地理课堂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家长的影响。第一,大部分家长喜欢文学知识,对于地理等偏理科的知识兴趣不大,初中生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自然不高。第二,部分家长认为地理学科难以理解,给初中生灌输学不好的思想,初中生在家长思想的影响下会害怕地理学习,甚至厌恶地理学习。第三,大部分学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家长认为学生应该花费大量精力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对于地理的学习仅仅是抱着不丢分就足够的态度。在家长的影响下,初中生会过于重视成绩,看不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培养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丰富教学模式,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

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例如,在讲授热带草原气候时,教师可以播放《狮子王》影片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影片里热爱草原景观中学习热带草原气候。教师在讲授中国季风气候时,可以结合黄土高原唱歌时歌声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的特点。教师在生活中取材,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热爱。

丰富教学模式。

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第一,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地理知识,在全班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地理实践,例如,做一次地理小型科研调查,制作地球仪,观察一天内旗杆影长的变化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地理相关的科技馆,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地理魅力。第三,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播放动物世界、探索发现等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第四,教师采用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提前备课,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

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培养家长对于地理的兴趣,从而带动孩子爱上地理。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热爱地理,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地理知识的时空界限非常广阔且遥远,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仅依靠学生的见闻和视野很难对地理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地理景观图等来开展直观教学,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幻灯片、电视录象等手段,这样可以将地理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借助地图册、课本插图和地理挂图来开展教学,可以实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设计地理略图,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为学生设计地理略图,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抓住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3)借助投影、电影、幻灯片等电化教育手段来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总结。

地理学习可以扩充学生知识宝库,教师要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先后加入到教学领域当中,在实验条件方面,科学技术设备设施可以对原有不完善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其中包括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这些新加入的教学辅助设备,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演示功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实验演示出来。以“昼夜的长短变化、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角变化以及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等相关模拟实验”为例,这些类型的实验不论是器材还是设备,都很难将其完成,即使可以完成,也需要耗费诸多的时间。为了加深学生在该方面的知识印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

2.2科学灵活设计实验。

以“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的区别”为例,该部分的内容十分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将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以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演地球,最前排一位学生1扮演太阳,最后排一位学生2扮演遥远的恒星,通过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对运动,即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延伸,例如:当地球只进行公转不进行自转,当地球只进行自转不进行公转以及当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反的时候,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会发生的变化情况[2]。

2.3客观灵活对待实验结果。

以“热力环流”为例,该实验相对较为简单,然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由于诸多方面原因造成问题,例如:会出现学生把通入烟气需要的孔开在了酒精灯的上方,导致烟气没有办法进入到实验箱内,蓉儿也无法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力环流。此时,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苛责,而是与学生共同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纠正出现的错误,在失败当中吸取经验。

结束语:

从原则角度出发,开展正确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对其中的教学难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落实,使新课标教学目标得到高效落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六

摘要: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即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新课改对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要求,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学会学习。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及应用进行了探究和反思。

情景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改变地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课堂氛围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高中地理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情景式教学将抽象的地理科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通过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一方面使课堂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灌输式课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明白掌握地理知识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而应该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情景教学更符合后进生偏多的学校,情景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往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机械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老师逐渐意识到情景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部分教师开始付诸实践,但是有些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使得情景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教师在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情景教学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地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地表演,教学还是“换汤不换药”,从而失去了情景教学的意义,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目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情景创设策略过于单一。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更加趋于多样化,但是如果将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进行简单的重复,那么情景创设就会千篇一律,甚至无论学习任何内容都习惯性地使用多媒体,忽略教学内容,那么创设的教学情景就会降低学生的体验,降低课堂效率,偏离重点难点,回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路子上来。因此,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要因课堂内知识的不同而做出有效的调整,进行“因材施教”,多样化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2情景创设重视形式轻视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新颖,情景创设往往被作为“时髦”的方式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所以,情景创设极尽花样,无论课堂导入还是知识内容的教授都凸显情景的新颖,但往往却容易偏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活动,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重点难点,淡化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华而不实。所以情景创设要适度,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使得情景的作用更加实用,更有价值。

2.3情景教学的开展缺乏经验。

情景教学目前还主要存在于理论阶段,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更多靠不断的自我摸索前进,所以情景教学经验的缺乏使得情景教学的开展面临挑战,一方面,我们的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思想转变困难,教学中缺乏对情景教学的热情,或者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时照猫画虎,对情景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出现课堂导入采用情景创设导入,但是在教授实际知识内容时,却按照传统教学思路来,换汤不换药。另一方面,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还是以“我”为主,不重视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忽视课堂情景气氛的渲染,再加上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使学生缺乏真切的感受,这些情景教学经验的缺失,使得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时只得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学习。2.4情景教学在课后练习阶段的欠缺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情景教学在导入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的应用,而更多的会忽略了在课后练习阶段的作用,上课前情景氛围的语言或者图片视频的渲染,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气氛,而完成课上教学目标以后,学生课下的巩固与练习没有改变,还是以往的传统模式,这样便会减弱课上情景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后练习是学生在课上所学内容的消化和提高的阶段,通过情景式引导型题目的训练,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教学的创设形式。

3.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表明,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知识的。我国传统地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点的掌握,而忽略了知识跟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冷锋过境的时候,可利用冬春季节冷锋过境时,给人带来的不同直接感受,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有同学会说天冷了,家长会叮嘱多穿衣服,说明气温降了,有的会说下雪或者下雨了,有的还会说会有大风,往往是西北风,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比较起来过境前、过境时和之后的天气状况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直接观察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回忆起很多日常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现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情景越来越受到一线地理教师的追捧,相比语言文字的描述,图片、音视频的客观展示更加直接,有效的凸显教学情景,学生感受也更加强烈,既避免了文字语言描述的不准确,也能解决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将一个个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尽可能多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知器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热情。

3.3引入地理实验创设情景。

地理实验跟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通过实验既能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地理实验包括课上的模拟实验也包括野外考察等活动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不再像以前一样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过程:夏季,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代表海洋),一杯放等量的细砂(代表陆地),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3.4利用地理游戏创设情景目前,将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已经是一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rpg(roleplaygame)网络游戏的流行,能够结合游戏和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学习知识,既能寓教于乐,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开展角色扮演会受到条件限制,而采取真人角色扮演,采用课堂辩论等方式创设情景则更加有效方便。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就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开展一场角色扮演的辩论会,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了解我国天然气目前开发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角色:输出地当地居民、输入地当地居民,政府官员、油气开发商、环保组织官员等角色,从自己承担角色的利益考虑,讨论就是否应该进行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阐明自己代表一方观点的理由。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逐渐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在知网上以“情景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从2006年-2016年,共找到9,694条结果,而从2013年-2016年,搜索结果就达到了5216条,这说明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高中地理采用情景教学具有优势。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景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平台,将高中地理逻辑性强,内容多的特点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接受,并达到喜欢实用性十足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情景教学应该有所区别,量身定制具体可行的情景开展有效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地理素养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也能激发起地理素养欠缺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地理情景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情景教学存在局限性。情景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内容,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要将情景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情景教学,如果千篇一律,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的重难点不分,情景教学就会应付了事,形式化严重。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情景教学的开展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有效评价,及时的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的做出调整,使得参与讨论的学生得到鼓励与提高,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真正的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

作者:高峰熙单位: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赖汉林。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0):65.

[2]白兴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王天。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新课程(中),2014(10):40.

[4]陈兵。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设置[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83.

[5]张伶俊。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j].神州,2014(11):198.

[6]蔡银银。高中地理情景引导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师),2009(2):24.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七

首先,环境教学属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还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还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其次,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境教学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环境教学所研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对人或者对自然有着深入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才能够有坚强的基石,才能够有所深入。可以说,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二者的关联系也决定了二者必须得到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实现各自教学的目的,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教学教师对于二者整合的客观条件欠缺。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冲击阶段,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广大高中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贴近高考,提高升学率,由此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老师在进行环境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简单服从学校指令,迎合高考考试需求,急切抓学生的试卷答题能力,课本背诵能力,而不能创新整合教学模式,不敢创新整合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地将二者的教学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2.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手段需要提高。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都是必须贴近大自然的教学课程,但是,我国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去进行知识的学习,无法真正贴近大自然去体会去感受,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仍然欠缺,特别是高中阶段,一方面是学校不允许,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帮助,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可以说,高速信息时代中多媒体设备的欠缺,就是教学手段落后的体现,折页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地下,影响了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3.在二者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不管是独立的环境教学或者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二者的有效整合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而在这两个因素当中,真正的主体则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因素而存在,对学生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受限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地位远远高于学生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体,对学生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或者是“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就只能选择接受。

1.国家要积极创新,改进应试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外在宏观条件的欠缺,需要国家积极支持,逐步稳定地改进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让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不是依附于高考而存在,让二者的教学能够不再背负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在二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能够轻松自由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高效的学习。此外,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机动性,不要总是将自己束缚在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结合自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给予教师更多的可能性,促使教师能够在整合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二者整合的有效性。

2.学校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使二者整合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高速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的整合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将其运用到二者整合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或者互联网资料搜索,丰富教学内容,模拟情景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和运用能力。

3.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透析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联性,在二者整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取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户外组队体验学习,或者小组问题讨论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老师要多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借用个人魅力,实现情感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二者的有效整合,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和改进,积极解决在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快速实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八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耳目一新,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通过化学实验变得生动直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操作,亲历探索发现化学规律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认真观察,及时捕捉实验现象,发现实验中的变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学科从实验中发展起来,抽象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特征。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铁丝在燃烧前的颜色和状态,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后集气瓶底生成的黑色固体,实验结束后,分析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观察伴随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现象直观生动,实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三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科学素养。教师精心钻研化学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化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化学实验,依据探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实验结果。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教师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入盐酸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第二个试管中,随着盐酸溶液的滴入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面对这一神奇的现象,及时提出探究的问题:“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红色会消失?”步步设问,通过实验探索和逻辑推理,化解了难点,得出结论。教师要树立探究理念,把握探究本质,将探究教学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为学生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化学科学魅力。

三、开发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强,灵活可行,选用仪器简单,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探索解释生活问题,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目标,从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设计开展生动多彩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实验,更要重视化学实验的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思维素质。实验教学实现简单化、生活化和微型化,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例如,“质量守恒定理”的实验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筛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时调整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得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守恒”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巩固了化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化肥合理施用”教学,教师发动学生到农科所访问,了解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酸碱指示剂”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从家中带来花瓣、蔬菜等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用制成的指示剂检测学校土壤的酸碱性,寻找学校花园适合种植的植物。通过家庭小实验巩固了知识,开发了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视野,培养了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水污染的教学,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珍爱每一滴水,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很多学生就节水和防止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建议,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树立新课程理念,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封增波单位:山西芮城阳城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九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角度出发,地理实验教学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文章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引言:由于我国教育方式主要以传统形式为主,注重理论内容、书本内容,而对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长期都采取忽视的状态面对。高中地理属于文科教学科目,然而其中的教学内容包含诸多科学性特色在其中,对学生以科学性目光面对自然现象以及地理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对高中地理实验开展深入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一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全球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主导的产业体制迫切需要强化转型,即由消耗自然资源过多、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型到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必须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概念培养途径。

21世纪已经走过了,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在体制、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拟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1创新能力概念与重新教育。

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对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行科学系统的加工与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与求新性。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地理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不是去开拓与创新未知的知识与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与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事物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便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复杂且高水准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能力的构成各不一样,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2.1确实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育人环境。法国哲人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范围,让学生获得创新应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间感情距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讲“天体系统”内容时,讲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及各种天体系统之间层级关系。这时,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关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体系统?这一问题虽然淡化原来主题,笔者非但没有制止而是大加赞赏一番,因为笔者觉得,这位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意识,要及时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

2.2重视利用地理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与习惯。

一个正确的地理原理或结论的形成往往涉及: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有诸多相似性。教师要重视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实,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可从魏格纳的考察推断进行分析。19世纪以前,世界地理学界还没有整体全面地开始探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对大陆与海洋是否变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公元19德意志的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先生生病时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图时,观察出一个有趣现象:大西洋的两边———非洲和欧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很是吻合,这边大陆的海岸线恰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海岸线拼合起来;假如从地图上把这两块陆地裁下来,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个基本上耦合的一块大陆。把非洲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对比一下,更能够明确地得出这一结论: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够嵌入大西洋东海岸非洲的凹进部。魏格纳根据他的观察经历,认为这肯定不是随机的巧合,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猜想:推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整体一块的,是一个广大的原始陆地,并称为泛大陆。泛大陆的周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原始海洋。

之后从约距今两亿年开始,泛大陆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现裂缝。各个裂缝的两边向反方向逐渐漂移。裂缝越来越大,导致海水进入,于是诞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则渐渐变小。分离开的陆块逐渐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2]。在讲说上述史实的过程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1)根据大西洋两岸板块的构造,你能否发现其他可能的板块分界位置呢?(2)收集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的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突出思维训练主线,才能把分散个别的知识变为综合、系统的知识,才能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这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注释:

[1]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百度百科:魏格纳[eb/ol].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二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pbl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还能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重点探究了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以期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它以问题为基础,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参与地理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pbl教学模式能突出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想去旅行的地方,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或者微视频。筆者以“西双版纳”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西双版纳迷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时间约3分钟,在视频中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小浣熊、大象等具有特色的动物,并提出问题:“这段视频中一共有几种地理要素?其中‘水’在各个要素中是如何转换的?”其次,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主动搜集资料、反复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明白“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恰当的语言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根据相关教学数据可知,学生的自学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科学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时,教师可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基础性问题。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的优势与运用范围是什么?第二,提高性问题。如三种技术的联系是什么?第三,优秀性问题。如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梳理好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当学生遇到专业问题时,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强化其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三、合理运用合作项目,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为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共同探究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时,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把学生分成人数均匀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与组员讨论确定“区域森林保护”的项目,并根据组员的优势,明确小组探究的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区域森林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并利用图表等方式,梳理收集好的数据,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间,汇总学生的资料,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其他小组提问的机会,以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探究情况,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既定探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项目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探究项目,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

四、理论联系实践,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梳理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自主运用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某个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某条河流应当如何治理?”等,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可参与的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恰当的合作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地理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翟云霞.在“劣构问题”中找寻地理思维——高中地理pbl式课堂教学应用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11).

[2]江红.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在《空运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xx,(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三

结合地理教材中典型案例,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适用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索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方式,并以具体实例突出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较一般教学的优势。

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技术支持。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学生掌握有用且必备的地理知识;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讨;在课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掌握阅读、使用、分析地图、地理数据的技能;根据“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内容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有效且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需重视创设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情境。

1.区域地理的特点。对于区域地理教学而言,自然环境是教学的重点,区域地理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不同于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从知识教学的层面上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强调的是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第二,强调区域内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第三,强调紧密联系区域外的自然环境;第四,强调与区域内的.人文要素紧密联系。

2.区域地理中教学存在的困难。根据上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自然环境教学有一些问题:

(1)知识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所展示的图表等,多缺乏灵动。各种图件自身的比例尺、空间位置关系,图形和属性数据表格之间的关联不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内容的认识,对其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等的认知的获得,比较困难。

(2)过程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限于教学时间,往往只讲一些基本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容易造成学生缺少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容易提高。

(3)情感目标的实现有困难。对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的教学,一般地理教学,教师运用图表、文字描述讲解自然环境内容,学生对于二维图形、图像,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区域地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地理信息技术具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但并非所有的功能都适合应用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教学。地理信息技术选择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在地理课堂中,可以较好地展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

(2)在地理课堂中,实际操作过程简单、操作量小。

(3)充分考虑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1.数据管理。在地理信息技术中,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备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功能。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浏览和数据查询等。其中,数据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挖掘出地图中所隐含的区域中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使得隐含地理信息可见。

2.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空间分析功能,其包括叠合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网络分析功能等。叠合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通过几个图层的叠加,得出新图层。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叠合后的新图层,可以查看原有图层中地理要素间的关联。

3.三维可视化。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包括立体显示和动画飞行。其中,立体显示功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某区域的地形地势立体显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留下深刻印象。动画飞行功能,可以根据师生需要,将静止的地表自然要素转化为运动的,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类知识。

本文探究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1.提高教学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多媒体平台。

2.加强备课,按课程标准,提前搜集准备好课程相关的地理信息素材,以备上课灵活运用。

3.加强上课环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可和保持上课的整体感。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实施者,能够熟练驾驭该技术。

[1]在区域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xx。

[2]在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四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区域地理,其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具体的区域内,对经济、环保、社会发展进行综合的考虑、协调、解决。因此,要求我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区域基本条件、区域发展的方向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地理课本中涉及了资源、环境等各种事实,也明确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现实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在学生已经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进一步分析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要懂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学会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状况与基本条件,以及怎样促进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等。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是开发与整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例,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与规划河流开发整治的过程与方法。

2.运用乡土地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突出本地方的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仅让学生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一定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观念必须要在实践中获得。而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能较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这一内容时,就从淮安地区的资源特点与发展现状出发,使学生认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如淮安地区的盐化资源与凹吐资源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只有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才能让这些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淮安地区经济健康的发展。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要与当地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正确观点。总之,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很多可持续发展观方面的教育内容,为有效地实施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这种崭新的理念,促使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习伴随每个人的终身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目前仍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讲解,忽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而对学生来说,在信息社会,只掌握一定量的知识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拥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发展意识。

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是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采用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高中学生经过初中地理的基础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基础,在心理和生理上已经与成人接近,理智发展有了质的提升,能够客观看待各种地理事物。鉴于此,对高中地理教学以案例形式展开教学,以自主学习理念为主导,遵循“生活体验—展示案例信息———案例探究———技能形成”的教学环节和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并设置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了解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一课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红绿灯进行启发和引导。问“:同学们非常了解红绿灯,请问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啊,为什么不同紫色、白色或黑色等其他颜色呢?”学生们会回答“:因为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而对于为什么选用这三种颜色,学生们众说纷纭。接下来,教师要类比红绿灯,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指出因为红色波长很长,穿透空气的能力也很强,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将其作为禁停的标志;绿色和红色的反差巨大,在远距离时人们也能进行分辨。通过这样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常识知识。

3.2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内在逻辑紧密的知识体系,要学好地理,就要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把握各章节的联系。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回顾前面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及时构建清晰的地理认知结构。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整合新旧知识的能力,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中提升了地理学习水平。与此同时,高中地理知识点非常繁杂,若不及时进行梳理,则会产生混淆和遗忘,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和降水、陆地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季节变化等知识,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规律,及时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4.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案例研究—————以“常见天气系统”为例。

《常见天气系统》该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气压、气温、冷锋、暖锋等知识内容。为贯彻自主学习理念,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收集最近十天的天气预报资料,切身体会天气环境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同学们收集好最近天气预报的资料后,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新课引导和讲授,主要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设置“探究活动”的若干项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理解相关知识点和概念,这样的教学效果远大于教师的单方面灌输。此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好奇心。同时,为方便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冷锋和暖锋等知识,可以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法进行,通过视觉、触觉和感觉等多重感官建立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5.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健康个性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改理念的支持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支撑和平台,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用于尝试和践行,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诸如地理观测、地理实验或地理调查,并且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比如,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尝试分析其中的危害和产生原因。也可以借鉴大学实习课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们根据既定的主体自主收集与整理资料,然后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料,轮流给全班同学讲课,体验一回做老师的感觉。诸如酸雨、沙尘暴、雾霭、气候异常等重大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学专题内容,这些紧密结合实际的专题,可以让学生在合理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来强化思维锻炼,逐步养成独立探究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之美,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架构,而不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在地理教学中,宇宙神奇万象,魅力名山大川,多种多样的生物和丰富多彩的风光,都是地理之美的重要部分。地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认识到地理的无穷魅力,当求知成为渴望,当地理美溢心中,主动性的学习便不再那么艰难。尤其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要因势利导,多多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并认识问题,提高其收集有用信息并加以处理的能力。例如,自以来,全国各地中小河流和水库的损失比较严重,尤其在提到中国的洪涝灾害时,将的特大洪灾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江河及支流发生的洪涝灾害为背景,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查找当地江河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在纷繁的信息数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取得快速的成长。

三、创设情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有句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生都会对未知的部分有兴趣,就看如何激发他们内心的潜在兴趣。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无法提升其对地理课堂的热爱。只有通过一定的活动情境创设,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社会生活中来自地理无处不在的感受力,当他们在内心接纳并认识到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知识时,才会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我们的`地理课堂不仅要用地球仪和地图,还可以将一些新奇壮观的地理物质带到课堂上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地理课堂。比如有一次,笔者带了一块收藏多年的漂亮水晶石到课堂,结果许多学生一下子喜欢上了地理课。还如在讲地球构造与形成的知识时,笔者播放了一部史前一万年的纪录片,大部分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爱上这些地理知识。

四、增加实践课程,强化地理与生活的融合性。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七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八

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非常重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思维层面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想要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首先需要教师们改变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能力中首先凸显的就是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与锻炼。许多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主体性体现都不够明显,教师往往是课堂中的主导,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模式与节奏,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十分被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会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理解能力也得不到发展,课堂教学效率也十分低下。

因此,教师们很有必要在这一点上积极做出改善。在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我会有意识的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在给学生们阐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我会加入许多实例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还会和学生们就谈到的这些实例展开分析探究,并且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二、优化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不仅决定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也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指引。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加入更多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环节。这不仅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丰富与拓宽,这个过程也能够留给学生们更多思考与体验的空间,可以深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都很有帮助。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这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研讨课程,我组织学生们就“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展开了相关探究。在展开具体教学前,首先我做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本节内容会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内容涉及黄土高原区的气候、地貌、内外力作用、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的存在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整个教学设计中十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了很多学生间交流探讨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凸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让这个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提高学习动机。

想要有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才会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实践,才会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会借助更多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来进行有效思考与知识体验。学习动机不仅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原动力,这也能够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只有具备这些正确的指引,学生们才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并且在过程中有更多收获。以“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教学过程为例。

在展开课堂教学前,我会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会让大家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不少学生在基本了解了这节内容的主干部分后都制订了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谈到希望学完本节内容后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谈到自己希望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还有学生说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能力。

这些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动机都很有价值,只有在这些良性的学习动机的指引下,学生才能够更积极地展开对于知识点的研讨,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想要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这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在良性的学习动机的指引下,学生才能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十九

(一)科学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教育整体来看,尽管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范围内容得到了相应的扩大,但就某些方面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地理学习中老师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相较于其他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来说,学校还未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也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国际上地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其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国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国际教育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其教育内容也较为单一,没有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教育模式多为集体式授课,在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仅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仅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加之,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其地理教学质量。制约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

(一)改革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主要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地理教育按其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文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科类教学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地理内容僵硬化、教条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兴趣。降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应积极改善地理教学方法。如举行一些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的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先进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地理学科是一门充满时空广远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不断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地理教学中多穿插一些奇异事物或者奇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学的主流。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根据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分析。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真正目的。

(四)充分结合当前先进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高中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特别是高中地理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制约着高中地理的发展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充分结合现代化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科学合理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二十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地理的真正价值,就必须改掉以往简单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评价机制。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只是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是“副科”、“豆芽课”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河流和湖泊》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黄河、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污染源都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在意的举动,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还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黄河泛滥、凌汛、断流等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初中生来说,该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土地资源》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评价机制,重拾学习信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评价机制,要让地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的自主评价,都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以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力。关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12)。

[2]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a,2012(02)。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二十一

后现代主义起兴于20世纪中后期的建筑学,后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现代主义曾以“科学”和“理性”为核心,“使课程研究获得了它最初的学术规范和理论形式”,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任何一种教学范式都非完美,现代课程范式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封闭性、直线性和简单累积性等缺陷逐渐显现,成为影响现代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后现代主义正是以质疑现代主义为契机,对其存在价值进行发难,致力于消除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桎梏,建设一个和谐的“后现代世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师生之间对话理解、课程的动态游离和知识的差异性建构,对现代主义课程的一系列弊端进行了批判。后现代主义者依据“本体平等”的哲学观,肯定学生个性的张扬,否定等级观念,强调平等和民主的师生观,提倡理解的多元化,对现代主义主导下的教育体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地理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的多元与动态,在教学方式上主张以问题、情景、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讲授法,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等,这些理念均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在我国地理课程改革中的渗透和影响。

2.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

多尔认为现代主义课程模式具有封闭性、简单性和直线性缺陷,不能使学生适应日益开放、复杂而丰富的外部世界。多尔在“4r”课程范式中强调课程的复杂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其中,复杂性指内涵丰富的课程取决于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宽度,是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理解的前提条件;循环性指学生学习依赖于循环而开放的课程框架,即事先不规定课程的起点和终点,而是让学生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反思与提升;关联性指学生在建构并赋予知识一定意义时要对观点和意义进行反复论证,知识与一定的历史因素和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因此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知识概念需要重新进行解释与鉴定,这是课程的严密性要求。后现代课程理论提倡给学生“赋权”,关注教育在促进学生人格、心灵健康成长方面的价值,关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更具有弹性,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更有批判和反思意识。

1.教师角色:从“权威者”到“平等中的首席”

后现代主义理论弱化教师的“权威者”角色,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关系。在知识面前师生平等,学生有质疑知识的权力,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要允许学生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真正地尊重并理解学生,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掌握着学生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由于知识占有量的少寡只能追随教师,在心理上“敬畏”和服从教师。当代社会,知识的迅速膨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教师作为知识掌控者的地位下降,师生之间不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师“闻道”在先,受社会和国家的委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这种“引导”建立在师生双方承认彼此平等的人格地位的条件下。教师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等级性师生观的藩篱,使学生真正地“尊敬”教师,而不是“怕”教师。另一方面,中学生地理知识量少,生活学习经验不够丰富,各项能力尚未达到社会要求,地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经过了系统的教学训练,有能力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这种教学状态下的师生关系并非上下等级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基于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可能会导致教师因自身基本教育权威的剥夺、无力管理班级转而对学生实施“报复性”的过分纵容与迁就,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感,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应重视教师的作用,赋予教师必要的课堂管理权力和教育权威,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2.知识观:从“客观真理”到“动态建构”

现代课程范式强调知识体系的封闭性、连贯性和客观性。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现代课程体系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其看不到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后现代主义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知识是个体在与外界交互作用中建构的结果,是动态、不确定且具有“容错性”的,教师应容许学生在经验建构时存在理解误差,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学生的差异性甚至存误性建构。例如,在“极昼极夜现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在哪里?”一学生回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教师很惊讶地说“:啊?北回归线以北都可以出现极夜?咱们河南省就处于北回归线以北,你看到过极夜现象吗?”追问:“大家见到过极夜现象吗?”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的条件是什么?”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极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显然这位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未直接否定,而是用身边例子进行诘问,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思考问题的原因,进而矫正理解偏差。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建立在个人的经验基础之上,对真理进行质疑,对规律强烈排斥,虚化问题本质的存在,在教育领域可能会导致目标的模糊与混乱。基础教育主要是传承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种族经验,只有那些经过长期论证的、稳定的且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知识才能进入课堂。中学生地理学习不是为了像地理学家一样进行复杂、高端的科学研究,而是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地理知识的正确性和相对稳定性是地理教师需在教学中保障的。例如,在学习“盆地”概念时,一学生发问:“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就跟家里用的盆子一样?”教师回应:“可以这样理解!可以把盆地比作盆子,盆地就是中间低四周高的地表形态。”事实上,“盆地”与“盆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与盆子相似仅是盆地的表面特征,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盆地的概念,把盆地比作家里常用的盆子是可以的,但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解释,更要对盆地形成的内力、外力因素及其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深化学生的理解。

3.课程目标:从“精确性”到“游离性”

后现代主义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倡导从控制、精确、结构化的课程目标向对话、多元和建构化的方向转化。教学内容不应仅仅是既有知识的聚集,还应该包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不仅仅是教材中事先规定好的材料,还应包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产生的内容。这种生成性强调课程目标的“游离性”和教师的教学机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微调整,有利于在实现课标要求的条件下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视野。例如,进行“太阳与太阳系”的教学时,学生发问:“老师,既然太阳的中心温度最高,可为什么从光球层、色球层到日冕层的温度却越来越高呢?”。这个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要求,科学界对此也未有明确答案,教师本不必作答,但这位教师意识到此问题很有讨论性,学生对此也饶有兴趣,于是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了暂时的微调,引领学生对该问题从地理、物理、化学角度进行一系列大胆猜测。调整既定教学计划,虽然对教学进程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激发了学生可贵的探究欲,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没问题”,而是为学生打开进一步探索的大门,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任何教学目标的完成都要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和评价标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现代主义课程目标观强调目标的“游离”,而极端强调课程目标的模糊性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困惑。因此教学目标的“游离”要有一定的“度”,围绕教学目标和计划展开,不能漫无目的地“游离”。在学习“城市形态”时,有学生突发奇想:“兰州的城市形状呈带状分布,这与兰州拉面有关系吗?”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已经偏离了地理课堂,这个生成问题的价值不大,于是回应:“兰州在地图上的形状呈条带状,跟拉面确实有些相似,但兰州这一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拉面无关。那么影响兰州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这位教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采取了幽默的拒绝,既化解了学生的尴尬,又避免了课堂滑向无目的状态,巧妙地回到了教学计划的中心,做到了课程计划与课堂开放的“收放自如”。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二十二

摘要: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被忽视。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途径,如,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辩论活动、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课外活动、引入地理历史资料等。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培养途径。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哪些途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模拟学生的真实生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依然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可见初中地理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实践性。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播放音乐、视频、插入美丽的画面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随着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环境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仅仅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结束。例如,在《巴西》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让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全球环境保护意识"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讨论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话题后,我用绿色大树的图案作为背景,同时写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几个字,再插播《地球你好吗?》这首歌曲,当学生听到"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这一句歌词时,教师适时讲述:"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我们要保护热带雨林,保护地球环境,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可克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全球环境保护意识。

二、开展辩论活动。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也就开始了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处在身心巨变时期,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了,总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开始对父母、师长以及周围的事物表现出不驯服,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寻找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辩论活动,积极性很高。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很多内容适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就"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在课堂上激烈的辩论会认识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应该和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相适应,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三、运用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案例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这一方面和地理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到。例如,在《聚落》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笔者将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作为典型案例引入本课,在学生了解丽江古城的概括,分析丽江古城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要去丽江古城去旅游,作为一名游客,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我们不保护像丽江古城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后果将会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就会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四、进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直接体验,和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既来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知识的局限,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知形成整体的认识。课外活动包含多种形式,如,开展地理课外阅读、观看地理音像、组织地理参观、制作地理专题报告会、进行地理野外考察等。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地理属于非中考科目,教学任务相对较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条件在学校实际情况许可范围内组织一定的课外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举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就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其实,提起历史,很多人认为历史作用不大,无非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殊不知历史距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生活处处是历史,历史包含着人类社会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人类的重要财富,学习历史能使我们了解过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历史资料,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且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美国》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在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建设中华人劳工的血泪史、介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等资料,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落实初中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上是本人拙见,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王志洪。"日本"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xx(03)。

朱庆松。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5)。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好(模板23篇)篇二十三

将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用问题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围绕问题去分析、去综合、去解决问题。如讲“气候”这节课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有一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很多平时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却不知所措,而一些热爱地理课的学生却如鱼得水,一气呵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设问使学生立即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地震”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全人类都关心的问题,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讲“地震”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使很多同胞失去了生命。我肯定地告诉大家,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今后还一定会发生地震。我们要预防地震,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地震,地震在我国是如何分布的,地震到来时有什么征兆,我们应如何积极地去应对。”这段导语,把学生多年来疑惑而又期待解决的问题摆了出来,迅速地变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为后面新课的讲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主观条件。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每一片土地都有着与之相关的故事、动人歌声和壮丽篇章。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导入新课,自然会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在导入“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这节课时,我和学生一块齐唱了歌曲《黄河大合唱》。那情景,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把学生带入这条中华母亲河的怀抱,学生在思想境界升华的同时,学习地理知识自然全神贯注、如饥似渴。

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统计数据导入新课,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如在讲“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保护”一课时,引用了以下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一亿多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是澳大利亚人均耕地的二十八分之一,是印度人均耕地的七分之一。我国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那么,怎样正确认识、合理地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呢?”在讲“环境问题的产生”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出世界森林消失的速度、水资源消耗速度、沙漠化进程、年垃圾排放量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这个阶段又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小阶段,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和表象,也就没有理性认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通过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才能产生感觉。所以,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突破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如身临其境,很好地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和思考问题。如在讲授自然带时,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让学生在已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自然带的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对两幅图的分析对比,找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在联系中揭示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在地图的教学中,我用了这样的导语:“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时,共花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1493年去美洲,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了。这就是因为有了地图的指引。”在“洋流”这节课,我用了这样的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极大损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所学内容中去寻找故事答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张伟欣单位:山东省单县郭村镇中学。

相关范文推荐

    诉讼授权委托书(汇总14篇)

    授权委托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财务、法律、行政等各个领域,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和分工合作。授权委托的经典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授权的艺术。委托人:×××,男/女

    表里的生物说课稿(专业22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水平,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查看这些范文,能够对制作教案

    研究生会工作汇报(模板20篇)

    在工作中,了解如何撰写一份精确、清晰的工作汇报至关重要。这些范文的特点是简洁明了、信息充实,希望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为强化广大研究生自我服务、自我

    申请孤儿的申请书(专业15篇)

    在写转专业申请书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尽管每个人的具体情

    电机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加深对某个经历的理解和领悟。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分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紧张而又辛苦的几周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

    帮厨转正申请书(优质13篇)

    在现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申请书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求职或求学文书。阅读一些有关申请书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案例故事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实践经验与思考的结合,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案例总结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

    生物研究报告(模板14篇)

    报告范文是通过详细说明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以便他人了解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师德师风是一种职业操守,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范文五:师德师风总结——夯实基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要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求

    护理突发事件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7篇)

    心得体会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以及促进个人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大家阅读以下范文时,注意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悟,或许可以启发到我们。第一段:事件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