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JQ文豪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

范文范本在提高写作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流畅。4.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经典范文范本,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一

(一)咪咪正在玩米老鼠玩具,冲冲走过去对她说:“你的玩具给我玩。”咪咪不肯,冲冲马上从她手中抢过去,咪咪哭着跑了,只剩下冲冲一个人。

从冲冲的行为中我觉得孩子对于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养成,他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因此往往在争执中失去同伴。

(二)咪咪取了一箩筐的.玩具正玩着,冲冲来了和咪咪玩对他说:“如果你还像上次那样抢玩具,我就不和你一起玩。”冲冲一听,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接着他们友好地玩了起来。

第二次游戏中,冲冲由于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咪咪不再和他一起玩),因此他有了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某些规则意识(如玩玩具)不是靠成人的说教下养成的,有的是在自然、幼儿相互接触的生活、游戏的情景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通过自身经历过的情绪体验,真正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合作的规则。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但应避免以说教为主的方法,应避免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具体形象化,如榜样刺激、语言暗示等帮助幼儿把规则落实到行为上。同时还应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无视的家长工作,我们也应重视家园配合,及时地把一些幼儿园内的规则要求告知家长,这样孩子的规则教育就会一定的效果。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二

小表弟维维在玩水枪,小外甥阿俊来了。阿俊也想玩水枪,说:“小舅舅,让我玩一会儿吧!”谁知小表弟高高地举着水枪,说:“不行,这是我的,我不让你玩。”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为什么要合作与分享。其实,合作与分享是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座里程碑,如何让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呢。

一、同伴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合作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如:大部分的幼儿都喜欢荡秋千,有一次,小静争着不让其它小朋友荡,我说:“小静,你喜欢荡秋千吗?明天还想不想再荡秋千呀?”她弯着头开心地说:“想呀!”“那你今天不让小朋友们荡,明天小朋友也不会给你荡的呀,那样好不好?”“不好!”“所以大家要轮起来荡,每人荡十五下好吗?”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通过合作,分享到了快乐。又如:幼儿经常会带许多的水果和面包饼干等在园里吃,没带的小朋友看见别人吃有时会很想吃,这时,我对小朋友们说:“你的东西好吃吗?”“好吃!”那让喜欢你的东西的好朋友也一起来分享它的美味,让她下次也带好吃的东西给你吃,好吗?“幼儿都非常乐意把自己的”好东西“分给旁边的小朋友。这样久而久之,使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

二、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老师布置教室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围者看,好奇的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尊重了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排好队看,但要与老师合作,要求每个小朋友在规定的地方看,不能走近去摸,幼儿见老师允许他看了,虽然有规定,但还是很开心地说说笑笑。又如:墙面布置中”镜子里的我“,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印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手大树“,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的物品来,如:照片、卡片、镜子、面具等,把它们充斥到环境中,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与老师合作分享的愿望就被激发了出来。

三、在家园共育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特别是农村,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守旧,所以要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首位。通过各种形式让家长知道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共同分享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合作与分享。如:设立家长园地,粘贴相关内容的教养心得,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及”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如何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等;从而引导家庭之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合作与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四、在特殊场合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针对这一情况,以及我们与小学连在一起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经常组织幼儿与小学生共同学习、游戏、玩耍,看着大朋友与小朋友露出天真灿烂的微笑的,我心里像喝了蜜似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合作带给他们的幸福滋味。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孩子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孩子们都愿意在活动中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如玩玩具时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经常会四五成群地在共同完成他们的伟大杰作。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时总是情不自禁地伸手相助。我相信这种品质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肯定是受益匪浅的。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三

【内容提要】随着幼儿园互动性环境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来自于幼儿兴趣而生成的主题活动拓展了课程的领域,是一种成功的、有利于幼儿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学活动,在这种主题背景下教育形式才真正体现了孩子们学习的主体性。大班幼儿已经有很强的辨别、分析、思考、探索能力,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个人行为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使幼儿的互督、自律的守规行为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已十分有意义。本文从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方法、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帮助大班幼儿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中国有句古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类社会性发展中一个重要内容。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掌握和遵守一些社会规范,如:道德、习俗、纪律、法律等,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接纳。较长时间以来,幼儿园较偏重对守规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规则意识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当幼儿规则意识建立后,自然而然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发展了。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新《纲要》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前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常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幼儿行为,而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幼儿以为规则总是利于别人的,于是他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实际上,不从内在动机出发,不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幼儿则会长久地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要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孩子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幼儿才会逐步产生主体意识。一个独立的人,意味着他有自信,从而摆脱依赖,得以自主,具有自制力的人,意味着他的行为是自觉而非被动的,是自律而非受他人控制的,因而他往往能为实现一个目标而自觉付出。

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很强的辨别、分析、思考、探索能力,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个人行为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使幼儿的互督、自律的守规行为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已十分有意义。

(一)引导幼儿参与制定规则。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而孩子的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各项活动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事。在出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选择解决的方法。从而制定新的规则,并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记录下来,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如玩具摆放的规则,教师把它交给由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才能真正被其接受。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快乐、满足。

(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内化规则的要求。

1.强化规则意识,使幼儿对规则产生积极的情感。

只有使幼儿认识到规则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使活动更顺利,与人与己都有利,才能有被动变为主动,规则才具有实际意义。我们主要应用两种手段:

(1)专题性教育。

比如以下案例活动中就充分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运用专题性教育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于作品该放几天的规则制定。

在进行活动区时,乐乐小朋友发现一只用“神奇编织”组合搭好的大恐龙玩具,想给它拆掉,在一旁的晨晨小朋友发现了他的举动,就说:“你不能这样做,大恐龙是郑文航搭的,我认为你应该得到航航的同意。”老师也注意到了他们两人的谈话,于是以邀请幼儿开会,解决问题为召集行事,教师提出:“这是航航搭好的大恐龙,这样的作品你们觉得放几天可以拆掉?”(教师提出问题)孩子们开始各抒已见,(孩子们规定规则)有的提议:“放3天,因为这样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让别人记住你的作品。”有的建议:“放1天,因为别的小朋友也可以玩这样的玩具”等等。最后,老师请大家说出各自的理由,用举手表决的方法,通过了大部分小朋友放3天的意见,而那些原先不同意的小朋友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主意,服从大家的意见。

教师的分析与反思:

当孩子之间有冲突时,是培养孩子适应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如果这样的争持是一种输赢现象,它其实是一种竞争,在幼儿身上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感行为,可就是因为教师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意见,把制定规则机会给了孩子,运用了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告诉各自是怎么想的,现在心里感受如何,让孩子进行语言情感交流,是教师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肯定、归纳,最后,把权力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想出一个使大家都同意的规则,达到双赢目的。

上列案例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的活动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某一事件,讨论原因“为什么不好”,“该怎么做才行”。结合制定好的规则,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2)渗透性教育。

规则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很重要。有一次,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中山小学,去之前,老师向大家提出了安全、个人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规则,结果还是有小朋友没有自觉遵守规则。在活动进行中,老师将大家的行为和吵嚷声都记录下来,回到幼儿园再讲给大家听,一开始小朋友觉得很有趣,过了一会儿,就有人说:“我看见鑫鑫参观操场在搞破坏。”有人说:“听课时,小朋友在说话。”于是就请大家谈谈感想,许多小朋友认为说话会影响哥哥姐姐上课的,而且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参观,说话的小朋友感到不好意思,鑫鑫小朋友听了大家的讨论,感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在日常活动中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如垃圾放在垃圾筒里,地上玩具拣起来等一些规则的制定,都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形成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2.让环境感染幼儿的行为。

幼儿在活动室内外能否自主学习,当然要视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而定,但环境中的规划和设计无疑是感染幼儿行为很重要的关键,只有让幼儿明确规则的具体要求,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才能使幼儿真正内化规则意识,真正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1)通过分割的环境暗示,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争执和矛盾。

在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过程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把教室划分为动静区,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我们把活动区合理地分割开来,并保持通畅,使幼儿知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合适的场地选择活动内容等具体要求。在区域内挂上适量的工作牌;将座位安排成半圆形,让幼儿可以看到彼此及展示的.物品,同时可以起到鼓励幼儿参与的作用等。

(2)通过设计标志的环境暗示。

通过设计标志的环境暗示,可以提醒幼儿自觉遵守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的规则,玩好后整理物品的规则,形成互督行为。

为指引幼儿进行合作的行为,我们根据班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在活动区玩出的半成品该怎样提醒别人不要破坏?”“怎样提醒小朋友用肥皂洗手?”“如何提醒大家爱护自然角的植物?”“如何提醒大家因地滑而滑跤?”等等一些急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讨论,自己设计标志来提醒自己和大家都来遵守需要注意的规则。

(一)保证规则中的适应性原则。

一张一弛是生活之道,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也应如此。幼儿是活泼的,制定规则并不是将他们管死,如同我们教师手中的一块块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什么就捏什么,而是在必要的规则要求下,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创造的机会。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安排中多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交谈、自由游戏。如: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在每天饭前饭后的时间,我们的规则是不大声喧闹,不影响同伴进餐,幼儿可以自由地与同伴讲话、说笑,玩自己的玩具。幼儿虽然生活在规则下,但仍充满自由,有张有弛,他们并不觉得受拘束。

(二)注重规则中的个体差异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一般会根据规则的性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面对集体颁布规则和要求,同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用个别指导的教育,更亲近孩子、更尊重孩子个性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儿将规则要求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如:劳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选的活动区展开了劳动,动作快的小朋友早早地把自己份内的活动区擦干净了,而一些动作比较慢的孩子还在认真地劳动着,这时候,老师就会问那些还在劳动的小朋友:“你们需要帮忙吗?”有些孩子会说:“我需要你们的帮忙。”也有些孩子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劳动结束后,得到别人帮助的孩子会感到高兴,而不需要帮助的孩子也会为自己完成了劳动任务感到高兴。由于老师尊重了不同个性的孩子们,使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遵守劳动规则,由于孩子们都知道我们劳动的意义,所以每次劳动活动时,孩子们都会自觉遵守劳动规则,完成劳动任务,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既清洁又美观。

(三)把握规则与尊重的和谐统一原则。

规则中体现尊重,尊重里伴随规则,规则和尊重是和谐统一的,没有尊重的规则,它是僵化的、过时的传统。比如,教师要求幼儿“规规矩矩”地坐着:双手平放在腿上,挺直腰板,紧闭嘴唇,举手发言时,手要统一老师的标准举,否则不准发言,甚至还要练习举手的常规。有的孩子因为积极发言,或一时冲动抢断别人的话,就会遭到批评。幼儿不明所以地被迫遵守着各种各样的老掉牙的“规矩”,没有“为什么”,只有“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请看下面两种方法制定的规则,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不能看书、上课不准插嘴、不要破坏玩具”和“请在需要时间看书、上课请举手发言、请轻拿轻放、爱护玩具”,这两种规则的制定看上去虽然讲的同一件事,但是前者有利用强势压迫使人服从的感觉,这种披着教育外衣的精神强制只能导致儿童心灵的压抑与封闭;而后者有着尊重的成分,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收益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制定规则时要事先计划、明确目标。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理解、练习、深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因为,孩子先入为主,作法一旦形成,更改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制定班级规则之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让幼儿执行,就不要随便更改,且坚持不懈。如班上有两位小朋友做任何事动作都很慢的现象,于是老师采用了由大家讨论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使幼儿感到生活内容是可以预知和掌握,从而形成安全感和秩序感,同时做事动作慢的现象逐浙消失了,幼儿规则意识增强了,使规则的实施更快更稳。

(二)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

教师是很多幼儿的偶像,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要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有较强的规则意识,这样才能时常提醒幼儿,一条规则的实施才能落实到实处,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同时要注意主、配班教师的要求应一致。

(三)注意做到一致性、一贯性。

1.主配班老师的一致性要求很重要。只有要求一致,才能使幼儿更明确目标,无论孩子在谁的面前,都能按规则要求去做,深化规则意识。

2.幼儿园和家长要求的一致性、一贯性有利于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要得到家长的密切合作,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并使幼儿在将来也能受益。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充分说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断发展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会让他们知道在今后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有利于自己与他人,从而最快的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

3.《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案例》,新时代出版社。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四

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但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或保育员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桌子、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会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塑、作画、看图书、跳绳、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塑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4、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5、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配合地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吗?”“你们都想当小兔,没人当大灰狼,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我们俩一起玩,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五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而言,同样如此。由于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善于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呢?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五点:

一、强化教育理念。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游戏中要经常让孩子们分组活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以训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合作、配合,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我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名教师就帮着拉桌子,摆玩具、分发各种玩具材料,保育员则进行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清扫,无形中为幼儿树立了好的行为榜样,幼儿的合作意识也易被激起。同时,经常有意识地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学会合作,首先要有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根据观察了解,那些不能与人合作的幼儿大多是由于家长过于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处处逞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此我通过《小鸡和小鸭》《我来帮助你》等故事,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并让孩子们装扮成“小鸡”、“小鸭”等,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墙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通过各种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很快融入集体,更好地与人合作。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在一次小组作画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感觉到各种不同角色的乐趣。有的幼儿准备材料、有的调颜料、有的要作画,这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我告诉调颜料的小朋友:“洋洋,你需要什么东西,可以和周航商量着去拿,我看你俩配合好不好?”两个人很快准备了要用的东西(笔、颜料、颜料盒、水)就开始干起“活”来。画画的萱萱就很主动地找他俩说需要什么颜料。到最后,他们的画画得非常棒。还有一次户外活动前,我请一个小朋友去拿一袋海洋球到操场上玩,可不知怎么回事,袋子破了,海洋球滚了一地,那个孩子一个人匆忙地捡着。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一个人捡多慢啊,怎么办呢?”孩子们一起说:“我们一起捡就快了。”我告诉他们:“几个人完成一件事,这就是合作,合作的力量大!”通过这件事,大家的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还通过玩“过家家”、接力赛等活动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强化反馈机制。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小朋友在一起合作搭了一个很漂亮的“宫殿”,我及时地说“你们几个合作伙伴搭的‘宫殿’可真漂亮!”“你们配合得真好!”教师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地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五、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也能推动幼儿合作意识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和个别交谈,强化家长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理念。告诉家长讲究技巧,在家里想办法赢得孩子的合作,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任意迁就或训斥他们。例如在剥毛豆、整理屋子等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合作完成,这不仅增强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促使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方法,告诉他们不要惟恐孩子“吃亏”,对孩子说“谁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团结互助的精神。还有转变理念,如,告诉家长不要每次接孩子回到家时都问“你今天吃的什么?”“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等,而是试着问孩子“你今天有没有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事情?”“从明天开始每天想办法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点事情,回来告诉妈妈,好吗?”等等,以此引导孩子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事实也证明,通过强化“家园合作”,赢得家长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六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1] [2]。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七

要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园的日常活动环境。在一日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对幼儿谦让行为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入手,和每班教师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

(1)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再班级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谦让鼓励的友好关系,给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的空间。让环境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2)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谦让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时期,谦让的良好习惯更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备条件。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对谦让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谦让习惯,培养他们热爱伙伴、关心集体的情感和行为。

二.欣赏文学作品,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欣赏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听故事、散文、诗歌,观看木偶剧、动画片等。这些活动都是幼儿喜欢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活动。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是,幼儿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有情节的情境中去,比较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将作品中的事情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启发幼儿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

三.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养成谦让好习惯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谦让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谦让。在角色中学习谦让,教师指导中学习谦让。

总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幼儿主体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在交往中互相谦让,让幼儿也感触到人与人相处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建立和谐谦让的环境,班中充满了友好、团结、谦让的良好气氛。同时幼儿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也有所发展,遇事能宽容、大度、谦让、多为别人考虑。在幼儿学会谦让习惯的基础之上,我们会在这一线上继续不断探索,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使每位幼儿健康成长。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八

创新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幼儿身上,但却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给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让幼儿被动地去做,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失去主动性、积极性,更无创新可言。因此教师要发挥幼儿主动性,保护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比如,在绘画课中,教师不要一贯地让幼儿照葫芦画瓢,可以给出一个标题,让幼儿自由地创作,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幼儿的创新意识就会更加强烈而持久。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独立思考。

创新意识强的幼儿,首先应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幼儿。在科学课上,我问平时最调皮的一个孩子“雪化了,变成什么?”他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到“春天”。其它的孩子哄堂大笑,而我却感到非常惊奇,因为这个调皮的孩子能独立思考且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回答了一个不仅正确而且近乎完美的答案。由此可见,独立思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个因素。同时,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封闭性提问而言,它打破了一贯地思维方式,能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从而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3、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幼儿无知、幼稚,但好奇心强,经常会异想天开地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外星人会讲话吗?”“月亮上的小白兔吃什麽?”诸如此类问题,初看起来虽不切实际,但这里有幼儿创新的思想火花,教师应及时做出适合幼儿知识与心理水平的回答,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幼儿的创新愿望就会逐渐强烈起来。

家庭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方面,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家长应尊重孩子个人的意见。

针对某一个问题,倘若孩子做出与众不同的回答,家长应恰当的给予鼓励,而不要片面的'做出完全的否定。即使是不符合科学规律,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答卷,也要先对他的大胆,勇于发言表示赞赏,然后挖掘其中合理的成分,最后从道理上引导他摒弃不正确的想法。切忌对孩子的回答给予完全否定。这样就会很轻易的影响孩子创新意识的发展,使自身创新素质得不到提高。

2、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设置图书角”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设置图书角,不仅能引导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更重要的是能从中逐渐发现孩子对书中某些知识的有所创新。例如,有一幅两只小鸡在抢捉虫子的图画,家长可提出疑问:“画上两只小鸡在干什么?”,孩子们说:“在争虫子。”家长可接着问:“他们是怎么争起来的,结果怎样?这样做对不对?”这样便可以使孩子展开想象,对内容会有所创新。由此可见,家庭图书角这块孩子们的小天地是很应该开辟的。

3、家长要注重对幼儿灵感的培养。

灵感是非常可贵的创新思维。孩子们的经验有限,见识不多,对他们灵感的培养一定要把握时机。有时,孩子对某一问题一点也想不通,突然会在某一时刻来了情绪,并且能专心琢磨,很快将问题解决。其实这就是孩子灵感的出现,在这时候我们应对孩子给予鼓励,并让他从中体验灵感,加强对灵感产生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幼儿们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遇到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如果我们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他们就不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依赖性,思考力差。所以我们教育者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一次幼儿们围着我问花朵是怎样喝水的。我反问他们。幼儿们叽叽喳喳说开了。有些说是用花瓣喝水的,有些说是用枝条喝水的,有些说是用树叶喝水的。我并没有立刻判断,而是让他们亲自观察去找结果。幼儿们就找来一盆茉莉花,分别让茉莉花的叶子、枝干和花朵接触到水,然后观察变化,结果花的叶子渐渐发黄,花瓣烂了,只有枝干仍然生存。这时我适时提出问题“花儿是种在泥土中的,枝干吸收的水分从哪里来的呢?”幼儿们经过思考和讨论,终于发现真正吸收水分的是根。他们对自己观察得出的结果都有很大的满足感,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注意以下事项:

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幼儿园教学评估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应把创造思维培养的考核评估放在首位,而不能只注重幼儿获得知识的数量,管理者只有用“幼儿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武装自己,才能正确地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要素真正投入,师幼均是教学过程的活动要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间的关系。教师只有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在活动中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幼儿,以商量的态度和幼儿展开讨论,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他们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

3、重视幼儿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

教师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活动,如象征性游戏等,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和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和家长应不断的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并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九

1、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年龄的特点,与时俱进。针对孩子的实际生活情景和环境,思考哪些任务应由孩子完成,制定任务内容。

对于大班儿这个年龄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例如:每天自己铺床,叠小被子,自己整理书包,早晨上幼儿园自己拿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桌,周六、周日可和父母一起收拾房间,给她划定她的任务,负责擦茶几、擦电视柜和卧室窗台,洗自己的小袜子,在家里吃饭时拿碗筷等。

2、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要有意识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可以在生活中随机把握,但有意识的主动培养效果就会更好,例如,培养早晨起床后叠被子这件事,现在一般家长上班也很累,偶尔自己也不能及时整理,但如果提高到培养孩子完成任务意识的角度去认识,至少应抓住周六周日两天的机会,有意识地把培养孩子叠被子的事当成一种任务去培养,再给予鼓励、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就形成习惯了。

3、培养孩子完成任务,过程要耐心,重结果,重方法,少训斥

不好!”我接着说:“再给你拍几张照片,如果幼儿园老师要劳动的照片,正好给你交去,怎么样?”女儿听了,高高兴兴地完成了任务,我给她照了相。事后,我想:如果因为女儿磨蹭而大声斥责她,她也可能完成任务,但是效果不一定好,对于家长来说,耐心主要就是指控制情绪,这当然很难,但是要尽量这样做。

4、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父母要形成一致性

可见,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家长高度认识,认真负责,并能把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当成自己的任务,坚持不懈,为孩子将来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意识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那麽应该呢?

1、在家中选择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擦桌子、浇花、拿碗筷、扫地、给家人递拖鞋等。

2、和孩子商量,并且明确规定这项任务是交给他的,非他莫属,必须完成。

3、教孩子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和孩子一起练习几次,直到掌握为止。

4、有要求有检查。每次孩子完成规定的事情后,家长要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如:“你干得真好,你真能干!”“干得不错,宝贝!”“能帮妈妈做事,你真是妈妈的好助手!”等等。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能让父母高兴。

5、当孩子熟练的记住并完成某项任务后,可更换任务内容,不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6、入学后,可将任务内容逐渐向学习方面过渡。有一项内容向多项内容变化,不断加大任务的难度。由于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记住的任务也越来越多,难免忘记。所以,为了方便孩子记住任务,家长可给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让它随时记录老师布置的作业及学校的要求,并教孩子每完成一项就画掉一项,以示完成。

慢慢的,让孩子懂得许多事情是要主动去识记,自觉去完成的。他完成的及时、完成的好时会带来心理愉快的,否则将整天处于被动的批评与自责中,也就没有了好心情。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

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去为之奋斗,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服务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才能在幼儿的品德塑造过程中打下牢固的服务精神基础。

服务意识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阶段是情绪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愿意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幼儿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因此,服务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一种天性使然。如某位幼儿帮助另一名幼儿拿玩具、图书,同伴间互相帮助整理服装、鞋帽等,幼儿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并不一定有成人的提醒或指导。对于幼儿来说,这些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发现类似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肯定这种行为,并将此上升到服务行为的高度,让幼儿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实施服务行为。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多观察、多留意,并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

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培养服务意识。

培养幼儿服务意识,除了鼓励幼儿自发的服务行为外,还应当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为他人服务的机会,从而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幼儿自身具有的道德品质。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提供机会。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服务的机会,教师应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并倡议幼儿互相服务。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让老师或保育员代劳,时间久了,幼儿会习惯性地将同伴需要帮助的事情做好,甚至引以为豪。

如来园活动时,教师可以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给动物角添加饲料,给植物角浇水,帮助教师擦桌子、玩具;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碟、饭菜,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在安排“值日生”工作时应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2.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 “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下一页。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一

“老师,乐乐把颜料弄到我脸上了。”贝贝大声叫了起来。

此时的我正忙于在另外一组指导呢,听到贝贝的大声喊叫,我头也没抬一下,就说“不许把颜料弄到别人脸上、身上。”

本以为这大声的喝止会让情况好转,哪知道:“糟糕!黄颜料里有其他颜料了,还怎么做实验呀”豆豆紧接着也大声喊了起来。

“老师,我们组的颜料都变成黑色的了,还怎么做实验啊!”第二组的凡凡也不甘示弱的大声报告着。

“希希你的头发变成红色了。”乐乐的一句话顿时引来了组内孩子的围观。

这是我的一节科学活动“颜色的变化”,我为每组幼儿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的水粉颜料各一盘,水粉笔若干,记录纸六张。要求孩子们把两种不同的颜色加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现在孩子们的状况简直可以用一团糟糕来形容,有的孩子脸上都是颜料,有点孩子衣服上都是,有的桌子上都是,有的颜料都变成了一片漆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草草结束了本次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本次活动的无效归结于活动前我的准备不够充分。我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的自顾自想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怎样的,却没有结合班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同时我想我在解读《纲要》的过程中我出现了严重的理解错误,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无任何要求的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真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吗?从今天的活动看来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在混乱和没有规则的状态下,幼儿无法专注进行玩色实验,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兴趣点可能不在老师要他们完成的操作活动中,而是让诸如颜色弄到别的小朋友身上去了,活动用老师提供的颜色做一些他们喜欢的实验上去了,而部分在活动中比较自觉的孩子只能用叫喊发泄着对某些幼儿破坏活动常规的不满。由此可见,自主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基础,没有规则,自主就是一句空话。

在幼儿操作活动中尤其是一些动手实验的活动中,在操作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地将规则和要求告诉了幼儿,因为这种规则和要求既能规范幼儿的操作行为,又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发现。

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且取得预期效果,需要一定的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协作亦需规则来保障。我们不必担心规则会“束缚”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这样既能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幼儿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二

一、走进社区,感受和体验规则。

社会行为规则的培养是社会领域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目标,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社会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幼儿年龄小、模仿力强,对各种行为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当他们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由自主地学会了其中的一些行为和习惯。相反,不论你怎么教,抽象的教学效果都不如他们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效果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所以,教师要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让社区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规则的存在,萌发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参观超市》、《参观小学》、《热闹的马路》、《参观银行》、《参观农贸市场》等,这些活动都很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感受到许多规则的存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很实用,也很具有感染力,能够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互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教学形式,平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环境和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体验规则,使之在玩中感受社会规则的存在,从而萌发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在小区里与花草、喷泉拍拍照,体验社区环境的美;秋天带领幼儿捡树叶,在草地上打打滚,玩玩游戏;和小区里的爷爷奶奶玩一玩健身器械;到超市去买一买东西;参观小学时和小学的哥哥姐姐玩一玩,等等。这些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使他们感到轻松、快乐,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秩序,等等。由此,使他们在玩中发现其乐趣和美,喜欢社区的环境,促使他们乐意到社区玩。在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购物排队等规则,感受和体验规则的存在。同时,还提问幼儿思考:社区的环境为什么这么美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实践证明,这种通过互动,让幼儿参与活动、体验规则的方式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幼儿更易接受、易消化。

二、把课堂搬进社区,学习和理解规则。

蒙台梭利通过科学观察、验证,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幼儿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社会教育应该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要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教师还应尽量把课堂转移到社区环境中,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学习和理解规则。

社区环境中有许多鲜活的情境,如:社区超市。当幼儿刚进入超市时就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就给了他们一种愉快的心情;幼儿们随着和谐的音乐声看看这、看看那,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愿望;超市里有许多好看、好玩、好吃的物品,无不吸引他们的.心;漂亮的营业员阿姨看到幼儿都能主动地笑脸相迎、逗逗孩子、询问孩子的需要等;买好物品的人们都能主动、自觉、整齐地排队、有序付款;营业员阿姨把物品装好并微笑送走每一位客人,等等。超市里无论是从人到物还是到整个环境,都能给幼儿一个健康、和谐、关爱、支持的良好氛围,在超市购物付款时,他们没有教师的提醒也能够自觉地和大人一样依次排队付款。

在社区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发现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幼儿学习规则。例如,笔者在带领幼儿去超市购物时,调皮大王张某某买的东西最多,只见他抱着一包将要掉的东西往收银台跑去,但这时收银台排队的人较多。于是,他利用自己个子矮的优势从人的缝隙中跑到收银台前,后面排队的叔叔故意问他:“小朋友怎么不排队呀?”他说:“因为我的东西要掉了呀!”引起大家捧腹大笑。收银台的阿姨告诉他:“叔叔是先来的,先来的要排在前面,你是后来的当然要排到后面去了。”他不听阿姨的劝告,耍赖地说:“我的东西掉啦,掉到地上啦。”最后,营业员还是让他先付款了。当时,笔者就让小朋友们对张某某的行为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和总结,张某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其他幼儿也理解了为什么要排队,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规则。

三、把社区搬进课堂,掌握和巩固规则。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而且幼儿还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更多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幼儿已经能够认识到规则时,如果不去进一步地掌握和巩固练习,那将会前功尽弃。因此,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规则,给他们生活、学习、游戏等带来诸多益处和愉悦,就应该让他们经常接触规则。但天天带幼儿进入社区、逛超市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达到掌握和巩固规则的目的,只有把社区搬到课堂中来,把规则搬到幼儿喜爱的区域活动中。如: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天天超市、娃娃银行、话吧、书报厅、邮局、医院等区域游戏,这些活动都很实用。游戏中,幼儿把角色的每一个行为都模仿得淋漓尽致,扮演得形象逼真,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使他们在模仿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同时,幼儿在玩中无形地运用着规则,达到了巩固规则的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时,笔者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鼓励幼儿自觉参与环境创设,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进一步巩固规则意识。如:创设“天天超市”,幼儿们自觉把家中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饼干盒、牛奶箱等带到班中,自己选择摆放地点,他们共同讨论、商讨进入超市的规则。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知道,集体中不能像家里那样随心所欲,必须受到集体规则的约束,并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他们不断地补充物品,不断地完善游戏规则。现在的“超市”可真像是活灵活现的社区超市了,这些“小鬼们”天天玩得不亦乐乎,“超市”成了他们的挚爱。

规则意识的培养只有亲身经历规则情境,让幼儿多次尝试有规则、没有规则或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沮丧、失望,他们才会知道规则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才会知道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逐步产生对规则的尊重感和认同感,加深对规则的认识,巩固规则意识。

四、再次走进社区,遵守和应用规则。

引导幼儿具备规则意识并且让他们在实践中遵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幼儿头脑里,规则意识和行为规则之间有很大的鸿沟,他们往往不能实践他们遵守规则的愿望,这是因为幼儿的意识、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生活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积累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幼儿、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进行正面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幼儿通过公正、公平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目的,得到应有的肯定后,就更容易建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所以教师要再次地带幼儿走进社区,让他们在这个大环境中体验生活与规则,感受成人的肯定,进一步培养其行为规则意识,使他们自觉地遵守和应用规则。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三

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成长的过程。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标志,就是学会自觉遵守全社会一致认同和遵守的生活规则。什么是规则?简言之,规则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社会角色为履行义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

一、在幼儿园教学细节和生动多样的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

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训练方面,幼儿园无疑是重要的阵地。教师要在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他们提出一些必要的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让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把这些规则贯穿在孩子的日生活之中。通过反复训练,让这些规则入心、入脑,成为幼儿的习惯,为他们升入小学后自觉地遵守更多的规则做好准备。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从孩子们日常共同参与的生活情节开始。例如孩子每天入园后,就要求孩子们依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领取餐具,然后按照老师事先安排好的位置落座;就餐时,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能随便倒在地上……在课间自由玩耍中,如果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要有礼貌地向小朋友提出请求,得到允许后才动手拿去玩。在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与别人、与公共环境的各种联系,有很多应当遵守的“规矩”,教师应当在每一个环节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让“规矩”逐渐变成孩子的自觉习惯。

要注重设计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训练。例如,玩游戏“木头人”、“我是小司机”、“判断对与错”等,要求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熟悉小学的教室、桌椅、操场、阅览室等环境,和小学生起上课、交流,了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入小学的迫切愿望。回园后模仿小学生的生活、上课、游戏及遵守的规则等。除此之外,还可设计一些主题教育,通过孩子的参与,明白规则的用处,了解规则无处不在,遵守规则可以保证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如:组织参观马路上的车辆、行人、图书馆等,了解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也可通过一些例子教给孩子如何遵守规则,让孩子思考: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从而引起对规则的重视。经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之内化为各种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之一,而家庭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理解、协商的原则,与家长真诚沟通与合作,建立新型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家长对家园同步教育责任的认识,转变其教育观、儿童观,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调整时间、情绪、心态,与教师统一教育认识、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车两轮”,真正做到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原则、要求和执行任务的规则上同步,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三、在家庭、社会教育中培养规则意识。

每一位幼儿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他们都将会走出家门、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的大殿堂。因此我们要和家长一起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以友善、关爱、示范的态度和方式,让孩子从被动接受规则要求转为主动接受规则。此外,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树立孩子的劳动意识。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他们做不好或是违反了规则时,应正面引导、鼓励他们。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将强制性、必须遵守的规则内化为自主、快乐、自觉的行为和终身受益的习惯。在家中要求孩子养成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的好习惯,出家门时要和家人打招呼;要按一定的时间作息等等。家长还可和孩子从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游戏中共同商量制定家庭规则,用孩子们共同约定、看得懂的方式记录下来随时提醒、共同遵守。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经历规则产生、执行、完善的过程中建立规则意识,逐渐地使遵守规则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生活处处有教育”。教师、家长要共同配合,共同为孩子营造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开发和利用周边的社区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实践和了解成人的榜样作用,帮助幼儿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懂得社会生活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规则只有掌握、遵守和适应有关的行为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获得“自由”。通过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学会相互谦让、关心、帮助和爱护,学会分享、合作、安慰,逐步有了较强的角色意识,懂得了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第一块基石。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四

人们离不开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质量高低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由于社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没有同共进行,导致环境糟到了破坏,水、空气、食品等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资源大幅度减少、物种也在每年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要从小抓起,我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并成立了有关课题进行研究,全园老师与幼儿一起行动,切实做好环保教育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与研究,我们的幼儿环保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把环保教育当成幼儿的一项特色来抓。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环保教育目标。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并不是让幼儿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给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从情感上让他们热爱我们的环境。幼儿认识世界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经验不足,但情感可以培养,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幼儿的情感为主。把幼儿领进大自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行为文明习惯要养成,比如不乱扔垃圾等。联系社家长共同与幼儿一起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

2.选择适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毕竟是一个大学问,他们可能从意识上无法认识到环保对他们的重要性,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情做起,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进行教学使幼儿形成环保意识。比如,与环保有关的土、沙、石、植物是学生常见的事物,而且,对之些事物的研究是很多幼儿园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活动内容。在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时,不是单纯的对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也不是简单的学习这些事物的知识就可以了,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可以把不同质的土种同一种花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园中的花坛,可以把泥土用来做各种玩具造房子等。下雨过后,把幼儿领出室外,体验泥泞带给他们的困难,再让他们了解泥土是可以孕育生命的东西,幼儿会转变对泥土的看法,从而更珍视泥土,形成不践踏泥土、花草的好习惯。通过种种活动,要让幼儿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可爱的,我们要用美的眼光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从而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他们。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发现与感受万物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成一种珍视的观念,对自己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再比如,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很多,当我们发现浓烟滚滚出来的时候,问他们烟从哪里来,我们的呼吸的空气需要这些浓烟吗,当看到河里的水已经变浑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会变成污水,我们能喝这样的水吗?以这内容作用辅助内容,让幼儿对周围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二、从多方位进行环保教育。

1.注重对幼儿的环境建设。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首先我是让孩子们看得见,为此,我们先把幼儿园打造成一个绿色的家园,当孩子们从早晨步入幼儿园大门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园舍和绿色的草坪、五颜六色的鲜花,当然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充满绿意的冬青树、还有一片茂密的小竹林。为了让孩子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我园引进很多的果树,如石榴树、桃树、苹果树等,夏天小孩子们种植的向日蔡冲着太阳发出灿烂的笑容。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绿色,让他们动手保护绿色,经常带领他们为花草树木浇水、松土,到了秋天分享丰盛的果实。植物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动物是环境的重要标志,我园不仅有植物,还喂养了一批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喜欢小白兔,喜欢小山羊,也喜欢会说话的小鹦鹉,也喜欢成群结队的鸽子。这些小动物在我园应有尽有。上课时,让小朋友亲手采取园里的草为另小兔子,用一把把高梁吸引成群的鸽子,小动物们为幼儿园增添了喜庆的色彩。为了让外来的小动物在我们幼儿园安家,我们还特意在大树上安装了鸟巢,很多小鸟在这里安了家,与小朋友们成为了好朋友。幼儿园成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样的环境在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们实施着环保教育。

2.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建设幼儿园活动园地。

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品,虽说是废品,但也有部分垃圾具有利用价值,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可以变废为宝,为此,我们把在幼儿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分类,每次打扫不卫生的时候,就教育孩子们把垃圾分类出来,并搜集那些无毒且可以再次利用的废旧物品,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活动材料。

3.幼儿园与家庭共同落实对幼儿环保教育。

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园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还要包括家庭,所以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家庭的帮助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同样,环保教育也需要幼儿园与家庭联手。我园在环保教育时,非常注重家园的联系。比如我们在园内开辟宣传栏,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里完成,这等于是家长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引起家长朋友的重视。我们还在每年的春天,此时鸟语花香,向孩子人发出爱鸟的倡议,向孩子们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保护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用实际行为告诉孩子们人与动物共有一个家,只有我们和它们和谐共处了,我们才会受到大自然的恩惠。通过与家长的联系,配合幼儿的工作,与孩子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总之,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对于以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幼儿起就要抓好环保教育,我幼儿园通过几年的对幼儿的环保教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知道地球只有一个,知道了染污的概念与危害,并能从自身小事做起做好环保工作。对幼儿的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坚持走下去。

参考文献:。

[1]许琴.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10)。

[2]张俊.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幼儿教育,(03)。

[3]吴建成.谈谈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j].早期教育,(11)。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五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主体间性,即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2)树立尊重每个幼儿的教育观。

幼儿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丰富个性的个体,是生命的主人。作为幼儿群体,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的一般身心特征;作为新时代儿童,他们有着许多新的心理色彩;作为幼儿个体,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表现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创新能力表现的早晚、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类型及创新能力的性别差异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儿在各自水平上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1)改革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渗透教育,因此,在为各科制定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时,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创新教育的要求,如续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动作;自由作画、自制玩具等。

(2)营造轻松民主的教育气氛。

这里的教育气氛主要是指创设有利于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物质方面,要为儿童提供充裕的时空和材料,保证他们有自由活动、自由操作的条件;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心理气氛,使儿童能自由思索、想象,选择和作出决定,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其中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营造宽松的环境,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a、解放眼睛。孩子具有一双明亮、好奇的眼睛,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分析。在图书角摆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童读物,并定期更换,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讲述;利用园内的种植角、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利用社区建设、农贸市场、商店、邮局等,带领幼儿去开阔眼界、认识社会等。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丰富了有关表象,幼儿才有可能去创新、发挥。

b、解放头脑。大脑是人的总司令,它起着指挥一切的作用,动脑思考是个关键,创新教育是动脑的良好手段,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良好方法。例如,运用“图形组合法”,向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集合图形拼板,要求他们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说出名称;运用“用途联想法”,让幼儿说出石、水、纸等各有什么用途;运用“符号推理法”,让幼儿对一些抽象的图形、线条说出自己的想象等。

c、解放双手。双手好比两员大将,要从小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读死书”、“溺爱”都会使孩子有一双手却不会利用。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幼儿从自己的事自己做起小班就学着自己洗手、进餐、喝水、脱穿衣物;中班轮流值日、发碗筷、擦桌子、扫地、拖地;大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活动室的动手角、建筑角、科学发现角,让孩子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去探索学习、动手操作。

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交往就主要靠语言去完成。鼓励孩子发问是很重要的,让幼儿有“问”的自由,愿意说,勇于发表见解,才能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e、解放空间。孩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活动的小天地中。小班的幼儿可以去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的活动,中大班的幼儿也可以到小班表演节目,帮助弟弟妹妹熟悉环境,这样,孩子们就扩大了生活空间、增进了了解。幼儿园内开设的美工活动室、音乐室、科学发现室以及大型玩具场地、沙地、水池,让幼儿能在自由活动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去玩。家长也可带幼儿去接触大自然,看家乡的变化,走向社会,拓宽视野。

f、解放时间。在一天的活动中,有集体活动时间,更有个别自由活动时间,同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强活动密度,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3)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直接会影响到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效果,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最后的结果,而是要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同时评价也要考虑到个别差异,更要允许幼儿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4)倡导教师创新工作。

在幼儿园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目标转换为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此,提出“弹性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成课程”):把课程设计看作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盲目的追随计划,而是灵活、有目的的追随幼儿。任何计划应该有“弹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以灵活激动的改变、创新。当然变动要有据可依,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教师的劳动才称得上是一种创新劳动。

总而言之,观念层面的东西要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往往有很长一段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还存在忽视幼儿主体地位、压制幼儿创新行为的现象,许多幼教工作者习惯于用循规蹈矩的教育目标去一直甚至放弃幼儿生气勃勃的发展目标。可以说,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孩子!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六

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班针对幼儿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了安全教育计划,并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看着孩子们每一天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又快快乐乐地回家,家长们满意的表情,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我园始终把“安全与健康”摆在幼儿园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县各级有关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严格执行《纲要》中有关卫生保健的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大局意识,扎实开展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有效保障校园财产和师生生命的安全,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的稳定。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心情短语。

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全体职工协同做好我园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整治措施和校园综合治理职责书;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用心推进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工作中突出“全员参与、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职责重于泰山”,“要先有生命权,才有受教育权”这两句话,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负起职责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

二、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为此我们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职工大会、家长会、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等活动之中,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自护技能。

2、本学期我园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应变潜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如认识各种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等,让幼儿透过游戏、消防演练等活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技能;并学习正确拨打特殊的电话号码: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等。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1、全面落实安全职责制度。教师签定《安全职责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2、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做到每会必讲安全,每活动必进行安全教育,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随机进行安全检查,力求把事后监督、查处工作前移到事前防患。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带班教师认真做好幼儿考勤工作,留心观察幼儿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决不允许非幼儿家长到园接幼儿,如遇特殊状况务必事先说明,经带班教师确认后才能让其接走该幼儿。

4、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的规定进行食品的采购和加工;食品按照分柜、分架、离地的原则存放;严禁无关人员出入食堂;做好食品24小时留样备查等工作。

5、强化消毒制度。幼儿使用的杯子、毛巾、餐具每一天高温消毒;玩具、活动室、厕所、外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寝室每周用紫外线灯消毒,校园高度保洁。

6、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值班人员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健全食堂从业人员、师生的体检和幼儿疫苗接种制度;严把新生入园体检关;确实做好饮食中毒、多发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8、做好节假日的安全动员工作,分发《家长须知》,引领家长自觉做到:不在校门口随意停放车辆;不在园内抽烟、吐痰;不带家犬入园;不让幼儿带危险物品入园;把安全工作做到“家”。

四、立足防范、齐抓共管。

1、期初全园教职工进行卫生大扫除;每周五例行一次卫生劳动;食堂工作人员和各班生活老师定期清理水沟和拔除校内的杂草;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园舍、设备、设施、线路,并大力提倡独立自主、勤俭办园的敬业精神。

2、用心协调和发展与周边单位、住户的友好关联,充分发挥园里的“通知栏”、班级的“家园联系栏”、“家长须知”等的作用,广泛动员并用心依靠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幼儿园安全工作任重道远,一学期来,我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检查制度,全园教职工始终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尽职尽责、措施得力、管理严格,既维护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又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礼貌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保障了幼儿园保教目标顺利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七

每个宝宝刚上幼儿园时,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宝宝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就会因为与家长分离产生而“焦虑”。焦虑又分为“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两种。

“分离焦虑”是宝宝离开家长而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陌生焦虑”是宝宝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而形成了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宝宝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对爱的需要。这时,我们老师就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宝宝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的尽快开展,我对新入园的幼儿教育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一、丰富幼儿关于幼儿园的感性经验,做好迎新工作。

为迎接新生入园我就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对此还有详细的计划。入园前,我就对新生宝宝进行了家访,家访是有很具体的目的:发放调查表。这是科学地对宝宝身体发育、智力状况、兴趣、习惯、个性特征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查表,请家长填写从而对宝宝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宝宝的家庭状况比如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和气氛,家长素质等老师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也是我家访的重要任务。

在宝宝入幼儿园之前,我要求家长可以先带宝宝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这样,宝宝入园后就不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紧张情绪。幼儿园中的滑梯、积木等游戏设施以及老师教幼儿唱歌、跳舞、画画、游戏等等活动,都会对宝宝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新生宝宝对上幼儿园产生一种向往之情。如果可能,可以让宝宝接触一下幼儿园里的老师,并和幼儿园中、大班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玩,这样当宝宝再入幼儿园后,就不会因为不认识老师和小朋友而感到陌生和紧张。新生宝宝对幼儿园建立起初步的感情,可以让幼儿积累与人、事、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提高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稳定幼儿情绪,做好新生与家长接待工作。

开学第一天,幼儿正式入园,我们老师就亲切直呼宝宝的名字或者是宝宝在家中的小名。抱抱、亲亲宝宝,给新生宝宝喜欢的玩具,使初入园的宝宝感到温暖和安全。对于哭闹的宝宝,我就要求家长果断把宝宝交给老师后立即跟宝宝告别,千万不可以粘粘糊糊。更不可以因为宝宝哭闹就将他带回家,那样,宝宝就更不喜欢上幼儿园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哄抱一下给以抚慰和鼓励,并当着宝宝的面要家长下午早些来园接领,使宝宝在情感上受到满足。当然我还善于关心那些虽然不哭,但内心焦虑不安的幼儿,使自己尽快地成为宝宝依恋的对象,陌生环境中的保护者,这样会降低宝宝的焦虑情绪。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环境及集体生活。

从一开学我们老师就布置教室、寝室,将教室打扮得漂亮、整洁,寝室打扫得文雅、舒适;此外还在教室里布置了“娃娃家”游戏区。游戏活动一般在娃娃家游戏区开展,老师可以扮演妈妈,从而使宝宝们感到亲切、高兴,充分让宝宝们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刚入园的宝宝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恰当对待宝宝原有的一些不良习惯。大多数的新生宝宝刚入园时都有一些与集体生活不适应的不良习惯,如挑食、不爱吃饭,活动时独占玩具,会咬人,会抓人,午睡时要抱着睡等等,对此我们老师不呵斥、鄙视,而是用爱心耐心来对待幼儿,细致精心地照料他们,循序渐进地使他们渐渐改造这些不良习惯。平时用表扬、奖红角星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宝宝们乐于入园的好习惯。

四、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们老师就开始有计划地对宝宝进行各种常规训练,如让宝宝们懂得说礼貌语言:“老师早”、“老师再见”、“谢谢”等等。活动、吃饭能到指定的位置,能听老师的琴声、铃声行动;大小便知道上厕所蹲便池;分组玩玩具时不争抢;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水杯,不乱用等等。常规训练往往能帮助新入园的幼儿适应新的生活,减少宝宝的焦虑情绪,也能促使全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正常的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由此可见,对新入园的托班幼儿教育是一项细致、复杂而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教师只有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切实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就能取得成效。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八

根据几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2、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结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由此可见,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3、充分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合作机会。

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所以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教师如果不善于捕捉的话,就会错失很多良机,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就需要每一个幼儿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扮演猫和老鼠,却不愿意拉圈,我便让孩子们换位,试一试别人不合作时,自己如何游戏,通过事实教育让孩子懂得,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合作。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安排创造合作的机会。

4、帮助幼儿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5、向幼儿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最优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范文(19篇)篇十九

现代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由此也间接导致了当今中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也一届不如一届。追根究底,恐怕还是源于规则意识的淡漠:不懂得何为规则,不懂得遵守规则,更不懂得破坏规则会造成什么恶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为了促使我们的孩子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势在必行。

有心的老师都发现了,在我们学校,课间活动时打乒乓球的现象很普遍,而有趣的是他们打乒乓球的游戏规则,通过剪刀石头布来确定“王”,后面的同学要想取代“王”,就要与这位同学先打一回合,如果赢了“王”,才有资格打五球,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如果输了,那只能下台,再排队等下一次。我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没有一个同学不遵守规则的,那怕是脾气很急躁的或者因为客观原因发挥失常的同学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再从孩子的“游戏规则”中所体现出的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途径。

首先,他们遵守的游戏规则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商量讨论定的。制定者是孩子自己。孩子的“游戏规则”是孩子制定的,是他们之间商讨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意见,会互相沟通商榷,直至大家都能接受。这些规则不是任何教科书告诉的,不是别人规定的,也不是成年人代替孩子制定的。由于孩子是自己规则的制定者,所以,他们认可规则,因为这个规则的成型体现了孩子的成就感与参与感,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基于此,孩子有遵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

其次,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后果?其实孩子们都知道,既然是规则,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规则的约束力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孩子们肯定清楚,如果不按规则玩游戏,就会被淘汰出局,多次被淘汰出局,最后就再没有人跟他玩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没有人跟我玩”,被别人排斥在游戏之外,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罚。从规则的制定者来看,只有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才能真正的切中他们的要害,才能为孩子遵守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供前提,这也正好体现了“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普遍原则;从违反规则的后果来看,违反规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而这种惩罚由于制定者本身对自己这个群体的了解,往往能切中要害,使得惩罚具有针对性。

反思我们的许多规章制度,有多少是孩子们参与制定的?大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成人思维的角度,给孩子们制定了诸如“不能在楼道里追赶打闹”、“上课不能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禁止不假离校”等许多禁止性的规定,而学生只是一个执行者,这种被动的执行带来的后果只能是一种潜在的逆反。如果我们能以以下的思维去尝试,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

1、约束学生的规定,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我们学校有一位心理教师在上“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时,就利用了这种方法:他不再先是告诉学生交友的原则是哪些,接着要求学生怎样按照此原则去做,而是先发给每人一个小纸条,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想交到的朋友”,然后在全班进行统计,结果是有几位学生成为多人“最好的朋友”,接着教师让大家找一找这些同学为什么能够成为这么多同学的好朋友。通过大家的分析,在这些同学身上找出了许多的优点,教师将学生找出的优点进行归类,就形成了“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虽然学生找的这些原则,可能不是十分科学或者不是十分完备,但却非常有效,就是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找出,而且有活生生的现实例子,学生容易接受,那当然就容易做到了。我将此方法进行迁移,用在班规的制定,也让学生每人写几条“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应该做什么?”(鼓励性规则),“你认为我们班的同学不应该做什么?”(禁止性规则),经过讨论、筛选、归纳确立到最后的执行。这样,以规则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又通过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到规则、体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也是规则平等性的重要体现。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对学校的课间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那当然,作为学生不可能一次就能制定出比较规范完整的规则来,但问题是至少这是一种可执行的规则,是被执行者本身认可的规则,即使是不规范、不完整、不全面,也可能通过实践以后再让学生去补充、修正,这个过程又是一次教育的升华与提高,最终一定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规则。

2、对于学生无法参与制定的规则,让规则得到学生的认同。比如我经常在讲解规则时试着让学生推测这个规则最初制定的原因,再引导他们从校方从老师的角度去反推,若我们遇见这种行为没有进行处罚意味着什么,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能接受这一规定并能理解老师和学校制定规则的初衷。比如我班一个学生因为早恋被取消成绩进步表彰资格,他愤愤不平,认为应该“一事归一事”,我对他说:“你早恋的事闹得人尽皆知,很多同学都知道对不对?”他承认说是的,我又继续引导:“表彰,就意味着成为大家的榜样,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早恋的事闹得人尽皆知,而学校却把你树立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意味着什么?”他没有说话,过了半晌,说:“我知道了,作为学校,如果继续表彰我,相当于肯定了我的不正当行为”。

3、营造氛围,让学生在集体中强化规则意识。

了解了规则,明白了规则,并一定就意味着有了规则意识,因为规则意识除此之外,重要的是要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一方面,学习规则的最终目的是要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具有规则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就遵守规则,而可能相反,越能违反规则的人可能就是非常了解规则的人。比如,罪犯中的惯犯,大部分是特别熟悉法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为此利用好学校生活和教育的特性,营造出集体规则氛围,让学生将自律和他律,自主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规则意识。比如将“迟到”的相馆规则,例如时间判定、惩罚措施等经过孩子讨论得出后公布给全班以及科任老师,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衡量的标准,有相关的了解,那么当有孩子迟到时,科任老师和其他孩子都会很清楚“他迟到了”“她应该接受xxx样的迟到处罚”,在这种集体意识集体氛围下,大家都看见了都知道他违反了规则,孩子没有了“侥幸”的可能,只能接受处罚,同时,他受处罚又给与其他同学以警示作用,这样事半功倍,更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同时,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规则知识,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相应惩罚或者付出代价的。

1、适当采取惩罚。制定规则就意味着违反是要受到处罚的。这种惩罚有的是违反当时就会自然产生的,如“用手直接去触高压线”;有的是潜在可能的,如“横穿马路”。不遵守规则同样会产生危害性,这种危害既是对自己的,也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而规则意识的形成往往是在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所以适当远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会有好处的,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如对于不按规定打扫卫生的学生,可以在认识到错误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打扫卫生的工作是;对于不维护公共卫生的,可以让其清理和保护公共卫生等。

2、扭转学生的“侥幸心理”。由于大多数违反规则的后果是潜在的、隐性的,所以学生会常常对自己违反规则找出理由或借口。如我今天在马路上靠右行,并没有发生事故;某同学在楼道内打闹并没有造成伤害等,所以我出可以这样去做,不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我们要教育学生,使其明白,一次不发生并不是不会发生,一旦发生就会付出学生的代价,甚至是生命。还有,学生有时不明白一次与多次、一人与多人、量变与质变的的关系。如不让踩草坪,我怎么踩了一下,草并没有死;不让摇树,某同学摇了一下树怎么没有死等。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多人踩草,多人摇树,从都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后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3、注意防范“第一次真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一定要注意对“第一次的”防范与教育。显然,许多不遵守规则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如每一次迟到、第一次闯红灯,第一次……一个人规则意识的缺失,最终可能会轻视人间的一切规则,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对此,作为学校在制定一系列规则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不能仅仅只将规则写在低上,挂在墙上。

规则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话题,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当学生的规则意识则他律转为自律时,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当我们外在规则成了内存的行为准则后,我们才能会真正构建起一个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工程竣工承诺书(通用16篇)

    范文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个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和结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一旦我方中标,我方承诺:

    最新村庄规划申请报告范文(16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作。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我单位在

    热门最精辟的辞职信大全(19篇)

    写辞职信前,离职者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决定并与家人或朋友商议,确保自己的决策合理可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辞职信例文,供大家参考写作时想法。。尊敬的领导:您

    2023年乡镇书记现实表现(模板24篇)

    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有必要积累一些范本。小编整理了一些与各个领域相关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男,汉族,**年x月生,**

    优质龙族读后感(汇总13篇)

    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更加理性和客观地对待所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思路。

    优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领导讲话稿(汇总12篇)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指导干部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领导讲话稿的收集是为了分享领导智慧和思想,希望可以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带来一些启迪和鼓舞。

    优秀在红十会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模板16篇)

    演讲稿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撰写自己的演讲稿范文时,可以参考这些优秀的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创新和个性进行写作。同志们:今天,参加

    最热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最优部队射击心得体会范文(19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段落一:射击训练的重要性和目标(200字

    最优电子厂体验心得(通用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