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紫薇儿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

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阅读,你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一

1.导言,诱发动机。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答后总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劳动是怎样辛苦呢?下面咱们学习一首古诗――《锄禾》。(板书课题)。

2.范读,激起情感。

《锄禾》这首诗,形式短?br/。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引导自学。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5、汇报学习情况:

(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

日当午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

(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

(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

(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交流释疑。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读课文,提出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皆禾下土;(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

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拓展。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1、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你有什么收获?

六、当堂检测:

1、背诵诗歌。(必做题)。

2、收集有关农民生产劳动的诗歌、谚语,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选做题)。

板书设计:

看:锄禾。

想:辛苦。

懂得: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古诗通过写农民种地的辛苦,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全诗四行两句。第一行写农民劳动的时间和干什么农活。第二行写农民的艰辛。诗的第三、第四行是作者看到农民劳动辛苦景象引起的联想和议论,用一个问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紧扣着读者的心弦。教育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要珍惜每一颗粮食。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0个:当、午、汗、滴、谁、知、盘、粒、辛、苦。

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禾、当、午、汗、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写生字5个,记住字形。

3、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点评: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5、汇报学习情况:

(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

日当午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

(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

(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

(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点评: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读课文,提出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皆禾下土;(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

(点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

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1、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2、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收集有关农民生产劳动的诗歌、谚语,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五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教学设计3。

2、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和全诗的内容,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理解诗句。

指导看图,理解诗题;读讲结合,理解诗意;品味词语,朗读成诵;总结课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天都吃饭,吃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刚才你们说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饭、面条、馒头等就是由粮食加工而成的!

2、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又是怎么样种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锄禾》。

二、指导看图,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锄禾”什么意思?先看图:

(1)图上画着谁?(拿着什么?)在什么地方?农田里长着什么?

(2)农民伯伯干什么?

小结:刚才说的就是“锄禾”的意思,“锄”指锄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庄稼苗。

2、指名练说“锄禾”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读,检查字音,注意纠正“锄、餐、辛、皆”的读音。

四、读讲结合,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这首诗,但你们却不知诗的意思,现在就一行一行地学习。

(一)读讲第一句:锄禾日当午。

1、“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当午”,讲“当”(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1、仔细观察图上农民老爷爷中午在地里锄禾会感到怎样?从哪看出他非常热呢?(太阳当空照,他抬头看空中太阳用手巾擦汗,汗水还一滴一滴往下掉)。

3、齐读第二句,指名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谁来。

把以上两句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小结:诗中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使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三)读讲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农民伯伯这样辛苦,当我们端起饭碗吃饭时,会想到什么呢?

2、齐读三、四句,说说大概意思。(教师提示:“盘”不单指盘子,主要指饭碗;“餐”就是饭;“皆”是“都”的意思)。

3、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讲出诗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解三、四句之意)。

小结: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总结课文,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练习完整地讲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种地的辛苦,说明粮食来之不易,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六、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哪些地方停顿,哪个词重音(用规定的符号)。

2、指名读,齐读。

3、自由练习背诵,指个别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有感情地齐读。指名读。

2、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二、复习检查字义理解程度。

1、诗中哪句讲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怎样辛苦?哪句写粮食来之不易?

2、用自己的话讲讲诗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记忆字形。

1、分析结构进行归类。

(1)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几个?在诗句中画出来。

(2)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各有哪些?

(3)谁愿意帮助同学记忆字形?并说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可按部件组成记忆“苦”等字,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忆“粒”等,也可以用数笔画方法记忆“当”等。)。

(4)指导笔顺,如“盘”字的笔顺是。

四、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导书写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结构,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在书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记一记。

2、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要求学生边看边写,要求一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五、掌握字形、巩固运用。

1、找朋友,组字。

米氵艹立舟。

干立皿十古。

()()()()。

2、扩词练习。

3、听写生字。

汗水米粒日光辛苦。

板书:

29锄禾。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六

《锄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七

《锄禾》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写“锄禾”“辛苦”等词。

2、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

1、播放视频,整体感知。

2、作者简介。

3、老师范读,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掌握笔画。

(二)看图理解句意(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2)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3)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4)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3板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四)再次整体感知,梳理诗意和结构。

(五)指导朗读,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三、小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四、作业: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锄禾》。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九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教学设计3。

2、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和全诗的内容,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理解诗句。

教学思路:

指导看图,理解诗题;读讲结合,理解诗意;品味词语,朗读成诵;总结课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天都吃饭,吃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刚才你们说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饭、面条、馒头等就是由粮食加工而成的!

2、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又是怎么样种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锄禾》。

二、指导看图,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锄禾”什么意思?先看图:

(1)图上画着谁?(拿着什么?)在什么地方?农田里长着什么?

(2)农民伯伯干什么?

小结:刚才说的就是“锄禾”的意思,“锄”指锄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庄稼苗。

2、指名练说“锄禾”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读,检查字音,注意纠正“锄、餐、辛、皆”的读音。

四、读讲结合,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这首诗,但你们却不知诗的意思,现在就一行一行地学习。

(一)读讲第一句:锄禾日当午。

1、“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当午”,讲“当”(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1、仔细观察图上农民老爷爷中午在地里锄禾会感到怎样?从哪看出他非常热呢?(太阳当空照,他抬头看空中太阳用手巾擦汗,汗水还一滴一滴往下掉)。

3、齐读第二句,指名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谁来。

把以上两句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小结:诗中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使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三)读讲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农民伯伯这样辛苦,当我们端起饭碗吃饭时,会想到什么呢?

2、齐读三、四句,说说大概意思。(教师提示:“盘”不单指盘子,主要指饭碗;“餐”就是饭;“皆”是“都”的意思)。

3、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讲出诗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解三、四句之意)。

小结: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总结课文,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练习完整地讲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种地的辛苦,说明粮食来之不易,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六、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哪些地方停顿,哪个词重音(用规定的符号)。

2、指名读,齐读。

3、自由练习背诵,指个别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有感情地齐读。指名读。

2、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二、复习检查字义理解程度。

1、诗中哪句讲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怎样辛苦?哪句写粮食来之不易?

2、用自己的话讲讲诗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记忆字形。

1、分析结构进行归类。

(1)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几个?在诗句中画出来。

(2)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各有哪些?

(3)谁愿意帮助同学记忆字形?并说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可按部件组成记忆“苦”等字,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忆“粒”等,也可以用数笔画方法记忆“当”等。)。

(4)指导笔顺,如“盘”字的笔顺是。

四、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导书写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结构,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在书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记一记。

2、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要求学生边看边写,要求一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五、掌握字形、巩固运用。

1、找朋友,组字。

米氵艹立舟。

干立皿十古。

()()()()。

2、扩词练习。

3、听写生字。

汗水米粒日光辛苦。

板书:

29锄禾。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

师:同学们,谁来读一读黑板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师: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呢?师:提示:在给禾苗除草。

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李绅也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写下了诗歌《锄禾》,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79页。(老师同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字语。

1.会背的同学背一背。课前贾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会背了,有哪些同学会背这首诗,会背的同学,请你们大声背诵一遍。(请所有的人)。采访会背的同学:你好!同学,您是怎么学会背这首诗的。s:我妈妈教我的s:提前预习。t:看样子,一个优秀的小朋友一定有一个特别爱学习的妈妈。2.标出句子序号。

3.听录音范读,听完以后,请给同桌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停顿(ppt换片)。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4.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10个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5.字卡,小老师范读,抢读。(读到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6.词语。(ppt依次出示,小老师领读,齐读。)。

7.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说话练习:用辛苦说话)。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三、理解课文。

师:那位同学能帮他?(请学生回答。)。

2.师:谁能完整地说说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谁?什么时候?在那里?干什么?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觉得?你想对农民伯伯说?

3.过渡:可是诗人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要对所有的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补充?4.学习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随机回答。

师:是的,我们要珍惜粮食,你知道吗?(链接科学小知识。)。

师:学习了这小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师:可是,在我们的班级里却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ppt出示:浪费粮食的现象)。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了,(ppt出示,光盘行动。)5.齐读课文。

四、写字。

1.(1)怎么记住这个字,加一加,减一减。

范写,写一笔说一笔,写一写,评一评,再写(字帖),上下结构禾。

一撇写在木字头,变成禾苗栽地头。禾苗长得肥又壮,田野一片绿油油。

撇出尖,捺出角。

一撇穿过竖中线,一横写在撇下面,一竖平分横,撇捺左右连。

(2)头正,身直,脚平。

五、乐学手册,写“知”和“当”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分析:

《锄禾》是培智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古诗,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懂得珍惜粮食。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14人,包括智力障碍、唐氏综合症、自闭症及多重障碍等多种类型,障碍程度参差不齐,从本班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将其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a:周鹏飞、杨凯、江境雄、刘晓雪四位学生,该类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较好,学习和语言能力较强,通过课堂学习能自主完成作业。

b:李正杰、陈怡敏、付旭辉、李坤、赵志峰、吴佳科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学习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书写及认读需要教师一定的辅助,在教师的提示及帮助下能完成部分课堂学习。

c:索文浩、曹浩栋、房佳路、贾正云综合能力较差,基本无法书写及认读,语言能力也较弱或无语言能力,课堂学习需要家长及教师的大力协助。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培智学生的心智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来理解古诗意思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并懂得节约粮食。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难点:理解古诗。教法学法:

培智学生综合能力较差,因此,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尤其是游戏和情景,以真诚、爱心、耐心和有效的教育机制来引导学生。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并辅之以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朗读体会法、观察法、表演法来学习。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观看图片,谈话导入。

培智学生观察能力普遍较差,通过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在结合本首古诗的写作背景,从而导出本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初步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通过改编小故事,在加上学生精彩的表演,帮助学生融入情境,升华感情。

第五环节:加强练习,巩固提升。

培智学生识记慢,遗忘快,因此要及时加以练习,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环节。

1.判断对错,观察图片小朋友们做的对不对。2.填一填,文中表示农民伯伯种粮辛苦的是哪一句?表示我们要珍惜粮食的是哪一句。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堂结尾,我将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同学们下课后找一找我们学校有哪些珍惜粮食的图片或者标语,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通过开放性的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粮食。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生共同观察课本插图,交流:你看见了什么?

2、导入新课,共同板书课题。

二、解诗题。

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锄禾”的意思。

2、结合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难读的字),自读古诗。

三、读诗句。

1、指名读诗,生生评价,相机展示生字、词语,小游戏巩固。

2、教师范读,注意读出节奏。

3、带领学生打停顿符号,再带读,体会节奏。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引导学生将画面与诗句联系起来;

2)再读诗句,想象画面,并用朗读表现;

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解释“辛”的含义,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悟诗情。

1、配乐读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师生交流:通过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

六、学写生字。

展示生字,学生争当识字小高手,共同学习:禾、午、辛、苦。

七、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收获;

2、作业:背诵这首古诗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锄禾。

看:辛苦。

想:珍惜。

教学反思:

1、应注意学生的读音,尤其是“l和n”;

2、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应注意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3、对“古诗”的理解,低年级只要理解为“古代的诗”即可,而非“古体诗”;

4、情境教学时,音乐很重要,但何时起,何时收,更重要;

6、识字方式应针对学生的年龄、心智特点,低年级仍然需要以游戏为主。

7、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需精心准备,课堂机智也很重要。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三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四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古诗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劳动成果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在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孩子,如何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如何从心底和作者共鸣,这是教者特别需要考虑的,并且在行为上进行指导,真正懂得尊重人,尊重人们的劳动。

现在的音乐教学一节课下来所学的歌曲学生跟音乐或跟琴她们都能唱得到,可是一离开了音乐让他们清唱没几个能准确唱下来,音乐课学生连歌也不会唱这还叫音乐课吗?根据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离开了以前的情景游戏音乐活动,采用了直接导入、歌词对比朗诵;通过打节拍、模唱等各种形式熟悉音乐,再采取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加大了对歌曲的演唱训练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在歌曲细节处理上如:有些同学在21一字多音上唱的不准,我没有及时把她们纠正过来。

因此,不是仅仅有画面有行了,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首先画面不宜过长;其次画面要有重点——特写、慢镜头等;再次,画面的目标性要强。不能只是提供一种完整的过程,因为小孩无法在众多的形象中抓住主要的事物,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所以,教者有必要抓住点,比如抓住画面中从一棵禾苗到一粒米的过程凸显,突出粮食的来之不易及农民的艰辛。再从身边的一支粉笔、一块橡皮、一件衣服、一本作业本谈起,透过文字,通过对话,从一点一滴中看到劳动者的成果,最后达成了共识:所有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所有的劳动成果都要珍惜。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五

《锄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4单元的一首古诗。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读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作者的用意,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没有反思的课堂算不上完整的教学,《锄禾》这节课中我较满意的地方是:采用插图以及多张照片,让学生对农民的劳动有所了解。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农活,自然也无法体会农民劳作的辛苦,利用插图及几组图片,可以较形象地展示劳动场面,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而图案的形象性也符合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另外不管是读课文还是识字环节,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多次采用,较大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形式,让课堂书声琅琅,以多读来品味课文,理解课文。

课堂中不足的地方: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太熟悉其合作方法,有的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没有注意听组员朗读,在今后教学中应多练习,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合作方法。

2、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听课漫不经心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方面探索,想有经验的老师讨教经验。

3、识字游戏较简单,应多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教学简单却又艰难,需要不断去摸索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不断去发现有效整顿课堂的方式。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六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小朋友们认识了生字,并找到了生字宝宝的朋友。多种多样的读,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小朋友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在教学过程之中有个别小朋友不能认真倾听。注意力不集中,说明我备学生还不充足,今后的教学应做好充足的准备。

1、多注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

2、上课多提问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3、备课时,多读教材,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多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多备学生。

4、课堂设计要合理,注重实效。

5、着重培养学生课堂习惯。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七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

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

自己练习读,自学不认识的字娃娃。

汇报自己识字情况。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苹果都摘完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八

《锄禾》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十九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二十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李绅:字公垂(772—846),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诗歌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最优锄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

二、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

三、自己练习读,自学不认识的字娃娃。

四、汇报自己识字情况。

五、指导朗读,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六、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七、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评价。

1、师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的节奏与韵律。

2、生读。自评,指名请小伙伴评一评。

配乐朗诵。请其他同学闭目遐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爱惜粮食?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

1、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汗、知、午、禾”。

四、练习册作业 :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演讲成功的心得(模板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高写作水平。演讲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可

    优质国土个人工作总结版(通用18篇)

    月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自己在这一个月内完成了哪些工作任务,对工作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你对写一份月工作总结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以下几篇范文,或许能帮你理清

    热门个人理财规划的体会大全(16篇)

    规划计划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蓝图,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和要达成的目标。接下来是一些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规划计划培训资料,希望对你的规划计划制定有所帮助。

    优秀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范文(19篇)

    优秀范文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宝贵参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范文,希望可以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最新创建书香校园的倡议书(案例17篇)

    范本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和分析,找出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范文范本9:以下是一篇优秀的范文范本,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最热委托劳务招聘协议书(案例17篇)

    劳务是指个体或企业通过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将自己的员工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相关劳动活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劳务范文,相信会对您的劳务工作有所帮助。

    最热运动会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9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月工作总结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想法和启示。

    最优政风行风评议自查报告(案例16篇)

    自查报告是一个自我调整的机会,通过总结反思,找到改进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写作自查报告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一)履行职责情况。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优质个人土地承包合同书(案例19篇)

    承包合同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施工进度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你正在撰写承包合同,以下范文可以为你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出让方(以下简称甲方):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优秀借贷不还起诉书(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好帮手,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