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

时间:2023-10-27 作者:琉璃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不仅要准确反映调研结果,还要注意语言简练、表达清晰,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调研报告范文的阅读需要注重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以提高我们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一

一、学校基本简介、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我校坐落在离县城25公里处的逊让乡逊布村,学校始建于1969年,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时,撤销原逊让教委,成立逊让乡中心学校,2010年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将庄头小学、八里小学、塘坊小学、后拉小学、武胜沟小学、逊布小学等6所学校撤并到中心学校,2013年3月初步形成了一乡一校布局调整的格局。目前全乡保留小学两所,其中兰家明德小学只设一、二年级,麻什藏小学本学期暂时完全保留,此校九月份保留一二年级,其它年级撤并到中心学校,这样中心学校将逐步建成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学校现占地4266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64平方米,全乡现有学生1690名,其中小学生1077名,中学生613名,中心学校合计学生1426名,设28个教学班,剩余两所小学合计学生272名,全乡现有教师95名。

我校校安工程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于2011年7月12日开工,2012年12月校安工程的竣工给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2013年3月1400多名学生全部都搬进了新教学楼内进行上课,解决了近3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共消除了“d”级危房1274平方米,目前,校内“d”级危房已全部消除。

二、布局调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家长不理解调整后带来教育教学效益,动员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经过政府与学校的的宣传动员后,家长也比较支持。

2、家长觉得负担加重,学生不能在家门口念书了,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校安工程的结束也就排除了这种疑惑,住宿生不但能保证一日三餐,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3、家长担心因布局调整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校舍的闲置。布局调整后我乡的闲置小学办走教点和幼儿园,校舍得到了充分利用。

4、完成征地和农户搬迁的问题,刚开始村民不理解国家的政策,对此项工作持1。

有不同的意见,但是通过乡政府、学校的政策宣传宣传协调,顺利解决征地和搬迁问题。

整合后取得的成效:

1、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益。

整合前村村有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办学规模。学校合并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

2、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水平。

整合前,由于缺少教师,有的学校只能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没有专职的体、美、音等科目的教师,更谈不上优质教育,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教师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少,也没有机会。加上一人一班,听课、教研无从开展。

整合后,优化了教师队伍。学校成了规模,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教研教改的氛围不断形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显著增强。

3、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学校整合后,大部分学生都住校,解决了每天学生来回走几里路上学的困难,减轻了父母为子女服务的时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劳动、工作,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4、学生各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集体就餐,学生的饮食得到有力的保障,一日三餐,合理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文明生活习惯的形成;学生良好的学风形成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文明教育扎实,学生文明礼仪已养成。

布局调整后,我们在教育教学、校园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

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加大。整合并校后,从1—6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到中心校就读,寄宿生大幅度增加,学校承担了原先由社会、家庭承担的许多责任,如寄宿生的安全、生活、学习辅导、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又要对寄宿生实行全天候的管理,星期天至星期四晚上上晚自习,星期一早上至星期五早上早自习,教师的工作时间拉长,工作强度加大,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寄宿生的安全问题方面的压力更大。

建议布局调整后应加快我校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学校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班子队伍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谐发展学生。

三、教学点的设置及师资配置、闲置校舍托管和利用情况。

我校结合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布局调整方案,根据全乡实际并征求村民意见后保留了两所小学,其中兰家明德小学只设一、二年级,麻什藏小学暂时完全保留,教师配置齐全,各科目课程基本都能开展。我乡各小学合并后,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在后拉小学、尕漏小学、八里小学、麻什藏小学、庄头小学开设走教点,学前教育学生就近入学。武胜沟小学和逊布小学开设幼儿园,幼儿按划分区域入园,基本解决了各村幼儿入园的问题,塘坊小学因校舍的陈旧等原因交付于村支部管理。

保了住宿生的安全。

本学期住校生756名,生活补助下放按去年的459名学生为准下拨,共计24.6875万元,每周早饭鸡蛋汤和稀饭各两次,中午做两顿牛肉粉汤,两顿鸡肉粉汤,晚上三顿面食,一顿两菜的米饭。每星期伙食费生均达到20元,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专人负责管理,规范营养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的送接手续,建立发放台账,运行良好。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因依教学工作为中心,安排的管理老师年龄偏高,精力不足,按学校管理要求,有些差距。建议安排专职管理教师。

五、交通方面:

我校因没有符合条件的校车,本学期三公里以外的学生都安排了住校,三公里以内的走读生不存在校车接送的问题。家长、学校、公交车车主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每周周五晚和周一早上由公交班车接送住校学生回家,并三方签订了安全责任协议书,学校配合公交接送,每个路线安排了一名负责教师进行管理学生,按站点、按时间点名学生上下车,中心学校方面不存在校车安全方面的问题。目前,中心学校所管辖的逊布幼儿园存在校车接送幼儿的问题,结合县政府、县教育局整治校车安全的方案。5月9日乡人民政府、中心学校领导对逊布幼儿园校车进行了驾驶员驾照、车辆行驶证、交警部门颁发的准运证进行检查,青a52829车辆上学期已停运,青a52887车辆手续齐全。解决建议:因目前部分住校生岁数小,住校时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另外三公里以内的学生上学回家也会占用很多时间,如果以后能实现公交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格局,我校的这部分走读学生就能在公交车上解决上学问题。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二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规划布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平稳发展,按照教育局要求,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组织专门班子对全镇各学校发展布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2001年,山口镇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定点布局调整意见»,对全镇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了12处定点小学或教学点。目前,全镇有初中两处,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定点小学五处,三处教学点,定点小学中三处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两处达到区级规范化学校,二十中和东碾疃小学正积极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名单见附表1)。

二、存在的问题。

山口镇通过布局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但是随着生源的回升(见附表2)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及师资不能适应生源的需求。随着生源的回升,多数小学出现了校舍紧缺的现象,同时对教师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是由于定点布局,变一村主办为多村联办,容易造成互相1。

扯肘的现象。

三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学校环境差别较大。

三、采取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由于定点布局以后生源增加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定点布局调整是上级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始终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对下一步定点布局以后出现的问题也作了预测,成立了领导小组,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山口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近几年来,山口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与镇政府及各联办村积极协调,扩大了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办学思路,实行集中办学。由于定点布局调整后,各定点小学已无法容纳1-6年全部学生的入学要求,对此我们及时采取对策,从2004年开始将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两处中学,利用初中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实行集中办学,几年来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始终在全区名列上游水平。

务、权利和责任,切实做到各负其责、联办联心,对于新的建设投资,一是充分利用和严格执行学校建设筹资政策,二是加大学校建设资金的落实力度,确保按时按要求到位,三是加强学校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点布局调整以来,镇政府与各联办村共出资100万多元用于新建校舍和危房改造。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与各联办村努力协调,力争在三年内改变各小学校舍不足问题。

4、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创建aaa级校园,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推进山口镇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启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出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及考核办法。二是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完成7所中小学三a学校创建工作,使全镇所有中小学达到三a学校标准,目前二十中已经是市级三a学校。三是加强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四是挖掘学校德育资源,开展古诗文诵读、征文演讲、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育人渠道,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三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我校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现将我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二年级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就读或在凤山就读),***只保留一所幼儿园。

自我校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基本解决了小学教学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置更合理、规范、优化,极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村校点也十分重视教育的投入,各个自然村已经完成教学点的修葺、重建工作,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的资源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布局调整后,我校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它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适龄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寄宿制学校首先解决了每天学生来回走十几里路上学的困难,给农村学生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集体就餐,农村学生的饮食得到有力的保障,一日三餐,合理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更能推动现代社会文明生活习惯的形成,学校高质量的后勤服务,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支持。

二、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校布局调整实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调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撤点并校方面,撤并学校是符合调整学校的需要,但是,学校并校后,服务范围较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需要家长接送,增加了家长负担。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撤并后距离乡路途较远的村子,给学生的上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管理方面。我校缺乏专职生活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如,校医等}相关配套设备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经验不足。

3、合班并校后,学校出现了闲置校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个别学校村子不重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议上级部门应重视幼儿教育的开设,这样不但解决了偏远山区幼儿上学难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校舍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教师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学生安全责任压抑着教师的心理,使广大农村教师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生怕学生出事,心理包袱越来越沉重,加上农村学校编制紧张,一个教师白天要上课,早晨、晚上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及安全。用教师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支撑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边缘。

三、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1、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

2、筹措资金,合理利用资金,补充设施的不足,逐步将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寄宿制学校。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四

为了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科学发展,4月8日至4月9日,市政协组织教育界部分委员和部分教育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在市政协主席宁文孝同志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市一中、五中、汉坝小学、市二小、三中、铝业学校、广武中学、**学校、连湖学校、光辉中心小学和蒋西小学等12所中小学,实地查看学校教那一世小说网穿越小说网网游小说网http://育资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召开小型座谈会11场。4月9日下午,调研组又专题听取了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就全市学校布局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市中小学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现状。

1999年,**市率先在全区各市县(区)完成了第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任务。此后至2007年,在原有基础上,又不断地对学校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包括高级中学建成使用和实现小坝城区高、初中分离办学等等。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5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12年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制学校7所,小学79所,幼儿园16所(含民办幼儿园9所)。在校(园)学生52139人,其中幼儿园(学前班)8290人,小学25550人,初中11538人,普通高中5068人,职业高中1693人。十年来,通过“普九”复查,教育强市强镇创建工作,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和“两基”迎国检,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也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适应日益凸现,不断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小学结构和布局就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任务。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

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师资,高中短缺,农村中小学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小坝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上学难、上好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区“超规模、大班额”现象普遍。

第五中学占地48亩,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人,平均班额67人,最大班级77人;市二小,占地16亩,原设计规模为18个班900名学生,现规模为32个教学班,在校生1900人,平均班额60人;市三小,占地25亩,办学规模为24个班1500多名学生,平均班额65人;汉坝小学占地18亩,办学规模为37个教学班,2184名学生,平均班额为59人。几所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远远超过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发展,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包括饮水、上厕所等问题。

(2)城区以外部分学校生源不足,校舍闲置。

近几年来,小坝城区以外的中小学生大量流向城区,许多学校生源不断减少,造成部分学校校舍大量闲置的现象。如铝业学校,是一所12年制学校,占地108亩,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100人,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但生源不足闲置教室29间;市三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占地83亩,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良传统,但现在只有25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11间教室闲置;蒋西小学、渔粮小学办学规模太小,全校各40名学生,最小班级9名学生。

(3)师资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

多少年来,学校没有补充新的师资,造成大部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据不完全统计,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60%以上,平均年龄为42—45岁,已经超过教育儿童的最佳年龄段。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学科不配套问题突出,小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缺额大,长期影响正常教学,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资源重新整合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对部分学校包括校长教师和家长学生的眼前利益和情感产生一定冲击,校长教师考虑个人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家长学生考虑上学成本增长和安全问题,这些现实问题解决不当就会成为学校布局调整的阻力,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小坝城区需要新建几所学校,需要大量投资,落实资金的难度很大。

洪荒天子网游之一统天下莫问天光明猎人一剑惊仙重生之官道http://。

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加剧了。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了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教育不均衡现象的蔓延。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也经历了类似过程。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是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有效途径,关系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

2、全面规划,分类实施。

2008年市教育局制定了《**市2008至201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方案整体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从教育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看,结合2009年国家出台的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新方案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五要素:一是学生来源及消长预测;二是学校规模;三是办学条件;四是师资学科结构;五是地理位置分布。同时要注意做到六个紧密结合:与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与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自治区学校建设“七个一工程”结合;与小坝城镇化快速发展结合;与**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建设结合。

(2)分类实施,争取三年内形成学校布局的新格局。

高中阶段。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逐步撤销三中高中部,合并三中初中部和培红小学,将三中建成九年制学校。逐步撤销铝厂学校高中部,迁建新一中,扩大高级中学办学规模,在县城建成两所各60个教学班规模的标准化高级中学。筹资建设职教中心二期工程,使职教中心尽早达到72个教学班规模。届时,普高和职高总班级数达到192个,可容纳高中在校生10000人,即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也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基础。

县城初中小学。新建四幼、五小和六中,在县城形成四所幼儿园、五所小学和三所初级中学的格局,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结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扩大学校规模,小学不少于250人,初中不少于1000人,实现每个镇一所标准化初中和一所标准化小学的目标,逐步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3、加快县城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程。

县城初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要集中财力精力加快调整步伐。通过新建、扩建、置换等措施,新建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消减五中、汉坝、二小、三小四所学校办学规模,化解突出的大班额问题,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

洪荒天子网游之一统天下莫问天光明猎人一剑惊仙重生之官道http://。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五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规划布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平稳发展,按照教育局要求,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组织专门班子对全镇各学校发展布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布局现状。

2001年,山口镇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定点布局调整意见»,对全镇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了12处定点小学或教学点。目前,全镇有初中两处,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定点小学五处,三处教学点,定点小学中三处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两处达到区级规范化学校,二十中和东碾疃小学正积极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名单见附表1)。

二、存在的问题。

山口镇通过布局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但是随着生源的回升(见附表2)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及师资不能适应生源的需求。随着生源的回升,多数小学出现了校舍紧缺的现象,同时对教师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是由于定点布局,变一村主办为多村联办,容易造成互相1。

扯肘的现象。

三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学校环境差别较大。

三、采取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由于定点布局以后生源增加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定点布局调整是上级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始终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对下一步定点布局以后出现的问题也作了预测,成立了领导小组,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山口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近几年来,山口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与镇政府及各联办村积极协调,扩大了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办学思路,实行集中办学。由于定点布局调整后,各定点小学已无法容纳1-6年全部学生的入学要求,对此我们及时采取对策,从2004年开始将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两处中学,利用初中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实行集中办学,几年来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始终在全区名列上游水平。

务、权利和责任,切实做到各负其责、联办联心,对于新的建设投资,一是充分利用和严格执行学校建设筹资政策,二是加大学校建设资金的落实力度,确保按时按要求到位,三是加强学校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点布局调整以来,镇政府与各联办村共出资100万多元用于新建校舍和危房改造。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与各联办村努力协调,力争在三年内改变各小学校舍不足问题。

4、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创建aaa级校园,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推进山口镇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启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出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及考核办法。二是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完成7所中小学三a学校创建工作,使全镇所有中小学达到三a学校标准,目前二十中已经是市级三a学校。三是加强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四是挖掘学校德育资源,开展古诗文诵读、征文演讲、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育人渠道,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六

1、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体育室等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和改善。

2、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中心小学体、音、美等学科配置了一些专职教师,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师资配置合理、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教学管理也比较规范,因此能够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1.合并后部分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豆坪、产坑等距离中心小学10多里),学生上放学交通工具欠缺,途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子女教育费用增加和生源流失。有些孩子搭乘公共汽车或拼车上学,额外增加了交通费用;有些孩子在学校就近租房寄宿,还有些学生流失到县外和县直学校就读,增加家庭支出和致使生源流失。

3.并校后生源层面多(生活、学习、家庭等习惯差异)使中心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4.布局调整教师相对集中,优秀教师9个流动至县直实验小学,使学科配置难于安排,教师队伍老年化,中心小学221位教师中,女教师50周岁以上达10人,男教师55周岁以上达68人。

5、调整后的中心校学生数相对集中,中心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职教师配置不齐(只有中心校本部配备各科1-2个,其它完小校几乎没有),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6、校安工程未完成,整合后的学校(坑里644平方米、湖田998平方米)危房未拆,还在其中教室上课,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布局调整失当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没有按照就近入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就学困难。

2.一些地方盲目地追求合并后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实际。

3.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进行实际深入的调研。

四、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

1、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

2、应深入调研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实际合理地规划调整工作。

3、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4、优化搭配老、中、青年教师,配齐各校各科专职教师,按各校学生术或班级配备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5、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最后,各地应充分组织、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公共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6、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各校配套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七

按照市委胡书记、纪委张书记的重要批示,市委政研室会同市教育局就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榆阳、横山、靖边、米脂、佳县等县(区),深入14个乡镇、12个部门、4所农村中小学及12个农村教学点,采取座谈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视察、入户走访等形式,分别与分管教育的县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了解,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义务教育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布局调整的基本情况。

1、学校情况。从区域布局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47所(不含203个教学点),其中城区146所,占19.5%,乡村601所(不含203个教学点),占80.5%。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01所,其中小学457所,全部在农村。初中144所,全部在乡镇。

2、学生情况。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25725人,其中城区198547人,占61.0%;乡村127178人,占39.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27178人里面,小学寄宿生44533人,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9.35%(小学只在农村寄宿);初中寄宿生51269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7.6%。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有近一半人是寄宿生。

3、教师情况。全市基础教育专任教师38766人,其中榆林城区6018人,县城(镇区)25907人,乡村6841人。小学专任教师16488人,其中榆林城区1792人,占10.87%;县城和乡镇9825人,占59.58%;乡村4871人,占29.24%。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幼儿园97.5%,小学99.99%,初中98.88%,高中96.22%。

(二)布局调整的主要特点。

从2001年我市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各县(区)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学校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2001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以来,截至2012年底,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2001年的5064所减少为747所,其中初中由237所减少到198所,小学由4827所减少到549所,亦即农村小学只保留了原来的11.4%。

2、学生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向城区流动趋势明显。2001年到2012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由728302人减少到325725人,11年减少了402577人,下降了55.3%。其中小学减少312567人,占42.9%;初中减少90010人,占12.4%。

2001年到2012年,农村小学在校生由449035人减少到31878人,减少417157人,减少92.9%;而榆林城区小学由19485人增加到40141人,增加了20656人,增加106.0%。农村学生向乡镇学校流动,乡镇学生向城区学校流动趋势明显。

3、学校规模呈现城区扩大,农村缩小趋势。由于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农村小学306所,校均在校学生104.2人,县镇小学214所,校均在校学生682.7人,榆林城区小学29所,校均在校学生1384.2人。农村203个教学点,其中学生6人以下的占总数的2/3。

1、城乡教育差距相对缩小。我市农村中小学经过布局调整,一大批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中小学被调整和撤销,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09年开始,我市组织开展“阳光师训”和“名师大篷车”活动,每年组织有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的“阳光师训”“名师大篷车”讲师团,采取送培到县的方式,深入各县区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有力促进了城乡学校的管理互动,实现了信息共用、资源共享、发展共进。同时兴建的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市上补贴给各学校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大棚蔬菜和养殖场,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教育资源明显优化。在布局调整之前,农村中小学“校点多、规模小、效益低”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大批边远乡村的小学生集中到办学条件相对优越的片完小或中心小学就读,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避免了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宽带网络全接入,以佳县通镇李家塔小学为例,该村地处省道边,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小学设有1—3年级课程,有学生64名,教师8名,调整后吸纳了周边10个村40多名寄宿学生,学校文体活动室及器材齐全,并配置有计算机,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音、体、美等薄弱学科也配备了专业教师,周围被撤并校的学生和李家塔小学的学生同享到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3、经费保障机制日趋完善。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170亿元,是过去五年的3.2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现全覆盖,全市通过“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达标验收,城乡寄宿制中小学集中供暖问题得到解决,“蛋奶工程”覆盖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2011年,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完成建设项目55个,119个校安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二是不断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2008年,全市小学、初中公用经费分别为240元、300元;2011年提高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2012年小学和初中分别达到800元和1000元,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核拨政策。三是推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零收费”,采取市、县区按比例分担经费的办法,年投入1.5亿元,受益学生达30多万人。

4、农村师资建设逐步加强。近年来,全市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做了一些很好探索。一是实施了大龄教师提前离岗政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教学工作的,可自愿申请提前离岗,享受在职工资待遇,不再占编占岗。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1847名教师执行了提前离岗政策,空出编制补充了新教师,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二是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重点开展农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薄弱学科和寄宿制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三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提高10%,并为农村地区教师每月增加不低于200元的交通补贴。中小学班主任津贴不再从绩效工资中提取,由各级财政按每月小学不低于300元、初中不低于400元的标准专项预算列支,调动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从教的积极性。

5、学校布局调整相对灵活。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稳妥推进。对于需要撤并或恢复的学校,都是按照“一校一议”的原则举行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的代表,以及教育教学专家。以公开表决的方式形成是否同意撤并或恢复的意见,切实保证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1年8月,郭家伙场村小学和牛家梁镇的其他9个村小学被撤并至镇上的明德小学和九年制学校。但没过一年,由于辐射半径超过10公里,低年级的学生往返不便、寄宿困难等原因,2012年8月,又恢复了牛家梁镇8个农村教学点,开始接收附近一年级的适龄儿童入学。再如只有1名学生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靖边县有6所,米脂县2所;10名以下学生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靖边县28所,米脂县27所。

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农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2013年-2015年全市计划新建34所小学(农村18所),13所初中(农村10所);撤并教学点23个,小学78所,初中12所;恢复教学点45个,小学27所。可以说,我市学校布局调整具有灵活性、机动性,生源没有后才撤并,生源增加后再恢复。

在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小、教学点经费短缺。目前,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核拨政策,按照小学每生800元,初中每生1000元划拨经费。由于学校规模的差异导致运行经费的巨大差异,村小、教学点经费严重短缺。农村小学校均学生104.2人,县镇小学校均学生682.7人,榆林城区小学校均学生1384.2人。后者分别是前者的6.6倍、13.3倍。规模不经济导致运行成本高,学校规模越小,办公经费越紧张。

2、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简陋。近几年,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全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仍然极不均衡,按照《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非完全小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置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兼科学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艺术教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以及教学辅助用房。”城区学校尚能基本达标,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省定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基本上是一间普通教室、一块黑板、几张桌凳,没有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更谈不上有多功能教室(兼科学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部室。

3、农村学校师资受编制约束短缺问题突出。我市教师编制严格按照省上标准执行,农村普通小学的教职工和学生比为1:23,城市普通初中的教职工和学生比为1:15(县镇1:17)。但实际上,一方面是伴随布局调整,寄宿学生近半,迫切需要增加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教师、校医、营养餐教师以及校园安全岗等编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规模小,目前已经超编。教育部门无法按学生数变化及实际需求配置师资。如靖边县10名学生以下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28所,米脂县27所。按照1:23来配置教师,配置1名教师就超标了,但根据实际情况,又不得不超配。我市目前乡村小学在校生32977人,乡村小学专任教师4871人,师生比1:6,远超1:23标准,致使县区面临教师总数超编,实际需求短缺的问题。

4、村小、教学点师资薄弱,教学质量不高。因为村小和教学点地处偏远、人口相对较少的村子里,学校小、学生少、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到村小和教学点工作。县乡教育部门综合考虑安全、婚姻问题等因素,新教师基本上分到学生相对集中的寄宿制学校任教。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基本上是民办转正的教师),知识老化,教学任务繁重,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如横山县党岔镇麻地沟教学点有1名教师,12名学生(一年级6名,学前班6人),1名教师兼任2个学段的全部课程。佳县王家砭镇雷家洼教学点有1名教师,6名学生(学前班3人、一年级1人、二年级2人),1名教师兼任3个学段的全部课程。

5、部分年龄偏小儿童走读远或被迫寄宿。按照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我市执行“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农村出现部分年龄小的学生因教学点撤并带来走读远或者只能寄宿的现象。靖边县杨桥畔镇学区赵校长介绍草沟村有4个学龄儿童,恢复教学点投资太大,得20多万元,根据摸底,这个村5年后才能续上孩子,5年后是否在村里上学还是未知数,因此不能恢复教学点,4个孩子目前在距离草沟村3公里左右的学校上学。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现象,寄宿学生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其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不利影响。

6、进城上学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全市因伴读外出的劳力占外出劳力的比例约1/3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有小部分是就近无学校可读,被迫外出。客观上导致城区中小学学生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加重了部分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如佳县通镇高满沟村村主任介绍说,高满沟有540人,居住在村里的不足100人,去年村小8个学生,有7个随父母哥姐到条件好的学校上学去了,剩余的1户困难家庭,孩子母亲智障,奶奶怕耽误了孩子,也带着孙子去通镇上学了,导致家里生活更困难了。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地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此后就出现了全国性的撤校并点活动。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也就是说,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确实起到了资源整合的效果,使财力、物力、人力得以集中使用,管理成本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降低了,课程也开得全了。虽然政府的管理成本降低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用餐等费用却提高了,农村的辍学现象加剧了。针对这些普遍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9月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基本叫停了过快的撤点并校工作。

出现上述问题,从表象看,或因布局调整过急过快,或因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或因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等等。但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二元化的体制机制所造成的。为追求好的教育资源到城市上学,是因为城乡的教育差距过大;就近无学可上而外出求学,还是因为城乡的教育投入差距过大,没有很好地发展农村教育。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出台经费保底政策,保证农村学校公用经费。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不足的问题。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不能按学生人数进行拨付,要出台相关的保底政策。如学生数少于100人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学校公用经费应以100人拨付。2008年以来,省财政厅为缓解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矛盾,每生每年划拨50元,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支出。由于榆林市冬季取暖期长,省上划拨的50元取暖费不够实际支出,建议市级财政给予取暖费配套资金,缓解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矛盾。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省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各级政府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投入,建立和健全功能部室,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城乡均衡。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农村中小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创新农村教师管理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点多、生少、路长”,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综合等科目教师严重短缺,而绝大多数教师又不愿到村小和教学点工作等问题,建议创新农村教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鼓励教师实行流动教学。由学生“走读制”变为教师“走教制”,借鉴榆阳区经验,各乡镇建立教师周转站,对教师实行集中动态管理,薄弱学科教师不固定分配到一所学校工作,这些教师的吃住由乡镇统一安排,早晚由教育专干指派车辆接送,根据实际需要流动为每所学校上课。

2、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组织“榆林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支教,并对支教教师在提拔任用、职称评定及评优树模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出台《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城区学校校级领导、教师深入对口学校开展经验交流、课改研讨、示范教学、组织培训等活动,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区对口学校交流挂职学习。

3、建立农村教师返聘机制。针对农村教学点条件差,留不住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现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对那些教学经验丰富,自愿任教的农村退休教师进行返聘,并且在福利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另一方面在全市启动“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面向全市招募部分名优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帮助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给予他们适当的工作、交通、通讯等补助金。

4、提高农村教师生活福利待遇。在工资定级、津贴发放、职称评聘、医疗保障、住房解决、离岗休息等方面对农村教师,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工资待遇逐步高于城市,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使教师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乐于扎根农村。

5、重视农村教师本地化、乡土化。建议教育部门在补充农村教师时,首先尽可能将已经毕业的合格师范生直接安排到本乡本村任教;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专门培养本土人才。就是根据本乡农村教师的需求情况,将当地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定向培养,分别进行三年或五年师范专业教育,毕业后直接安排回本村任教。以解决农村教师进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四)家校共育,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

建议市县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实施家校共育工程,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一是寄宿制学校要为家庭和孩子沟通、交流和联系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可能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学生宿舍内安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二是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庭亲情对孩子的重要性。安排一些必要的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使学校、学生、家庭成为一个整体。三是学校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硬件上,改善住宿条件,让学生住得舒适、温馨;增加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设施、设备、场馆,为孩子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提供舞台。在软件上,学校应有心理辅导老师和生活老师,创设愉快、和谐、温馨的“家庭式”生活环境,增加学生日常的娱乐活动,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心理,排解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内心失落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五)出台相关政策,关注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状况。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零收费”的实施,使得农民工的孩子在上学方面没有了负担,但是城镇生活成本高,加之农民工务工收入低,加重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建议相关部门关注农民工,既要关注他们当前的就业和收入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出路,促进就业、提高社保水平、推动城乡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使农民工“进的来、留得住”。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考虑,从长计议,逐步推进。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高标优质的农村学校。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加大重点镇、农村中心社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建议在神木县神木镇、佳县王家砭镇两个国家级示范镇,神木锦界、靖边东坑两个省级重点镇及启动建设的“双12工程”(即12个市级重点镇、12个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和示范村),各打造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制学校,让农村学生逐步就近同享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区人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的安排,我们于4月中旬就全区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区教育局、团林铺镇教育办公室、团林中学、红星中学、何场中学、普庵寺小学、蒋集小学,并召开了部分学校负责人的座谈会。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区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就农村义务教育而言,学校分布不够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享受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无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决策和发展目标,切实推进我区作为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试验区的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急需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全区农村中小学分布及基本情况。

(一)学校分布。

目前,全区共有农村中小学21所,其中团林铺镇初中3所,小学7所;麻城镇初中1所,小学4所;掇刀石街道小学5所;白庙街道小学1所。

(二)学校现状。

1、生源情况见附件。

2、硬件设施。

全区农村中小学校园总面积415323㎡,校舍总面积90590㎡。各学校房屋大多数属砖混结构,还有极少数砖木结构,但抗震设防不达标。各校教室均基本满足教学所需,但功能室普遍奇缺,主要是美术室、劳技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部分学校缺少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硬化的学生运动场地。全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装备水平均不达标,部分村小根本没有相关装备。

3、师资队伍。

全区21所农村中小学共有在编在岗教师597人,退休教师169人。597名在编在岗教师中,从性别情况看,男教师378人,女教师219人。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244人,专科257人,中专52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4人。从职称情况来看,中学高级22人,中级361人,初级214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32人,30-39岁282人,40-49岁175人,50岁以上108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全区14所农村小学(不含中心小学)226名在编在岗教师中,30岁以下的27人、占12%,31—40岁有41人、占18%,41—50岁有81人、占36%,50岁以上的有77人、占34%。数据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职工所占比例近70%,特别是何场小学、普庵寺小学、雷集小学、谭店小学、斗立小学等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这些教师由于从教时间较长,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其拥有的知识面较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培训可塑性差。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断层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一是小学英语教师紧缺。全区农村17所小学在编在岗教师中没有英语专业教师,全部由本校年轻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承担。二是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农村小学专职教师紧缺。全区14所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不符合当前学科教师配备要求,且教学质效不高。

2、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占地面积及校舍面积出现“薄”与“博”的矛盾。生源情况较好的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不达标,如麻城小学、团林小学等,而生源情况较差的学校则是大量土地、校舍被闲置,如红星中学、普庵寺小学、蒋集小学、中山小学、雷集小学等。

二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全区有15所农村中小学没有硬化的运动场地,如红星中学、蒋集小学、何场小学、张场小学、普庵寺小学、黄岭小学、中山小学等,遇到雨雪天气,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户外活动。

三是学校功能室普遍奇缺。主要是美术室、劳技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理科实验室、音乐教室等,部分村小根本没有功能室,如普庵寺小学、中山小学等,导致无法开设相关课程。

四是部分学校缺少学生生活用房。如红星中学没有达标的学生食堂,麻城中学、团林中学均缺学生宿舍。

五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部分辖区内学生外流。

1.要用科学规划好全区农村义务阶段学校。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城区以建为主、农村适当撤并”原则,以及有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精神,结合掇刀区人口变动、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形势,对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进行调整。要充分考虑团林铺西南片和麻城东南片农村小学的布局。

2.调整过程中要分步实施,稳步开展,并做好撤并学校的班子成员和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确保教育大局的稳定,同时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好撤并学校的资产。

3.加大对农村中心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稳定和补充农村学校师资,努力提高农村义务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

4.积极争取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力争在城区运动广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碧桂园住宅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八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1.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九

(2010年4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午好!

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来我乡调研,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3.8万人民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乡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暨标准化建设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1-程暨标准化建设的大好时机,走合并校点、集中办学的路子,全力抓好排危工作,力争在2010年实现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抓组织。为保障排危工程和校点撤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乡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的组织领导;村委会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村级工作组,具体协助危改征地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为抓好责任落实,乡四班子领导、村干部和中心学校人员联校点,加强对危改的质量监督及撤校并点的各项工作。

(二)营造氛围抓宣传。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做工作,广泛宣传,使群众清楚布局调整、集中办学是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节约开支、优化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学校也利用召开家长会等形势,深入宣传危改及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全乡掀起了“人人参与建校,个个支持排危”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抓规划。结合龙庆校点分散、点多面。

-2-广、复试班多、教学质量低等情况,我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根据以前并校的试点经验,决定把全乡74个校点合并为14个校点,一至四年级在各村委会完小就读,五、六年级统一集中在中心完小上课,实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四)加强监督抓质量。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中心学校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质量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危改工地督查施工质量;各完小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由其负责日常的质量监督,不论工程大小,须经审核通过后才准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监理方负责全部的监督责任,若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及时反工,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3-设工程”领导小组,协助中心学校抓好项目申报工作。四是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向上级协调及向信用社贷款,共筹集到110万元征地款及时支付给群众,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9月,全乡16850平方米的新校舍将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全乡小学76校变为14校。合并后,不但每年节约教师人员经费300万元,而且将实现师生的工作及学习环境有新改善、师资力量有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有新提高、尊师重教有新气象、师生安全有新保障的“五新”目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排危工程资金主要是建盖教学楼及宿舍,规划好的全乡14所完小总投资980万元的学校食堂、厕所、围墙、运动场、校园路道等附属工程难以实施。

2、新建、扩建学校的征占地补偿费和测地形图、地勘等各项费用下欠171万元资金难得到解决。

3、校点合并后,寄宿生增加1600人,这些学生无寄宿生活补助,增加学校的经济负担。

4、缺乏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和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缺乏音、体、美等教学器材,严重制约学生全面发展。

四、下步打算。

1、对闲臵的校舍进行拍卖,以填补征地等排危工程及附属工程资金缺口。

2、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千方百计解决附属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使附属工程建设早日竣工投入使用。

3、加强教育管理,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充实师资力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4、加强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实现全民素质明显提高。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多来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并在项目、资金上多给予支持,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十

摘要: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农村各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基础教育努力实现的目标。近几年,贵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升,乌当区面临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现有学校的规模和等级不能适应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对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均衡发展;贵阳市乌当区研究背景。

2.1盲目规划学校布局。

近年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适当撤并了一些规模过小的学校,同时新建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在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在学校布局过程中也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城镇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进程,造成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学生就学机会和条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出现学校建设缺位或重复的现象。

2.2农村学校萎缩,城镇学校班额过大。

4.1乌当区教育现状。

4.1.1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乌当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大,表现在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较为密集,而乡镇之间的中小学布局则相对稀疏。区域内校际之间发展部均衡,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其次,表现为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矛盾过于集中。

4.1.2学校布局及规模存在不合理。

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的用地和规模将随之调整才能满足城镇化进程的需求,尤其是水田、下坝等地区。2013年,乌当区新天一小学生达1749人,乌当二中2211人,乌当小学602人,乌当区实验小学1512人,这四所学校平均班额达50人,其中乌当区实验小学最高班额达60人。而地处城区及乡镇边缘地带的一些村小因生源稀缺造成不少校产闲置。如培鹅小学全校仅为14人。

4.1.3办学条件与学校发展的不协调。

在乌当区今后一个时期,人口的机械增长较快,使乌当部分地区的学校将面临紧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一些学校用地进行整合调整才能满足学校建设的需要,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需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增长来配置;另一方面,在是农村地区,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村小适龄儿童减少,导致一部分学校生源变少,而另一部分中心镇学校生源覆盖半径变大,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办学条件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适应。

4.2.1需求分析。

乌当区2013年全区总人口数376920人,年平均递增1.66%。随着全区总人口的增长,适龄儿童人数也会随之增长,全区中小学校办学规模也相应变大。要适应这种必然发展,便要使办学条件随着人口增长趋势有所改善。

4.2.2学校办学规模确定。

全区现在校学生人数约18122人。预计到2018年,全区总人口为40.60万人,在校学生总人数约为29571人,根据小学、初中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0?o、25?o,结合增加学生人数,进行学校总用地面积估算,确定新增用地面积。根据规划新增在校学生人数,结合中小学班额配置标准(其中,中学每班班额约为50人,小学每班班额约为45人),确定学校班级规模。

4.2.3规划技术标准。

关于学生千人指标的设置,主要参考《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乌当城区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70人/千人,中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45人/千人;高中入学率按85%计;乌当乡镇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55人/千人,初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30人/千人;高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20人/千人。

总体来说,本文主要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目的,通过对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以及乌当区农村中小学存在问题分析,并进行布局调整的策略说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乌当区中小学建设规划,2014-2018.[2]赵素文.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发展与研究,2009(12).[3]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05.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十一

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以盛产“京东板栗”享誉中外.迁两又足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素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和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的办学格局.到1998年,全县共有小学476所,中学39所.

作者:董志伟张海涛周志广骆礼鹏作者单位:刊名:河北教育(综合版)英文刊名:hebeieducation年,卷(期):2009“”(7)分类号:关键词: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十二

基于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早在2006年,教育部便先后发出《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

然而,教育部的这两项通知未得到贯彻执行。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的小学生上学难问题一直在发生。于是2010年1月,教育部再次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一些地方之所以坚持“一刀切”,原因在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依照有关政策,农村小学师生配比是1∶23,教师数十分有限,大量撤并方便排课以及管理;县政府方面,涉及财政投入,经费有限,收缩校点可节省资金。据《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5月22日报道,仅以2008年8月陕西汉中西乡县的一个调研数据为例,撤并后每年教育经费可“节约1670万元”。这是个别县级政府推行“撤点并校”的主要动力——借“撤点并校”把部分政府的经济责任转嫁为农民的经济成本、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安全成本。

审视全国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的地方性冒进,其深层的根源是: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不足。当前,与农村学校每1小时就消失4所相对应,处于城市的博物馆平均3天多便增加1座。

建议。

形成人财物及多部门合力。

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12年9月6日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与之呼应,各省(自治区)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通知》。无论是国务院的意见,还是各省的通知,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纠偏扶正,决心很大,所列原则及规定非常明确。现在关键是,市县乡(镇)级地方政府对文件精神的充分理解与坚决落实。

第一,地方政府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过度撤并”问题的严峻。

第二,地方政府一定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去抓,一定要舍得投入。即使贫困县也应加大对偏远山区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村小硬件建设、师资配备以及加强确有必要存在的寄宿制学校改造或建设。

第三,对于小学布局调整的纠偏扶正,一定要对症下药,即根据具体情况,依照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举措。根据国务院“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上学的需要”的原则要求,纠偏扶正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恢复不该撤的教学点。依照实际核定学校的覆盖范围,一般应使学生无论步行还是乘车,单程时间都不超过40分钟。二是不该被合并的完小要予复原。如a县y镇南端5个行政村的完小被合并后,学生挤在一个行政村小学(今有教师25人,学生418人,其中半数寄宿);其他4个行政村留下一二年级,变成“一师一校”教学点。客观说,一个行政村人口少,学龄儿童少,可被合并(改为教学点);有两个行政村相距较近,可合并;而另两个行政村分别有8和9个自然村,人口较多且山地崎岖,完小不宜被合并。三是个别地理环境特殊的村庄,虽可就近上学无需设教学点,但路艰甚至路险,应通过多部门联动来解决。

第四,办好“真正的教学点”,即对于重新恢复或新设的偏远乡村“小型化村校”,一定要有道德地、负责任地将其办成村民满意的教学点。一是加强宣传,吸引中青年教师执教。二是健全“轮流支教制”,城镇中心小学中青年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学点任教2至3年,作为升职提拔的必备条件。三是县政府设立教学点专项财政支出,且专项经费要细化计算,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四是城镇小学与边远山区教学点结成友好支援的对子。五是加强教学点硬件和师资建设。六是提倡教学点的孩子融入大自然,“在玩乐中学习,在童趣中成长”,开发一些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教育局对教学点考评时特立标准,不要以城市教育为参照系。

第五,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注重长远性和可行性相结合,以确定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相应地强化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保障规划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作用,进行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或小学网点布局专题调研;强化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对教育系统的问责机制,强化教育系统内部之间的问责制度。

第六,师资配备要紧紧跟进。这就涉及师生比问题。按各省(自治区)现行政策,农村小学师生比大多是早先教育部规定的1∶23。这个标准显然偏低。如某村小现有170名学生,按照1∶23的标准,可有7名教师,但是一到六年级6个班都得配语文、数学老师,再加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人手确实不够。于是,一名老师要代几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尤其那些复式班教学点,教师人均每周承担20至25个课时,大多任两门以上课程,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因此,农村小学网点纠偏扶正后,各省(自治区)应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做好小学教师的选拔培养,出台“重新核定小学教师编制”的政策。要充分考虑边远山区存在大量的复式教学点,给予更为宽松的编制标准(据实际情况可“二师一校”或“三师一校”)。同时,编制政策要体现动态性,可随着教育状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会报告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高中2所,职校1所,初中12所,直属小学6所,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1所.农村共设8个学区,有完全小学50所(其中寄宿制小学34所),教学点163个(其中幼儿点43个).

正式教职工3798人,特岗教师311人,临时幼儿教师116人,代课教师85人,总计4310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9268人(其中小学生28222人,初中生11214人,高中(含职校)9959人,在校幼儿9873人).

上一次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是在2010年8月的县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展情况。

2012年《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出台前后,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政策有较大调整,我县的布局调整工作的力度和进程也随之相应变化.

2011年初中阶段黑山嘴中学与胡麻营中学合并组成窄岭中学(利用原窄岭高中校舍).

小学阶段主要涉及两处较大规模调整:。

一是窄岭学区范围内的调整.黑山嘴镇利用原黑山嘴中学建起跨乡镇的寄宿制小学――窄岭实验小学,黑山嘴镇的厢黄旗小学、黑山嘴小学、窄岭小学、八间房小学,胡麻营乡的河东小学、塔前小学,石人沟乡头道营小学(部分)等六所小学并入窄岭实验小学;黑山嘴镇西两间房片的大兰营小学、小营子小学、三道沟门小学、五道沟门小学等四所小学合并到西两间房小学.石人沟乡头道营小学(部分)、东山神庙小学、官木山小学、凌营小学等四所小学合并到石人沟小学.上述合并的小学除厢黄旗和黑山嘴小学一至六年级合并到窄岭实验小学、本校建为幼儿园外,其它均为三至六年级合并,原小学变为含一、二年和学前的教学点.

二是大滩镇范围内的调整.大滩镇三扎拉、北梁小学五六年级合并到大滩小学,老羊圈、大下营、小北沟、南围子教学点全部撤并到大滩小学,二道河子、骆驼沟、大营子教学点一二年级以上撤并到大滩小学.

除上述两处较大调整外2011年还撤并学生数不足10人、校舍为危房的教学点6处:四岔口乡缸房营教学点,波罗诺镇文水沟教学点、汽海沟教学点,草原乡公宝同教学点、东窝铺教学点,五道营乡九道沟教学点.

2012年年初规划布局调整任务是:初中将黄旗中学撤并到扩建后的土城中学;小学将土城镇内除四间房以外其它各小学三至六年级合并到扩建后的土城小学.

2012年四、五月份网络和相关媒体开始报道和讨论一些地区由于过分强调集中办学,造成中小学生大量流失的情况,六月份教育部要求暂停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并开始了布局调整审计.九月《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文件下发.其主旨是布局调整要科学合理,兼顾提高教育质量与方便就近入学.与以往要求最大不同有两点:一是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保障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撤并方案要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二是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多数学生家长反对或听证会多数代表反对,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并入学校住宿和就餐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以及撤并后将造成学校超大规模或“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均不得强行撤并现有学校或教学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3、2013年后的情况。

2013年按要求制订并逐级上报到省政府批准了《丰宁满族自治县2013――2015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初中阶段保留450人以上的八所学校,撤并不足400人的四所初中――白塔中学、南关中学、黄旗中学、外沟门中学.具体方案是:三中整体搬迁到一中原校址,白塔中学、南关中学合并到三中;黄旗中学合并到土城中学;外沟门中学苏家店乡学生分流到土城中学、草原乡学生分流到平安堡中学、外沟门中学与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阶段继续完成土城片的布局调整原规划,凤山镇将小川小学整体搬迁至凤山一中,其他农村小学在2013至2015年期间暂时保持不变.农村教学点根据生源情况动态调整,生源达到20人以上、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恢复教学点.

(2)规划实施情况。

2013、2014年土城镇内通过组织村干部、学生、家长参观土城小学、观看土城小学学生主题班会和文艺表演,开会宣传规模办学对孩子培养的好处,并采取自愿原则,最终张百万、三间房两所小学以及千佛寺小学部分三至六年级学生陆续合并到土城小学,土城镇布局调整基本完成,避免了扩建后的土城小学校舍闲置.白塔中学、南关中学因三中搬迁计划屡次变动未做调整,黄旗中学、外沟门中学的撤并因群众不同意而未能实现.

2015年丰宁一中即将整体迁至新校园,学校容量增加,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城新建的2400人规模的第六小学即将开工建设,该小学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县城小学入学压力;在原电影院位置新建第四幼儿园即将开工,明年将再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使县城公办幼儿园达到五所.

4、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情况。

在撤并一些生源少、条件差的教学点的同时,为提高教学点的办学水平,我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教学点标准化工程”.2012年完成教学点标准化改造72处,2013年完成32处,到2014年全县危旧教学点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期间根据各地实际,恢复教学点(幼儿点)17处.中国教育报两次报道我县教学点标准化工作经验,省市媒体也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取得的成效。

我县的布局调整工作一直是将上级政策和本县实际紧密结合、持续稳步推进的,总体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通过国家审计,基本上不存在调整过度问题.

1、窄岭区域的调整中,高中撤并到县城,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加以扩建、完善实现区域内四乡镇集中.小学利用初中校舍建起跨乡镇寄宿制小学,利用小学建起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的厢黄旗幼儿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以最小的投入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办园条件普遍上档升级.大滩、土城的调整实现或基本实现了全镇集中,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2、窄岭实验小学、土城小学、大滩小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管理规范精细,成为精品学校,在全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规模办学效益得到较好体现.一是集中后的学校能够开齐课程,体、音、美、英语、信息技术课得到强化,学校各项活动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二是学校教师配备比较整齐,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规模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建设尚不到位,排污和垃圾处理成为较大规模学校的难题.

2、寄宿制学校使用校车后交通安全得到保证,但由于受校车运行周期制约,农村学校只能采用上10天课休4天假的作息方式且各区域错时休假,对正常教学秩序有一定影响,尤其走读生家长意见很大.

3、几所小规模初中经费紧张、运转困难.

4、布局调整还不到位,但推进难度很大.

50所农村小学中300人以上的有16所,200―300人的12所,100―200人的17所,100人以下有5所,达到两轨制以上的只有10所.单轨制小规模学校过多,一是有十多所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二是教育质量很难提高.教师只能是“包班制”,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体音美等学科难以正常开课,学校活动课程难以开展,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布局调整必须“先建设、后合并”,新政策下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有学校建好后却调整不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的风险.布局调整工作处于“不规划怕误事、做规划难落实”的尴尬境地.

5、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处理没有具体规定,造成部分教育资产流失.

三、下阶段布局调整工作的思路。

尽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困难,但仍应按照《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所提出的“兼顾提高质量和方便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农村小学适度集中办学有利于办学条件的上档升级,有利于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我县实际,以每个乡镇设1至2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三年级以上集中或五六年级集中,同时办好一二年级加幼儿的教学点为理想的布局模式.

下阶段主要是谋求解决布局调整尚未完成的几个区域的小学布局问题.

(一)凤山镇区的布局调整。

凤山镇区内现有高中一所(凤山一中)、初中一所(凤山二中)、小学一所(小川小学)、公办幼儿园一所(小川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五所.各学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办学困难.

凤山一中女生宿舍楼是危楼,男生宿舍楼是八十年代中期所建的教学楼改建的,伙房餐厅面积不够,没有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等,如果使其办学条件达标预计需要资金至少一亿元.小川小学现有在校生1260人,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与省规定标准相差甚远.应当设置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和体育器材室,而小川小学只有科学实验和体育器材室;应当有3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而学校只有60米长35米宽的操场,且校舍多为八、九十年代建的平房、破旧不堪.即使如此,也满足不了入学需要,13年暑期该校在校生为1180人,14年秋季开学已经增至1260人,15年秋季入学困难更大.公办幼儿园现有儿童430余人,在原来部队的破旧营房办,条件简陋,偏于一隅,接送孩子很不方便.另有5所民办幼儿园,共有340名儿童,在居民楼、普通民居内办园,不具备办园基本条件,安全隐患无法排除.凤山二中校园占地不足,建筑布局不合理,但没有改造空间.凤山镇区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落后于全县各乡镇,落后于凤山镇内其它各村.

提高凤山的办学水平,必须先调整学校布局,而解决凤山镇区学校布局问题最佳方案是撤并凤山一中,整合教育资源,建好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从当地的情况看,凤山镇区是老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重镇、大镇,特殊的历史和现实造成镇区内住宅密集、街道狭窄、寸土寸金.镇区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校址重建小学和幼儿园.国家的校舍建设和改造项目已接近收尾,如果不能尽快安排项目,将来即使解决了建校用地问题建设资金安排也可能出现困难,凤山的办学条件改善可能变得遥遥无期.另外,小川小学位于关帝庙西、凤山戏楼北,学校教学受相关活动干扰,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又受学校的限制.

从高中教育发展看,新一中容量为5000人,职校两校区容量可达6000至7000人,县城高中阶段总容量已经达到11000至12000人.2015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3387人,职教中心春季已招生341人,中考报名3034人,其中含职校幼师专业67人,实际高中生源还只有2967人.考虑到部分学生上中专、外地就读、不读高中等因素,光县城高中实际生源就已不足.根据现在初中、小学在校生数可以测算出,今后10年内县城高中规模都能满足需要.

另外,高中办学经费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转移支付.过去,高中学校的运转经费主要靠收费.随着国家收费政策的调整,收费越来越少,高中办学经费主要靠县财政解决.据初步测算,为维持学校运转丰宁一中每年需要县财政补贴经费1000万元左右;职教中心分校(原实验中学)每年需要县财政补贴经费350万元左右.凤山一中每年需要县财政补贴经费200万元左右.我县财政紧张,在能够满足基本入学需要的前提下,适度紧缩高中办学规模有利于高中整体发展.在此背景下,凤山一中继续办学将成为县财政的一个不小的而又不是十分必要的负担,其本身办学处于困境,勉强维持办学不会有好的前景,也势必拖累到高中的整体发展.

凤山一中校园现分为两个区域,教学楼、操场和男生宿舍楼为主校区,女生宿舍楼、伙房、运动场为另一个区域.小川小学除校园外和有一个六亩地的空闲地.如果将凤山一中撤并,其主校区足以满足小川小学办学需要.小川小学校园及空闲地加上凤山一中操场,除建两所高标准幼儿园外,经整合、置换还可用于扩大凤山二中校园,解决其发展空间不足问题.这样凤山镇的教育将迅速摆脱落后局面,人民群众将享受到优质教育.如果采取上述教育整体布局调整方案,经适当的土地调整、置换,也为凤山镇整体规划改造腾出了空间.

可见,凤山一中撤并问题,不仅是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凤山教育整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问题.凤山一中不撤整个凤山教育成为一个难解的“死局”,凤山一中撤并凤山教育“满盘皆活”.同时还影响到凤山镇的整体规划,可谓一举多得,一策多利!

(二)大阁镇南片布局调整。

大阁镇南片有林营、满堂、南三营、南辛营、南岗子五所小学,除南三营六年级在南辛营就读外,均为完全小学.最大的南辛营小学200人,最小的南三营为70余人,其余为100多人.办学过于分散,没有成规模、够档次的学校,办学条件都不达标,办学水平与其城关镇的地位极不相称,特别是与高新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北京公交站的设立很不匹配.应考虑在南三通附近建一所四轨制寄宿制小学,使南片各小学中高年级集中,并准备承接未来园区发展带来的生源.还应在南二营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使特教中心彻底独立,并顺应县城向南发展趋势.

(三)其它几个乡镇的布局调整。

1、胡麻营镇的布局调整。

利用原胡麻营中学校园建一所寄宿制小学,将胡麻营南片的塔黄旗、塔前、塔沟中高年级学生集中.

2、黄旗镇的布局调整。

将幼儿园从黄旗小学迁出,择址新建,扩建黄旗小学使其办学条件达标.

3、选营乡的布局调整。

将幼儿园从选营小学迁出,择址新建,重新规划校园内建筑布局,扩建选营小学使其办学条件达标.

4、西官营乡的布局调整。

在西官营乡北片何营小学、英首屯小学、千松沟小学三所小学中,选择一处合适的校址扩建,将这三所小学中高年级集中.

几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县人大重视、关心教育发展,强化教育执法检查,监督教育方针政策落实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县学校布局还不尽合理,下阶段布局调整任务艰巨、难度较大,衷心希望县人大继续给予我们支持、鼓励和鞭策.我们将不断努力,使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十三

调查说明:

各位学生及家长,本调查问卷只用于调查了解中小学生家庭状况、上学方式及成本,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状况,不作其他用途,请据实填写,并对学校布局调整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请给予积极配合,谢谢!

(被走访学生家长填写)。

学生家长:(签名/手印)。

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年级:住址:县/镇。

一、基本情况。

1、学生类型(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a走读—步行b走读—乘坐校车。

c走读—自发拼车或包车d校内寄宿。

e学生无陪护校外租房f家长陪读g辍学。

2、学校名称:。

3、学校类型(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a县城所在地小学b镇政府所在地小学。

c乡政府所在地小学d其他农村小学。

e农村教学点f县城所在地初中。

g镇政府所在地初中h乡政府所在地初中i其他农村初中。

4、家长电话:。

5、学生家长子女数,其中:就读小学子女数,就读初中子女数。

6、家庭年纯收入(元)。

7、学校与住所的距离(华里)。

二、学生上学方式及成本(请按学生类型对应填写)。

(一)走读学生。

2、单程上学耗时(小时)。

3、学生每年交通费用(元)。

4、年交通费用和学校撤并前比较增加额。

5、对现在的上学距离是否满意(是或否)。注:学生上学方式为乘坐校车的填写下列6-8题,乘坐家长包租车辆的填下列7-8问题,其他上学方式的不填6-8题。

6、对校车安全和运营状况是否满意。

7、乘坐车辆座位数(个)。

8、乘坐车辆实际搭载学生数(人)。

(二)寄宿学生(学生类型为:校内寄宿或、学生无陪护校外租房、家长陪读的学生填写)。

1、每年住宿费(元)。(不含财政补助金额)。

2、每年伙食等生活费(元)。(不含财政补助金额)。

3、(填:享受或未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享受的2011年收到补助元。

4、生活费较学校撤并前增加额(元)。

5、对住宿、伙食条件是否满意(是或否)。

6、家长是否陪读(是或否),陪读的家长每年费用(元)。

(三)辍学最主要原因(请简述原因)。

2、撤并是否征求过群众意见(是或否)。

3、对当前中小学撤并的态度:a支持b反对c不明确。

4、撤并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对比学校撤并前,学校教学质量是否提高(是或否),学校环境、办学条件是否改善(是或否),学生成绩是否有所提高(是或否)。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十四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安排,我局组织审计力量,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检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为核心,对我县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现将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由于此次审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这段时间教育部门要进行高考、中考、升学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审计人员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同时及时增派审计人员,充实审计力量,将审计组分为1个表格审核组和2个实地调查组,严格按工作方案要求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工作。表格审核小组对教育局所填表格(表1-10)进行指导、审核,及时请示有疑问的事项,确保按时、准确完成表格的填报;实地调查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和表格数据,为下一步调查作好充分准备。

1人(其中初中10455人、小学8670人),分别占我县初中、小学数量和学生人数的15.88%%、8.28%、11.21%。

以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电话访谈和问卷填报4种走访方式进行走访调查并规定了相应流程。截至6月22日已经调查了23所农村中小学,走访了700多位学生和家长。目前表1-10已上报市局并通过校验,走访调查表和抽查表正在核对汇总,即将完成。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城镇中小学存在大班额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民在乡镇、县城买房的增多以及家长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而追求高质量教育,大批农村中小学生涌入城镇,城镇原有的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大量农村学生的涌入需求,从而导致大班额现象。

2、部分学校学生包租车上学安全隐患较大。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有部分学校学生由于上学距离较远,学生自发包租车上学,原本只能乘坐7人的面包车,一般都要乘坐1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5人左右。虽然学校与家长,家长与车主签订责任书,但是超载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雨雪天或者交通拥挤的情况下,事故隐患较大。

村道路改善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学校服务半径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在乡镇、县城经商买房的增多等原因,造成村小或教学点自行消亡。导致城区学校学生增多、压力增大,农村办学条件滞后、师质力量薄弱;同时存在农村学校校舍闲臵;农村中小学的撤并造成低年级学生上学不方便,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4、部分村小和教学点教学条件滞后。保留下来的农村小学或者教学点师资力量大多以以前的转招民师为主,教师年龄和知识老化、缺乏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教学设施设备、仪器器材和图书等配备缺乏或者很少。

5、存在校舍闲臵现象。调查发现存在闲臵校舍现象。一是大部分闲臵校舍产权不清,特别是校舍占用土地大多为集体所有,导致闲臵校园校舍处臵起来困难较大;二是大部分闲臵校舍缺乏规范的管理,由于常年失修,质量不高等原因被废弃;三是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处臵农村中小学闲臵校园校舍造成处臵工作难以有效执行,闲臵校园校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三、存在的难以把握的事项。

1、部分数据填报口径难以把握。表1完整口径的“财政收入”具体是哪几项财政收入;表3教育基本建设类资金及改善校舍情况表,基本建设类资金下面没有社会捐赠,导致我们社会捐赠的数据没有填写。

2、辍学的学生数难以核实。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因产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引发部分中小学生辍学。因学生辍学问题较为敏感等原因,部分学校未能如实提供学生辍学情况,还有的是不知道是转学(去外地)还是真正的辍学。部分学校将凡是不在学校上学的学生的都归为辍学生。

3、走访调查表涉及辍学的学生信息填写不完整。由于辍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基本不在家中,大多在外地打工,联系方式也变了,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家人填写。我们有联系方式的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联系不到的有的是通过班主任填写的,有的是找辍学生的亲戚填写的。

4、7种类型无法全部满足平衡要求。由于我县公立学校均没有配备校车,只有部分规模较大的私立学校才有校车,所以我们在走访调查中乘坐校车的学生类型就较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果材料;7月22日前向省市厅局提交调查报告。

2、加强对抽查表和审计调查报表的数据的核实,保证质量。我们不能简单将教育部门或学校填报的表格直接用做审计证据,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由审计组认真填报和核对审计调查表,并对数据的质量负责,以保证审计调查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3、随时关注省厅在ftp平台和腾讯通上发布的相关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4、克服困难,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沟通,解决在审计调查以及相关表格填写汇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最优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通用15篇)篇十五

(一)进一步加强对民汉合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民汉合校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推行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是自治区党委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提高民语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是各级政府应把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民汉合校工作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予以研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将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列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做好民汉合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将实行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努力形成各民族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逐步使各民族师生之间在思想、感情和文化上融为一体。

二是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月、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媒体向社会宣传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充分展现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和家长真正认识到,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各民族的教育质量,为子女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创业打下基础。三是制定民汉合校教育教学评估方案和考核标准。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需要特殊的管理模式,要根据民汉合校后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评估考核方案。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民汉合校后出现的双语教材、教程、双语教师配备、教育教学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在教师备课、教研活动、考核标准、民汉混合编班等方面形成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

(二)进一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一是加大对城镇学校的投入。随着我州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愈来愈少,城镇学生愈来愈多,城镇现有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现在和将来的教学需求。因此,今后应将教育投入的重点放到城镇学校。二是加强对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变化的研究,依据国家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应作出20xx年全州学校布局建设、学校规模定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既要立足目前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又要根据城乡人口变化的实际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做到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克服短期行为,避免盲目投入而造成新的浪费。三是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校财局管的政策。学校财务经财政部门批准预算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合理使用。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拍皮球感悟与体会(通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同场合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第一段:介绍拍皮球的概念和背景(150字)拍

    精选走读请假条范文(19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计划。下面是一些我们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借鉴的素材。

    最热法人名章变更申请书范文(12篇)

    更多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注意突出重点,凸显自己的优势。通过阅读优秀的申请书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二.申请人基本情况(如

    热门学校发展三年规划(通用16篇)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它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学校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经验,适合各个学生参考和借鉴。2020年12月3日,郑州市郑东

    优质抄写心得体会检讨书(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所得到的思考与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典型案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向。抄写是我们曾经从小到

    最热财政局半年度工作总结(通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方法。阅读这份月工作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分析自身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方案。

    专业纠正四风工作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工作过程中的成败经验进行总结和总结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和反思,通过总

    2023年受灾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文(17篇)

    申请书的目的是通过清晰、有力的陈述来使申请者的请求得到认可和支持。大家可以阅读以下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了解成功的案例,以及如何在申请书中展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最新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心得(案例14篇)

    建筑既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科学和技术的结晶,它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探索世界各地的建筑之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的融合。建筑是一门艺术与

    优质酒厂生产车间工作总结(案例19篇)

    不管工作成果好坏,都要及时完成月工作总结,以便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提升。月工作总结是每个职场人士都需要写的一份重要材料,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本文是由范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