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文轩最新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优质8篇)

征文是对个人思想和见解的一次深度思考和总结,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理清思路。征文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的空间。请注意,这些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征文作品。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背景分析:

《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反思与分析: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小松鼠般加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刚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喜欢小动物吗?小松鼠刚刚搬了新家,我们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习了旧的知识,有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东家厨房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小松鼠家的厨房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另外,引导学生把图形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给每个学生发四张正方形纸板,用来找小松鼠密码箱的密码,(也就是教材中的例1);每个小组发已张贴有圆和五角星的残缺不全的拼图。学生通过移一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两名同学发给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发给许多可爱的小图片,用它们来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再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的已有知识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宫格、四宫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例1教学后,让学生把残缺不全的拼图补充完整,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本节课虽然比较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个别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生硬;课堂评价还需要再积极些等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本周我上了一节二年级的《找规律》高效课堂展示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儿童喜欢的六一儿童节的话题谈话导入,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提高兴趣。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改变了教材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设计了“找、涂、摆”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另外,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年龄特点,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利用课件体现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活动。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不够全面,数学学科的课堂同样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责任,培养学生数学语言也是一个重点。数学语言的表达应该严谨、完整。可是我却因为过多的关注活动的组织、调控,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和培养。在寻找到规律后没有教给孩子规范性的语言表达规律,以至于在后面的教学和练习中,孩子虽找到了规律,但表达不够准确。另外一点就是教师本人的能力有待提升,对于课堂生成的资源要及时处理,学会利用资源。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师板书:1/2=2/4=4/8=8/16

(1)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生1:把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就得到2/4。

生2:对,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同时扩大2倍,就得到2/4,所以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3:把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4,就得到4/8,同时乘以8就得到8/16。

生4: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乘3或乘4。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师:你们真聪明。这是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生5:我从右往左看,也发现了一个规律,把8/16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就得到4/8,把8/16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也得到2/4。也就是说,分数8/16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能把以上两个变化规律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出来?

生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步步逼近规律,直到学生将“想法”与“发现”提炼、升华为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短短的几分钟内,教师讲得很少,只是在关键时刻给予点拨、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讨论,牢固地掌握新知,建立清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的表象。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冬冬家买了新房子,可漂亮了,我们随着他一起去看看吧!

师:冬冬的新家到了,看,好漂亮的墙面。墙面是用图形图案装饰的。

师:请你们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拿出学具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从不同方向去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老师竖起了左手的大拇指)

生2: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老师示意大家鼓掌,同学们使劲鼓起掌来)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3: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完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

师:说得好极了!数学上给这样移动的规律取名为“循环”。(板书循环)

师:思考:竖着观察是不是循环排列规律呢?

教学片段二

师:接着我们到冬冬家厨房看看。

生:真漂亮!

师:只是冬冬家厨房还没铺地砖,他设计了一种方案,我们帮忙看看,这样铺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然后同桌用学具摆一摆并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律)

生1:每一排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只是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2: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同一种颜色的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

生3: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第一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后,其它的每个正方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生4: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那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下面,其它每个正方形都向上移动了一个位置,变成了后面一排。

……

师: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教学片段三

生:(异口同声)能!

师:正好,冬冬家的窗帘是空白的,请大家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在白纸上摆一摆,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先想好规律,再动手。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以上片段教学体现了两个特点:

一、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数学。以上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教师以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

二、关注过程体验,激活课堂活力。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互相讨论,寻找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发现循环排列规律。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甚至动手画一画,让学生感知这个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来。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背景分析:

?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反思与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小松鼠般加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刚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喜欢小动物吗?小松鼠刚刚搬了新家,我们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习了旧的知识,有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东家厨房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小松鼠家的厨房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另外,引导学生把图形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给每个学生发四张正方形纸板,用来找小松鼠密码箱的密码,(也就是教材中的例1);每个小组发已张贴有圆和五角星的残缺不全的拼图。学生通过移一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两名同学发给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发给许多可爱的小图片,用它们来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再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的已有知识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宫格、四宫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例1教学后,让学生把残缺不全的拼图补充完整,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本节课虽然比较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个别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生硬;课堂评价还需要再积极些等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师:同学们,冬冬家买了新房子,可漂亮了,我们随着他一起去看看吧!

师:冬冬的新家到了,看,好漂亮的墙面。墙面是用图形图案装饰的。

师:请你们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拿出学具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从不同方向去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老师竖起了左手的大拇指)

生2: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老师示意大家鼓掌,同学们使劲鼓起掌来)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3: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完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

师:说得好极了!数学上给这样移动的规律取名为“循环”。(板书 循环)

师:思考:竖着观察是不是循环排列规律呢?

师:接着我们到冬冬家厨房看看。

生:真漂亮!

师:只是冬冬家厨房还没铺地砖,他设计了一种方案,我们帮忙看看,这样铺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然后同桌用学具摆一摆并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律)

生1:每一排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只是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2: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同一种颜色的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

生3: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第一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后,其它的每个正方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生4: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那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下面,其它每个正方形都向上移动了一个位置,变成了后面一排。

……

师: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教学片段三

生:(异口同声)能!

师:正好,冬冬家的窗帘是空白的,请大家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在白纸上摆一摆,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先想好规律,再动手。

学生活动……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以上片段教学体现了两个特点:

一、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数学。以上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教师以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

二、关注过程体验,激活课堂活力。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互相讨论,寻找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发现循环排列规律。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甚至动手画一画,让学生感知这个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来。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了一个找小婧房间的规律情景。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婧房间的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另外,引导学生把图形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创设探究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仍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因此,在“找规律”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a、呈现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

b、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c、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验证。

d、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这样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合作、验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在练习中,再次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自由设计图案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创造“规律”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课上下来,有成绩之处,也留下不少遗憾。

1、课上,正如课前预设,我创设了一个个美丽生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不能独立做题,或是出现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动中,虽然重视规律的表述,但没有引导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不利于记忆,更影响运用的熟练度。

2、导入时间太长,环节太多,影响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时间。

3、教学环节要整合。第一种规律――“排头到排尾、排头到排尾”的教学展开用是太长,“墙面、地面装修”与例题中的规律类似,限于课件制作技术没有修改,在找、说规律的基础上作了一点深化――渗透周期问题,揭示“循环”概念。安排4人小组排队演规律的环节,可以安排在例题前面,在探索完所在的循环运动规律之后,既能加深体验又可帮助梳理知识,加深理解,整合以上几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不至于“纸上谈兵”。那样,课堂会因学生的大胆创新呈现更多的精彩。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2、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3、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具:小棒、圆片等。教具:课件。

1、听说你们班的同学很棒!我带来两道口答题。看看谁答得又快又对?

2、出题:

1、2、3、4、5、6、7、8、9、

1——9的自然数中,单数多还是双数多?为什么呢?

2、3、4、5、6、7、8、9、10、

2至10呢?原因是?

3、归纳、最好能引出:()开头,()结尾。(你们主要看两端)

3、灯片:

上两图中,哪种图形的个数多些?你们答得又快又对?有什么决窍呢?(看两端。)

4、提出质疑:真只看两端就可以了吗?

出示一行无序排的图形。首尾相同,中间不同。

4、思考:

灯片:上图为什么不能一眼看谁多些出来?

归纳:中间要有规律。什么规律?一个什么,又另一个什么?(补动作相间)这叫什么?(相间、一个隔一个)补充(也要看中间是否相间)

1、带着体会,我们来参加一个动物王国的文艺活动。

2、灯片:看看动物在干什么?

图上有没有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

谁说说(相互说说)

3、孩子观察得是否真的对呢?请你们两人一组拿出卡片出来。填一填

4、发现了什么:总是多一?哪里多一?谁比谁多一?两端多一?两端的比中间的多一?

5、孩子们真聪明,你们能在纸上画一画多一的图吗?

谁来说说你画的'?

师也可示范的念出来:方、圆、方、圆……

6、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间隔规律现象

自由说说、指名说说。

1、图上哪种物体多?

出题: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哪种树多?(图上)

出题: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这一段河堤的对岸也这样栽。共要多少棵桃树?

3、出示锯木头。出题:把一根木头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两人说说。

1、国庆节摆花。

如果要两端是小花呢?

我去赏花。走到第10盆是什么花?

2、排队形比赛

3男3女3男2女

要求是每个女孩子总站在两个男孩子中间。

1、圆形的间隔规律。

2、总结全课。

3、课外作业。

数一数,计一计

物体数量物体数量

兔子蘑菇

夹子手帕

木桩篱笆

树绳

相关范文推荐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通用5篇)

    总结范文是一种系统性的总结和概括,可以提高我们整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破传统的写作方式,展现个性和特点。以下是

    2023年小学毕业生毕业典礼发言稿(模板18篇)

    写一篇答谢词可以让我们回忆起与他人的美好时光,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如何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答谢词呢?现在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答谢

    一缕阳光散文 存一缕金秋的阳光散文(实用8篇)

    编辑是将杂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易于理解的形式,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所需内容。编辑工作中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编辑是一项需要很高的专业

    最新会议通知常用的结束语为(实用8篇)

    导游词是带领游客了解旅游景点的重要工具。在写导游词时,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导游能力和水平。导游词是一种为游客介绍旅游景点、文化历史等内容的口头

    2023年蒙氏教育的心得体会 省教育心得体会(大全11篇)

    在工作心得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工作过程、总结工作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一起分

    最新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大全8篇)

    辞职报告通常包括个人对公司和岗位的评价,以及自己离职的原因和下一步计划。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有关报告范文的范例和写作技巧,不妨浏览一下下面的内容,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

    2023年销售人员计划(汇总8篇)

    每个学期计划的制定都应该考虑到个人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以及目前的学习需求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计划,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

    2023年细节决定成败名言名句片段(汇总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词汇量。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写作中的创新点和亮点,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小编为

    最新爱情悲伤的说说(精选8篇)

    答谢词可以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肯定和认可,也可以是对他人支持的回报。在写答谢词时,要注意结构的清晰,可以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使其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小编

    平凡的世界感想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心得感想(模板13篇)

    青春是享受生命、经历挑战和把握机遇的阶段。青春是一本开启未来的大门,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为未来做准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青春的名言名句,希望能给你